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精选9篇)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 煤炭企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虽然采取措施改革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 企业面对国际市场压力, 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这些成为煤炭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能够弥补企业刚性制度管理中的不足, 并有效增强了企业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 促进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受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成为很多煤炭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 这是煤炭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煤炭行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 不管是工作的条件, 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通常情况下, 煤炭工人要在高温、高湿、阴暗以及粉尘污染较重的条件下进行作业。也正是由于工作环境相对较封闭的原因造成了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不是很活跃, 其思想意识也比较封闭, 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坚持以人为本, 要真正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 并要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 促使企业职工具备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交融性。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所具备的交融性主要体现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相互融合。煤炭企业的领导者以及企业中的部分员工多来自于城市, 长期接受城市文化熏陶。这也就会使城市文化对全体煤碳企业员工的影响逐步加大, 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文化的发展会促使煤矿企业文化也快速发展。而煤炭企业又受乡村文化影响较大。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对新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 煤矿资源在什么地方, 煤炭企业就要在什么地方建设, 而大部分的煤矿企业离城市相对较远, 地处比较偏僻, 一般为城市郊外或者是乡村地区, 煤炭企业在这种工作环境下, 又会受乡村以及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多一些。而城市文化与乡村传统的文化的碰撞能够起到很好的交融效果, 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既能吸收乡村传统文化的精华, 又能根据城市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 从而开辟出一条具有企业文化建设特色的新路子。

(三)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兼容性。目前煤炭企业的结构以及人员组成是十分复杂的, 企业是由多个部门构成的, 人员组成也十分复杂, 比如说:有来自城市的职工、有来自农村的一线工人、有文化程度高的职工、也有文化程度低的职工, 煤炭企业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 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兼容性, 才能适应煤炭企业人员复杂的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灵魂, 对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企业文化也只有具备兼容性, 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中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 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增强企业凝聚力, 尽早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创建煤碳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

(一) 引导企业员工达成共识, 为创建企业文化做好准备。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 要对企业内部成员做好动员工作, 引起全体成员对创建企业文化的共识, 从而减少创建企业文化的阻力。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创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资源。企业文化能够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有利于企业尽快落实规章制度, 有利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全体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体验到文化建设给员工自身所带来的好处, 促使全体职工对创建企业文化达成共识, 从而促使企业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创建工作当中。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创建企业文化打下基础。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煤炭企业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而带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 它既包含了物质文化, 又包含了精神文化。因此煤炭企业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 也可以说工作的环境与生活条件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不断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条件, 能够让企业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的优势所在, 从而使其从内心支持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努力, 只有充分激发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才能更好地创建企业文化。因此, 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改善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 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企业员工为根本。在煤炭企业管理中仅是注重对物质的管理是不够的, 还需要重视对人才的管理, 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 认识到员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充分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 坚持以员工的需求为根本。首先, 可以对企业员工加大培训的力度。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当前煤炭企业人员构成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员工的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创建实际效果, 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创建文化企业的过程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突破点。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 人才成为各个企业追逐的焦点, 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所在, 企业所用的高质量人才的数量越多, 就越能够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现状不是很理想, 尤其是处于一线的职工, 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 所掌握的安全生产知识也不是很健全, 对于操作流程以及设备工作原理也不能深入了解, 更认识不到安全生产规范的重要性, 因此更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 从而提升创建企业文化的实际效果;另外, 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 在煤炭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员工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 如果企业内部加强凝聚力, 各员工就会相互提醒, 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这就需要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才能够加强员工的团结, 才能不断提升凝聚力。

三、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健全企业文化, 尤其是其中的安全企业文化。煤炭企业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有些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比如说:违规操作、对操作技能不熟练、设备维护保养不当等都属于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 在事故发生时, 煤炭企业的生命安全很重要, 这也是企业必须加强煤矿安全建设的根本原因。煤炭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要不断健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企业员工的责任感, 这就需要企业完善各项制度去约束企业员工的各种不良行为, 比如说安全生产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以及安全奖励机制等, 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定期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除此以外, 煤炭企业还要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对企业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员工即使有安全的意识也不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 企业要不断完善生产安全防范体系, 通过提升全体员工的素质水平, 来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 加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始终坚持以企业员工为本。企业要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企业文化的服务对象, 把以企业员工为本当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煤炭企业要健全内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并把职工代表大会当成是企业实行民主的主要手段, 而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业也能够不断听取企业职工的意见与建议, 从而更好地经营管理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可以真正行使权力, 有效激发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提升企业凝聚力。另外,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 能够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使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加透明与开放, 使企业的决策更加可行, 从而推动煤炭企业的稳固发展;二是煤炭企业可以开展多种企业文化活动, 以此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煤炭企业所开展的活动需要具有特色、种类多样并且要具有积极的意义, 才能逐渐被企业所有职工认同与接受, 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 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从而促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

