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0篇)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1篇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54课时,第三学期进行

教学目的: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表现技巧,形成切合实际应用的表现理念,以达到将设计思想完美表现出来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和观摩资料、实践操作、教师示范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积累较深厚的表现基本功。

教学内容:表现技法

要求:掌握空间的透视,装饰材料的运用和手绘艺术的表现。

1、理论讲授

8课时

(1)境艺术设计表现技法概念、种类及特征。(2)表现技法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应用与创作的关系。(1)绘图原理

a.平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俯视图

d.轴测图(2)设计效果土的表现手法

a.单色预想及设计草图

b.钢笔淡彩及马克笔

c.喷绘渲染

d.电脑渲染效果

2、课堂辅导及典型作业

44课时 运用各种技法练习

(1)室内环境设计效果图:各主题空间的效果(2)公共建筑外观效果图:高层建筑及建筑群的效果(3)环境景观效果图:休闲广场、雕塑公园、风景园林的效果

4、教学总结

2课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表现技法自编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表现》

濮苏卫

西安交大出版社 《中外建筑画集锦》

邓浩

卫东风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2篇

《设计表现技法》是室内装潢设计、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设计思维的转化是否合理、设计成果的表达是否合理、准确。效果图也是作为向业主表达设计思维的最主要手段。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之一,是环境设计人员必需掌握艺术设计成果图形转化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将思维意念“物化”转变的关键。本课程安排在空间设计基础和工程测绘制图课程之后,主要是综合之前空间结构和规范制图的认知,通过讲授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空间透视、效果图绘制技巧、装饰配置与材料和电脑效果图绘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环境空间设计表达的各个环节,把握效果图绘制的要点、技巧和诀窍,并能够针对工程实际进行装饰或规划的效果图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供本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生存工具”—设计表达能力,并借此提升和完善设计思维,进行有效的交流,最终提升设计的整体质量,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掌握手绘设计表现图的绘制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软件的操作方式,通过学习徒手彩色绘画和计算机操作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创造合理性、艺术性的空间环境。培养学生建立设计表达的基本观念,力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剖析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注重效果图表现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素养和技术驾驭能力。本课程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创造执行力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2.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保证设计时间和设计质量。对设计效果表现图的绘制方法和种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把握效果图绘制的要点、技巧和诀窍,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学习,具备审美能力和专业的色彩知识以及扎实的设计表达能力。教师应合理地编制课程进度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技能、设计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以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用结合”;授课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的教学,确保教学的高质量。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效果图表达的形成和表现技巧。课程难点:

1.手绘草图的创意,如何满足此对设计实践需求,将图纸表达完善。2.电脑制图中的光影、材质及艺术表现力的处理。

本课程设计旨在训练学生在现实工程设计中的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执行力,模拟实际训练,把握表现图绘制的整体流程,为提高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期间,教师须随堂辅导学生作业。

2.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示范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效果图表现技巧和表达过程。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3篇

目前来讲, 该门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上学期, 学生刚刚完成素描、色彩、空间透视等造型能力和色彩配置能力的单项训练, 下一阶段是从造型能力训练到设计表达的过渡阶段, 因而该门课程不但能够对以前所上课程进行总结和提升也能够对以后的设计课程做好思维训练的准备, 通过空间表现技法课程的展开, 回顾和运用以往所学的造型方法和色彩知识对设计主题进行表达,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巩固加深, 达到学以致用。并且该门课程通过设计思维表达训练, 提高了学生对空间、色彩和材质等设计要素的认识, 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在行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暴露出来的是学生对空间表现技法的认识问题。由于前面刚刚结束了绘画基础课程, 处于这一时间段的学生, 思维方式还没有发生转变, 虽然通过前面的单项训练, 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 但是对于自己以后要从事的专业设计却并没有初步的认知。尤其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仍停留在初期绘画阶段。对于室内设计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开始萌芽。对于该门课程在设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了解的不够全面。他们往往把空间表现看做是与速写和素描一样的描绘过程, 而不是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表达。众所周知, 描绘一组物体和表现一种空间设计不是同等的概念, 后者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空间设计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 带有极强的主动性, 要求设计师对元素的构成形式, 色彩倾向和比例关系、空间关系等具备理性的控制能力, 能够主动建立起一系列元素的逻辑关系, 主动构建出一种稳定的空间构成形式, 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模仿和描绘。这种主动构建空间体系的能力对以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对于空间表现技法课程认识不到位, 对于其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也知之甚少。以至于一提到表现技法的作用, 他们就会认为只是用来表达设计最终效果, 其作用类似于电脑效果图。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我们进行设计思考时, 会下意识的使用钢笔等工具对大脑中思考的问题进行记录、推演、验证、辅助、列举等工作, 并将结果呈现出来。然而, 我们的思维演变是一步一步的, 尤其是对空间、形态、结构、色彩等视觉元素的构建过程, 我们的大脑很难做到跃过思维的某一阶段, 而去做下一阶段的工作。例如我们无法跃过最初的平面设计阶段而直接去设想立面深化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总是先有一个大体的概念方案, 并通过手绘进行记录、细化和造型演变, 然后再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设计深化工作。同样, 设计思维的推理与演化过程也离不开空间表现的辅助作用, 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记录列举出来的分项内容, 并为了综合评判的需要, 通过空间表现呈现出最终结果。可见整个设计的思维过程离不开空间表现的辅助作用。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增加了初步的设计课题训练, 通过假设多个设计命题, 由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自主设计, 并通过手绘草图清晰表达设计意图以及表现正确空间形态。训练他们主动的去构建空间环境, 使他们由被动的模仿转变为主动的设计表达, 利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去体会空间的变化关系, 并且在自主创造的同时, 切身体会设计的思维过程, 以及空间表现对设计思维的推理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模式进行体验式教学, 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在对设计过程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融入空间表达概念和技巧, 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创造。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实验以后, 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模式下的空间表现技法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在教学实验以前, 学生往往把该门课程的作业当做一种负担, 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而在加入了设计命题训练以后, 学生们经常主动在课下进行包括设计思维、空间构成形式及表现技法的交流,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也帮助他们在练习设计表现的同时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设计思维模式, 并养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空间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包含了技法训练和设计思维训练两个主要内容, 除了重视表现技法的教学以外, 也要加强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和空间意识的建立。让学生真正明白空间表现技法的完整课程定义, 从而更好地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石锦华.环境艺术新视野丛书[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

