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技术范文
百米技术范文(精选9篇)
百米技术 第1篇
1 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分析
1.1 屈蹬式技术
“屈蹬式技术”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在跑的后蹬阶段, 支撑腿三关节 (特别是膝关节) 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这与我们过去强调的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的传统“后蹬型技术”相比, 可谓是180°的大转变。但它之所以能成为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除去与塑胶跑道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外, 关键在于“屈蹬式技术”和传统的“后蹬型技术”进行比较更有实效性、经济性。特别是支撑腿后蹬时膝时角度的变化, 缩短后蹬支撑时间, 增加步频;小腿倾角及后蹬角小有助提升向前水平速度, 重心波动差缩小, 因而加大步幅;有助缩小大小腿折叠的角度, 减少折叠时间, 提升摆动腿的前摆幅度与速度, 因此把蹬摆动作转换的迅速、自然、连贯。
1.2 快速摆动技术
现代短跑技术注重摆动效果, 并逐步由“后蹬型技术”向“摆动型技术”发展。当下短跑运动实践中所强调的快速摆动, 是在20世纪70年代强调重视“后蹬”与80年代强调重视“蹬摆结合”的基础上而改进的。分析说明, 一流短跑运动员一侧腿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 而摆动时间则占到77.9%, 二者之比为1:3.5。所以, 从时间分配上看快速摆动是重要的。就摆的动作来说, 当下国内对“快速摆动”的理论解释为“伸髋与积极落地”。“伸髋”是指支撑时骨盆以支撑腿的髋关节为轴作向前转动, 它的目的是为加大后蹬结束时两大腿之间的角度与缩小后蹬角, 因此增大步幅;腾空时的两条摆动腿快速相向摆动是“积极落地”, 达到体前摆动腿的脚相对于地面的水平速度的减慢, 减小着地时人体受到的水平制动阻力, 跑的向前性好, 提升跑的水平速度。
1.3 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
高速跑中的放松技术强调在激烈的竞争中动作的协调、肌肉的放松、合理得用力, 其特点是跑的动作自然, 用力协调, 动作幅度大, 蹬摆速度快, 动作经济实效。其优点在于, 它能增大肌肉收缩前的被长度, 使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 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减轻高速跑中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 从而提高肌肉收缩速度, 加快步频;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 增大步幅;改善肌肉工:作能量供应过程, 减少能量消耗, 推迟疲劳的出现, 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和速度耐力, 从而保持合理的全程节奏。
2 我国男子百米徘徊不前的原因分析
从当代短跑技术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我们不难看出, 现代短跑技术更加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遵循生力、生化规律, 更加突出了动作的经济性、实效性。而我国男子百米成绩多年来始终徘徊不前, 最主要的问题是认识上的问题, 是由于我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对短跑项目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技术缺乏科学明确的认识所致。而运用当代短跑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来分析我国男子百米跑徘徊不前的原因, 也恰恰最深刻地反映出了这一问题。
2.1 对短跑的关键技术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已得到证实传统的“后蹬理论”在客观上是我国短跑水平提升的重要阻碍, 如今的短跑技术已由“后蹬型技术”向者“摆动型技术”发展。所以, 关于短跑的关键技术应有新的科学上的认识。研究显示, 短跑技术里髋是加速水平的重要环节, 以髋为中心的高频摆动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点是平动运动。下肢的摆动是短跑技术的关键着地技术与最高跑速中的放松技术。摆动技术和摆动力量的发挥利用的是高速跑中的放松技能, 短跑技术的核心就是它, 也是优秀短跑运动员提升成绩的因素之一, 被称为:“当代短跑技术发展之精华”。这恰好和当代短跑技术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相符。
2.2 对短跑项目速度规律的研究缺乏深度
研究发现, 我国男子百米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 在加速能力、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其中, 最高速度能力差是影响我国男子百米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随着当今世界百米成绩的不断提高, 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加速距离有的已长达80m, 最大速度达到11.6~11.9m/s, 而我国男子百米选手的绝对速度一般为10.8~11.1m/s, 并且在保持最高跑速的距离上也有明显差距。正是由于我们过去对短跑项目的速度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 致使我们在此问题上走了一段弯路, 严重阻碍了我国短跑成绩的提高。而当代短跑技术所表现出的“合理的全程跑节奏”特点恰恰使这一问题的最好体现。
3 我国男子百米项目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我国男子百米跑项目落后的原因首要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过去由于我们在短跑技术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 严重阻碍了我国短跑项目前进的步伐。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还是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进一步明确和解决。因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3.1 应加强对短跑基础理论的研究, 尤其是技术理论的研究