(三) 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在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形成的共同的理念、责任、追求、形象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等规范内容的总称, 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价值取向、工作态度以及行为标准等内容。企业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 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 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企业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才能在经济市场中形成自己的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管理刚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 从而促使企业的环境、市场与机遇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企业也文化也要不断发展变化, 及时更新与改革, 尤其是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煤炭企业要面对国际市场, 这就需要煤炭企业不断吸收多元企业文化优点, 取得更快的发展与进步, 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彦.企业文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以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3

[2]樊建军.浅议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J].中外企业文化, 2011, 2

[3]冯玉新.煤炭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中外企业家, 2015, 3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第2篇

(鹤煤六矿工会班组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部分)

一、填空:

1、区队、班组建制、班组定员、班组基本配置。

2、工会小组、群众安全监督员、班组长

3、质量验收、交接、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完整。

4、班组长、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5、班组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班组长应急处置指挥权、职工紧急避险逃生权。

6、区队工会、班组工会小组。

7、班组民主活动、班务公开制度。

8、安全奖惩机制、严格考核。

二、判断题:(18分,每题3分)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三、选择题(9分,每题3分)

1、A、B、C、D2、C、D3、A、B、C、D

四、简答题:

1、答:(1)班前、班后会和交接班制度;(2)、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管理制度;(3)、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4)、事故报告和处置制度;(5)、学习培训制度;(6)、安全承诺制度;(7)、班组学习制度;(8)、民主管理制度;(9)安全绩效考核制度;(10)、煤矿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2、答:包括安全承诺和安全文化两部分。

安全承诺主要内容是:

1、安全理念内容完整、明确;

2、安全目标清晰、切合实际;

3、领导层、管理层、区队、班组和岗位逐级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

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内容:

1、危险源、点和作业现场等设置安全标识;

2、班组活动场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温情提示等;

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经常宣贯、形式多样。

4、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员工安全文化阵地;

5、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卷

(鹤煤六矿工会班组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部分)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46分,每空2分)

1、区队班组建设应实行、,制定标准,确保。

2、区队每个班组的应设,且不得由兼任。

3、区队班组应有、、等的记录,并且。

4、区队班组应建立及的。

5、区队班组应建立,明确和。

6、区队班组应建立健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7、区队班组应组织开展,执行。

8、区队班组应建立班组,并。

二、判断题:(18分,每题3分)

1、企业员工文明行为养成不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

2、企业理念就是企业的价值观()。

3、工会有权对矿山企业违反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要求企业行政方面或者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4、基层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生产管理的源头,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5、基层建设的重点是班组和岗位()。

6、班组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安全工作的源头和前沿()。

三、选择题(9分,每题3分)

1、企业班组长应当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有()

A、强烈的班组安全要求;B、深刻的安全生产意识;

C、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D、勤奋履行工作职责;

2、班组长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情况的安全知识()

A、国家安全生产法规;B、多学科的安全技术知识;

C、较多的安全技术技能;D、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

3、下列哪些属于安全文化意识()

A、责任意识;B、安全就是最大福利的意识;

C、风险意识;D、安全也是生产力的意识;

四、简答题:(27分)

1、区队班组建设必须建立哪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2分)答: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第3篇

新中國成立之初,城市中最貼近大衆的文化建築大概要數電影院或影劇院,它們大多建于新中國成立之前,到1956年均已陸續被政府接管或轉爲公私合營。其他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也是以改建利用既有建築爲主,如上海的跑馬總會大樓在1951年被軍管會收回,在1954年改爲上海圖書館。與此同時,政府開始着手新建文化建築。“文革”禁錮期後的短短幾年裏,文化事業開始走嚮繁榮。1982年全國人大五届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文學藝術、電影、電視、廣播、新聞、出版、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各項文化事業和衛生、體育事業都將有相應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各地政府陸續通過新建或改建,逐步擁有了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劇院等設施。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同時,政府將精神文明建設提到議事日程,而“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1)”。1994年至1997年歷次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要加强文物保護,重視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檔案館等的建設,增加對上述文化設施的投入。于是在90年代,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開始了一(6文化建築熱。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中國政府連續幾年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以拉動經濟發展。1998年後,中國各地地方財政勃興,加之人民幣不斷升值及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創作的持續升温,各類文化建築成爲城市建設的寵兒。2001年和2002年的全國人大九届四次、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加强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幾年後陸續落成的一些重量級文化建築都是在世紀之交啓動實施的。有了上海的先期嘗試以及在首都北京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文化建築的成功實踐,地方各級政府紛紛開始了各自的文化建築建設熱潮。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蔓延,在中央政府采取擴大公共投資這一凱恩斯式的救市計劃後,中國各地文化建築建設熱潮有增無减,奥運工程和世博項目對各地文化建築的示範效應不言而喻。

二、文化建築在城市建設中的角色與地位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在中國不同時期的城市建設中,文化建築無論規模、角色還是作用都在發生變化。文化建築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拾遺補缺發展爲後來的自成篇章;從城市建設中見縫插針的配角變身爲獨領風騷的主角;從功能單一的獨立體發展爲多元共生的復合體;從滿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建築物拓展爲包含有更多社會意義的城市名片、城市客廳;從陳舊擁擠的老城區騰挪至開闊亮麗的新興區;從曾經捉襟見肘財政的負擔脱胎爲當下政府和開發商投資的寵兒;從講政治年代的思想宣教場轉换爲新經濟時代的資本引路者。

