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性的评价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安全性的评价范文(精选12篇)

安全性的评价 第1篇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资源, 面对汪洋大海般的信息, 计算机成了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计算机系统中, 信息是指存储于计算机内部及其外部设备上的程序和数据。由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涉及到有关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情况以及一些部门、机构、组织与个人的机密, 因此极易受到敌对势力以及一些非法用户、别有用心者的威胁和攻击。所以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如何能更好的预知和评价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1 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概述

计算机系统 (Computer System) 也称计算机信息系统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 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 (含网络) 构成的, 并按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广义上可以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由于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计算机系统集中管理着国家和企业的政治、军事、金融、商务等重要信息, 因此计算机系统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击目标。为了研究方便和实际需要仅对信息安全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对不宜定量的多因素事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可将某种定性描述和人的主观判断用量级形式表达, 通过模糊运算用隶属度的方式确定系统的事故危险等级。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和减少人的主观影响, 从而使分析更科学。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是由多因素决定的,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单元或因素, 在分别确定各因素的风险度及权重的基础上,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风险作出综合评价。

3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的风险安全性评价

3.1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安全性评价模型

3.1.1 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的定量描述

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 (R) 由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 (p) 和事故的危害性 (d) 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的风险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性的函数:

R=f (p, d)

式中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概率难以统计, 所以一般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的事故率即事故发生可能性, 危害性一般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引起的信息丢失, 拒绝服务、通讯干扰, 事故恢复费用, 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等, 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

3.1.2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由三个层次两级评价指标组成, 如图1。

3.2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的可能性分析

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服务中心为例进行研究, 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计算:

3.2.1 建立评价等级集合

V={v1, v2, v3, v4, v5}可以把计算机网络中心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且依次升高。

V={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3.2.2 根据我校计算机网络中心具体情况,

选取四种重要因素, 建立因素集U={u1, u2, u3, u4}, 具体因素集合为

U={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安全, 网络安全, 病毒防护}

笔者采用征集专家评分的方法, 先后咨询了四类专家即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授、学者, 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 网络技术人员, 具有多年使用经验的用户, 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及使用经历对我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各影响因素进行评分, 并对每类专家的评分进行统计处理, 从而得出单因素模糊关系矩阵。

3.2.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 (a1, a2,

a3, a4) 一般情况下m个评价因素对评价对象并非是同等重要, 各个因素的表现对系统的总体表现影响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模糊变换之前要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 还要对权向量A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目前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 AHP方法 (层次分析法)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AHP方法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因素权重。我们采用Saaty教授提出的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 由专家对我校计算机网络系统事故多因素评价结果见表1:

计算准则层和因素层中指标权重步骤

a.计算判断矩阵中每一行指标分值的乘积

图1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b.计算Mi的4次方根Mi=ÁÁMÁ

c.对向量MÁ= (MÁ, MÁ, MÁ, MÁ) 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权重向量A1= (a1, a2, a3, a4)

根据以上步骤, 利用表2的数据计算A1=

3.2.4 利用模糊合成算子得到评价向量

为了更好体现权数的作用及突出, 主要因素选用M (∨, ) 算子

对B1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B01= (0.13, 0.17, 0.17, 0.27, 0.26) 即我校计算机网络中心事故一级可能隶属度为0.13, 二级可能隶属度为0.17, 三级可能隶属度为0.17, 四级可能隶属度为0.27, 五级可能隶属度为0.26,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我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能性为四级,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3.3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的危害性分析

3.3.1同上建立评价等级集合V={v1, v2, v3, v4, v5}可以把该计算机网络中心事故的危害性分为五个等级且依次升高。V2={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3.3.2根据我校计算机网络中心具体情况, 选取三种最为重要的因素, 建立因素集U={u1, u2, u3}, 被评判的因素组成的集合。

U2={信息丢失数据泄漏, 拒绝服务通讯干扰, 财产损失}同上采用专家评

3.3.3 同上采用AHP方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2= (a1, a2, a3)

A2= (0.35, 0.40, 0.25)

对B2进行归一化处理B02= (0.11, 0.16, 0.51, 0.13, 0.09) 即一级危害隶属度0.11二级危害隶属度0.16三级危害隶属度0.51四级危害隶属度0.13五级危害隶属度0.15。我校网络中心系统事故危害性中等。为校统

3.4 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把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也分为五个级别, 由准则层计算结果可得出模糊矩阵:

专家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可能性及危害性的权重0.53、0.47, 则A3= (0.53, 0.47)

对B3进行归一化处理B03= (0.10, 0.14, 0.35, 0.21, 0.20) 事故风险最大隶属度为0.35,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以得出结论该我校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为中级。

结束语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风险进行评价是安全工程学在计算机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它可以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事故防治对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但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还处在不太完善的阶段, 尤其是得出的结论仅能在宏观上给予参考, 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0.[1]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10.