只有在技术理论上对短跑项目有了科学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对跑的动力来源问题、短跑关键技术、速度规律等问题纠正以往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建立起比较统一、正确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指导训练实践, 形成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因此, 技术理论的研究应先于训练实践, 而训练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检验技术理论的正确与否。
3.2 针对我国男子百米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进行技术理论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要从整体、宏观上把握方向, 从局部、微观上改进技术细节, 真正研究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的短跑技术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比较统一、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我们不能今天这样, 明天那样, 忽左忽右, 头疼治头, 脚痛医脚, 只是在一味的模仿而没有创新。
3.3 短跑技术的研究应朝着“个体化、规范化、最优化”的方向发展
运动员在各自的结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基础上, 结合百米跑的特征与规律, 形成的个体身心特点的技术风格是指“个体化”。跑的技术动作结构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点, 因而将跑的技术变得更加效率化与节省化是指“规范化”。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可以以最好的动作、最少的时间、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棒的运动成绩是指“最优化”。“个体化、规范化、最优化”的目的最终目的可总结为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与实效性。所以, 我们能用“三化”来研究技术, 以“两性”来进行评价技术。
3.4 培养掌握短跑技术发展前的动态, 具备科学训练的方法、手段, 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教练员
我国著名的阚福林、马俊仁教练之所以可以在我国的田径劣势项目追赶上世界水平的高峰, 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项目特点与专项技术的理解在世界领先的地位。所以不难看出,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竞技项目想实现、突破, 还要有更大的发展, 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将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要想使我国男子百米项目走出低谷, 打破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 我们必须紧扣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脉搏, 结合我国短跑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走出一条中国短跑技术发展的新路。只有这样, 我国男子短跑健儿才能在世界赛场上早日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永虎.对短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21-22.
[2]王港.短跑运动的摆动和转动技术与运动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 :84-86.
[3]卢明, 李兴汉.试析短跑中的放松技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 :101.
四百米跑道作文 第2篇
风和日丽的秋日,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运动会。这一天,操场上彩旗飘扬,鼓声阵阵,五彩斑斓的气球飞向蔚蓝的天空。运动员们都铆足了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勇夺冠军,谁也不让谁。
男子二百米比赛,我们班本来很有进入决赛希望的王禹辰因发挥失常,只获得了小组第二名,大家都唉声叹气。男子四百米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班派出了我、李思睿和何理参赛。参赛选手们做完了热身运动后就站在了自己的起跑线上准备起跑。
此时的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似的特别沉重,身体也觉得没有力气,似乎就要软倒在地上了。伴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选手们都飞一般地冲了出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摆动双臂,迈着沉重的步伐跑了出去。此时的我是无比紧张的,生怕被别人给远远地甩在后面,就拼尽全力想超过别人,可上天偏偏就不遂我愿,没有让我拥有无限体力,似乎怎么追也追不上前面的同学,似乎怎么跑都跑不完这漫长的跑道。
跑在我前面的.几个选手不但已经和我拉开了一大段距离,而且还越跑越快,任凭我铆足劲,咬紧牙,都追不上。由于刚开始跑的太快了,最后半圈我渐渐体力透支:身体更沉重,两腿发酸到发痛,胸口发闷,双臂也失去了摆动的力量。本来跑在我后面的人也越跑越快,如猛虎般盯着我,随时准备反超。我暗暗下了决心:最后拼搏的时刻到了,决不能让后面的同学超过我!还有最后10米,9米,8米一道人影,又一道人影,后面的选手都超过了我。虽然我也咬牙拼尽了全力可还是获得了最后一名,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提高百米步长新途径 第3篇
1现代短跑的技术特征
1 . 1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型技术
现代短跑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快速伸髋与积极落地。快速伸髋技术包括了在跑动的过程中髋部伸展的意识、速度与力量等;而积极落地技术又包括了落地的意识、速度、方法、距离与效果等等。髋关节是人体跑动的发动机,影响我国短跑运动员伸髋技术的主要原因是髋关节的灵活性与力量差,因此改进与提高伸髋与下扒技术对短跑技术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代短跑技术在跑动的过程中注重伸髋与落地技术外,还强调蹬摆配合、以摆带蹬。强调大小腿充分快速折叠,从而缩短摆动半径,加快步频。大小腿充分折叠后,带动髋积极前送,大腿大幅度前伸后积极下压着地,从而加大步长。
