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白露节气的农谚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白露节气的农谚(精选14篇)

白露节气的农谚 第1篇

1. 八月八,还有花。

2. 八月八,不归家。

3.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4.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5.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6.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7.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8.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9.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10.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白露节气的农谚 第2篇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皖江地区的农谚及开发问题 第3篇

1 关于灾害天气及农业丰收的农谚

皖江地区即长江安徽段两岸平原地带, 圩田纵横。圩田在皖江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若水灾发生, 圩堤被冲决对人民生计影响颇大。皖江地区有关圩堤冲决预测的农谚非常多, 这是皖江地区农谚的特色之一。比如在南陵县, 农谚云:“小暑闻雷大暑破圩, 谓小暑日打雷则水大, 将坏圩也”[1]。又比如在安庆地区, “四月初一云推磨, 十个圩塘九个破”;“四月十六云天满, 十个圩来九个破”;“小暑闻雷, 大暑破圩”[2]。

对农业灾害预测的农谚也很多。比如:“未到惊蛰一声雷, 四十九天云低垂”;“惊蛰闻雷米如泥”[3]。这些农谚是老农们长期经验的结晶, 对我们预测与防范洪水发生状况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皖江地区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对, 还总结了天气预测的农谚, 主要根据云雷、动物活动等征象。比如在马鞍山, 农谚云“天上起了鲤鱼斑, 明天晒稻心放宽”[2]。安庆地区农谚云“正月动雷雷赶雪, 二月动雷雨不歇, 三月动雷田开裂, 四月动雷秧打结”[3]。在南陵县的峨岭镇, 横云为当地八景之一, 谚云:“峨岭云横, 立听雨声”[1]。在南陵县, 谚语还指出“惊蛰落一点, 反九四十天”, 意思是若惊蛰日下则整个春天必阴寒[1]。

皖江地区农民还对旱灾的发生概率总结了诸多农谚。比如在南陵县, 谚语云“重阳无雨望十三, 十三无雨一冬干, 谓是冬少雨雪也”[1], 以预测一年长时段天气;又比如“东虹日头西虹雨”“朝看东南, 暮看西北”等谚语预测天气非常有效, “皆农人所据为历试不爽者也”[1]。在马鞍山地区, 农谚云“芒种雨淋淋, 夏至火烧边”总结了芒种那天的天气的预测价值[2]等。安庆地区关于旱灾的的农谚也不少, 比如“芒种打雷天作旱, 夏至打雷米生虫”[3];“夏至动雷六月旱”;“端午雷轰, 没水浇葱”[3]。这些农谚对农民预测长时段气候态势及农业丰收有重要参考价值。

皖江地区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对农业丰收与否的经验形成了诸多农谚。比如在当涂县, 老农总结出在四月的朔日宜晴不宜雨, 农谚云:“四月初一见青天, 高山平地任开田, 四月初一满天涂, 撒却高田去下湖”[4]。在南陵县, 谚语云“清明一夜雨, 菜麦欠收成, 谓清明忌夜雨也”[1]。青阳县农谚指出自立秋至处暑应该雨量充足, 这样利于稻谷结实, 谚语云“骑秋三涨雨, 遍地出黄金”“处暑雨不通, 白露枉用功”[5],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农业收成好坏的雨水因素。

2 对传统耕作技术经验的生动总结

皖江地区在明清以来即是安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 这与圩田广布的自然特点有关, 但也与该区域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密切关系。这些经验有很多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幸运的是农谚对这些经验作了生动的记录, 有利于后人对此类遗产的发掘和利用。

皖江地区农谚对该地区传统农业经验进行了生动总结, 涉及到育秧、选种、种植制度、栽种、田间管理等多方面, 这些经验在现代农业科学看来也具有科学性。比如:安庆地区的农谚:“有秧不可插一把, 无秧不可插一根”;“壮秧插得正, 能抵一交粪”;“麦盖厚棉被, 头枕馒头睡”;“春天育好一丘秧, 秋天多打千斤粮”[3]。

