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
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精选4篇)
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汉字教学,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技能,即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实现与达到这一任务与目的,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摆正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的汉字教学。在我们的母语汉语中,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单位,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教育基石”的作用,汉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同一般。
一、培植语文基础,步入语文殿堂
中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语言、方言众多,各地方言往往很难被别的方言区的人听懂。古代一则汉字写的布告,“一个广州人要是把他读出来,那声音对一个说北京话的人根本不能传达任何意思”。可是各个方言区的人都能看懂,因为他们都依靠着一种共同交际手段的存在,而这种共同交际手段就是全国普遍通用的汉字。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汉字这种交际工具,才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
二、培养爱国情感,继承传统文化
2003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稿)中规定“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这也正是汉字教学的一个目标所在。因为汉字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工具意义上,它还承载着更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民族精神,民族语言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一个民族整体的基本纽带。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中,溶解在人们的心灵中,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从语言的角度看,“中国心”就是“中国语”从小熏陶的结晶体。一个人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过程就是他加入这个民族,成为其中一个成员的过程,就是在吸纳民族的精神,铸造本民族灵魂的过程,正如《最后一课》中对学生而言,学法语还是学德语,决不是调换一种工具的细事,而是关系到他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新加坡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华语,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谋生,而学习华语则是为了民族感情上的需要。他说:“如果我们放弃双语政策,我们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自己沦落成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征的民族。我们一旦失去了这种感情上和文化上的稳定因素,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充满自豪的独特的社会。相反的,我们将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脱离了我们亚洲人的背景。[2]”作家柏杨也说:“在广大辽阔的中国领域之内,中华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言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民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3]”可见,表意的汉字在文化上的巨大凝聚力。同时,汉字作为一种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的书面语,其文化载体的功能显著。中国的历史文化,有数千年的渊源,用汉字记载的浩瀚的典籍,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作品大多题材丰富,思想深刻,在时间跨度上纵横几千年,在作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个构架宏伟、自成体系的完整知识宝藏,而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典籍是通过汉字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高本汉曾写道:“一个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它(汉字),他所读的一首诗无论是在基督时代,或者公元一千年以后,或是昨天写的,从语言学观点看,对他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写的,他都能理解并欣赏它。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四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理解,他们对本国的文化的无比热爱和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文字的这种特殊的性质之故。[4]”撼山易,撼汉字难。汉字已经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汉字文化融为一体,汉字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之中。完全可以说,汉字教学便是培养爱国情感,热爱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
三、解读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世界上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其历史的文字;每一个走过几千年的汉字,不仅仅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工具,它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大大早于历史文献的远古历史文化信息。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广博精深的文化单元,就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5]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字能解读一部分文化史。如狄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民族,从“狄”字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人身旁携带着一只犬。貊是我国古代东北部的一个民族,从“貊”这个字看,这个民族的人身穿毛裘,形状如猛兽,所以“貊”字部首从豸。复旦大学的张世禄教授从这些文字得出结论:“今以社会进化之程序推之,吾知吾先祖必为狩猎之野人也。”再如“好”字之形从“女”从“子”,在殷墟甲骨文中便已如此,其构形为“女”大“子”小,意蕴母子,可理解为主次关系,这在殷墟卜辞的记载中还可以找到其他佐证。《说文解字》释“好,美也。”“好”的字形溯源,充分展示了初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审美价值的观念。[6]从汉字外延看,汉字文化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在于精神文化方面,而且广泛地涉及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各个领域。从普通的文房四宝,到汉字在室内的装饰运用;从小到一柄纸扇上的题字,一只香袋上的绣字,大到亭台楼阁的建筑装饰用字,到处都可以看到汉民族文化与汉字的密切关系。[7]所以说,汉字教学可以使学生感知、接受汉字所背负、承载的文化信息,让他们在感知中理解汉字,真切地体会到汉字的种种美趣,进而培养起对汉字的亲近感、爱恋感,最终走进汉字之中,融入汉字之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提高读写能力,有益文言教学
