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精选8篇)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1篇

北京市地铁线路及规划详解

北京地铁1号线

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

八通线

四惠-四惠东-高碑店-传媒大学-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土桥

北京地铁2号线

西直门-积水潭-鼓楼大街-安定门-雍和宫-东直门-东四十条-朝阳门-建国门-北京站-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复兴门-阜成门-车公庄-西直门

北京地铁3号线

小煤厂-车道沟-紫竹院-白石桥-展览馆-西直门-平安里-厂桥-地安门-宽街-张自忠路-东四十条-工人体育场-长虹桥;-农展馆南路-六里屯-豆各庄-四路居-酒仙桥-将台路-西八间房-湖光中街-望京花园-来广营-善各庄-崔各庄-顺义-平谷

北京地铁4号线

安河桥北站-北宫门站-西苑站-圆明园站-北京大学东门站-中关村站-黄庄站-人民大学站-魏公村站-国家图书馆站-动物园站-西直门站-新街口站-平安里站-西四站-灵境胡同站-西单站-宣武门站-菜市口站-陶然亭站-北京南站站-马家堡站-角门西路站-公益西桥站

北京地铁5号线

天通苑北-天通苑-天通苑南-立水桥南-北苑路北-大屯路东-慧新西街北口-慧新西街南口-和平西桥-和平里北街-雍和宫-北新桥-张自忠路-东四-灯市口-东单-崇文门-磁器口-天坛东门-蒲黄榆-刘家窑-宋家庄

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

五路站-花园桥站-四道口站-甘家口商场站-展览路站-阜成门站-白塔寺站-西四站-北海公园站-隆福寺站-朝阳门站-东大桥站-呼家楼站-金台路站-星火路站-青年路站-褡裢坡站-黄渠站-常营站-草房站。

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

物资学院站-北关环岛站-新华大街站-玉带河大街站-郝家府站-通州新城站-东小营站 北京地铁7号线

北京西站——湾子——达官营——广安门——牛街——菜市口(换乘4号线)——虎坊桥——珠市口——都市街——磁器口(换乘5号线)——幸福大街——夕照寺——广渠门东——双井(换乘10号线)——广渠路(换乘14号线)——大郊亭——百子湾——化工二厂——紫南家园——欢乐谷——垡头——玻璃二厂——焦化厂

北京地铁8号线

北段:回龙观东大街——霍营站——西三旗站——清河小营站——永泰庄站——林萃路站——森林公园南门站

中段:森林公园南门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奥体中心站——北土城站

南段: 北土城站——安华桥站——黄寺站——鼓楼大街站——什刹海站——南锣鼓巷站——中国美术馆站

北京地铁9号线

国家图书馆站(换乘4号线)——车公庄大街站——白堆子站——军事博物馆站(换乘1号线)——北京西站——六里桥站——六里桥西站——南马莲道站——丰台北路站——丰台火车站——花乡站——怡海花园——郭公庄(换乘房山线)

北京地铁10号线

八沟-苏州街-海淀黄庄-知春里-知春路-西土城-牡丹园-健德门-北土城-安贞门-惠新西街南口-芍药居-太阳宫-三元桥-亮马桥-农展馆-团结湖-呼家楼-金台夕照-大望路-国贸-双井-劲松

北京地铁13号线

西直门-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龙泽-回龙观-霍营-立水桥-北苑-望京西-芍药居-光熙门-柳芳-东直门

北京地铁14号线

东河沿路—— 张仪村 ——小屯路—— 丰台体育中心——丰台北路(换9号线)——西局——丽泽路——三路居——玉林西路——右安门外大街——北京南站(换4号线)——马家堡东路——永定门外大街——安乐林路——蒲黄瑜(换5号线)——芳古路——方庄东路——十里河—— 弘燕路 —— 松榆北路——南磨房路——光渠路(换7号线)——大望路(换1号线)——红庙路口——甜水园(“金台路站”换6号线)——朝阳公园——枣营

路——东风桥北——将台路——万红西街——望京体育公园(换15号线)——广顺北大街——广顺桥北——来广营

注:14号线最新规划方案已经获得批复,向西延伸至永定河以西的长辛店地区。全长约47.3公里,共设36座车站,并设张仪村停车场和来广营车辆段。36个站点中,35个为地下站,1个为高架地上站,现在我们只能介绍到原规划的34个车站,而具体每站名称将来可能会经过公示和市民投票后最终确定,我们只能精心等待,现在的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北京地铁(轨道交通)15号线

北沙滩——奥林匹克公园——大屯——大屯路东——关庄——望京西——望京——望京东——崔各庄——马泉营——孙河——国展——花梨坎——后沙峪——后沙峪——南法信——石门——顺义——俸伯

L1线,北京地铁磁悬浮机场快线:东直门-首都机场

东直门-三元桥-机场3号候机楼-机场2号候机楼

北京地铁亦庄线

宋家庄站——肖村站¬——小红门站¬——¬旧宫站——亦庄桥站——亦庄文化园站——万源街站——荣京东街站——荣昌东街站——同济南路站——经海路站——次渠南站——次渠站——亦庄火车站