文化建築在城市建設中的角色變遷,離不開政府對文化建築的重視。新中國成立初期,城市建設急需解决的是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而國家通過對既有建築的改建,爲社會提供了基本的文化設施。改革開放後的歷届歷次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有一段文字涉及文化事業建設,有時還會進一步關注到某些類型文化建築的建設。而且,政府對文化建築的投資相對其他公共建築而言是巨大的,尤其是這十幾年的文化建築建設熱潮中,大劇院、博物館甚至圖書館等成爲某些地方政府投資最大的公共設施。爲了讓這些文化設施更好地服務于民,政府還將長期投入資金維護其運營。在中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十大建築”評選活動中,總會有文化建築位列其中。優秀的文化建築能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和較好的大衆口碑,反之則會受到輿論的批評,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無論正反,都説明了文化建築在大衆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三、當下文化建築主要建設形式分類

1. 建設新區

基于當前中國城市化的建設背景,很多城市迅速嚮外擴張,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區域日漸彌合,城市周邊的大片農地成爲待開發的新興區,政府主導建設的文化建築或文化中心,成爲新區的地標或標志性的區域(表1,表2)。在新區建文化建築能迅速提升新區的知名度,吸引大量投資,并借此拉開新興城區的繁榮序幕。但是新區的文化建築一般都遠離人口聚居的老城區,因此文化建築自身功能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衹有等新區凝聚了足够的人氣,這些文化建築才能物盡其用,惠澤民衆。

2. 更新舊區

城市在嚮外擴張的同時,老城區更新的脚步也在加快。城市土地不斷升值,爲老城區功能置换和更新創造了條件。在舊城更新中,文化建築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3)。在老城區建設文化建築,難度更大、代價更高,不過能更貼近市民的生活,給民衆帶去的實惠是顯而易見的。上海世博會的園區建設及後續開發是在舊區更新中文化建築建設的個案,其特殊性體現在規模大、力度强、時間短、影响廣,曾經廠房船塢與舊宅陋巷交織混雜的5.28km2的舊城區,將成爲集文化博覽創意、總部商務、高端會展、旅游休閑和生態人居爲一體的市級公共活動中心。除此之外,文化建築日益與其他建設項目、開發熱點(商業綜合體、城市綜合體,休閑娱樂旅游産業)等復合共贏、多元共生。

四、政府主導之文化建築的建設特點

在中國,文化建築大部分爲政府投資項目,其共同特點就是“大”。這是爲什麽呢?第一,類似于中國古代宫殿建築凸顯王權的營造理念,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第二,文化建築的投入直接關系到各級政府每年需完成的投資任務和GDP指標,將建築面積做大是最有效的;第三,與普通公共建築相比,文化建築涉及的技術更復雜、材料更多樣、設備更先進,因此項目越大、越復雜越能吸引更多更高端的承包商、供應商,拉動更多相關産業的發展。

此外,與其他政府工程類似,從中央到地方,文化建築的規模和建設標準也有着明顯的梯級,不可逾越。當然,這同地方財力和實際使用需求也有關聯,不同地區存在比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文化建築單體,省級項目面積在5萬~10萬m2,地級市項目2萬~3萬m2,縣級市項目1萬~2萬m2或者更少。如果説建設規模上的差异主要源自行政級别,那麽建設標準上的差异主要源自經濟實力。以大劇院爲例,對公布的信息做統計後可以發現,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單體建築每平方米的總投資可超過2萬元(如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爲2.5萬元,上海大劇院爲2.07萬元),稍遜一些的在1.5萬元上下,最低的也在1萬元左右。[2]

在選址立項上,經濟實力較强的大城市往往會將多個文化建築集中在待開發的新興區或需更新的老城區内興建,以形成文化島、文化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在很多處于經濟增長期的中小城市,多館合建則是比較常見的建設模式,以便在控制總投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顯示度和影响力。在建設周期及時間安排上,常會采取同時啓動、同時興建、同時開幕,這樣多個文化建築集體亮相所産生的衝擊力和規模效應是很顯著的,再通過各類傳媒的報道,能迅速實現“眼球經濟”。

結語

政府主導的文化建築在城市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一件件優秀作品的落地生根、一座座城市的更新崛起,展現的不衹是設計師的智慧、建設者的技藝,更是决策層的雄略。不過需要反思的是,是否這些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呢?中國幅員遼闊,物華天寶,風土各异,可是當我們從一座城市飛到千裏之外的另一座城市,很難從新建的城市地標中,找到其應有的文化坐標。在各地的文化建築設計招投標中,除了比拼“高帥富”,博得一時之眼球經濟外,是否還需要保留一些各自特有的、恒常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呢?面對政府投資的文化建築,决策層及設計師更應擔此重任,引導好我們的城市建設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文化建筑的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文化建筑在城市中的角色变迁及特点,归纳了当下建设新区、更新旧区背景之下文化建筑的实践形式,阐述了在新经济时代,文化建筑凭借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奠定了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并提出各地的文化建筑应保留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以引领富有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

