吃元宵主题作文
吃元宵主题作文(精选14篇)
吃元宵主题作文 第1篇
在我殷切的盼望下,元宵节到了。
晚上,我和家人欢聚一堂。大家坐在餐桌旁,等着元宵上桌。妈妈在烧的时候,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了。过了一会儿,香喷喷的元宵终于上桌了。只见几个小巧玲珑的元宵静静地躺在碗里,可爱极了。我夹起元宵,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就咽下去了。哇!它的甜,它的香,让我仿佛进入了美食世界!在我的进攻下,一碗元宵不一会儿就被我消灭了。我拍拍肚子,大叫一声:“真好吃!”妈妈在旁边被我吓了一跳,朝我瞪了一下眼睛,我连忙跑开了!
我拿了焰火,跑到门外放了起来。只见外面的天空到处五颜六色,原来大家早就开始放了!真好看!焰火放完了,我回到家,心想:“好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啊!”
吃元宵主题作文 第2篇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肯定是元宵节啦!在元宵节里,我们可以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猜灯谜,当然最少不了的就是吃元宵了。
我喜欢吃元宵,更加喜欢自己动手包元宵。我家的元宵都是我和外婆亲手做的,所以想吃什么馅的都可以。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和外婆第一次做元宵情景。
前年冬天,我和表妹一起在外婆家过元宵节。看到外婆在桌上正和面准备做元宵,我们俩也兴致勃勃地挽起袖子要帮忙。外婆一瞧见两双脏兮兮的小手,忙把我们推进厨房,让我们把手洗干净。
和面真好玩!外婆在白花花的面粉里加上一些水,一点油,再慢慢地揉搓,很快面粉就变成了面团。软软的、滑滑的面团,摸上去真舒服,就好像绸缎一样。我和表妹一会儿从大面团里揪下一点小面团做个小兔子,一会儿又揪下一点做个小猪,好好玩儿。
不过,很快就被外婆阻止了,再下去就没有元宵可吃了。接着我们就乖乖地学习做元宵了。先从大面团里揪下一个小面团,揉成一个圆圆的球,然后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戳进去面团里,一边捏一边转,捏成一个“小碗”,最后放进馅儿,封口搓圆。因为我学过做陶器,所以很快就会了。表妹太小,她就继续捏她的小兔子。
外婆一边包着元宵,一边和我们讲着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也叫作“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十五又是一年中圆月之夜,所以名字就这么来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主题——作文的灵魂 第3篇
一、明确作文的主题及主题确立的意义
每次作文前, 我都要反复强调作文的主题及主题确立的意义。我首先告诉学生, 主题就是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艺术形象的塑造而显示出来并贯穿全篇的基本思想。我们写东西, 不可无目的地把生活现象像照相一样, 移植到作品中来, 总要借助题材说明某个问题, 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宣传或反对某个观点, 总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告诉读者。这里所指的, 通过文章的题材而说明的某个问题, 对某个问题所发表的看法和主张、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以及感受最深的问题, 统可称之为文章的“主题”。记叙文把它称为“中心思想”, 议论文称为“中心论点”, 文艺作品称为“主题思想”。
为加强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其意义的理解, 我经常结合学生阅读过的各类文章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并分类模仿。例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文章记叙了母亲从出生到去世70多年间的诸多事情, 多角度描写了母亲的一生。但主题很明确, 主要是通过母亲平凡而孤苦的一生, 展现了一个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好客、可敬的母亲形象。再比如:学习荀子的《劝学》,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非常明确。围绕这个论点, 作者分别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应持的态度。这些文章的主题不仅明确, 而且很有积极意义, 使人受到教育, 激励人进取, 值得我们去学习。
了解了作文的主题及其确立的意义, 教师就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确立自己所写文章的主题。每次写作前一定要先想一想:你的文章想突出什么?想表达什么?想说明什么?基本思想和观点正确吗?有积极意义吗?你的文章能否给读者带来鼓舞和启示?要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有思想才能有认识, 才有好的主题, 才能写好文章。
二、指导学生确立文章主题
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确立文章的主题。要求学生作文一要主题深刻新颖。就是能“见人所未见”, 写出“人人心中皆有, 人人笔下皆无”的意思来。现在学生的文章经常落入俗套。2004年北京卷话题“包容”之下, 所定主题几乎都是通过师生、同学、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的消解, 赞扬人们相互宽容、谅解、忍让的美德。这些主题是自己熟悉的, 往往也是别人熟悉的, 读起来比较乏味。“文以意为主”, 主题俗套, 分数当然不高。课本里有日本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 它通过记述大年夜母子三人一起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一件小事, 传达出一种坚定不屈的信念和暖暖的温情。情节简单, 但主题新颖深刻, 感动了无数读者。二要主题明确集中。