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临床意义
表达与临床意义(精选11篇)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1篇
关键词:鼻咽癌,FAK,免疫组织化学
粘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重要的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1],是整合素介导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中心分子,其活化后可通过调节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存活[2]。研究表明,FAK的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等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4,5,6]。鼻咽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目前国内外关于FAK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FAK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我院2006-2008年鼻咽癌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5~75岁,中位年龄52岁。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未转移30例。均经病理诊断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或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接受根治性放疗或联合放化疗。所有活检组织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1.2 试剂与仪器设备
1.2.1 主要试剂:
兔抗人PI3K-p85亚单位多克隆抗体(瑞典Santa Cruze公司生产,编号sc-423);兔抗人FAK多克隆抗体(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内容包括:试剂:3%双氧去离子水、试剂1(Polymer Helper)、试剂2(polyperoxidase-anti-mouse/rabbit IgG)、DAB染色试剂盒(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PBS缓冲液(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构椽酸盐缓冲液(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
1.2.2 主要仪器设备:
微量移液器(10μl,40μl,200μl,1000μl)、倒置显微镜(Olympus,日本)、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生产)、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生产)、切片机(RM2245,德国Leica生产)、微量振荡器(江苏正大生产)、微波炉(格兰仕)、冰箱(容声)。
1.2.3 主要试剂配制:
(1)兔抗人PI3K-p85亚单位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50;兔抗人FAK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50。(2)PBS缓冲液:NaH2PO4·2H2O∶2.29g;Na2HPO4·12H2O:28.97g;NaCl:85g;调pH值至6.9~7.2,双蒸水定容到1000ml,用时稀释10倍。(3)枸橼酸盐缓冲液:浓度0.01mmol/L,pH值为6.0。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组织的收集和保存:
鼻咽癌患者60例的活检组织,均经病理诊断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癌,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备用。
1.3.2 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K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具体方法如下:(1)将石蜡块做连续4μm厚切片,入二甲苯,酒精水化;(2)放入3%双氧去离子水中孵育10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液冲洗,2min×3次;(3)微波炉修复抗原;(4)滴加封闭血清,室温放置30min,倾去血清后滴加兔抗人FAK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50),在37℃温箱中孵育1~2h,PBS液冲洗,2min×3次;(5)滴加试剂1,37℃温箱中孵育20min,PBS液冲洗,2min×3次;(6)滴加试剂2,37℃温箱中孵育30min,PBS液冲洗,2min×3次;(7)应用DAB溶液显色3~5min;(8)蒸馏水冲洗、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构。
1.3.3 结果判断:
FAK阳性细胞染色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均匀一致的棕黄色颗粒。采用半定量法计算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计算各视野阳性细胞的平均百分率。阳性细胞数:<10%为(-);10%~30%为(+);31%~70%为(++);>70%为(+++)。
1.3.4 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用PBS液代替一抗,反应条件与操作步骤完全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s Exact Text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FAK阳性细胞染色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均匀一致的棕黄色颗粒。鼻咽癌组织中约有80.0%(48/60)的FAK阳性表达,较鼻咽部慢性炎性反应组织中的10.0%(6/6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96.7%(29/30),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和年龄分组无相关性(P>0.05)。
3 讨 论
FAK是一个多功能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在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与胚胎发育、细胞生存、周期调控、增殖、凋亡、铺展、迁移、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7,8]。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都有FAK表达的显著上调[9,10],且FAK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11,12]。桂律[13]等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和分化研究中发现,FAK不但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从而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陈玉英[14]等报道FAK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FAK作为生存信号通路的上游分子在结直肠癌发生和进展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且FAK还可以通过激活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生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5]。
本研究发现,在鼻咽癌组织中FAK表达阳性细胞染色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呈均匀一致的棕黄色颗粒。鼻咽组织中约80.0%的FAK阳性表达,较鼻咽部慢性炎性反应组织中(10.0%)显著升高;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为96.7%,高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63.3%;FA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和年龄分组无相关性(P>0.05)。提示FAK蛋白参与调节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本观察结果与在其他头颈部鳞癌研究结果一致,高国政[16]等发现FAK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是喉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物。这可能与头颈部鳞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第2篇
His conclusion certainly sounded reasonable.
This kind of flower smells sweet.
In warm weather, fruit and meat don’t keep long.
The soup tastes delicious.
Velvet feels smooth/soft.
2.某些动词,如sell,wash,write,lock,shut,close,open,read,wear等,作不及物动词时,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如:
His pen writes smoothly.
The window won’t open.
This type of TV set sells well.
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well and last long.
This knife cuts well.
His trade pays well.
He received a telegram which reads:”Mother sick.”
The sign reads as follows.
The class numbers 60 in all.
The classroom measures 80 square meters.
3.prove用作系动词时,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如:
These methods have proved quite effective.
He proves (to be) honest.
4.be worth后常加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如:
The book is well worth reading.
This piece of music is worth listening to.
Only one of the books is worth reading.
5.need, want, require, won’t bear, deserve 等动词后用V-ing 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句中主语是 实质上的宾语。用作V-ing 形式的动词若是不及物动词,其后应加相应的介词。如:
The flowers need/want/require watering.
The problem required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以上几个动词除bear外,也可以用不定式的被动语态来表示。如:
Your hair needs to be cut / cutting.
6.某些动词的进行时可表达被动意义,如print, cook, build, burn, show等,如:
What’s showing at the cinema this week?
Her novel is reprinting ( =being reprinted ).
The bridge is building (=beibg built ).
7.to let(出租),to blame(责备)只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如:
This flat is to let.
Who is to blame for it?
8.在there be句型中,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如:
There’s nothing to read.
There’s nothing to do now.
There’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9. 有些形容词后接不定式作状语时,常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此类形容词有easy, hard, difficult, cheap, expensive, fit, nice, good, funny, exciting, light, heavy, dangerous, comfortable, delicious 等。动词是不及物动词时,要加相应的介词。如:
The fish is delicious to eat.
The ground is too hard to dig.
The chair is comfortable to sit on.
The book is difficult to understsand.
10.不定式作后置定语,与所修饰的词有动宾关系,又与句中其它名词或代词有主谓关系,这时不定式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不定式为不及物动词时,其后应加相应的介词。如: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He is a pleasant person to work with.
The boy’s mother bought him a large toy train to play with.
I have a letter to write to tell the headmaster that we need a room to live in.
但:1.I’m going to Beijing.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be taken to your son?
