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
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精选9篇)
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电容式,故障分析
1 概述
在变压器的各种组件中, 高压套管作为重要组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 其作用是从油箱引出绕组引出线, 进而与电网连接。如果变压器的内部故障不能及时发现, 或者对变压器维护不当, 极易损坏绝缘, 甚至将绝缘击穿引发爆炸事故。对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和含量通过采用油色谱进行检测,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电气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进行分析, 并对故障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做出判断。因此, 为了确保套管和主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需要对套管内部存在的潜伏性故障进行判断。所以, 需要对套管油样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
2 故障及故障检查
2.1 故障
在2008年220k V棋盘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使用, 为了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在2010年3月对该变电站的#3主变进行预防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发现C相套管油色谱出现异常数据, 其异常数据表现为:总烃、氢气、乙炔含量严重超标。该套管型号为BRL1W1-252/630-4, 是某公司2006年11月出厂的, 在表1中列出了其历次油色谱的相关数据。
利用改良三比值法编码规则对#3主变进行检测, 故障编码为202, 对该套管内部故障按照改良三比值法进行初步判断。其结果是:套管内部不同电位的连接点接触不良引发连续火花放电造成, 进而在套管内部出现相应的电弧放电故障。
在对套管内部的潜在故障进行检测过程中, 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容量不存在异常现象, 末屏绝缘电阻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在表2中列出了该套管历次高压试验的相关数据。
2.2 故障检查
为了对该套管的故障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需要对该套管进行解体检查。
首先将套管末屏接地装置进行拆除处理, 在末屏接地装置的顶针与电容芯子末屏裸露部分的接触部位, 发现移动现象, 并且已经移动到末屏裸露部分的边缘部位, 在顶针与电容芯子末屏接触处存在放电烧蚀的痕迹。
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产生末屏接地装置的顶针与电容芯子末屏裸露处移位的原因, 对该套管通过解体的方式进行检查, 将导管的螺母松开, 取出内部的电容芯子, 发现该套管电容芯子沿中心导管方向整体下移了23mm。
为了确定套管电容芯子整体下移的原因, 需要将电容芯子从中心导管上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 在电容芯子的最里层, 发现电缆纸与中心导管之间没有涂相应的粘接剂, 使得卷制的电容芯子不紧密, 并且同心度不符合工艺要求, 主要表现为:电容芯子端部切削整形后出现波浪形状, 并且没有连接电缆纸的两端, 导致其镶嵌在电容芯子的内部, 电容芯子整体的绕紧力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
3 分析故障原因
3.1 套管结构
运行中的220k V棋盘变电站#3主变, 其高压C相套管使用的是高压油纸电容型套管, 这种套管有内外两层绝缘:电缆纸和多层铝箔极板通过卷制, 形成圆柱形电容芯子构成内绝缘, 随着从中心导管的“零屏”到外部的“末屏”之间距离的逐渐增大, 其长度不断缩短。通过对轴向和径向的电场进行控制, 同时对端部场强进行均匀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每两层铝箔之间的电容的一致性;外绝缘通过瓷套处理, 为了便于安装, 在瓷套的中部设有金属连接套筒, 头部设有油枕满足供油量变化的需要, 套筒以下的瓷套伸入变压器油箱, 进而实现了瓷套内绝缘的全封闭性。通过总装密封对套管进行处理, 将套管进行真空处理, 并将变压器油注入其中。在变压器本体内部也有油, 但是与套管内部的油是彼此分开的。通过对套管轴向进行弹性处理, 进而对导电杆的伸缩进行了相应的补偿。为了满足运行维护的需要, 除主体结构外, 在油枕上设置油面指示器, 将末屏接地装置装在套筒上, 同时设有取油样和注油孔等。
通过采用顶针式接地装置, 对220k V棋盘变电站#3主变高压C相套管末屏进行处理。图1展示了顶针式末屏接地装置原理。控制顶针式末屏接地装置的难点是, 确保接线柱与套管末屏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因为套管与末屏的间距只有5mm, 并且是硬接触, 接线柱与套管末屏的松紧度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控制, 太松容易出现接触不良, 太紧容易造成接线柱发生错位, 进而使得与末屏之间接触不良。
3.2 分析故障原因
通过对套管进行试验、解体等处理, 我们发现: (1) 通过解体检查, 发现末屏接地引出处与电容屏末屏接触不良, 进而在运行时产生火花放电,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套管的乙炔、总烃、氢气含量超标。 (2) 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生产厂家未涂粘接剂, 没有严密地绕制电容芯子, 同心度没有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绕紧力, 该套管电容芯子在制造、运输、安装、运行过程中, 因震动出现整体下移现象, 导致末屏绝缘瓷套的顶针滑到电缆纸上, 使得套管末屏接地引出处与电容屏末屏之间接触不良。 (3) 在制造、运输、安装和运行过程中, 套管生产厂家未采取措施防止套管的电容芯子发生位移, 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该套管末屏接地引出处与电容屏末屏接触不良。
4 防范措施
通过油色谱对套管进行检测, 及时准确地发现了220k V棋盘变电站#3主变高压C相套管存在的潜在故障, 进而避免了套管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过采取下列措施, 可以有效预防此类故障事故的发生: (1) 在套管制造的过程中, 生产厂家要对质量加强管理, 对工艺控制卡进行细化, 在每个生产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关,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 对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和含量通过油色谱检测进行分析, 进而对电气设备存在的潜伏性故障进行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3) 在测温时充分利用红外热成像仪, 对电容型套管本体及末屏根部的温度进行重点检测, 加强监测三相不平衡或超出环境温度3℃的设备。 (4) 对同类型套管的末屏接地装置接线柱与套管末屏接触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参考文献
[1]王静, 刘凯, 张予洛.绝缘油色谱分析在一起变压器故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12) .
[2]高嵩, 谢志梅, 黎亮明.变压器常见故障及其在线检测技术的探讨[J].价值工程, 2012 (34) .
印度变压器厂和套管厂商调研总结 第2篇
1:TELK
TELK, 的全称是Transfromers and Electricals Kerala Limited。1963年,其创始人与Kerala政府,Kerala国际工业发展集团和日本日立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并成立公司。在印度,该公司完全具备了产特高压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1.三相电力变压器最大能做到315 MVA 420 kV,单相变压器能做到200 MVA
2.互感器最大能做到420kv
3.电磁变压器最大能做到245kv
4.油浸纸式套管最大420kv
5.套管电压范围3.3 kV to 420 kV
6.一流油浸纸式高压套管
7.大电流套管最大电流 10,000 A
8.严格的制造管控流程
9.例行测试所有部件局放
10.所有测试都遵循印度/国际标准
电力变压器:
66kV 到 400kV级别的变压器
三相容量10 MVA to 315 MVA
冷却方式: 油浸自冷 / 强油风冷/ 最大电压420kv强油自冷OIP 套管 / 大电流套管
2:ECE
ECE 1945年始建于世界大战时期,逐渐成长为一家印度的电力行业公司。成立以来,ECE建设了质量过硬的基础设施,开发了先进技术,通过试验取得了一定发展。ECE向全国各个用电系统提供220kv以下的电力变压器。
ECE设备精良,电力变压器最大能做到100MVA,220KV级别变压器已经在居家用电系统中投运。
该公司拥有ISO9001-2000认证并严格遵循TQMS计划。每年可生产1200台33kv变压器;180台66kv变压器。132kv变压器已在变电站稳定运行。该公司也拥有脉冲试验测试仪,适合测量220kv变压器。自1986年起采用印度和国际标准。
传真:040-2381770
2邮箱:ece_transformer@rediffmail.comVoltamp Transformer
该公司已经装备有制造油浸式电力及配电变压器,最大能做到100MVA,220KV.干式环氧树脂浸制式变压器最大能做到5 MVA, 11 KV(技术上与德国公司合作),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最大能做到12.5MVA,33KV(技术上与德国公司合作)
