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废油脂范文
餐饮废油脂范文(精选3篇)
餐饮废油脂 第1篇
本文以废油脂经微酸性催化剂技术,醇解和酯化反应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研究其高残留酸值处理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参数,并考察处理剂的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金属盐处理剂的制备
金属盐处理剂采用液相合成法,以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镁为原料,考察制备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聚硅酸金属处理剂的性能,制备步骤为:
(1)取一定量的硅酸钠将其溶于颗粒溶解到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形成浓度为0.2 mol/L、0.3 mol/L、0.4 mol/L、0.5 mol/L、0.6 mol/L的水玻璃溶液5个系列,每个系列各5个平行样。
(2)将每个系列的5个平行样平均分成5 份,并将其中的水玻璃溶液在快速搅拌(约200~250 rpm)下缓慢滴加到15%硫酸溶液中,至每个系列的5 个平行样pH值分别1.0、1.5、2、2.5、3.0时停止。然后静止(活化)一定时间,使之达到适合的聚合度,溶液呈现淡监色。
(3)向上述硅酸溶液中按n(Mg):n(Al):n(Si)=5:0.5:1的要求依次加入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搅拌均匀,静止(熟化)一定时间,使之固化,呈白色湿凝胶态。
(4)对熟化后产品105 ℃烘干、研细,得白色粉末产品。
1.2 废油脂处理前后理化性质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GB/T 5530-1995测定废油脂的酸值,酸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废油脂处理前常规理化指标
2.2 金属盐处理剂性能影响因素
2.2.1 Na2SiO3浓度对金属盐处理剂性能的影响
Na2SiO3的浓度对处理剂的吸附脱色效果有重要影响。当Na2SiO3的浓度较低时,硅酸的聚合度低,所得的絮凝剂架桥能力不强;Na2SiO3含量过高又会导致聚合度过高,造成凝胶,絮凝剂稳定性很差。由图1A可知,随着Na2SiO3浓度的增大,色度去除率也不断增大,当Na2SiO3的浓度在0.4 mol/L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所以本实验制备聚硅酸铝镁的Na2SiO3浓度确定为0.4 mol/L。
2.2.2 金属盐处理剂熟化时间对性能的影响
硅酸溶液易缩聚,分子量不断加大,最终转化成为高分子硅酸凝胶,失去其絮凝活性。因此须在硅酸的稳定期内加入金属离子阻止缩聚。控制加入金属离子的时间即硅酸的活化时间,会直接影响聚硅酸硫酸铝镁的絮凝性能。活化时间对处理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B所示,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絮凝效果先增大然后变小,在活化时间为5 h时,色度去除率达到最佳值。本实验制备聚硅酸铝镁的活化时间选为5 h。
2.2.3 不同的Al/Si摩尔比对性能的影响
处理剂中不同的铝含量直接影响处理絮凝效果,如图1C所示,固定Mg/Si摩尔比及其它影响因素,当Al/Si摩尔比小于0.5时,随着Al/Si摩尔比的增大,色度去除率逐渐提高,当Al/Si摩尔比为0.5时,去除率达到最大,之后随着Al/Si摩尔比的增大,色度去除率逐渐降低。
2.2.4 不同的Mg/Si摩尔比对性能的影响
处理剂中不同的镁含量对处理剂的处理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固定Al/Si摩尔比及其它影响因素,随着Mg/Si摩尔比的增大,絮凝效果也增大,如图1D所示,当Mg/Si摩尔比为5:1时,絮凝效果达到最佳,随后絮凝效果开始有所下降,故选择最优Mg/Si摩尔比为5:1。
2.2.5 处理剂作用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油脂与吸附剂接触时候,温度对脱色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如图2A所示,当吸附剂接触反应温度低于90 ℃时,脱色效果比较差,反应温度为115 ℃左右时效果最佳,当温度继续升高时,脱色率反而开始下降。因此本实验选择115 ℃脱色吸附反应温度。
2.2.6 处理剂用量对性能的影响
处理剂用量对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如图2B所示,处理剂在1~6 g/L范围内,脱色率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用量大于6 g/L时脱色率开始缓慢降低。因此,本实验处理剂用量为6 g/L。
2.3 餐饮业废油脂金属盐处理剂处理前后综合指标对照
餐饮业废油脂处理前后综合指标比对,可以发现酸值、杂质、水分、粘度均降低。酸值、粘度的降低是因为经过处理剂对废油脂吸附脱色以后,油脂中的游离酸大部分被除去,杂质和水分也被吸附除去。从下表可以看到处理后的餐饮业废油脂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或超过GB 20828-2007-T的要求。
3 结 论
(1)餐饮业废油脂处理剂制备中,Na2SiO3的浓度为0.4mol/L,控制pH值为1~2,200 rpm,反应生成硅酸,并熟化1.5 h;n(Si):n(Mg):n(Al)=1:5:0.5,200 rpm,生成聚硅酸金属盐,并熟化5 h;制备所得产物110 ℃烘干,研成细粉,得到餐饮业废油脂金属盐处理剂。
(2)餐饮业废油脂于115℃下,以6 g/L金属盐处理剂用量进行精制处理,所得油品各项性能大幅提升,符合或超出GB 20828-2007-T 《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要求。
摘要:基于餐饮业废油脂的可再生利用价值,采用液相合成法制备聚硅酸金属盐处理剂,精制废油脂。以0.4 mol.L-1的Na2SiO3与硫酸作用,控制pH值为1~2,200 rpm,反应生成硅酸,熟化1.5 h;按n(Si)∶n(Mg)∶n(Al)=1∶5∶0.5,200 rpm,反应生成聚硅酸金属盐,熟化5 h;105℃烘干产物,研成细粉;于115℃,6 g.L-1金属盐处理剂用量进行餐饮业废油脂精制处理,所得油品符合或超出GB 20828-2007-T要求。
关键词:废油脂,聚硅酸,金属盐
参考文献
[1]姚亚光,纪威,张传龙,等.餐饮业废油脂的再生利用和回收管理[J].实用技术.2006(2):62-64.
