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精选8篇)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1篇

1 围产母猪进圈前的准备工作

1) 围产母猪预产期前7 d应上床待产。上床前分娩圈舍要经清水冲洗舍内的积粪、灰尘、下水道污物, 保持干净的环境。

2) 冲洗完毕后, 用甲醛+热水密闭门窗熏蒸24h。同时对料车、粪车、料斗等饲养工具及工作人员衣服进行充分地消毒。

3) 待熏蒸气味消散后, 检查电路、饮水器、护仔栏、母猪栏等车间生产设备是否需维修护理。

4) 圈舍空置1周后准备接待产母猪, 上床前母猪乳房和阴部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消毒, 用溴氯海因粉以1∶400比例对产床进行喷雾消毒。

2 围产母猪饲喂制度及要求

1) 围产母猪进入产床, 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得敏感易紧张, 加上产床限位栏, 母猪如接触噪音、刺眼光亮易受惊吓, 所以工作人员在饲喂或清扫舍内环境卫生时, 尽量动作轻柔, 不弄出刺耳响声, 晚上巡查时, 宜用光线轻柔的手电筒避免强光照射, 以防母猪激动, 压迫腹部发生早产或产死胎的现象。

2) 详细标识围产母猪耳号与其交配公猪耳号、交配日期、胎次、预产期、产仔日期、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弱仔数及死胎数等生产记录。

3) 随时巡视观察母猪情况, 如母猪精神状况、采食情况、乳房和阴门的变化情况, 并做详细记录。

4) 围产母猪上床待产, 由于其限位饲养等环境因素的改变, 易发生母猪过食消化不良、产后不食等疾病, 应结合母猪体况酌情减料, 将料减至妊娠后期日粮的1/2~1/3, 并多喂青绿多汁与发酸饲料, 以防乳汁分泌而引起乳房炎及乳汁过浓而引起仔猪腹泻。而对体况消瘦的母猪不仅不减, 而且要多喂富含蛋白质的催乳饲料、动物性饲料、青绿饲料。

5) 保持饮水清洁, 轻开门窗保持圈舍空气畅通, 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6) 因初产母猪分娩时会出现不安静、咬仔拒哺等情况, 要经常按摩初产母猪及其乳房。

7) 产中停食。为防止母猪产程中发生呕吐或产后不食情况, 产仔当日, 母猪不予饲喂, 但母猪口渴时供给加盐的麦麸水以补充体力。

8) 母猪产出第1仔时, 用0.1%的温热高锰酸钾液清洗乳房, 挤去1~2滴乳汁让仔猪吸, 一是增强仔猪免疫力, 二是防止母猪得乳房炎。尽快吃初乳也增进了母仔之间的感情交流。

9) 仔猪全部娩出, 为防止胎衣滞留或恶露不尽, 注射40 IU缩宫素。对难产的母猪应人工助产。

3 产后补饲

1) 母猪产后2~3 d内应喂稀食, 不喂体积大、难以消化的饲料。对产后不食及无乳的母猪用下列方法饲喂。 (1) 鸡蛋3~4枚, 花生米500 g加水煮熟, 分2次投喂, 一般2~3 d可收到成效。 (2) 海带250 g切碎, 加100 g大油煮汤, 每天早晚各喂1次, 连喂3 d。

2) 为了防止母猪产后瘫痪, 不应在妊娠前中期饲喂全价饲料, 妊娠后期应满足维生素和各类矿物质营养, 并多喂青绿饲料或每天拌服硫酸镁、硫酸钠30~100 g或选用乳酸钙或碳酸钙10~15 g拌料口服, 1次/d, 连用1周。

3) 母猪产后第4天应逐步加料, 7~10 d达到哺乳母猪的正常日粮量。仔猪产后7日龄补饲开口料以减轻母猪在哺乳期失重掉膘, 避免影响下一轮生产性能。

4 哺乳后期管理工作

随21 d泌乳高峰期的结束, 乳猪2/3的营养补给来源于乳猪料。此时母猪应禁喂或少喂青绿饲料及精料。28 d后日粮应逐一减至母猪分娩初的食量, 有助于母猪乳房收缩和早日发情, 断奶当日以每3.3 kg体重2片阿维菌素喂服进行体内外驱虫。