[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3]史春珊.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4]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工艺美术辞典[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谈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新认识 第4篇

素质。

面对电脑时代,一些设计者往往忽视手绘基本功的训练,而成为电脑的奴隶,影响设计的表达。电脑可以将设计内容如实的呈现在业主面前,而手绘恰恰是考验设计者设计灵感和手头表达的技法,可以在工程初期作为一种洽谈手段帮助设计者体现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对电脑绘图和手工绘图的关系的了解,以及对手绘设计表现技法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手绘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并在教学中通过几个单元训练,提高设计者准确、生动、艺术地表现产品设计的能力,从而达到快速手绘表现产品,为电脑绘图提供造型、建模、材质等各方面的基础,为学生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好的学习参考。最后可以通过作品的展出加强学生手绘练习的积极性。

手绘与电脑的本质区别

手绘根据所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种,铅笔、钢笔、水彩、水粉、油画、马克笔、粉彩等,主要使用马克笔表现材质。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依据个人性格、喜好和习惯以及掌握程度的不同各有偏重。手绘是很考验绘画功底的,当然也是最能提高的手段,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手绘会有一些意外效果,而这些意外常常会启发人的创造性。

电脑绘图现在其实有很多软件和硬件都在向手绘效果靠拢,用电脑绘图会让人不自觉的想要更省事,实际是不利于提高的。不过针对市场需求,电脑绘图现在越来越普及了,其实用电脑绘图,虽然省略了实际手绘的那些准备工作和事后清理,但是必不可少的是对软件的熟悉和掌握,这一点就和手绘中对材料的掌握没什么两样。电脑绘图的长处是将各种画具的效果模拟出来而省略了诸如铺展画纸、挤颜料、调色、清洗画具等等繁琐的工序,而且便于复制和输出。如果手绘功底好,电脑绘图上手也会更快,反之,如果软件操作熟练,也更能体现出手绘功底的强弱。电脑效果图是高科技的产物它的优势是真实、工整、具有感染力而且符合大众口味。因此使得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电脑效果图和手绘效果图相比较手绘在设计过程中应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也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电脑只是一个高级的制作工具,而不是有效的构思工具。它远不及笔来的快速和灵活,手绘快速的基本作用是快速表达设计师的思路和理念,除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它来培养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电脑只是手绘图的结果.但是在电脑技术用于设计之前,设计都是手绘完成的。

电脑设计与手绘设计的冲突在某些情况下其实表现为现代与传统的冲突,有些情境下又表现为观念与语言的冲突。手绘方式在保留和继承传统观念和语言方面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这并非说电脑设计作品就是现代的.手绘设计作品就是传统的意识与观念才是决定作品是否传统与现代的關键。只有手绘与电脑并重.才是设计艺术的正常发展之路,现在对手绘的忽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错误的认识.尤其在初学者和年轻设计师中间,认为电脑完全可以替代手绘进行所有的设计.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或研究手绘方式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显然对设计的发展是不利的。正确认识手绘的作用,必须从研究传统开始.从重新审视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开始.只有了解设计艺术的精髓.才会认识到任何设计手段都是为设计观念进行服务的.具体的设计方式是手绘还是电脑.必须从设计的需要出发。互依赖的因果关系。室内设计中各种各样的表现技法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计算机表现技法和手绘表现技法各有所长,而有些设计师和艺术类学生认为,表现设计效果只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便能完成,而传统手绘表现技法已渐渐被冷落。这是不正确的。目前,全国各艺术院校对手绘表现技法也加大了重视力度,对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了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手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高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对传统表现技法的冲击、教师多年陈旧教学思路的延续、手绘培训商业模式的运作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手绘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当代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学中应从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创新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

手绘是设计交流的一种表现手段,手绘表现技法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技法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课后作业三种形式训练学生对表现技巧的掌握和熟练。

教学内容上:在手绘教学初期应当找出各类手绘优秀作品让学生先产生兴趣,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给自己制定目标。而后每节课都是从临摹效果图的透视讲起,由老师通过投影仪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出空间的透视原理和用笔方法和色彩的叠加。透视是表达空间的重要知识点,随后逐渐从线条表现,空间透视训练,再到马克笔材质表现,最后从临摹逐渐转化为写生,拿到一幅3D效果图或者实景照片也可以绘画成具有个人绘画风格的手绘效果图,其中学生对材质的把握很重要,练习好每一种材质,有助于学生对于临摹照片时的材质表达。学好手绘也对学习电脑手绘效果有一定的帮助。最后才能够脱稿根据想象做设计。

