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鉴定特征
宝石学鉴定特征(精选10篇)
宝石学鉴定特征 第1篇
常规宝石学特征
通过对样品进行外观描述、折射率、相对密度、发光性、偏光检查、放大检查等常规宝石学检测, 结果见表1。图1~图8分别在新疆岩矿珠宝玉石监督检验站使用莱卡Z15实体显微镜和佳能宝石显微镜拍摄。
通过表1及图1~图8可见, 人造树脂折射率、相对密度、搅动纹构造都与琥珀有明显不同。压制琥珀的折射率、相对密度与琥珀的一致, 但放大检查中褐色丝状包体、表面呈凹凸不平“橘皮效应”及偏光下有彩色斑条状异常消光是其主要的鉴定特征。覆膜琥珀表面薄膜与内部折射率不一, 放大可见清晰无色薄层状膜, 薄膜与琥珀无过渡、部分已脱落。柯巴树脂表面沾酒精有发粘感, 可溶性测试实验中, 在柯巴树脂滴上一滴酒精后表面发粘, 而天然琥珀对酒精则几乎没有反应, 这是因为柯巴树脂中含有大量的菇烯类挥发性组分, 该组分易溶于酒精。天然琥珀的主要化学成分琥珀酸、琥珀酯醇、琥珀油等仅部分微溶于酒精。松香是未经过地质作用的树脂, 用手搓明显发粘。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在新疆岩矿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测站, 使用日本岛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测试条件:反射法, 扫描次数∶16, 分辨率∶4cm-1, 测试波数范围400~3 750cm-1, 经自带软件将所有红外光谱K-K转换为吸收光谱。从测试结果图9来看, 琥珀中由C-H饱和键伸缩振动使红外吸收强谱带出现在2 931 cm-1和2 840 cm-1处, 与之对应的 (CH2-CH3) 弯曲振动导致红外吸收谱带出现在1 458 cm-1和1 379 cm-1处, 表明天然琥珀的基本骨架为脂肪族 (脂-CH) 结构[2]。由 (C=O) 伸缩振动而引起强红外吸收峰出现在1 714 cm-1处, 1 138 cm-1红外吸收谱带归属 (C-O) 伸缩振动所致, 与之对应的 (C-O) 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弱峰出现在1 037 cm-1处。
人造树脂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 933 cm-1处出现弱吸收峰, 1 732、1 284、1 130、1 072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在746、702 cm-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 并缺乏天然琥珀, 指纹吸收谱带可作为两者的判定依据。
柯巴树脂表现出的红外吸收光谱与天然琥珀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存在由C=CH3双键反对称伸缩振动而引起3 074 cm-1处红外吸收弱峰 (类似苯环的伸缩振动) 和[CH (CH3) 2]引起的骨架振动以及889cm-1处特征吸收峰。
松香在2 927、1 697、1 460、1 382、1 271、1 151 cm-1波数处有明显振动吸收, 其中3 750~1 380 cm-1区间内与天然琥珀吸收峰差异不大, 但在1 271、1 151、881cm-1处与天然琥珀有较明显差异。
针对覆膜琥珀外部膜和内部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差异。经分析, 前者在2 930cm-1处呈现异常弱吸收, 在750cm-1处呈现吸收峰。而琥珀内部则在624cm-1处呈较强吸收峰, 其余吸收峰位和透过率两者都与天然琥珀基本一致。
结论
(1) 在对琥珀和其仿制品的检测过程中, 必须将常规宝石学特征和红外光谱检测结论相结合, 综合分析, 才能为准确鉴定提供可靠数据。
(2) 红外光谱检测手段对鉴定天然琥珀、人造树脂、柯巴树脂具有判定指导作用。压制琥珀与天然琥珀红外光谱相同, 可通过放大检查、紫外荧光、偏光检测来区分。
(3) 覆膜琥珀单靠红外光谱还无法准确判定, 需要做剥离外部膜等有损测试, 这类样品近期内在市场中大量出现, 还需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蓓丽, 王曼君.系统宝石学[M]. (第2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542-548.
[2] .亓利剑, 袁心强.处理琥珀和树脂的ESR行为及13CNMR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3, 5 (2) :1-6.
[3] .王瑛, 蒋伟忠.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红外光谱特征[J].上海地质, 2010 (2) :58-62.
[4] .朱莉, 王旭光.再造琥珀的宝石学鉴定特征[J].超硬材料工程, 2009, 21 (6) :48-53.
[5] .饶之帆, 谢劫.琥珀、柯巴树脂、松香的光谱学特征[J].光谱实验室, 2013, 30 (2) :720-724.
[6] .杨一萍.琥珀与柯巴树脂的有机成分及其谱学特征综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0, 12 (1) :16-22.