皖江地区多有关于重视肥料使用尤其是有机肥施用的农谚。马鞍山地区将重视施肥的技术概括出“耕地不下粪, 等于瞎胡混”[2]。安庆地区也重视施用肥料, 包括, 绿肥、河泥等, 都有益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比如“要得豌豆魁, 多施草木灰”[3];“一年厚花草, 三年田底好”;“一担河泥一斤谷, 万担河泥谷满屋”[3]。

皖江地区传统除虫经验也以农谚的方式作了生动记录。比如安庆地区的农谚:“冬季清除天边草, 来年肥多虫儿少”;“冬灭一条虫, 夏收万棵粮”;“冬灭一个蛹, 夏少万只虫”[3]。

稻无水不活。皖江地区在重视灌溉水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农谚, 比如马鞍山地区的“修塘如修仓, 蓄水如蓄粮”[2]。安庆地区也有类似农谚, 比如“小伢离不开娘, 稻田少不了塘”;“冬天不修塘, 五荒六月靠龙王”[3]。

为从源头上加强对农业水利的治理, 需要重视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这方面的农谚也非常具有科学内涵, 比如马鞍山地区的农谚:“山上没有树, 水土保不住”;“山上多栽树, 等于修水库”;“造林封山, 不怕涝旱”;“松树干死不下圩, 柳淹死不上山”[2]。安庆地区的农谚也有类似表述, 比如“植树治山治水不, 有土有水保不住”[3]。

3 皖江地区传统农谚的区域特点

皖江地区即长江安徽段两岸平原地带, 其传统农谚反映了该区域农业的自然特点:圩田广布。皖江文化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的总体文化, 皖江文化区的范围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 即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市 (除绩溪县) 和滁州市东[6]。皖江地区的农业文化是圩田文化。

众所周知, 早在宋代, 皖江地区的圩田便得到大力开发, 流域内圩田纵横。比如宋代洪迈言“当涂三邑, 田高低不齐, 低者夺江湖淤壤, 恃圩为命”[7]。正是在圩田农业文化的大背景下, 皖江地区形成了丰富的灾害尤其是圩堤溃决预测方面的农谚。

传统时期, 皖江地区商业不甚发达, 农民多依靠农业为生, 故颇重农。比如在南陵县“四境民庶勤耕力作”[8]。农谚也鲜明指出了皖江地区重农方面的特征。比如马鞍山地区的农谚“农是百家本, 万物土中生”、“农是百行本, 丢农如丢魂”[2]。

在重农的情况下, 皖江地区多有重视多劳集约、精耕细作的传统。这方面的农谚也记录了此区域特征。比如马鞍山地区的农谚:“棉锄七道白如银”;“纵是良田千万顷, 收成多少在于耕”[2], 指出了精细耕作的重要性。安庆地区类似民谚也不少, 比如“半寸犁耙走三遍, 能把死土变活鲜”;“锄头自带三分水, 多锄抗旱苗棵肥”[3]。

皖江地区农谚还反映了传统农业开发中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比如上述农谚中重视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的内容, 告诉我们在开发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与石油农业发展导致土壤板结不同的是, 传统时期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的良好结合。对皖江地区来说, 传统时期地力不衰得益于重视有机肥施用, 尤其是对绿肥及河泥的使用。比如传统时期, 马鞍山地区常取草肥田, 非常生态和低碳:“东南滨湖, 其民冬春筑埂, 夏取茭草於湖以垭田, 沿湖称沃壤焉”[4]。卜凯指出了皖江地区传统时期河泥肥料的使用状况, 芜湖县“水稻地带, 自池塘及运河中掘取沃泥以为肥料, 斯则土壤最大改良之一道也。”[9]取河泥作为肥料还可以清除河中淤泥, 增强湖泊蓄水能力, 生态意义明显。

4 皖江地区农谚文化的开发问题

在对皖江地区农谚农业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时候,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与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

对这些农谚所反映的农业文化遗产, 因为当今工业化的发展, 许多农民已很陌生, 尤其是一些掌握传统农业农谚的老农逐渐退出农业生产实践, 这样, 对农谚所具有的合理成分进行保护很有必要。但是, 我们不能因此而摒弃现代农业, 而应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优势, 我们需要做的是, 在农谚遗产的开发过程中, 注意与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比如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及气象观测的长期数据, 对传统农谚遗产行之有效中的成分进行科学上的验证;将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谚遗产中可行的生态技术相结合, 生产绿色农产品等。