1 . 2屈蹬式技术
屈蹬式技术是指在跑的后蹬阶段,支撑腿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屈蹬式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后蹬时膝关节不充分伸展,从而缩短支撑时间,加快小腿折叠的速度,以及加快蹬摆转换的速度,从而加快步频。屈蹬式技术小腿倾角及后蹬角小,有利于增大向前的水平速度,减小重心波动差,增大步幅。与传统的后蹬式技术相比,更具有经济、实效性。
1 . 3全程放松、加速、有节奏
全程跑中的放松技术能够调节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使肌肉在高速跑中更放松向前,提高肌肉工作的效率,减少由于紧张带来的肌肉僵硬以及多余动作,加快动作速度,增大步幅,减少能量消耗。
全程跑中的节奏是指百米跑中各段速度的变化有明显的节奏及规律,目的是使运动员在全程跑中合理地分配体能,以最少的体能消耗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在基层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由于训练水平以及比赛经验不足,普遍出现一开始全力跑,导致体能消耗过大,最高速度出现早,使速度耐力受到影响,导致后程速度明显下降,破坏百米跑的节奏。现代短跑技术要求运动员百米跑中有序地加速,运动员的加速距离延长,最高速度出现晚(70~90m左右),而达到的速度越高,其速度下降就需要越长的时间,从而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也就更远,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高峰值出现的较晚,而最大速度较快,这种有节奏的加速更符合能量供应的规律,更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速度,使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更合理。
2提高百米步长的训练方法
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短跑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一般来讲,短跑的训练手段主要分为一般训练手段与专项训练手段,一般训练手段主要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而专项训练手段要求其内容与形式接近、达到或超过比赛要求。专项训练手段又分为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能力的训练手段以及既改进技术又提高能力的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的设计在肌肉用力特征、动作 结构、动作幅度、速度等方面应与专项技术动作紧密结合。在短跑训练中,一般训练手段与专项训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隔的,而两者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运动员的能力。青少年运动员的短跑训练中,除了局部练习外,还应在完整跑中改进与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技术与能力。
根据短跑的技术特征,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2 . 1加大步长的训练手段
目前,影响我国短跑运动员送髋技术的主要原因是髋关节的灵活性与力量差,而举杠铃负重弓步走与负重转髋走不仅能够有效的地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增加髋关节的力量,还能够增加运动员上肢、腰腹以及下肢力量,并且能加大运动员的步长。
2.1.1举杠铃负重弓步走
传统的弓步走将杠铃置于颈后,只能锻炼到腿部力量,而举杠铃负重弓步走不仅能够锻炼到上肢,腰腹及腿部力量,还能在不平衡的情况下锻炼到深层小肌肉群。
训练方法:练习者双手双脚分开与髋等宽,双手举杠铃至头上方,肘关节伸直,以最大负重的30%~40%进行弓步走练习,每组10步,共3组。弓步走时,注意上身始终保持直立,前后脚脚尖正对前方。由于身体重量集中于前腿,并且杠铃举至头上方,初学者由于上肢、腰腹以及腿部力量差,较难掌握平衡,所以应从小负荷练起。
2.1.2负重弓步转髋走
负重弓步转髋走在负重弓步走的基础上增加转髋,这种训练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增加髋关节力量, 还能改进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送髋技术,是既改进技术又提高能力的训练手段。
训练方法:练习者双手举铃片(最大负重20%~30%)至头上方, 肘伸直,右腿向前一步成弓步走姿势,转身,成左腿向前弓步走姿势,再转身,回到右腿向前弓步走姿势后,左腿再向前迈一步成弓步走姿势。向前走5~10步为一组,共3组。
2 . 2加快步频的训练手段
橡皮筋高抬腿。橡皮筋高抬腿是在高抬腿的基础上增加对抗的力量,抬腿时橡皮筋会给腿阻力,以达到增加大腿以及髋关节力量的目的,腿下压着地时,橡皮筋给腿助力,增加腿下压的速度以及踝关节蹬伸的速度。
训练方法:将橡皮筋两端固定在柱子上,利用橡皮筋的弹力做高抬腿练习。根据项目时间长短来设定橡皮筋高抬腿练习的时间, 如100m跑12s,则练习时间为15s左右,目的在于使练习强度达到或超过比赛要求。
2 . 3完整跑中的训练手段
2.3.1下坡跑
下坡跑时,由于着地时脚的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平跑时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可增大步幅。在下坡跑时,身体重心有个向前的分力作用,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脚就不由自主往前迈,使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从而缩短支撑的时间,加快频率,且使大小腿以较小的角度快速折叠,而大小腿折叠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前摆时阻力臂的大小。折叠角度越小,前摆阻力臂越小,而前摆时的角速度就大,那么大腿带动小腿前摆的速度也就加快,步频也随之加快。下坡跑训练可以让运动员体会高速度、高强度状态下短跑动作技术的要求以及动作的控制, 这种肌肉感觉形成的痕迹会对以后的平地跑产生正向的积极迁移,把高速度状态下的技术动作用到跑动中,这无疑对改进和完善队员的技术动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2.3.2动滑轮牵拉训练