北京地铁大兴线

新宫站——西红门站——高米店北站——高米店南站——枣园站——清源路站——黄村西大街站——黄村火车站——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天宫院站

北京地铁房山线

苏庄大街站-南关站-东杨庄站-大学城站-理工大学站-广阳城站-长阳西站-长阳镇站-稻田站-世界公园站(由此进入丰台区)-郭公庄站(可换乘9号线)

北京地铁昌平线

十三陵景区站——鼓楼站——水库路站——城东站——城南站——高教园站——沙河站——巩华城站——朱辛庄站——北清路站——西二旗站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2篇

设计总结

【摘要】介绍北京地铁八通线路基设计概况、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设计原则等,着重从路基填筑标准、整体道床路基处理、碎石道床与整体道床过渡段路基设计、路基挡土墙结构及附属工程等方面对设计工作进行了 分析总结。【关键词】路基填筑 整体道床路基 路基过渡段 装配式挡土墙1 路基概况

北京地铁八通线路基段长度7.31 km , 约占全线38 % , 其中碎石道床路基6.24 km;铺设整体道床路基0.087 km;设置挡土墙0.67 km;车站路基0.31 km;设置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之间路基过渡段7 处。工程地质条件

八通线工程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东部边缘地带, 地质构成主要有人工堆积层、原公路路面及路基、第四纪沉积层等。人工堆积层需换填,原公路路面及路基或第四纪沉积层地基承载力均大于160 kPa , 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除个别处有埋深大于3 m 的地下水外,沿线未见地下水。地震基本烈度8 度,地面以下20 m 饱和土和砂土均不液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8 m。设计原则

(1)路基在静、动荷载及各种不利地质、气象和水文条件作用下,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2)路基面宽度应有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和便于线路维修养护。

(3)路基支挡结构稳定可靠,型式美观。

(4)路基排水与车站、桥梁及市政设施相结合,充分利用既有排水管涵。4 路基工程设计要点

4.1 碎石道床地段土质路基填筑标准

八通线的车辆荷载及速度,按国家铁路的分类标准,属于中、轻型铁路,但城市轨道 交通 工程与普通铁路又有一定 的区别。本线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行车密度大、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度要求高等,对路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1 所示为根据线路设计标准确定的一般路基的分层厚度。本线路基分层中基床表层厚度确定为0.50 m、基床底层1.50 m。

为减少路基后期的沉降,获得较高的安全储备,确保线路平稳可靠,路基各层设计对土质要求严格,并采用了较高的压实标准。

路基基床表层规定选用A 组或B 组填料,且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 mm。基床底层优先选用A、B 组填料,若A、B 组填料缺乏,可采用C 组填料,但需加强压实。

图1 碎石道床地段非渗水土路基标准横断面(单位:m)

图2 整体道床地段路基设计横断面(单位:m)

对细粒土和粘砂、粉砂采用压实系数或地基系数作为控制指标,压实系数(重型击实试验)为: Kh ≥0.93(基床表层)、Kh ≥0.91(基床底层);地基系数为: K30 ≥ 93 MPa/m(基床表层)、K30 ≥85 MPa/m(基床底层)。

对于砂砾类土或碎石土等粗粒土则采用地基系数或相对密度作为控制指标, 砂砾类土的地基系数为K30 ≥110 MPa/m(基床表层)、K30 ≥90 MPa/m(基床底层);碎石土的地基系数为K30 ≥130 MPa/m(基床表层)、K30 ≥110 MPa/m(基床底层);砂砾类土和碎石土的相对密度为: Dr ≥0.75(基床表层)、Dr ≥0.70(基床底层)。上述压实标准比普通铁路Ⅰ、Ⅱ 级线路的路基压实标准稍微要高一点,但对本线来说是必要的。

4.2 整体道床地段路基处理

本线有两段曲线一部分位于高架桥上另一部分属于地面线,高架桥上采用的是整体道床。为使整个曲线范围内的轨道形式统一,同时为了便于今后的养护维修,该段曲线的地面线部分亦做成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不同,在地面线做整体道床需要对道床以下直至基底范围内进行特殊处理,以满足整

体道床对其下基础的强度及刚度要求。

路基顶面由列车动载及轨道结构静载产生的应力并不大,但整体道床地段路基顶面需提供较大的刚度才能保证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的正常使用。图2 所示为整体道床地段的路基设计横断面,路基最上部为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往下是素混凝土层,再下是一层二灰砂砾层,最后,在二灰砂砾与天然基底之间全部填筑三七灰土。如此设计的整体道床地段路基,能把路基的刚度从上部的整体道床刚度逐步递减到下部的天然基底刚度,同时也使线路上部荷载均匀分散地传递至基底。4.3 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过渡段路基设计整、碎道床过渡段路基设计 问题 实质上主要是线路下部基础的沉降如何过渡的问题,过渡段的设计也就是在碎石道床与整体道床结构相衔接的一定长度范围内,通过加强路基以使土质路基与高架桥之间的沉降差逐渐过渡。