4.2 与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针对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背景, 可以把对皖江地区农谚类农业文化的开发与对皖江文化的研究结合起来。当前, 在安徽三大文化圈研究中, 皖江文化是重要一环, 尤其是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这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要把皖江地区农谚文化的开发与皖江城市带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3 利用农谚遗产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带动绿色农产品开发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心。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是我国必须重视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之一。事实上, 国内外绿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要想做到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农药, 就需要借鉴传统农业的精华。皖江地区农谚中有丰富的生态成分。比如, 上文所介绍的传统治虫方法, 非常注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捉等的综合利用, 这些技术的借鉴能促使绿色产品的生产。皖江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区, 如果利用现代农业科技, 采用抗病虫害作物新品种, 并借鉴传统农谚遗产中各种治虫及除草技术, 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这些安全无毒的农产品将更受市场欢迎。这样, 有助于安徽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摘要:农谚是农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有研究对安徽农谚的专门考察尚难见到。研究指出, 皖江地区农谚具有丰富的内容, 比如对灾害天气及农业丰收的预测, 对传统耕作技术经验多方面的的生动总结。这些农谚体现了皖江地区圩田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以及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农谚的许多内容在现今看来仍具有科学性。在对皖江地区农谚文化进行开发的时候, 要注意与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 与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利用农谚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带动绿色农产品开发。

关键词:皖江地区,农谚,开发,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 (民国) 南陵县志[M].卷4舆地.

[2]马鞍山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安徽卷——马鞍山民谚分卷[M].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印刷厂印, 93, 100-109, 112-113.

[3]程鹏.安庆谚语俗话[M].安庆石化华成印刷厂, 1995:210, 212, 215-216, 242, 244, 247-248, 258-259, 262, 266.

[4] (康熙) 当涂县志[M].卷之六风俗.

[5] (光绪) 青阳县志[M].卷二风土志.

[6]程必定, 汪青松.皖江文化探微: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年, 2005:27.

[7] (乾隆) 太平府志[M].卷38艺文.

[8] (民国) 南陵县志[M].卷末叙录.

节气雅乐:白露·秋分 第4篇

白露之后,正是鸿雁南飞、百鸟贮食的时期。在北方,庄稼成熟了,小麦也该播种了,农民又投入一个美好而繁忙的时节。每个秋天的早晨,乡村的上空便会弥漫出一种红橙橙的香甜味。

每逢白露,苏南和浙江便会取糯米、高粱等五谷自酿白露酒用以待客;福州也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温州等地的人们还会于此日采集“十样白”,即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用以煨乌骨白毛鸡滋补身体;太湖人更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秋分,秋的最中,此时的风景和气氛也最有秋的味道。就季节的特征来看,秋天到此时已过半,在白天与夜晚的分配上,也是刚好一半对一半,有着节气上最美的黄金分割线。

秋分一时现以“一场秋雨一场寒”多愁善感的清爽靓影;一时施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欢娱情歌;一时报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的妩媚风姿。但多数时候,她留给我们的印像是天高气爽,静寂中挂着许多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从前,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秋分节气,更是各种青菜、各种海味大量上市时,副食品极为丰富。对一些海滨小城而言,此时最美最鲜的大概要数沙光鱼了。所谓九、十月沙光鱼赛羊汤,决不只是一句简单的溢美之词。对于久居外乡的游子,怕也会于寂寞处,生出“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的慨叹与离愁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

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般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这不是小偷行为,只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还会故意躲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如今,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这怎不令人倍添情思?