目前,牵拉训练应用在短跑中主要以橡皮筋人拉人为主,此方法对运动员的拉力有限,力度大小很难控制,且容易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牵拉训练是一种超速的训练方法,利用动滑轮省力的原理,不改变力的方向,对运动员进行高速的刺激训练,其速度超过比赛时的速度,使运动员短跑技术、能力及心理都得以提高,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手段。借助动滑轮牵拉形成的助力强制性地使运动员跑,在跑动过程中,运动员的跑速会明显高于平跑速度,能使运动员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进入加速跑,同时能使运动员缩短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加长了加速距离,绝对速度也得以提高。动滑轮牵拉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在高速度、高强度状态下体会短跑动作技术的要求以及感受对动作的控制,这种肌肉感觉形成的痕迹会对以后全程跑产生正向的积极迁移,把高速度状态下的技术动作用到跑动中,这无疑对改进和完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方法(如图1):将动滑轮固定在牵拉者的腰后,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被牵拉者(训练者)的腰部,绳子穿过动滑轮,另一端固定在教练员手中。注意牵拉时要根据运动员的情况施力,切忌拉力过大导致运动员摔倒。
3结语
教练员对短跑专项训练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短跑技术及特征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短跑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技术的改进与能力的提高,因此训练手段与方法的设计应符合这两个原则。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科学地选择与应用训练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改进与提高青少年的短跑技术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青少年短跑成绩的目的。
摘要:如何在步频稳定的情况下加大步长,是目前提高青少年短跑成绩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选择与设计了既能改进短跑技术又能提高短跑能力的训练手段,为青少年短跑训练提供参考。
百米加油稿 第4篇
百米加油稿1
一声枪响伴着飒爽的秋风,
你们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这短短的100米中,
你们与时间争分夺秒,
只为了那最后的冲刺。
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是胜利者。
因为,你们曾与时间竞赛。
一声令下,一根剑离弦向终点冲去。
一声呐喊,一声加油。
心头涌起一阵阵浪花。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
那根白线被撞在脚下,
你的辉煌已经在众人心中永存,
你的魅力和风采在众人心中永驻。
百米加油稿2
枪声响了,你们冲向前,不为别的,就为班级一马当先,没有昔日的汗水,怎见今天的胜利?
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为太阳的光辉在添上永恒的一笔!
要的就是坚持到底,不是华丽。冲吧!向着那未来,进行到底。
致四百米运动员
最想目睹的是你的风姿,
最想倾听的是你的呼吸,
最想感觉的是你呼啸而过的骤风,
今天,你们是焦点;
今天,你们是骄傲;
今天,我们看你们创造辉煌。
百米加油稿3
跑道上,
无数次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无数次抬眼望着前方,
无数次品位失败的苦涩,
无数次品尝胜利的甘甜。
这就是你,百米户外员。
辉煌的背后是汗水,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
为了这短短的一百米,
你曾无数次的起跑与冲刺。
这一片天地属于你,百米户外员。
百米加油稿4
枪声伴你踏上征程,
你昂着自信的头,
带着必胜的信念,
冲去,奔去。
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
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终点。你赢了。
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
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百米加油稿5
枪声伴你踏上征程,
你昂着自信的头,
带着必胜的信念,
冲去,奔去。
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
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终点。你赢了。
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
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百米加油稿6
枪声伴你踏上征程,
你昂着自信的头,
带着必胜的信念,
冲去,奔去。
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
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终点。你赢了。
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
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百米加油稿7
跑道上,无数次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无数次抬眼望着前方,无数次品位失败的苦涩,
无数次品尝胜利的甘甜。这就是你四百米运动员。
辉煌的背后是汗水,成功的背后是艰辛,
为了这短短的一四百米,
你曾无数次的起跑与冲刺。
百米距离坐标的视觉检测方法 第5篇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工程项目[1],它是目前世界正在建造及计划中的口径最大、威力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反射面是主动变形的,在照明口径内将球形反射面主动变形为抛物面;反射面口径500 m,反射面上共2 400个节点。在照明口径内实时的调整反射面的形状,完成对电磁波的观测;其瞬时有效口径300 m,约有1 000个节点[1,2]。
在望远镜本体建设完成后,为了保证望远镜科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精密的测量装置检验望远镜的关键指标。在FAST项目中,需要检测其瞬时有效口径300 m内的反射面的面型,要求在数分钟内完成对300 m有效口径内约1 000个节点的坐标测量。