[2]卢岚.安全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4[2]卢岚.安全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4

[3]曹天杰等.计算机系统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3]曹天杰等.计算机系统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

[4]宋红.计算机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8[4]宋红.计算机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8

[5]张延欣.系统工程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7.1[5]张延欣.系统工程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7.1

开展安全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第2篇

1.8.1 领导重视

企业的安全第一责任者要高度重视,应成立安全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生产副职或总工亲自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监察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1.8.2 认真自查

企业自我查评的过程是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的过程,也是夯实安全基础的过程,应认真开展。同时做好自查是专家评价的基础,是安全性评价取得实效的关键步骤。

1.8.3 选好专家

无论是企业自我查评还是专家评价,查评组专家的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是安全性评价成功的关键。查评组专家应具备相应的素质:

熟悉本专业技术和生产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掌握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查评依据内容;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身体健康,能胜任繁重的查评工作,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1.8.4 贵在真实

安全性评价要反映一个企业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失去了真实性,安全性评价就失去了全部意义。对评价结果不能搞横向比较,要实行“三不挂钩”的原则:即评价结果不与奖金挂钩、不与评比挂钩、不与领导班子业绩挂钩。上级主管部门对被评价单位应该这样做,被评价单位内部对部门(车间、班组、处室)也应该这样做。

1.8.5 重在整改

评价不是目的,必须抓好整改才能使安全性评价取得实效。安全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超前发现危险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安全水平。被评价单位必须依据评价报告尽快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做到项目、资金、工期、责任人四落实,定期检查整改进度,上级主管部门要监督整改情况的落实。为促进整改,对整改情况要“三挂钩”,即整改结果与奖金挂钩、与评比挂钩、与领导班子业绩挂钩。还要定期请专家组进行复查,客观检验整改效果。

1.8.6 抓好培训

乌沉香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3篇

【摘 要】 目的:对彬达牌乌沉香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采用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将白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熏香量,观测其急性吸入毒性症状,计算半数致死量;对亚急性吸入毒性大鼠进行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及内脏系数检测。结果:急性吸入毒性实验通过给药确定彬达牌乌沉香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323170mg/m3;亚急性毒性实验检测的各血液生化指标及内脏系数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比照急性吸入毒性分级标准,远大于2000mg/m3,本产品属无毒级;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对大鼠一般综合指标没有影响,大鼠血常规、血液生化、内脏系数等指标均无毒性显示。因此,本产品无毒性,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彬达牌乌沉香;吸入毒性;生化指标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3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Binda brand Linderae-Agilawood Incense. Methods To employ 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and sub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test,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blank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given different doses of incense,then observe its 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symptoms,calculate half lethal dose. To detec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rats with sub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Results 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experiment by administration of Binda brand linderae-Agilawood Incense on mice determine the median lethal dose was 323170 mg/m3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the blank group in the test of subacute toxicity. Conclusion Comparising 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grading criteria far greater than 2000mg/m3, this product is non-toxic grade. Subacute inhalation toxicit effect on rats in rats, blood indexes,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visceral coefficient such as non-toxic display.This product is actually non-toxic, no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 has a good safety.

Keywords:Binda Brand linderae-Agilawood Incense;Inhalation Toxicity;Biochemical Index

香薰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的使用广泛,从熏燃、悬佩到涂敷、饮用,乃至用于计时等等,都反映了古人对“香”的深刻认识和情之所往,特别是在文人墨客的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是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1]。同时,“香”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与用品,在佛教中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同香品应用的中药材种类不同,其功效也有所不同。乌沉香主要是由沉香[2]、木香、乌药、肉桂[3]、甘松[4]等药材组成的一种天然熏香。实验通过急性吸入毒性实验、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确定乌沉香对大鼠的毒性反应,为彬达牌乌沉香的应用提供安全性评价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E240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仪器有限公司);FA2104N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ERAEUS Pico17微量高速离心机(Thermo Fisher);LXJ-Ⅱ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pocH-100iV Diff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希森美康株式会社);M200PRO多功能酶标仪(TECAN)。

1.2 材料 彬达牌乌沉香(永春县达埔彬达制香厂有限公司);苦味酸(批号:20131023,北京鑫鼎鹏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尿素氮(BUN)试剂盒、总蛋白试剂盒、总胆红素试剂盒、总胆固醇试剂盒、葡萄糖试剂盒、谷草转氨酶(AST/GOT)试剂盒、谷丙转氨酶(ALT/GPT)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 动物 昆明种小鼠,普通级,雌雄各半,(20±2)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12-0002;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00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02。

2 方法

2.1 急性吸入毒性实验

2.1.1 实验分组及给药 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放入体积0.1024m3的箱子中,分别给予129.21g/m3/次、215.35g/m3/次、301.49g/m3/次、387.63g/m3/次、430.7g/m3/次的熏香量,每次2h,持续14d以上,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死亡时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