于白露农谚 第5篇

1、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2、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3、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4、露水见晴天。

5、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6、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7、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8、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9、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10、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11、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12、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13、白露麦,顶茬粪。

14、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15、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16、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17、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18、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19、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20、谷到白露死。

21、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22、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23、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24、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25、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26、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27、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28、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29、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30、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31、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32、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33、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34、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35、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36、白露节,枣红截。

37、白露枣儿两头红。

38、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39、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40、白露到,摘花椒。

41、白露到秋分,家畜配种带打针。

42、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43、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44、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45、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46、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47、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48、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49、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

50、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51、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

52、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53、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54、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55、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56、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57、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58、露水见晴天。

59、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60、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61、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62、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63、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64、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65、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66、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67、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68、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69、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70、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71、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72、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73、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74、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75、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76、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77、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78、谷到白露死。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79、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80、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81、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82、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83、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84、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85、枣红肚,磨镰割谷。

86、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87、生砍高粱熟割谷。

88、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89、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90、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91、割谷要稳,收麦要紧。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92、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93、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94、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95、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96、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97、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98、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99、白露种葱,寒露种蒜。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100、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101、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102、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103、八月八,还有花。

104、八月八,不归家。

105、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106、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107、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108、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109、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110、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111、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112、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113、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114、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115、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116、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117、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118、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119、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120、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121、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122、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123、棉怕白露连阴雨。

124、天气好,吐絮好。

125、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126、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127、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128、底粪小麦苗粪谷。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129、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130、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131、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132、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133、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134、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135、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136、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137、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138、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139、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

140、苹果梨子大批卸,出售车拉又船载。

141、红枣成熟适时收,深细加工再外卖。

142、秸秆青贮营养高,马牛猪羊“上等菜”。

143、畜禽防疫普打针,牲畜配种好怀胎。

144、饵足水优养好鱼,土壮藕蒲长得乖。

145、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146、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147、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148、露水见晴天。

149、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是哪一天以及农谚 第6篇

年白露是2021年9月7日17:52:46,八月初一,星期二。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介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白露节气的农谚

白露白迷,秋分秀稻齐

“白露白迷,秋分秀稻齐”,就是指若白露前后有露水,那么我们种植的晚稻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收成。白露前后早晨有露水,那么说明这个节气来得正是时候,而这是稻谷有了充分的生长时间,稻谷颗粒更加饱满。

白露时节,南方地区开始进入了稻谷收割季节,而再往后不久就到了人们采摘棉花以及北方地区核枣收获季节。为何白露前后是否有露水,对于晚稻收成有很大的影响呢?因为晚稻成熟时节的最后关键阶段,稻谷对于水分的吸收成为最后关键时期。而白露夜晚以及早晨的露水可以让更多的稻谷颗粒吸收水分,促进营养输送。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因为白露是一个重要的气温转变节气,所以在白露之后的气温会明显下降,在古时候,人们认为立秋即入秋,其实那是错误的,如果气温来界定,今年的入秋是8月7日,正是三伏天中的中伏,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便立了秋,但也一点感觉不到凉气,而白露就不一样,过了白露之后,气温会明显一天比一天凉,而过了秋分节气后,天气会逐渐向霜冻发展,那时的气温就不能用凉来形容,而是冰了,所以过了白露,一定要多穿衣服,避免白露的凉气伤了身。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处暑节气在白露之前,处暑的时候还在三伏天的末伏,这时候的气温还是居高不下,所以处暑的时候我们每天还用一盆凉水来给身子降温,但处暑之后的18天就是白露,过了白露气温就下降,如果这时候还像在处暑的时候用凉水洗澡,那么肯定会容易感冒受凉的,所以,这个俗语告诉我们,过了白露千万不能再把身子露在外面了。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最大的特点就是夜晚和清晨依附在农作物上的水珠,这些水珠也被称为露水,也就是白露的“露”,这些露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于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到了夜晚会下降到20摄氏度以下,而白天温度都在30摄氏度左右,所以就会形成这种水珠。农村老人经常通过露水的多少来判断第二天的太阳有多热,如果露水多,明天的太阳就会很热,如果露水少,明天的太阳就会少,主要判断的依据就是温差的产生,温差大,露水多,第二天的太阳就会热,所以我们到了白露就可以通过路边野草上的露水来判断明天的太阳是否毒辣。

喝了白露水,蚊子蹬了腿

喝了白露水,蚊子直蹬腿就是指白露过后挂在树叶底下的蚊子喝了白露水以后直接把腿蹬直了,也就是蚊子因为受不了寒冷的露水而冻僵。这是形象的说明了天气已经转凉,连蚊子都受不了这种凉寒的天气。人们通过这种形象的俗语来告诉大家,白露过后气温下降,人们要及时添加衣物。