关键词:文化建筑,城市建设,建设新区,更新旧区,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参见:李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3月20日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第4篇

一.完善的班组文化建设是班组建设的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内涵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班组文化建设以企业核心理念为指引。着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科学文化发展和规范管理,创建本质安全型,低耗高效企业,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完善的班组文化建设是班组建设的有力保障。那么,怎样构建丰富的班组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班组各项规章制度。班组制度是班组文化管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班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班组制度是班组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班子成员发挥约束作用,有助于提高组员的素质。近年来,运销部着力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出台了《岗位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现场交接班制度》《班组

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班组生产管理制度,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对运销部班组安全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

然后,提升班组长管理管理队伍。近年来,运销部实施了《班组长管理办法》,对班长从选拔到考核,以及提高班组长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旨在加强班组长的培养。从优秀班组长当中提拔了,王星,杨华,张绍平,黄昌林等人到管理岗位,班组长的班长津贴和风险金都得到相应提高,充分发挥班组长工作积极性。还着力对班组长“五个提升”,坚持定期考核,定期对班组长进行知识更新,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互帮互学活动,定期对班组长进行管理培训。以多种方式来加强班组长的管理,班组长管理队伍走向知识化,年轻化。

再次,丰富班组文化内容。班组文化主要由执行力和员工敬业精神组成。丰富的班组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树立良好的班组形象。运销部在建设班组文化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注重形式,内容丰富。实施了班组文化园地建设,开展了明星班组,明星员工评比活动。推行了班组公约,积极推行无党员班组,发挥党员在班组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行了班组生日活动。特别是班组团年活动,在煤电公司是首创,得到班组员工的大力拥护和赞赏。推行了班组文化论坛,博客等活动。班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营造了班组文化建设浓厚氛围。

二. 创新班组文化建设增强班组建设活力。

创新班组文化建设就是要大胆变革,改进方法,让文化在班组

有效落地。由于班组管理受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长期影响下,班组管理模式与新形势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必须导入新的管理理念,推行新的管理手段,通过文化塑造,再造班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创新班组文化,增强班组建设活力,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让文化管人,是基层管理水平升华到最高境界。要创新班组文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基层管理创新。基层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管理方法,生产技能,班组建设等方面。通过基层管理创新,班组文化才有所创新。当前,煤电公司要打造千万吨矿区,发电量100万千瓦能力,基层管理创新是关键。部分单位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管理机构臃肿,管理职权不清晰,形式主义严重,国企普遍性毛病根深蒂固,这些都是阻碍我们公司发展的拦路虎,改革从基层管理创先做起,充分发挥基础管理者及员工的主题作用,切合实际的做好单位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优化组合。凡是讲程序,凡是讲责任,讲和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基层管理创新。

然后是创建班组特色文化。班组特色文化可以激发班组成员积极的工作热情,形成敢打硬仗,业绩高效的优秀团队。近年来,运销部坚持弘扬个性,彰显特色的班组文化建设原则,经过几年的建设,从40余个基层班组中,涌现了北岩综合队钳工班,销售科调运班,麻站运转一班等具有特色的优秀班组。在运销部的安全生产中,成为最坚实的战斗堡垒。我认为,一流的优秀的班组,需要高素质的班组长,结合自身生产情况,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去提炼,重在团队精神的培养。

再次,.创新特色班组文化要强化学习。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在班组文化建设上推陈出新。所以,要把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作为班组文化创新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树立学习新理念,逐渐实现学习目标和方法的自我超越,达到班组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达成班组文化创新建设的目的。

三 深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班组文化基础。

班组安全文化是班组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组生产活动中,保护职工的健康,尊重职工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深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能增强班组凝聚力,形成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班组成员的创造热情,推动班组文化健康发展。深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加强安全培训的力度与深度。安全生产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加强安全培训尤为重要,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从小事抓起,层层深入,严把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关,严格作业过程。把安全宣传纳入生产工作的一部分,做到班前、班中、班后、有落实。形成一种长期机制。在生产中提炼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生产中发展。

然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与班组管理有机结合。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另抓一套,形成工作制度化,让制度约束人,任何事情面前制度说了算,让安全活动在班组中形成共振。

最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执行力。提高企业员工执行力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前提保障,没有很好的基层执行力,安全文化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认为,提高执行力离不开增强员工素质,建立适用性强的责任机制,抓好团队协作能力,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执行力在员工中达到由有强制转变为自觉的升华。

总之,班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才能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促进班组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梁强

单位;运销部车务段

邮箱;837659198@qq,com

电话;***

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第5篇

什么是班组文化

班组, 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而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在有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 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到员工, 管理到班组”, 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可以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就如“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 可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 缓解基层员工的压力, 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 提高工作效率。

