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精选9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1篇

八年级上册成语整理

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

建:倾倒;瓴:水瓶。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示例】 【结构】偏正

【近义词】居高临下、瀽瓴高屋 【反义词】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气势磅礴qìshì páng bï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示例】我走到壶口瀑布边,黄河之水气势磅礴地飞泻而下!【结构】主谓

【近义词】气吞山河、气贯长虹、气壮山河 【反义词】有气无力

荡气回肠

dàng qìhuícháng 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示例】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荡气回肠。【结构】并列

【近义词】回肠荡气、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示例】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近义词】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反义词】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诗情画意shīqínghuàyì

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张皇失措zhānghuángshīcuò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张皇失措:形容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示例】那老人看见日本兵做出张皇失措的样子。【近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胆战心惊 【反义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稳若泰山

月明风清yuâ míng fēng qīng 月光明朗,清风微动,用来形容美好的月夜。也比喻清闲无事。常用作衬托环境。【示例】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散散步,可以体会到一种超越喧嚣凡尘的快乐。

转弯抹角zhuǎnwānmòjiǎo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走。【结构】并列 【近义词】迂回曲折、隐晦曲折、闪烁其辞、拐弯抹角 【反义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言不讳

精疲力竭jīngpílìjié

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精:精神;疲:疲劳;力:力气;竭:尽。【结构】并列

【示例】妈妈工作了一天,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近义词】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精疲力尽 【反义词】精神抖擞

永垂不朽yǒngchuí bù xiǔ

垂:流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结构】并列

【示例】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的烈士们将永垂不朽。【近义词】名垂青史、永不磨灭、垂世不朽 【反义词】遗臭万年

荡然无存dàng rán wú cún 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站台和车站早已被炸得荡然无存。

【近义词】化为乌有、付之东流、无影无踪、消失殆尽、荡然无遗 【反义词】依然故我、原封不动

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情郁于中qíngyùyúzhōng 感情积聚在心里。

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近义词】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反义词】举足轻重、硕大无朋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大庭广众dà tíngguǎngzhîng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示例】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 【近义词】光天化日、众目睽睽 【反义词】暗室屋漏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shâ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长途:形容词,路途远的;远距离。跋:翻越。

【示例】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似的,我倦得厉害。【近义词】跋山涉水、涉海登山风尘苦旅fēngchãnkǔlǚ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辛苦。(“风尘”是用两个名词作形容词用。)

低眉顺眼dī mãi shùn yǎn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低眉:形容顺从或和善的样子。【近义词】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忍气吞声、颔首低眉 【反义词】盛气凌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昂首挺胸

穷愁潦倒qiïngchïu liáo dǎo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颓丧失意。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形容又穷又愁,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示例】他即使穷愁潦倒,也不会忘记心中的理想。

张生是一位穷愁潦倒的学生,为进京赶考,暂时借住在寺庙。

【近义词】羁愁潦倒、潦倒穷愁、贫困潦倒

生死祸福shēng sǐhuî fú

人生中的出生、死亡、灾祸、祥福。有涵盖人生世事的意思。祸:泛指人生中的各种遭遇。【造句】生死祸福是每个人一生中必备的经历。

惟妙惟肖wãi miào wãi xiào 肖:相似。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近义词】:栩栩如生 【反义词】:画虎类犬

巧妙绝伦qiǎomiàojuélún

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示例】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那巧妙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我豁然开朗。

这副对联作的真是巧妙绝伦。

煞它风景shā tā fēng jǐng 煞:原意指凶恶的神,这里指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完全不搭调或与之背道而驰。也译为削弱、损坏、破坏。同作“杀”。①本义是损坏美好的景物,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②要给其难看一下(借代,借指说话的对象,也可以借指人物。)在《桥之美》中的含义:破坏人的兴致。

【示例】美丽的湖面上飘着塑料袋,很是煞它风景。【反义词】大煞风景

因地制宜yīn dìzhì yí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一些事。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示例】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在区环卫所的支持下,今年三月因地制宜地开始建造,一间垃圾间可放二、三只垃圾圆桶,大的可放六只。