立秋不入秋,天凉白露后

雨水节气的农谚 第7篇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大暑节气的农谚 第8篇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

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蝼蛄唱歌,有雨不多。

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蜘蛛结网天必晴。

牛打喷嚏天下雨。

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猪洗澡,雨不小。

猪仔衔草雨要到。

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猫洗脸,雨不远。

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

羊贪草,雨不小。

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

芒种节气的农谚 第9篇

1、 芒种忙,麦上场。

2、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3、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4、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5、 芒种三日打麦场。

6、 芒种黍子夏至麻。

7、 芒种谷,赛过虎。

8、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9、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10、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11、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12、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13、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14、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陕西、甘肃、宁夏)

15、 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广东)

16、 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江西)

17、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贵州)

18、 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福建)

19、 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江苏)

立夏节气的农谚 第10篇

【立夏谚语大全】

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猪菜切得细,如同加白米。

熟食焖烂,一天斤半。

先稀后稠,猪大如牛。

有了水浮莲,养猪不赔钱。

猪喂一盆食,牛喂一把草。

人下饭桌猪上槽。

糟糠出猪,粪草出鱼。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槽内无食猪拱猪。

老母猪护崽十八天,豁出命来和狼干。

小猪崽,十八天,吃食不吃奶。

猪要肥,吃饱睡。

猪困长肉。

牛栏要通风,猪圈要软松。

猪要喂好,窝干食饱。

圈干槽净,猪不生病。

养猪无巧,圈干食饱。

温食暖圈,一天斤半。

冬天暖,夏天凉,伏天不要晒太阳。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

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定苗带个篮,蚜株移出田。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苗荒甚于草荒。

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苗荒苗,不结桃。

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稠倒高粱稀倒谷。

稠谷稀麦,十有九坏。

稠谷好看,稀谷吃饭。

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拣苗如上粪。

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种棉放虫棉花定了苗,株间快松挠。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锄头早,僵瓣少。

棉花勤锄草,秋后拾花早。

力量麦子锄头谷。

锄草不论遍,越锄越好看。

护根草,长到老。

垄里有根草,好似毒蛇咬。

丰产不丰产,全靠掏垄眼。

要想虫害少,除尽田边草。

地边锄杂草,病虫都减少。

地湿温低苗病重,深锄勤锄病减轻。

春锄杂草少,夏锄棉苗好,秋锄如拾金,冬穿新棉袄。

不怕苗子小,就怕虫子咬。

苗要好,除虫早。

治虫没有巧,治早治小又治了。

少了不治虫,多了治不净。

小时治不净,大了就有抗药性。

虫子危害细查看,对症下药是关键。

蝼蛄危害呈丝线,金针虫害有孔眼,蛴螬齐茬根茎断。

一看红彤彤,庄稼生火龙(红蜘蛛)