2.1.2 观察指标

2.1.2.1 中枢神经系统 体味异常、叫声异常、不安、呆滞、痉挛、抽搐麻痹运动失调、对外反应过敏或迟钝。

2.1.2.2 植物神经系统 瞳孔扩大或缩小、流涎或流泪。

2.1.2.3 呼吸系统 鼻孔流液、鼻翼煽动、呼吸深缓、呼吸过速、蜂腰。

2.1.2.4 皮肤和毛 皮肤充血、紫绀、皮毛蓬松、污秽。

2.1.2.5 眼 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混浊。

2.1.2.6 消化系统 腹泻、厌食。

2.2 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

2.2.1 分组及给药 健康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熏香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只呼吸新鲜空气,熏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3.07g/m3/次、172.28g/m3/次、301.49g/m3/次熏香量,每次4h,每天1次,每周5d,连续3周。腹主动脉采血,观测相应指标。

2.2.2 观察指标

2.2.2.1 一般情况 观察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程度。如果发现濒临死亡的动物及时解剖,每周测量1次进食量和体重。

2.2.2.2 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及白细胞计数等。

2.2.2.3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等肝功指标,尿素等肾功指标,葡萄糖、胆固醇等生化指标。

2.2.2.4 病理学检查 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出肺、肝和肾等主要器官,生理盐水清洗油污,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剔除脏器表面脂肪、筋膜后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系数=脏器重/体重×100%)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由表1可知,实验测定彬达牌乌沉香致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23170mg/m3,远大于2000mg/m3,比照急性吸入毒性分级标准,该样品属无毒级。

3.2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由表2可知,实验期间熏香各组大鼠精神状态好,排便、体温和皮毛等未见异常,其体质量、进食量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无任何毒性反应,中剂量组出现呼吸过速、流泪,高剂量组出现呼吸过速、流泪、咳嗽,但导致大鼠出现呼吸道、泪腺刺激性的剂量已是使用量的1000倍,说明彬达牌乌沉香对大鼠没有毒性反应。

3.3 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熏香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六个血液学指标的各项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因熏香而引起的异常。

3.4 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熏香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等肝功指标,尿素、肌酐等肾功指标,葡萄糖、胆固醇等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七个生化指标的各项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因熏香而引起的异常。

3.5 对大鼠内脏系数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熏香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肺、肝和肾的内脏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熏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脏器各项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因熏香而引起的异常。

4 讨论

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室内薰香用品,其配方由挥发性比较好的植物或中药和无烟物质组成,点燃时功效或芳香成分进入空气中,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抗菌杀毒、醒脑安神、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劣质的薰香,因为考虑成本问题,只能采用化学合成香料,非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对人体造成伤害。研究通过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和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对一种天然熏香——乌沉香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彬达牌乌沉香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23170mg/m3,远大于2000mg/m3,比照急性吸入毒性分级标准,该样品属无毒级[5];亚急性吸入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乌沉香对大鼠一般综合指标、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内脏系数等指标均无影响。为彬达牌乌沉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安全性评价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岗.先秦以至秦汉的薰香习俗文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74-179.

[2]马艳.中药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24):143-143.

[3]赵凯,薛培凤,屠鹏飞.肉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1):63-74.

[4]袁捷,韩祖成.中药甘松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6):57-59.

[5]黄清臻, 贾瑞忠, 韩华. 熏香类卫生杀虫制品的安全性探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20(2):94-96.

RR大豆的安全性评价 第4篇

1 RR大豆生物安全性

RR大豆能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一直是全世界争论的问题。要评价其是否安全, 核心问题是RR大豆种植到环境中是否对种植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危害。

a.基因漂移威胁 RR大豆可能在收获和运输等过程中散落在路边、仓库及户外与野生及非转基因大豆发生混杂而逃逸, 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在田间逃逸, 这种现象称之为“基因漂移”。我国既是大豆原产地, 也是大豆多样性集中地, 大豆资源分布广泛, 尤其是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广泛, 从东北部到西南部都有分布,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没有种间的隔离, 品种间区别不明显, 外源基因很容易逃逸到野生大豆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也发现大豆是可以和其他大豆属植物杂交的, RR大豆产生的基因漂移现象可能会造成野生大豆种群遗传多样性丧失的潜在威胁。

b.生物多样性影响 RR大豆由于其基因片段变化, 有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张卓等采取Biolog方法、直接观察法和5点取样法分别研究了RR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豆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数量、豆田杂草多样性及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RR大豆对生物多样性不存在极端影响。

2 食品与饲用安全性

2.1 营养学等价性

转基因大豆与其普通大豆在营养组成、抗营养因子和生物学利用率的一致性是营养实质等同性原则的基础。朱元标等采用AOAC等分析方法测定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普通大豆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抗草甘膦大豆中8种普通营养成分、14种脂肪酸、17种氨基酸、4种微量元素营养指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普通品种相比基本一致, 具有营养学的实质等同性;植酸磷、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也未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RR大豆具有营养学等价性。

2.2 毒性与过敏性评价

转基因大豆能否对人和动物产生潜在毒性和致敏性等危害一直以来是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己有研究证明抗草甘麟转基因大豆表达的CP4EPSPS蛋白质能在体外迅速降解, 灌胃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对小鼠不具有任何毒性作用。植物蛋白质是植物食品中主要的过敏原, 过敏反应常以IgE为介导, 当IgE与蛋白质结合后, 触发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从而导致过敏。食物蛋白导致过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蛋白占总食物蛋白中的比例, 有人根据CP4EPSPS蛋白只占大豆总蛋白0.08% (大多数过敏原占总蛋白的1%~80%, 并且通过榨油等加工手段可提取出绝大多数此蛋白, 认为精炼RR大豆油不会引起人类过敏反应。但是, 对于转基因大豆的毒性和致敏性仍需要深入和长期的研究。