大型射电望远镜中关键部件的几何参数,如面型、坐标等,大多采用坐标测量系统进行测量。目前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激光跟踪仪等测量系统[3,4]。由于测量效率的限制,经纬仪、全站仪、激光跟踪仪等难以完成对300 m范围内1 000多个目标点的快速测量。为此,采用摄影测量系统实现对主反射面的分区测量,要求靶标的坐标测量达到亚像素级的精度。在被测节点处放置靶标,靶标通过镜头在CCD相机上成像,采用特征检测算法,检测靶标在CCD像面上的位置,得到靶标的像面坐标,最后由多相机重构出靶标的三维空间坐标[2]。
由于大型射电望远镜全天候工作于野外,因此,需要研究在野外、全天候条件下摄影测量系统目标检测的鲁棒性。本文主要研究在室外150 m远处、全天候条件下靶标的图像测量技术。首先对靶标图像进行插值,然后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靶标的边缘特征,然后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实现对靶标图像的定位。
1 摄影测量系统和靶标的构成
1.1 摄影测量系统的构成
图1为百米远距离靶标的摄影测量系统原理图。它主要由照明光源、光学成像镜头、CCD相机、图像采集子系统以及计算机等组成。照明光源可以采用自然光(太阳等)或辅助照明光源等。光学成像镜头采用75 mm的定焦镜头。相机采用一个具有1 0001 000有效像素的CCD相机。
1.2 靶标的基本结构
考虑测量系统要求能够在白天和夜晚都能够正常工作,靶标采用反射式圆形靶标,靶标如图2所示。靶标放置在距离CCD相机150 m远的地方。
成像镜头的焦距为75 mm,物距为150 m;靶标的直径初步确定为140 mm,靶标在CCD像面上所占的有效区域约为99像素。
2 靶标的图像测量方法
通过图像传感器CCD获取被测靶标的图像信号,经过图像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然后由图像处理算法实现对靶标的定位。图像处理包括对图像的预处理、靶标边缘定位、靶标的定位等计算。
2.1 靶标图像的预处理和边缘定位
由于靶标在CCD像面上所占的区域是有限,为了提高测量的有效性,首先对靶标图像进行预处理。插值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实现图像的放大和平滑。采用三次样条函数对靶标图像进行二维插值[5],从而实现对靶标图像的平滑,同时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
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靶标的边缘特征[6,7]。
2.2 靶标图像的定位
得到靶标图像的边缘点坐标(x,y)后,采用椭圆拟合的方法[8],拟合靶标的边缘,利用LevenbergMarquardrt方法计算得到椭圆方程g(x,y)的参数[a b c d e f],则得到椭圆的中心点(xc,yc):
2.3 靶标图像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实验
加工一个平面标准靶,如图3所示。在平面板上加工出29行29列个圆形控制点,行与列相互垂直,点之间的距离为16.5 mm,位置误差为0.005 mm,圆形控制点的直径为10 mm;平面标准靶的平面度误差小于0.010 mm。
表1给出了三种检测算法测量的结果。算法1就是本文所用的算法,500 mm平面标准靶上点的测量残差如图4所示;算法2是采用Canny算子检测靶标图像边缘,然后用椭圆拟合方法实现靶标的定位,这一方法没有采用样条函数对图像插值,所以测量误差较大;算法3直接采用光重心法检测靶标的图像位置[9,10,11],由于这里所用的是反射式靶标,工作环境为室外,受到环境的干扰比较厉害,所以测量误差也较大。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本定位算法可以实现亚像素级的目标定位。
3 百米远距离测量实验分析
考虑FAST射电望远镜工作在室外,而且要求全天候工作,为此,设计了室外远距离条件下白天和晚上的稳定性测试实验。
如图5所示,在一个刚性支架放上置两个圆形靶标,靶标的直径为140 mm,两个靶标中心的间距为800 mm。在室外,将靶标放置在距离测量相机150 m远处,连续拍摄100幅图像,计算两个靶标在图像上的距离,以此来评价室外百米距离目标检测的稳定性。
3.1 靶标图像测量的白天、夜晚对比实验
在夜晚测量时,用辅助LED强光源照射反射靶标,测量相机采集靶标的反射图像,计算靶标在像面上的距离,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100次测量的标准差为0.023 0 pixel(相当于物面上0.3 mm)。
白天测量时,靶标反射自然光,不需要辅助照明,测量结果如图7,100次测量的标准差为0.075 8 pixels(相当于物面上1.1 mm)。
从图6、7可以看出,采用本算法检测150 m远处的目标时,测量结果稳定性优于0.1 pixel。对比白天、夜晚的测量结果,夜晚的测量稳定性要好于白天的测量结果;这是由于白天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视宁度比较差,而夜晚时,气流相对稳定。
3.2 靶标图像测量的白天长时间实验
在白天,进行了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从上午10:00到下午16:00,每间隔15 min,对靶标进行一组测量,每组连续采集100幅图像,计算两个靶标在CCD像面上的距离,计算每组测量的标准差,每组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0.075 8 pixels,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
4 结论
本文根据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坐标测量的需要,提出了非接触视觉测量的方法,重点分析了百米距离坐标中靶标在CCD相机上的定位检测算法。采用样条函数对靶标图像进行插值,然后用Canny算子检测边缘,用椭圆拟合算法实现对靶标图像的定位。分析了靶标定位算法的有效性;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白天和夜晚情况下的靶标测量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靶标定位算法可以达到亚像素的测量精度,百米距离的靶标测量稳定性为0.08像素,相当于1.2 mm,基本满足百米距离坐标测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Rendong Nan.Introduction to FAST-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C]//Proceedin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Ground-based and Airborne Telescopes II,Marseille,France,June23-28,2008:70121E1-70121E12.