过渡段路基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 方法 :加筋土法、桩基础处理法、砂砾碎石类优质填料处理法及刚性板法等。结合本线特点及地质条件 研究分析 ,本线过渡段路基采用级配砂砾填筑与在路基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板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图3 所示为典型的整、碎过渡段路基纵断面图。

图3 典型整碎过渡段路基纵断面图4.4 路基挡土墙结构设计

八通线地面线大部分地段填土高度较小,但高架桥两端路堤填土较高,且位于京通快速路隔离带范围内的线路路基填土宽度受隔离带宽度的限制,因此高架桥两端高填土地段需设置路基支挡结构及挡土墙。

为满足城市景观要求,加快施工进度,路基支挡结构采用部分预制装配式挡土墙,挡墙由三部分组成:现浇基础、预制墙面板以及现浇帽石,挡土墙基底设凸榫,预制墙面板通过联接钢板和钢筋与现浇基础的预埋钢板焊接,使挡土墙的现浇部分和预制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见图4)。

图4 部分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构造图

局部地段挡土墙顶设声屏障,为使线路结构物美观,也为了施工方便,声屏障把挡土墙作为其基础,不再单独设基础,挡土墙结构根据由声屏障增加的风力等荷载作稳定性和强度检算,进行必要的加固设计。5 路基附属工程

路基附属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边坡防护和路基排水工程。

5.1 路基加固和绿化工程以及线路防护设施

考虑城市绿化美化环境的要求及路基加固的需要,一般土质路基边坡采用六边形混凝土框格种草护坡,以维护路基边坡的稳定并有利于沿线管线的铺设;整体道床地段路基边坡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坡;用地界范围内空地均种植草皮进行绿化。

由于地铁采用接触轨供电,且列车高密度运行,为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全线地面线地段均设置线路防护拦。

5.2 路基排水工程

路基排水根据沿线的地形地势、气象水文条件及线路的平纵断面,结合车站、桥梁及市政设施而设计, 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对排水系统的 影响 ,充分利用既有排水管涵。

位于京通快速路中央隔离带内的地面线一般路基两侧坡脚的天然护道外均设浆砌片石矩形排水沟,将沿线地表水引排至既有公路或附近的排水系统。结语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3篇

但是在北京市地铁网络日益繁忙的另一面, 却是众多“地铁族”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梦魇。

换乘难题

因为规划忽略了单中心的城市现状, 北京地铁日陷拥堵而难以自拔。

业内一般认为, 对于单一中心的城市格局而言, 理想的交通格局应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线路在市中心区域内集中, 然后再分散各方向。北京只有一条环线, 但这条环线是方向单一, 并且无论城市的东西向, 还是南北向, 各条线路中间几乎没有重合之处。在城市中心地带, 也就是最繁华的地段交通压力也就是最大的。

以1号线为例, 因为中心地带仍旧线路单一, 地铁公司除了不断增加发车频率之外没有其他的分流措施;而即便增加了车次, 出了中心区, 旅客人数又会迅速下降, 频发的车次数显然是浪费了。除此之外, 为控制乘车高峰期的客流量, 北京地铁的惯用做法是限流。因为规划令其丧失了分流乘客的地铁线路, 那么就用围栏来隔离、拉长换乘线路的长度和难度, 以此减少乘车高峰期, 客流量的涌入。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恰恰与地铁的便捷性背道而驰。

换乘之困最突出地体现在建国门和复兴门, 在这里从地铁1号线换乘2号线是每一个坐地铁乘客的“梦魇”, 上下台阶, 步行上千米, 需要花费将近10分钟。

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说, 地铁1、2号线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 其功能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 与现在新建线路以公共交通主干线的功能定位相差甚远, 且在建设时间上相差近30多年。受社会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建设水平及线网规划的影响, 造成各线与既有1、2号线换乘不便。而这两条线路上的多数站点由于预留标准的不完善, 导致换乘站未做预留或预留不足, 直接影响换乘功能的实现。于是, 建漫长的换乘通道就成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面对换乘难题, 现在北京市的对策是“新线提高标准, 旧线逐步改造”。根据北京新的地铁设计规范, 今后新线间的换乘时间将不超过5分钟;国贸、东直门、宣武门、望京西四大换乘站正在进行专项研究, 拟择机改造以改善换乘条件。北京市规划委正组织编制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规定, 站台宽度不低于14米, 换乘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最长不超过5分钟等。

但新线与既有线特别是1、2号线的换乘, 仍是规划设计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 需要设计团队不断地攻坚克难。

都是睡城惹的祸?