2.3 饲用安全性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 第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写自我评价的情况,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会自我督促,促使我们维持自我的一致性。那么,怎么去写自我评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范文(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1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煤粉制备安装、调试、试生产的实际情景,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员安全素质”这一主题,自20xx年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圆满完成了活动方案的各项资料,实现了安全生产。现将活动开展情景评价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效

为加强安全月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煤粉制备公司专门成立了以罗金鹏经理为组长,杨士勇、邱振伟、张向帅为副组长,魏守罡、胡秀丽、翟长海为成员的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领导、监督、协调、检查、落实。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方案。

6月1日早8点,煤粉制备组织召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对开展活动的意义、目的、时间、计划等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异常强调要以活动促安全,以安全促生产,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月为契机,坚持煤粉制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发展,并在罗金鹏经理带领下进行了全员横幅签字仪式和安全宣誓活动。

二、资料丰富,形式创新

安全月活动期间,结合煤粉制备自身特点,围绕“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员安全素质”这一活动主题和公司“五反五整治”百日安全活动回头看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景,切实围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狠下工夫,全面建立、完善并规范了各项安全制度、安全职责制、和其他安全资料,全面检查煤粉制备生产线的各项安全检查设备设施;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宣传资料,开展了实效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6月1日—10日,开始安全月活动宣传,在各煤粉生产线钢结构上悬挂横幅5条、营造出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加强煤粉制备安全知识学习活动,利用班前会和中午休息时间,每一天在板报上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并在6月8日进行了一次闭卷安全知识考试,资料包括煤粉制备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劳动保护、现场作业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经过安全知识学习考试方式,使员工掌握更多的安全基础知识,着力提高员工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根据煤粉制备领导安排,于6月17日,组织生产人员在二号生产线袋收尘器装袋过程中,进行了了一次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并评出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进行了奖励,提高了职工技术创新和劳动进取性,将安全基础知识和防护常识贯彻到每一名一线操作人员。

6月23日进行了雨季三防应急演练。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参演人员反应迅速,抢险救援及时有效,煤粉制备各岗位各部门全力配合,充分展现了事故处理本事和应急救援水平。事故演练模拟事故场景,能更好的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到达了演练目的。营造了“人人要安全、全员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6月16日,开展了安全月宣传咨询日活动,资料涉及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遭遇地震、火灾、水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时紧急避险自救、互救、逃生常识,以此来到达“全员落实、广泛普及”的教育目的。

安全月期间,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贯穿始终,煤粉制备组织人员对煤粉生产线、设备、管路、危险源、管理台账等进行了详细认真的专项排查整改,以现场隐患、基础管理、规范操作、环境卫生、劳保穿戴为切入点,对其中不贴合项进行了整治。其中,全面检查现场6次,下发检查通报6份,查出隐患7条,各类问题14条,基本已整改完成,隐患和安全问题构成闭合管理。无未整改项。

三、活动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从整个安全月活动开展情景来看,基本到达了预期目的,煤粉制备经理亲自主抓、认真部署,找问题、定措施、重落实。广大员工也从意识上、行动上有了按章操作、规范操作的良好开端。今后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强遵章守法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树立红线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职责,提升全员安全水平。同时,从整个安全月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逐步改正。这些问题主要表此刻:

1、活动准备不足。从安全活动月开始,就暴露经验不足的问题,活动方案、组织都显得不够具体。

排查隐患问题大都是施工单位的,真正煤粉制备方面没有进行详细排查;职工技能比赛资料单一,反应不出真正的有技术含量的比赛资料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不足之处,改变工作作风,对今年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引以为戒,吸取经验教训,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制。

2、应急意识不够。举行应急演练活动时间拖后,在应急演练活动中,全体人员要详细学习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活动方案。异常是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在演练中的具体职责。应急演练时,事故汇报流程、人员组织、信息沟通交流、现场危险品的及时清理等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发生险情汇报时,应按照程序先汇报中控室,中控室操作员问明白现场情景立即汇报总指挥和领导小组成员,然后组织抢险小组进行按照应急演练方案进行。

3、执行力度不强。部分隐患多次检查发现重复出现,说明施工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处罚力度不大。今后还需要加强执行力度,从严考核,彻底排除隐患,杜绝违章操作。