[2]ZHU Li-chun,HU Jin-wen,LI Wei-min.The study on the scheme of dynamic measurement of the main active reflector for FAST[C]//Proceedin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Ground-based and Airborne Telescopes II,Marseille,France,June23-28,2008:70120U1-70120U10.
[3]张福民,曲兴华,叶声华.大尺寸测量中多传感器的融合[J].光学精密工程,2008,16(7):1236-1240.ZHANG Fu-min,QU Xing-hua,YE Sheng-hua.Multiple sensor fusion in large scale measurement[J].Opt.Precision Eng.,2008,16(7):1236-1240.
[4]高猛,李铁民,尹文生.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精调试验平台的标定[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8):1013-1016.GAO Meng,LI Tie-min,YI Wen-sheng.Calibration of fine feed platform of a large radio telescope[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44(8):1013-1016.
[5]王占斌,赵辉,陶卫,等.广角镜头桶形畸变的样条函数修正方法[J].光电工程,2008,35(4):140-144.WANG Zhan-bin,ZHAO Hui,TAO Wei,et al.Barrel Distortion Correction of Wide-angle Lens Based on Spline Function[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8,35(4):140-144.
[6]尤红建,张世强.组合CCD图像和稀疏激光测距数据的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J].光学精密工程,2006,14(2):297-302.YOU Hong-jian,ZHANG Shi-qiang.Reconstructing3D buildings based on airborne CCD image and laser scanning rangefinder data[J].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2006,14(2):297-302.
[7]王植,贺赛先.一种基于Canny理论的自适应边缘检测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4,9(8):957-962.WANG Zhi,HE Sai-xian.An Adaptive Edge-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anny Algorithm[J].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2004,9(8):957-962.
[8]陈海峰,雷华,孔燕波,等.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改进的随机椭圆检测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42(8):1360-1364.CHEN Hai-feng,LEI Hua,KONG Yan-bo,et al.An improved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ellipses based on least square approach[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8,42(8):1360-1364.
[9]李为民,邢晓正,俞巧云,等.LAMOST光纤定位单元定位精度检测技术研究[J].光学技术,2001,27(2):165-169.LI Wei-min,XING Xiao-zheng,YU Qiao-yun,et al.Research for th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optical fiber positioning unit for LAMOST[J].Optical Technology,2001,27(2):165-169.
[10]金占雷,刘雪峰,王淳,等.CCD目标灰度质心算法的动态误差分析[J].光电工程,2011,37(6):7-11.JIN Zhan-lei,LIU Xue-feng,WANG Chun,et al.Dynamic Error Analysis of Facula Centroid Algorithm Based on CCD[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1,37(6):7-11.
谈社区物流的最后一百米 第6篇
社区物流是以社区为单元, 以家庭为结点, 以生活用品为核心, 以定制服务为特征的物流集约化行为。社区物流是直接面向城市社区商业和社区居民, 将商品从供应商运送到社区店铺或居民的末端物流形式, 是物流中真正的最后一百米。“最后一百米”的概念来自于英美“最后一公里”, 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所使用, 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 通常此步骤还充满困难且意义重大。
伴随着电子商务网购的普及, 物流快递行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发展时期, 但是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据报道, 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很重要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物流环节过多, 其中, “最后一公里”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 最后一公里配送被公认为是城市配送的难题。而“最后一百米”问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被认为是配送中的最困难的环节。
二、最后一百米中存在的问题
(一) 易出问题的一百米。
对于小区的居民来说, 都希望快递能送货上门, 收快递时可以先验货再签收, 这样货物如有问题才可以方便解决。很多时候居民不在家, 小区物业又不愿代收, 而快递员往往连十分钟也不愿等候, 就近送到一家小卖部了事。这种由于不能送快递上门而引发的投诉屡见不鲜。
(二) 繁琐耗时的一百米。
到居民家送快递工作强度特别大, 这是快递员的共同感受。碰到客户不在家, 联系他们来取往往要等很长时间, 有的快件要投递好几次。另外, 很多小区没有电梯, 快递员上下楼很辛苦, 上楼还要担心车里未派送的包裹被偷盗。对快递人员来说, 因为在寻找具体地址和等待客户签收要耗费很多时间, 所以“最后一百米”也是最繁琐的。
(三) 最难管理的一百米。
对于快递公司和电商来说, 物流的“最后一百米”配送往往也是最难管理的, 主要是由于快递服务水平和成本的效益背反。因为便利店市场集中度不够, 如果要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就近收件取件, 需要跟很多经营主体洽谈合作, 这就大大增加了快递的成本。以某快递公司为例, 该公司有70多名员工, 每人每天最少也要配送100多份快件, 快递员每收发一份快件仅有1.5元的提成, 利润微薄, 再加上快件数量多, 很难进行额外劳动。
三、完善对策
(一) 推行共同化配送。
社会化共同配送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社会化共同配送是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共同配送实际上就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它不仅可以减少进城的货车数量, 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还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但是问题来了, 如何才能组织多个企业实施联合配送呢?换句话说, 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知道有哪些企业需要运货进城出城呢?这时, 有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 严格划分配送片区。
快递公司根据配送的业务量、小区业主数量、小区分布情况等来合理划分每个快递员的配送片区。片区的划分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 严格规定快递员的服务区域, 范围不宜过大, 要确保快递员对服务片区的住宅楼、居民分布、安全规定等情况非常了解, 以便快递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快递服务。
(三) 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
