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精选2篇)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第1篇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一、新理念内容

(一)核心内容

1、企业使命:奉献钢铁精品,共创美好生活。

2、企业愿景:特色钢铁,绿色家园。

3、企业核心价值观:立己达人。

4、企业精神:坚韧不拔,追求卓越。

(二)基本层理念

人本、诚信、协同、创新。

(三)执行层理念

营销观:满足客户要求,服务市场,实现共赢; 产品观:精心铸就精品,精细推动精品; 绩效观:激励驱动、彰显价值、持续进步; 管理观:系统管理、提升价值;

设施观: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 生产观:精益生产、持续改善;

安全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物流观:快捷畅通、安全运行、强化执行、成本控制; 信息观:联通经纬、价值无限;

成本观:成本有底线、管理无极限; 质量观:质量为根、铸就品质;

建设观:服务生产保大局,项目建设铸精品。

二、新理念释义

(一)企业使命:奉献钢铁精品,共创美好生活。

奉献钢铁精品:经过60年的发展,钢铁产业已形成千万吨以上铁、钢、材配套能力,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深产基地,我国品种规格较为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和世界最大的重轨生产基地。钢铁产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几十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将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钢铁延伸加工产业,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世界最强最大的钢轨生产基地和国内一流的稀土钢研发基地,为社会奉献品质优良的钢铁产品。

共创美好生活: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实现与职工的共创共享。要以企业发展成就职工实现事业梦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共同出彩。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相关方如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和谐共赢;要通过我们提供的品种齐全、品质卓越的钢铁产品为社会服务。

(二)企业愿景:特色钢铁,绿色家园。

特色钢铁:包钢60年的发展,成就了驰名中外的“草原钢城”,包钢必将以科学化、生态化的新发展,创造现代钢铁文明,成就“钢铁脊梁”。白云鄂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包钢的产品具有合金般的品质,“钢中含稀土”这一特质及稀土钢等品牌培育,将为包钢钢铁产业打上特色标签。包钢人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稀土钢精品基地,让稀土钢的优良品质与世界共享。

绿色家园: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理念,坚持走低碳绿色环保发展之路,推进绿色制造、发展绿色产业、营造绿色环境,将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起来,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美丽包钢。按照现代城市标准来设计完善厂区环境的布局和绿化美化,逐步使企业和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经济发展、社会认可、职工幸福的和谐企业,做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钢铁卫士。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立己达人。

“立己达人”的价值观,对个人而言,是通过激励包钢每一位员工自立自强、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而使自己成为八小时内外的有用之才;通过勤奋的工作、出色的业绩,报答父母、感恩亲人、服务企业、报效祖国,从而使自我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获得人生的成就感。

“立己达人”的价值观,对企业而言,是指包钢努力将自身发展与职工幸福、客户利益、股东权益、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在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为职工谋求更多福祉,让职工与企业共同出彩;为客户提供更优产品,实现互利共赢;为股东创造更多财富,实现同步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更好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最终达到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赢。

(四)企业精神: 坚韧不拔,追求卓越。

坚韧不拔:坚韧不拔是几代包钢人铸就的企业精神中最深邃的内核,是包钢60年来积淀的最重要、最鲜明的文化基因。坚韧不拔是包钢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凭借着这种精神,包钢创造了60年的辉煌,也必将创造出百年的长青基业。

追求卓越:卓越是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包钢的发展是开放式的发展,一方面要不断超越自我,今天做的比昨天更好;另一方面要对标行业一流,不断实现新的超越;更要以宽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在更大的舞台上彰显作为。追求卓越是包钢人超越自我精神内涵的升华。

(五)基本层理念:人本、诚信、协同、创新

人本: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关爱职工,体察职工冷暖,了解职工诉求,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职工有归属感,热爱并忠诚企业。将包钢发展成果惠及每位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诚信:在与各相关方的交往中始终以诚待人,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与关切。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同时,充分考虑他人的利益,做到和谐共赢。诚信也是员工在企业的立足之本。要求员工做到以诚为本、以信为基,恪尽职守。要求员工之间要团结合作、以诚相待,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协同:包钢实现钢铁、稀土、矿业、非钢四大产业板块协同并进、六大产业协同发展,需要集团与板块、板块与下属单位、领导与员工、厂际之间、工序之间等,要上下协调,左右呼应,才能通过协同创造更多价值。包钢发展必然与各界发生深入、广泛的联系,因此必须与股东、客户、供方、社会等相关方面紧密协同,共同发展。

创新: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包钢人的创新意识,形成敢于突破的创新文化,大力提升各项工作的创新能力。创新不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创新,也不是关起门来的创新,而是汲取一切优秀企业精华,加快文化、经营模式、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系统创新,通过创新引领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包钢企业文化部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第2篇

1《包钢日报》发展

1.1《包钢日报》简介

包钢日报社与包钢电视台同属包钢新闻中心, 是包钢 (集团) 公司党委直属的新闻宣传单位。《包钢日报》是包钢党委机关报, 创刊于1957年10月22日, 初名《包钢》。1994年5月4日, 正式更名为《包钢日报》。2015年, 中国企业报最高奖项——“中国20强企业报”评选结果出炉, 《包钢日报》在100多家参评的企业报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

新常态下, 钢铁行业也面临着新形势。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发展转换成现在的中高速发展, 钢铁行业也面临着窘境。市场供过于求, 产能严重过剩, 设备闲置, 资金紧张, 价低利微, 低速低效运行成为了钢铁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几年累加的矛盾和问题再度将钢铁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利用企业内部的宣传渠道做到上传下达, 向领导及职员传递国家新动向, 政府新政策变的尤为重要。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 《包钢日报》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内容调整。提出要建设生态包钢、平安包钢的口号。拿包钢的环保来说, 宣传新政策, 采集新举措, 公布新成果, 在2014年底, 实现了71个环保项目、43.1%的绿化覆盖率的新高。