今后,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五反五整治”百日活动要求,定期进行回头看和评价,对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精力不集中、安全职责不落实、安全教育可是硬、安全作风不务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标,持续推进问题整改。要持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岗位规范操作,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每个人都具备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防护的本事,真正能够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使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使企业稳定快速发展。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2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关于开展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修理厂安排,结合生产实际,修理厂紧紧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活动主题,扎实开展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修理厂安全文化建设,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评价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确保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使活动收到最大实效,修理厂高度重视,x月x日,公司召开“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大会,会上修理厂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厂长为副组长,各车间、办公室为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协调“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全过程,制定出活动资料、方案和活动时间表,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修理厂领导对20xx年“安全生产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要求各车间、办公室负责人,要广泛发动全体职工,进取参与修理厂组织的各种“安全月”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并且要求各部门也相继组织员工召开安全月动员大会,各自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车间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出活动资料和实施方案,以保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广泛宣传,注重实效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工作,公司于x月份就进取搜集、整理各项安全月活动资料,并及时下发车间进行宣传、学习,同时,将“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和相关宣传标语,制成x条宣传横幅,于x月x日分别悬挂于修理厂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拉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序幕。修理厂于x月x日组织员工在文化广场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发放传单xx余份,制作展板x块。x月x日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月活动为主题的黑板报竞赛,本次黑板报竞赛主题鲜明,版面新颖,形式多样,资料丰富,广泛宣传了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推动全员牢固树立“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的理念,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进取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x月中旬由安全部牵头组织对全体员工分层次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一是经过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培训学习,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提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自觉性,依法、按章、规范地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二是组织对员工进行修理厂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等资料的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技能和自救互救措施。三是由办公室牵头做好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的清理建档和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做到特种人员100%持证上岗。进一步提高了全员安全素质。

四、组织事故演练,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援本事

为加强对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员工自救互救本事,在“安全月”活动期间,修理厂各作业区有选择性的开展了各项事故救援预案演练,经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事故防范意识和事故救援与处置本事,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x月x日,车间成功组织了x名员工进行乙炔泄漏应急救援演练,经过演练,对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实际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员工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的报警和前期应急处理本事,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本事。另外还于x月x日至x日举行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穿戴竞赛,竞赛资料包括防护服穿戴、空气呼吸器佩戴,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应急救援本事。

五、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

活动期间,企业结合自查自纠、组织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专项安全检查。x月x日组织职业卫生安全专项检查,重点对职业卫生、作业现场环境、员工劳保穿戴等方面进行检查,x月x日,由各车间牵头,组织了设备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主要从“容、管、特”、机电设备、配电室现场及管理等方面进行隐患排查;x月x日组织了三季度综合安全检查,主要从安全职责制落实、现场管理、危化品以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管理规定或标准进行检查,各车间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严格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进取整改,同时进一步加强设备设施包机制管理,加强安全生产职责制的落实,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我为安全献一策”安全合理化提议活动

安全月活动期间,修理厂还组织了“我为安全献一策”安全合理化提议活动,要求各部门、车间要发动全体员工进取参与安全生产合理化提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创新本事,从制度管理、操作规程、工艺、设备、职业危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提议,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促进工艺、设备改善,提高安全技术装备和本质化安全水平。企业下一步将对这些安全合理化提议进行评选,并适当予以奖励,以提高员工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的进取性,对这些合理化提议公司将进取采纳,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存在的问题

1、经过“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暴露出公司的安全宣传工作及员工的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2、各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需经过不断的演练来进一步完善,提高事故应急演练的真实性和预案的可操作性。

总之,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得到了修理厂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各车间、部门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的活动主题,认真开展了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与处置本事,强化了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平稳的运行供给了坚实的保障。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3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我镇按照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就活动月的开展情景作如下评价。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活动月的领导,我镇专门召开了会议,成立了有李建镇长任组长,王光明副镇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并于6月6日专门召开了村、社区、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议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布置开展这一活动的主要资料和方法步骤,并要求各单位要抽出人员专门办公,并保证安全月的所需经费,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真排查安全隐患。

六月份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时段,由于天气太热,强对流天气较多,我镇组织安全生产办公室人员、工商、公安等部门,出动两台宣传车,对全镇的加油站点、窑场、烟花爆竹经营户、学校、企业进行为期三天的检查,对无证经营、非法经营、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个人、企业限期整改,情景严重的责令停业整改。

村、社区对烟花爆竹经营进行一次地毯式排查,全镇关停加油点两处、非法烟花爆竹经营户十八户,查出安全隐患一处。

三、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教育。

针对部分企业、个人和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用电、食品安全等认识较差的情景,我镇组织安全生产办公室、公安、工商等部门人员上街宣传安全生产常识,并于6月14日在旧县镇集设立一处咨询台,镇长李建亲自参加咨询和散发宣传材料,经过一天的宣传,共接待咨询群众300多人次,散发宣传材料2500余份,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的提高了全民安全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评价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县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后我们确保以安全生产推动经济发展,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旧县镇的经济发展,社会提高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4

根据股份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__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结合我站实际情景,本月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我站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现将本次安全月活动评价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措施到位。

为了加强本次安全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效落实,站领导成立了“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安全月活动的组织实施。为提高管理层对安全月活动的重视,在安全例会上针对当前电站生产及施工情景组织电站领导、安全小组成员、专职安全员发动主题为“安全职责,重在落实”的专题动员会。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召开安全例会大力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电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组织全站所有员工在电厂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进行演练,进一步加强了电站安全管理力度。同时经过宣传教育到达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防护用具、机电设备及配件贴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利用张贴宣传标语50余张,安全学习书籍等相关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名员工,组织其学习。教育员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本事。