小麦开花,蚂蚱跳打。

旱涝荒蝗紧相连。

先涝后旱,蚂蚱成片。

杈多株矮心皱肿,玉米得了病毒病。

苹果梨子早疏果,密度适当产果多。

三三见九少,二五一十多。

枣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过立夏。

种地要三壮:人壮、地壮、牲口壮。

畜是农家宝,全凭饲养好。

人凭饭养,畜凭草养。

没有砖瓦难盖楼,没有草料难喂牛。

够不够,三千六(一头牲口一年吃3600斤干草)。

青草、格荛,强似喂料。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草细如加料。

把草把料,牲口欢跳。

把草把料马没饱,草料半槽顶住了。

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先草后料,少给勤添,一直吃到亮了天。

牛要喂饱,马要夜草。

马无夜草不肥。

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

牲口喂花草,无料也上膘。

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马吃寸草牛吃屑,猪吃糟糠能上膘。

牲口越肥越顶戗。

若要牲口把膘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牛猪细草料,骡马囫囵粮。

喂豆饼,两得利,肥了牲口壮了地。

忙时喂嘴,闲时喂腿。

马无夜草不胖,牛不足饮不壮。

牛喝一个大肚子,就能抵挡一阵子。

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饮马三提缰。

草膘、料力、水精神。

年驴月马十天看老牛。

客守货,船掌舵,喂牛看着牛倒沫。

有病无病,倒沫为证。

干完活,驴打滚,牛倒沫。

只要牛出满鼻汗,不倒沫也能接着干。

养牛要知牛脾气,喂养使活要仔细。

勤刷毛,膘头好,舒筋活血疾病少。

一日三挠,等于加料。

一日刷三刷,强如喂芝麻。

好喂不如好使。

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小毛驴,真格靠,黑白轴转疾病少。

长拉套,短驾辕。

长犁、短耙、高吊磙。

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赶。

马骑前,驴骑后,骡子骑当中。

老马识途。

能驮千斤,不驮偏沉。

毛驴脾气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懒驴上套屎尿多。

一个槽上拴不住两个叫驴。

饲料多样,猪体肥壮。

小暑节气的农谚 第11篇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24节气春分的农谚 第12篇

【春分节气的谚语】

农业要增产,种子是关键。

统一供种是方向,省得买假上了当。

种子部门卖良种,种子质量有保证。

种子正不正,首先看“三证”。

“三证”齐全,购种大胆。

“三证”齐全,购种坦然。

种地选好种,等于多两垄。

种地不选种,一年退二成。

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

母壮子肥,种好苗旺。

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收成。

种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

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麦怕二月雪。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春雪填满沟,小麦要减收。

二月下雪,小麦吃苦,早锄两遍,可以弥补。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九尽花不开,水果挤破街。

九尽花不开,果子压塌街。

花开九不尽,果价要跑人。

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麦怕春旱,谷怕急雨。

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麦到春分昼夜长。

小麦拔节,棉田耙耪不歇;小麦孕穗,棉种下地;

小麦抽穗,棉种生脚钻锥;小麦开花,棉苗出土两夹;

小麦灌浆,间苗定苗治虫带松耪。

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要想粮棉丰,土地早平整。

灌溉不整地,等于白费力。

浇水不整地,费水费工又碱地。

围堰不平地,也是白费力。

地不平带来五不平:温不平,水不平,肥不平,庄稼高矮不平,产量不平。

沙压碱,黄金板;沙压粘,变良田;粘压沙,好庄稼。

碱地压沙土,一亩顶二亩。

白土掺黑土,一亩顶二亩。

碱地盖上沙,强似把粪加。

碱地压沙土,保苗不用补。

瓜地铺石沙,结得箩筐大。

碱地逮着苗,能和好地?俊

淤上半尺黄河泥,可打三年好粮食。

油碱管出不管长,刚碱管长不管出。

沙地里看苗,淤地里吃饭。

沙地发小苗,粘地发老苗;沙粘一混搅,从幼到老长得好。

白地里看苗,黑地里吃饭。

沙地好像筛子底,积不下肥,存不下水。

要想沙出金,还得肥水跟。

想种沙地莫惜本。

家里土,地里虎,土倒土,两石五。

土杂肥,有力气,能增产,还养地。

阴土换阳土,一亩顶二亩。

土闲三年变粪,粪闲三年变土。

野土用火烧,上地发苗好。

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半年的锅头当年的炕,熏透的烟囱发苗壮。

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新土填得多,大长胡萝卜。

填平坑湾,先种黍?。

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收成。

种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种子买得贱,空地一大片。

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纺好线,用好棉,好种壮苗长满田。

好种出好苗,好苗多结桃。

好种出好苗,早发早结桃。

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晒棉种,很重要:发芽势,明显好;发芽率,能提高。

两头去,中间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良种良法要配套,配套才能产量高。

好种没好法,结果也白搭。

小麦棉花常规种,去杂去劣还能用。

杂交种,用一年,二年再用大减产。

玉米种,只一年,二年再用大减产。

玉米种,种一辈,接着再种坏了事。

玉米种,种一辈,继续再种少长粒。

良种更换一遍,每亩多收一担。

留好种子田,年年夺丰产。

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

有苗七成收,无苗没盼头。

发现缺苗抓紧补,偏心施肥快点促。

缺苗虽补全,高低不一般。

种棉不用问,多上草灰和羊粪。

拆墙土,草木灰,多往棉花地里推。

大粪长瓜鸡粪辣(椒),羊粪长得好棉花。

关于立春节气的农谚 第13篇

2、初一高粱初二黍,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3、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4、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5、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6、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7、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8、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