【成语故事】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出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近义词】因势利导

【反义词】刻舟求剑、生搬硬套、一成不变

重峦叠嶂chïngluán diãzhàng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别具匠心biã jùjiàng xīn 匠心:巧妙构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近义词】别出机杼、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独辟蹊径、匠心独具、别出心裁、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反义词】拾人牙慧、老生常谈、平淡无奇、如法炮制、步人后尘、因循守旧、亦步亦趋、袭人故智、自出心裁zìchū xīn cái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近义词】隐姓埋名无影无踪销声敛迹 【反义词】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谜语】曲终人不见

衰草连天shuāicǎoliántiān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风雪载途fēngxuě zài tú

风雪载途: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气候恶劣。暗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例句】:一路风雪载途,使得他们对这趟旅行十分不满。

周而复始zhōu ãr fùshǐ

周:环绕一周:复:又。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近义词】循环往复、终而复始 【灯谜】循环;星期一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形容江南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莺:黄鹂。〖反义词〗万物凋零 〖近义词〗鸟语花香

相安无事xiāngān wúshì

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近义词】风平浪静、天下太平【反义词】:动荡不安、多灾多难 【灯谜】谢太傅隐居东山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âng 原指仙女的衣服没有针线缝过的痕迹,现用来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通常形容计划周密严谨,或做事情不留痕迹。【近义词】完美无缺、浑然一体、无懈可击、无斧凿痕 【反义词】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破绽百出、挂一漏万

啸聚山林xiào jùshān lín 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互相呼叫,拉帮结伙。贬义。

【近义词】占山为王

在劫难逃zàijiénántáo 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五彩斑斓wǔ cǎi bān lán 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反义词】黯然失色色彩单一

【示例】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束手无策shùshǒu wú câ

束:约束,捆绑。策:办法。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示例】:梅飏仁正在~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近义词】: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爱莫能助、束手无计 【反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无动于衷

wúdòngyúzhōng

衷:内心。动,动作,触动。1.比喻一点儿也不动心,不动摇。2.也指面对诱惑,能够坚守自己。3.还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4.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近义词】不动声色、麻木不仁。【反义词】:感人肺腑、见义勇为、喜形于色、欢欣雀跃、拔刀相助、百感交集、情不自禁。

物竞天择wùjìngtiānzé

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近义词】适者生存

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近义词】变化莫测、变化无穷、千变万化、复杂多变

【反义词】一成不变、强弩之末、一如既往、原封不动、依然如故 【造句】这个人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

这里的天气变化多端,这一天温度差别极大。

日薄西山rìbóxīshān

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近义:日薄崦嵫、气息奄奄、奄奄一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行将就木 反义: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如日中天、风华正茂

气息奄奄qìxī yǎn yǎn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示例】:新厂长上任不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家气息奄奄的工厂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产。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 豁然开朗

发音huî rán kāi lǎng 释义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示例宝玉~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无人问津

发音 wú rãn wân jīn

释义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世外桃源

发音shì wài táo yuán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示例在这儿,在这~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2篇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2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独具匠心: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4引人入胜: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5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6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7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8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10美不胜收: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11脍炙人口: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12曲高和寡: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于为人接受。

13妙笔生花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1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15不同凡响 :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16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3篇

1.本册课文《致同学》第二段有这样的文字:

课本固然是你学习语文的一块园地,而你如果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频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指瑕》对上述文字提出了四处修改意见:①“而”应改为“但”;②“如果”冗余,应去掉;③“资源”前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④“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如改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则更为顺畅,最后一句删去更好。

以上四点指瑕,只有②令人信服,①③④有些牵强。

“而”不一定要改为“但”。联系本段文字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该句是一个转折句式,这里“而”作转折连词表示“但是”的意思,如果一定要将“而”改成“但”就显得过于吹毛求疵了。