VOLTAMP 受惠于顾客。自成立以来,其顾客群已经包含了政府及半政府组织,炼油厂,化肥厂,水泥厂,钢厂,化学厂,制药厂,造纸厂和其他许多工业及电力板块
对于整流变压器,输入电压采用三相直流配电电压:433 V, 3.3 kV, 6.6 kV, 11 kV, 22 kV, 33 kV。这是变压器的初级电压。二级电压在400v到1000v之间,由所要求的直流输出电压决定
Makarpura, Vadodara 390 014
Gujarat, India.Phone: +91 265 2642011, 2642012
Fax:+91 265 2646774, 26484
54E-mail: voltamp@voltamptransformers.com
4:EMCO
EMCO成立于1964年,在印度15个城市设有办事处。是印度变压器制造厂商前三强(20000MVA),有五个世界一流的变压器生产分厂。这些工厂都具备由Veritas 资格认证局颁发的CISO9001:2008,ISO14001:2004 和OHSAS 18001:2007 资格认证。其生产能力从2MVA 到315MVA 400kv.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
电力变压器最大能做到315MVA400KV。在220Kv 到400KV之间,EMCO处于领先地位。
电力变压器:包括发电变压器,变电站变压器,系统变压器,交错联变压器,最大可做到 315MVA400KV
壳式电炉变压器:包括直流感应壳式变压器,最大能做到 63MVA52KV
配电变压器:工业用变压器和二级电站用变压器,最大能做到20MVA66KV 整流变压器:最大能做到 直流160KV52KV
邮箱:emco@emcoindia.com
5: CGL
该公司为客户提供关于高电压终端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也提供工业设备及其解决方案。在过去的七年里,名声享誉海内外。公司起源于印度,现在时一家跨国公司,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9个国家都有自己辉煌的业绩。它正日益成为高质量智能电网,工业消费品和解决方案的世界供应商。
该公司产品包括:电力系统,工业系统,消费品等三类。
电力系统包括变压器,开关、断路器、真空、网络保护电路及控制齿轮,以及设计、维修,执行和一座变电站项目交钥匙工程和其问题的解决方案。
电源转换业务的设备;更广泛的高、低张力旋转机械(马达和发电机),冲压件,以及运输和铁路信号产品。
消费品包括光源和灯具、泵类、家用电器如间歇泉,调音台磨床、烤面包机,熨和电动灯笼等。是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邮箱:varun.sharma@cgglobal.com联系人:VarunVIJAI
http://
Vijai电器有限公司的是印度首家最大的为非晶态金属配电变压器(AMDT)而设立的公司,整合了美国之外的一些工厂,如Samrakshana电器有限公司, Vijai电器有限公司的姊妹公司等等。它造和提供几乎所有主要元件的制作包括器。这有助于Vijai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表等方面胜过对手。同时保持一个对整个供应链有效的、完全的管控过程。
Vijai的三相配电变压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性能良好。
评分:CRGO-高达2500 kVA
AMT-高达1000 kVA
可适用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标ANSI、日标JIS、BS等。
绝缘液:矿物油
频率:50赫兹,60赫兹
极性:指定
初级电压:最高33kv
次级电压:
415、433 V(要求其他电压)
绕线材料:铜/铝材料BHEL
该公司创立与1964年。就总产量而言,它是印度最大的电力设备制造公司。并从通用电气,阿斯通 SA,西门子AG和三菱重工引进先进技术。其研发中心也负责部分技术支持。该公司多数产品符合ISO 9001:2008质量管控标准, ISO 14001:2004环境管控标准 OHSAS 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在印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马来西亚,伊拉克,埃及新西兰等),装机容量累计达到8500MW。
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公司采取量身定做产品办法。800kv套管以初具雏形。BHEL套管遵循IEC, IS, BS and ANSI标准,其测试遵循国际实验室标准,并得到APLAC认可。制造过程管控严格,tan西格玛小于0.5%,更小于0.7%的规定标准。
特点:适用于重污染地区
安装简单,免费维护,可靠
计算机管控电容芯子的静电场。
介损小,局放控制在工作电压内。
环保
特殊要求可定做,以满足客户需求ABB
ABB在印度有14家工厂,超过8000名员工。全国各地有超过23个营销部,8个服务中心,3家物流仓库和超过550家合伙人的销售网络。在项目,产品,服务,工程和研发方面,ABB在印度都有涉足,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套管
浅谈变压器套管的种类和安装方法 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供电量逐年上升,电力变压器也逐渐向高电压、大容量方向发展。作为变压器配套产品的套管,对其外观尺寸就有了较严格的要求,其种类较以往也发生较大变化。了解变压器套管的种类和掌握其安装方法,对变压器的装配和后期运行维护及检修能够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安装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81-2
1 概述
变压器套管是变压器载流元件之一,因电压等级不同,绝缘套管有纯瓷套管、充油套管和电容套管等形式。新形套管的外绝缘改过去的锥形瓷件为直瓷件。伞形可用大小伞,以满足各种污秽和绝缘等级和绝缘水平的要求。本文对变压器用套管的种类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针对35kV~750kV级各类套管的安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2 套管的种类
2.1 按主绝缘结构分为电容式和非电容式
电容式绝缘包括:胶粘纸、胶浸纸、油浸纸、浇注树脂、其它绝缘气体或液体。非电容式绝缘包括:气体绝缘、液体绝缘、浇注树脂、复合绝缘。
2.2 按套管使用的外部绝缘介质分类
2.2.1 油-空气套管
在油浸式变压器中使用,套管的下部在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变压器油中,套管的上部在空气中。由于变压器油的绝缘强度高,套管的下部比较短,几乎没有伞群;而套管的上部在空气中,长度很长,为保证雨天的绝缘强度,套管的上部有伞群。
2.2.2 油-SF6套管
在油浸式变压器中使用,套管的下部在变压器油箱内部的变压器油中,套管的上部处于SF6气体中。由于SF6气体绝缘强度很高,油-SF6套管的上部也是很短的,且没有伞群。2.2.3 油-油套管
在油浸式变压器中使用,用于变压器出线端子也处于变压器油中的情况,例如电缆引出。
2.2.4 SF6-SF6套管
在SF6变压器中使用,其电压引出也在SF6气体中。套管的上部和下部均在SF6气体中,瓷套几乎没有伞群,长度较短。
2.3 按套管的接线方式
2.3.1 穿缆式套管
变压器绕组引线用电缆穿过套管的铜管,上端和接线头连接引出。常用于额定电流在1250A及以下变压器套管。
2.3.2 导电杆式套管
绕组引线在套管的下部均压罩内直接和下部接线头连接,电流直接由铜管传导,套管上部接线头直接和铜管连接。
3 变压器常用的套管的安装
3.1 电压为35kV以下套管的安装
3.1.1 小电流套管的安装
该种套管适合于电压在35kV以下,电流在3000A以下的绕组引线引出。例如启备变、联络变的低压、接地套管,厂用变的高低压、接地套管等。
一般此种套管为垂直安装,安装步骤大致为:①擦净套管表面,特别要把与变压器油接触的部位清理干净。②用吊带绑住瓷套,将套管吊放到升高座上部。③将绕组或接地引线从油箱拉出,安装在套管尾部接线片上。④将套管安装到位,紧固安装法兰紧固件。接地套管为压件紧固结构。
3.1.2 大电流套管的安装
该种套管适合于电压在35kV以下,电流在10-31.5kA的绕组引线引出。例如发电机变压器低压套管。一般此类套管为垂直安装,安装步骤同小电流低压套管安装。起吊方式有两种:①利用专用吊具。②用吊带绑在瓷套上起吊。
3.2 电压为110-220kV套管的安装
3.2.1 穿缆式套管的安装
安装时需要将引线电缆从瓷套上端引出,引线电缆拉直后,将引线电缆头通过定位销卡在上端定位槽内,放好密封圈,装压盖,紧固密封电缆头。即俗称的“上接线”方式。
以下以常规220kV套管为例对套管装配过程进行说明,其它电压等级穿缆式套管的安装过程与此类似,可参照执行。
①安装套管升高座。对照图纸确认升高座的相序位置。将升高座内的残油放尽,用白布擦净升高座内部及与油箱连接密封面。在密封胶垫一面均匀涂一层橡胶专用胶,晾1分钟左右后安装胶垫,对称均匀紧固升高座至“铁碰铁”为止。②套管起吊。起吊套管前,确认套管型号正确,外观应无损伤。根据升高座安装角度,在套管的合适位置进行吊带绑扎。
套管垂直安装的起吊方式见图1所示。
起吊后用干净的白布蘸无水乙醇对套管油中部分擦干净,将绑有吊环的拽线尼龙绳从套管中穿出。套管起吊后,套管油表方向向外,观察油位不低于1/3。
③套管安装。将套管吊至升高座上方后,把拽线吊环拧进相线电缆头中心的螺孔内。逐渐拉紧拽线尼龙绳,同时指挥天车缓慢降落套管,把相线从套管中拉出。当套管进入升高座时,要稳住套管,边落边调整天车位置,使套管在升高座中心位置降落。当套管安装法兰距升高座约20-30mm时,用尖锥插入套管安装法兰的螺孔以定位。套管降落至能带上螺栓时,确认密封胶垫是否放正,带全所有螺栓,至套管落到底,边落边紧螺栓,上紧全部螺栓。摘下吊带及卸扣,松开拽线尼龙绳,取下拽线用吊环,安装套管电缆头铜螺母,安装定位销,安装电缆头接线板,检查密封胶垫位置端正,用螺栓上紧电缆头接线板。④检查。套管下部均压球要对正相线引线包绝缘“锥子”,套管安装到位前一人从下部人孔观察套管与相线锥子配合情况或进入油箱内部协助装配,及时调整套管角度及锥子高度,以保证相线锥子进入均压球,且不能堵塞均压球。
套管上部放气塞应处于最高点,以便将套管中的气体排净。垂直放置的套管放气塞应朝向油箱外侧便于放气。如果相线引线带绝缘,安装过程中不要损伤折断引线绝缘,发现绝缘有损伤要重新包扎。