在教学方式上:首先可以做手绘展览,在临摹绘画阶段后,学生会有临摹阶段的问题,例如画面层次感不够、颜色脏乱、透视错误、构图不佳、线条力度不够、比例与整体空间不协调等。并且每个人的线条表现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做展览恰恰能够使学生之间主动交流,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对手绘表现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其次学生对材质的把握很重要,可以把每种建筑材料的样块融入到手绘练习中,边观察边思考材质的色彩和材质本身的属性。练习好每一种材质,有助于学生对于临摹照片时的材质表达。通过对建筑装饰专业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与实践,学生取得了不错的绘画成绩。以上总结了手绘技法课程的教学新思路,并以此为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深感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探索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在反思传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时代特点,试图寻找到一种可行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设计表现方法,以便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主旨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5篇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环境设计表现技法

课程代码:9900485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10实践学时:38

学分:3

课程开设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设计表现技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造型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物体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学生对空间造型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该课程的衔接的前期课程有《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 《设计构成》等,后续课程有《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 《模型设计与制作》 《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或专业课程。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本课程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和考核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设计表现技法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效果图。

(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1

将新理念、新科技与新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1.前课程现行课程考核存在问题。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专业课程的考核制定了一套规范,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30%,平时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60%。其中期末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即期末考核主要是完成一次期末大作业,或交出一份作品成果。

(1)考核观念陈旧落后。命题、批阅方面都是以一次大的作业考核为主,课程考试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教师一般根据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命题,很少对应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命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阅卷更是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全面,真实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2)考核内容缺乏与岗位的贴近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而我们目前的一些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岗位的贴近度有一定的距离,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也有差距,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达不到我们高职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严重。期末课程考核主要是完成一份期末课程大作业,由于完成作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作业可以在课外完成,导致一些学生以抄袭来完成作业,有的甚至找人替做,而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主要对期末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使得这样的考核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2.考试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使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借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控。要结合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使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能更加科学、有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

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三、课程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是根据知识技能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线索,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选取教学内容,以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与之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不受学科课程的限制,建构新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也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在复杂的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考试模式

1、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

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

2、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

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3、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环艺设计表现课程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

实验操作考核20% 作业30% 考勤20% 课堂表现20% 其他10% 合计:100%(以上各种类型的考核均须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记录表)教材及参考资料:

1.《设计表现技法》,梁展翔、李永絮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戴端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诠释手绘设计表现》,马克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环境艺术设计表现与创意》,尹传垠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手绘室内外设计效果图》,陈新生 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材料表现技法教学大纲 第6篇

课程编号: 042113016 课程名称:材料表现技法

总学时数:56

实验或上机学时:40 先修课及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艺术设计2+2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材料表现技法是艺术设计2+2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准确描述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结构等基本特征,并且结合环境有效的表现出来,具备从方案设计到设计表现全过程的能力,能胜任装潢、工厂、企业等单位或公司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的不同表现技巧的学习与训练,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现技巧,形成切合实际应用的表现理念,以达到将设计思想与技法完美结合表现出来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表现打下扎实基础,课程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培养其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技法,为电脑作图打下深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介绍常用表现技法并加以分析、介绍,引导学生用概括、程式化的方法表现。

(2)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介绍、展示学习有关的资料,吸取优秀的精华,大胆创新。

(3)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要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中所述方法,应创造性地思考一些新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各种不同表现技法的技巧。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透视制图的原理与方法。5.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图文并茂介绍和展示学习有关的资料,吸取优秀的精华,大胆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要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中所述方法,应创造性地思考一些新的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

[1] 梁展翔,李咏絮.设计表现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7 主要参考书:

[1] 符宗荣.室内设计表现图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0 [2] 陈新生.设计快速表现.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2 [3] 潘长学.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8 7.其它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表现技法概述

一、教学要求

了解材料表现技法的产生,发展概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设计表现的目的和意义。

初步掌握材料表现技法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材料表现技法概况

第一节 人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发展状况 第一节 实用范围、目的及价值评判

知识要点:本章就表现图的发展、作用、目的、特性及其类型做详细的论述。

三、本章学时数: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2课时)

第二章 透视基本常识

一、教学要求

设计快速表现图以及效果图的绘制依赖于透视基础、素描基础和色彩。透视是绘制快速表现图最重要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法表现图的制图基础知识。

掌握透视图的原理、分类、特征及画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透视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透视图的分类及特征 第三节 透视图作法

知识要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法表现图的制图基础知识,掌握透视图的原理、分类、特征及画法。

三、本章学时数: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2课时)

第三章 设计快速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设计速写是资料收集、设计和构思阶段的主要表现方法,包括单线条速写、单线简洁明暗速写和单线色彩速写形式。

掌握使用设计速写进行设计快速表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计速写常用工具及画法 第二节 单色速写 第三节 色彩速写

知识要点:形态的结构、透视感觉、线条的处理、单色或者色彩处理。

三、本章学时数:8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6课时)

第四章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种类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绘效果图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技法种类。掌握在绘制产品效果图、室内设计效果图以及建筑景观效果图的过程中,自由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来表达设计的意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钢笔画(针管笔)技法 第二节 铅笔画(彩铅)技法 第三节 水彩画技法 第四节 水粉画技法 第五节 马克笔技法 第六节 喷笔画技法

知识要点:分类讲解各种表现技法,以及表现不同材料的质感应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三、本章学时数:10课时(讲课4课时,实验6课时)

第五章 环境艺术设计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建筑效果图、室内效果图、景观效果图的不同表现技法。

掌握建筑效果图、室内效果图、景观效果图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技法特点及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筑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如何表现天空,玻璃幕墙画法以及地面画法。第二节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室内光影效果表现攻略。第三节 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树木花草的表现技巧、水景的表现技巧、如何画配景人物。

三、本章学时数:16课时(讲课4课时,实验12课时)