2.----Do you have any letters to be typed, Sir?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3篇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非乳腺癌组织的BCA225表达。
结果:①BCA-225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疾病(P<0.0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癌基因Her-2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②BCA225在乳腺癌组织和非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乳腺癌BCA-225表达上调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作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评价指标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结论:BCA225是乳腺癌敏感、乳腺器官特异的标志物之一。
关键词:乳腺肿瘤 BCA225 肿瘤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02-01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BCA225是一个由T47D乳腺癌细胞株分泌的糖蛋白,也称为BRST-1。本研究旨在探讨BCA225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石蜡包埋组织。98例乳腺癌组织和80例非乳腺癌组织(其中胃癌、肺癌各20例,甲状腺癌、卵巢癌各12例,结直肠癌16例)。
1.1.2 试剂。①抗体:鼠抗人BCA225单克隆抗体(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SP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③DAB显色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A225蜡块切片、脱蜡、热修复、加抗体、DAB显色等具体步骤见说明书,镜下观察。
1.3 结果判定。已知阳性片为阳性对照,PBS替代第一抗体为阴性对照。由两位病理医师独立观察每张切片10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BCA225阳性判断标准:阳性染色者在细胞膜和(或)浆有棕黄色颗粒沉着。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CA2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2.1 入选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98例患者中,年龄≤55岁的49例(占50%),肿瘤大小≤2cm的33例(占33.67%),有淋巴结转移的40例(占40.8%),ER阳性的43例(占43.9%),PR阳性的43例(占43.9%),CerbB-2阳性的29例占29.6%,病理类型为导管癌的62例(占63.3%),组织分级为1或2级的39例(占39.8%)。
2.2 BCA225在乳腺癌和非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80例乳腺癌组织和75例非乳腺癌组织的BCA225表达,结果如下:BCA225表达于60例(61.2%)乳腺癌组织和14例(14.3%)非乳腺癌组织(其中胃癌1例,结直肠癌1例,肺癌4例,甲状腺癌2例,卵巢癌6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BCA2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敏感度为83.1%,特异度为83.2%。经X2检验,X2值为68.47,P<0.01,表明BCA225在乳腺癌组织和非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许多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器官的特异性,仅有前列腺特异性抗体(PSA)是一个少见的前列腺癌的器官特异性标志物。因乳腺癌的生物学异质性,目前尚还无确定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既往乳腺癌相关的标志物有:CEA、CA15-3、CK20、CerbB-2基因产物、BRCA-1和BRCA-2基因等,其中CA15-3、CEA、CerbB-2,阳性率分别为69%、51%、20%~40%[1],其他标志物阳性率大多数在20%以下,故灵敏性、特异性均较低。
BCA 225是T47D乳腺癌细胞株分泌的糖蛋白,被称为BRST-1单克隆抗体[2]。它通常表达于乳腺癌上皮、卵巢和肺,但很少表达于胃肠道肿瘤上皮[3]。Nayak SK等研究表明BCA225过度表达于乳腺癌的细胞株HH315和HH375[4]。一些研究表明,它是一个乳腺癌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95%的特异性和74%的敏感性)。而其他的研究表明,全部的敏感性为40%。笔者的研究资料表明:BCA22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非乳腺癌组织中多见,敏感性为83.1%和特异性为83.2%,与国外的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BCA225是乳腺癌敏感、器官特异的标志物之一,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判断未知原发灶的转移性腺癌是否来源于乳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能可以成为乳腺癌的诊断标记物之一,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inYc Wu,Chou YH,Liao Ic,et al.The expression of mammaglobin mRNA in peripheralblood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s an adjunct to serum tumor markers.Cancer Lett,2003,191(1):93-99
[2] Ansai S,Hozumi Y,Kondo S.An immuohistochemical study of BCA-225 in various skin cancers.J Dermatol,1994,21:20-24
[3] Loy TS,Chapman RK,Diaz-Arias AA,et al.Distribution of BCA-225 in adenocarcinomas.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446 cases.Am J Clin Pathol,1991,96:326-329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
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89例胃腺癌手术切除石蜡标本,取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参照2000年WHO胃癌组织学,均为胃腺癌,根椐2003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2010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1.2 仪器与试剂
BP121S型分析天平、病理石蜡切片机、电热恒温培养箱、低温冰箱、医用烧烤微波炉、自动染片机、自动脱水机、微量吸管、光学显微镜、镜下图像以Olympus Dp70图像采集分析仪进行采集、分析。
TopoIIα(产品编号:MAB-0588),试剂盒选用即用型MaxVision检测试剂盒,对二甲氨基偶氮苯(DAB)显色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酒精、二甲苯、苏木素等试剂由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提供。
1.3 试验方法
①常规石蜡标本切片:使用切片机将本研究中所有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切片,所有切片厚度为3~5 μm;②标本脱蜡至水:脱蜡前标本置于60℃恒温箱20 min。在二甲苯及梯度乙醇中脱蜡水化(二甲苯10 min×2次,无水酒精5 min×2次、90%酒精5 min×1次、75%酒精5 min×1次);③TopoIIα采用柠檬酸高温修复,37℃水浴箱内孵育30 min;④PBS液冲洗3 min;⑤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H2O2 100 ml+CH3OH 900 ml液避光室温浸泡1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然后蒸馏水冲洗2 min×1次,PBS冲洗2 min×3次;⑥PBS冲洗3次滴加TopoIIα 40~50 μl,4℃冰箱过夜;⑦冰箱内取出标本,PBS冲洗2次,滴加即用型MaxVision检测试剂40~50 μl,室温下40 min;⑧DAB显色:每张切片加两滴新鲜配制的DAB,在显微镜下控制显色(5~15 min);⑨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30 s,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冲洗;⑩脱水、透明:95%乙醇5 min×1次;70%乙醇5 min×1次;无水酒精5 min×2次;二甲苯10 min×2次;(11)封片:切片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固,干燥后显微镜下观察。
1.4 结果判断
每批实验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TopoIIα表达阳性可见细胞核有棕黄色颗粒样沉淀,阴性细胞核无棕黄色颗粒样沉淀。染色分级整张切片无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数10%~50%(++),阳性细胞数≥5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opoIIα在胃癌中的表达。
见图1,表1。TopoIIα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为53.9%(48/89)。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为0%。
2.2 TopoIIα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表1。
TopoIIα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性相关,而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且在胃贲门处表达高于胃底部,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增多及肿瘤分期的增加其TopoIIα的表达增强。
3 讨论
DNA拓扑异构酶(Topo)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种群中,包括病毒、原生动物、真菌、植物、昆虫、两栖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的正常和肿瘤细胞中,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转录、重组、复制及染色体分离[3,4],是调节核酸空间结构动态变化,控制核酸生理功能的关键酶。DNAToPoll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生理作用。TopoII又称回旋酶,最早发现于1980年,是与细菌DNA回旋酶(gyrase)具有同源性的二聚体蛋白。人类的TopoⅡ有两种同工酶,为TopoIIα和TopoIlβ。TopoIIα由17号染色体编码,TopoIlβ则由3号染色体编码,两者均可与DNA形成稳定的共价复合物。TopoIlα大多位于增殖细胞中,而且在快速增殖细胞中的水平是静止细胞中的数倍,在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浆,并多呈网状结构聚集在染色体着丝粒周围[5] 。TopoIlα参与DNA的转录、翻译、复制及染色体的分离等过程,主要存在于S2、G2/M期,有两种功能:一作为细胞的增殖指数,表达于S2、G2/M期;二作为抗癌药物的靶点指数。同时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TopoIIα的表达增高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临床方面已逐渐将TopoIIα作为判断细胞或肿瘤增殖程度的一个标志[6,7,8];并且,许多研究发现TopoIIα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9,10] 。亦有研究表明,TopoIlα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远处转移有关[11]。Varis[12]和Wikman[13]分别发现,在胃癌和肺癌中TopoIlα的增殖比Her-2更常见。