3.2.2 导杆式套管的安装
导杆式套管就位后,通过手孔将器身引线与套管下端接线端连接紧固。即俗称的“下接线”方式。
①起吊套管。②将套管吊入升高座进行安装,套管入位后,通过手孔(或人孔) 调整相线接线片与套管接线端螺孔对正,使套管尾部接线端与相线接线片按图纸要求可靠相连。接线片与油箱要有足够的绝缘距离。③接线前准备好工具和零件,工作完成后清点工具和零件数量,不要遗漏或落入油箱内。④引线连接处螺栓紧固要求使用力矩扳手。
3.2.3 电压为500kV套管的安装
此类套管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同110-220kV级套管,只是由于套管的长度较长,一般在6m-8m之间,套管起立时使用双车,其他安装要求同220kV套管。
3.2.4 800kV套管的安装
国内变压器常用的套管厂家有西瓷、南瓷、HSP等。不管是哪个厂家的套管,一般都提供专用吊具,因此安装过程也不太复杂。
套管垂直安装时较简单,只需将两根长吊带(或钢丝绳)分别从套管头部工装的两个吊耳处穿过。使用双车起立,起立后套管便处于垂直状态。套管倾斜安装,需根据套管的倾斜角度折算套管头部绑扎的吊带的长度,一般采取在CAD图中按比例画出套管的长度及倾斜角度,模拟实际安装时的状态。
3.2.5 SF6套管的安装
①该类套管较空气套管长度很短,500kV的一般在2.5m左右,800kV的一般在3.5m左右,因此起吊时一般采用单车起立。垂直及倾斜安装同空气套管。②水平安装时的特殊情况处理。该类套管由于重心在安装法兰下部,且部分安装方式为水平安装,造成安装困难,实际装配时采取以下方法,图3所示。
4 结论
对于各种类型的套管,特别是新型的变压器套管,其吊运和装配需要专业技术和专用工具,应配合各套管厂家说明书要求以及结合装配经验进行吊运和安装。
参 考 文 献
[1] 熊观银.变压器装配工艺[M].机械工业出版社.
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 第4篇
在220KV电力变压器中, 高压套管引线设计是重中之重, 其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电力变压器性能。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 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设计不断创新与优化。目前, 按照载流方式的差异, 我们可以将油纸电容式高压变压器套管分为穿杆载流式套管结构与穿缆载流式套管结构两种。这两种结构设计由于接线方式的不同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且各具优势。下文中着重就这两种套管引线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以提升电力变压器的性能, 保证其运行安全。
一、油箱结构设计
目前, 我国有关220KV电力变压器油箱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 既平顶钟罩式和梯形顶钟罩式。而且, 在所有电力变压器中都有高压侧, 其上基本都加装了电流互感器装置, 所以含有升高座。一般情况下, 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的均压球会被放置在油箱或升高座内。我们可以利用对比法, 将均压球放置到不同结构设计油箱的不同位置进行试验对比, 以此分析平顶钟罩式油箱结构与梯形顶钟罩式油箱结构的经济效益, 判别最优结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 我们可以适当忽略器身及套管等排油对最终实验数据的影响。以SSZ11-180000/220型号的电力变压器为例, 其油箱尺寸分别为7600mm/2370mm/3380mm, 局部高压套管中油的长度可能会达到1250mm。但是, 当把均压球放到平顶油箱内时, 均压球受周围夹件、横梁、压钉及其加筋等部件接地的影响, 其附近的电场表现极为不均, 很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因而为了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 需要扩大油箱体积, 以拉长夹件、横梁等金属件的绝缘距离, 具体而言, 合理的油箱尺寸应该设计为7700mm/3170mm/4380mm。最终实验数据显示:均压球在平顶油箱升高座内时的油重为56307KG, 均压球在平顶油箱内时的油重为55917KG, 均压球在梯形顶油箱升高座内时的油重为54237KG。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梯形顶钟罩式油箱的成本较低。此种设计结构的升高座内放均压球和互感器, 互感器下放纸筒。
二、引线结构设计
作者在经过试验对比, 确定最优油箱结构设计的基础上, 就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具体表述如下:
(一) 穿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
穿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是常见的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设计方式之一。这种结构设计的绕组引线通过套管均压球与下部接线头直接进行连接, 套管上部接线头则与铜管直接进行连接, 电流主要借助铜管进行传导, 其油箱主要采用梯形顶钟罩式设计。但是, 穿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油箱设计又独具特点。一方面, 油箱升高座需要配备手孔。由于穿杆载流式引线套管不使用电缆通过铜管, 而是采用直接连接接线头的引线方式, 所以为了方便接线, 需要在与均压球相对的升高座上焊接手孔, 并对其焊接壁进行特殊工艺处理, 以避免因电场畸变造成放电或击穿现象;另一方面, 在油箱升高座内加装两个纸筒。因为电力变压器高压引线接线头与均压球内部接线头之间需要用螺栓紧固, 所以为了方便螺栓紧固接线头操作, 应该在纸筒上开孔。然而, 纸筒上一旦开孔, 其原有的作用就不得发挥。为此, 我们可以在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引线结构中设计两个纸筒, 一个用来固定接线头, 一个用来旋转使纸筒重新发挥作用。相比于穿缆载流式套管引线, 穿杆载流式套管引线并不受电缆性能局限的影响, 能够满足变压器容量与电流增大的需求, 且更具安全性, 因而备受电力系统的欢迎。
(二) 穿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
穿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与穿杆载流式套管引线结构在接线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差别, 这种设计是将电缆穿过铜管, 并把其放到接线头的沉孔内, 使电缆以钎焊焊接的方式与接线头连接在一起。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的下部处于均压球内铜管的另一端。在具体的安装实践中, 需要将电缆与接线头一并从铜管底部引入, 从铜管上部引出, 然后借助销钉装置进行锁死。根据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的结构特征, 制定的引线设计方案如下:一是, 均压球位置设计。均压球与法兰开孔之间的距离宜保持在300mm以上, 且需要对法兰开孔进行倒R10圆角工艺处理。纸筒则需要伸出法兰之外, 尽量采用4mm的厚度。同时, 还需要着重注意配合好均压球与穿缆引线连接, 单面包扎的绝缘厚度须达到25mm, 锥度不得少于105mm, 均压球进入锥度不得少于45mm, 而且还要保证其与均压球地面入口无限接近同心;二是, 电缆入套管设计。当电缆与铜管过紧靠近时, 势必会产生发热, 极易引发故障。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出现, 我们需要用两层22HCC半叠包皱纹纸和一层高网络带半叠保护好电缆在套管外裸露的部分, 并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电缆尺寸进行预截。
结语
总而言之, 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设计至关重要。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设计将不断创新与优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 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 因此, 作者希望业界其他专家和学者持续关注变压器相关技术发展, 针对高压套管引线设计提供更多的有效建议, 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220KV电是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不可获取的一部分, 它为照明系统、电器系统等运转提供了动力。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具有转换电压、电流、阻抗等功能, 有效保证了用电安全。而引线又是组成电力变压器的重要元素, 优良的引线结构设计是电力变压器性能发挥的基础。一般情况下, 不同的套管需要我们设计不同的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与之匹配。本文以油纸电容式套管为例, 就220KV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引线结构,变压器绕组
参考文献
[1]高丹, 衣丽葵.220k V电力变压器引线结构改进[J].变压器.2011 (03)
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 第5篇
1 油浸纸电容式高压套管末屏的基本结构
油浸纸绝缘电容式套管由油枕、上瓷套、下瓷套、电容芯子、导电杆、法兰和均压球等组成的。套管绝缘由内绝缘和外绝缘构成。外绝缘指套管的外绝缘瓷套,内绝缘指电容芯子。外绝缘瓷套还同时作为装变压器油的容器,优质的变压器油充于瓷套和电容芯子之间。内绝缘层以导电杆中心线为轴心,内部同心放置铝箔,铝箔的边缘镶有半导体层,改善铝箔均压电极边缘的尖端电场。由于电容纸的纤维在油中起屏障作用,而且经过真空处理,油又填充了纸中的气隙,所以这种绝缘电气强度非常高,短时电气强度可达到100 kV/mm以上。套管电容芯子的最外屏即为所说的末屏,由于它的对地电容与套管的主电容相比较小,所以说它也是高压套管与外部连接的最薄弱环节。为防止末屏接地不良而导致出现悬浮电位而发生放电,运行时末屏必须经接地装置可靠接地。