“资源”前没有必要加上“重要”一词。《致同学》在后文中写道:“应当把课内和课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课内学习为起点,并以此辐射到课外”。可见作者要表述的是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都很“重要”,如果硬是在“资源”前面加上“重要”一词,就会容易让学生误解为课内学习没有课外学习重要,这有违于作者的初衷,也有悖于语文学习的规律。

“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也没有必要改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更不可以删去。理由有三:其一,这里的“有”就是“存在”的意思,表达没有什么不妥;其二,原句的表达显得多变多彩。而《指瑕》将“有”改为”在”,读起来显得单调而缺少变化;其三,最后一句不应删去。因为这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语文学习资源”作了提升和拓展,并与后文的“生活的海洋”、“大语文环境”相互照应。

2.《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后“探究练习”第二大题有这样的表述,课文“主要描写了树、竹、谷、水、庙等景物”,《指瑕》一文认为该句概括不准确,并提出将其中的“竹”改为“楼”,理由是因为第二段小标题是“竹楼映蓝天”。这种改法欠妥,我们一是从小标题看,突出的仍然是“竹”,如果不是竹的特有色彩又何来“映蓝天”呢?二是从文中内容来看,课文不仅写了竹楼还写了“翠竹丛林”、“竹篾桌”、“竹板”、“竹笋”等;三是从傣族人的民族风情来看,他们生活在“竹”中,在竹林、住竹楼、食竹笋、烤竹鼠、用竹桌、坐竹凳、戴竹帽等等,可以说“竹”是傣族人特有的生活资源。因此笔者认为用“竹”比用“楼”概括课文第二段的景物显得更具体、更全面、更富有个性色彩。

3.《蓝蓝的威尼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指瑕》一文认为该句中的“泛舟在海滨”搭配不当,笔者亦有同感。但是《指瑕》一文要将“泛舟”改为“漫步”,我却难以苟同,改为“漫步在海滨”与前文所写的“水”、“海”和后文的“像进了水晶宫一般”,语意不畅。如改为“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何?

4.本册教材《老山界》有两个病句必须修改。一是“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教材第11页),这句中的“90度”与“垂直”语意重复,既然“垂直”又何须“90度”?笔者认为将“90度”去掉,改为“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的石梯”更为妥贴些;二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该句犯了逻辑错误,因为“煮饭吃”这一概念从属于“煮东西吃”,应将“煮饭吃”删掉。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4篇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络绎不绝 ( )

A.断绝 B.走不通的 C.开办 D.住、停

2.漫不经心 (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莫,不要 D.不受约束,随便

3.开路先锋 ( )

A.打通 B.举行 C.开办 D.开始、建立

四、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线)(4分)

1.骏马在(宽阔 辽阔 宽广)的草原上奔驰。

2.工程师的设计,必须经过(周密 周全 严密)的计算。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静 安静 清幽)。

4.我们要精心地(爱护 维护 保护)地球。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夺天工 久别重( ) 美不( )收 为所( )为

独具( )心 一反( )态 ( )耳( )聋 ( )扬( )挫

六、写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公园里的树真绿啊,人真多啊,花真美啊。 (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3.难道老象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捕杀的战场吗?( )

4.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罗新通知俞建军。俞建军来学校参加管乐队活动。(不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2.“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染成万道彩霞。

改为“被”字句:

4.根据给出的词语意思来造句。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②了解。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3.我会默写《马诗》这首诗的前两句: , 。

4.通过第七、八单元的学习,我最喜欢《 》这篇课文,因为 。

九、乱句重组。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6分)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十、阅读短文,仔细答题。(16分)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项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关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爱不释手: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3.文中的“新大陆”指 ;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 。(2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4分)

句子:

原因:

5.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请写一写。(4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5篇

内容

况 (包括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等)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析 (包括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标 (包括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情感审美、学业成绩等)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提高

学科

教学

质量

措施 (包括课堂教学、课余辅导、培优转差等方面)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2.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6.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周次 主要教学内容 备注

1)9.1~9.7. 21、《桃花源记》(3)

22、《短文两篇》(3)