宝石鉴定与加工 第2篇
这个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宝石鉴定师资格证书是必需的,一定要去考)
珠宝供应商,宝石原材料市场,典当铺,宝玉石交易市场,金铺等等。
在我们国家,这些基本上都是国家控制的单位。其中典当铺是新兴的行业,对宝石鉴定师的需求最大。因为别的国有单位一般或多或少都配有宝石鉴定师(我指科班出身的,老法师不算),但是典当行却很少有宝石鉴定师,这几年典当行业红起来的,相应的这方面的人员配置却不足。
目前我们国家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稀缺,宝石鉴定这些职位基本上是被一些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俗称老法师)霸占着,不可否认他们是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并不是这个专业出身,自身也不熟悉加工工艺,在鉴定过程中也经常有纰漏出现。
宝石鉴定师是一个很高级别的工作,在国外,这都是社会最顶层的工作,在国内就我所知,收入至少也都在每个月15k以上,但是要做到这个职位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让一些前辈让出位子来,这就要靠每个人自己的能力了。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但是一定要做的精细,技术过关,否则工作的时候麻烦可不小,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的哦。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从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核心能力: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普通地质学、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岩石学、选矿、应用地球化学、宝玉石加工工艺、宝玉石加工实验研究方法、宝玉石技术经济分析 与生产管理、专业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玉石鉴定《宝石鉴定与加工》。就业面向:珠宝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采矿业、矿物加工业、建筑材料业等部门。已经有本科,专科培训了,并可以考证书。越来越重视,目前还算新职业吧
我国珠 宝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成就。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珠宝行业 有可能成为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当前我国珠 宝首饰业的发展,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阶段,即由侧重 数量(产量、销售额)的增长,转向以推进科技进步,更新花色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宝石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宝石定名,确定它是什么 东西。
②材料分类,明确材料属性。
③宝石质量分极。
(1)宝石定名。对于宝石鉴定,主要测定宝石的密度、折射率 数据,就可以定出名称来。例如:在测的宝石密度为3.52(±0.01)g/cm^3,折射率为2.417,色散O.O44,再结合它有高的热导率,就可 定名为金刚石(钻石)。若还拥有宝石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方面 的数据,宝石定名就更加精确完善了。在宝石矿物种定名的基础 上,再依颜色或特殊光性(猫眼、星光、变色和变彩)进行划分变 种。例如:绿柱石宝石矿物依颜色划分出的变种名称为绿色绿柱石(又称祖母绿),蓝色绿柱石称海蓝宝石,无色绿柱石称透绿柱石。特殊光性的绿柱石变种,有绿柱石猫眼、星光绿柱石等。刚玉宝石 矿物依颜色划分变种名称。具有特殊光性的刚玉,可划出星光红宝 石、星光蓝宝石、蓝宝石猫眼等。
(2)材料分类。材料分类鉴定是对宝石鉴定者提出的最困难的 任务之一。在宝石定名之前,必须先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宝石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或人造的?
②该宝石是否经过染色、表面镀膜?是否被注过油或化学处理 过?
③该宝石是否经过热处理或颜色扩散处理?
④该宝石是否经过辐射着色处理?
⑤该宝石表面裂缝、孔洞是否被人工充填?
按材料属性,我们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宝石和人造品。
宝石有:
①天然宝石:完全由自然形成的物质,专指未受人工 影响过的天然矿物晶体,与“纯正”、“‘天然”同义。包括各种天然材 料。
②优化宝石(人工处理宝石):其石质为天然物质,通过化学的、热学的、光学的、高能射线辐射等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对宝石品质 改善提高,以提高宝石的价值。对天然宝石与经过处理的优化宝石 之间的界限,由于处理的手段和处理的强度不同,往往很难划出一 条界限。
人造品有:
①合成宝石:以某种人工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结晶 条件下,使之结晶而形成的产物,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晶体结 构与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吻合。如合成钻石、合成红宝石、合成蓝 宝石等。
②人造石:指人工生长的各种晶体,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及晶体结构,无天然对照物。这种人造石是某种宝石的仿制品,如 仿钻石的人工立方氧化铝(ZrO2),其硬度较高(8.5),光学效果很 相似钻石,但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晶体结构,均与天然钻石不 同,也无天然对照物,只能称其为人造石,而不称它为“合成宝 石”。
③拼合石(也称组合石):拼合石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 晶或非晶质,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手段,以非自然方法组合成产品,其组成部分可分为宝石、其他矿物、化学物质。进入市场的拼合石: 祖母绿拼合石、红宝石拼合石等。
④仿制品:采用各种材料:化学 的、塑料的、玻璃的、人工晶体等材料,模仿天然宝石、合成宝石的 效应,外观或颜色,而不具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晶体结 构。既有宝石仿制品,还有合成宝石仿制品。
⑤再造品:将宝石原 料,通过熔化、粘合或熔合等方法,加工凝聚成整体的人工产品。
当前,各种人造品纷纷涌向市场,鉴别各种人造品,以保障获 得真正的宝石,宝石矿物学工作者的任务相当繁重。
(3)宝石的品质分级。宝石品质分级,按钻石、有色宝石、玉石 三大类分别进行。目前分级的原则和方法,以钻石的品质分级标准 比较完善,而有色宝石、玉石的质量分级标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还没有获得像钻石4C标准那样普遍公认的统一的标准。钻石的 品质分级,国际上普遍采用4C分级标准,即重量、颜色、净度、切 工。我国已制定了《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原则上采用4C标准。但 要注意,对4C标准,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有不同倾向,也 就是对4C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最初人们强调重量,认为愈大的 钻石最值钱。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钻石品质就好,于是发展到 追求高色级,以至高净度,晶莹透彻,光彩夺目,愈显得珍贵和富 有魁力。下一个侧重点是什么?人们拭目以待!现在有人提出,最 完美的钻石,来自精湛的切工。切工的地位,有可能上升。