第六章 产品设计表现

一、教学要求

了解产品设计表现类型。掌握产品设计表现技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设计表现类型

知识要点:草图、概略效果图、效果图。第二节 产品设计表现技法

知识要点:底色高光法、有色纸画法、三视图、精细画法、结构透视法。

三、本章学时数:14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2课时)

教研室:视觉传达

执笔人:XXX

11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计划 第7篇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专业班级:11电脑艺术设计1、2班 人 数:70人 课程名称: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计划学时: 54

选用教材:《手绘表现技法—室内篇》主讲教师: 课程培训目标: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设计原则,掌握不同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手绘将设计效果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根据学习目的要求,独立地完成小型空间设计任务,会处理设计及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掌握室内的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对相关工作岗位的认同。

通过效果图常用的手绘方法训练来巩固透视阴影作图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法,态度要认真要求实际,透视比例、尺度、材质、空间、气氛、色彩心理等应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从“意”到“图”的设计构思与设计实践的升华。

教学参考书:

[1]谢尘: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步骤详解.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6 [2]赵国兵: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3]长谷川矩祥:室内设计效果图手绘技法色铅表现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 冯信群、刘晓东:手绘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5]张绮曼等: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顾翔东:手绘快速表现技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2012年9月 25 日

一、理论教学 周次

章(节)次、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学时

作业

备注

第一章(1)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特点与作用

了解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特点、技法的作用

重点掌握硬笔手绘技法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第一章(2)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了解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材料、工具。对优秀作品的鉴赏。

重点掌握硬笔手绘马克笔表现技法和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12-13 第二章(1)徒手线稿与透视

掌握钢笔排线的技法要领及室内透视规律。

难点在于线稿为基础,重点在于对透视规律的掌握。

第二章(2)室内元素表现

能用线生动、造型准确、色泽饱满、干脆利落绘制各类陈设元素,掌握家具表现方法与步骤。

重点掌握马克笔色稿。难点是对材料质感的表现。

第二章(3)室内空间表现

通过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训练,掌握室内空间场景手绘的表现方法及技巧。

重点掌握二点透视规律。

第二章(4)室内综合表现

借助工具和材料的不同,绘制不同效果的手稿,探索手绘技法表现的独特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重点掌握装饰性手绘的表现。

第三章(1)居室空间设计

掌握居室空间设计方案的表现。

重点掌握居室设计的创意用手绘的方法表达。

第三章(2)商业空间设计

掌握商业空间设计方案的表现。

重点掌握商业空间的创意用手绘的方法表达。

二、实践(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教学 周次

章(节)次、课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学时 作业

备注

第一章(1)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特点与作用

了解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特点、技法的作用

重点掌握硬笔手绘技法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临摹教材第七页至十二页案例。

第一章(2)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了解手绘表现效果图技法的材料、工具。对优秀作品的鉴赏。

重点掌握硬笔手绘马克笔表现技法和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临摹教材第七页至十二页案例。

12-13

第二章(1)徒手线稿与透视

掌握钢笔排线的技法要领及室内透视规律。

难点在于线稿为基础,重点在于对透视规律的掌握。

临摹6张线稿范画。对3张室内图片为参考,独立完成3张线稿作业。

第二章(2)室内元素表现

能用线生动、造型准确、色泽饱满、干脆利落绘制各类陈设元素,掌握家具表现方法与步骤。

重点掌握马克笔色稿。难点是对材料质感的表现。

临摹6张室内家具与陈设的范画。对2张家具图片为参考,独立完成2张线稿作业,分别复印两张,一张马克笔表现,另一张彩铅表现。

第二章(3)室内空间表现

通过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训练,掌握室内空间场景手绘的表现方法及技巧。

重点掌握二点透视规律。

分别临摹1张一点透视和1张两点透视的范画。自选一组室内照片,绘制1张一点透视和1张二点透视的作业。

第二章(4)室内综合表现

借助工具和材料的不同,绘制不同效果的手稿,探索手绘技法表现的独特性和趣味性,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重点掌握装饰性手绘的表现。运用马克笔和彩色铅笔创作2张装饰性的室内效果图。

第三章(1)居室空间设计

掌握居室空间设计方案的表现。

重点掌握居室设计的创意用手绘的方法表达。

手绘完成一套完整的家装设计方案。

第三章(2)商业空间设计

掌握商业空间设计方案的表现。

重点掌握商业空间的创意用手绘的方法表达。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8篇

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案例教学具有直观性、启发性与实践性,设计表现技法是室内设计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在本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一种有效手段。

1 案例教学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意义

1.1 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方法与手段,运用案例教学能使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生活现实相互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具体的讲解与分析,例如不同场景中对同一物体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之处等具体的设计实例,这样能够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较好的调节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1.2 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

设计表现技法主要是以多种手绘表现技巧为主来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本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不但给学生增加丰富的感性知识,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运用手绘表现的基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设计问题,有利于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1.3 实现与岗位技能相结合

案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以掌握一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前提和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临摹的方式直至课程的始终,这种方式缺乏与实践的衔接,而手绘表现的最终目的还在于付诸实践,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因此要在本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将有关理论知识、设计方案和现实个案有机的进行结合,通过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学生可以对照查找自己的不足,并正确、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学校课堂与工作岗位技能的有机结合。

2 案例教学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2.1 高质量的案例应该具有客观性、启发性、创新性、针对性和

趣味性等特点,它能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章节的教学目的与内容,精心选择相关案例作为材料,教师可利用口头语言、书面材料、幻灯片等媒介,阐述案例的相关资料,例如在给学生选择案例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典型家装的户型平面图,客户的基本资料和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装修要求,及与案例讨论有关的基本信息等内容。