本研究中TopoIIα的阳性表达率为53.9%,与胃癌的部位有关,胃贲门癌TopoIIα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分期相关,低分化者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提示组织分化越差,分期越晚,说明其恶性程度高,细胞增殖活跃,存在于S2、G2/M期的TopoIIα量多,阳性率就高,同时也提示耐药性越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高。
TopoII为靶点的抗癌药较多,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嵌入型和非嵌入型两类。嵌入型抑制剂系通过其分子中类似嘌呤碱或嘧啶碱的多环结构嵌到TopoⅡ与DNA结合部位的双链之间,从而干扰了该酶将DNA断端重新接合的正常功能,并进一步造成DNA链断裂损伤,导致细胞死亡这一类药物有葱环类抗生素如阿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米托蒽醌,安吖啶,咔唑类等[14]。非嵌人型抑制剂其作用模式还不十分楚,可能是直接作用TopoⅡ或是仅仅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结合以影响酶功能。这一类药物依托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等。一般认为TopoII阳性表达越高,化疗药物具备的靶点越多,对抗癌药物敏感性越高。
TopoⅡ抑制剂引起的由ToPon介导的MDR不典型多药耐药(at-MDR)。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TopoIIα基因的位点突变或缺失;②TopoIIα的磷酸化水平提高,已经证实,TopoIIα的高磷酸化与它的催化活性及易解离复合物形成呈负相关;③TopoIIα基因调控异常导致TopoIIα蛋白水平降低。临床上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中如不了解基因TopoIIα水平,盲目使用抗肿瘤药,易导致肿瘤细胞抗药性的产生,影响疗效。
4 小结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5篇
方法 通过检测2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16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2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CRP、CEA含量,分析其与病理类型,手术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大肠癌组中CEA、CRP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良性疾病组CRP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EA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组CRP与良性疾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CEA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大肠癌组CEA、CRP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检测在肠道恶性肿瘤疾病中与良性疾病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CEA、CRP联合检测两者总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在诊断、治疗监测、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性。
[关键词] 大肠癌;癌胚抗原;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32-02
中图分类号:R 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29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全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居肺癌,乳腺癌之后第三位。近年各地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1,2]。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志物已广泛用于肿瘤的监测[3~6]。虽然尚未有明确的资料表明C反应蛋白(CRP)可用作肿瘤标志物,但在肿瘤发生时,血清中常有显著升高。血液中CRP含量最高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危险是CRP含量最低者的2.0倍,而他们患大肠癌的危险是后者的2.5倍[7,8],血清中CEA和CRP含量的测定对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已有很多报道,但将两者联合检测,研究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还鲜有报道。本文对220例大肠癌患者,160例良性疾病者,20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CEA和CRP检测,以评估其在肠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探讨CRP是否可作为大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指标。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我院2005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220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138例,女82例,年龄43~81岁,诊断依据临床症状,B超,X线检查,肠道检查及病理检查等来判定,所有患者术前体温,胸片正常,血WBC、EP正常,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排除感染;既往无风湿热史,无风湿热症状。160例肠道良性疾病组,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38~83岁,所有病例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B超,X线等辅助检查确诊。200例正常体检者来自我院体检部,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38~78岁。体温、胸片、血常规正常,既往无心、肝、肺及肾等脏器疾病。
2.方法 CEA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美国罗氏(RCHO)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上限为3.4 μg/l,大于3.4 μg/l者为阳性。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上限为8.0 mg/l,大于8.0 mg/l者为阳性。仪器为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每日质控均在控。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术前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及组间比较 22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CEA阳性率为90.0%(198/220),CRP阳性率为88.2%(192/220),在CEA阴性10.0%(22/220)中CRP有6.8%(15/220)为阳性;在CRP阴性12.7%(28/220)中有9.5%(21/220)CEA为阳性;两者总阳性率为90.1%(200/220);CEA和CRP两项均为阳性者共195例,阳性率为88.6%(195/220)。手术前CRP浓度水平在各组间的表达强度为良性肠道疾病组>大肠癌组>正常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浓度水平在各组间的表达强度为大肠癌组>良性肠道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但良性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CEA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术前检测结果的比较(-±s)
组别例数CRP(mg/l)CEA(ug/l)
①正常对照组2204.25±3.652.2±1.5
②良性疾病组16038.5±18.5※2.5±1.7△
③大肠癌组 22018.9±10.2※▲5.9±5.0※▲
注:与①比较,△P>0.05,※P<0.01;与②比较,▲P<0.01。2.术前术后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术后2周,良性组CRP水平下降迅速,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肠癌组CRP降低稍慢,与对照组阳性率比差异明显(P<0.05);大肠癌组的CRP转阴率<良性组CRP转阴率。CEA的阳性率为大肠癌组>良性肠道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CRP与CEA联合检测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比较在大肠
癌组和良性组中敏感性分别为80.8%和65.0%,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8.6%,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一项目的检测,但特异性稍有所下降。如表2。
表2 术前与术后2周的阳性率比较(n,%)
组别例数时间 CRP阳性数(%)
CEA阳性数(%)
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
①大肠癌组220术前术后192(88.2)122(46.3)※ 198(90.0)▲83(37.7) 80.881.6
②良性肠道疾病组160术前术后150(93.6)30(18.5 0)△ 15(9.3)△7(4.4)△ 65.088.6
③正常对照组200 17(8.4) 9(4.5)
注:与③比较,※P<0.01;△P>0.05;与②、③比较,▲P<0.01
讨论