宝石学鉴定特征 第3篇
关键词: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成因机理
引言:2009年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在研究岩石鉴定工作时发现产自贵州黔南罗甸的部分样品中存在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矿,这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发现,该软玉矿物是碳酸盐矿物接触变质的产物,在宏观上,该软玉呈现条带状且与大理岩互层产出。该软玉中透闪石呈现纤维状和片状且结晶粒度细小,其结晶体呈现放射状、束状、毡状交织且结构致密,其围岩主要为大理岩[1]。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矿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
1 罗甸玉矿物矿物岩石学特征
1.1 罗甸玉矿物组成。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俄罗斯达克西姆、巴格达林以及韩国春川等地区的中酸性岩型矿床的软玉中矿物透闪石含量在98%以上,还含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斜黝帘石等杂质矿物,且不含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新疆玛纳斯、青海三岔口、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通南部的褶皱带中西萨彦等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软玉中矿物透闪石含量在90%~95%之间,还含有铬尖晶石、蛇纹石、透辉石、绿泥石等杂质矿物,且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矿物;贵州地区的罗甸玉中矿物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还含有少量的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硅灰石等杂质矿物,且不含其他杂质矿物[2]。与其他的软玉相比,罗甸玉矿物中含有透辉石,透辉石是不能使用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的,其呈现浸染状。
1.2 结构构造特征。新疆软玉的构造以片状、块状构造为主,其结构主要包括毛毡状显微交织变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变晶结构、显微叶片变晶结构、显微叶片-隐晶变晶结构、纤维放射状或帚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六种以显微纤维结构为主并向隐晶质结构过度的结构。青海三岔口软玉的构造以块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其结构主要包括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叶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纤维放射状结构、显微叶片变晶结构等五种以显微纤维-隐晶质、显微叶片状结构为主的结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软玉的构造与新疆软玉构造一致,其结构主要包括显微纤维状变晶-隐晶结构、显微鳞片-片状变晶、显微叶片-隐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五种以不定向纤维状透闪石显微颗粒杂乱交织为主的结构。韩国春川软玉的构造以碎裂、块状构造为主,其主要包括毛毡状显微变晶结构、显微纤维状变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叶片变晶结构、纤维束状放射状结构、显微叶片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次生充填結构等九种毛毡状变晶结构和纤维状变晶结构为主的结构。贵州罗甸软玉的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3],其主要包括纤维状-柱状、斑状变晶交织结构、纤维状-毡状变晶交织结构、纤维状-片状变晶交织结构、纤维状变晶交织结构等五种以纤维状变晶结构为主结构。
2 罗甸玉成矿机理
2.1 地质条件。含矿地层紧随辉绿岩露出的层位,一般情绪下,透闪石位于辉绿岩的上覆围岩,其透闪石矿体的厚度呈现不均匀现象。产出矿体的部位包括紧邻辉绿岩体产出和距离辉绿岩体有一定距离两种类型。矿区会发生大理岩化、透闪石化以及高岭石化等三种类型的蚀变,其中大理岩化仅仅存在于辉绿岩下伏围岩,透闪石和高岭石化仅仅存在与辉绿岩上覆围岩。罗甸玉矿床和矿化点都位于辉绿岩上围岩接触变质带,罗甸玉的分布受到气成热液变质带的影响。
2.2 物质来源。在成因上,罗甸玉与辉绿岩和灰岩相同。通常情况,产出罗甸玉的部位是岩浆上覆外接触带的大理岩,该位置的岩体是含有大量镁质成分的基性岩,其围岩是含有一定镁、铁、锰等杂质的不纯薄层燧石灰岩,接触变质后就会有大量的方解石大理岩和石英大理岩形成,但么有镁质大理岩形成。因此,罗甸玉中的钙质来源于围岩、镁质来源于岩浆,也有少量的镁质来源于围岩。
2.3 热液作用。罗甸玉在成矿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热液作用,因此,罗甸玉在野外会呈现不同颜色的条文玉石矿体,或条带状玉石矿体,这就反映出在玉石成矿的过程中存在液态流动的作用。相关资料显示,在岩体上覆的外接触带中会产出罗甸玉矿体,而岩体下伏接触带很少产出罗甸玉矿体,软院矿石不是在岩浆在与围岩初期接触交代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接触交代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此可知,在形成罗甸玉矿物的过程中,不是岩浆直接作用形成的,但岩浆期后的热液能够促进罗甸玉矿物的形成,这主要是由于镁质成分来源于岩浆且岩浆提供了成矿所需的温度[4]。因此,罗甸玉的成矿与岩浆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同一矿物在玉脉的相互穿插和显微镜下会呈现多期、多世代的现象,这也表示多期热液作用能够促进罗甸玉矿物的形成。
2.4 成玉作用。罗甸玉的成玉作用是形成纯透闪石岩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由于原岩结构构造变化和成分被再次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在该阶段中,大理岩内的晚期含矿流体会继续交代,从而使得大理岩内部形成罗甸玉矿体。在显微镜下,玉石的特征观察表明,罗甸玉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在该应力变形的作用下,早期形成的较粗的透闪石会发生亚科颗粒化,进而使得微晶从变形颗粒中分化出来,同时结晶细、定向性好的透闪石会彻底的玉化,从而形成玉质良好的罗甸玉。因此,从透闪石岩向罗甸玉玉化过程中应力的作用和热液的交代是形成质量上好罗甸玉的重要前提。
结语:总而言之,罗甸玉中矿物含有95%以上的透闪石和少量的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硅灰石、铁锰氧化物等物质。形成罗甸玉是多种地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矿过程是辉绿岩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变质后形成的,其是通过改造大理岩而形成的各种团块状、不规则状的玉石矿体。
参考文献
[1]杨林.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李凯旋,姜婷丽,邢乐才等.贵州罗甸玉的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步研究[J].矿物学报,2014,02:223-233.
[3]江堤.黑龙江铁力“桃山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张亚东,杨瑞东,高军波等.贵州罗甸软玉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矿物学报,2015,01:56-64.
