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精选11篇)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 第1篇
文秘助手()之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八
一建军节的来历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团,下设起义军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各指挥的各个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大概3000余人,缴获枪支大概5000余支,子弹大概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 第2篇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ji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
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
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
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九州”的来历 第3篇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的主要内容是靠语义的明确来表现的, 但是, 语义的明确决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积极作用的, 过分的明确, 是繁琐、冗长、重点不突出、平淡无味、不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 语义的适当模糊是语义明确的必然的、必要的补充。模糊的语义运用得当, 能起到以下一些积极的作用:
语义的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简洁、流畅。在新闻报道中, 适当地使语义模糊, 可以使叙述简洁、概括性较强。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哥根说:“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 相反, 倒是件好事, 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 并能对复杂事物作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 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否则, 不必要的“明确”反而会把主要意思掩盖了。选用一些模糊的词语, 使语义模糊恰当地发挥作用, 语言反而显得简洁、明快。如:运用了一些模糊语言“持久战”、“昨晚”等, 使语义适当模糊, 从而达到了语言简洁、流畅, 便于阅读的效果。
语义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生动。使用模
出版物中, “九州”误为“九洲”, “五洲”误为“五州”, 是常有的事。漫步街头, 九洲商厦、九洲公司, 更是随处可见。甚至有一家出版社, 曾以“九洲”命名。可见, 州、洲不分已成为汉字使用中的一种常见病。
“州”是象形字, 字形由一个“川”字和三个小点组成。“川”字代表水;三个小点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个小圈, 到小篆中化为三个小圈, 后来再由圈变点, 代表高出水面的土地。《说文解字》释“州”:“水中可居者曰州。”这是“州”字的本义。
“九州”一词是怎么来的呢?“禹分九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 说是大禹治水后, 把中国分成了九部分, 其实这一传说并不可靠。远古时代, 初民择水而居, 我们的祖先想来最初聚居在九块陆地上, 这些陆地被水包围着, 故统称为“九州”。从此以后, “九州”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九州”的名称, 历来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中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有幽州、并州
糊语言, 恰当地使语义模糊, 在新闻报道中使语言生动、活泼, 富于情趣。如经调查, 原来该矿为重新“开张”, 请当地乡长吃了顿饭, 并奉上5000元现金, 乡长“仗义”, 允许其照常生产。目前, 这位乡长正在等待当地司法机关的处理。
在文中, 记者用了一些模糊词语。倘若要一一描述出“该矿”如何请“乡长”“吃饭”, 如何“奉上现金”, 乡长“仗义”的话语和举止表情, 一定会繁琐啰嗦, 而这些模糊词语的使用已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使语言更生动活泼。
语义的模糊有助于语言的灵活, 使语言留有余地。在新闻报道中, 时间、地点、数字往往要交代清楚, 但是有时模糊些反而更好, 可以避免语言的绝对化。如“清理腐败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煤炭行业, 铁矿等其他矿山行业也会面临同样命运”。在这句话中, “其他”等模糊语言的运用造成适当的语义模糊, 使这条新闻恰切地表述了诸多矿山行业被清理整顿的事实。由于这条报道的主旨和着眼点都不需要表明被清理整顿的具体矿山行业, 所以, 语义的适当模糊, 不仅没有影响此新闻主旨的表达, 反而使新闻报道的语言避免了绝对化。
而无徐州、梁州。这些州本是以水文为标志的地理区划名称;秦、汉统一中国以后,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行了郡县制, 则成了行政区划名称。今天不少地名中的“州”字, 无疑是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遗存。
既然“州”字已移作他用, 于是人们又创造了一个“洲”字, 专指水中的陆地。“洲”是“州”的后起字。这个“洲”字指称的对象可大可小, 大的如欧洲、亚洲, 小的如鹦鹉洲、橘子洲, 它们或者被海水包围, 或者被江水、河水包围。《诗经》的用字变化, 也许可以看出州、洲的演变过程。“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这里的“洲”字在最初的版本中作“州”, 指水中的沙滩, 《说文解字》“州”字字头下引的便是“在河之州”;“洲”字出现以后, 逐渐以“洲”代“州”, 现在《诗经》的通行版本均为“在河之洲”。
在州、洲已经明确分工的今天, “九州”写为“九洲”, “五洲”写为“五州”, 是错误的。
(摘自《咬文嚼字》2008年合订本
一般说来, 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靠语义的明确性来表现的, 多年来, 新闻工作者都坚持“新闻语言必须准确”的原则, 认为“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在新闻报道中, 适当地使用一些模糊词语并不会影响新闻事实的表述。同时文学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造成语义的模糊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但是我们必须强调, 语义的明确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语义的模糊则是语义明确必然和必要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张乔:《模糊语义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彭京宜:《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4.叶蜚声、徐铿通:《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胡明阳:《语言学概论》, 语文出版社, 2000年版。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讲师)
春节的来历 第4篇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岁首正月初一,现今无论中国还是海外华人都统一称为“春节”,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称之为“元旦”。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据《史记》载,夏代元旦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再提前至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西汉初期。到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才恢复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历代相沿未改,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中国历史上早有“春节”,不过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而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中国废除旧历采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这样做带有改朝换代重新确立“皇历”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与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含义。不料,孙中山的这个建议,民间一时没有接受,于是民间同时流行了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北京(民国)政府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当时是“五族共和”,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不妥),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元旦”改成了“春节”。