经过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浓郁的安全礼貌生产氛围,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礼貌生产意识。

三、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并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结合起来,进取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和重大隐患的整改检查活动,及时指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检查主要针对前池高边坡,首部枢纽,升压站变压器及消防设施、机房机组和高低压柜、灭火器摆放、厨房卫生、安全保通、综合楼等方面,参检人数10多人次,查出安全隐患1处,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职责到人,整改到位。

总之,此次“安全生产月”活动,紧紧围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堵塞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完善各项防范措施,对重点事故隐患部位,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提高全职工安全意识,大力弘扬安全文化,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和谐社会氛围,起到了进取有效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全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不断稳定好转打下了坚实基础,到达了预期效果。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忙下,严格要求自我。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我的本职工作使本人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提高,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只能埋头苦干,不知评价经验的现象。现就将今年的工作情景评价如下:

一、日常工作方面

同时还进取配合其他科室同事做好工作,并在其他同事有事时能够顶岗。例如:厂区泵房清垃圾的工作里,原本计划是请外面的人清的,因为相关原因人家不做,所以就在厂区领导的带领下全厂人员进取配合,用了2天时间就把泵房的垃圾清理了,并进行了对水泵的维护。还有就是对3#4#生物池的维护、粗格栅的整改、1#二沉池导杆刮板的维护、厂区防雷设施的安装、南门塘泵站要安装5#泵时进行对进水截流、联系离心机厂家,并配合维护科对1#2#离心机的维修工作,让浓缩车间尽快恢复正常出泥。安装调试泵干保护装置,让浓缩车间设备能更安全、放心使用操作。并能够在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小问题能够及时处理,例如雨天江水倒灌能及时作出应急解决办法保证了厂区的正常指标。

二、学习方面

进取讨论每周班组会议讨论学习,随时了解和听取各种会议精神,并进取地献言献策,及时探讨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项难题。进取主动的学习污水处理专业知识。遇到难题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我摸索实践,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作风上

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求真务实,乐观上进,始终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耐劳,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在一年工作与学习中,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1)虚心学习,勤于实际操作,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所岗位工作。

(2)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各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同时,我还进取配合其他科室同事做好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及改善方法。

尽管有了必须的提高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在工作中比较粗心,在理论方面还是了解的太少。

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成熟的工作经验带入工作中,并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力争做优秀员工,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6

20xx年x月是全国第xx个“安全生产月”,各项目紧紧围绕“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主题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根据公司下发的《关于20xx“安全生产月”活动通知》(xx字xx号)文精神,各项目及时制定了活动方案,认真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宣传和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得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为下一步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安全生产月”活动评价如下:

一、各项目进取响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各项目接到文件通知后,都能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监督、监管体系,明确职责、层层分解、逐级落实。

二、大力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

为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顺利开展,各项目如期召开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动员会,经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了大力宣传,经过班前交底会、安全例会等场合进行宣贯,让项目部所有员工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认识转变为高度警惕融汇到日常工作中去,构成安全生产无小事,人人关心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氛围,激发全体员工自觉参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热情。

三、多措并举,促进“安全生产月”活动扎实开展

1、各项目认真组织安全知识学习,观看安全教育警示录像。经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对安全生产形势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经过观看安全教育警示录像,起到了警钟长鸣的震慑作用,效果明显。

2、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筑固安全生产基础。各项目认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并认真整改,起到安全预防与隐患治理的效果。

3、以各种安全活动为渠道,促进“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各项目开展“安全礼貌之星”活动,将安全活动渗透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异常是xx机场主线桥项目部进取开展了“夏季送清凉”活动和“安康杯”知识竞答活动,xx大道改造项目开展了“暴雨及高考安全”巡查活动,xx隧道项目开展了“防触电应急演练”活动,xx小区安置房项目开展了“消防应急演练”活动,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也下达了《雷暴雨天气、台风季节安全生产通知》,并在巡检中进行贯彻落实。所有这些将公司推行的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向高潮。

四、开展“安全生产月”专题安全技术交流会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公司在年中项目巡查期间,于x月x日在xx隧道项目开展了“隧道施工专题安全技术”交流会,公司xx副总经理为参与巡检人员及项目部全体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隧道安全施工专题课,为高风险隧道安全施工供给理论支持,让项目施工在安全上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

20xx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已圆满结束,总体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各项目应继续巩固活动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礼貌施工和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安全工作的自我评价7

安全生产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xx厂自建厂以来就坚持在环境文化、管理文化、人文文化方面下功夫,以强化现场管理和深入推进事故超前预控为抓手,狠抓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安全管理无缝衔接、闭环相扣,构筑起了以“人本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xx厂本安体系建设。现对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一、浇铸企业之魂在安全环境上下功夫

走进xx厂厂房,规范统一的护栏、醒目的管道识别色,整齐摆放的工具,甚至连灭火器摆放和水管盘放等均以定制化管理,处处给人以整洁、规范、有序的感觉。另外xx厂还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管理人员赴行业内先进单位学习标准、借鉴经验,逐步统一现场视觉化、透明化和界限化管理,让职工逐步规范日常行为,树立以“让标准成为习惯”的理念铸魂,以“使习惯贴合标准”的行为育人,以“结果到达标准”的习惯塑形的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升安全防范本事。