砗磲的宝石学特征及市场开发 第4篇
2006年7月10日,由“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中太平洋获取的、与新人类历史同龄的大型古砗磲贝壳化石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砗磲化石,其长约93 cm,宽约55 cm,最大厚度为25 cm,至少经过了上百年的生长和上千万年的演变才形成[3]。在昔日的古砗磲化石中,仅取其尾端之精华部分切磨成珠,颜色为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且棕色带中有强烈的金色丝光,纹理呈太极形态,称为金丝砗磲[4](图1)。
砗磲共有2属6种: 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又名大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砗蚝(H.hippopus)。
1 基本特征
从宝石学的观点来看,具美丽的珍珠光泽、颜色、晕彩且质地细腻的贝壳才可作为宝石材料,砗磲贝是所有贝类制品中最漂亮的。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与珍珠相似[2]:(1) 其CaCO3的质量分数为86.65%~92.57%,壳角蛋白为5.22%~11.21%,H2O为0.69%~0.97%,含有部分微量元素和10多种氨基酸;(2)其矿物组成以文石为主,具有特征的层状构造,具有珍珠光泽;(3)其颜色有白色、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2个品种,但以后者具太极图形的为上品,以金丝、亮丝和绿色肠管为特色;(4)其硬度一般为2.5~3.0,牙白色与棕黄色相间的品种可达4.0;(5)其密度为2.70 g/cm3。
2 市场现状及其鉴别
砗磲以其珍珠光泽和特有的特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亲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款式的砗磲贝及其制成的饰品,如项链、手链及生肖挂件等,主要出现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旅游购物商场里。据了解,以海南市场为例,用砗磲制成的生肖挂件占其市场的60%以上(图2),尤其是部分寺庙里销售的“开光”挂件深受游客喜爱。
然而,市面上出售的白色砗磲是由现代沿海捕捞上岸的活体砗磲贝(图3)经宰杀后取其外壳抛磨成的圆珠(通常一只大砗磲贝可切磨400~500颗)。基于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这种做法并不值得鼓励。因此,大量砗磲仿制品也出现于珠宝市场上,具体有:(1)利用真砗磲的废料粉末,运用机器压制成型;(2)用各种其它贝壳碾成粉末后压制而成;(3)直接用各种其它贝类或草珊瑚或一般造礁珊瑚加工而成。(图4)
如何分辨真、假砗磲饰品?笔者在此提供几种最简单的鉴别方式:
肉眼检视法 (1) 砗磲珠表面有细密的纹理,代表其在深海中的生长年限,光泽细腻、微透明,金黄色与乳白色相间,视为真品,假砗磲整体发白,无光泽;(2)用草珊瑚或造礁珊瑚来仿造的砗磲产品时常有明显的孔洞、光泽暗哑、色调均一,市场上多见其染色的制品,用酒精棉球可拭去表面颜色;(3)砗磲的外观特征有如车轮与沟渠所构成的图案,该特征是鉴定真假砗磲的重要指标之一。再者,只要是天然的宝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2个完全一模一样的,经过笔者观察发现,当有2颗砗磲圆珠的纹路一模一样时,则可判断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可能是其它各种贝壳粉末压制而成的。
破坏性试验 将其击破,若是砗磲必有贝壳状断面,而仿制品则无。
3 保养
1.砗磲、珍珠、珊瑚同属有机宝石,其化学成分都是以碳酸钙为主,硬度只有3.5左右。因此,要保持砗磲的独特光泽,在佩戴过程中不可接触强酸、强碱及受强压,尤其是沐浴或做家务事时,同时勿与其它金属饰品碰撞。
2.人体在佩戴过程中会吸收砗磲的自然宝气,佩戴一定时间(按月)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用细软布擦干,再用天然绵羊油(天然纯檀香油亦可)婴儿油或中性乳液擦拭保养。沾染污垢后用中性沐浴露洗涤,用清水冲净,擦拭干净即可。
3.为避免遭到外在污染,金丝砗磲表面经过打蜡处理,配戴一星期左右,蜡会自动脱离而恢复原本形态,待蜡脱离后,会自动产生负离子置换作用,而达到既有的功能。
4 市场发展趋势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信徒们的喜爱,他们认为: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佩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出家人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佩戴及记念之用。在中医药界,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经长期佩戴可具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如增强免疫力、防止老化、稳定心律,改善失眠等。
近些年来,随着珠宝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佩戴各式各样珠宝首饰的人越来越多。珍珠产业化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海水珍珠的养殖过程中“插核”使用的核,目前基本上都是砗磲壳切磨而成,致使砗磲贝的需求量与日倍增。除了珍珠养殖插核只是取砗磲贝壳的较薄部位外,贝壳的较厚部分可直接用作珠链首饰,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佛教七宝之一”的饰物。目前市场上的有机宝石除了珍珠、珊瑚等高档饰品外,砗磲、海铁树等中低档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大约占有机宝石市场15%的份额,其中要属“金丝砗磲”最为昂贵。据笔者调查,目前海南省琼海,三亚等地的砗磲贝市场是最大的,不但有各种砗磲贝壳的销售,并且加工制作砗磲饰品的工艺厂有十几家。
砗磲的饰品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做出来的饰品品种多样化,而且它的功效也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由此可见,砗磲饰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砗磲.http://www.zd9999.com/dw/detail.asp?id=85,2008-05.
[2]砗磲.http://baike.baidu.com/view/10416.htm.
[3]金旺.海洋之宝:砗磲[J].珠宝科技,2004(4):39.
青岛宝石鉴定 第5篇
市场探访
首饰成色如何由厂家说了算