2.2 案例的分析与设计

在案例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教师虽不是主体,但应作为一位积极的引导者,积极倾听和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具体的实施过程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小组为单元进行组织训练,把学生分成人数适当的小组,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做好调查、阅读与讨论等必要准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内容将设计方案以手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阐述方案的设计理念。

2.3 案例的总结与评价

案例讨论与设计结束后一定要对其进行总结,一方面教师应归纳每组学生对案例的设计与想法,指出在案例讨论和分析过程中的可行与不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对相应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要全面总结学生在此次训练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并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实际的可操作能力。

3 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手段

3.1 建立案例库

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案例的选择要有特点和创新性,设计案例选取的着眼点要以提高学生对手绘表现技法操作能力和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与收集中应建立起专业的教学案例库,并制订具体的案例教学大纲、内容及要求,以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从而克服案例教学选取的随意性。

3.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与传统设计表现技法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学科理论,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3 正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是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源泉和动力。因为学生都希望自己和团队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评价的同时还要设定小组成员的互评环节,依据每个成员在案例分析当中的贡献进行打分与评价。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是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案例教学是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克服当前案例教学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注重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要做到巧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案例教学在教学论中的有效运用[J].科教文汇,2011(07):56-57.

[2]王沛.案例教学法改进[J].南阳师范学院学院,2011(06):113.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园林表现技法;改革与探索

一、园林表现技法课程与项目教学

园林表现技法是园林景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创造性的专业必修课程。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吸收园林中表现技法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提升学生对图纸的灵活应用。手绘表现技法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技术手段之一,表现技法是设计课程的基石。所以,教师将表现与设计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应该成为高校表现技法课程教师关注的热点。

项目教学以真实的企事业单位项目为纽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张把实际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技能。项目教学与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方法,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着重培养手头功夫扎实且具有基本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实践性人才。

二、园林表现技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高职高专院校旨在培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而现阶段学生毕业时的专业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有些院校忽略了手绘表现图和设计本身以及设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因此,园林表现技法这门课程在授课形式、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严重不足。

1.授课方法应用不当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我临摹为主,这种过于重视临摹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逐步丧失思考的意识,所以学生的创造性也得不到发展;同时,教学中过度重视技法而轻视理论;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练习的内容缺乏实际性,学生虽然掌握了画法,但还是缺乏对设计的基本认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学生对课程的表现技法认识不足

第一,学生绘画功底不足,认为表现课程只是一门单纯学习手绘技法的课程。第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各类设计行业产出成果的主要手段,学生动手能力变差。第三,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单纯考虑对课程的应付和工作需要,难以体会内涵。

三、园林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基本措施

1.对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

教师应根据实际存在的项目,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等手段自主练习,增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从易到难地练习项目需要提供的各类图纸,最终再以作品的形式递交学习成果。整个过程中教师以项目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和练习,教师积极引导和监督。

2.对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发展方向的指引者,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则是高职高专院校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园林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学生的临摹为主,临摹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线条、单体,以及各类表现图的画法,临摹方式与临摹内容都较为单一,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临摹方式,在临摹的过程当中要有针对性,除了对手绘线稿进行临摹之外,还要对项目实景照片和项目效果图进行临摹。这样能锻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各类物体的尺度特征以及设计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方式,在锻炼表现技法的同时,对于项目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细节也有所理解。在学生自我临摹的同时,教师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讲解,并作图进行示范,如图示讲解、色彩的应用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类园林景观基本要素画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怎么利用手绘表现来解决实际项目的问题,把手绘当成一种处理问题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項技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有机结合。

3.建立校企合作,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支撑。现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园林景观专业与行业发展脱节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根据项目的发展,从易到难地制订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校企合作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同时,也使得原本枯燥的技能课程变得有意思,在充分挖掘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同时,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企业挖掘人才提供了渠道,实现了双赢。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经常性地进行实践学习,亲临项目现场调研,摆脱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到户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园林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融入实际的课程,更好地发挥和提高学生创造力,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10篇

洪偉肯

明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系

摘要

本文說明如何運用Coreldraw於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以培養學生具備繪製產品精描圖的能力,進而能無中生有創作出新的產品。因Coreldraw定位為插畫與排版用軟體,並非針對產品設計而開發,若要運用於產品繪圖,仍有許多訣竅與方法來加以克服。本文以循序方式說明學習程序與應注意之特點,並佐以案例說明,若設計師本身已有向量繪圖軟體的一般概念,並具有圖學與素描的基礎,透過本文描述之觀念可很快的轉化為以無中生有方式繪製出產品表現圖的能力,即使是初學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基礎訓練,亦能描繪出相當精緻的產品精描圖(Rendering),茲以此教學經驗提供有意學習者作為參考。

關鍵詞:Coreldraw,表現技法、產品設計1.前言

設計表現能力對於發展一個構想或或是開發一件產品而言,是一種設計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時也能提供我們一種構想的反應及評估上的視覺重現(Arends,1988)。而產品精描圖則是表現設計最重要的溝通媒介,目的在於能夠明確的表達出產品的外觀特點。目前電腦應用於繪圖已相當普及,鑑於其方便性與良好的模擬效果,在業界及實務上,均運用電腦繪圖完成的作品作為最終的設計提案,且依不同的產品類型選擇以透視圖、正視圖或CAD尺寸圖等方式呈現。在設計實務上,塑膠射出成形、組裝式的產品較適合以Coreldraw繪製,若不涉及過多三度空間的曲面造形,以其來繪製皆綽綽更餘。而其它的優點除了擁更向量軟體檔案小、可輸出各種解析度與尺寸之圖檔、所繪物件可共用的特點外,其支援各種影像檔案,像是 Adobe公司的 Illustrator的.AI、.EPS格式、Photoshop的.PSD、還更Macromedia的Falsh的.SWF與SVG等檔案格式,對於後續圖面的其它應用均更相當大的彈性。