小区物业可以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快递公司的管理费, 物业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消费者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小区的信息平台获得包裹信息并收取。减少了中间环节, 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将小区物业纳入联盟当中, 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小区转发中心, 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 有效的降低“最后一百米”成本。大件商品直达小区, 提高服务质量, 还要注意地名门牌号码的标准化。
(四) 实行“送”、“取”结合。
很多快递包裹可以不直接送交小区居民手中, 而是放在小区保安或其他物业管理部门手中, 然后通知本人到楼下指定地点去取, 正如大多数学校, 快递是送到学校传达室或者其他据点一样。显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快递员的工作量和等待时间。送奶人员都是将我们订的牛奶送到楼下的牛奶箱里面, 我们有空再下楼取奶, 这样送奶员和我们自己都感到很方便。如果送奶员每天挨家挨户敲开我们的家门, 直接将牛奶送到我们手中, 他的业务量将会非常繁杂, 而且还要遇到很多居民不在家要等待或者重新递送。送牛奶的模式为什么不能用在快递的最后一百米中呢?将快递送到小区指定的地点, 我们自己来取, 实行“送”、“取”结合, 不比直接送到我们手中要简单得多, 省事得多吗?
参考文献
[1]郭道猛.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初探.科教导刊, 2010.12.
[2]路欢欢, 晏绍庆.基于共同配送的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探析.物流科技, 2013.10.
浅谈怎样提高高考百米成绩 第7篇
关键词:有效,心理,提高
众所周知, 100米是高考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 速度最快, 有机体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短跑训练是全面身体训练基础的基础, 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在训练及比赛中生理、心理上所承受的刺激和负荷。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百米成绩, 从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训练方法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刺激和负荷, 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柔韧性训练
身体肌肉的柔韧性, 对提高考生100米跑的成绩有密切关系, 因为它取决于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 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 还取决于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活动的协调作用。柔韧性好的考生, 可以更快地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柔韧性差的考生, 在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 往往容易产生错误动作, 如动作幅度不舒展等。所以, 柔韧性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必须把柔韧性的训练作为一个主要环节来着重抓紧抓好。
柔韧性训练通常安排在训练课准备活动阶段进行, 时间大约20~25分钟, 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爆发式, 一种是静力性。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柔韧性, 其目的上要是提高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腰背肌肉、大腿后群肌肉等韧带的伸展范围和弹性, 以增强考生快速的大幅度动作能力和放松能力。
二、加强力量素质的训练
速度要求腿部肌肉有强大的工作能力, 因此速度练习必须以力量练习为坚实基础, 必须特别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弹性的训练。方法可用蛙跳、立定跳远、多级跳、跳台阶、双腿连续跳跨栏架。有条件的还可采用杠铃 (10~50公斤左右) 做挺举、半蹲、全蹲、快速高抬腿负重练习, 来提高肌肉的快速力量, 以适应速率敏感期的快速提高, 加强肌肉协调性能和集中用力的爆发性能。
三、加强提高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当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百米的成绩提高从根本上讲就是这三种形式的提高。
1.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包括反应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兴奋型、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2. 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
在百米跑中动作速度也就是跑动速度, 跑速的训练, 对100米跑的考生来说是主要的训练课题, 它决定着在周期性运动中,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快慢。在这方面, 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有: (1) 加速跑训练。运动员在起跑到个人最高速度这段距离称为加速跑。练习方法可采用60米加速跑、40至60米拖重物跑、30至40米高抬腿计时跑、30至40米上坡跑 (靠增加步幅为主的加速跑) 、30至40米的下坡加步跑 (靠增加步距为主的加速跑) 。 (2) 最高速度的训练。考生在测试中, 一般要到40至50米之间才能出现最高速度。在训练时, 40米以内不论跑多少次, 都不会达到个人的最高速度, 也就是说, 考生一次也没有用最高速度跑过, 因而他的最高速度不可能提高得快。
四、速度耐力的训练
短跑能够保持较高速度跑完全程, 取决于速度耐力水平的发展。由于大强度跑时整个机体处在紧张状态中,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频繁的转换并不断地接受来自骨骼肌的大量传入冲动, 使皮质细胞较快出现疲劳, 同时由于无氧糖酵解过程, 使体内的血乳酸的含量明显上升, 造成后程跑速降低。因此, 不断提高无氧糖酵解代谢能力和肌体抗酸能力以及加强神经系统抗疲劳能力的训练, 是提高速度耐力能力的基础。
总结通过对身体素质和百米技术的改进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要想有效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百米项目的成绩, 必须做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尤其是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 提高学生自身的柔韧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对技术动作的改进, 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体育专业考生的百米项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车保仁, 等.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力为, 等.运动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邓树勋, 等.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田麦久, 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学生百米训练手段的探讨 第8篇
关键词:百米训练,手段,探讨
百米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 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安排训练, 发展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的能力, 发展与完善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有机结合, 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百米运动成绩。