12月9日、10日、11日三天,记者来到岛城的一些大型商场,对珠宝首饰进行探访。记者首先来到东部一家大型商场里,接连走访了几个销售黄金饰品的柜台,销售人员均表示黄金饰品没有鉴定证书。“我们有质检牌,上面都标明是千足金。”记者执意要看鉴定证书,一位销售人员指着一枚金戒指下方拴着的一张小纸片对记者说。“这是谁出具的?是正规的检测机构吗?”记者问,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都是厂家自己出具的。”
“这有啥奇怪的?黄金和白金饰品,只要不是镶嵌了钻石或是翡翠,都是厂家自己鉴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这种说法,记者走访了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十余个珠宝首饰品牌,发现情况的确如此。
对此,有的销售人员表示厂家会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不会弄虚作假。有的销售人员则想尽办法来忽悠记者:同样是在这家商场,一个深圳品牌的专柜销售人员语气坚定地表示,该品牌的“天下第一福”金条有正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可她拿给记者的证书却令记者哭笑不得——这是另一个品牌的金条标牌,“这个金条是千足金的。”这位销售人员理直气壮地说。
证书种类繁多市民直呼眼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配有鉴定证书的多是珠宝、玉石类产品,可其鉴定证书存在诸多问题。在万千百货商场,某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品牌的鉴定证书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是国家最权威的鉴定证书。在另一个品牌的专柜前,销售人员则表示该品牌珠宝首饰的鉴定证书由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也是国家最权威的鉴定证书,两人都表示,各自的鉴定机构是国家级的,鉴定的水平和可信度不是盛市级的鉴定机构所能比的。
在中山路上的国货商场,记者在4个珠宝玉石柜台上看到了4种不同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有的机构就在青岛本地,有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的,还有的是带有“国家”字样的鉴定机构。“我们这张证书上有CMA、CAL、CNAS三个标志,有这三个标志就代表国内水平最高级别,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在一个柜台前,销售人员向正在挑选翡翠戒指的市民崔女士“传授”分辨哪张证书最权威的方法。而转到另一个柜台,销售人员则表示,自己的这张证书上有四个标志,还有一个NGTC标志,“这才是最权威的证书!”销售人员说。
“没想到鉴定证书这么复杂,我们普通消费者到底该听谁的?”对此,崔女士感到一头雾水。
乱象调查
千元玉石“涂粉”身价涨数百倍
市场上鉴定证书种类繁多,哪张最权威?会不会出现鉴定结果弄虚作假的情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鉴定机构进行了采访。
“鉴定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经常遇到。”12月10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市质监局黄金珠宝饰品监督检验站见到刘平时,他正在忙着给一位市民鉴定玉石摆件。“不是什么好料。”刘平仔细看了看,对这位市民说。作为检验站的副站长,刘平是岛城有名的专家,经他鉴定过的珠宝玉石数以万计,啥料啥质地很少看走眼。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这种料很简单就能看出来。所幸这位市民不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损失要小很多。”刘平说,最可恨的就是那些用染过色的B货、C货冒充A货的翡翠,“价格一差就差上百倍、上千倍,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玉石鉴定《青岛宝石鉴定》。”更令刘平气愤的是,这些以此充好的珠宝玉石,往往还有一个正规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
“上个月,有位市民拿着七八件玉石来鉴定,其中有玉镯、玉佩,这位市民说是在南方花40万元买的,个个都有正规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全部被鉴定为A 货翡翠。”经过仔细鉴定,刘平不得不遗憾地告诉这位市民,所有的玉石都不是A货,全是染过色的,有五件顶多可以说是B货,最差的一件跟小摊上卖的玉石小饰品没有啥区别,算成市价,这些玉石仅值1000元。“年初,有位市民拿着一块琥珀来鉴定,鉴定证书上也写着是真琥珀。我们很少进行琥珀鉴定,经不住这位市民反复要求,我刚用酒精一擦,就发现琥珀表面发黏。这说明这块‘ 琥珀’的石化年代远没有真琥珀久远,实际上就是一块树脂。”刘平说,类似的事情,他们每年都能遇到数十件。
“想要哪个机构的鉴定都行”
采访中,记者在网络上发现了一个珠宝鉴定的广告,记者打电话过去,一个南方口音的男子接起电话,他自称是江苏省某市文物鉴定培训中心的员工,该中心与全国诸多鉴定机构的专家都熟悉,可以代办各个机构的珠宝玉石鉴定。
既然“熟识”,能不能以次充好?记者假称自己手里有一批韩玉,问能不能出具和田玉的鉴定结果。“能!只是你自己要保证货不要太假,毕竟我们给的证书上面要有专家的名字,你的货太假、太次,也影响专家们的名誉。”这位男子对记者说。“如何把货给你?”记者又询问道,对方表示记者只要把珠宝的照片发到他的电子邮箱里就可以,“你想要全国哪个机构的鉴定证书都可以,只要你能说出这个机构的名字,我们就能给你搞到手。”该男子说,从记者发照片到把鉴定结果寄给记者,大约需要7天,最多不超过10天。
至于这些证书的价格,男子表示要看到记者发来的货物照片才能定。“你拿一块韩玉鉴定成和田玉,身价涨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我总要看看你的货大小如何,才能给你报价。你可不能光想着自己挣钱,也要考虑我们。”男子说。
“你发给我的是不是假证?”记者问。男子表示,这个文物鉴定培训中心已经干了多年,业内“口碑很好”。“一年要接数百笔业务,还能坑了你?你得打一小部分定金,我们先把证书给你,你看到证书再给剩下的钱。”见记者还是有些怀疑,男子表示记者可以到该中心现场交易,“做一次生意,你以后就放心了。”男子说。
5元就能鉴定,谁便宜就选谁
对于这名男子的说法,岛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珠宝玉石质检师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不定真能给你提供正规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这位质检师告诉记者,尽管这名男子自称全国任何一家鉴定机构的证书都能提供,但真到交易时,这名男子很有可能会极力推荐一家或几家鉴定机构。“说白了,这些鉴定机构就是他的‘关系户’。他把你拉到这家机构去了,鉴定机构只收他10元一件,或是20元一件,他再向你收取100元一件,这差价就是他的利润。”这位质检师告诉记者,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有的鉴定机构的鉴定费用已经降到了5元一件。“因为圈外人不懂行情,所以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办证中介’的行当。你采访的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办证中介’。”