5 注意事项

1) 免疫注射工作, 根据免疫程序及时注射各类疫苗。

浅谈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2篇

[关键词]哺乳母猪;营养要求;环境温度;采食量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母猪的泌乳量、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和仔猪的断奶体重,而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因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规模场生产指导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提高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饲养技术措施浅谈如下:

一、哺乳母猪营养要求

1.具体要求

在母猪整个泌乳期内,母猪约分泌乳汁330~400kg,平均每天产乳5~6kg。为了满足哺乳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必须使母猪日粮含有能量3.1Mcal/kg;粗蛋白质15%~17%;赖氨酸0盘%~1.2%;钙0.7%~0.9%;磷0.6%~0.8%;盐0.5%;粗纤维3.8%~4.2%;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哺乳期母猪的营养主要要满足维持需要+母猪生长需要(青年母猪)+仔猪生长需要(乳汁)。对于初产母猪,哺乳期的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为1.2倍左右(约4.5 Mcal/d);母猪生长需要.(3.1Mcal/d);分泌乳汁供小猪吃每头仔猪(0.9Mcal/d);经产母猪每天需要:哺乳期的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为1.2倍左右(约4.5 McalME/d);分泌乳汁供小猪吃每头仔猪(0.9Mcal/d)。

2.哺乳母猪营养应该注意的问题

加工哺乳母猪料时,饲料中加入脂肪粉,使代谢能不低于3100大卡,粗蛋白高于17%,赖氨酸不低0.85%。饲喂量为(2.0-2.5kg)+(仔猪个数×0.25-0.3kg)=母猪日饲喂量。

在夏天通过一天喂4次可以增加采食量1kg左右,第一次喂料在清晨,最后一次喂料在晚上比较凉快的时候。建议喂料时间在上午7:00、上午11:00、下午6:00和晚上11:00。

二、环境卫生

必须保持母猪转入产房、在产房产仔期限的清洁卫生、确保母猪干净卫生的离开产房。产房内的环境控制是保证母猪产好仔猪,仔猪成活率高的核心问题,一定做到从三方面达到要求:

1.温度

母猪最适合的猪舍内环境温度为15℃~18℃,而仔猪要求的最适合又不是这一温度,因此我们必须人为地来调节猪舍内温度,做到“舍内环境温度控制既适合母猪要求,又符合仔猪生长”,具体

给仔猪保暖的几种方法:①制作保温箱:尺寸:长80~120cm、宽60~80cm、高50~70cm;红外线灯泡:175~250W温度:30~350C;②用煤火给仔猪保温。

人为衡量仔猪最适温度的方法:侧卧、四肢伸展且猪群分布均匀,表示猪舍温度适宜,适于仔猪生长;猪群分散且远离热源,表示舍温过高;卷曲、竖毛、颤抖、猪只打堆成群,表示舍温过于低下,应尽快给予升温。

2.湿度

湿度就是猪舍内空气中含水量的多少,是各种疾病产生的主要根源所在,猪舍内最怕的是“高温高湿”,因此在确保猪舍内干净卫生的情况下,尽量少用水冲粪,但不是不能用水冲洗,调节湿度的最有效方法是“打开窗户和门通风换气”。仔猪黄、白痢,由湿度引起。

3.卫生

卫生好坏是仔猪黄、白痢发生率及仔猪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此产房环境卫生控制的核心是搞好整个舍内的清洁卫生。

要求如下:①产房垂直感染:上一批仔猪转走后,必须在1~3d把产床(或猪厩)冲洗干净,特别是角角落落处,冲洗好以方便兽医消毒待下一批母猪产仔,产床必须间隔15d以上才能转入母猪产仔,不然会发生仔猪疾病的产房垂直感染。②母体垂直感染:

母猪临产前7~10d转入产床后,饲养必须抓紧时间在临产2~3d把母猪全身的粪便、身上的老皮及杂物清洗干净,这可避免“疾病的母体垂直感染”。③防止“病从口入”粪便感染:

肠道粪便中存在的有害菌排出并污染养殖场,对仔猪的伤害程度远远超过环境“相对有菌”状态,母猪产仔后始终保持产床(猪舍)的无粪,母猪产后仔猪吃乳前母猪乳房部位的清洗,仔猪吃初乳前必须用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乳房,使仔猪在任何时间吃乳时不接触粪便,防止“病从口入”。

一般卫生要求:做好以上卫生工作后母猪产仔后3~5d不用水冲洗该产床,只是随时把产床上的粪便清除,5d后逐渐可以用水冲洗。平时每天早上、下午搞两次清洁卫生,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卫生。

三、饲养管理

在管理产房内的母猪必须细心、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汇报,即时给兽医和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饲喂上大原则是“两减壹增”,小原则是“视母猪体况和仔猪多少而确定饲料供给的多少”必须确保母猪消化系的正常运转,确保母猪断乳后不发生乳房炎,保证母猪在产床内的安全健康。

1.提高泌乳期母猪采食量

限制妊娠期母猪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保证供水充足;采用湿拌料;采用颗粒饲料;降低产房温度;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

母猪哺乳期采食不足的后果:显著掉膘;体蛋白、脂肪贮储丢失;断奶至再次发情间隔时间延长;产奶量下降;乳猪成活下降,死亡率增高,断奶时重减轻;母猪的繁殖功能受到影响,繁殖寿命缩短。

2.两减一增的饲料供给原则性

一减为:临产前三天减料,1;220%的水来递减,最后一天喂平时的40%。饲喂量:妊娠母猪后期一般饲喂2.5kg,临产前三天饲喂2.00kg,临产前二天饲喂1.50kg,产仔当天只喂1.00kg。

目的:使母猪产仔时胃肠道内容物尽量少,减少肠梗阻发生的概率,降低产后由于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无乳。

二减为:断乳前三天减料,以30%的水来递减,最后一天只喂平时的40%。饲喂量:哺乳母猪后期一般饲喂5.0kg,断乳前三天饲喂3.50kg,断乳前二天饲喂2.00kg,断乳当天只喂1.50kg。

目的:把产乳那部份的饲料营养减去,减少乳汁的分泌,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

一增为:产后第三天大增料,尽可能地把转化为乳汁那部份飼料营养提供给母猪。饲喂量:每天增加20%,直到日喂量达到4.5~5.5kg为止(视品种、母猪体况而定),一般确定标准为:.(20-2.5kg)+(仔猪个数x0.25-0.3kg)=母猪日饲喂量。

目的:把产乳那部份的饲料营养增加给母猪,增加乳汁的分泌,提供大量优质母乳给仔猪。

四、母仔安全

饲养哺乳母猪的核心:是产好仔猪和带好仔猪,培育更多更好的仔猪;因此做好两个确保,第一母猪的安全,第二是仔猪的安全。产房内的母猪、有三个时间会发生产乱动,冲洗时的惊动乱爬,产仔前的疼痛乱动,喂料时抢料乱爬。发生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力防止母猪乱爬乱动从而防止流产,伤害母猪。保温灯插座线的挂接防止电触母猪。在抓好上述几点的同时再做好哺乳母猪及仔猪的安全护理,可以说整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就全部结束了。

参考文献

[1]王斌,等.畜牧兽医学报,2001,24(1):126~138

[2]杨凤,等.动物营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蔡雪峰,等.中国畜牧兽医,2005,30(6):46~49

[4]张忠诚,等.家畜繁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杨利国,等.畜牧科技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母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3篇

1母猪哺乳期营养要点

(1) 赖氨酸0.9~1.0%。解决泌乳期母猪失重, 控制在15kg内。

(2) 缬氨酸1.0~1.2%。缬氨酸是影响奶水分泌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摄入不足会造成母猪泌乳少, 仔猪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影响仔猪生长。

(3) 苏氨酸0.8~1.0%。苏氨酸是疏通乳腺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摄入不足会造成母猪泌乳不正常, 减少母猪使用年限。