由于这个“春节”是袁世凯批准的,许多倒袁人士都拒绝过这个春节。孙中山在1924年还提出过废除这个节日。但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不同意,对孙中山不满的人也不同意。
1930年,南京政府为了适应当时世界上风行的改历潮流,一些改历人士重新提出,先过“元旦”新年,后过“春节”旧年,新年在前,旧年在后,十分荒唐。南京政府颁行政令,宣布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这个政令一颁布,立刻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对国民党的热潮。结果,国民政府不但没有把旧历新年禁下来,而且还招来了国内许多反对的声音。
“春节”从“过年而不过节”,经袁世凯批准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90多年来,中国人都重视民族传统的新年,把春节当做真正的“年”来过。人们接受“春节”称谓,是因为它既区别了公历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后,“春节”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第5篇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当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演讲稿
我们是驻“古田会议”遗址所在地的部队,新世纪之初站在这块土地上,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部队官兵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始终坚持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官兵由于受“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问题上,仍存有一些模糊认识,亟待予以澄清。为此,应组织部队官兵结合庆祝建党80周年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时代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始终不能变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从“古田会议” 铸就了我军这一军魂始,我军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一再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真理。1929年6月,由于红四军党内人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闽西上杭县古田村曙光小学胜利召开。大会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重新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一致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并发展了1927年9月“三湾改编”时所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一切工作经党的讨论和决议后再执行,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设立党委,要求加强思想领导,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等。古田会议从思想上确立党的观念、组织上确立党的领导制度两个方面,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在这之后二十年,从古田到遵义,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最终到北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作指导,从而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夺取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回顾建党80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但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丝毫没有改变。江泽民同志指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纵观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相互勾结,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活动,并大肆宣扬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谬论,企图挑拨和分裂军队同党的关系,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不讲政治,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迷失正确方向,以彻底改变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认清其反动实质和目的,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并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永远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二、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永远不能变
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从建军初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不仅在为人民打江山的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在夺取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后,我军仍然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这一宗旨、本色和作风。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党永远指挥枪的原则,决定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尽管党在执政前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军队始终是党的、人民的军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又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军队、人民、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所以,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反复嘱托:“ 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而“军队国家化”的谬论,完全割裂了阶级、政党、国家、军队及人民之间的本质联系,用虚伪的“军队国家化”,造成军队超脱任何党派、代表“全民” 利益的假象,掩盖其资产阶级军队的阶级实质。事实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无论哪个政党上台,其领袖都身兼武装部队最高负责人,首先要抓军队以维护巩固其统治,都掩盖不住其不代表人民、只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本质。他们极力鼓吹在中国也要搞“军队国家化”,其用心:一是为了取消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变我军的根本性质;二是从改变我军根本性质入手,进而改变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企图通过取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党失去自己的武装力量,失去与敌对势力斗争的坚强工具,进而使人民民主专政失去坚强支柱;三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经济基础,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彻底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出现,革命前辈和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所换来的胜利果实就会毁于一旦,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会化为泡影,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会得而复失,人民军队的性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三、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不能变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已进入到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战略决胜阶段。