说起这些收费低廉的鉴定机构,这位质检师说,“他们用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生意,其鉴定水平根本不能保证。对于一些珠宝首饰厂家来说,他们不管哪家机构的水平高,谁的价格低,他们就到谁家鉴定。反正到市场上销售时,有一张正规机构出具的证书就可以了。”
珠宝市场上,除了一些不过关的证书,还有很多伪造的鉴定证书。有几次,青岛市质监局黄金珠宝饰品监督检验站的鉴定师们,便看到了标着自己单位名字的假证。
专家说法
珠宝鉴定证书常有三种标志
“大家在鉴定证书上经常见到的有CMA、CAL、CNAS三种标志。”刘平告诉记者,CMA是计量认证,是我国珠宝鉴定机构设立的必备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在我国设立的珠宝首饰鉴定机构必须拥有CMA 认证资质才能开展业务。CAL是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是经过省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审查通过后授予的资质。“简单说来,CMA 和CAL就是‘官方授权’。而CNAS是一种实验室认可,是各个实验室自愿参加的,各个实验室对另一个实验室的鉴定结果相互认可。”刘平说,不管一张证书有多少个标志,主要是看CMA、CAL两个标志,“最主要的是看鉴定机构在出具鉴定结果时是不是负责任。”
第三方鉴定市场盼规范
山东友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同庆认为,眼下我国的珠宝玉石第三方鉴定市场应该得到规范。“国家应该出台政策或者立法,约束鉴定机构的鉴定行为,如果鉴定机构故意出具虚假鉴定证书,应该与珠宝销售商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过失出具虚假鉴定证书,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第三方鉴定机构才有可能做到公正。”
一种染色绿发晶的宝石学特征 第6篇
无色透明的水晶晶体中可以含有纤维状、草束状、针状、丝状、放射状的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阳起石、绿帘石、自然金等固态包体, 这些包体常呈细小的针状、纤维状, 定向排列, 犹如发丝, 传统上把这类水晶称为发晶。可因含金红石常呈金黄、褐红色, 含电气石常呈灰黑色, 含阳起石而呈灰绿色。
近期, 笔者在进行日常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一件绿发晶项坠 (图1为样品) , 肉眼感觉整体颜色不正, 现就这件样品进行测试分析, 为其鉴定提供有用的信息。
常规宝石学特征
样品整体颜色为无色, 透明, 带有绿色发丝, 弱的玻璃光泽, 样品具有明显的偏光性, 在偏光仪下转动一圈呈现四明四暗现象, 折射仪点测为1.54, 用莫氏硬度笔测试为7, 紫外荧光灯下长、短波未见荧光, 分光镜下未见特征吸收光谱。
放大观察
在宝石显微镜下观察样品, 样品孔眼处可见贝壳状断口;内部有气液两相包体;大量的绿色纤维状包体呈平直状和弯曲状, 纤维包体粗细不均匀, 表现出均匀、统一的绿颜色。放大观察纤维状包体, 包体可见气泡, 将绿色液体分成几部分, 断开边缘处呈现半圆形, 有的可见绿色液体小球。 (见图2)
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布鲁克产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 测试温度为25℃, 相对环境湿度为30%。红外光谱采集采用反射法, 无附件状态扫描背景, 测量范围样品累计扫描32次, 分辨率为4cm-1。
测试结果图3、图4表明, 样品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分布和强度特点均与水晶的标准红外吸收光谱相吻合, 证明样品为水晶。
结语
青田石主要品种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第7篇
1 样品的宝石学基本特征研究
青田石品种繁多, 选取封门黄 (Qt1) 、紫檀冻 (Qt2) 、蓝星 (Qt3) 、封门红花冻 (Qt4) 、山炮绿 (Qt5) 、珍珠冻 (Qt6) 6种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折射仪、紫外荧光仪、宝石显微镜、净水称重等方法分别对6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见表1。
2 样品偏光显微镜下特征
对所选的样品进行切片, 每个样品磨至0.03mm标准的岩石薄片, 分别在单偏光镜下和正交偏光镜下观察矿物薄片, 同时进行显微照相如图1所示。
镜下观察可知, 所选的青田石样品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 主要组成矿物镜下特征相似, 均为显微鳞片状变晶结构, 突起低, 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为一级灰白或一级灰白到一级淡黄, 次要矿物主要为玉髓、钛铁矿、赤铁矿及极少量的金红石等。
3 样品的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及结果分析
采用的仪器为北大青鸟BD3200型X射线粉晶衍射仪。实验条件:Cu靶, 石墨片单色器滤波, 管压36k V, 管流18 m A, 连续扫描速度4°/min, 扫描范围20°~80°。晶体X射线衍射法的基本方程为布拉格方程:
式中:n整数;
λ波长;
d面网间距;
θ掠射角。
X射线衍射结果如图2所示, 经与《矿物X射线粉晶鉴定手册》对比后得出, 样品Qt1主要矿物为叶蜡石, 样品Qt2的主要成分为叶蜡石和绢云母, 样品Qt3主要由叶蜡石和伊利石两种矿物组成, 样品Qt4主要由叶蜡石组成, 样品Qt5的矿物组成单一, 为绢云母, 样品Qt6主要由红柱石和叶蜡石两种矿物组成。
4 样品扫描电镜下特征
采用的仪器为PHILIPS XL30型扫描电镜, 对样品Qt5和样品Qt6两个品种进行了扫描电镜测试。
扫描电镜下可见, 样品Qt5山炮绿中矿物呈不规则叶片状紧密排列, 且厚度均匀, 解理发育极为完全。
扫描电镜下样品Qt6珍珠冻的矿物呈片状相互叠置, 排列紧密, 表面平整, 轮廓清晰。
5 结论
通过分析得知, 所选青田石各品种的折射率为1.56左右, 密度2.7~2.9 g/cm3硬度小, 无荧光, 结构极其细腻, 主要组成矿物均为显微鳞片状集合体, 其中封门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叶蜡石;红花冻除叶腊石外还含有少量的钛铁矿;紫檀冻主要由叶蜡石和绢云母组成, 含少量赤铁矿;蓝星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和伊利石;山炮绿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珍珠冻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红柱石和叶腊石。
