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精选4篇)

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 第1篇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其实,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更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批判别人。

别人有着怎样的生活,走什么样子的道路,旁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指责评论别人,因为未曾真正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其中的一切。

也许你比别人智慧一点,别人的生活在你的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你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待,指责别人。凡事不要说得太绝对,看问题不要太过主观。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懂得换个角度去看问题。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恼羞成怒的指责说:你也太夸张了吧,他常来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大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绵羊和乳牛听了,都默不做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它说明,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倘若我们善于站在别人的位置上看问题,就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别人,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也容易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慈悲之心,使别人易于接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矛盾就会少很多了。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任何人的生活都有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有些人之所以总是喜欢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在你指责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急于指责和批评,很容易造成对别人的伤害。

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千人千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不管故事是平淡无奇,还是曲折坎坷,每个人都已经历不同的故事,或悲伤或幸福。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毕竟人生一世谁都不容易。

有这样一件真事: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换上手术服,男孩(患者)的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在危险中吗?你怎么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医生淡然地笑着说:“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接到电话就马上赶来了,您冷静一下。“冷静?如果手术室里躺着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如果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会怎么样?”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又淡然地笑着说:“我会默诵祈祷文„我们从尘土中来,也都归于尘土,祝福是主的名字。‟请为你的儿子祈祷吧!”男孩的父亲愤愤的说:“当一个人对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时,才会这样说。”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高兴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男孩的父亲说:“谢天谢地,你的儿子得救了!”还没有等到男孩的父亲答话,他便匆匆离去,并说:“如果有问题,你可以问护士!”“他怎么如此傲慢?连我问问儿子的情况这几分钟的时间他都等不了吗?”男孩的父亲对护士愤愤不平地说道。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的儿子昨天在交通事故中身亡了,我们叫他来为你的儿子做手术的时候,他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现在,他救活了你的儿子,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请不要随意去指责。

别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折和磨难,站在自我立场的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见的只是表象而已。

不要轻易地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去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因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所以,不要一味的随意去指责批评,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一个真正的有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一个从“现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脱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想想我们,经历的心路历程的苦,才能知道他人的苦。想想我们,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伤感和苦楚,就知道他人的生活里其实也有一样的内容,也一样在人生的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想想我们,是怎样从坎坷中走过的,就知道别人是怎样从坎坷和磨难中走过的。一个真正的懂得自我修养的人,应当懂得“语之用与害”,懂得不以自己的角度去单方面的看待问题,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就会减少很多。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何等的境界!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做到善待他人、体谅他人,便能在这世俗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宁静。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快乐的人,那么就从善待他人开始吧!

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第2篇

2013年11月, 我休假返校, 回校工作的第一周, 接到了对一名执意退学学生进行帮扶的任务, 作为院里的心理专干, 我义不容辞。这个学生名叫小何 (化名) , 2011年入校, 与我进校参加工作同年, 对他确有些印象——班级内不算活跃, 不善于表达, 一向纪律意识较为淡漠。半年多的时间里, 他长期不上课, 挂科很多, 并多次提出退学申请, 领导老师找他谈话, 希望他不要放弃学业, 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 每次都坚持不了几天, 在课堂上又找不到他的踪影。在了解这些情况后, 我深深感觉到, 小何执意退学的诱因绝非单纯的“学习问题”, 根源可能在思想方面或生活方面。

【案例分析】

我找来班级内与小何关系较好的几个老乡了解情况, 果不其然, 他们说小何因为生活费的问题, 最近与父母关系非常紧张, 半年来他断断续续向班上同学借款近2000元;前段时间小何与其老家的女友也准备分手。这让我意识到, 小何自暴自弃的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果解决不好, 将给他的一生造成消极的影响。在约谈小何前, 我准备了两个谈话思路, 一个思路是将我了解的情况全盘脱出, 表现出对他的同情, 让他对我产生信任、卸下防备后再进一步做他的思想工作, 劝他不要退学, 继续完成学业;另一个谈话思路是, 通知他, 他半年来的旷课行为以及旷课学时已经达到了开除学籍处分的条件, 请他联系家长到校办理退学手续。一番权衡后, 我决定采取第二种方案, 因为我不仅想帮助他化解这场危机, 同时也希望他能从这件事情当中学到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管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形下, 人都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案例处理】