CEA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相关抗原,近年来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但单一指标检测始终存在着特异性不强、阳性率低等不足[6,7,8]。因此,为了提高肠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临床上常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CRP是在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的调节诱导下,由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及手术后等迅速升高,24~48h达峰值,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已被广泛认识,感染和炎症历来被认为是各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子,肿瘤进展迅速,多伴有组织严重损伤,因此CRP增高显著。随着病情好转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CRP逐渐下降至正常,本组资料显示:术前CEA、CRP阳性率分别为90.0%和88.2%,在单项检测中呈阴性的,在联合检测中另一项呈阳性,分别为16.8%和22.2%,二者总阳性率为88.6%。表明联合检测CEA和CRP,有可能避免16.8%或22.2%的患者被漏诊,说明CEA与CRP同时检测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比单项检测更有诊断价值。术后2周良性组和大肠癌组CRP水平比术前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肠癌的阳性率由术前88.2%下降至术后46.3%,转阴率为52.6%;良性组阳性率由术前93.6%下降至18.5%,转阴率为75.1%;良性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大肠癌组(P<0.05),表明CRP对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与肠道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3~5]。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是由肠道疾病的特点,手术创伤及病情严重程度造成的CRP增高速度,幅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情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可直接浸润周围器官、组织和淋巴结,其手术创伤远比良性组要大,因此CRP增高显著。术后CRP降低明显,但它的阳性率仍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所以CRP可作为肠道肿瘤术后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有资料表明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RP浓度的升高与大肠癌的预后密切有关,因为患癌机体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机体释放多种促炎症反应介质和因子,这些介质和因子一方面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另一方面肿瘤组织坏死或局部组织损伤破坏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介质因子可调节诱导肝细胞合成大量CRP而致血清中继发出现CRP含量升高,因而可反应出肿瘤表型的恶性度和存在转移的可能性,因此能比较可靠地推断肿瘤与转移复发情况和肿瘤患者的预后[6~8]。CRP虽是个敏感指标,但特异性较低。目前的研究都是针对已知的危险因子来观察CRP与疾病的复发和病程的关系,即我们还不能用CRP下降来预估治疗已经达到某种疾病事件发生的目的,有的标志物特异性虽高但在早期诊断和筛查时灵敏度又不够,因此为了减少肿瘤标志物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用几种特异性较高的,互补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某一种肿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发现率,明显降低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所致的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本资料显示,大肠癌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RP,总阳性率明显大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提高了对肠道肿瘤的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增大了对疾病的检出率,虽特异性有所下降,但有效防止了漏诊,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疾病信息,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高危人群普查及疗效观察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术前血清CEA、CRP含量的同时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同时可反应癌肿的病理分期、病程,作为术前临床分期的补充,并对术前估计肿瘤能否根治性切除,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推测预后方面,比单项检测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Fernandes LC,Kim SB,Matos D.Cytokeratins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diagnosis, staging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5):645-648.[2]Cappell MS. The Pathophysi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diagonsis of colon cancer and adenam atous polyps[J].Med clin North Am,2005,89(1):1-42.
[3]辛学永.大肠癌的诊治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528-530.
[4]Chen CC,Yang SH,Lin JK,et al.Is it reasonable to add preoperative serum level of CEA and CA199 to stag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J].J Surg Res,2005,124(2):169-174.
[5]陈德芳.半定量CRP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临床检测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06,35(5):436-437.
[6]Xu D,Li XF,Zheng S,et al.Quantitative real-time RT PCR detection for CEA, CK20 and Ck19 mRNA in pripheral blood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J Zhejia Univ Sci,2006,7B(6):445-451.
[7]Valera VA,Walter BA,Yokoyama N,et al.Prognostic groupsin colo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based on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survival analysis[J].Ann Surg Oncol,2007,14(1):34-40.
[8]Tilney HS,Lovegrove RE,Purkayastha S,et al.Comparison of colonic stenting and open surgery form alignant large bowel obstruction[J].Surg Endosc,2007,21(2):225-233.
(收稿日期:2009-03-09 修回日期:2009-08-06)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6篇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抑制素M,受体,临床资料,表达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预后差、术后复发率高、远处转多见、5年生存率较低等特征, 常迅速侵犯肝实质导致肝功能衰竭, 病死率高, 被认为是常见而又难治的恶性肿瘤[1]。肿瘤抑制素M (oncostatin M, OSM) 及其受体 (oncostatin M receptor, OSMR) 可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而构成调控网络, 发挥着复杂的调节功能。本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OSM、OSMR的表达, 旨在了解OSM、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关系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肝癌 (HCC组) 及癌旁组织 (癌旁组) , 标本均取自平煤总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HCC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的HCC。其中男24例, 女6例, 平均年龄52.8岁, <60岁20例, ≥60岁10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阳性25例, 肝硬化24例;甲胎蛋白 (AFP) 平均520.6μg/L, <200μg/L者13例, ≥200μg/L者17例;肿瘤直径平均5 cm, <3 cm者7例, ≥3 cm者23例;病理分级:Ⅰ~Ⅱ级22例, Ⅲ级8例;TNM分期采用UICC标准:Ⅰ~Ⅱ期18例, Ⅲ期以上12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6例, B级4例。另常规检测患者手术前血清AFP、AST、ALT、TBIL水平。正常对照组11例, 6例来源于同期手术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 5例均为肝外伤术中切除的正常肝组织;11例均无乙、丙肝病毒感染史及肝硬化病史。
1.2 方法
(1) 试剂:人OSM、OSMR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ADL公司。 (2)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所有样本均取自术中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 癌旁组织距癌肿边缘2 cm以上, 肉眼无肿瘤组织。标本切除离体后, 采样时选取无组织坏死或出血的部位, 以研钵研磨成组织匀浆, 每份标本取组织匀浆1 g加生里盐水200μL, 混匀, 高速离心机离心 (10000转/分) 20 min取上清, -20℃冰箱保存, 待测 (避免反复冻融) 。 (3) 用ELISA法检测组织匀浆OOSM、OSMRS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OSM、OSMR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注:*表示与OSM、OSMR表达有相关性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与临床资料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CC组织中OSM、OSMR分子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及血管瘤组织 (P<0.05) , 见表1。
注:1) 与肝癌组比较, P<0.05;2) 与对照组 (正常肝脏和肝血管瘤) 比较, P<0.05
2.2癌旁组织中OSM、OSMR分子高表达, 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3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年龄、性别、HBs Ag阳性、Child分级、肝硬化、AST、ALT、TBIL因素无关 (P>0.05) , 见表2。
2.4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相关 (P<0.05) , 见表2。
3 讨论
OSM是Zarling等[2]1986年首次从PMA活化U937细胞培养中分离纯化时发现的细胞因子, 该因子明显抑制A375人黑素瘤细胞生长, 因而被命名为抑瘤素-M (oncostatin M, OSM)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它由巨噬细胞和T细胞产生的耐热、耐酸的单链糖蛋白。