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很容易出现架空分析、流于肤浅的现象,致使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加强汉字教学,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提高阅读鉴赏,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咬文嚼字并不是死抠一字一句,而要适当选择那些反映主题美的重点语段作精细的分析涵泳,让学生反复诵读推敲,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从而增强对文章的了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即抓住关键字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其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如莫泊桑《项链》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也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个“也”字初读似乎无关紧要,但仔细体味,却有很深的意蕴。这个“也”告诉我们玛蒂尔德和佛来思夫人一样有着漂亮的外表,只是没有资格到高层舞会上一展风采,但玛蒂尔德却陷入深深的苦恼中不能自拔,正因为自己“也”很漂亮而不甘寂寞,无疑为后文写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个“也”字,突出了故事偶然中的必然性。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后,决定留下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才”说明总理的车开走的条件是“决定”,体现了总理对人民的无限关怀。原稿使用的是“便”,仅着眼于总理车开走的时间紧接于“决定”之后。由“便”而“才”,从表面看是字的更换,实质上却是作者对同一对象注入了不同思想感情的结果,是基于作者个人认识的深化。如果学生的心灵对此有深切的体会,他们就会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
文字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把握文字,不仅是理解书面语的前提,而且是使自己语言书面化的必要条件,是写作必须仰仗的工具。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表现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学习写作,首先要过好文字关,包括文字规范清楚,文句通顺等。否则,如果一个人提笔就文句不通,错别字成篇,就很难说他具有了写作能力。要写好作文,更要有丰富的文字储备,善于驾驭语言,否则,囊中羞涩,是一定写不出好文章的。有人认为语言文字对于作文而言,是细枝末节的事情,“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才是高难度问题。可是我抽查所教班级的大部分作文,几乎人人都能做到“主题正确,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基本上都能达到“内容充实”;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而言,几十本作文中,很少有句子没有毛病、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书写规范、没有错别字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公正,不写错别字”,可是高中毕业生乃至进入了大学的这部分优秀者,都经常会在作文中出现病句和错别字。也就是说,小学、中学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没有完成。可见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比之于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确实是尤需着力的一个方面,它才是作文教学中真正的“高难度”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的有力矫正。然而,矫枉不能过正。有的老师和学生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殊不知,必要的包括文字在内的知识积累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从何而来?来自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积累作为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学语文课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应当承认,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文言实词。吕叔湘先生在《语言的演变》一文中指出:“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要,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由于古今语言存在着这样大的差异,在讲解文言文时就必须逐字逐句地去讲解,把每句话甚至每个字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是这个意思等都要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去讲解,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每一篇文言文,才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否则,无论多么深刻的思想分析和艺术挖掘,都将是空中楼阁。文言文的词语更体现了“字本位”的理论,因为它基本上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表现在书面语上就是一个个的字,因此,理解文言语言一般说就是弄懂一个个字词的意思,文字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五、促进思维发展,开发学生智力