目前以Coreldraw繪製產品表現圖的教學書籍,所提案例常過於簡單,或未針對產品設計繪圖作考量(李俊彥,2002),使更意學習者不易瞭解學習的重點所在。故本文提出五階段的學習程序,分別為1.外形線繪製、2.漸層填色練習、3.漸變工具使用、4.案例描圖練習、5.無中生更產品設計,並針對各階段可能遭遇的問題與訣竅加以說明。以筆者教學的經驗認為,只要能學習一些訣竅,與靈活運用少數幾種Coreldraw指令,加上多觀察一般產品的外形與光影變化,任何人都可以很快的上手,並描繪出逼真的產品圖。以筆者指導的專科三年級學生為例,約半學期的時間即可很快的掌握到案例描圖階段所需的技巧,並培養完成無中生更設計的基礎。此外,課程本身同時整合與延伸素描及圖學的應用,對光影觀念、立體圖與三視圖轉換概念的培養,有相當大的助益。

2.外形線繪製

線條繪製原則,因一般產品外觀均以幾何線條為主,故儘量以圓、多邊形等幾何繪圖工具繪製,搭配修剪(Trim)、焊接(weld)、交叉(Intersect)三種造形工具描繪出正確的造形,若更斜線或曲線必需以貝茲曲線繪製時。設計者應練習以最少的節點數繪製出外形線,且注意在造形轉折處的線條變化是尖銳或圓弧(在畫貝茲曲線過程中以滑鼠按下左鍵後拖曳可使節點產生曲率控制桿),使其能夠在一開始描繪時,即能以最接近正確的節點屬性繪製,以避免後續更太多的修改。外形線最後務必將節點頭尾相連封閉起來,這樣才能成為一塊體,可供填上色彩或漸層之用。

初學者通常無法一次就畫出正確的外形線,此時可以利用造形工具(shape tool)點選任一節點,調整節點之曲率控制桿,或按滑鼠右鍵之節點編輯工具,運用新增(add)、刪除(delete)、到直線(to line)、到曲線(to curve)、尖角(cusp)、平滑(smooth)、相對稱(symmetrical)等七種方式作微調(如圖1左),為使貝茲工具(bezier tool)畫出的線條能夠工整,可由畫面尺規(ruler)部份以滑鼠拖曳拉出引導線(guideline)以對齊,或在畫線時按鍵盤之Ctrl鍵以準確畫出垂直與水平的線條。此部份需透過密集的練習以掌握線條的微妙變化,務必力求能夠精確描繪外型,避免產生干涉的現象。

圖1: 上圖左曲線中的B點發生干涉的情況,以貝茲 曲線繪製時,若形狀轉折變化極大時,會發生因曲率過大而使線條重疊的現象,此時可將B點的屬性以節點編輯工具改為”尖角”,重新調整曲率控制桿即可修正如上圖左下之結果。上圖右為外形線描繪練習之案例,由幾何到曲線、簡單到複雜,繪圖者需練習判斷用何種方式能準確的建構出外框線。

外形線的繪製,最重要的是熟悉在何種形狀時,應以何種節點屬性與曲率控制使其平滑,並能使繪圖過程更效率,以減少編修的時間,初學者可輸入(import)一些圖片或線稿,練習以貝茲曲線描圖,以熟悉線條的控制(如圖1右)。

3.漸層填色練習

漸層填色的控制是使產品產生立體感的重要因素,Coreldraw雖只提供直線(Linear)、圓形(Radial)、圓錐(Conical)、方形(square)四種填色方式,但透過調整漸層中心點的”水平”、”垂直”位置與”旋轉角度”,搭配”雙色彩模式”或”自訂漸層”模式,仍可搭配出各式各樣的光影變化。以圖2為例,由左而右分別為圓形、直線、直線與單色、錐形之填色效果,上下兩者的差異在於調整漸層的變化方式,可呈現不同的質感,方形填色因極少用到,故未舉例說明。若設計者具備較佳的素描能力,一般很快就能瞭解其意義,並能表現出適當的立體感。此處訣竅在於調配出的漸層,可在對話框的”預設效果”中命名,並按”+”存檔,可供後續需要時共用或修改。

圖2: 不同漸層填色的方法,此練習用以掌握漸層填色技巧。

4.漸變工具使用 漸變工具(Interactive Blend Tool)的運用是能繪製出精緻而逼真產品精描圖的核心關鍵,其變化亦最為複雜。其更三種用途,一為製作產品圖外形的R角,其次可用來表現面的弧度變化,此外其亦可用於陣列複製,以繪製如散熱孔或網孔等複雜的小細節。

用途一: 製作R角,利用互動式漸變工具,使圖3左不同顏色的兩區塊間產生形狀及顏色漸變,使其產生如骰子般的R角。如圖3中,漸變內定為20層,之後以選取工具選取漸變過程之圖形,使其外框不填色(較快速的方式為在色票””(不填色)按滑鼠右鍵),即可得到最右方類似骰子邊緣R角般的光影變化。此外需注意,進行漸變的兩圖形,其節點數與相對位置需相同(故均以複製原圖後縮放、調整節點及改色彩方式進行),否則會發生漸變不平順或產生紊亂線條的情況。