(4) 添加进口超级蒸汽鱼粉, 快速修复子宫和卵巢, 使其恢复正常组织器官功能。

2母猪哺乳期管理要点

(1) 母猪分娩后第二天开始日增料0.75kg, 在7天后达到最大采食量6kg以上, 以减少母猪便秘。

(2) 母猪采食量 (kg) W=N0.4kg+2kg (N=产仔数) 。10头小猪吃6kg, 如6kg吃不了, 是28~84天吃的太多。同时母猪的采食量与带的小猪头数、环境温度、小猪日增重都有关系。如果产仔数超过13头, 则在料中加豆油2~5%。若采食量太低, 母猪会把自身的脂肪转化成奶水, 脂肪转化的奶水里含长链脂肪酸, 因颗粒太大无法吸收, 仔猪吃奶拉奶。即大家看到的没断奶时出现的白痢。仔猪13天内出现白痢, 是母猪在84~110天之间喂的太多, 导致母猪太肥造成;13天之后出现白痢, 是母猪哺乳期吃的太少导致。

(3) 哺乳母猪必须可以随时可以喝到水, 并且水流要足够大, 限制饮水将降低饲料采食量。

(4) 每天饲喂2~3次, 保持饲料新鲜, 会增大饲料采食量。

(5) 使母猪保持最舒服的状态会提高饲料采食量。包括正常通风和温度控制。哺乳母猪最适温度范围是13~24℃。

母猪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第4篇

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调控营养

妊娠母猪摄入的营养一是用于母体的维持和生长 (初产母猪) 需要, 二是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猪配种后3 d内采食量应控制在1.8~2.0 kg/d, 配种后4~30 d, 采食量控制在2.0 kg/d。配种后30~80 d, 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调节母猪的膘情, 这是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关键, 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 所以要对母猪的膘情进行调控。原则是限制饲喂、看膘投料。这个时期的采食量控制在2.0~2.5 kg/d。配种后80~110 d (妊娠后期) , 此期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期, 大约70%的胎儿体重是在这一时期生长的。妊娠90~110 d的饲喂量以3.0~3.5 kg/d为宜。到妊娠后期为了促进胎儿发育和成熟, 提高仔猪初生重, 不仅要满足营养需要, 还要提高饲料的质量。在分娩前后10 d内为母猪的围产期, 母猪的应激反应较大, 往往因为饲喂不当而引起母猪产后疾病的发生。另外, 饲喂怀孕母猪应有适量的青绿饲料, 其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此外, 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 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1.2 加强管理

管理怀孕母猪的重点是做好保胎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2.1怀孕母猪最好单圈饲养, 圈面要平坦, 干燥清洁, 保持冬暖夏凉。舍内的浴池要浅, 坡度不宜太陡。在母猪怀孕后的第一个月内, 应吃好、睡好、少运动, 以便恢复体力和膘情, 但在怀孕中期应适当增加运动, 在后期应减少运动量, 让母猪自由活动, 临产前1周应停止活动。雨雪天或过于寒冷的天气应停止运动, 以防滑倒或因受冻引起子宫剧烈收缩造成流产。

1.2.2 严禁鞭打, 跨沟越门要慢, 防止拥挤和快速驱赶、急转弯等。要培养母猪温顺的习惯, 以利于泌乳阶段带好仔猪。要勤观察母猪是否有流产痕迹和是否有返情的母猪, 如果有返情母猪要及时调出, 避免爬跨其他母猪, 造成流产, 如有流产预兆, 应及时注射黄体酮。

1.2.3 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秋冬季节天寒冷时, 需做好防风保暖工作。最好为母猪设置专门的产房, 产房内要求温暖干燥, 湿度保持在65%~75%, 舒适安静, 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 温度保持在22~23℃。在母猪产前3~5 d把其赶入产房, 同时准备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垫料。