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军官兵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改革,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然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始终充满了矛盾、困难甚至风险。市场经济自身的负面效应,与种种腐朽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对官兵思想道德具有很大的侵蚀作用。我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安全保证的历史重任,要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使命,我军官兵要从根本上坚定对改革的信念,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积极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就必须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用正确的思想和党的路线、纲领教育部队官兵,坚持“ 党指挥枪”的原则,使我军永远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决不能以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为由,助长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削弱以至取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不能曲解改革开放而放弃我军长期坚持的政治优势,放松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是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唯一正确的政治制度。历史事实证明,在中国走西方国家的民主议会制道路是行不通的。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盲目走西方民主制道路而导致亡党亡国亡军的教训,一定要认真记取。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军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永远不变的军魂,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从井冈星火到长征风雨,从驱逐日寇到逐鹿中原,从抗美援朝到保疆守边,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支军队历经考
验、战无不胜?又究竟是什么使她成为“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80年历史,一幅壮丽画卷。画卷上书写着这样几句不朽的铭文———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是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最基本经验,这是人民军队在血与火中孕育的光荣传统,这是人民军队创造不朽传奇的精神根源。
听党指挥——永远不变的军魂
国有国魂,军有军魂。80年光辉历程,人民军队从手持步枪、大刀、梭镖的队伍,发展成今天这样强大的阵容,靠的是什么?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80年建军史的基本经验和必然结论,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事实上,红军刚诞生时,一些人受旧军队的影响,存在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习气,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贺龙元帅曾这样形容:“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三大制度,历经反复探索,终于建立起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也使我军成长为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长征取得了胜利?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出这样的回答:“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在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中,遍布全军的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和作战方针在部队的贯彻落实。
“只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红军就能打胜仗”,老红军方国安这句朴实的结论,揭示了支撑红军在重重困境中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党的绝对领导,正是红军创造长征这一人类战争史上伟大奇迹的根本原由。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军队的先进性,党的前途决定了军队的前途。历史告诉我们两个基本事实:无论形势怎样复杂险恶,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被敌人拉过去;无论野心家、阴谋家多么狡猾,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利用军队实现个人阴谋。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
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的胜利。
信念一旦根植于心田,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就是凭着坚定的信念,人民军队成长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钢铁劲旅。无论是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在敌后战场,还是后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较量,抑或是再后来与美国兵厮杀在抗美援朝战场,党的领导,始终是这支军队越打越大、越战越强的最主要原因。
服务人民——矢志不渝的宗旨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一位红军老兵因公殉职。3天之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站在一个土墩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那天,毛泽东谈到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也谈到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是我党关于人民军队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断,指明了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无产阶级军队,人民军队的性质是区别于其他任何阶级军队的显著标志。
一定意义上,在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下为谁的利益而战,最本质地反映着一支军队的性质与品质。翻开我军历史的画卷,我们看到的是与人民海一般的深情和厚谊;透过代代相承的薪火,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民山一样的责任和使命———
红军扩编招兵,苏区青年踊跃报名,母送儿、妻送夫;长征途中,各族群众为掩护红军伤员,甘冒生命危险„„
在革命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人民群众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缝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今天就送他上战场。”
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解放战争著名的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更是举家举村而动,推着小车为部队送物资、运伤员。曾经指挥80万大军在淮海战役中与我军决战的国民党将领杜聿明在惨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败在敌人手里可以挽回,败在老百姓手里,再也无法挽回来了!”