汉字形成为甲骨文的文字体系时,即以包罗万象的气势显示了先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广泛认识。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生动地体现了先人们丰富的哲学思维。中国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可以在汉字里找到其最初的萌芽或朴素的表现形式。作为“写意”文字,汉字字形不仅表示具体的形象,还是抽象观念的写意画。汉字用字形表达抽象概念,这就使汉字的形象进入了更高的意境,从概念上步入了更高的逻辑层次。先民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主客一体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学习汉字,既是认识汉字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又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抽象概念。汉字反映了先人们的思维过程,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如“人”的整体认识,深化到对其每一个部分(口、舌、耳、鼻、足)的认识;对时间过程的认识,深化到早、朝、夕、昏等阶段的认识。[8]汉字是具象写意和抽象写意的结合,是一种复脑文字,识字者右脑识形,左脑辨义,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促进。从记忆的角度看,汉字的由左右、上下、内外各种笔画部件构成的方形平面,就像一幅小图画,能培养人的记忆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汉字是发展联想的积木、七巧板、万花筒,是开发智力的魔方。”美国人口专家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人的智商大大超过欧洲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中国大陆儿童的智商数据更是令人吃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汉字识字的独特方式比西方拼音文字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中学生阶段正是智力增长的黄金时期,学习汉字,正可以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有助于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六、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汉字的构造正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具体而又丰富的审美空间。上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认真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指出:汉字书写是“对美的有意识追求,始自春秋战国审美艺术日益从巫术与宗教的笼罩下解放出来,到魏晋时期汉隶变为真、行、草、楷,其笔意、体势结构、章法更为多样、丰富、错综而变化”。汉字这种文化美可以从甲骨的古拙,篆书的高雅,隶书的凝重,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流畅,草书的奔放中体会出来。汉字还具有曲线的美。汉字的书写方式最通俗的说法是要“横平竖直”,但是汉字书写不可能是绝对的直线,因为直线所体现的是一种线条的内敛,是古板和僵化,而汉字的书写则如写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其曲线所体现的是一种线条的张扬,是流动与活力。汉字的曲线变化主要体现在书写时起笔、行笔、收笔的轻重、长短、方向、力度等的统一,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互呼应,笔画的转折以及相同的笔画在不同字体的变化等。另外,汉字书写讲求平衡美。汉字笔画间的平衡,笔画多的,书写时笔画要细些,字要稍小些;笔画较少些的,书写时笔画要粗一些,字要粗一些。偏旁间也要平衡,独体字“也”,右边笔画多,为了平衡,书写时起笔要低一些,右边要高一些,同时其重心也要稍微左移,使整个字保持平衡。汉字还讲求对称美,有的字是中轴线对称,有的是正三角对称,也有的是倒三角对称型。[9]汉字本身的美感倘若能在教学中予以充分挖掘,就能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创造性思维。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说:“没有美感的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发明家。”如果我们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汉字作为审美对象,就能够将美的教育点点滴滴渗透倒学生的心中。
七、弘扬汉字文化,推动汉字发展
汉字拼形表意的特性使汉字最有前途成为国际通用的文字。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教授明确指出:“汉字可能成为未来通用的文字。”因为汉字的拼形表意特征与数学符号、五线谱、交通标志符号等有某些相通之处,所以汉字具有成为世界通用文字的可能性。全球化经济发展之际,华语也备受关注,据报道,全世界有两千多万外国人在学校学习中文。可见汉字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全世界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蓬勃兴起之时,汉字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十几年前外国一些闻名世界的大电脑公司曾宣称:“你们的文字计算机要用我们生产的”,今天他们却要购买中国发明了的汉字输入编码专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汉字越发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显示出了磅礴的气势和无限的生命力。汉字通过音码、形码、义码几条途径的结合,采用非全息编码输入的方法,键入一个汉字,可以出一个词乃至一句话。编码专家向人们展示同样的内容的英汉对照文章,汉字的键入速度比英文快了近一倍。事实证明,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经历后人不断完善的一种负载着统一中国使命的,凝聚了高度智慧的,科学而有实用的文字系统。美国《新闻周刊》预言:“古老汉字同硅世界的奇特结合,将给亚洲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带来巨大的变化。”无怪乎世界经济学家展望,二十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作为蓬勃向上的青年一代的中学生,没有理由拒绝汉字这种古老而又先进的文化,而应当适应时代科技发展和汉字国际化的要求,努力搞好汉字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教授非常抒情地写道,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汉字发展的历史证明,它的生命力还会延续,还会旺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汉字而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汉字教学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王尚文.更新语言意识深化语文教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 (2) :108-112.
[2]桂正冲.新加坡的华语运动[N].解放日报, 1992.5.6.
[3]柏杨.中国人史纲 (中) [M].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5:122.
[4]转引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一) [M].科学出版社, 1975:88-89.
[5]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419.
[6]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德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 1999, (1) :83.
[7]王九红.论汉字能够继续存在德社会文化基础[J].陕西工学院学报, 1996, (4) :92.