日常所用的高压套管末屏均为靠弹簧压力使推拨铜套将末屏通过外部端盖接地的,高压套管末屏接地装置原理如图1所示,末屏接地通过末屏引出线杆上的推拨铜套与套管末屏接地端盖接触,并通过法兰接地。接地是否良好是由推拨铜套前的弹簧压力、推拨铜套与末屏引出线杆、推拨铜套与套管末屏接地端盖的接触紧密程度决定的。所以,必须保证末屏引出线杆与推拨铜套无卡涩、动作灵活,且推拨弹簧弹力良好、末屏接地端盖拧紧后使弹簧有足够的压力,再通过末屏接地端盖与法兰形成良好的接地。当测量末屏对地绝缘时,将推拨铜套向里推,露出末屏引出线杆上的销孔,将直径合适的销钉插入销孔内,使推拨铜套固定不能返回,然后将测试夹夹在引出线杆上即可进行测量。
2 高压套管末屏异常分析及处理
2.1 异常现象
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01起备变高压套管为抚顺传奇瓷套管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BRLW-252/630-3型,额定电压为252 kV,额定电流为630 A,电容量为435 pF,套管中的油为香港尼纳斯牌号10GBX变压器油,油击穿电压≥70 kV/2.5 mm,具有极高的电气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2004年4月投入生产运营至2008年春检以前,运行、试验正常。2009年5月春检预试中,对该变压器试验时,发现试验数据异常:高压侧B相套管末屏对地绝缘为0 MΩ,介损(tanδ)为1.389,由此表明变压器末屏存在故障。近年试验数据对比见表1。
2.2 异常分析及处理
根据20072008年试验数据正常而2009年试验数据异常情况,可以判断异常现象出现在2008年春检后。技术人员在一次侧对末屏装置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末屏引出线杆根部处有轻微渗油现象;末屏装置端盖发现端盖内有少量绝缘油,油颜色发黑,有碳化物,可判定末屏处有过放电现象。检查引出线端头,发现末屏引出线杆端头销孔边缘不光滑,推拔接地铜套有轻微卡涩感,末屏引出线杆端头上的销孔处有轻微毛边,应该是在以前多次的试验过程中用改锥插入销孔所致。由此分析,可能是试验操作人员在试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销孔出现硬伤毛边,导致推拔接地铜套与接地端头间有轻微卡涩,试验后推拔铜套未完全复位,致使末屏铜套与接地帽接触不良,造成接地悬浮,最终发生运行中高电场在绝缘薄弱环节放电。针对此情况,立即联系厂家来处理。拆开末屏接地装置,检查末屏装置基座发现其内部有一处放电,导致放电通道处绝缘垫严重碳化,放电烧伤部位如图2、图3所示。
鉴于放电部位处于末屏装置引出线末端,没有波及到变压器主套管内部绝缘,拆卸时脏油在末屏装置基座内(末屏装置是倾斜向下的),所以不存在脏油进入主套管内的可能性。套管厂家专业人员建议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只需更换密封垫、处理末屏引出线杆端头。若修后试验数据符合标准要求,即可投入运行。更换新的末屏装置后,将末屏引出线杆销孔处毛边用细砂布处理光滑,推拉推拨铜套,检查推拨铜套与末屏引出线杆配合良好,动作灵活。对末屏套管进行试验,各参数如表2所示,符合标准要求,末屏接地端盖装复后用万用表检查,末屏接地良好。设备投入运行后对该套管进行定期红外测温检查,未见异常。
3 技术建议
近年来,变压器高压套管末屏故障比较多,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可以预防末屏引发变压器高压套管发生故障。
3.1 设备选型
基建期设备选型要把好产品质量关,选择经验丰富、专业从事高压套管生产、有良好运行业绩、通过权威部门严格型式试验的套管生产厂家的产品;保证高压套管出厂前试验项目齐全、各项试验数据优良,必要时应设专人进行出厂监造,以确保产品质量。
3.2 设备技术资料
要求厂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设备技术资料,特别应该索要变压器高压套管运行维护和试验操作注意事项,防止因不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和操作不当导致事故隐患。例如,试验时应选用合适的销钉和禁止在销子插入引出线杆销孔后转动,一些现场试验人员由于没有合适销孔的销钉而用小改锥代替插入销孔试验,既影响实验效果,又容易造成销孔损伤,导致推拨套不能复位,致使末屏接触不良而发生事故;转动插入引出线杆销孔的销钉则可能使紧固螺栓松动,造成密封垫密封不良而渗油,成为引发末屏故障的诱因。
3.3 加强设备检修
利用春检测量末屏接地引出的尺寸和接地端盖内的深度,看能否保证可靠接触,必要时逢停必检。因为末屏接地装置推拨铜套与末屏引出线杆间的滑动接触卡涩,可导致末屏推拨铜套不能完全被弹簧弹出,影响接地,所以必须检查二者滑动是否灵活。因弹簧是导流件,若接触不良或电流过大可能导致弹簧过热,造成弹力下降,必须检查弹簧弹力是否良好,防止弹簧弹力下降进一步导致接触不良的恶性循环而最终引发套管事故。应检查末屏接地端盖、推拨铜套、接地引出线杆接触面有无氧化膜和过热痕迹,确保末屏接地所有环节接触良好,装复接地端盖一定要拧紧,并用万用表进行测量,以确保末屏接地良好,防止末屏接地不良造成运行中接地悬浮而发生放电。当发现末屏套管渗油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末屏处因渗油导致绝缘受潮而降低绝缘,最终引发末屏故障而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3.4 定期红外测温检测
定期对变压器高压套管末屏部分进行红外测温检查,特别在春检刚投运后,更应增加此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末屏接触不良导致的过热问题。
3.5 重视tanδ测试
对于新安装投运时的变压器,以前不重视末屏套管tanδ测试,应严格按预试规程要求,对新安装后投运前的设备进行此项试验,为以后试验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在每年的春检或停电检修时,对小套管电容量和tanδ进行严格测量,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套管末屏问题。
3.6 带电测试方法研究
2008年版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建议:对有末屏抽头的套管可以积极开展带电测试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当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停电试验进一步核实。因此,应认真研究带电测试方法,并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7 全面分析与定期跟踪
高压套管末屏的试验项目应严格按照《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的要求执行。各项试验结果应与上次试验结果对比,若发现异常,应结合试验设备、环境温度、湿度、同一设备的历次试验结果、同类设备的同期试验结果等,进行全面的、历史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根据变化规律和趋势,才能作出最终的判断和进行相应的处理,暂时判断不准,经专业人员判断可继续运行。在投运后,应采取定期跟踪检查、试验的措施,对于问题严重的,必须立即处理,禁止带故障运行而发生事故。
4 结束语
变压器套管的抗震计算 第6篇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结构最为复杂、最为核心的电器设备之一。变压器一般由油箱、器身、套管、油枕、散热器等组成。随着电压等级及变电容量的提高, 变压器的自身振动与地震成为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变压器振动监测与治理研究。而有关文献资料表明, 变压器在地震中的破坏表现多样, 灾后的恢复难度大, 因此提高变压器的抗震能力是提高电力系统抗震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地震中变压器最薄弱的套管进行研究, 按照相关标准编制了相应的软件。
1 套管的参数
套管是变压器抗震中最薄弱的环节。以下对套管抗震强度的计算是依据标准IEC61463进行的。如图1和图2分别为作用于套管上的力以及套管结构尺寸的示意图。图中, mn为空气侧的质量;dp为瓷套法兰的圆心到重心的距离;dtip为从关键截面到瓷套末端的距离;dh为从关键截面到瓷套顶部的距离;α为到垂直面的安装角;Fh为水平力;Fb为弯曲力;Ftip为瓷套末端载荷;Di为瓷套内部直径;Do为瓷套小外部直径;De为瓷套大外部直径。
2 计算方法
在地震工况下, 套管的地震中所受到的载荷由地震载荷、风载荷以及瓷套的末端载荷组成。通过计算套管在地震中所有到的载荷下关键截面处的应力, 与瓷套的最小断裂应力作比较得出瓷套地震期间的安全系数。
这里假设Di=515 mm;Do=580 mm;De=720 mm;dp=3575 mm;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4g, 垂直地震加速度为0.32g;瓷套放大系数1.6;瓷套响应系数1.5;客户指定的风速为32 m/s。
1) 地震载荷Mbs。Mbs取决于地震和重力的力矩。Mbs=Fb·dp=Fh·cosα·dp=108.47 k N·m。
2) 风载荷Mbw。Mbw是由风引起的弯矩。Mbw=Fw·dp=10.95 k N·m。
3) 末端载荷Mbtip。Mbtip取决于顶部载荷的弯矩。Mbtip=Ftip·dtip=11.21 k N·m。
4) 瓷套的断裂强度σtot。断裂强度σtot取决于振动、风载、末端载荷的总惯性矩Mbtot以及总的压力载荷Ft。总的惯性矩为Mbtot=130.63 k N·m;总的压力载荷Ft=-149.37k N。在瓷套法兰位置的结果应力σtot为由总的惯性矩和总的压力载荷产生的压力之和:σtot=15.350 MN/m2。
5) 瓷套在地震期间的安全系数S。客户提供的瓷套的最小断裂应力σP=40 MN/m2, 则在地震期间, 瓷套关键截面处的安全系数为S=σP/σtot=2.61。故此瓷套在客户提供的地震及风况下是安全的。
3 编制的软件
为了方便第2部分的计算, 编制了一款小软件, 用此软件仅需简单地输入几个参数, 就能快捷准确地得到结果。