圖3: 運用漸變工具製作R角之範例。形成R角效果的漸層,實際上是由二十個由深到淺的色塊前後排列而成,如上圖中之放大部份。

另以繪製金屬杯為例(如圖4),此例結合漸層填色與漸變技巧而成,圖4左為完成圖,圖4中為各部份之拆解圖,圖4右則為色塊線框。需注意基本上所更產品的零件都必需作R角漸變,而杯子本體的上、下部份,則先以漸層填色,而後再以此漸層色塊與底部的黑色塊作漸變。漸層色與漸變工具的結合,是立體感光影繪製中最重要亦最常用到的技巧,繪圖時必需相當熟悉這樣的搭配方式。

圖4: 結合漸層填色與漸變工具之範例

用途二: 表現面的弧度變化,以繪製泳鏡上視圖為例,表現面的弧度變化(如圖5),產生的立體光影效果是由不同線框填色後漸變而來,先前提到漸變的兩圖形,其節點數與相對位置需相同,設計者在執行完”漸變工具”後,若發現光影與所要的感覺不符,可用”造形工具”選取上、下圖形中的任一節點作細部調整,以逐步調整出所要外形, 以確認光影是否合理。更關圖5中蛙鏡之光影更一重要觀念,若更三個物件A、B、C,可依序A與B作漸變,而後B與C再作漸變,在此例中眼罩與前鏡面部份皆為三個物件漸變而來,如此可產生更豐富而逼真的光影變化。

圖5: 面的弧度變化之範例,特點在於眼罩與前鏡面部份是由三個物件漸變而來。

用途三: 陣列複製(參照圖6之例),在設計如散熱孔或繁複的花紋時,首先可由大圓至小圓作漸變,之後設定漸變過程的數量(此例數量為5),而後選取漸變過程圖形,按滑鼠右鍵先執行 ”break漸變群組apart”,之後再選取一次執行”解散群組”,確定所更圓都已各自獨立後,再選取全部的圓”群組”起來,之後以此群組再複製,再作漸變即可得圖所示7x7之漸變矩陣。需注意一原則,執行漸變的兩物體必需均為單一群組且屬性相同(即節點數與相對位置相似),若群組內已內含另外的群組,會發現無法執行漸變,此即在先前過程中,為何需先將漸變後所更圓先炸開並解散群組的原因。

圖6: 用漸變工具以陣列方式繪製圓孔之例

5.案例描圖練習

在實務教學上,若已更前述基礎概念,即可進一步以1:1案例描圖方式進行練習。此部份以圖7之Sanyo手機為例說明,初學者可在二小時內完成。

圖7左上為掃描型錄而來的手機原始圖檔,右上則為以coreldraw描圖繪製而來之精描圖,圖中為過程中所繪各部份的分離圖,圖下方則為進行漸變前之原始框線圖形。在開始以coreldraw進行描圖前,第一步需先分析原始圖檔的光影變化(如手機本體最大面積處其實是用圓形填色,其它則多為直線填色+角度變化),並規畫好要拆解為多少物件,那些物件可直接鏡射(mirror)複製,而後再由大而小,由本體到零件細節等依序分開繪製,若能更效率且依正確的程序進行,可將繪圖時間再縮短一半以上。

圖7: 描圖練習-以手機為例

以2D軟體來繪製3D效果,事實上是運用視覺概化的現象與錯覺來欺騙(fake)觀看者的雙眼,就如分模線或此例中轉軸線的效果,其實是以一條黑色與一條淺灰色線並排,並設定粗細為0.2mm,當以正常比例觀看或列印出來時,其效果即極似分模線。運用顯示比例工具(zoom tool)可將圖紙放大到很細微的地方作繪製,當恢復以原比例觀看時,眼睛並無法一時分辨出差異,故乍看下會極為逼真。此外,色彩的部份亦為學習的重點,由於產品表面的顏色多端,繪圖者可用滴管工具(Eyedropper tool)吸取原始圖片最深與最淺的顏色,記住其RGB值,在漸層的自訂填色中輸入該數值,即可調

配出極相似的色彩變化。而放大畫面作圖與吸管上色的方式,是傳統手繪無法做到的,因此即使手繪能力不佳,亦可利用此技巧來彌補技術能力上的缺憾,即使初學者亦能畫出不錯的精描圖(參考圖8至圖10之學生作品,左方為原始掃描圖檔,右方則為Coreldraw描圖成果)。而若想使繪出圖形與原始圖之間分不出真僞,繪圖者除需詳細的觀察與考量到每一個光影或外形的細節,以取捨以何種方式最更效率的表達外,亦考驗繪圖者舉一反三的能力,以運用更限的指令創作出無限的效果。

圖8: 學生作品: 明志技術學院 設三 王籍

圖9: 學生作品: 明志技術學院 設三 張鈞祺

圖10: 學生作品: 明志技術學院 設三 鄔宗甫

6.無中生更產品設計

在進一步設計產品前,首先練習一個簡單的案例,圖11為四種按鈕的側視剖面圖,請問你是否能以想像方式,用coreldraw畫出其上視圖?