1.2《包钢日报》特点

版式灵活不定。头版是包钢集团的概览, 涉及各个厂区、部门会议、单位活动信息。二版为经济综合版, 包含厂矿工作和行业信息两栏, 三四版是较为自由的版面。三版有时是企管纵横版, 有时是文化聚焦, 有时是桑榆之乐。四版有时是艺术长廊, 有时是文化悦读, 有时是健康长生。在公司重大活动时, 例如包钢一年一度的两会, 四版全部贯彻两会内容。

人员分工明确。一版主要由记者部完成, 二版由各厂区通讯员负责, 三四版或由各部门通讯员完成, 或由责任编辑搜集整理资料完成。其中图片由摄影部和通讯员完成。

读者以公司员工为主, 部分关联企业。这主要是由企业报的性质决定的。《包钢日报》是党委机关报, 以宣传厂区事宜为主, 很多钢铁专业词汇晦涩难懂, 所以读者以包钢内部员工为主。

2 企业报的生存困境

2.1 内容设置缺乏深度, 政策解读不够

以《包钢日报》二版经济综合中的行业信息来说, 一般都是直接摘录部分期刊杂志, 没有解读和创造。兄弟企业板块中, 也是直接转载迁钢、承钢的新闻, 对于职工来说, 对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甚了解, 走马观花, 没有起到真正的效用。对党中央和政府的新政策、规划也没有系统的深入与分析, 常常是在报导的中间提及只言片语, 无法实现贯通。

2.2 队伍专业建设欠缺, 理论知识较弱

作为《包钢日报》创作的主体, 记者部的记者和员工大多直接来自厂矿, 虽有着在厂矿工作的多年经验, 但对新闻报道的理论知识普遍偏弱。在采访写作不熟悉的领域时, 需要反复和通讯员沟通, 造成效率的下降。由于没有经过新闻知识系统理论的学习, 对新闻写作方法、新闻类型、结构组织方便缺乏了解, 造成报道趋于单调、趣味性不足。

2.3 领导职工区别对待, 官场气息颇重

在《包钢日报》的绝大部分报导中, 领导的名字随处可见, 职工的姓名却寥寥。例如, 在同一期报纸里, 一则关于公司领导慰问帮扶对象和困难职工的报道中, 一幅慰问图显眼的摆在头版, 下面的图片标注是公司领导XX慰问帮扶对象, 在另一篇报道中, 职位加名字的领导却齐刷刷的罗列了若干行, 据知情人士介绍, “不管是多少领导, 厅级处级同一级别的领导都要记录, 缺一不可”。

2.4 印刷发行程序松散, 囤积浪费居多

《包钢日报》印刷完成后, 在第二天会被送到包钢新闻中心, 各单位报纸由本单位派取报员。这项规定在开始时起了效用。但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各单位日益松懈, 以致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报纸囤积于新闻中心门房处。这些报纸, 没有及时送到各单位, 一些职工也不明所以。囤积的报纸, 没有为职工传递信息, 也花费了成本,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适应新常态, 做创新宣传

3.1 紧跟时代发展, 做好深度解读

经济新常态下, 钢铁行业也在发生了巨变。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报更应加强其传递政治政策的作用, 帮助大型国有企业认清发展形势, 实现在困境中的绝地逢生。对一些党中央新出台的政策法规, 新现象、新形势做深度解读而不仅仅是只言片语带过或照搬照抄, 而应结合自身企业, 引领企业发展。对于兄弟企业来说, 对于其内部的新研究、新技术的运用, 应该在报纸上阐述利弊, 为企业领导职工提出全方位的意见。

3.2 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

企业报的宣传人员, 大多是从企业内部选出对整体企业发展有着较为全面认识的职员。这虽然在报道业务上更容易融会贯通, 但新闻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 可以从多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如通过输送各企业报宣传人员到高校学习, 行业报之间的交流切磋等方式提高记者的专业技能,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3 贴近职工生活, 坚持群众路线

由于机关报自身宣传功能的局限, 在企业报中, 往往对领导者报导居多, 但对职工关注度却少见。在包钢新闻中心做的调查中, 在“是否贴近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一问中, 回答“贴近性强”的79人, 占总数的14%。据了解, 对于企业报的印象, 不少人视为是领导们的表扬书。在经济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报纸更应贴近职工生活。

3.4 增强反馈机制, 监管发行到位

企业报作为公司高层和职工联系的纽带, 现在却往往扮演着单向角色。公司的报纸和职工自身利益联系很少, 发行渠道也在无形中堵塞, 这十分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协调。为此, 应增强反馈机制, 时刻关注职员们对工作的看法以及对报纸的想法, 从中不断改进。同时, 建立专门统一的监管部门, 做到发行到位, 确保报纸的普及面。

3.5 借用网络平台, 增加新闻广告

无论是深度的政策解读, 亦或是新技术新功能的引进发展,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的产品做好宣传, 实现推广的作用, 这就要求企业报走出公司。而实现这一渠道的最简便方式则是利用互联网平台, 做好推广宣传。拿《包钢日报》来说, 其读者主要来自厂区内部和一些类似行业, 没有对外发行。这虽然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但却阻碍了产品购买者了解包钢产品的途径发展。因此, 建立企业报纸的对外电子专栏, 做一些新闻式广告,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慧莲, 汪红驹.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 2014 (6) :11-13.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精选2篇)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 第1篇包钢股份企业文化新理念一、新理念内容(一)核心内容1、企业使命:奉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