一个万众一心的民族,是任何困难、任何挑战都压不倒的。
历史经验表明,服务人民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胜利之基、力量之源。只要我们把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很好地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就一定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政治本色,有效履行历史使命,创造新的辉煌。
英勇善战——履行使命的保证
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队以凯旋为荣耀。
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反映在履行职能使命上,说到底就是一个英勇善战的问题。英勇善战既是我军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先进特质。
从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井冈山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泸定桥上的舍生忘死,到气势如虹的百团大战;从三大战役“横扫千军如卷席”,到铁血鏖战上甘岭,一步步,一程程,都写下了我军英勇善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灿烂篇章。
同一支军队,几十年过去,无数次战役,打赢国内外不同对手——指挥员用兵如神,战斗员智勇双全,这便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这便是以弱胜强、屡战屡胜的钢铁劲旅!
英勇善战既是对我军光荣传统的科学总结,又是对人民军队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
信息化战争,为我军英勇善战设定了新的标高。恩格斯说过:“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今天,人民军队走向信息化战争的舞台,每个军人都将接受信息化战争的考验。履行历史使命靠什么?答案切实而简明: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因为这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我军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新战友们应该牢记并发扬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作为一名军人,要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坚持和维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军队非党化”的图谋。
(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做事,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工作上,要树立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拼搏的精神风貌;在生活上,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
(四)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纪律是军队的生命,是构成军队战斗力重要因素,也是革命军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每一名新战友都应严格执行纪律,争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五)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军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重要保证,是军人经受生死考验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战友应自觉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在报效祖国的军旅生涯中,勇创英雄业绩。
关于建军节的来历 第6篇
今天是8.1建军节,你们知道建军节的来历吗?如果不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建军节的来历简介 第7篇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正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成为中国捍卫和平与发展的钢铁长城。
历史来源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中央政府同意这一建议,并决定在红军成立纪念日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这一*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员会为纪念南昌*与红军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手镯的来历 第8篇
在旧时器时代后期, 人类戴有装饰品这一事实已由许多中外出土实物得以证实。在出土于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圆雕裸女中, 在同其丰满的胸部、臀部不成比例的小小的手腕部, 刻有手镯一类装饰品。在出土于伊斯图里兹的骨雕人像中, 也刻有类似手镯的装饰品。在乌克兰迈津出土的实物中, 有用猛犸象牙刻的带有装饰花纹的美丽的手镯。在里维埃拉海岸的格里马迪出土的实物中, 除了用鱼脊椎骨制作的手镯外, 还有用贝壳、牡蛎壳、动物牙齿等制作的手镯。新石器时代的手镯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不仅表面磨制光滑, 而且有的还在手镯表面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 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 有动物的骨头、牙齿, 以及石头、陶器等。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 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而成的。
新石器时代的手镯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不仅表面磨制光滑, 而且有的还在手镯表面刻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商周至战国时期, 手镯的材料多用玉石。无论是手镯造型还是玉石色彩, 都显得格外丰富。除了玉石以外,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金属手镯。
西汉以后, 由于受西域文化与风俗的影响, 佩戴臂环之风盛行, 臂环的样式很多, 有自由伸缩型的, 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 得玉臂之, 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做“跳脱”的臂环, 如弹簧状, 盘拢成圈, 少则三圈, 多则十几圈, 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 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 可戴于手臂部, 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 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 称之为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 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 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 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 将士到处抢掠, 见到妇女, 砍下手臂, 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唐宋以后, 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 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造型有圆环形、串珠形、绞丝形、辫子形、竹子形等。到了明清乃至民国, 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 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 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 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 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同时, 也有史学家认为, 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 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圣诞的来历 第9篇
孩子们平安夜里在床头挂着圣诞袜,等着圣诞老人来给他们发送礼物。同学们,你们知道圣诞袜的来历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There was a kindly nobleman whose wife had died of an illness, leaving the nobleman and his three daughters in despair.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贵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留下他和他的三个女儿。
After losing all his money in useless and bad inventions, the family had to move into a peasants cottage, where the daughters did their own cooking, sewing and cleaning. 这个贵族喜欢尝试创造发明,但是都失败了,也因此耗尽了家里的钱财,所以他和女儿们不得不搬到一家农舍里生活,三个女儿也只得自己做饭、缝衣服、打扫屋子。
When time came for the daughters to marry, the father became even more depressed as his daughters could not marry without dowries.