思路理清以后, 我开始电话约谈小何, 他如约来到办公室, 谈话开始, 我就表明立场, 习惯了苦口婆心规劝的小何对这样的情况有点措手不及。此时, 我口气稍有缓和, 告诉他已经在退学的边缘, 让他好自为之。这样说, 也是怕小何借坡下驴, 真要办手续去。

他沉默好久, 问我:“办理退学手续, 需要家长来学校吗?”

我知道他内心仍有犹豫, 我没有回答, 而是转移话题:“你跟我一起进这所学校的, 已经三年了, 现在要离开了, 什么感觉?”

他低头在想着些什么, 仍然沉默。

接下来, 我乘胜追击, 问他:“心情不好?”

……

“如果你相信我, 能不能把你父母联系方式给我, 我来跟他们沟通。”与小何父亲的交流非常顺利。在事后的了解中, 我知道小何父亲如约打给了小何生活费。

生活费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 我与小何对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恋爱观, 并让他也谈谈自己的恋爱观。他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

【总结】

通过近一学期的思想教育, 该生已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已经从自暴自弃的状态中走出来。总结起来, 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 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 或在了解他们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 辅导员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聆听, 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中慢慢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 才能显得恰到好处, 水到渠成, 而不是指手画脚、居高临下般地显得咄咄逼人。第二, 纠正其对事件的不良认知, 形成正确的归因。通过整理学生自述以及其他同学介绍的情况,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就事件本身与心理状态的联系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让其了解到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非应激事件本身。第三, 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必须正确处理好恋爱中的两个关系。首先是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要教育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 以事业为重,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位置。然后是爱情与人生的关系。用正确的人生观对待爱情, 让爱情服从于人生更高的追求。第四, 鼓励其自我反省和审查。鼓励学生本人说出对自己的认识, 再进行自我分析和反省, 在不断地纠正的过程中构建合理、正确的自我认知结构。第五, 积极矫正负面情绪或行为。处于自暴自弃状态学生的情绪通常较为低落, 对学习、生活、情感、社会等某方面的评价较为消极, 有时甚至是不明原因, 没有任何依据的。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 高校学生所背负的各种压力也不断增加, 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情感的等, 在重重压力之下, 部分学生在外部的应激性事件作用下, 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高校辅导员, 在平时工作中, 要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 并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关键词:应激性事件,心理问题,关注,引导

参考文献

[1]姜小军, 杨芳.大学生退学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7) .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第3篇

所谓严己宽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样的人才可以远离怨恨。圣贤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一点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应该努力学习;看到别人的缺陷,则应该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许真的十分优秀,却喜欢指责别人,让人感觉谁也没有他们做得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形象。其实仔细想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我们只能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要求自己尽量不犯错误。人需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即使自己很优秀,也不必轻易指责别人。我们能够做的,只是严格要求自己,不必把自己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

不要轻易考验人性 第4篇

到了晚年, 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 芬森从众多慕名而来的医学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 医学研究十分枯燥, 芬森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坚持。

乔治建言道:“先生, 据我所知, 哈里家境贫寒, 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 看看他会不会动心。如果他被金钱所诱惑, 自然不配做您的弟子。”

然而, 芬森却说:“谢谢你的提议, 但是我不能采纳。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 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他出身于贫民窟, 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 说, 给你一个高薪的轻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须是否定的。那么, 对他来说, 内心肯定是纠结的。因为, 他要在现实生活与梦想面前作出两难的选择。而他跟着我研究医学, 根本不必到那一步, 我何必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 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 哈里成为丹麦著名的医学家。

后来, 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 老泪纵横:“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饵, 来评估我的人格, 那么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 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 而我的弟弟妹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 如果那样, 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

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精选4篇)不要轻易指责任何人 第1篇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