班组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班组文化建设切忌“为文化而文化”, 不能让文化建设成为日常管理的负担, 而要让班组文化建设与班组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成为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 让管理在文化中升华, 让文化在管理中落地。

班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班组宗旨、理念、制度、行为、氛围、激励等。其中, “班组宗旨”是班组文化建设的起点, 也是班组存在的目的。基于宗旨的不同, 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班组, 如生产效率改进型、产品质量改进型、服务水平提升型等。“班组理念”是企业文化在班组层面的体现, 起到统一班组成员思想的作用。有效的“班组制度”, 则是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内在要求。“班组行为”是班组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班组氛围”是班组成员对班组的直观感知, 班组成员全天候浸润于其中。“班组激励”是为班组工作激发动力的源泉, 也是班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围绕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 班组文化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班组集体活动班组要定期组织集体活动, 如开展一些运动项目比赛、户外拓展活动、烧烤、郊游、聚餐、辩论赛等活动。

班组文化墙是展示班组的宣言、标语、口号、定期活动通知、活动成果展示等情况, 并将先进事迹和案例显性化在文化墙上。根据班组文化建设的情况, 定期更新班组文化墙的内容。

班组文化博客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阵地, 各班组博客必须上传全组成员的集体照、个人照, 并附个人简介, 博客定期更新一次;班组成员每月需在博客发表博文。

班组文化故事集围绕企业核心理念, 写下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故事, 把工作生活中有关企业文化的点滴写成故事案例, 交给班组长。企业文化负责部门将收集到各个班组的故事案例进行整理、挑选、整合成册, 一年出版一册《班组文化故事集》。

活动积分激励计划个性化的积分服务能挖掘员工的积极性, 激发员工参与班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员工积分可兑换礼品:学习发展类 (经典培训、精品讲座、外出交流等) ;休闲活动类 (演唱会门票、电影票、假期等) ;消费类 (优惠券、实物) 等等。

班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形式以外, 还有班组图腾、班组口号、明星班组长评比、班组文化漫画集、班组论坛等形式, 在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

班组文化建设基本流程

班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需要持之以恒。一般而言, 在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个周期包括组织计划、集中建设、监督检查、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 即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

组织计划:

成立班组文化建设组织, 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班组文化建设规划和方案;召开班组文化建设启动大会, 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培训, 宣贯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 使广大员工了解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集中建设:

各班组在公司的指导下, 具体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各班组根据公司的文化理念, 结合班组的具体情况, 采取适合本班组的形式, 进行班组文化建设。

监督检查:

对各班组文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并指导纠正。

总结提升:对班组文化建设进行评比, 推广先进;对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促进改善。

班组文化建设案例分享

案例一:生产制造行业班组文化建设日本技研新阳TCC班组建设

日本技研新阳是日本爱电集团在华设立的电子加工工厂, 自1994年至今短短10多年的时间, 新阳从当初的300多人迅速发展到今天人员规模超过一万多人, 年收入达五六十亿, 各种类型班组100多个。从2007年起, 普智经盛作为技研新阳的企业文化咨询合作伙伴, 与技研新阳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班组文化建设。

技研新阳班组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将班组建设与QCC品质圈结合起来, 提出TCC班组文化圈建设。TC C即文化圈, 全称班组文化活动小组 (Teams culture circle) , 主要以班组成员自动组成, 活动开展方式类似QC C, 区别在于活动主题基本固定, 主要解决如何通过日常工作来促进文化落地的问题。TC C建设具有新阳特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TCC目标:全员参与、自主管理

2.TCC管理内涵:

依靠职工的活力: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决定班组业绩关键是下属、员工

开发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去挖掘职工的才智和能力

尊重职工的人格:关爱的具体体现

塑造职工的素质:一带一、O J T、各种培训班

凝聚职工的合力:塑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3.TCC的管理精髓:

点燃员工的激情:想办法让所有成员说真话、做实事、追求真理

实现职工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适合的人做合适的岗位、帮助成员实现自身价值、感恩惜福

共创和谐与共赢:团队氛围的营建、各级管理干部的自律、带头作用

4.TCC活动流程:遵循PDCA, 以激情打造为主, 最终实现全员参与, 自主管理, 新阳文化全面落地。

P阶段:讨论班组现状 (团队氛围、效率、品质、改善等状况) 。提供不同的渠道给员工说话的机会并及时回复明示, 并通过各级管理者进行相应的指引, 将班组的现状与班组建设结合起来。

D阶段:根据改善重点制定行动措施及活动计划。通过不同的方式, 将改善、激情逐步融入到活动。如:开展技能竞赛, 激发员工工作激情, 培养高技能员工;建立学习型组织, 实现员工自主管理。

C阶段:不断检查、改善。结合自身不足, 多到他部门观摩、交流、学习, 共同成长、进步, 及时将活动开展中的困惑反馈至企业文化办公室, 多借部、课长等智慧及力量支援对成员中消极、不投入等人员进行单独沟通交流