目前北京市郊区通州、回龙观、天通苑等一些居民聚居区居民的居住分离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上下班高峰时期, 这些线路的人流常常不堪重负, 也让不少“地铁一族”苦不堪言。

在王梦恕看来, 地铁这种拥挤的出现与北京市卫星城及其他郊区居民集中点居住分离、成为“睡城”具有很大的关系, 他认为这是北京市卫星城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重大失误。

“城市多中心发展应该在多中心安排设置一些产业, 能够满足一些居民本地就业的需要, 这样就可以减少早晚高峰期人员在居住地和工作地来回迁移给地铁系统造成的交通压力。”王梦恕认为。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看来, 北京市郊区新城居住分离并不是北京市轨道交通早晚高峰拥挤的首要原因, 其关键因素是北京市目前的轨道交通在数量和运力上还很不够, 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董焰认为, 北京市一些地方工作和居住分离并没有什么不好, 在北京市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中心越来越拥挤, 房价越来越高, 很多居民到更远的地方居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依靠立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 这些年, 北京市人口平均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加, 预计2020年将达2500万人。北京新增交通供给能力, 很快将被人口增量所抵消。“解决北京市居民进城难、出城难的难题, 未来主要还是靠地铁网络的发展, 目前北京的地铁规模和其人口相比还是太小了。”董焰表示。

而在王梦恕的构想中, 北京市未来应该是一种立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地下有地铁, 地上有轻轨、有轨电车, 空中有空轨。

他认为, 目前北京地铁的一大软肋就是缺乏轻轨与之配合。地铁和轻轨的主要区别, 就是站与站的距离, 通常一站轻轨的距离相当于三站地铁的距离、六站公交的距离。而一站地铁的距离一般是一公里左右。按照北京地铁的尺度计算, 站间距离太长这几乎相当于轻轨的概念, 所以无论是往返郊区还是市中心上下班的市民, 还是只在中心地带活动的暂时来京旅游的游客, 都只能在同一时间选择同样的交通工具, 这就给原本运输压力就很大的北京地铁, 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此外, 空轨属于城市快捷公交, 是悬挂式单轨交通运输系统。轨道位于列车上方, 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 列车被吊在半空中行驶。空轨建设成本要比地铁低得多, 有资料显示只有其1/5。王梦恕认为, 未来这种交通适合在二三线城市推广, 但是将来北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一部分。

“这样, 再加上公共汽车作为必要的补充, 北京市就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大运力公交系统。”王梦恕表示。

不过董焰认为, 目前北京市的地铁系统和公交系统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市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 在未来这个问题急需予以解决。

梦魇有望破解?

根据地铁规划, 2015年底北京将建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 其轨道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公里, 规模将接近纽约2007年的水平, 日客运量提高到1000万人次。其中, 三环路内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站。

“现在政府已经作出投入1000亿元的计划, 这应该可以提供比较充分的保障。”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董黎明表示。

而在2015年规划之外, 北京市到2020年的地铁网络规划也开始日益清晰。记者了解到,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编制的2020建设规划在2015建设规划调整版的基础上新增了9个项目, 共297公里。

而地铁3号线、12号线和东部加密线 (即R2线) 的建设前期规划方案也已经获得北京市有关方面的原则同意。其中3号线, 由田村至东坝, 可分解地铁1号线的交通压力。12号线, 由田村至酒仙桥, 又称北三环线, 是介于两条环线之间的北部加密线, 地铁两端将分别设车辆段和停车场, 可有效提高北三环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东部加密线 (R2) , 由未来科技城至亦庄。该线早先定名为17号线, 后经过延长、调整, 最终确定为百公里时速的快速地铁线。

据悉, 这3条轨道交通均在《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 (20112020) 中心城地区地铁网》的计划范围内, 其中东部加密线R2线为时速百公里的快速线。根据规划, 这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车站、走向已大体确定, 但具体站名、站位设计并非最终方案。

2020年版的规划实现后, 北京地铁交通线网运营线路将达30余条、运营里程达1000公里。届时, 预计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客运量将达到2000多万人次, 全市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至少将占全部出行方式的25%以上。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4篇

随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北京地铁公司实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满足企业需求,培养紧缺的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此次交职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与北京地铁线路公司开展校企“订单式”培养合作,内容涉及校企双方共同置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等内容。依据协议,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订单式培养。

本次签约仪式,开创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第一次和院校签订分公司级别、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协议。随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北京地铁线路分公司未来规划新员工数量达到2000人左右。而此次签约双方将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更好的培养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专业方向的实用技能职业人才,培养重点是打造高端人才。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5篇

军转备考资料:北京地铁线路增加 新机场快线线路获批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部安置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07~2016年)》,新机场快线等3条地铁线路建设获得批准,S1线东段工程也进行了调整。经过此次调整后,本市地铁线路将新增89公里。

3条新增的地铁线路为8号线三期、16号线、新机场快线。8号线三期自王府井至五福堂站,线路长16公里,估算投资14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年至2016年。16号线自永丰至榆树庄站,线路长36公里,估算投资36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年至2016年。新机场快线线路自中心城区至北京新机场,采用快速轨道交通方式以实现“半小时”到达,项目争取与新机场同步建设。线路暂以北京南站至北京新机场计列,长37公里,估算投资197亿元。中心城区起点的具体位置在可研阶段论证确定。

第二机场快轨北京南站出发

国家发改委表示,规划调整是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促进新城发展和公交出行。国家发改委在文件中明确,新增的新机场快线,线路自中心城区至北京新机场,采用快速轨道交通方式以实现“半小时”到达,项目争取与新机场同步建设。线路暂以北京南站至北京新机场计划,长37公里,估算投资197亿元。中心城区起点的具体位置在可研阶段论证确定。