OSMR广泛分布于多种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OSM介导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是特定受体形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 该复合物激活、活化JAK, 使受体分子酪氨酸磷酸化;同时也可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 PK) 途径, 从而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转录激活因子的作用。
肿瘤细胞无论在原发部位或继发部位都与周边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周边的肿瘤浸润及浸润边缘的反应性炎症, 往往通过调控一些细胞因子 (抑制性T细胞, 抑制性巨噬细胞、NK细胞等) 以及在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下的信号传递, 在肿瘤周边形成一种免疫特定环境 (immunological privileged milieu) [4,5], 这种免疫特定环境在局部限制肿瘤细胞生长, 防止远处转移, 并诱导淋巴细胞归巢。正是该环境中T细胞、M∮活化, 才使局部OSM表达增高, 而正常肝细胞和肝血管瘤组织缺乏这种活化的T细胞、M∮, 故OSM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另外HCC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的过程, 有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 这都可能是OSM、OSMR在HCC、癌旁、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表达的可能机制。Znoyko等[3]研究认为, OSM在肝脏被表达在Kupffre cell, 而OSMRB则多表达在肝细胞上, 而且在肝硬化组织中OSM表达恒定, 正常肝脏组织多变;OSMRB正常肝脏组织低表达, 肝硬化无表达。Lacreusette A等[6]在对恶性黑色素瘤研究发现OSMR低表达和缺失, 这与本实验中OSM、OSMR在HCC癌旁及HCC临床各期的表达是一致的。
本实验结果显示, HCC组织中OSM、OSMR分子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 (P<0.05;P<0.05) ,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及血管瘤组织 (P<0.05) ;癌旁组织中OSM、OSMR分子高表达, 与其他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 OSMR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Child分级肝硬化AST ALT TBIL等因素无关 (P>0.05)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 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相关 (P<0.05) 本研究发现, OSM表达与假包膜与肿瘤的转移和侵袭有关, 转移和侵袭程度越重, OSM表达水平越低。基因甲基化干扰了APC的表达或功能, 导致β-catenin在细胞内聚集, 而该分子在介导上皮细胞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OSM表达减低, 从而其抑瘤活性减弱, 这种作用便于HCC的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研究还发现, OSM表达和AFP浓度呈负相关, AFP浓度越高, OSM表达水平则越低。Yoshida[7]等认为AFP2L百分比及绝对值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这就不难理解OSM、AFP表达情况的关系, 但其二者具体相互作用的机制还不清楚。
参考文献
[1]吴孟超, 张柏和.我国肝脏外科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华外科杂志, 1996, 34 (9) :515-517.
[2]Zarling, J.M., Shoyab M, Marquardt H, et al.Oncostatin M:A growth regulator produced by differentiated histiocytic lymphoma cells[J].Proc.Natl.Acad.Sci.USA, 1986, 83 (24) :9739-9743.
[3]Vestweber D.Ligand-specificity of the selectins[J].Cell Biochem, 1996, 61 (4) :585-591.
[4]Wang JM, Deng X, Gong W, et al.Chemokines and their role i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J].J Immunol Methods, 1998, 220 (1) :1.
[5]Ma D, Niederkorn JY.Efficacy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metastases arising from transgenic intraocular tumors in mice[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5, 36 (3) :1067.
[6]Lacreusette A.Loss of oncostatin M receptor beta in metastatic melanoma cells[J].Oncogene, 2007, 26 (6) :881-892.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患者的存档蜡块71例;全部病例均经复查和确诊。其中临床病理0~Ⅰ期 (早期) 29例, Ⅱ~Ⅳ期 (中晚期) 42例;低分化33例, 中/高分化38例;伴淋巴结转移46例, 无淋巴结转移25例。另选18例肠外伤患者的正常肠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4μm厚切片。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鼠抗人MMP-9、VEGF单抗及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公司, 染色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VEGF及MMP-9蛋白阳性信号为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出现淡黄色至棕黄色颗粒。参照文献[1], 根据染色程度及免疫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总数百分比综合计分。
2 结果
VEGF在正常肠黏膜、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1.11% (2/18) 、69.01% (49/71) ;MMP-9在正常肠黏膜、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 (3/18) 、84.51% (60/71)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P<0.05) 。
VEGF在临床早期表达率为44.83% (13/29) , 中晚期85.71% (36/42) ;在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率为90.91% (30/33) , 中/高分化50.00% (19/38) ;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为91.30% (42/46) , 无转移组36.00% (9/25)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P<0.05) 。
MMP-9在临床早期表达率为68.97% (20/29) , 中晚期95.24% (40/42) ;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为95.65% (44/46) , 无转移组64.00% (16/25)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P<0.05) 。在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7.88% (29/33) , 中/高分化81.58% (31/38) , 组间比较差异无意义 (P>0.05) 。
3 讨论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 也是肿瘤患者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2]。肿瘤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复发中有重要作用。VEGF是一种糖蛋白二聚体, 是目前最强的血管通透剂, 其主要功能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VEGF还选择性地诱导内皮细胞有丝分裂, 促使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利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管或侵犯邻近组织, 为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创造条件[3~4]。本研究显示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P<0.05) ;且其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均P<0.05) , 提示VEGF与结肠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密切相关。
MMPs是一组蛋白酶家族, 多由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MMP-9是其中重要一员, 被激活后可形成IV型胶原酶, 进而可降解、破坏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基质组织, 肿瘤细胞得以和细胞外基质粘附并逐渐沿着被破坏的细胞外基质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5]。本研究显示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 (P<0.05) , 且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均P<0.05) ;提示MMP-9表达紊乱可能与肿瘤的发展有关。
本研究提示VEGF、MMP-9与结肠癌临床特征相关, 二者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的血管生成及癌细胞浸润、转移存在着内在联系, 可能是VEGF表达增高间接促使MMP-9活性增强, 进而而激活基质降解, 使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变得更加容易。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工作者在结肠癌的诊治过程中可考虑对二者的表达联合检测, 以便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VEGF和MMP-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1例结肠癌组织和1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VEGF与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 (P<0.05) , 在临床晚期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早期组 (P<0.05) ,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05) 。结论 MMP-9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参考文献
[1]张延新, 张云汉, 陈奎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J].中原医刊, 2008, 35 (6) :45-46.
[2]李焱, 何建民, 潘凤, 等.结肠癌组织HMGB1和VEGF-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 14 (8) :694-697.
[3]关如东.结肠癌组织中MMP-9、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0, 50 (3) :91-92.