抓环境熏陶,促习惯养成。为了将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强化于行、固化于制”,xx厂在厂区醒目位置安装led显示屏对“安全文化理念”进行滚动播放,办公楼墙壁悬挂有安全文化标语牌,厕所文化袋内放有安全文化理念,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在厂区草坪将安全理念与爱护花草相糅合制成提醒标识牌,经过多种形式的安全理念宣传,使职工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感受到安全文化的气息,促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二、筑牢企业之基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

以“抓安全采取任何手段都可是分”为宗旨,众志成城抓安全,齐心协力保安全,将“规范操作、严格考核”和“抓三违、查隐患”作为抓安全促生产的主线,以强化现场管理为着力点对标检查,以“规范操作月”和“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从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操作两方面着手,全力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常态化。同时坚持“安全管理上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奖罚并举、重奖重罚”和抓安全“铁面无私、不折不扣、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本质安全人”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关口前移抓安全。

三、固企业人之本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

提炼理念、培育理念、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xx厂员工的自觉行动和日常活动。每当从新闻媒体上看到安全事故的报道,xx厂总要进行及时传达,提高员工警示教育,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xx厂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预案演习、安全征文、安全警示教育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职工在寓教于乐中认同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氟虫脲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第6篇

关键词:氟虫脲;桑树;家蚕;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Q450.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280-02

收稿日期:2014-10-01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SYZ27)。

作者简介:周春涛(1979—),男,云南楚雄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管理及桑树病虫害研究。Tel:(0873)3860105;E-mail:chuntaozhou@126.com。

通信作者:谢道燕,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桑树病虫害研究。Tel:(0873)3861013;E-mail: xiedaoyan123@163.com。蚕桑养殖业具有悠久历史,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丝绸经济带的推进,蚕桑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家蚕被长期人工驯化,其对农药极为敏感。杀虫剂在桑园及周边农田中被不合理施用,常引起家蚕中毒事件发生。红蜘蛛、桑蓟马是近年来云南省蚕区普遍发生的害虫,部分蚕区暴发虫害导致桑叶大面积减产[1],而云南省蚕区施用的杀虫杀螨剂多为炔螨特、辛硫磷、敌敌畏等,长期施用这些农药,害虫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因此,寻找对桑蓟马、红蜘蛛防效好、对家蚕安全的杀虫杀螨剂尤为必要。氟虫脲(flufenoxuron)别称卡死克,为低毒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对叶螨属和全爪螨属的多种害螨的幼螨、若螨防效好[2],常被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害虫。目前,有关氟虫脲能否被用于蚕桑生产季节防治害虫害螨及对家蚕安全性的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氟虫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施药后8~20 d的残留毒性,以期为保障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家蚕:两广二号2龄起蚕,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提供。

供试桑树:湖桑32号(树龄22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桑树研究室提供。

供试农药:5%氟虫脲乳油(德国巴斯夫公司);40%辛硫磷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测定采用食下毒叶法[3-4]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在预试验基础上,将5%氟虫脲乳油用蒸馏水分别稀释成3.125、6.25、12.5、25、50 mg/L等5個系列浓度,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20头2龄起蚕。从桑树上采集展开的第2、第3张健康叶,擦净叶面上的灰尘等附着物,对桑叶去除叶柄后,切成细条状待用。每个重复称取5 g桑叶,用5 mL供试药液喷洒拌均,晾干后放入饲养盒内,置于温度28 ℃、相对湿度80%~85%、光照时间14 h/d的饲养室内饲养,观察添食毒叶 1 d 后的中毒死蚕数和中毒症状。利用SPSS 17.0软件的概率值法计算毒力回归方程、1 d的LC50及置信区间。

1.2.2田间施药对桑树的安全性评价田间施药方式是采用浙江濛花-16型喷雾器进行喷雾,选择湖桑32号品种,分别于2014年8月21日09:00对桑树进行喷施。结合生产商推荐的田间施用浓度(33 mg/L),选择5%氟虫脲乳油的稀释液25、33、50、100 mg/L等4个梯度浓度,以40%辛硫磷乳油的稀释液(400 mg/L)和清水处理为对照。每个农药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喷施40株桑树,处理间留10株桑树为保护行,每个药品处理间留1墒作为保护行。喷药时做到从上到下喷施,叶背、叶面及枝条均匀着药为止。试验期间天气多云见晴,最高温度26 ℃。在施药后1、3、5、7、10、15 d观察各处理的桑树变色、坏死、萎蔫、畸形、生长发育等药害情况。

1.2.3药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测定采用改进的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分别采摘各处理的桑叶饲蚕,将每个处理区的桑叶作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40头2龄起蚕,共18个处理,于药后5、8、11、15、20 d 分别连续采叶添食2龄起蚕1个龄期。将家蚕置于温度28 ℃、相对湿度80%~85%、光照时间14 h/d的饲养室内饲养。每天观察记录家蚕中毒死亡数,直到添食1个龄期后未出现中毒死亡的家蚕,继续添食处理区桑叶至上蔟采茧,观察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各龄期经过等指标。