软件的登陆界面如图3所示, 计算界面如图4所示, 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
将第2部分相应的数据输入到计算界面中, 计算结果显示如下。
4 结论
本文用工程算法对瓷套在地震工况下进行计算, 依据标准要求编制了一款软件, 通过输入相应的基本参数, 既可方便又快捷地得到瓷套在地震工况下的安全系数, 同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本文为验证瓷套在地震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计算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为以后变压器及瓷套行业人员更快捷地验证瓷套是否能满足抗震要求奠定了基础。
摘要:在强震作用下, 变压器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套管以及变压器顶部的储油柜支架。虽然利用抗震台模拟地震试验是研究变压器及套管抗震性能最准确、最先进的手段, 但时间长、成本高。文中给出了变压器套管的抗震计算的一款计算软件。应用此软件计算时严格遵循了标准的要求,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抗震计算
参考文献
[1]张雪冰, 饶柱石, 塔娜, 等.变压器油箱振动功率流研究[J].振动与冲击, 2009, 28 (5) :188-191.
[2]李子国, 景丽英.S7-200110型变压器抗震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7, 17 (4) :99-105.
[3]AMIR S G, ANDREW S W, et al.Seismic evaluation of 550k V porcelain transformer bushings[R].PEER Report, 1999, 10.
变压器套管在线监测方法探讨 第7篇
变压器套管是将变压器内部的高压线引出变压器油箱外部的装置, 它作为引出线对壳绝缘, 同时起着紧固和支撑引线的作用, 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受力强度。由于其体积小、工作场强高且易受环境污染等, 常常易发生损坏和故障, 是引起变压器故障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气设备从现行的计划检修转向状态检修的转变, 已成必然趋势。对变压器套管进行在线监测, 及时发现其缺陷并进行预警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提供了保障。
对大部分套管故障的原因及其分析总结可以得出, 导致套管绝缘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不合理、密封性不良导致的进水受潮, 以及局部放电和过热[1]。到目前, 容性设备在线监测已经有好几种方法。本文对其几种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参考量的选取
对于容性的变压器套管来说, 可以选取其介质损耗 (简称介损) 正切值tanδ、电容量C、末屏泄漏电流I作为它的监测量[2]。
1) 介损正切值tanδ与尺寸大小无关, 只与材料属性有关。测量介损可较灵敏地发现设备绝缘整体受潮和劣化变质以及设备中某些潜在的缺陷。
2) 套管的电容量是反映套管绝缘的参数之一, 是一项有效的检测手段。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套管各个电容屏间的绝缘中是否存在放电以及缺油等现象。如果电容屏发生击穿, 电容量会增大;如果电容屏间缺油, 电容量会减小。
3) 对测量末屏电流可以反映出套管的绝缘电阻, 可发现早期的受潮现象。
2 通过泄漏电流测量方法
2.1 三相不平衡电流法
如所选用的套管设备型号相同, 它们间的介损应相差不大, 当三相电压平衡时, 流过三相套管末屏电流的相位差为120°, 则三相套管末屏泄漏电流矢量和近似于零。如某相设备受潮存在缺陷, 电导增加, 末屏电流就会发生变化, 中性点电流就会有变化。在缺陷发展过程中, 测量三相不平衡电流有效值相对变化量│ΔI/I0│ (其中I0为三相不平衡电流) 能灵敏反映缺陷情况[3]。ΔI是三相套管末屏泄漏电流之和的电流变化量, 和理论上的三相套管中某一相套管出现故障时中性点三相电流和ΣI相等 (只适用某单一相设备故障情况) 。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
此方法简单、造价低、灵敏度高。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 即使三相电压平衡, 三个套管特性相同, 在现场复杂的环境下仍然会有杂散电流流入中性点, 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只有当缺陷发展到使其等值导纳变化很大时, 才有可能用该法检测出来, 但是还无法判别出具体哪个套管故障。如果同时有两相或两相以上的套管同时故障, 中性点电流矢量和如何变化是未知的, 故只能用作初步判断依据, 然后再进行分相检测, 作进一步诊断。
2.2 三相不平衡电压法
为了改进三相不平衡电流的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使用三相不平衡电压法。其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在末屏接地回路当中串入电阻, 使末屏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调节RA、RB、RC使三相不平衡电压U0降至最低。
三相不平衡电压法简单易行, 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谐波的干扰, 安装时得将末屏接地线断开后串入阻抗, 不符合国网“运行规程”的要求。此外, 为与停电时测到的绝缘参数对比, 还得测出常用的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和电容C等参数。
2.3 改进的三相不平衡测量法
该方法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参考文献[4]中介绍, 对末屏三相电压和电流之和进行测量, 监测其是否有变化。在信号的获取上, 将传感器传来的三相套管电压信号 (也可转化成电流信号) 进行矢量相加, 再进入放大滤波环节, 应用FFT算法取出基波向量。之后, 再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如果某相套管发生缺陷, 则中性点电流之和与起始值相比发生变化, 通过与基准值的相位进行比较或者从各相电流的历史变化来初步确定哪个套管有问题。最后通过最近一次离线测得的介损值与电容值计算出该相套管的介损值与电容值。
该改进的方法理论可以初步判断出哪一相套管有故障, 但只能适用于单一套管故障, 在现实情况当中也可能出现两相或者两相以上套管的故障, 故只能检测出缺陷相对严重的那相套管。
3 在线测量介损方法
介损的测量方法可以分成基于硬件的方法与基于软件的方法。其在线监测系统一般由信号变送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信息传输单元、诊断单元组成。
3.1 基于硬件的方法
3.1.1 过零时差法
过零时差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参考电压信号与漏电流信号之间的相位测量变为时间测量。其测量原理如图3所示。由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可测得反映母线电压的u, 由电流互感器可测得反映被测试品的漏电流信号i, 将u经过积分器移相90°。移相后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分别通过过零比较器转变成方波。两个方波通过异或门即可形成正脉冲信号, 正脉冲信号的宽度Δt便可以反映介质损耗角δ。
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 测量分辨率高的优点。但是过零时差法对波形的精度和过零的依赖性比较大。对硬件的要求较高, 而在实际运行中, 变电站内的干扰严重, 很小的器件参数的漂移就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谐波对其影响大, 稳定地检测过零点有很大的难度,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5]介绍了双极性过零比较法, 双向过零法可较好地克服现场干扰以及器件影响而引入直流漂移所致的误差。
3.1.2 过零点电压比较法
过零电点压比较法是测量两个同频率、同幅值的正弦波在零点附近的两个电压差, 并由电压差来计算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的方法。若母线电压为U, 被测试品的泄漏电流为I, U和I分别可以表示为:
其差值为:
当处于过零点时t=0, Δu=Asinφ, 即:
该方法原理简单, 对硬件要求不高, 但该方法通常不易保持电压与电流信号幅值相等, 波形的畸变等因素会对其带来影响。
参考文献[6]介绍了数字化过零点电压比较法 (DZCPV法) , 该方法使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分压器 (EVD) , 使采集的电压信号与电流转换成电压的信号幅值相等, 该方法简化了测量系统的硬件结构, 降低了对硬件的要求。允许较高的输入电压, 可以得到高信噪比, 这对现场在线监测介损十分有利, 提高了实用性。
3.1.3 电容电流补偿法
电容电流补偿法也称为电容电流自动补偿法, 其原理是将被测容性设备两端的电压信号积分相移90°, 得到一个与泄漏电流中容性分量波形相同的补偿信号, 将此信号放大为与容性电流分量幅值相等。由电流传感器将容性设备的漏电流引出, 经放大器放大, 并与补偿电流的微分信号分别输入至差分放大器两端, 这样就可以把电流中的容性电流抵消掉, 得到其阻性电流。通过分离出来的阻性电流与容性电流的比值便可得到介质损耗正切值。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此方法分离了容性电流和阻性电流, 能够对各次电流的容性电流分量进行补偿。但是该方法运用了运算放大器实现矢量比例运算, 故有相位漂移。此外, 一般末屏泄漏电流中阻性分量很小, 如要提高精度相应的成本也会提高。
3.2 基于软件的方法
3.2.1 相关函数法
假设采集到的电压与电流信号分别为:
i (t) 、u (t) 两信号波形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分别为:
其中, Ri为电流信号的自相关系数;Ru为母线电压信号的自相关系数;Rui为微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的互相关系数;T为正弦信号的整周期。可以得到介质损耗角δ为:
相关函数法算法简单, 对硬件采样要求较低, 抗干扰能力较强, 但是该方法对电网当中的高次谐波敏感, 必须对其进行滤波, 同时电网频率的波动对其影响较大。
3.2.2 高阶正弦拟合法
高阶正弦拟合法[7]是一种在采样不同步情况下使用的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测量算法。在实际测量中, 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包含有直流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 用高阶正弦拟合法来拟合母线电压和泄漏电流的采样数据。
设被测信号是由直流分量、基波和高次谐波分量组成且谐波的绝大多数能量被集中在N次内, 故信号可以表示为:
式中, A0为直流分量;ω为基波角频率;k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为Ak、φk。以采样周期为Ts对信号采样后得到N个离散序列:yn=f (n Ts) (n=0, 1, 2, , N-1) 。
则拟合的目标函数为:
数据可以在某一拟合优度下进行, 一般用数据点差值的范数来衡量, 对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法, 求出结果。正弦拟合法能适应电网频率波动的变化, 可以较好地解决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采样不同步问题。而且可以在信号的高次谐波分量较大时仍能对介质损耗因数进行较精确的测量。但此算法的核心是求解一个非线性方程组, 一般采用迭代法求解, 迭代的次数越多精度越好, 但是迭代次数越多意味着计算量越大, 所以此算法的实时性不好。
3.2.3 谐波分析法
谐波分析法是目前介质损耗因数在线监测使用的主要软件测量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分别测量运行电压和被测容性设备的泄漏电流, 再将获得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过DFT变换求出被采样信号的实部和虚部, 因为计算损耗角仅需要信号的基波分量故仅需要对样本点做基波DFT变换, 可以采用正交滤波算法提取出基波。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滤除谐波的干扰, 但是采样必须为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电网频率的波动对该方法影响较大。
4 影响介损测量的因素
4.1 相间干扰
在变电站等实际现场中, 三相设备一般是成一条直线排列布置的。相与相之间存在电容耦合, 相间的耦合电流会对被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产生影响。就影响的效果而言一般是介质损耗正切值A相偏大, B相不变, C相偏小。
为降低相间干扰带来的误差, 可以将三相设备按正三角形方式排布, 这需要在变电站设计规划实施。但就变压器套管而言, 主要还是监测其介质损耗正切值的变化趋势。
4.2 系统谐波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是3~7次谐波, 正常运行的高压容性设备介损正切值一般很小, 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 电压谐波波形的畸变、频率和初相角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 从而产生测量误差。
4.3 电网频率波动
在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的在线监测中, 一般认为在短时间内, 电压、电流信号频率是稳定的。只要按照采样频率是信号频率的严格整数倍进行采样, 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 可以反映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但是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其电压信号的频率并不是固定的。电压的频率是以50 Hz为中心上下波动。这就意味着如果以固定频率对被测信号进行采样就会因为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而给测量结果带来较大的波动和误差。精确测得被测信号的频率是解决频率波动对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影响的关键。
4.4 电流互感器的角差
变压器套管末屏电流很小只有毫安级, 为了将微弱的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就必须引入放大电路, 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但是引入放大环节后就可能会对信号产生延迟并由此引入角差。此外, 由于电流传感器自身的铁损和励磁所需要的激磁电流也会对漏电流信号的采样造成相位延迟。
4.5 电压互感器的角差
送至监测装置预处理电路的电压信号取自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 电压互感器一、二次电压间的角差会影响监测装置输出的介损值。
4.6 设备所处环境中电磁场的干扰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的一个难点是测量装置所处的现场环境恶劣, 大部分采集到的在线监测测量信号弱, 受通信、谐波、电压突变、环境的温湿度变化及高电压设备区的电磁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测量信号的精度和数据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有一些测量信号甚至完全淹没在干扰信号中。因此提高在线监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保证测量灵敏度的前提下, 使测量数据稳定、可靠、系统的故障率小是在线监测技术的一个基本要求。
5 测量介损方法的改进以及抗干扰
测量介损时从末屏采样的泄漏电流信号微弱一般只有毫安级, 介质损耗正切值小, 所以对设备的测量的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改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1) 从软件算法改进方面入手; (2) 改进测量硬件设备; (3) 改进测量方法。
5.1 改进的算法的研究
传统的谐波分析只有当采样长度为工频周期的整数倍, 谐波分析法才能严格成立。但是实际情况中电网频率是波动的, 无法严格上满足整周期采样, 这样会产生频谱泄漏效应与栅栏效应。
5.1.1 加窗插值法
为了减小频谱泄漏效应与栅栏效应的影响所带来的误差, 采用加窗插值法进行改善[8,9,10]。典型的窗函数为各种升余弦窗, 比较常见的是Hanning窗谐波分析法、Blackman窗谐波分析法。其中Hanning窗的优点是可以较大程度减轻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 并且增加的计算量较小, 编程实现比较容易。Blackman窗虽然可以将谐波间的干扰有效衰减掉, 使介损精确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但该算法要求解6~7阶的一元方程, 计算和编程实现比较困难。所以Hanning窗使用得较为普遍。
5.1.2 小波分析法
用小波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11,12,13,14], 测量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在有噪声的情况下, 小波分析能够比插值法更有效地抑制噪声, 尤其适合在现场干扰严重、基波频率波动的情况下分析信号, 保证信号测量的准确性。参考文献[11]对小波变化算法进行了仿真, 小波分析比傅里叶法在介损测量应用中的精确度高。但是在选择小波的时候要考虑小波的正交性, 是否具有紧支集、平滑性以及对称性、构造严格、能量集中的小波, 克服小波混叠现象。
5.1.3 基于全相位谱分析技术算法
参考文献[15-16]介绍了全相位分析法, 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全相位分析技术算法有更高的精度。相对于传统频谱分析, 具有频谱泄漏小、参数估计精度高的优点。该算法无需对信号进行严格的整周期采样, 可有效抑制DFT算法中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 且无需相位校正。算法简单, 可用于电力自动化中的向量测量以及正弦交流电谐波分析等工程, 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5.1.4 其它算法
参考文献[17]提出了神经元自适应介损测量方法, 该算法首先滤出电压信号中的谐波, 然后将电压信号分解为电压信号和电压移相90°后信号加权和, 通过改变学习速率和加动量项的学习算法, 调整神经元权值实现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从而得到介损。参考文献[18]提出基于Hilbert变换抑制非整周期采样给介损带来误差的新算法, 并对算法在各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仿真,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5.2 硬件上的改进
目前, 介损值的测量方法中, 电压信号一般取自于母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与一次侧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角差, 所以应当改进电压互感器以减小测量的角差。