[4]封英娟.结肠癌中VEGF-D、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8 (5) :613-616.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6-2007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84例 (随访患者至术后5年) , 肿瘤和癌旁组织放置-80℃冰箱中保存, 所有组织实验前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男50例, 女34例, 年龄50~75岁, 平均 (62.4±5.5) 岁。根据肺癌国际TNM分期, Ⅰ期13例, Ⅱ期27例, Ⅲ期32例, Ⅳ期12例。按病理分期, 高分化26例, 中分化35例, 低分化23例;按组织学分类:肺腺癌10例, 肺鳞癌62例, 肺大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54例, 未见转移30例。
1.2 方法
1.2.1 Western blot检测SOX2的表达
选取Ⅰ~Ⅳ期肺癌及癌旁组织各8对, 共32例。将组织加入蛋白裂解液, 充分裂解, 12 000 rpm离心5 min, 取上清, 置于-80℃低温冰箱保存。12%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电泳完毕后使用电转仪将样品转印至PVDF膜。5%脱脂牛奶室温封闭1 h;一抗SOX 24℃孵育过夜;二抗室温孵育1 h, ECL显色后暗室曝光, 胶片扫描, 图像处理分析。
1.2.2 IHC检测SOX2的表达
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84例, 固定脱水后石蜡包埋切去4 mm厚组织制作切片。采用Dako Envision TM两步法进行SOX2免疫组化染色。SOX2抗体购自上海沪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切片脱蜡、水化及修复抗原。3%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后, 抗人SOX2抗体4℃孵育过夜。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标记的Envisionl TM孵育60 min, DAB显色, 苏木素复染、封片, IHC评分。
1.2.3 IHC结果判定
SOX2蛋白以细胞膜和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根据全部组织中肿瘤细胞染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总细胞的比例进行评分。在低倍视野下, 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小于10%为0分, 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为10%~25%为1分;25%~50%为2分, 50%~75%为3分, 大于75%为4分。再根据免疫染色强度进行第二次评分, 弱阳性为1分, 中度阳性为2分, 强阳性为3分。最后将2次得到的评分相乘即为最终所得到的免疫组化评分, 满分为12分。其中评分≥6分作为高表达, <6分为低表达。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分析软件, 各组间的分析采用t检验, 患者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 test分子检验, 患者生存时间统计标准为手术开始时间到死亡时间或者统计终止时间,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Western结果
3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SOX2高表达的百分率为78.1% (25/32) , 在TNMⅠ、Ⅱ、Ⅲ、Ⅳ期肺癌中, SOX2高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50.0% (4/8) 、62.5% (5/8) 、75.0% (6/8) 、87.5% (7/8) 。经统计学分析, TNMⅠ期和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随着TNM分期的增加, SOX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数量逐渐增加。部分Western blot结果如图1所示。
2.2 IHC结果
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可得, SOX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5.7%。SOX2在高、中、低分化的肺癌中高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37.2%、54.2%、64.6%。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SOX2表达与肺癌TNM分期的相关性, SOX2在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肺癌中高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41.3%、49.6%、61.5%、91.7%, 且SOX2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 (Ⅰ期+Ⅱ期vsⅢ期+Ⅳ期, P<0.05) ;SOX2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的肺癌中高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76.4%、4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SOX2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位置、肿瘤病理类型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2.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了患者总体生存率和SOX2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相关性, SOX2高表达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 (P=0.0161) , 表明SOX2的表达增高, 预示着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越短, 预后相对较差;相反, SOX2表达较低的患者中, 其生存时间则较长, 见图2。
例
3 讨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因此, 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寻找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以便早期发现肿瘤、彻底治愈[5]。肺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建立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改善肺癌的预后是重要的。
SOX2是SOX家族的一员, 它与SOX1同属于SOX家族的B1亚组。SOX2在早期胚胎发生、神经分化和晶体发育等多种重要的发育事件中起重要作用[6]。目前与Oct4、c-Myc、Klf4、Nanog等转录因子一起被认为是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标志物[7]。肿瘤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两种类型的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根据这些相似性可知, 维持胚胎干细胞多分化潜能的转录因子很有可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 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 SOX2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 如Neumann等[8]在结肠癌中检测到SOX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织;Rybak等[9]发现SOX2在表皮因子受体介导的前列腺癌干细胞中起重要促生长作用;Tsukamoto等[10]用RT-PCR发现了S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含量较高;Chen等[11]也发现了SOX2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但其在肺癌中的表达规律和临床资料相关性并不十分清楚。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取自河南省胸科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未行化疗、放疗。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2.8岁。其中低分化11例,中分化12例,高分化14例;淋巴结无转移9例,淋巴结转移28例。另取胃镜室经病理证实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和非典型增生组织作为对照。
1.2 免疫组织化学
每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SP试剂盒及兔抗人FHIT多克隆抗体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组化染色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 结果判断标准
参考近期国外文献[3],观察FHIT蛋白的分布,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先按染色强度评分:0分为无色,1分为浅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染色强度需与背景着色相对比;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评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乘积≥2分为免疫反应阳性(+);余下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FHIT蛋白的表达
FHIT特异性着色位于细胞胞浆内,呈棕褐色。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呈点片状,多为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3.2%(16/37),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26/3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33/37)(均P<0.05)。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2%(12/26)显著高于低分化组36.4%(4/11)(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9.3%(11/28)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
2.2 PCNA蛋白的表达
PCNA为胞核着色,间质内无表达,呈棕褐色。食管鳞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PCNA的阳性表达,PCNA标记指数为11.2%~68.7%,非典型增生组织PCNA微弱阳性染色,PCNA标记指数<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s=-0.583,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组织中或肿瘤细胞株中,FHIT基因呈现多发性,广泛性的纯合性或杂合性缺失[4],提示此基因的异常可能和肿瘤的发生有关。我们的研究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呈点片状,多为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3.2%,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FHIT在癌组织中缺失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这表明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FHIT基因的缺失或表达减弱可能增加了食管癌的易感性。Kitamura等[5]对75例食管鳞癌的研究显示,随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加重,FHIT蛋白的表达呈进行性减少或缺失。胡殿宇等[6]报道23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9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17%和28.21% ,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89.74%。Ramesh等[7]的一项检测结果发现肺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FHIT蛋白缺失率达93%,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均高表达FHIT蛋白。FHIT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FHI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降低,使得抑制正常组织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降低,细胞发生癌变、增殖能力增强,导致肿瘤的发生。本实验证实,FHIT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低,组织分化程度高,其蛋白高表达;而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的癌组织,其蛋白不表达或表达弱,说明FHIT在食管鳞癌分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还发现FHIT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4%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提示FHIT在食管鳞癌的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CNA是DNA聚合酶的辅助因子,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一种糖蛋白,参与DNA的合成并在细胞周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9]。PCNA在DNA合成的G1期开始增加,到S期时能够达到最高峰,到G2/M期时开始迅速降低。这种变化周期与细胞增殖周期过程刚好相关。由于PCNA的合成与表达和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PCNA可以反映癌细胞DNA的合成情况,为癌细胞增殖活性提供客观指标。研究发现,PCNA与许多恶性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有关,并可用于临床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预后评估[11]。本研究发现食管鳞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PCNA的阳性表达,PCNA标记指数为11.2%~68.7% ,非典型增生组织PCNA微弱阳性染色,PCNA标记指数<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s=-0.583,P<0.05)。提示 PCNA蛋白检测可直接反映细胞合成代谢及增殖状态。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FHIT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其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提供新的参考。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FHIT在37例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3.2%(16/37)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70.3%(26/37)和正常食管黏膜组89.2%(33/37)(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FHIT与PCNA的平均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s=-0.583,P<0.05)。食管鳞癌高、中分化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6.2%(12/26)显著高于低分化组36.4%(4/11)(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39.3%(11/28)显著低于无淋巴转移组55.6%(5/9),(P<0.05)。结论 PTEN在食管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有明显缺失现象,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蛋白的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关键词:食管肿瘤,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张德庆,陈东育,宋兆峰.FHIT蛋白及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83-85.