思想可以丰富, 中心必须集中, 要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作者写破屋、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 写扫帚留下的丝纹, 写秋蝉、凉风、都市闲人, 写枣树, 但不写香山红叶, 不写昆明湖的澄澈, 使全文尽在一种冷色调中, 表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对全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相当精确, 凡是与大背景、主旋律、总基调不符的一概不得进入文中。三要主题正确健康, 具有主观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感情、个人经历对主题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主题虽然来源于现实生活, 产生于全部材料之中, 但它的形成始终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为此,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 让学生时时关心国家大事, 正确认识社会, 正确认识国家当前的一系列改革, 加强正面教育, 削弱负面影响, 能明辨是非。教学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确立了文章的主题, 如何表达是学生习作中的难点。教师要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引导学生, 让学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首先要占有详细的材料。主题具有客观性, 主题是全部材料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文章来, 必须要有广泛而详实的材料。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基础, 没有材料, 主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材料, 主题就不能得到充实有力的表现。教师要告诉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并教他们一些收集材料的基本方法。对生活中得来的材料要用脑子记, 对从书籍及资料中得来的材料要用手记下来。同时要学会查找工具书, 要背诵一些典型的文章及其精彩片段。另外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广泛收集民间的大众化语言,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材料的积累。
其次是选材。收集材料并不是什么材料都要装进自己的“仓库”, 重要的是要做好材料的选择。一要围绕主题选材, 留下最能表达主题的材料, 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二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三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真实就是不要生编硬造, 准确就是不要道听途说。四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材料不能太平淡, 要有说服力。特别要注意收集当前社会主流中涌现出来的, 能反映社会进步的、健康的新鲜材料。仍以“包容”为例, 当看到这个话题, 就联想到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那么, 近些年社会现实生活与“包容”有联系的“大事”有哪些呢?如果平时能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 就一定会想到我国历届政府, 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 对东南亚等周边国家, 甚至包括对某些西方大国在政治、经济、领土、领海等纠纷、争端、摩擦中所表现出来的海纳百川般的大度宽容、高风亮节若以此立意, 其主题不仅“新颖”, 而且“高远”了。
健康吃元宵 快乐闹元宵 第4篇
即使能吃元宵者,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并控制食用数量。
1、早餐夜宵不宜食用。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因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夜宵如果进食这类食品会引起胃肠道排空慢,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2、不宜油炸着吃。除了煮元宵外,有人还喜欢把吃不完的元宵油炸了吃。虽然油炸的元宵比较香脆,但油炸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尤其是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元宵很可能会使疾病复发。
3、每顿不要过量。吃元宵尽量在中午的时候吃,但每次最好不要超过二两。同时,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下,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4、不要吃刚煮好的过热元宵。吃元宵要注意不能太烫,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否则很可能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
5、喝点汤促消化。一些微量元素、营养素溶在煮元宵的汤里,因此吃好元宵最好再来点煮元宵的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民间常说的“原汤化原食”。
(据《今晚报》)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5篇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
妈妈说在大部份地方元宵节都是要吃元宵,猜灯谜,逛灯会,可热闹了。但今天从早上开始天上一直都在下雨,看来我只能待在家里过元宵节了。吃过晚饭后,我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外婆说虽然不能出去玩,但汤圆还是要吃的,外婆给我端了一碗汤圆,我数了数是六个,外婆说吃完汤圆。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也算过完了,从明天开始学校也开学了,我又要开始早早起来去上学了。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300字 第6篇