[2]李慧锡.废油脂的综合利用[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4.
[3]王永红.餐饮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D].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
[4]张璇,余汉豪,单习章,等.餐饮业废油脂有害成分及特征指标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4,19(4):29-31.
[5]沈雄,郑晓,何东平.餐饮业废弃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1,36(11):49-52.
[6]王春红.关于地沟油资源化利用的探究[J].才智,2011(34):314-315.
[7]任连海.我国餐厨废油的产生现状、危害及资源化技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6):11-14.
[8]焦艳芬.浅谈餐厨垃圾回收管理[J].经济论坛,2011,494(9):200-202.
清理收集废油脂协议(精选) 第2篇
甲方:香格里拉大酒店(拉萨)有限公司
乙方:拉萨鑫跃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为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环保局、建设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件》、《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办发[2010]36号文件。防止废弃油脂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杜绝废弃油脂重返市场,充分食用油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不法渠道。各酒店、单位、企业食堂流水的废油污不得直接流入下水道,必须经设置专门的油水分离设施加以分离。我公司作为一家经工商环保等部门许可收集回收处理废弃油脂的定点单位,就处理甲方厨房下水道的隔油池隔离设施及清理工作,经过友好协商后,甲、乙双方达成协议,具体条款如下:
一、甲、乙双方按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一小型排水构筑物04S4519》文件精神,建设油水分离设施或根据餐饮业面积的大小、排水流量定做符合环保局要求的隔油池。
二、乙方合理安排时间对甲方的隔油池进行清捞,避免下水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并将清理的废油脂、油渣运回公司进行综合处理。
三、乙方在甲方清捞的废油脂、油渣只能作为提炼工业油脂使用,不得流向社会充当食用油,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由乙方承担。
四、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不得让第三方清捞废油脂、油渣,否则产生的后果由甲方承担。
五、乙方收运餐厨废弃物应当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乙方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对其清捞、收运和处置的餐厨废弃物的相关去向、用途等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或留待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并交附酒店一份存档。有效期满后,如双方有意继续合作,可再行续签协议。
六、本协议有效期众2014年5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止。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环保部门作为监督方备案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望双方共同遵守。
甲方代表(公章):乙方代表(公章):
地址:公司负责人:蒋美东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餐饮废油脂 第3篇
目前, 对脱色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主要采用水剂法、机械压榨法、溶剂萃取法和表面活性剂法等。然而, 水剂法会产生大量废水, 水煮后废白土仍含油10%~15%, 且提油过程中会造成白土结构破坏, 白土渣不能再生活化;压榨法回收油脂酸值高, 含白土量大, 含水高, 且残油率高;溶剂萃取法由于萃取油脂的同时吸附在废白土上的色素也被萃取出来, 造成回收油脂的品质较差, 一般只能在化学工业和饲料中使用。
基于此, 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结合传统水剂法对废白土中的油脂进行回收处理, 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的双重特性, 选择合适的亲水和亲油平衡值 (HLB) , 使油分从废白土表面及微孔中解吸出来进入水相, 生成不稳定的O/W乳状液, 然后用热水洗涤废白土, 将洗涤液和乳状液混合, 缓慢搅动, 使乳状液自然破乳, 释放出油脂。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 脱色废白土, 采集于石河子康隆油脂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经测定含油率20.4%) 。
(2) 试剂。碳酸钠, 分析纯;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N- (4-硫酸酯亚丁基) -二甲基-十六烷基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OS-1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O-9)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OP-10)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631-Br) 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 (TX-10) , 邢台市助剂厂。
1.2 主要试验仪器
XYJ-A型电动离心机, 金坛市恒丰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索氏抽提装置、浸出装置、电动搅拌机等常规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称取脱色废白土150g投入到1000mL烧杯中, 加入95~100℃热水300mL, 并在恒温水浴中使其温度保持在95℃, 同时边慢速搅拌边加入适量碳酸钠, 搅拌15min后加入一定量的不同表面活性剂, 继续加热搅拌30min后进行自然沉降, 回收液体, 并用热水洗涤下层废白土, 将洗涤液并入回收液体中, 离心, 回收上层油脂。
油脂回收率=[回收油脂质量/ (样品含油率样品质量) ]100%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碳酸钠添加量对油脂回收率的影响