要求北京尽量快轨高速同步

国家发改委强调,新机场快线是规划建设的北京新机场重要的配套工程。

为确保客流集散高效、便捷,线路应结合北京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重大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做好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还要求统筹研究确定城市航站楼,集办票大厅、行李托运业务、轨道交通、餐厅、写字楼、会所、购物等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线路尽量与规划建设的新机场高速公路同通道并同步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要求北京抓紧按要求编报新机场快线可研报告。

强调前期勘察分析环境文物

国家发改委特别强调,轨道交通建设要加强前期勘察工作,做好环境和文物影响分析工作,优化工程和施工方案。

同时要求规划结合即将开展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抓紧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线网规划和新一轮建设规划,做好与京张客专等引入北京地区枢纽相关铁路客站的衔接,做好北京既有市郊铁路使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延伸的规划工作。

昨天记者获悉,在发改委印发的通知中还提到,北京已规划的3条地铁线路也将做出调整,其中,新增地铁8号线3期工程,北延地铁16号线等,调整后新增里程89公里。预计至2016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将达664公里。

军转干考试

北延

16号线新增永丰等5车站

规划调整中显示,今年开建的北京地铁16号线北段起始站,将现在的苏州街站,延长至海淀永丰站,沿途增设5座车站。目前,还未开始进行项目招标。

据了解,16号线是城市西部南北方向的干线,原规划线路起于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止于丰台区宛平站,线路全长约23公里。

沿线主要服务西北三环地区、三里河行政办公区、丰台火车站、丰台科技园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可有效缓解中心城交通压力。

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16号线的建设在时间上有所前提,长度上也有变更。按新规划,16号线北起点从苏州街站移至永丰站。增加西苑、农大北路、马连洼北路、西北旺等站点。线路全长增至36公里,估计投资366亿元,建设周期2012年至2016年。但据相关部门透露,目前项目还没有招标迹象。

同时,16号线将在永丰站预留站点与海淀山后线贯通。发改委批文显示,海淀山后线将从永丰至北安河段,该线路与燕房线将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选择时机适时启动建设。

新建

8号线3期工程长16公里

据了解,新增8号线三期,自王府井至五福堂站,线路长16公里,估算投资14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2~2016年。

今年年底,8号线南端将开通北土城站至鼓楼大街站,明年通至中国美术馆站。至此,8号线全线将完成前半段从昌平朱辛庄站至中国美术馆站的建设。按规划,今年,8号线三期开始投入建设,线路沿王府井大街南行,经前门东大街西行后,沿前门大街、永定门内大街、永定门外大街、南苑路、京福路至终点站五福堂。同时,在和义站预留今后向南苑机场方向做支线运营的条件。

按规划,8号线三期将在2016年前完工,加之此前中国美术馆站至昌平朱辛庄站的28公里,总里程达到40余公里,将成为与5号线、16号线类似的纵穿城区南北的主干线。

昨天,记者了解到,8号线三期尚未开工。调整

S1接驳6号线放弃用磁悬浮

另外,市郊铁路S1线原计划从五路居开始与6号线接驳,采用磁悬浮技术,因市民担心辐射,S1东段五路居至苹果园一段长约89公里的线路改为城市地铁线。

据了解,6号线是一条贯穿中心城的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西起苹果园站,东至通州区东小营。与S1线接驳到达门头沟新城,承担北京东西方向客流,分流地铁1号线,是北京市内首条时速100公里的全地下地铁快线。

军转干考试

6号线原计划在五路居站前后与市郊铁路S1线(门头沟线)换乘,但由于门头沟线采用磁悬浮技术,周边居民担心辐射影响,S1线东段苹果园站至五路居的线路将被6号线西延代替,共有5站,其中苹果园站与1号线、S1线换乘,田村站与3号线、L6线换乘。(记者周宇 黄海蕾)获得调整的地铁线路是S1线东段工程(自五路居至苹果园,长8.9公里),该线路调整为6号线西延工程。经过此次调整后,本市将新增线路里程89公里,预计到2016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64公里。新增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07亿元。

北京地铁发展历程及最新规划 第6篇

1965 年2 月4 日,毛泽东主席在报送的《北京地铁近期线路方案》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同年7 月1 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奠基,拉开了北京地铁建设的序幕。1969 年10 月1 日在祖国20 岁生日之时,中国第一条城轨交通——23.6 km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北京地铁线网建设过程

(1)地铁一期工程前期准备。上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3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1956 年成立北京地铁筹备处开始筹建北京地铁一 期工程。1958 年7 月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天津)组建地铁设计局。同年8 月在北京成立地铁工程局,承担地铁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准备,开展技术、经济比较与方案论证。

上世纪60 年代初,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撤销了地铁工程局,只保留了隶属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地铁设计处,从事地铁设计与技术研究。

(2)地铁一期工程开工。1965 年2 月毛主席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寄以厚望。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北京城掀起了轰轰烈烈、军民协力的地铁建设高潮。