[8]李敏生.汉字哲学初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24-25.
“意义”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第2篇
我们考虑一下写作的例子:很久以前,我写作学术论文是为了晋升。但我也希望―现在仍然希望―我的论文能在世界上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我在写论文时,知道根本不会有人看,我还会费神费力地写吗?(阅读学术论文的人确实不多,但教授总是希望除了学生外,还会有人读。)如果我明明知道这本书根本没有人读,那会怎么样呢?我还会写它吗?
我真的喜欢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我认为它非常有意思。亲爱的读者,一提到20多年来我是如何度过的,我就感到非常兴奋,
我肯定我的母亲一定会阅读这本书的①,我还希望至少另外几个人也会读。不过,要是我明知道不会有人读,会怎么样?如果克莱尔 瓦赫特尔(哈珀C柯林斯出版社负责我这本书的编辑)决定把我这本书塞进抽屉,不出版了,然后把稿费付给我,会怎么样?我还会在灯下忙到深夜,赶着写这一章吗?绝不可能。我生活中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写博客、写文章,还有你正在读的这本书,都受到自我激励的驱动,它把我的努力与某种意义联系在一起,我希望读者从我的字里行间找到它。没有读者,我不可能有目前这样的工作积极性。
博客的魅力
英语词汇教学不可小觑 第3篇
一、强化语音教学, 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 如果读不出音就不易记住形, 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 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 但不能就音论音, 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 反复练习, 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多种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 以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 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 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二、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规定:“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构词法主要抓: (1) 合成词构成法。“合成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 (陆国强, 1983) 。教师在教合成词的同时, 向学生说明其构成的成分,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pen-friend, doorbell, newspaper, sunlight (名词+名词) ;downstairs, upstairs, outside (副词+名词) ;something, anything (不定代词+thing) ;loudspeaker, blackboard (形容词+名词) 等。 (2) 派生词法。“由词缀法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陆国强, 1983) 。“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加于词根前的叫前缀, 加于词根后的叫后缀” (陆国强, 1983) 。如:前缀派生词:un- (不) unhappy, untrue, unhealthy, unlucky;kilo- (一千) kilometer, kilogram;mid- (中) mid-autumn, midnight, midday;re- (再, 重) retell, rebuild, reunite。后缀派生词:-er/or (人, 动作者) teacher, writer, foreigner, visitor, conductor, inventor;-less (无, 没有) useless, hopeless, careless;-ful (充满) careful, colorful, useful, helpful;-y (表示有的) cloudy, sunny, windy, lucky, funny。 (3) 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词性。如:1) taste (v.) taste (n.) e.g.It tastes good.It has not much taste.2) hand (n.) hand (v.) e.g.Let’s go hand in hand.Please hand in your exercise books after class.