9、春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

10、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11、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

12、春打五九尾,累得耕牛张开嘴。

13、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14、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15、春寒有雨夏寒晴。

16、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17、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18、春前十日暖,春后十日寒。

19、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20、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21、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22、春早不宜早,春迟不宜迟。

23、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24、打春冻人不冻水。

25、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26、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27、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28、看地种田,出海观天。

29、看天看地种庄稼。

30、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31、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32、立春不冷寒。

33、立春不晴,还要冷一月零。

34、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5、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3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37、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暖,一春寒。

38、立春寒,阴雨连绵四十天。

39、立春暖,回暖快。

40、立春暖一日,惊蛰冷三天。

41、立春晴,一春晴。

42、立春晴,雨水多。

43、立春晴,雨水匀。

4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45、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46、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47、立春下,一春下。

48、立春下雨是反春(指春后有冷雨)。立眷无雨是丰年。

49、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50、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春分雨水干。

51、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52、立春夭气晴,百物好收成。

53、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54、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55、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56、立春阴,花倒春。

57、立春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58、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59、立春雨水到。

60、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61、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62、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63、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64、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65、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66、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67、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68、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69、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70、行下春风望夏雨。

71、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72、夜立春,好年景;日立春,反年景。

73、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74、一年四季春为首。

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6、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77、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78、在头好,立春在尾暖得早;立春在中,播种在中。

7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80、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易安居算命网www.zhouyi.cc)

81、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82、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83、种地不得时,必定讨苦吃。

84、种地不及时,囤里缺粮食。

85、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夏至节气的农事农谚 第14篇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南方)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南方)

夏至雨点值千金(南方)

夏至一场雨 一滴值千金 (南方)

夏至东南风 十八天后大雨淋 (南方)

夏至不起尘 起了尘 四十五天大黄风(南方)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南方)

春锄泥,夏锄皮;干锄浅,湿锄深(南方)

端阳有雨是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圆内受熬煎(江西)

夏至不种高山黍,平地还有十天谷 耕地看拖头,耙地看牛头。(西北)

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北方)

冬至三庚数九,夏至三庚入伏。(重庆)

芒种夏至忙,莫把烟草忘(永安)

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西北)

麦割夏至(山东)

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福建)

夏至杨梅满山红(江浙)

谷雨好种姜,夏至4姜离娘(北方)

长到夏至短到冬(北方)

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广东)

春来遍地绿,夏至剩半数,秋天无人管,入冬又 荒芜(北方)

冬至唔过唔寒,夏至不过唔(客家)

雁、燕.蝉始叫,夏至到;蟋蟀叫,秋天到(北方)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北方)

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四川)

夏至栽苕斤斤吊吊(江西)

夏至三庚便入伏(北方)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北方)

冬至饺子夏至面(山东)

夏至馄饨免疰夏"(武进)

吃 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河北)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北方)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宁波)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河南)

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河南)

芒种晴天,夏至有雨(河南)

芒种有雨,夏至晴天(河南)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浙)

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南方)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南)

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华北)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江浙)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广东潮汕)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江浙)

夏至无雨三伏热(江浙)

夏至馄饨冬至团, 四季安康人团圆(无锡)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阜阳)

冬暖春寒夏雨多(阜阳)

夏至无风三伏热 (南方)

夏至有雨应秋早 (南方)

夏至有雷三伏热 (南方)

夏至闷热汛来早 (南方)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南方)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南方)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南方)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南方)

立夏立不住,刮到麦不熟。(北方)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北方)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北方)

宁栽霜打头,不栽立夏后。(北方)

夏至狗无处走(广东中山)

夏至,愛呷不愛去 (台湾)

夏至狗,冬至猫(广西北海)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重庆)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佛山)

冬至鱼生夏至狗(广东)

白露节气的农谚

白露节气的农谚(精选14篇)白露节气的农谚 第1篇1. 八月八,还有花。2. 八月八,不归家。3.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4. 待要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