电流信号的采集一般通过末屏接地线上的穿芯电流互感器提取, 目前的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大都采用电子器件对其激磁电流进行补偿, 可以有效地减小一、二次侧的角差和比差。通过放大器放大二次侧的信号, 提高被测信号的信噪比。
其次, 硬件的高速采样转换与处理能力也可减少测量误差。如今, 开发了基于可编程门阵列 (FPGA) 的介损在线监测系统[19,20], FPGA核心频率高可达几百兆赫兹, 内部程序可并行运行, 可以处理复杂的功能, 其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测量仪相比精确度高、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5.3 测量方法的改进
在线监测需要多种方法, 单从某一个参数来观测套管的缺陷情况并不十分准确, 需要测量出多个参数, 根据每种参数所能反映出套管缺陷的情况进行配合, 相互取长补短, 综合分析方可发现不同的缺陷以及故障。
参考文献[21]介绍了综合相对测量法, 选择同相运行的多台设备, 以其电流信号为基准进行比较, 求出各设备tanδ间的差值Δtanδ, 并根据这些差值的变化趋势来综合判断设备的绝缘状况, 发现设备中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同相运行的多台设备进行相互间末屏电流相角比较, 不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作基准值, 排除了电压互感器带来的角差, 使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度。
目前, 我国大部分在变压器套管末屏电流信号的提取上普遍采用零磁通穿心互感器, 通过在末屏加装信号取样装置将电流信号通过引线引出再通过穿心互感器取样。其末屏信号取样装置大致如图5所示。
而国外的一些公司 (如美国的AVO公司、德国的LDIC公司) 在末屏串入分压电容器, 通过测量分压电容器与PT电压之间的相角关系求取设备的介质损耗正切值tanδ。通过选择合适的介损小的电容, 使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使输出电压保持在30~40 V之间, 这样可以降低外界干扰的影响和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 测量结果有较高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采用红外技术, 通过变压器在故障时会产生不同的热效应, 利用红外在线故障诊断系统检测变压器特定部位的温度, 根据温度信号以及变化来分析判断变压器故障的类型[22]。
6 结语
在线监测已有十多年的发展, 并积累起一定的经验。目前, 变压器套管的在线监测主要对其介质损耗正切值、末屏泄漏电流、电容量3个量进行监测。在线监测的难点在于现场应用中的抗干扰。不能单从算法方面进行研究, 也要适当提高硬件的抗干扰措施, 以及测量方法的改进。只有将软件算法与硬件相互配合才能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摘要:介绍了几种容性设备的在线监测方法, 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在介损测量现场应用中, 存在电网谐波、频率波动、相间干扰、电磁干扰等因素, 同时非同步采样、非整周期采样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 要在算法改进、硬件改进、测量方法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只有通过软件算法与硬件相互配合, 才能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变压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 第8篇
在电气试验中,经常需要对已组装的变压器测试其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为变压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 (变压器差动、零序差动) 等提供可靠试验数据,为继电保护装置可靠动作提供确凿依据。常规的测试方法是在变压器套管引出线与中性点引出线之间加3V直流电,通电瞬间,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用指针万用表毫安档测量的“直流感应法”。但较大容量的变压器当套管安装完毕以后,由于变压器线圈具有很大的电感,利用“直流感应法”无法测试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 (对于容量240MVA以上的变压器,即使用24V直流电压也测不出来,若继续升高电压,变压器规程不允许)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将变压器高压侧A、B、C三相套管引出线短路起来消除变压器线圈合成磁通方法,对变压器高压侧A、B、C三相套管引出线和中性点引出线之间加1.5V的直流电压来测试电流互感器的极性。这种“消除电感作用测量法”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给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2 原理分析
以三相三柱的变压器 (三相五柱变压器的分析结果与三相三柱变压器相同) 为例进行分析。
2.1 一相线圈施加电压
在某一相上施加电压时 (以其中一相为例,见图1) ,当开关K闭合的瞬间,有增加的电流流过变压器线圈,产生变化的磁通φ,在变压器线圈产生变化的磁通链ψ,产生感应电动势EL。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EL=―dψ/dt,由于变压器铁心中有较大空气隙,且在非饱和状态下工作,可以认为电感是线性的。由此可得EL= (dI/dt) 。自感电动势的实际方向总是企图阻止电流变化。由于变压器中的铁心作用,电感大大增强,即单位电流产生的磁通链剧增,从而使EL更高。从物理意义上讲,必须外加一个高电压来克服EL,但在现场实际测试中是不允许的。因此,流经线圈的电流很小,感应到电流互感器二次的电流更小,从测量表计上无法看出指针偏转方向,无法正确判断互感器的极性。
2.2 三相线圈短路施加电压
三相线圈短路后对中性点施加电压 (见图2) ,即可使各相产生的磁通链相互抵消 (漏磁通忽略不计) ,从而消除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达到增大回路电流的目的。假设变压器铁心截面处处相等,每相的漏磁通为零。这样,当开关K合闸瞬间,A、B、C三相线圈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链也是相等的。磁通链的方向如图2所示,最终表现在每一相上的磁通链为0,自感电动势也就为0。因此,外加电压无需克服自感电动势的影响,整个回路可以理解为一个纯电阻电路,I=V/R (R为三个线圈的并联电阻和电源内阻之和) ,这个电流的大小只取决于电源电势和回路电阻的大小,电流值要比单相线圈施加电压时大得多,由于一次电流的增加,电流互感器二次的感应电势也相应增大,电流互感器二次的感应电流也相应增大,因此,从测量表计上可以准确地判断电流互感器的极性。
3 测试方法
利用将变压器高压侧A、B、C三相套管引出线短路起来抵消变压器线圈合成磁通方法,对其绕组首尾利用甲电池施加1.5V的直流电压来测定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接线完毕后,极性试验应采用直流法,由一次侧施加直流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用毫安表检查偏转方向,确定极性。使用指针式直流毫安表时,应该使用不超过100mA的量程表,最好使用100μA (微安) 档位,为保证指针偏转方便观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不同档位 (调整为指针偏转最明显的档位) 。瞬间接通开关K短时稳定后断开,在甲电池连通回路瞬间,指针式毫安表正向偏转;在甲电池断开回路瞬间,指针式毫安表反向偏转,则电流互感器L1端与二次绕组K1端为同名端,即是同极性端。测试完毕后画出套管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测试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确定各相之间接线正确,否则不能正确判断接线是否有错误。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变压器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特别是在变压器保护改造情况下,更应注意正确操作,否则将会发生人身触电和设备损坏的事故。
4 结束语
采用“消除电感作用测量极性”的方法,解决了当变压器套管与变压器本体组装后,测量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极性困难的问题。这种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从操作程序上与“直流感应法”没有差别。适用于有中性点引出的各种变压器,解决了在现场如何检测变压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问题,从原理上保证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为继电保护对极性要求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自耦变压器差动,特别是容易发生误动作的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提供依据,杜绝正常运行后发生区外故障时零序差动保护误动作,防止电网事故范围扩大。
摘要:在以往基建工程的调试中, 对已组装好的变压器, 测试其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研究, 提出了三相线圈短路法, 这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变压器,电流互感器,极性,套管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气主设备保护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6.