2)9.8~9.14 23、《核舟记》(3)

24、《大道之行也》(2)

25、《杜甫诗三首》(1)

3)9.15~9.21 25、《杜甫诗三首》(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1、《新闻两则》(2)

4)9.22~9.28 2、《芦花荡》(3)

3、《蜡烛》(3)

5)9.29~10.5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6)10.6~10.1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

7)10.13~10.19 6、《阿长与〈山海经〉》(3)

7、《背影》(3)

8)10.20~10.26 8、《台阶》(3)

9、《老王》(3)

9)10.27~11.2 10、《信客》(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

10)11.3~11.9 课外古诗词背诵(4)

名著导读(2)

11)11.10~11.16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2)11.17~11.23 11、《中国石拱桥》(3)

12、《桥之美》(2)

13、《苏州园林》(1)

13)11.24~11.30 13、《苏州园林》(2)

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14)12..1~12.7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3)

15)12.8~12.14 17、《奇妙的克隆》(2)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生物入侵者》(2)

16)12.15~12.21 20、《落日的幻觉》(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26、《三峡》(1)

17)12.22~12.28 26、《三峡》(2)

27、《短文两篇》(3)

28、《观潮》(1)

18)12.29~1.4 28、《观潮》(2)

29、《湖心亭看雪》(2)

30、々1.5~1.11 30、《诗四首》(2)

期末复习(4)

20)1.12~1.18 期末考试

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成语归纳 第6篇

颔首低眉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以南北长度为“袤”。形容极其宽广,好像无边无际。

莫衷一是 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目睽睽 指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或被许多人注视着干某事。

抑扬顿挫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粗制滥造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 郁郁:忧郁;寡:少。形容心里苦闷,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 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不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盛气凌人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解释 第7篇

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若隐若现:若:好像;隐:隐藏;现:显现。好像隐藏不露,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横贯江面:就是从江此岸直通到彼岸.横贯:横着通过去.横贯江面(课文)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第二课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郁郁苍苍:①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貌。②形容气之旺盛。

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第三课

不可计数:多的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第四课

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第七课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第八课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第十课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第十二课

呲牙咧嘴: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面目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嘟嘟囔囔:不断地、含糊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第十三课

引吭大叫: 放开嗓子大叫。吭(hang),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是“咽喉、喉咙”的意思。因此,引吭,就是伸长喉咙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放开嗓子的意思。局促不安: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第十四课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引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从从容容:①(时间,经济等)宽余。重叠使用有加重的意思。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②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第十五课

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咕咕噜噜:象声词,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声音。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第十六课

趁其不备: 趁对方不防备的时候,去伤害对方。

第十七课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第十八课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姿态不同,各种都有是不同的意思 第十九课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享誉世界: 世界的范围里很有名气、誉满天下。享:享受,有着;誉:荣誉,名气; 享誉世界就是在世界上很有名气、誉满天下的意思。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披靡: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久经沙场:久:长时间;沙场:古代时的战场;长时间征战战场。形容实际经验丰富。

神态自若:神态:神情自若如常,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整装待发: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比喻做好充分准备了

跃跃欲试: 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殊死拼搏: 拼死奋斗/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第二十一课 清波漾漾:清波漾漾: 清色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浪荡漾的样子。清是形容湖水的干净,清澈

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也可形容一个人心理烦躁时看到客观视觉中清晰的人群由于主观作用而模糊起来。

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第二十二课

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第二十三课

屏息凝神: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神态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目不转睛: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千叮咛万嘱咐: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极其重要。(也作:千叮万嘱)第二十四课

饶有兴趣:一般是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第二十五课

疑惑不解:不懂不明白,很迷惑的意思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衣衫褴褛: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打破沙锅问到底: 第二十六课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堪称楷模:称:称得上;楷模:模范、榜样的意思.“堪”在这里可解释为:足以,能够.“堪称楷模”的意思是:足以(能够)称得上是模范。第二十七课

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第二十八课

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受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形单影只: 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飘飘然:

由于迷恋某人或怀有极大的骄傲自大情绪而感到轻飘飘,形容得意(含贬义)。

碰钉子:指遭到拒绝。

摔跟头: 1.通常指跌倒,绊倒;2.山东方言指摔跤比赛和小的孩子的打架;3.比喻事业上不顺利,老是失败、碰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第二十九课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比喻具有非凡的本领。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乎意料:出人意料。

腾云驾雾: 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还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能等。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千里眼: 眼睛能看清一千里外的东西。形容目光敏锐,看得极远。

顺风耳:1.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2.借指消息灵通的人。3.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4.一种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第三十课

分门别类: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类: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第三十一课

五彩斑斓: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凌空翱翔:升上天空,在天空中飞翔;升,高出,升上天空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形态各异: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异,特别,不一样。神态各不相同。

茹毛饮血: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

第三十二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8篇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

2.“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求

“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建议作为准绳, 按照自己对每一个综合性学习专题的理解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极具个性的教学设计, 所以“综合性学习”板块的教学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专题《让世界充满爱》, 首先题目中的“爱”是关键词, 但是这个专题的研究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孤立地谈“爱”, 这“爱”是有“世界”二字来加以修饰的。在教学时, 抽象的“爱”和宽泛的“世界”如何界定, 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处理好这两点, 将成为这个专题教学成败的关键。

(1) “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有专属性的一类, 如亲情之爱、男女之爱、朋友之爱, 等等。 (2) 博大的爱, 如爱国、爱自然、爱人民, 等等。前者是爱的基础, 而后者是以前者作为基础的升华。

(2) “世界“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从一般人的理解来看, “世界”也可以有宽、窄概念之分。“世界”窄的概念可以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 宽的概念可以指宇宙、全球。

(3) 教材设计有三个活动, 任选一项开展:a.关爱每个伙伴, b.同在一片蓝天下, 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通过对教材上所给予的活动进行分析, 我对这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中的“爱“和“世界”的范围有了明确的概念。编者设计这个专题的目的, 是让初二年级学生对“爱”的概念理解由浅入深, 从专属性的爱上升到一种博爱, 让他们学会如何关爱和帮助身边的陌生人, 从而懂得更深层次爱的内涵。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次授课针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感悟、分析和判断能力, 对爱的理解有他们独特的方式, 教师的单纯说教式教学已经不能从本质上打动他们的心, 只有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现实的事例来对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唤醒和挖掘, 逐步进行情感上的深层引导,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确立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仔细分析、研究后, 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 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从而懂得爱的深层内涵, 陶冶自己的情操。

(2) 培养学生搜集、组织材料,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教学重、难点

(1) 爱是什么?爱的体现是什么?

(2) 怎样唤起学生对陌生人 (弱势群体) 的关爱之情?如何表达这种爱?

五、课前准备

首先, 我让科代表和班委组织同学分组, 本着自愿的原则, 人数尽可能均衡, 分为三个大组:a.关爱身边的伙伴;b.同在一片蓝天下;c.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体现爱心、同情心、互帮互助的文章、故事。然后各组组员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出最令大家感动的一篇故事, 推荐一名代表课堂发言, 发言代表尽量做到能够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 并能说出故事之所以令人感动的原因。其次, 我从班上挑选出几名交际、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让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 拿着相机到贵阳的街头去捕捉令他们难忘的画面, 对相关的人进行采访, 写出详细的采访记录。再次, 我精心筛选资料和素材, 按照对“爱”的诠释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 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

(1) 街头采访、收集学习素材的时间:两星期。

(2) 课堂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设计

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课题

2. 课题展开

3. 结束活动

八、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教育。通过这次教学活动, 学生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的弱势群体, 也投向了班级里的同学, 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得到洗涤, 得到升华, 再也不是鄙夷与傲慢, 代之以慈善和关心, 人的那种善良的秉性回归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9篇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精选9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成语 第1篇八年级上册成语整理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建:倾倒;瓴:水瓶。把瓶子里的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