1969 年10 月1 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苹果园站至北京火车站,23.6 km线路,设17 座车站和1座古城车辆段)建成通车。

1970 年4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北京地下铁道运营管理处成立,1975 年11 月,地下管理处划归北京市管理,北京地铁实现了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的转变。

(3)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与复八线建设。1971 年3 月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始建设,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复兴门至建国门,呈倒U 字型(2 号线北环线),线路17.2 km,设12 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

1981 年9 月15 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4 年9 月20 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成通车。1987 年12 月28 日,2 号线形成环线运营。

1992 年6 月24 日,北京地铁复八线(复兴门站至八王坟)开工建设。1999年9 月28日,复八线建成开通。

1995年,由于当时地铁造价昂贵(7亿~8亿元/km),一些城市因资金问题而半途而废,国务院办公厅发出60号文件《暂停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除北京、广州2 项在建地铁项目和上海2 号线外,所有项目一律暂停审批。直至1998 年国务院要求国家计委组织实施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并提前启动了城轨交通项目审批。

2000 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即由苹果园站至四惠站(3 1.2 km)。加上2 号环线(23 km),北京共建成地铁线54 km。

(4)2002 年至2009 年,共建成7 条线路,共174 k m。其中:

2002 年9月至2003 年1月,13 号线西线、东线先后通车(41 km); 2003 年12 月八通线通车(19 km); 2007 年10 月,5 号线通车(27.6 km);至此,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 号线、2 号线、13 号线、八通线和5 号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42 km ;

2008 年7 月,10 号线一期(24.7 km)、奥运支线(5.9 km)、机场线通车(28.1 km);

2009 年9 月,4 号线通车(28.2 km);至此,北京市轨道交通共9条线路的运营网络里程达2 2 8 k m(图3)。

(5)2007年至2009 年在建线路:2007 年开工8条线:9 号线(16.5 km)、1 0 号线二期(32.5 km)、8号线二期(17.5 km)、6 号线一期(30.7 km)、大兴线(21.7 k m)、亦庄线(23.2 km)、昌平线(31.5 k m)、房山线(24.8 km);2009 年开工3 条线:7 号线(23.7 km)、14 号线(4 7.7 km)、西郊线(9.4 km)。至此,共有11 条线路在建(图4)。

发展战略

2003年,北京市全面整合交通职能,成立交通委员会,着力推进北京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道路。2005 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合理空间结构布局相适应,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2006年,北京市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两定四优先”政策,确定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社会公益性定位,明确了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和财税扶持优先。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创造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良好发展的环境。

战略实施与效果

(1)加快地铁既有线路改造。2005 年至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先后投资85 亿元对北京地铁1、2 号线实施消隐改造工程,包括车辆、线路、车辆段、供电、通信、信号、设施改造、反恐设施工程等。改善了老线安全状况,增加了老线运力。

(2)新线建设。2008 年,北京连续开通了5 号线、10 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新增运营里程86km,开通最小运营间隔3 min,达到行业先进水平。(3)扩大列车编组,缩短发车间隔。2008 年,八通线全部、13 号线部分列车完成4 改6 编组;先后对北京地铁1、2、13 号线、八通线、5 号线进行11 线次的发车间隔调整,分别由3 min 至4 min、缩短到2 min30 s 至3 min。(4)建成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包括14 条线路控制中心(OCC)和路网应急调度指挥中心(TCC),实现了OCC、TCC 同厅、同台、同步协调联动和统一指挥,强化了轨道交通网管理(图6)。

(5)无障碍设施改造。通过设置140 部直升梯、120 部升降平台和42部爬楼车以及铺设盲道和设置盲文标符,实现视力残障乘客无障碍通行和全网无障碍服务。

(6)对恐怖袭击的防范。在全部123个车站设立了244 个安检点,配备X 光行李检查机、液体检查仪、炸药探测器等2 000多台套安检设备,可在地铁全网实施安检。

(7)建成全网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和票款清分结算系统(A C C)。2008 年6 月9日一次性开通了91座车站(5 条运营线)A F C 系统和路网清分清算中心;其联网收费系统为业内一次开通规模最大的AFC 系统。北京对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使公交出行比例由2006 年的30.2% 提高到2007 年底的34.5%,首次超过了小汽车出行比例(32%)。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地铁日客流量曾达到429.2 万人次,其日均客运量较2007 年增加72%,并卓有成效地完成了“新北京、新奥运”所赋予的奥运交通使命。

最新线网规划

下图来自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展览馆-便捷交通展厅。(http://)。

图中最下方的红线为新机场线。

图例:绿色为运营线路,蓝色为在建线路,红色为规划线路。

概述:

建设完成6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西郊线、S1线、昌平线2期等十条线路,全面完成2015年轨道交通561公里近期线网规划。加快实施中心城轨道交通加密工程,重点推进16号线、8号线三期、海淀山后线、燕房线建设,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网运行里程达到660公里,五环内线网密度达到0.5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车站。

中心城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最小发车间隔2-2.5分钟。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改造工程,更新运营线路老旧车辆,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实现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高峰发车间隔2分钟。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线路表