一、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指导是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学生骨骼弹性及韧性较好, 不易骨折, 但坚固性差, 容易发生弯曲变形;肌肉水分多, 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少, 收缩机能较弱, 耐力差, 易疲劳, 但恢复比成人快。针对中学生的主要运动生理特征, 在制订百米跑的训练计划时应以其为依据, 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中学生的情感强烈而冲动, 丰富而不稳定, 对于事物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采用看似与事物本身无关的方式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明显带有情绪化倾向, 且有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百米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随时留意他们的情绪, 积极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 在快乐中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满足他们的自尊心, 引导他们完善自我,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保持身心健康的发展,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百米必胜的信心。
二、改进并提高百米训练技术水平的科学含量是训练的一个努力方向
百米训练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技术, 教师一方面要知道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和各项动作的要领, 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管理技术。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技术动作特点, 有针对性的做出训练计划。通过各种跑的专项练习, 摸索出针对中学生百米速度完整的训练计划。为了使中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教师应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 首先要其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 反复练习。其次把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相结合, 把正确的技术贯彻到各项练习中去。素质训练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 (1) 发展最大力量训练, (2) 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3)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 (4) 发展爆发力的训练。
三、根据百米训练的特点和中学生的特点, 柔韧素质的训练与力量素质训练是百米训练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柔韧素质的训练。柔韧性好, 身体的动作协调性就好。柔韧素质的训练是要坚持天天练, 以保证肌肉的弹性和良好的韧性。柔韧性的训练方法有两种, 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静力拉伸法是通过缓慢的动作, 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 当拉伸到一定程度时暂时静止不动;动力拉伸法是通过动力伸展, 使肌肉、韧带得到最大限度拉长, 关节得到最大幅度的运动。
其次是力量素质训练。实践证明, 力量素质的发展要全面而又要有重点, 必须把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群的发展上, 同时还要兼顾发展远端肌群, 在主要发展学生大肌群和主要肌群力量的同时, 也要十分重视小肌群、远端肌群的力量练习。教师应该把一次性力量练习和多次性力量练习有机地结合好。
四、根据百米训练的特点和中学生的特点, 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是训练的一个重要举措
1. 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反应能力, 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 如短跑从发令到起动的时间。反应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通过各种突发信号刺激、专门性练习等可以使人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表现并稳定下来。为提高中学生的百米反应能力, 应多安排比赛条件相近的竞赛和训练, 达到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的环境, 以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快速能力。
2. 改善步频和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百米速度的主要因素, 它们相互影响、制约, 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百米速度的关键, 其练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既要严格要求, 让学生反复练习各个动作的要领, 又要防止中学生百米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现象, 做到及时进行纠正和分析, 使改善步频和步幅科学统一。改善步频的练习方法: (1) 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2) 高抬腿跑; (3) 快慢交替小步跑; (4) 交换跳步推举轻杠铃; (5) 牵引跑等。改善步幅的练习方法: (1) 后蹬跑; (2) 专门性跳跃; (3) 上坡跑; (4) 杠铃练习; (5) 肋木、垫上练习。
3. 发展绝对速度
发展绝对速度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 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训练中要提醒学生百米跑的节奏, 培养学生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训练的方法有: (1) 测速间跑30米~60米; (2) 短距离接力跑2人50米; (3) 让距离追赶跑; (4) 短变速接力跑。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百米训练的过程中, 应针对中学生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制订训练计划, 根据中学生实力和运动水平具体情况确定训练细节, 使中学生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 提高百米跑的绝对速度, 发展百米专项力量。同时, 全面发展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的能力, 发展与完善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有机结合, 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百米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骆勤方, 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林争平.针对中学生特点谈田径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1 (4) .
[3]田麦久, 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李士学百米巨幅油画作品选 第9篇
李士学,1937年生于黑龙江,任职于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中家一级美术师、展览设计师、油画家、版画家、作家。曾在国内外学办个人画展十二届,作品多数都是以家乡的黑土地森林为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大自然。
2011年盛夏,75风的李士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幅震惊艺术办的巨作百米巨幅油画黑龙江森林湿地春夏秋冬,省市级领导、圈内人士及各级媒体面对李老先生这幅呕心沥血的作品时,无不惊叹。
这位谦和、倔强、智慧偶尔有点古怪的艺术家坚毅的紧握画笔,用心血描绘着大自然的色彩,用灵魂诠释着纯洁的神话世界。
百米技术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