2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为母猪和仔猪创造恬静小环境

因为仔猪和哺乳母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是不同的, 新生仔猪的最适温度在32℃以上, 而母猪的最适温度在15~18℃。所以, 如何形成母猪15~18℃的环境, 仔猪30℃的环境, 且通风和光线良好, 是做好母猪产房管理的重要举措。冬季给母猪舍生火炉、舍内通火墙、挂灯泡等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较适用于农村小规模养猪的简便易行的为塑料大棚加仔猪保育箱的方法;猪舍坐北向南, 采光性好, 选择无滴膜塑料, 在舍内较干燥、干净的一角放置保育箱。箱内面80 cm80 cm左右, 箱内用250~500 W远红外线灯泡或红外线取暖器供暖。以灯泡距地面的高低来调节温度, 同时要留意取暖器线路必需安全, 防止母猪拱咬触电。另外, 在冬季饲喂母猪时, 应喂温食和温水, 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消耗, 提高饲养效益。

2.2 加强营养调控

要想让仔猪健康成长, 母猪本身体质的健康状况非常关键, 母猪体质弱, 会影响乳汁的质量, 严重的会导致哺乳仔猪腹泻。在分娩前3 d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 每天减少0.5 kg, 分娩当日喂0.5 kg或者不喂, 分娩后每天增加1 kg, 5 d后达到4 kg以上, 接近自由采食。体况不好的母猪不减料, 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 以利于产后泌乳。临产前母猪日粮中适当增加麸皮等轻泻性饲料, 调成粥状饲喂, 同时保证饮水, 可防母猪便秘导致的难产。

2.3 管理提示

2.3.1 少喂勤添, 增加饲喂次数。母猪产后几天内消化机能还未恢复, 每次不要喂的过多, 而要随泌乳量上升, 母猪对营养的需要逐渐增加, 对泌乳母猪相应的增加饲喂次数, 以日喂3~4次为宜。

2.3.2 保证充足的饮水, 母猪哺乳阶段需水量大, 只有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才能保证正常泌乳。

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第5篇

1 分娩母猪的护理

(1) 分娩前的准备。 产房的清洗消毒对减少仔猪腹泻和保障仔猪成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母猪在调入产房前, 必须将产架及猪舍各部彻底冲洗干净, 并仔细清除死角处残留的粪便, 干燥后用2%~5%的来苏儿或2%的氢氧化钠等溶液进行消毒, 之后用清水冲净, 然后空栏晾晒3~5 天, 方可调入母猪。 将母猪在产前1 周调入产房, 有利于母猪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 产房应保持干燥 (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65%~75%) 、温暖 (最好是22~23℃) 、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及光线充足。 同时, 还应对分娩用具如红外线灯、仔猪箱等进行严格检查, 并清洗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后, 应加强对母猪体型和行为的观察, 一旦有分娩征兆, 要做到人不离猪。

(2) 分娩前后母猪的护理。 母猪分娩前1~2 天需减料, 产后3 天恢复正常饲喂水平。 分娩当天不喂料, 分娩后第一天上午饲喂0.5kg, 下午饲喂0.5kg;第二天上午饲喂1.0kg, 下午喂饲1.0~1.5kg (如果需要) ;第三天上午饲喂1.5kg、下午饲喂1.5kg (如果需要) 。 以后逐渐增加喂量, 5~7 天后按照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喂给。 适当掌握分娩前后的喂料量是很重要的。 少部分新调入产房的母猪容易发生便秘, 而便秘又常常是引起子宫炎、乳房炎和无乳症候群的重要因素。 便秘母猪采食量严重下降, 产后无奶, 仔猪瘦弱, 容易腹泻和死亡。 给母猪适当饲喂一些粗纤维日粮 (如麸皮汤等) , 保证充足的饮水, 或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泻剂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可以有效防治母猪便秘。

仔猪在20 日龄以前主要是靠母乳生活, 如果母乳充足、初乳吃得好, 则仔猪生长发育迅速, 断奶时体重大、成活率高。 因此, 要设法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提高其泌乳能力。