[2]Xiao YP,Han CB,Mao X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ity of FHIT gene and EBV infection in gastric cancer.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1):3212-3216.
[3]Yuge T,Nibu K,Kondo K,et al.Loss of FHIT expression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malignant lesions of the larynx.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5,114(2):127-131.
[4]李鹏,李道堂.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7):505-508.
[5]Kitamura A,Yashima K,Okamoto,et a1.Reduced FHIT expression occu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esophageal tumorigenesis:no correlation with p53expression and apoptosis.Oneology,2001,61(3):205.
[6]胡殿宇,杨再珍,陈奎生,等.食管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的表达.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5):853-855.
[7]Ramesh R,Saelci T,Templeton NS,et a1.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rimary and disseminated human lung cancer by systemic delivery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using an improved liposome vector.Mol Ther,2001,3(3):337-350.
[8]Marngame R,Sugio K,Yoshini I,et a1.Hyperm ethylation of FHIT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non small lung carcinoma.Cancer,2004,100(7):7472-7477.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 大肠癌;血清Txl-2;酶联免疫吸附法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9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thioredoxin-like protein -2 (Txl-2)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o detect 82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25 healthy controls peripheral vein serum Txl-2 content. Results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Txl-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s (P<0.05); Txl-2 expression in serum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colorectal cancer, Dukes stage,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recurrence within 3 years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tumor size had no significant contact (P>0.05). Conclusion Txl-2 expression and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re is a link,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Txl-2 for diagnosis, degree of malignancy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have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 Serum Txl-2; ELISA
结肠癌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吸烟、运动量少和膳食中缺乏蔬果等,西方发达国家如欧洲和北美是大肠癌高发地区,大肠癌在欧美国家位居致死恶性肿瘤第二位[1-2]。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筛选和鉴定大肠癌敏感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准确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Thioredoxin-like protein 2, Txl-2)是同时属于硫氧还蛋白家族和核苷二磷酸激酶家族成员的蛋白[4],有研究报道Txl-2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且促进大肠癌的恶性进展,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抵抗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5],但Txl-2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尚未见明确报道。本研究则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x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4年2月8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60岁45例,≤60岁37例;肿瘤直径>4cm 38例,≤4cm 44例;高分化8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1例;Dukes分期:A+B期40例,C+D期4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4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7例;有远处器官转移者33例,未见远处器官转移者49例;术后复查患者29例,其中3年内复发者16例,未复发者13例。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和放疗,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采集试验对象外周静脉血3mL,自然凝固后,3000rpm 离心5min,收集上层血清置-20℃储存备用。Txl-2 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联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与大肠癌患者组血清中Txl-2的表达差异 采用ELISA方法对健康对照者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Txl-2含量进行检测,Txl-2在大肠癌患者组血清中表达为(150.17±26.83)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含量(68.34±9.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Txl-2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Txl-2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P>0.05);低分化大肠癌患者和Dukes C+D期患者血清中Txl-2的表达分别为(182.41 ± 11.65)pg/mL和(167.56±20.50)pg/mL,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139.08±20.92)pg/mL及Dukes A+B组(133.62 ± 21.13)pg/mL,Txl-2在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组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另外,术后复查患者中,3年内有复发者血清中Txl-2的表达水平高于无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xl-2在2003年被首次报道[4],全长编码330个氨基酸,N端有一个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结构域,为硫氧还蛋白家族的新成员,Trx系统与谷胱甘肽系统一起,将生物体内众多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保持在还原状态,是细胞内重要的氧化还原调节系统[6],同时,Trx家族参与多种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Moon等的研究表明,Trx-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在结肠癌细胞HT-29中抑制Trx-1的表达可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7],Ramanathan 等的研究结果显示,PX-12作为Trx-1的抑制剂,已进入临床Ⅱ期研究,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实体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8];Trx家族成员还可以参与黏附分子和整合素相关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9]。Txl-2的C末端有一个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PK)结构域,为nm23家族的新成员。目前nm23家族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却被广泛关注,nm23-H1可促进神经母细胞瘤、胰腺癌等的转移,并且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10-12],nm23-H2则是潜在的肝细胞癌致癌因子[13]。另外,Qu等的研究报道表明,Txl-2可通过氧化还原平衡及NF-kB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14],构建Txl-2 siRNA载体,稳定转染入SW620细胞,获得Txl-2表达抑制的细胞株;对其功能学进行研究发现,下调Txl-2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凋亡抵抗和侵袭转移等恶性表型 [15] 。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血清中Txl-2表达为(150.17±26.83)pg/mL,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含量(68.34±9.65)pg/mL(P<0.05),而且,Txl-2在低分化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说明Txl-2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呈现正相关;Dukes A+B期和Dukes C+D期患者血清中Txl-2表达分别为(133.62±21.13)pg/mL和(167.56±20.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大肠癌临床分期的进展,Txl-2表达逐渐升高,Txl-2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展。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血清中Txl-2分别为(166.57±19.68)pg/mL和(173.56±16.65)pg/mL,均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患者(130.23±20.03)pg/mL和(134.42±20.00)pg/mL,(P<0.05)。而这些结果提示,Txl-2参与了结肠癌的发展,可能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术后复查患者血清中Txl-2进行检测,复查患者血清中Txl-2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且3年内无复发者血清中Txl-2表达较有复发者也存在降低趋势(P<0.05),同时,对大肠癌患者血清中Tx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组织中的检测结果相一致[4]。
本研究结果表明,Txl-2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呈现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体内肿瘤负荷程度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测定Txl-2水平有助于对大肠癌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肿瘤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同时也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Center MM, Jemal A, Smith RA, et al. Worldwide vari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J]. CA Cancer J Clin, 2009, 59 (6):366-378.
[2] 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7 [J]. CA Cancer J Clin, 2007,57:43-66.
[3] Deschoolmeester V, Baay M, Specenier P, et al. A review of the most promising bio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 one step closer to targeted therapy [J]. Oncologist, 2010, 15: 699-731.