A阶段:总结。总结本届TCC活动成果, 重点体现品质、效率、合理化效益、激情等方面成果活动中的不足事实、有据可查横向展开计划及措施。

技研新阳的班组文化建设重点点燃了班组的工作热情, 打造了高绩效的班组, 促进了“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理念在基层的落地。

案例二:移动通信行业班组文化建设龙岩移动“红土先锋”班组文化建设

2008年,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 切实夯实基础管理, 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贯彻市委开展争当“红土先锋”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 普智经盛咨询公司协助龙岩移动在全公司深入开展“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

龙岩移动的班组文化建设以“红土先锋”为主题, 以创建学习型、效率型、和谐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五型”为基本内容, 旨在于弘扬“红土精神”, 体现时代要求, 主动融入大局, 引导基层班组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龙岩移动系统地进行了班组文化建设:

系统推进:把“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纳入公司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 认真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主要措施和考核激励机制, 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创建“红土先锋”班组活动。

加强领导:落实督促检查, 有效推进“红土先锋”班组创建活动。公司各部门、各县公司在公司创建“红土先锋”班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 分工负责, 形成强大合力。

抓关键环节:各单位将班组长队伍建设作为创建“红土先锋”班组的关键环节, 发挥班组长核心作用。

固本强基, 敦行致远

新型基层班组文化建设探析 第6篇

班组文化虽然“生根发芽”与基层, 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名基层员工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 同时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就释放到了基层, 这个一个良性互惠的过程。基层员工在感受到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的同时, 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入到建设企业文化, 谋划企业未来的大潮中, 企业的凝聚力会不断得到加强。基层员工劲往一处使, 不仅能极大的减少企业的内耗, 而且能有焕发出具有活力的企业氛围, 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传统的班组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组宗旨、理念、制度、氛围、激励等。班组宗旨反映的是一个班组组建的目的和任务目标, 也决定了班组文化建设的方向。其中常见的有生产改进型班、服务提升型等。班组理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思想内涵, 能够对班组成员形成统一的思想约束。氛围是班组文化的表征体现, 也是班组成员对于班组文化的直观感知。激励是班组文化的推进的必要形式, 可以提高成员工作积极性。

传统的班组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 详细的阐述了各类型班组在文化建设中的侧重点和开展形式。但总的来说班组文化建设的形式更多的是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 以此来约束班组成员行为, 提升班组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务以外, 班组活动还有以下多种形式:

1. 班组集体拓展活动

班组可以不定期组织各类集体活动, 比如远足、登山、骑行、野炊等。

2.班组文化展

班组文化展可以形式多样, 不许拘泥于形式, 可以开展个人摄影、个人手工、厨艺交流等活动。

(1) 班组文化沙龙

班组成员个人可以上传班组成员的集体照、个人照并附上个人简介, 定期更新。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交流, 沟通读书心得, 开展诗歌朗诵会等。

(2) 班组个人成才故事

将全国各地的优秀员工励志成才故事整理汇编, 分发给班组成员阅读, 通过真实的案例激发员工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 让先进的文化影响人、感召人, 从而形成一股合力, 推动班组工作不断进步。

(3) 员工激励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微小的激励措施提升员工的参与度, 增加员工的幸福感。激励形式包括:学习发展类 (外出培训、高端讲座、外出交流学习等) ;休闲活动类 (电影票、球赛门票等) ;消费类 (优惠券、小礼品等) 。

除了以上常见的形式以外, 班组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班组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比如开展班组师带徒、班组QC活动、班组座谈会等。企业根据班组具体情况在各方面给予支持, 确保班组活动顺利开展。

然而传统的班组文化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类班组活动依附于公司的总体政策, 活动流于形式

通常班组活动作为企业活动的一部分, 往往存在”来时一阵风, 去时无影踪“的问题, 当公司内部需要班组开展某类活动时, 为了完成公司任务, 班组需要临时组织人员开展, 任务完成后, 就地解散。活动的目的性过强, 人员参与度低。

2. 班组内年轻员工对于传统班组文化的认知度低

这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 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年轻员工对于以前提倡的“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一心奉献”等文化认知度淡薄, 年轻员工更注重个人在公司内部的薪酬待遇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班组文化仍然一味的强调“奉献”, 而不注重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 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3. 传统的班组文化已不能满足年轻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不仅是造就了数十亿的网民, 更深刻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由顺畅, 人类的文化有了互联网的加入更加的丰富多彩。年轻员工长期浸淫在互联网文化海洋中, 自身更适应松散组织。传统的严格的班组管理模式不断受到挑战, 这是需要管理者积极去应对和作出改变的一个问题。

总而言之在新形式下, 整个社会中的被服务者需要越来越高的服务质量, 服务的提供者需要越来越多的个人权利, 班组作为公司企业的基层组织, 既是服务的提供单元, 又是班组成员的保护单元, 如何建设好班组文化, 是保证整个公司乃至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

新形势下的班组文化建设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人”, 班组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来做文章, 班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鲜活的个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每个人对于个人权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作为管理者该放手时就放手, 让班组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同时充分调动资源, 为员工的发展提供顺畅的途径。员工在个人能力充分展示之后, 再寻求个人与企业的对接, 赢得双赢的局面。