2 哺乳母猪的饲养技术

(1) 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主要依据其自身的维持需要、 产仔数和泌乳量的多少进行考虑。一般在哺乳母猪的日粮中, 蛋白质占15%以上。 160~200kg体重的经产哺乳母猪, 应每日供给蛋白质750g, 每千克日粮含有3300 IU维生素A、220 IU维生素D, 每日每头供给哺乳母猪食盐29g、钙40g和磷28g。 若以上营养物质长期供给不足, 会使母猪泌乳量降低, 仔猪瘦弱容易患病, 母猪消瘦, 影响再次发情, 对配种很不利。 在日粮不限量的情况下, 粗蛋白水平降低到14%也不会减少泌乳量, 不影响仔猪发育和育成数。 但当粗蛋白水平降到12.5%时, 泌乳和仔猪发育均会受到影响。

(2) 日粮配制。 参考配方1: 黄玉米62.5% 、 次粉20% 、 大豆粉14.25% 、 石灰石粉1.5% 、 磷酸二钙1.25%、食盐0.5%、预混料0.25%;参考配方2:黄玉米61.75%、麸皮20%、大豆粉15%、石灰石粉1.5%、磷酸二钙1%、食盐0.5%、预混料0.25%;参考配方3:黄玉米71.75%、 大豆粉15%、 苜蓿粉10%、 石灰石粉0.75%、磷酸二钙1.75%、食盐0.5%、预混料0.25%。

(3) 饲喂技术。 母猪产后哺乳期间体重下降15%~20%。 为了提高泌乳力, 并防止母猪断奶时过分瘦弱, 对哺乳母猪不应采取限制饲养方式。 相反, 应当采取措施, 增大母猪的采食量。 为此, 要注意哺乳母猪日粮的适口性, 增加饲喂次数, 少喂勤添, 日喂3~4 次, 每次定时定量。 食欲旺盛的母猪应充分饲养, 但注意不要造成过食。 哺乳母猪的饲料切忌突然改变, 以免引起消化系统疾患, 影响乳的产量与品质。 母猪在断奶前2~3 天应逐渐减少母猪的喂料量, 以防发生乳房炎。 哺乳母猪的喂料量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区别对待。对于带仔多的母猪要精心饲养, 防止因饲料不足而造成无奶或少奶。 对于带仔少的母猪, 要适当控制喂料量, 防止断奶时体况过肥。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6篇

1 哺乳母猪的饲养

1.1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

母猪哺乳期间负担很大, 除维持本身活动需要, 每天还要分泌乳汁哺育仔猪。一般在60 d内能分泌乳汁200~300 kg。由于母猪分娩后采食量低, 很难满足泌乳需要, 必须消耗自体, 从而导致哺乳母猪体重下降。所以, 必须供给充足的优质饲料, 配制出合理日粮进行饲养。一般在日粮中, 蛋白质含量应占15%, 每千克日粮中含消化能l3.60 kJ。蛋白质含量太低就会造成仔猪发育不良, 母猪消瘦多病, 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 给生产造成损失。

1.2 饲喂方式与饲喂量

母猪因体质和产仔数的差异, 饲喂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在产仔当天饲喂适量麸皮水;产仔第2天, 喂1.2 kg饲料和适量麸皮水。3~10 d, 饲料在1.2 kg/d的基础上, 每天递增0.25~0.35 kg;10 d以后, 在3.5 kg/d的基础上根据母猪体况和仔猪数量适当调整饲喂量。

1.2.1 前精后粗的饲养方式

此法常用于体况较差的瘦弱经产哺乳母猪。依据母猪泌乳和体重变化的规律, 实行前精后粗的饲养方式, 满足母猪泌乳营养需要, 把优质饲料用在关键时期。

1.2.2 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

就是在哺乳全过程中, 始终对哺乳母猪保持高营养水平的饲养。适用于初产和在哺乳期间进行配种的哺乳母猪。

1.3 哺乳母猪饲养技术

饲喂哺乳母猪不但要做到定时、定量, 而且要求饲料多样化、满足其营养需要。一般每日喂3~4次为好, 每次间隔时间要均匀。喂饲时要做到少给勤添, 防止吃得太饱引起消化不良, 影响泌乳量, 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切忌日粮突变。在仔猪断奶前3~5 d, 要注意逐渐减少母猪日粮中的精料和多汁料的饲喂量。