参考文献
一种紫色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 第8篇
1 常规宝石学特征
研究样品为一串圆珠形手链, 直径约1cm, 共16粒 (如图1所示) 。我们将手链拆解开, 对每一粒珠子均做了常规的宝石学测试。结果如下:
所有的样品颜色深浅不一, 主要为不同深浅的紫色;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密度通常为2.15~2.25g/cm3, 个别样品达到了2.43g/cm3;折射率为1.43~1.45 (点测法) , 样品个别区域达到了1.50 (点测法) ;硬度较大, 大多数区域钢刀无法刻动, 只有紫色集中区域可刻动;紫外荧光下呈现惰性。以上常规测试数据多数在蛋白石的参数范围之内, 但个别样品或位置的折射率、密度、硬度等参数超出了蛋白石的标准范围[1]
2 大型仪器测试
2.1 红外光谱测试
采用Nicolet Nexus4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逐一测试, 扫描次数为100次, 分辨率为8cm-1;应用红外反射装置对各个样品的不同部位进行了红外反射测试, 获得了如图2所示的红外反射光谱。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 样品的主成分以SiO2为主, 其红外反射图谱在1100nm左右的峰分成两个峰的程度各不相同。据资料说明, SiO2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多种, 有多种同质多象变体, 有两种基本上非晶质的物质, 焦石英和蛋白石[2]。他们的红外反射图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SiO2结晶程度越高则两峰分离越明显, 相反则越低, 如只存在一个峰, 则结构为非晶质的, 由图2可见样品主要是由非晶质石英和晶质石英共同组成的。
2.2 扫描电镜EDS测试
采用美国FEI公司NOVA NanoSEM450附带的EDS能谱仪, 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表面镀金, 能谱仪的测试条件为:高压为10.0kV, 放大倍数为30000~50000倍。测试结果如下:
样品不同部位的组成是不同的, 主要的区别是CaF2含量的多少, 有的部位SiO2的含量非常高, 几乎达到了100%, 有的部位CaF2的含量则会增多, 重量百分比可高达26%。自然界中的萤石多呈紫色和绿色, 含有萤石可能是样品呈现紫色的原因, 萤石含量的不均匀性导致样品表面的颜色不一, 深浅不同。
2.3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采用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的X射线粉末衍射仪 (仪器型号:Panalytical Empyrean) 对其进行了矿物组成分析。测试条件为:电压为40kV, 电流为40mA。图2为样品的测试结果, 将其主要衍射峰与《矿物X射线粉晶鉴定手册》中的标准数据对比可知, 其主要矿物相为α-方石英, 质量分数为40%~60%左右, 次要矿物为α-石英, 20%~40%左右, 萤石在0~20%左右[3]。由此可知, 在常规参数测试中有个别样品或位置的折射率、密度超出了蛋白石的标准范围, 这主要是因为次要矿物α-石英的含量较多, 影响到了样品整体的测试参数。
3 结果分析
从对样品的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 含少量的CaF2。主要矿物组成为α-方石英, 次要矿物为α-石英和萤石。α-方石英为一种低温方石英, 较主要的异种即为蛋白石。
4 结论及探讨
(1) 由以上综合分析得出, 样品以蛋白石为主, 含少量的石英和萤石。因此根据GB/T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 该样品可定名为蛋白石[4]。
(2) 样品的外观为不同深浅的紫色, 应是萤石的颜色所致;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密度为2.15~2.25g/cm3, 个别样品达到了2.43g/cm3;折射率为1.43~1.45 (点测法) , 个别区域达到了1.50 (点测法) ;硬度较大, 钢刀无法刻动, 但局部紫色区域多可刻动;紫外荧光下呈现惰性。
(3) 样品虽然在外观上与查罗石相似, 但常规检测手段即可将其与查罗石区分, 如折射率、密度等。
摘要:针对市场上新出现的一种宝玉石品种, 采用常规珠宝鉴定仪器及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分析仪器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 含少量的CaF2。矿物组成主要为蛋白石, 次要矿物为石英和萤石。根据国家标准应定名为蛋白石。样品主要宝石学鉴定特征为:外观深浅不同的紫色;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密度通常在2.152.25g/cm3, 个别样品达到2.43g/cm3;折射率为1.431.45, 部分区域达到1.50;多数区域硬度较大, 钢刀无法刻动, 但局部紫色区域可刻动;紫外荧光下呈现为惰性。样品虽然在外观上与查罗石相似, 但常规检测手段即可区分, 如折射率、密度等。
关键词:蛋白石,萤石,宝石学特征,鉴别
参考文献
[1]GB/T 16553-2010, 珠宝玉石鉴定[S].
[2]潘兆橹.结晶学及矿物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8.
红宝石与其相似宝石的常规鉴定分析 第9篇
一、天然红宝石的基本鉴定特征
红宝石是指颜色为红色至粉红色的刚玉, 主要成分是Al2O3, 由于内部含有Cr离子而呈红色, Cr的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 其中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消费者推崇, 被称之为“鸽血红”。在天然宝石当中, 其硬度为摩氏硬度9, 仅次于钻石。红宝石折射率值为:1.762~1.770, 双折率为0.008~0.010, 由于红宝石的高双折率可以观察到红宝石的二色效应, 通常有四种表现:紫红色/褐红色;深红色/红色;红色/橙红色, 玫瑰红色/粉红色。红宝石内部常可以观察到针状或短柱状的包裹体, 如果这些包裹体在形成过程中呈平行排列所产生的星光效应, 会形成红宝石当中的特殊品种——星光红宝石, 根据其在表面所呈现的光带数量, 可分为六射星光红宝石、十二射星光红宝石等。红宝石由Cr离子致色因此通过分光镜观察时可以观察到典型的Cr离子吸收光谱, 即在688nm和690n有吸收双线;在668nm和659nm有弱吸收线;以及以550nm为中心的吸收宽带 (黄绿区吸收) 蓝区和476nm、475nm、468nm的紫区吸收。
二、与红宝石相似的天然宝石区别鉴定特征分析