附录:北京地铁线网建设时间表

开通时间 地铁线路 详情

1969年10月1日

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北京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1981年9月15日

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1984年9月20日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通运营

这条马蹄形的线路自复兴门至建国门,长16.1千米,有16座车站。二期工程和一期工程的一部分可以组合成一个环,但直到1987年12月28日,两条已有线路才被重新组合成两条新线,自苹果园至复兴门的1号线和一条沿北京内城城墙行驶的环线,即2号线。

1999年9月28日

北京地铁八通线通车试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2000年1月26日

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

1991年1月26日,1号线沿长安街东延的规划获得批准,总投资20亿元,其中从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192亿日元。延长工程在1992年6月24日开工。西单站在1992年12月12日开始运营,其余线路则在1999年9月28日通车,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俞正声和市长刘淇共同出席了通车典礼。2000年1月26日,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

2002年9月

地铁13号线开通

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7日

地铁5号线开通

这条线路的建设始于2000年9月25日。在5号线开通的同一天,地铁票价从3元至5元不等降至2元,且可以随意换乘任何线路。低票价使得北京地铁在2007年亏损6亿元。2007年北京地铁共开出列车6.55亿次,北京市政府平均每次车要补贴0.92元。

2008年7月19日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

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北京地铁8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10年12月30日

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

值得收藏,北京地铁规划图 第7篇

值得收藏,北京2021年地铁规划图

北京市发改委官方微博近日公布了北京2021年地铁规划图,这应当是目前最权威的规划图了,让我们先睹为快!到2021年,北京将开通以下新线路,这些新线分别是:新机场线,3号线,12号线,16号线,17号线,19号线,6号线西延,7号线东延,8号线三期,8号线四期,14号线剩余段,房山线北延,房山线支线,首都机场线西延,平谷线,八通线南延,昌平线南延,CBD线。在下图中,绿线为已有线路,红线为在建线路,蓝线是现在还未开工线路。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前一阵被传的沸沸扬扬的通州地铁怎么没见到呢,一大堆的R线、D线、S线怎么一个都没见到呢?确实如此,通州规划地铁没有在这张图中体现出来,就连6号线南延也没有,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首先,通州地铁规划可能是另行独立规划的,并没有纳入这张北京中心城地铁图中。副中心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公布,轨道交通规划自然不会先行报道出来。第二,副中心的这些线路确实还没有确定,还在研究阶段,我们还需再耐心等待。下图是网传通州规划线路。2021年地铁规划图中,没有看到11号线。11号线是北京东西向的一条线路,西接首钢园区,东至北京工业大学方向。看来这条线路不会在2021年前完工的,盼望这条线路的.朋友还要再等等了。北京地铁以后就这么多了吗?还远远不够呢,这个只是阶段性成果,北京地铁任重道远。大兴线、房山线等现在拥挤不堪,将来一定还会加新线路的,现在各个新城都已启动下一步的地铁规划,新线路会在不远的将来露面的。2021年规划图中并没有曾被河北规划提及的大兴到固安,房山到涿州,亦庄到廊坊的地铁。这些线路北京并没有着急规划,环京区域真正的地铁还要再多等几年呢。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8篇

关键词:规划验收,竣工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北京地铁7号线为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全长23.70km, 自北京西站至焦化厂站, 共设20个车站, 20段区间隧道及焦化厂车辆基地;途经丰台、西城、东城、朝阳4个区, 于2014年12月28号正式通车运营。7号线竣工测量共涉及车站主体工程、车站附属工程、区间隧道地面附属工程和车辆基地工程等。受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进行规划竣工测量, 为北京市规划监察执法的审核办案提供规划验收测量资料。

1 验收测量依据

建设工程规划竣工测量主要依据盖有规划审批章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进行内外业工作。此外, 其他需收集的相关资料如下:

1) 选址意见书;

2) 建设项目规划条件;

3) 相关拨地资料;

4) 相关规划路资料;

5) 其他依法形成的文件。

2 控制测量

测量成果采用北京市地方平面坐标系统和北京市地方高程系统。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北京市CORS系统下的网络GPS RTK与导线测量技术方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方法。

2.1 平面控制测量

2.1.1 首级控制点测量

以7号线南楼梓庄站为例, 在车站地面使用网络GPS RTK布设4个一级点。分别命名为“南楼梓庄1”“南楼梓庄2”等作为首级控制点。布设的首级控制点应进行100%外业校核, 校核方式采用图形校核或导线联测检核。相关技术指标参见表1与表2[1]。

注:n为测站数。

2.1.2 地下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

在地面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Leica TS15工程全站仪向地下车站主体布设二级附合导线, 其布设路线为:地面一级点→车站出入口通道→站厅层→站台层→站厅层→车站另一出入口通道→另一地面一级点, 形成二级附合导线。对于地下站厅层或站台层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具体审批情况及现场建 (构) 筑物实际情况, 在二级附合导线点的基础上布设三级附合导线作为图根导线, 困难地区可同级附合一次。相关技术指标参见表3。

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 在布设导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

1)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 导线的全长闭合差不应大于0.13m;