按照1.3方法操作, 分别加入0.1%、0.2%、0.3%、0.4%和0.5%碳酸钠 (以脱色废白土质量计) , 搅拌15min后加入1%OP-10, 继续加热搅拌30min, 沉降, 离心回收油脂, 计算油脂回收率, 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碳酸钠的添加量0.3%时油脂回收率达到最大值87.2%, 但是随着碳酸钠添加量的增大, 油脂回收率开始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碳酸钠的加入改变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较小时对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有利, 但其添加量超过0.3%时使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以及增容作用的能力减弱。
2.2 提取温度对油脂回收率的影响
碳酸钠添加量0.3%, 油脂回收过程提取温度分别保持在40、60、70、80、85、90、95、100和110℃, 表面活性剂为1%OP-10, 其他操作同1.3, 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提取温度升高对油脂回收率有利, 95℃达到最大值, 继续升温回收率略有下降, 考虑到温度过高会加速油脂氧化以及增大耗能, 以95℃提取为佳。
2.3 提取时间对油脂回收率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OP-10加入后, 搅拌提取时间分别取15、20、25、30、35、40、45和50min, 其他操作同1.3, 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提取时间在35min较好, 在40~50min时油脂回收率变化不再显著, 且随着时间延长回收油脂色泽和品质降低, 综合各方面考虑, 提取时间在35min较好。
2.4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油脂回收率的影响
分别选用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N- (4-硫酸酯亚丁基) -二甲基-十六烷基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OS-1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O-9)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OP-10)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631-Br) 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 (TX-10) 作为表面活性剂, 其添加量为脱色废白土的1%, 其他操作同1.3,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注:为作图方便上述表面活性剂依次编号为1~8) 。
由图4可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图中7号) 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3号) 对油脂回收效果表现不佳, 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油分的回收作用效果较好, 特别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S-15、OP-10和TX-10对油脂的回收率都高于90%。
2.5 正交试验设计
在上述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分别选取表现最佳的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 以确定改良水剂法对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
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 分析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表明:在试验选择的因素水平取值范围内, 因素A (碳酸钠添加量) 对油脂回收率有极显著影响 (p<0.01) 。根据油脂回收率的大小, 由极差分析得知油脂回收工艺的最优组合是A2B2C2D1, 即碳酸钠添加量为0.3%、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35min和表面活性剂为OS-15。按此条件进行验证试验, 油脂回收率达到96.72%。
3 结论
利用表面活性剂结合传统水剂法对脱色废白土中油脂进行回收试验, 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选择条件下, 影响油脂回收的4个主要因素中, 碳酸钠添加量对油脂回收率的影响最大,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不显著。油脂回收最佳条件:碳酸钠添加量0.3%、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5min和表面活性剂OS-15, 在此条件下油脂回收率可达96.72%。
摘要: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与传统水剂法结合的方式对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最佳工艺:碳酸钠添加量为0.3%、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35min和表面活性剂为OS-15, 在此条件下脱色废白土中油脂回收率可达96.72%。
关键词:脱色废白土,油脂回收,工艺
参考文献
[1]胡小弘.废白土中回收油脂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油脂, 2002, 27 (4) :36-39.
[2]武丽荣.油脂精炼废白土的利用[J].中国油脂, 2004, 29 (10) :26-28.
[3]魏安池, 林敏刚, 李喜红, 等.水剂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研究[J].中国油脂, 2002, 27 (4) :33-35.
[4]莫娅南, 郭大光.表面活性剂法回收废白土中的油分[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6, 26 (1) :19-23.
[5]周秋香, 杨红健.油脂精炼废白土中油脂回收和废白土再生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 2003, 28 (4) :26-27.
[6]王万森, 武文洁, 姚培正, 等.表面活性剂溶剂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的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 2003 (3) :33-35.
[7]肖进新, 赵振国.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5-52.
餐饮废油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