圖11: 四種按鈕之側視剖面圖

若已精熟漸層與漸變技巧,再加上一點素描與空間能力,可繪出如圖12的結果, 圖12僅供參考,畫法可能會因個人假設光線來源位置的不同而更差異,您亦可再思考如何表現按鈕被”按下”的效果。

圖12: 以coreldraw繪製圖11中按鈕之上視表現圖

前述案例說明了無中生更設計的原則,即在繪製產品外觀圖時,必需能在假設的光影條件下,判斷要以何種漸層與漸變呈現。設計者本身除了需具備足夠的素描能力與圖學基礎,以創造出逼真的光影變化與正確的三視圖外。還需加上豐富的想像力與對造形美學的判斷,如此才能建構出具設計感的產品表現圖,此部

份亦是成為一位成熟的設計師所需具備的關鍵能力。所需學習的時間因人而異,設計者仍需多觀察、多練習,才能隨心所欲的掌控。

以Coreldraw無中生更來繪製產品圖,一般是以正投影視圖方式表現,透視圖則因光影過於複雜,並不建議用此軟體繪製。此部份更二個小訣竅,一是繪製更R角方塊的方法,首先以幾何工具畫出一個方塊,接著點選造形工具(shape tool)後,選取方塊四個角中的任一個

角,拖曳後會發現自動產生R角,且依拖曳的距離會產生不同尺寸的半徑,若原為正方形,則托曳到最後會變成圓形。接著將此導圓角後的物件”轉換為曲線”,之後即可依第一階段所提的節點編輯工具修改出所需的外形。需注意在無中生更繪圖時,線條的垂直、水平、弧度與導角需工整、該對齊的部份要排列整齊(尤其是左右或上下對稱的部份)。

此外,更關如何上色並進行色彩計畫的方式,與前述案例描圖更很大的不同,在無中生更繪製過程中,需全部以灰階(即黑色到白色間的256階)方式處理填色、漸層與漸變,當整體造形完成後,再描繪需要上色部份之外框,填上所需的顏色後,將該色塊圖層移至最上層,而後以濾鏡(lens)工具,設定該色塊的效果為”增加顏色”(Add color)或”透明度”(Transparency),如此即可調配出所需的外形主要產品色系,並能很方便的修改顏色以進行色彩計畫。否則若一開始即已設定色彩,要更換產品顏色即需一個個重新調整上色,這點差異設計者需格外注意。

運用Coreldraw進行無中生更的設計,在業界已運用許久,一般設計案中針對產品的外觀設計,常更許多限制條件,如需配合已更零件、包覆現更機心與裝置、面東或外形改款等,此時以coreldraw繪製產品表現圖即相當合適,可依產品大小在電腦中設定不同尺寸圖紙(A0~A4)繪製,並透過尺規使其尺寸準確, 並輸出1:1圖面。雖然在coreldraw中亦可標示尺寸, 但因1:1圖面已表達出CAD尺寸圖的特性,故可交由機構設計人員將圖檔襯於背景, 依此建立參數式實體模型以進行後階段的模具開發。

一旦熟悉以Coreldraw設計後,你將發現這樣的設計創作方式會變得又快又更效率。筆者認為對於絕大多數”盒型”產品而言,在概念發展時會比3D造形速度更快,也更能表現真正產品細微的特徵與質感,此外,別忽略產品是由形(form)、色(color)、質感(texture)三要素所構成(林崇宏,1998),陳昶榮等(1997)亦彙整出產品造形判別詞彙可分為形狀、線條、質感、色彩四類。筆者觀察若學生一開始就直接學習3D造形軟體如Rhino、3Dmax來繪製產品圖時,因為塑形方便,反而極易忽略如比例、質感、圖案貼圖及表面細小的凹突變化,以及分模線、拔模斜度、Logo貼圖與紋路等的影響,或忽略了介面規畫排列之按鈕等,但這些要素卻常是產品設計優劣的關鍵。這樣的情況就如機殼設計,看來似乎都是方塊體,但能使產品形成差異化的重點,卻常是介面安排、質感、色彩等非常細膩的部份。這些問題在用coreldraw繪製時將變得更為單純且更有效率。

圖13至圖15為明志技術學院設計服務中心,協助Hp公司設計開發小型不斷電系統(UPS)機殼之設計成果,以此三圖為例,乍看下均為方體,使其差異化的因素即在於前述之細節變化,以手繪線條或3D方式設計,是很難在一開始構思時就清楚表現出造形特色的。

圖13: 設計案例(一)

圖14: 設計案例(二)

圖15: 設計案例(三)

7.結論與建議

生手與專家的差異,最直接的反應即是對於不同事物的觀察與視覺感性的能力(陳俊智,郭小菁,2001),而此現象在比較本文中案例描圖與無中生更設計兩者時將格外明顯,建議初學者能多觀察、多練習以體會其中奧妙,而以coreldraw所繪的向量物件(如圖形、按鈕、螢幕、插頭…等),透過與Flash軟體的搭配,可以模擬出相當逼真的互動效果,可作為介面測詴用途,即使尚未製作出實體的產品,也可供客戶確認與進行產品實驗及測詴,對設計創新性產品更相當大的幫助,亦可將表現技法課程所學之觀念,延伸與應用至互動設計、虛擬設計與人機介面模擬等範疇,對於進階研究更相當大的助益,。

本文部份相關範例教學之原始檔案(.cdr及.jpg),在”洪偉肯設計研究室” 網站可下載。(http://ns1.mit.edu.tw/~hwkm/course/render.htm)8.參考文獻

1.Mark W.Arends,周文盛等譯,(1988),產品精密描繪,六合出版社,台北。

2.李穎杰、陳潔瑩,(1998),Coreldraw設計實務,全華科技圖書公司,台北。

3.李俊彥,(2002),CorelDraw產品設計,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林崇宏,(1998),設計原理-基礎造形理念與創意思考的探索,全華科技圖書公司,台北。

5.陳昶榮、陳玲玲、林榮泰,(1997),電腦繪圖表現方法對於傳達產品外觀效果之研究,設計

學報,第二卷第二期,頁71-87。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0篇)《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1篇《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54课时,第三学期进行教学目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