2.“活”, 基层班组文化不要拘泥于形式, 更多的要倾听员工内心的声音, 真正做到文化服务人, 而不是形式禁锢人。这需要管理者放下身段, 多站在基层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基层员工的需求多样不易掌握, 但是普遍不高, 只要多用心去倾听, 大多都能解决。在基层形成良好的合作可以形成合力, 极大的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 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班组文化是班组成员的每日必须精神食粮, 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于班组成员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企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组文化建设不仅是普通员工的精神文化需要, 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的班组文化建设需要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 加深加强“人”和“活”的内涵, 充分尊重每名员工的权利和内在需求, 营造宽松积极的文化氛围, 让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忠于企业、奉献热情, 不断推动企业进步,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 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尤其是建立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班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采用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班组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如何通过新颖有效的文化凝聚基层员工, 成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基层,班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汪晓民.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J].当代经理人, 2006, (1) :138-139.

[2]林婷.浅谈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J].当代青年月刊, 2015, (2) :47-48.

[3]郑东升.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 2005, (12) :294-295.

班组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7篇

一、班组文化建设的涵义

要理解班组文化建设涵义, 首先要从班组的属性和定义说起。班组, 是一个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在有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组成的一个工作团队或者说是工作组织。有组织有团队的地方就会形成文化, 这种文化是无形的。它形成于团队人员之间价值观、信念的互相作用, 团队成员的个性、威望、学识以及处事方式等不同都会形成不同团队风格, 也可以叫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团队文化能对工作开展起到正面作用。如德国男子足球队为何近一个世纪以来, 每逢大赛必能取得良好成绩, 跟这支球队甚至是这个民族的严谨态度和顽强作风是密切相关的。相对的, 不好的团队文化对工作也会产生阻滞甚至是破坏作用。就如一支队员长期疏于训练、貌合神离、没有顽强作风的球队, 即使是囤积了再多的天赋异禀的球员, 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战绩。所以, 为了将班组自身的内部作用以及班组间工作相互间的作用形成最优化, 开展班组的文化建设是需要的。

从狭义上讲, 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长为首的班组成员间人格相互作用的总和, 从广义上讲, 班组文化又是企业文化赋予的共同追求的班组愿景;由班员认知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和及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核心就是班组的内在精神与价值理念。也是班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思想精神载体。

在以班组为生产经营基础的企业中, 作为企业的细胞, 班组承担了企业安全生产、电力营销、优质服务、思想宣传的主阵地的作用。那么班组文化也时刻发扬和体现了企业具有行业特征的安全生产文化、营销文化、优质服务文化、思想宣传文化, 时刻影响着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传播, 乃至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笔者所在的江西省电力系统为例, 年终的班组建设工作大检查中施行“一票否决制”, 既抽检一个班组不达标, 则认定该基层单位所有班组不达标, 就是体现的这种管理思路。) 班组文化既是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一线落地的生根的果实也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充分延伸。在班组建设工作中, 班组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对于培养出班组成员热爱企业的情愫、培养班组成员优良品德和工作作风, 以及潜移默化中形成班组精神等等, 达到自我认可和自我实现, 起着引领和主导的作用。创建良好的、有特色的班组文化, 对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乃至于企业各项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为什么要开展班组文化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 利用各项成文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 这是一种显性的管理方式。或者说这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方式, 是强制性的约束, 以令行禁止的形态出现、这种方式如西药般快速有效直达病灶。但是, 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侧重于企业决策者的意志, 而难免会疏忽了职工本身的感受。

而利用企业文化深入到班组形成班组文化, 用班组文化实现文化管理, 这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式。这种没有明确的成文规定, 不强制执行, 而是通过建立一系列文化建设的举措, 将优秀、和谐的价值理念和正能量浸润、深入到职工思想深处, 实现对广大职工的长效而深远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这种管理方式类似于中药, 作用慢但是效果持久, 有利于职工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接受和认同, 对于职工的思想感受和心理体验是更佳的, 也是更容易形成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集体精神财富。

但是, 无论显性和隐性的管理方式都不可能单独存在, 必须是相辅相成、“中西结合”。

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企业也不是单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更多得关注到每位为企业服役的职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上, 更多得关注到职工劳动的体面上。关注职工不但要关注职工的收入、还要关注职工的个人感情、职工的工作环境, 这里的工作环境不单纯是空间性的, 还有人文工作环境。结合人的外在性需要来分析, 一个自然人会有物质性的需要和情感性的需要, 物质性需要由薪酬及各种福利待遇等物质资源来满足。而情感性的需要则通常要用友谊、温暖、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特殊的亲密关系等情感性的资源来满足, 这一类的需求的层次比物质的需求层次要高一个等级。情感性的资源需要靠人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去领会和获得, 而且通常具有互利互赠性, 当队友、同伴和同事信任和尊重你的时候, 你自然就会信任和尊重你的队友、同伴和同事。同样, 在企业里, 当你接受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时, 企业就应该相应给予信任和责任让你保持信心和勇气, 当你出色得完成了这项任务时, 企业也就应该回馈认可和赞许以至于物质和精神奖励, 让你产生自豪感、成就感、贡献感、满足感。班组的优秀文化是充分肯定劳动者价值和荣誉感的。