2) 特殊情况下, 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表3规定长度的1.5倍, 但其全长闭合差不应大于0.26m;

3) 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大于1:3;

4)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大于12条时, 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2.1.3 地面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

在地面“南楼梓庄1”“南楼梓庄2”等一级点的基础上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具体审批情况及地面工程现场建 (构) 筑物实际情况布设三级附合导线作为图根导线。

2.2 高程控制测量

2.2.1 地面首级控制点高程测量

对于地面“南楼梓庄1”“南楼梓庄2”等首级控制点采用Trimble Di Ni03电子水准仪附合于北京市地方高程控制点进行四等水准施测高程。相关技术指标参见表4。

2.2.2 车站主体工程的±0高程测量

车站主体工程的±0高程一般位于地下站台层的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站台装修顶面, 其高程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的线路长度不应大于4km, 测距边长不应大于500m。相关技术指标参见表5。

2.2.3 车站附属工程的±0及室外地坪高程测量

车站附属工程的±0及室外地坪高程一般位于车站附属工程的地面部分, 其高程一般采用附合水准测量, 起闭于地面首级控制点并布设成附合水准线路, 其闭合差不应大于±10 mm (n为测站数) 【3】, 视线长度不宜大于l00m, 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 水准线路总长不应大于8km。

mm

注:L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 km;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 km;Li为检测测段长度, km。

注:D为测距边长度, km;L为附合路线长度, km。

3 竣工测量

3.1 条件点测量

条件点是指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上, 为计算验收建 (构) 筑物与四至相对关系的周边建筑、围墙、河、渠、路、铁路、高压塔 (线) 、古树、文物等地物点。

条件点测量可采用真双极坐标法测量, 也可采用两组前方交会法测量。交会时距离宜小于100m, 交会角度宜在30°~150°之间。2次测量坐标限差为±5cm, 取用平均值。对于地铁车站地下主体工程, 一般无条件点或条件点较少。

3.2 验测点测量

验测点是指验收建 (构) 筑物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标明坐标点或与四至有直接关系的外墙脚点。

验测点坐标测量方式可采用真双极坐标法, 也可采用两组前方交会法测量。2次测量坐标限差为±5cm, 取用平均值。对于车站地下主体工程, 一般验测点为墙体外脚点, 此时应测量其对应的内墙壁拐点, 采用建筑施工图解析推算验测点坐标。

3.3 外部轮廓线、附属及配套设施测量

建 (构) 筑物外部轮廓线及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测量可采用极坐标法或数字化成图法。对于车站地下主体工程, 外部轮廓线为地下主体外墙轮廓线, 此时应测量其对应的内墙壁拐点, 采用建筑施工图解析推算外墙轮廓坐标。

相关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 地物点间中误差不应大于50mm。

3.4 立面形态高度测量

高度是指建 (构) 筑物檐口或女儿墙顶到室外地坪的相对高度, 或者是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要求的高度。地上建 (构) 筑物应测量其高度, 地下建 (构) 筑物应测量其净空、顶板底板厚度。

建 (构) 筑物的高度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净空采用手持激光测距仪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时, 应变换仪器高测量2次。2次测量值的较差不大于100mm, 取平均值。车站主体工程顶板、底板厚度一般无法测量, 采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数值替代。

3.5 规划竣工测量报告

车站主体工程、车站附属工程、区间隧道地面附属工程和车辆基地工程等依据规划审批要求编绘竣工成果平面图、剖面图、立面高度图及测量成果表, 每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工作单独结案, 共计60余宗。

4 质量控制

4.1 外业检查

外业测量组作业时, 技术检查员分期分段到现场进行检查, 对小组外业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监督是否按照相关测量技术规范进行作业, 确保每项数值真实可靠, 如实反映现状建构 (筑) 物情况, 指导解决外业测量中的技术难点。

4.2 成果检查与验收

4.2.1 作业组与工程室检查

外业测量组对作业过程及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自查, 对每道工序每项测量工作自始至终进行自检与互检, 做到100℅的复核测量成果资料, 对提交的测量资料全面负责。在外业测量组检查之后, 由其所在工程室检查员进行检查;主要是外业数据的检查与推算, 内业成果图、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检查。

4.2.2 审核与审定

由审核工程师对作业组提交的测量资料进行l00%检查与复核, 对测量数据进行100%的检查与审核计算, 对测量成果做出初步评价;再由总工程师进行检查与审定并评定成果质量等级。

最终测量成果交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报请北京市规划监察执法大队进行审批办案与规划验收。

5 结语

北京地铁7号线的规划竣工验收测量工作, 经历了技术设计、资料收集、外业施测与内业成果绘制、建筑设计单位的交流与沟通、成果检查与审定、规划监察执法相关问题的解决与验收等6个阶段。历经一年多时间规划验收工作完毕, 地铁7号线于2014年12月28日顺利通车。

参考文献

[1]CJJ73—2010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

[2]CJJ/T 8—201l城市测量规范[S].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精选8篇)北京地铁规划线路说明 第1篇北京市地铁线路及规划详解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