三、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一位外国语言学家曾说过, “可以把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中的同一个词看作是不同的生词”。在英语里, 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 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 还有约80%的词汇是从外国输入的, 经过历史变迁, 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 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
因此, 如果你只记住了一个词的一个意义, 那么当该词出现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时, 它看上去仍像是一个生词。从语义上讲, 它也确是一个生词。因此, 词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词的基本含义,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注重词汇的意义, 懂得如何正确使用。
英语的词义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两大类。表示语法概念的意义, 叫做语法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现的内容。例如, 尽管go, goes, went, gone, going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词汇意义是共同的。而提到“旅行”一词, 学生会脱口而出“travel”, 但是还有另外五个单词journey, voyage, trip, tour也都有“旅行”的含义, 只是在用法上有区别而已。travel侧重指长距离旅行或国外旅行[u/c];journey侧重指远距离的陆地旅行[c];voyage侧重指海上或空中的旅行[c];trip侧重指短距离的旅行、远足;tour侧重指观光、考察等环游旅行。同义词也可能在用法上不同。同一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下意义也各不相同, 也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例如:
a.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国家)
b.He looked as though he came from the country. (乡村)
c.We watched the country out of the window. (土地)
由此可见, 脱离了语境 (语境就是上下文, 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 判断词义无疑会产生误会, 影响理解。因此, 在讲解词汇时教师要结合语境来进行, 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词的用法。
四、注重词汇运用的教学
中国人大规模地学习英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努力都白费了, 在花费了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之后, 仍然常常是原文书报读不懂, 原文电影、电视看不懂, 深入交流做不到。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有利于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另外, 由于缺乏实践, 即使是学会了的词也会被逐渐遗忘。
为了人为地造就一个用外语思维、表达、交流的小环境, 避免遗忘或尽量少忘, 可以通过会话、作文等措施, 使枯燥无味的词汇变得生动、形象丰满起来, 从而实现反复运用, 巩固对所学词汇的记忆。作为外语会话和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我认为应特别重视造句练习的作用, 因为如果连简单的造句都有困难, 那么会话和作文就完全无从谈起。下面作一简单说明。
1. 充分重视造句练习法
在造句之前, 学习者有必要弄清所学词汇的解释, 研读教材和词典给出的例句, 然后通过模仿例句, 灵活而有规律地变化部分句子成分, 就可以造出富有创造性的句子。句子是承载词汇所包含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所显示的意义的载体。记忆典型例句并辅以造句等实践训练, 永远比单纯记忆孤立的单词好得多。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有一天使用外语来进行交流。因此, 造句练习是从学习语言过渡到应用语言的必要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该方法进行词汇教学, 效果良好。
2. 加强作文教学与练习
作文历来是锻炼和检测一个人遣词造句、有章法地表达自己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认真地运用和贯彻这一原理。同样, 在作文问题上也存在基本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即时间分配与效率的问题。作文教学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但它提高学生词汇量和语言能力的效能和效率是很高的。同时, 作文本身就是语言应用的一种方式, 因此作文本身既是教学手段, 又是教学目的, 值得充分重视和大力推行。
3. 生动活泼地开展会话教学
会话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和运用水平。外语会话既是一种具有极大激励作用、兴趣盎然的练习手段, 同时又是语言应用方式的一种, 也就是说, 它既是教学手段, 又是教学目的, 因此应当充分重视。
五、注重及时复习, 以便增强记忆
学生学习英语, 感到最困难的是怎样把词汇记得快、记得多、记得牢。一方面, 记忆词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要把记忆词汇的方法教给学生;另一方面, 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更好地记忆。然而, 记忆是有时效性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在最初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发展最快, 以后则缓慢递减 (转引自杭宝桐, 1993) 。因此, 对学生学过的词汇要及时复习, 反复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 巩固记忆, 灵活运用。复习巩固, 增强记忆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从音形义三方面对比新旧单词异同;学习新课或新单元的词汇时复现旧课的词汇;期中、期末再复现所学的词汇, 多次循环;对学过的词汇按词义范畴、语法进行归类。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 学英语的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综上所述, 我们应当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的外语教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围绕着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这个中心课题, 以形式多种多样的词汇教学为突破口, 以基本词汇量为着力点,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外语教学更加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开辟一条蹊径。
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构成的。没有由生词构成的词汇, 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构成, 更不用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因而, 一个学生掌握词汇的多少和正确使用语汇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外语掌握的程度。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 他们普遍感到英语单词难读、难记、难写。而这些却又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 对于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而言, 如何采取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教学方法,有效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 第4篇
一个外宾来中国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可见,如不了解英语中“厕所”的一些表达法是会误事的。
不可小觑厕所文化
先讲一则笑话:一个外宾来中国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可见,如不了解英语中“厕所”的一些表达法是会误事的。
1.Public lavatory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例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2.toilet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3.loo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
例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4.powder room是美语,女士常用;wash room, washing room, westroom也常用于美
国英语。
例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
5.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
6.John是俚语。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7.go and see one’s aunt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8、lavatory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bathroom是书面语。
美联英语:
不可小觑的汉字教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