2 哺乳母猪的管理

2.1 保证所有仔猪吃到初乳

母猪分娩后3 d内所产的乳汁为初乳, 初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除蛋白质含量较高外, 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是初生仔猪获得免疫的重要来源。仔猪最好在出生2 h以内吃到初乳。所以, 母猪分娩后, 要对母猪的乳头进行检查, 以找出个别不通的乳头, 并做上标记, 以免仔猪吃不到初乳。同时要对仔猪进行观察, 将体质弱的仔猪放在前面的乳头上, 体质强壮的放在后面的乳头上, 因为母猪前面乳头的泌乳量要大于后面的泌乳量, 以便体质弱的仔猪能吃到更多的母乳, 保证仔猪的成活率和整窝仔猪的整齐度。

2.2 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

母猪分娩前要对圈舍进行清扫消毒。分娩后, 要及时清理分娩现场, 并用温水清洗母猪的外阴, 防止炎症的发生。同时对乳房进行清洗。保证仔猪吃到清洁的初乳, 防止仔猪因吃到不洁物而发生腹泻。

2.3 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母猪分娩后, 每天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按摩母猪的乳房1~2次, 可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生乳房炎, 可以增加按摩次数,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2.4 提高母猪泌乳量

母猪泌乳量的多少是决定仔猪质量的关键。提高母猪泌乳量常见的方法有几种: (1) 适当提高泌乳母猪的日粮水平和采食量; (2) 母猪产后恢复正常采食后, 投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 喂量由少到多, 夜间补喂1次青绿饲料, 对促进泌乳有明显效果; (3) 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减少母猪疾病的发生, 有助于提高泌乳力; (4) 必要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催奶。

2.5 做好仔猪补饲

母猪分娩3周后, 泌乳量开始下降, 而仔猪采食量逐步增加。所以, 为了保证仔猪的健康发育, 仔猪出生7 d后应强制补饲, 即把饲料塞入仔猪口内, 每天4~5次, 直到仔猪开始主动采食为止。仔猪出生28 d后可断奶转入保育舍。即进入育肥阶段。而母猪一般在仔猪断奶1周后发情。配种后即为妊娠母猪, 进入下一轮循环。

3 哺乳母猪的防疫

浅谈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7篇

1.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1) 日采食量体质量180~200kg的母猪, 在无青饲料时, 泌乳盛期每日每头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不低于5.5~6 kg。

(2) 粗蛋白质日粮粗蛋白质应不低于15%, 且最好包括一定量的动物性饲料。

(3) 矿物质和维生素哺乳母猪的饲料中, 每1 kg饲料应有0.9%~1%的钙、0.7%~0.8%的磷。含维生素饲料对促进母猪泌乳和仔猪发育是十分有利的。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摄取。母猪如果缺少维生素A, 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质下降;缺乏维生素D, 则会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4) 饮水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2. 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及影响因素

(1) 泌乳量母猪40 d的泌乳量, 地方小猪种为300~400 kg, 大猪种和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等为600 kg左右。

(2) 放乳次数和间隔母猪放乳时间较短, 间隔时间较长, 前期好于后期, 白天好于夜间。分娩当天放乳时间最长, 达46.75 s, 第3天为22 s, 以后逐渐变短, 到断奶 (40 d) 前1天仅有11.1 s。放乳间隔时间随泌乳期延长也逐渐延长, 20 d以前大体间隔45~60 min, 20~40 d为60~80 min。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第8篇

1 哺乳母猪的饲养

(1) 掌握饲喂量。哺乳母猪的饲喂量应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仔猪的数量而定, 母猪刚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 处于高度的疲劳状态, 消化机能较弱, 所以母猪分娩的当天不宜喂料, 或适当少喂些混合饲料[2]。哺乳母猪的饲料配合应多样化, 易消化, 营养全面, 适口性好, 但喂量必须逐渐增加, 需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 切不可一次投喂很多。骤然增加喂量, 对母猪消化吸收不利, 会减少泌乳量。母猪产后发烧原因之一, 往往是由于突然增加饲料喂量所致。开始应给稀料, 2~3d后饲料喂量逐渐增多, 5~7d改喂潮拌料, 饲料量可达到饲养标准规定量。