班组文化建设需要“看米下锅” 第8篇

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展现, 是班组素质提升的关键和班组魅力的体现。笔者认为在班组文化建设过程中, 应当做到“看米下锅”,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个班组, 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来支撑, 要看这个班组的特点, 更要看这个班组的人员结构状况, 包括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等。在基层供电所, 由于员工多数为农电工, 年龄结构偏大, 对于这样的班组, 在班组文化建设过程中, 就应当注重营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运用”的氛围, 引导年龄偏大的班组成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做到与时俱进, 以一种“不甘落后、永葆青春”的文化建设激励老员工更新知识, 更新观念;在变电、配电等部门, 班组的特点是人员文化层次高、年轻、有活力、有朝气, 但是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吃苦精神, 对于这样的班组在班组文化建设过程中, 就应当注重营造“学以致用、勤奋好学、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氛围, 引导年轻人不断成长和进步, 培养主人翁意识, 让年轻的班组成员能够担重担, 逐步成为企业主力军。

一个企业, 必然有其自身独特魅力的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细胞的班组, 决不能采取“拿来主义”, 把企业文化精神整体“移植”到班组文化建设中, 而是要充分考虑班组实际状况, 根据班组生产特点、人员结构状况、文化底蕴等要素。需要制定什么制度, 从哪个地方入手, 采取什么载体来进行展现和实施, 都必须充分考虑。要真正做到班组文化建设为班组服务, 凸显班组亮点, 凝聚班组人气, 诠释班组内涵。

浅谈如何建设煤炭企业班组安全文化 第9篇

一、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班组安全文化的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 又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 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 安全作风和态度, 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安全制度, 安全行为规范, 安全生产目标和进取精神, 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种种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和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样, 通过宣传教育,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炼, 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从近几年发生的煤矿事故来看, 80%以上的事故原因都在班组, 90%的事故都是“三违”造成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对于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全责任、安全法规、安全科技、安全投入都在安全文化的统领下进行。张双楼矿在屡次血的教训中深刻明白了这一道理, 在全体员工中确立和培育安全文化已成为干部职工的共识。

二、加强班组制度建设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

安全文化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必须真正从认识上重视起来, 把它纳入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下大决心去抓, 否则,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 才能使职工从被动服从管理制度向主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转变, 该矿创新思路, 遵循“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为指导思想, 提出“不安全不生产, 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的理念, 在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连续性、可操作性上下工夫。区队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要结合区队工作性质、生产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 制定出本班组安全文化共同目标, 创造性开展安全文化活动, 以丰富整个矿井安全文化内涵, 其目的是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 这是区队班组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同时, 不断推广过去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 创新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增强安全文化宣传的渗透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作用点是班组的每一个成员, 其文化建设不如全矿井、区队那么全面系统, 但其产生的功效都远远大于它们。班组长作为这一层的主要领导, 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作用, 班组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管理和沟通, 使组员产生正确的自觉行为, 这种自觉行为就是文化建设的无形体现, 最终在班组内形式交流的工作习惯, 严谨的工作作风, 探索的工作态度。

三、加强班组自主管理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重点是提高班组的自主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 通过对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的深入分析, 一切事故的发生皆是因为人、机、环境和管理的不和谐统一造成的,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占80%以上。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复杂, 不确定因素较多, 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加强班组的自主管理意识, 加强动态管理, 班组长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张双楼矿实行了正班长主抓安全强化自主管理能力为主, 副班长主抓生产任务和成本管理。通过这样的明确分工, 使班组的在现场管理上更有时效性, 在班组内部管理上能够发挥主动管理、以人为本的作用, 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 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在强化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时, 首先要从决策层抓起, 只有决策层领导的安全意识、工作作风、管理水平提高了, 才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意识, 才能真正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其次是管理层的重视, 管理层是上情下达、下情反馈的关键环节, 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只有管理者摆正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及时反映和及时解决本辖区的各种事故隐患, 做到了不安全不生产, 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 是操作者行为规范, 生产再重重不过安全, 金钱再贵贵不过生命, 无论决策层和管理层如何重视安全, 最终使操作者“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才算达到了最终安全生产的目的。该矿安全文化建设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了显著作用, 做到“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安全责任的“关口”和“重心”直接移到生产过程中, 通过生产过程中自查隐患, 消除隐患, 加大各类隐患的责任追究力度, 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是由多元因素组成的,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它关系国家的形象、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反复地宣传教育, 需要正确理念的灌输和引导, 需要扎实的安全培训和长期的安全实践, 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约束, 最终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在安全管理科学领域, 提出的一项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新思路、新策略、新理念, 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它是以提升人的潜意识为出发点, 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新手段。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精选9篇)班组文化特点及建设 第1篇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 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