[4] Sadek CM, Jiménez A, Damdimopoulos A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thioredoxin-like 2. A novel microtubule-binding thioredoxin expressed predominantly in the cilia of lung airway epithelium and spermatid manchette and axoneme [J]. J Biol Chem, 2003,278(15):13133-13142.
[5] 卢瑗瑗. 结直肠癌相关抗原MC3-Ag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1.
[6] Lillig CH, Holmgren A. Thioredoxin and related molecules--from biology to health and disease[J].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7,9(1):25-47.
[7] Moon MS, Kim JS, Kim TL, et al. Polyamine depletion partially reduces the radi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via cell cycle delay mediated by thioredoxin[J]. Cell Biol Toxicol, 2006,22:137-147.
[8] Ramanathan RK, Abbruzzese J, Dragovich T,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PX-12, an inhibitor of thioredox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of the pancreas following progression after a gemcitabine-containing combination[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1,67(3):503-509.
[9] Yamawaki H, Pan S, Lee RT, et al. Fluid shear stress inhibits vascular inflammation by decreasing 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 in endothelial cells[J]. J Clin Invest, 2005,115(3):733-738.
[10]Roymans D, Willems R, Van Blockstaele DR, et al. 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NDPK/NM23) and the waltz with multiple partners: possible consequences in tumor metastasis[J]. Clin Exp Metastasis, 2002,19(6):465-476.
[11] Hailat N, Keim DR, Melhem RF, et al. High levels of p19/nm23 protein in neuroblastoma ar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 and with N-myc gene amplification[J]. J Clin Invest, 1991,88(1):341-345.
[12] Conery AR, Sever S and Harlow E. 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Nm23-H1 regulates chromosomal stability by activating the GTPase dynamin during cytokinesi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 15461-15466.
[13] Lee MJ, Xu DY, Li H,et al. Pro-oncogenic potential of NM23-H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Exp Mol Med, 2012, 44: 214-224.
[14] Qu Y, Wang J, Ray PS,et al. Thioredoxin-like 2 regulateshuman cancer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via redox homeostasisandNF-kappaB signaling[J]. J Clin Invest, 2011, 121: 212-225.
[15] Lu Y, Zhao X, Li K , et al. Thioredoxin-like protein 2 is overexpressed in colon cancer and promotes cancer cell metastasis by interaction with Ran[J].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3, 19(9):899-911.
表达与临床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胰腺癌,HtrA2/Omi,Survivin,免疫组化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很差的肿瘤,5年生存率<5.0%,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累积的复杂过程,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在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凋亡蛋白Htr A2/Omi可有效参与细胞凋亡过程,而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及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的功能也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观察胰腺癌中Htr A2/Omi、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为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40例,均为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52岁。按1997年UICC制订的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5例,Ⅲ期13例,Ⅳ期4例;伴淋巴结转移15例。病理分化程度:高、中分化15例,低分化25例。选择癌旁正常胰腺组织20例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酒精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兔抗人Htr A2/Omi多克隆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Survivin多克隆抗体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有限公司,SP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Htr A2/Omi和Survivin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操作步骤依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结果判定
Htr A2/Omi与Survivin均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将染色强度分为3级:无着色1分,浅着色2分,棕黄色3分;按阳性瘤细胞的百分比分3级:<25%为1级计1分,25%~75%为2级计2分,>75%为3级计3分。每张切片最后的得分为2次评分的乘积(1~9分),<3分为阴性;≥3分为阳性,其中,3~4分为(+),5~6分为(++),7~9分为(+++)。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指标间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tr A2/Omi的表达
Htr A2/Omi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存在表达(图1),阳性表达率为30.0%,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图2),阳性表达率为82.5%,以胞质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表1)。胰腺癌组织中的Htr A2/Omi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表2)。两组Htr A2/Omi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Survivin的表达
Survivin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细胞中无阳性表达或低表达(图3),阳性表达率为0,在胰腺癌组织胞核或胞质中呈高表达(图4),阳性表达率为72.5%。Survivin以胞核或胞质呈棕黄色为阳性表达细胞,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转移相关(表1)。胰腺癌组织中的Survivin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表2)。两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Htr A2/Omi、Survivin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胰腺癌组中Htr A2/Omi的阳性表达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关系不大(r=0.105,P>0.05)(表3)。
3 讨论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为维持自身稳定、调控自身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而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这一过程的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tr A2/Omi是一种重要的促凋亡蛋白,是一种寡聚丝氨酸蛋白酶,存在于大部分正常组织器官中,它由45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51 k D,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2q13(或2p12),含有8个外显子[1]。在最初的研究中发现,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Htr A2/Omi可由线粒体膜间隙(mit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释放进入细胞质中,接着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性死亡,这些现象表明Htr A2/Omi与细胞凋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3]。
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s of apoptosis family of protein,IAPs)是一类有抗凋亡活性的蛋白,至今已发现6个人类IAPs家族成员:XIAP、c IAP1/HIAP2、c IAP2/HIAP1、NIAP、Survivin、BRUCE[4]。IAP主要有3个结构域,BIR、RING、CARD结构域,其中BIR结构域全称为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为IAP抑制细胞凋亡所必需的,所有IAP家族成员至少含有一个BIR,大多数含有3个BIR[5]。Aurvivin是IAP家族中结构独特的新成员,于1997年由耶鲁大学的Smbrosini等[6]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 DNA在人类基因组库的杂交筛选中首先分离出来。Survivin与其他IAP成员不同,Survivin单体NH3端只含有一个BIR结构。Survivin表达于胚胎、胎儿组织[7]以及大多数常见的肿瘤组织,如肺、胃、结肠、胰腺、乳腺、肝脏、前列腺以及大约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但不表达于终末分化的成人组织中[6]。Survivin是迄今发现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Caspase-3作为Caspase家族中最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是多种凋亡刺激信号传递的汇聚点,它的活化是凋亡进入不可逆阶段的标志[8],Survivin通过一种BIR依赖性的方式与Caspase-3和Caspase-7相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凋亡。Satoh等[9]发现,Survivin在胰腺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在正常胰腺或慢性胰腺炎细胞中不表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完整的Htr A2/Omi能进行自我加工,去除N末端133个氨基酸残基的跨膜部分,形成成熟的Htr A2/Omi[10],并从线粒体膜间隙穿过线粒体膜,到达细胞质中与IAPs结合,从而解除IAPs对Caspases的抑制。同时,Htr A2/Omi对IAPs的抑制作用不仅仅来自于对IAPs的直接结合降解作用,它还可以抑制IAPs蛋白的翻译[11]。Htr A2/Om除了通过促进Caspase活化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外,还可以直接利用其蛋白酶活性发挥促凋亡作用[1]。
表达与临床意义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