有很多天然宝石与红宝石的外观相似, 消费者在选购的过程中, 如果不仔细进行分辨, 很容易将其他相似的天然宝石误认为是红宝石。
第一, 红色系碧玺。近年来碧玺风靡了珠宝市场, 各大国际品牌也相继推出了众多镶嵌有碧玺的首饰, 碧玺首饰已然成为一大流行趋势, 在色彩丰富的碧玺宝石当中, 红宝碧玺的颜色非常接近红宝石, 其颜色从紫红色至玫瑰红色、粉红色至深红色等, 也成为了碧玺当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种。由于碧玺同样拥有高双折射率, 有二色性, 容易与红宝石相混淆, 但碧玺的二色性比红宝石更明显, 检测时除了二者折射率值不同之外, 仔细观察碧玺的刻面棱线出, 可以发现有棱角处的双影现象, 红宝石则无此现象。在观察碧玺和红宝石的颜色时, 笔者也留意到红色系的碧玺一般红色会带有褐色色调, 而红宝石的红色是不会带有这样的褐色色调的。碧玺是一种含有Si和Al的极为复杂的硼硅酸盐, 在检测中笔者发现, 红色系碧玺其呈色多为含有Mn离子或Li离子有关, 观察其吸收光谱时, 红色系碧玺多在390nm、450nm、517nm三处有吸收带分布, 与红宝石的Cr离子典型吸收光谱完全不同。另外, 碧玺内部多含有气液两相包裹体, 也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来进行鉴别。在紫外荧光灯下, 红宝石有荧光反应, 而红色碧玺则无荧光反应。当然, 通过测试红宝石和碧玺二者的密度和硬度可以很轻易的将二者进行区分, 红宝石的硬度和密度都要明显高于红色系碧玺。
第二, 红色尖晶石。可以说红色尖晶石是最像红宝石的一种天然宝石, 英国女王王冠上“黑王子红宝石”后经检测后确认不是红宝石, 而是红色尖晶石。泰国珠宝商人为了将其与红宝石相区别, 将尖晶石称为“软宝”, 意思是尖晶石比红宝石的硬度小, 相较而言更软。红色尖晶石也是由Cr离子致色的, 其荧光反应与红宝石相似, 但反应较红宝石弱一些, 为弱—强的红色或橙色荧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 红色尖晶石呈红色。由于尖晶石是等轴晶系的天然宝石, 不像红宝石具有双折射率及二色效应。从颜色色调上看, 红色尖晶石多数会带有紫色色调, 而红宝石的红色则更偏玫瑰红色调。在硬度上, 红色尖晶石也低于红宝石, 为摩氏硬度8。
第三, 红色系石榴石。红色系石榴石多为石榴石中的镁铝石榴石和铁铝石榴石两大品种, 其致色离子多为Mg离子或Fe离子, 因此其吸收光谱也会表现为这两种致色离子的吸收光谱, 与红宝石的Cr离子吸收光谱不同。石榴石的光泽普遍弱于红宝石, 且其红色色调多数偏暗色调。石榴石在紫外荧光灯下也不会产生荧光, 查尔斯滤色镜下也可观察到石榴石不变色。石榴石内部的包裹体也多为固态包裹体, 且多呈规则的几何形态或“糖块状”包裹体, 与红宝石内部包裹体截然不同。同样, 通过检测石榴石的折射率值、二色性及硬度值也可以明确的将二者进行区分, 石榴石不具有二色性, 折射率值与硬度值也明显低于红宝石。
在笔者多年从事宝石鉴定的工作过程中, 将红宝石与其它天然宝石相混淆的消费者不胜枚举, 有甚者更是将红色玻璃等其它人造材料误认为是红宝石。笔者在这里仅仅只是罗列了上述三种最为常见的与红宝石相似的天然宝石材料, 相信无论是何种与红宝石相似的其它宝石在我们仔细检测其常规宝石特征之后, 将其与红宝石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 便可较为轻松的进行区别。但同时也建议在对比检测过程中, 至少要将三种以上的基本特征数据进行比对之后再下鉴定结论, 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检测的准确性。
摘要:身为五大贵重宝石之一的红宝石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市面上也越来越多的发现有以“红宝XX”或“红色宝石”等概念模糊的方式来命名与红宝石相似的一些宝石材料。本文从常规检测方式出发, 将红宝石与最常见的三种相似天然宝石进行区别鉴定分析, 以求以最基础的检测方式将红宝石与其相似宝石区分开, 获得更为准确的鉴定结论。
苏北盆地阜三段岩石学特征 第10篇
1 岩石矿物组成
1.1 陆源碎屑
据薄片资料, 研究区阜三段储集砂岩陆源碎屑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 总体以石英为主, 平均含量占到陆源碎屑总量的约70%, 其次为长石, 平均含量占到陆源碎屑总量的约24%, 岩屑含量较低, 平均仅占到陆源碎屑总量的5%, 如图1所示, 总体成份成熟度中等, 以长石砂岩为主, 含有部分岩屑长石砂岩及少量长石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较少出现。
2 填隙物
据薄片资料, 阜三段储集砂岩填隙物平均占到全岩的20%, 其中以泥质为主, 平均含量占到全岩的16%, 相当于填隙物总量的80%;其次是碳酸盐矿物, 平均含量占到全岩的2.8%, 相当于填隙物总量的14%, 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及铁白云石, 总体以方解石为主;其它填隙物主要有硅质、黄铁矿、重晶石等, 总体含量较低, 以硅质为主, 硅质的出现在全区较为普遍, 一般呈次生加大或自生石英形式出现, 常与高岭石相伴生, 充填孔隙, 堵塞孔喉。如图3~4。
全岩X衍射资料表明, 表1, 石英平均含量约占到全岩的54%, 长石平均含量约占到全岩的25%, 填隙物中以粘土矿物为主, 平均含量约占到全岩的15%, 方解石平均含量约占到全岩2.6%, 总体与薄片资料较为吻合。
粘土矿物中以高岭石、伊/蒙混层、绿泥石为主, 伊利石相对较少, 如表2所示, 前三者平均含量之和超过90%。
3 岩石结构特征
阜三段储集砂岩普遍具颗粒支撑, 分选性以好为主, 约占样品总量的78%, 其次为中等分选, 约占到样品总量的20%, 分选差的样品较少, 仅占样品总量的2%。磨圆度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 颗粒间以点接触为主, 约占样品量的75%, 其次为点+线接触。胶结方式以孔隙式为主, 约占65%, 其次为孔隙+压嵌或孔隙+薄膜, 其它的胶结方式相对较少出现。总体结构成熟度中等。
4 粒度特征
阜三段储集砂岩粒径主要位于2~4φ, 如表3所示, 以细砂级 (细粒砂+极细粒砂) 为主, 平均含量约50%, 其次为粉砂级 (粗粉砂+细粉砂) , 平均含量约25%。
5 结论
(1) 研究区阜三段储层陆源碎屑以石英为主, 岩屑含量较低, 总体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成份成熟度中等。
(2) 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 约占全岩总量的16%, 相当于填隙物总量的80%, 其次为碳酸盐矿物, 其中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伊/蒙混层、绿泥石为主, 伊利石含量较低。
参考文献
[1]罗蛰潭, 王允诚编.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科学出版社, 1986, 7
[2]何更生.油层物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11
宝石学鉴定特征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