我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人只吃一个汤圆就行了。我和爸爸还有妈妈吃了五种汤圆了,因为我们太饿了,我们觉得汤圆太,一口就先吞了,所以一点味道也没有。我开始细心品尝了,我先尝一尝黑芝麻味的,黑芝麻味的有一股浓浓的黑芝麻味,好吃极了。
我又开始品尝草莓味的汤圆,我先咬一口,让里面的汤圆馅流出来,有一丁点的草莓,我马上大口大口的吞了个精光,连汤和残渣也不放过。这一个汤圆可真好吃,我一个人把汤圆给吃光了。
我又开始尝别的汤圆了,别的汤圆都没有这个好,我一个人就吃了九个,剩下的就所剩无几了,我爸爸和妈妈都处理掉了。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7篇
这个节日,每年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红色的大灯笼,还有相应的传说中的十二生肖,今年是龙年就都是龙了,到了晚上还会电灯,很壮观的。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不过,现在在城市里面,尽管是传统的重要节日,但是小朋友呢都上学了,大人们都上班了。以后要是元宵节也是放假,多好呢。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8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妈妈说元宵节要吃汤圆,看灯会,这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个团圆的节日。
一早起床我很兴奋,我就想着可以去看灯会啦,可外面下起了大雨,看来今天的灯会看不成了。这时妈妈烧好了一大锅汤圆,我们每人吃了一碗,汤圆甜甜糯糯的真好吃。不过灯会看不成也没关系,明年也能看,看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着汤圆就很开心了。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9篇
今天是元宵节,早上中午不说,就说晚上吧。
我们先吃了晚饭。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吃的是什么吧,对,是汤圆。我一连吃了十几个,吃了好多不同馅的,吃了蓝莓,草莓,苹果,山楂,巧克力,桃子,樱桃馅的。
吃过汤圆,妈妈带我去看花灯,看花炮。我们一直向东昌路上走,不知不觉走到了东昌湖。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孔明灯和五彩的烟火。好玩的是一个孔明灯刚飞到一片天空上,就被刚从下面飞来的烟花给炸下了。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10篇
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有放爆竹,穿新衣,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吃汤圆。
每到一年一度的除夕夜,我们都要吃汤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汤圆吗?对了,就是因为汤圆里面的芝麻甜,我才喜欢吃的。有一次,我呆呆地等着汤圆上桌来,不料过了一会儿,就烧好了。眼看着香喷喷的汤圆,我都馋得流下了口水呢!话不多说,我赶紧用筷子夹起汤圆来,不一会儿就把碗塞满了。我大口大口地吃着汤圆,很快就吃饱了,又香又甜的味道撑圆了我的肚子。
我喜欢吃汤圆,你们呢?我相信你们肯定也喜欢吃汤圆吧!
元宵节吃元宵作文200字 第11篇
今天是元宵节,我非常激动,因为我今天可以吃我最爱吃的汤圆。
到了晚上,妈妈先给我买了一个灯笼,然后到一个饭店和爷爷奶奶、三爸、大伯大妈、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等奶奶他们来了之后,大妈给我了一套文房第五宝,我激动的急着往上面写字,我这几天迷上了关羽,所以我还写了关羽的两个字,我紧接着又开始练,等开饭了,我就停下吃饭,吃到最后姐姐还送我们一大碗汤圆,我把一小碗汤圆吃了,虽然我们没有吃元宵,但我们吃汤圆了,寓言着我们今年的生活会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饭我还练了一会儿字,我们就回家了。
吃元宵作文 第12篇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奶奶、爷爷一起去看花灯。
在路上撕了几个灯谜:有最反常的天气,谜底:冬暖夏凉;还有一个是: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谜底:四分五裂。到百货大楼了,那里有很多的彩灯,有龙和凤面对面的彩灯,还有的是高楼大厦,还有一艘帆船上面写着一帆风顺。
到晚上了,我和爸爸一起下楼放炮,我摔摔炮,爸爸放礼花和鞭炮,我玩得很开心。
吃元宵作文 第13篇
奶奶一边包汤圆,一边对我说:“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是因为汤圆含有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包汤圆了!奶奶把糯米粉倒入一个容器里。边搅边加入一杯温水,搅到粘稠的时候,我把奶奶分好的糯米团,用大拇指把中间给摁出一个窝,然后把奶奶分好的馅放进去,再分封口后搓圆。有两种馅,豆沙和猪油芝麻馅。为方便分辨,芝麻搓成梨形,豆沙搓成圆形,等水沸腾之后,把汤圆放下去,浮上来的是熟的,几分钟后,汤圆出锅了。
吃元宵作文 第14篇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小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放鞭炮、看花灯、猜灯谜,听大人们说,元宵节过好,春节也就过完了。
吃晚饭时,妈妈把又白又圆的元宵也就是汤圆端上桌时,虽然今年的元宵不是自已包的,是买来的,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吃了。我用勺子挑起一个,咬开一个小口,好烫呀!里面黑黑 芝麻也随着慢慢的流出来了。奶奶看到我这个样子,笑着说:小心烫嘴,慢慢吃吧!可我实在等不急了,在使劲地吹,然后一口吞了下去。接着等冷了些又吃了好几个,又香又甜而且软软糯糯的,味道好极了!
汤圆真好吃,我下次还要吃。
吃元宵主题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