(2) 采用少喂勤添的方式增加饲喂次数, 使母猪能吃好、吃饱, 有利于泌乳性能的充分发挥[3]。哺乳母猪一般以日喂4次为好, 时间以每天的6、10、14和22时为宜, 每次间隔时间要均匀, 做到定时、定量。最后一餐不可再提前, 这样母猪有饱感, 夜间不站立拱草寻食, 减少压死、踩死仔猪现象发生。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防止母猪便秘, 保证饲料的质量, 切忌饲喂霉烂、腐败和变质的饲料, 以免引起母猪和仔猪下痢或诱发其他疾病。

(3) 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仔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几乎都是从母乳中摄取的。母猪如果缺少VA, 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的质量下降;缺乏VD, 则会引起母猪产后瘫痪。因此, 在可能的条件下, 应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 可显著地提高母猪泌乳量;适当喂一些粗纤维日粮 (如麸皮汤等) , 可以有效地防治母猪便秘。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 会丢失大量的铁, 特别是高产母猪, 母猪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 可以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 改善饲料利用率。另外, 血液中铁浓度较高还对下一胎的繁殖性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4) 母猪泌乳不足时可以人工催乳, 比如增加蛋白质含量丰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饲料 (如豆类、豆粉、小鱼虾、青绿饲料等) , 饲喂母猪煮熟的胎衣, 用40℃左右温水浸湿抹布后按摩乳房等。母猪断奶前2~3d减少饲喂量, 断奶当天少喂或不喂, 并适当减少饮水量, 待断奶2~3d乳房出现皱纹, 方能增大饲料喂量, 开始催情饲喂, 这样可避免断奶后母猪发生乳房炎。

2 哺乳母猪的日常管理

(1) 哺乳母猪猪舍一定要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除每天清扫猪栏、冲洗排污道外, 还必须坚持每2~3d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4]。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冬季注意保暖, 防止贼风 (穿堂风) 袭击。

(2) 保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要及时检查母猪的乳房, 一定要使所有的乳头都能均匀利用, 以免未被吸吮利用的乳房发育不好, 从而影响泌乳量。对产后1~2d长时侧卧的母猪, 要常常人为的驱赶其起来, 以免因一侧长时不哺乳而发生单侧乳房炎。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3) 尽量保持产床的干燥、清洁。及时清理产床的胎衣, 以免仔猪拱咬而造成疾病。保持猪身和乳房清洁[5]。保证充足的饮水, 产房内最好设置自动饮水器和储水装置, 保证母猪随时都能喝到充足清洁的饮水, 防止母猪便秘。训练母猪两侧交替躺卧, 以便仔猪吃乳。母猪分娩后5~7d, 可以按其体格大小、体质强弱、产期差异、产仔数多少等相近的原则, 并群合圈饲养。

(4) 进行适当的舍外运动、充分休息。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让母猪带领仔猪在就近牧场活动, 能提高母猪泌乳量, 改善乳质, 促进仔猪发育。平时注意观察母猪膘情和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仔猪生长健壮, 被毛有光泽, 个体之间发育均匀, 母猪体重虽减轻, 但不过瘦, 则说明饲养管理合适。如果母猪过肥或过瘦, 仔猪瘦弱且生长不良, 则说明饲养管理存在问题, 应及时查明原因, 并采取相应措施。仔猪断奶后4~5d, 待母猪乳房萎缩后开始催情补饲, 日粮喂量应以2.6kg/头 (2.2~3.0kg/头) 为宜, 以保证到12d左右时完成受胎。

摘要:介绍了哺乳母猪的饲养和日常管理技术, 以为哺乳母猪的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海.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225.

[2]郑建立.母猪饲养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J].农村科技, 2007 (8) :78.

[3]王自加.科学养殖农村土种猪[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4) :170-172.

[4]赵顺.母猪各生理阶段的饲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 (2) :46-47.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精选8篇)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1篇1 围产母猪进圈前的准备工作1) 围产母猪预产期前7 d应上床待产。上床前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