变压器套管CT极性测试方法分析 第9篇
在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CT)的极性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保护及二次回路的正确性,在二次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主变差动保护和牵涉方向的保护(如复合电压方向过流等)。
测试电流互感器极性[1],是二次设备投入运行前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如果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将影响保护、测量、计量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将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常规的极性测试方法是直流感应法,现在针对这种方法展开讨论。
1 直流感应法
管变压器出线与中性点之间加3-5V直流电,通过制造偏转判断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CT)的极性,由于施加电压较小,在一次侧和二次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非常小,忽略变压器其他支路产生的励磁效应,将主变套管变压器电流互感器(CT)可等效为如图1所示的简化电路,由变压器本身电阻和电感构成的串联一阶电路。
测量时在加电瞬间,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使用指针万用表毫伏档测量,开关按下一次,指针偏转一次,经过多次测试,根据毫伏表的指针偏向判断变压器极性。
1.1 直流感应法原理分析
从直流感应简化电路可以看出,单看一次侧可以等效为蓄电池、电阻、电感串联组成的RL一阶电路,开关闭合前电路已达稳态,电感电流iL(0)=0。在t=0时刻开关闭合,分析在直流电压源Us激励下,t≥0时电感电流
现分析t时刻电感电流iL(t)和电压uL(t)的零输入相应。根据KVL和有如下微分方程:
求解上述微分方程最后可得电感电流和电压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分别为
经过matlab仿真可知在=R200Ω,L=0.1H,Us=5V的情况下,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如图2、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呈指数上升趋势,电压则是指数下降趋势。直流感应法就是利用电磁原理在二次侧感应到与一次侧同样变化趋势的波形,通过精密指针式电压表判断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极性。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1.1 二次回路电压测量
变压器套管CT有一次阻抗,可等效为一电阻,加直流电时,产生的突变电流I1很小,根据磁势平衡原理I1*W1=I2*W2(假设一次W1=1匝,二次W2t≥0),则感应到二次的电流经过变比W1/W2,又把I1缩小了W2倍,即使万用表用最小的直流档也无法检测到I2的变化。但使用精密仪器测量,相应仪器的成本将会很高昂。
1.3 产生过电压
变压器套管CT一次侧加电压,并不是加一个恒定的电压,而是脉冲电压,通过开关来控制,在加一次电压,二次侧观察电压表指针指向,这种方法需要多次测试。根据电感线圈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当电感线圈加上突变的电流时,将会产生脉冲电压,当流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大小发生改变时,线圈两端要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来维持原电流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这一反向电动势不让线圈中的电流发生改变,电感线圈两侧电压,从公式可知电流变化愈大,其反向电动势愈大,造成的危险也越大。
下面为了看到比较明显的突变电压,可以通过MATLAB仿真进行验证。仿真时,我们仍然取R=200Ω,L=0.1H,US=5V,通过方波控制开关。在测量时,为了较为直观的判断极性,每次打开开关和关闭开关的时间周期大约为2s左右,此处取周期为2s,即每经过2s,开关打开关闭一次。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电感两端当有变化的电流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反冲电压,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都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通过对直流感应法从原理上的分析和方案存在问题的讨论,直流感应法主要存在着二次侧测量难度比较大和一次侧测量时有过电压产生这两个问题,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来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下面将对此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 电容放电测量法
电容放电测量法就是在直流感应法基础上改进了测量方法,主要原理是:4节1.5V串联后电压为6V,经过升压模块升压至36V,由单片机控制给电容充电,电容充电完毕后单片机控制单刀双掷继电器,将电容电压加至变压器两端,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受到电压信号,经过接受电路转化为脉冲,单片机通过脉冲判断套管电流互感器极性,并通过蜂鸣器和LED路灯的形式,显示出来。
2.1 电容充电
4节1.5V干电池串联后电压为6V,经过升压模块升压至36V给电容充电,充电时间由单片机控制,经过仿真由图1可知电容经过0.13s内即可充电完成。电容充电时间较短,基本可在测试仪开关打开瞬间完成电容充电。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2.2 测量原理分析
电容放电测量法一次侧可以等效为图8所示电路图,由放电电容、变压器固有电阻和电感构成的LCR二阶电路[2],下面针对这个LCR二阶电路展开分析。
在图7中,电容C的固有电压36V,此处设为U0,电阻端电压为uR,电感端电压为uL,开关闭合后根据KVL列换路后电路的微分方程有:
将代入上述方程可得:
此方程为齐次微分方程,其特征根为:
对不同的参数R、L和C的情况下特征根有以下三种情况:
当β>ω0时,s1和s2是两个不相等实根,这种情况在工程上是过阻尼非震荡过程。此时电感uL和iL按指数规律衰减,最后都趋近于零,这种情况按照这方法在测量时只能单次测量,单片机只能采样一次,只能从一个波形判断极性,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难于保证。
当β>ω0时,s1和s2是一重根,这种情况在工程上是临界状态,运用范围不大。
当β>ω0时,s1和s2是一对共轭复根,这种情况在工程上是欠阻尼震荡过程。本方案就是采样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欠阻尼震荡作为判断依据,下面将对此详细讲解。
求解上述二阶微分方程最后可得电感电流和电压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分别为:
从公式可知电感uL和iL按指数规律衰减的正弦波,通过测量多次周期内的正弦波就可准确判断极性,消除了误差干扰。
2.3 欠阻尼震荡介绍
电容和电感都是储能元件,只有电阻是耗能元件。电容放电时它所储存的电场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阻中,一部分转移到电感储存于磁场中。当电容储能为零时,电感开始放电,电容被反向充电;当电感储能为零时,电容又开始放电。这样周而复始。由于电阻不停地消耗着能量,因此电容电压呈指数衰减的振荡过程。
3 CT极性判断原理
3.1 LC阻尼震荡的应用
经过matlab仿真,采用500MVA变压器作为模型,由于LC串联谐振,在变压器一次侧产生阻尼震荡[3]波形,震荡时间约为1s作用,在变压器二次侧根据电磁原理接收到相应波形,分别如图9、图10所示。由图可知变压器CT在正极性和负极性时产生的波形在相位上互差180°,本测试仪的方法就是利用阻尼震荡时产生的波形在相位上的差别,通过二极管调理电路分别产生两个不同的脉冲信号,经过单片机的内部程序的处理判断极性。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横轴时间,单位:s纵轴电压,单位V)
3.2 CT极性判断
变压器CT二次侧产生的波形通过极性测试仪接收端接受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变成方波出发单片机中断INT0、INT1,判断变压器CT正极性和负极性[3]。调理电路如图11所示,当阻尼震荡波如图3所示,变压器CT是正极性时,二极管D1、D3、D4导通,三极管Q1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INT1为高电平,INT0为低电平,单片机内部判断为正极性。当阻尼震荡波如图4所示时,则相反。通过这个方法判断变压器CT极性可靠稳定,单片机多次接收到同样的信号才可确定极性,消除了外部脉冲信号的干扰造成的误判。
4 设计框架图
变压器套管CT测试仪有发射装置和接受装置[4],内部框架如图12所示,主要有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升压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构成。工作时按下开机按钮,开机单片机处于复位状态,给电容充电,电容充电时间很短,充电完毕后按下测试按钮,双刀双掷继电器触头接通,此时电容器处于发电状态,对变压器套管CT放电,二次接收装置接收到二次侧信号,经过调理后出发相应单片机的中断,单片机判断出极性后通过LED和蜂鸣器[5]分别只是,通过视觉和听觉都可观察到变压器套管CT的极性。
5 实验创新及测试效果
本变压器套管CT测试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1)、利用了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将蓄电池组升压后给电容充电,将电容作为变压器一次绕组侧的放电电源,具有电压高,放电快的特性[6]。(2)利用了LC串联谐振产生阻尼震荡,根据阻尼震荡的波形判断极性,有效避免了二次侧信电流小的缺点,只需要二次侧有电流信号即可。(3)、传统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需要从庞然大物的变压器上吊离重达几吨的套管电流互感器,安全风险极大,工作效率极低。该测试仪的运用则无需吊离套管电流互感器,实现简单、快捷地“在线”检测,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新型检测装置充分考虑操作过电压的问题,采用电子电路手段予以解决,消除操作风险,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该装置极性检测判断正确无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6 结束语
本变压器套管CT极性测方法,结合以前的常规测量方法,从其缺点出发,利用电容放电和LC串联谐振特性,结合单片机的运用找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成功制作了变压器套管CT极性测试仪实物装置,专利也在申请中。经现场多次测试证明,该测试仪是可行的,而且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并申报专利已授权,专利号:2014106817957。
摘要: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关系到二次主变差动保护方向,现行的测试方法,直流感应法测量不准确、测量难,存在产生过电压的隐患。本文从从直流感应法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新的测量方法:电容放电测量法,利用LC阻尼震荡产生的正弦波,通过电路转换成方波型号,进行测量,通过MATLAB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结果,采用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变压器套管CT极性测试仪。
关键词:直流感应,脉冲电压,MATLAB,阻尼震荡,正弦波
参考文献
[1]晋毅,时运瑞,变压器套管CT安装后测量极性的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29-132
[2]刘国文,变压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检测[J].云南电力技术2012(40)76-77
[3]王维俭,电气主设备保护原理与运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4]汤铭东,大型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快速测定的经验[J].华东电力1980年03期
[5]李明清,用声放射技术检测变压器内的局部放电(下)[J].四川电力技术1980年04期
变压器高压套管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