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们陆续到了出嫁的年龄,父亲却变得更加沮丧,因为他没钱给女儿们买嫁妆。
One night after the daughters had washed their clothing, they hung their stockings over the fireplace to dry.
一天晚上,女儿们洗完衣服后将长统袜挂在壁炉前烘干。
That night, Saint Nicholas, knowing the despair of the father, stopped by the noblemans house.
圣人尼古拉斯知道了他们的境遇,于是,那天晚上他驾着雪橇来到他们的家门前。
Looking into the window, Saint Nicholas saw that the family had gone to bed. He also noticed the daughters stockings.
他从窗口看到一家人都睡着了,同时也注意到了女孩们的长统袜。
Inspiration struck Saint Nicholas and he took three small bags of gold from his pouch and threw them one by one down the chimney and they landed in the stockings.
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小包黄金从烟囱上一个个投下去,刚好掉在女孩们的长统袜里。
The next morning, the daughters found their stockings full of gold, enough for them to buy dowries. Their father was glad to see the daughters marriage. From then on, the whole family lived a happy life together.
第二天早上,女儿们醒来发现她们的长统袜里装满了金子,足够供她们买嫁妆了。父亲也因此能亲眼看到女儿们出嫁了。从此,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链 接
八一建军节来历 第10篇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南昌起义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延伸阅读:20xx今年是第几个建军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八月一日是建军节,那么大家知道20xx今年是第几个建军节?20xx年是八一建军节多少周年吗?
20xx年建军节是什么时候
建军节
20xx年08月01日,农历闰六月初十 ,星期二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建军节的来历演讲稿 第11篇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据某网站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认为,建军节是军人的节日,和老百姓无关。
那什么和老百姓有关呢?哪个明星离婚了,哪个明星劈腿了,哪个明星又有绯闻了这些反倒成了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毫不厌倦的话题。更有甚者,把江姐、黄继光等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当成了恶搞的对象,更不用说要他们铭记革命先烈的历史功绩和民族精神。
正如李桥铭将军所说:“中国的幸运就是永远有层出不穷的英雄,中国的不幸就是永远匮乏铭记英雄们的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没有崇军尚武的爱国精神和情怀做基础,这是很可怕的,长此以往,遭受屈辱的历史必将重演。
因此说,我们首先就应该牢记八一建军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并且我们所应该表达的也不仅仅是对军人的尊敬和对军人的祝福,还应该有热爱祖国和献身祖国建设的赤子情怀。这样的建军节才会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但是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都羞于爱国,所以这样的一个节日,很正常的就被抛到了脑后。如果失去了怀念革命先烈、民族英雄的豪迈情感和实际行动,这个节日就难以成为一个优秀民族的纪念节日,更难以形成全民深刻反思和强国富民的强烈意识。
由此看来,纪念建军的节日,只不过是一个缘由,而真正的意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纪念本身。
因此说,八一不仅是军人的节日,更是我们全体国人的盛大节日,愿大家都能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积极行动起来,致力于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形成拥军爱民的良好风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终将实现。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作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