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氟虫脲对家蚕的毒力测定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5%氟虫脲乳油对2龄起蚕1 d的急性毒性。毒力回归方程为y= -3.287 6+2.561 1x,χ2为10.100,P值为0.018,LC50为19.216 0 mg/L,95%置信区间为9.299 4~49.756 6 mg/L。按照家蚕的4 d LC50分类[4-5],即4级毒性分级方法:LC50≤0.5 mg/L为剧毒,0.5 mg/L200 mg/L为低毒,所以5%氟虫脲乳油对2龄家蚕的LC50随着时间延长,4 d LC50可能小于1 d LC50,表现为高毒或剧毒。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拒食、吐液、“S”形、头大、摆头、体缩。

nlc202309031150

2.2氟虫脲对桑树的安全性评价

在施用5%氟虫脲乳油后1~15 d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的桑树均未见变色、坏死、生长发育延缓、萎蔫、畸形等药害症状,与40%辛硫磷乳油和清水对照的桑树长势无差异,因此氟虫脲乳油对桑树安全。

2.3氟虫脲对家蚕的残留毒性

2.3.1氟虫脲对眠蚕质量的影响采摘施用氟虫脲后5~20 d的桑叶饲蚕,供试蚕在2龄生长过程中发育良好,眠蚕齐;但在2龄家蚕蚕眠过程中逐渐难脱皮死亡。中毒症状为口流液,体褐色。表明在桑园里施用氟虫脲后对家蚕的残效期长、残留毒性较高。

2.3.2氟虫脲对家蚕龄期经过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用25、33 mg/L氟虫脲处理后8 d的桑叶饲蚕,对家蚕2龄龄期经过无影响;用50、100 mg/L氟虫脲处理的桑叶饲蚕,则需20 d后才能对家蚕2龄龄期经过无影响。400 mg/L辛硫磷处理在药后8~20 d对家蚕2龄龄期经过无影响。

3结论与讨论

施用5%氟虫脲乳油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较高,施用推荐浓度的氟虫脲乳油后20 d,将其桑叶饲蚕,对家蚕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这与氟虫脲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有关。氟虫脲在常温下对光和水解的稳定性好,且热稳定性也较好[2]。所以桑园喷施氟虫脲后,该农药降解受光照、氣温和降雨的影响小,残留时间长。由于家蚕属于变态昆虫,氟虫脲乳油的特点是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脱皮或变态而死亡[2]。因此,氟虫脲不能在蚕桑生产中施用。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脲乳油在桑树上残留时间长,对家蚕毒性大,蚕桑生产季节不宜在桑园及其周边将其用于防治害虫。

参考文献:

[1]柴建萍,余凌翔,谢道燕,等. 桑红蜘蛛、桑蓟马在云南省不同地域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控要点[J]. 蚕业科学,2010,36(3):475-480.

[2]王运兵,吕印谱. 无公害农药实用手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7-169.

[3]张骞,姜辉,肖斌,等. 29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J]. 蚕业科学,2011,37(2):343-346.

[4]马惠.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6.

[5]陈伟国,鲁兴萌.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J]. 蚕业科学,2012,38(2):329-336.李维红,熊琳,高雅琴,等. 11种小毛细皮动物毛纤维的物理性能[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282-284.

既有桥梁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实用构架 第7篇

柳林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鹤大线, 始建于1992年6月, 并于2004年6月对原桥进行加宽, 主桥为5跨16m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该桥因服役时间较长, 线路超载情况严重, 桥梁状况恶劣。为掌握该桥目前服务水平, 确保安全运营, 于2005年4月对该桥旧桥部分综合运用外观检测评定法、荷载试验法、分析检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全面检测及静动荷载试验。

2 柳林桥安全性评价过程

2.1 分析检算法

2.1.1 参照《养护规范》开展桥梁调查及检测。

参照《公路桥梁检测评定规程 (报批稿) 》 (以下简称《评定规程》) 中所描述的各种状态的特征评定每一承重构件最终评定标度和技术状况, 对各指标做出评判。《评定规程》规定, 四类以上者 (含四类) 须进行承载力评定。柳林桥的技术状况总体评价为四类, 应进行承载力评定。

2.1.2 确定承载力检算系数、恶化系数和截面折减系数以及活载影响修正系数的合理取值。

如承载力检算系数的确定:由构件技术状况评定值D=åaÁDÁ=0.44+0.34+0.33=3.7, 查表内插得ZÁ=0.93。同样可确定承载力恶化系数xÁ=0.11;截面折减系数xÁ=0.89、xÁ=0.80, 活载影响修正系数xÁ=1.02。

柳林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采用以下检算公式, 相关符号含义见《评定规程》:RÁRÂ

经分析计算, 荷载最不利效应为953k Nm, 结构抗力为1090k Nm (经截面折减后为858k Nm) , 故式 (2-3-1) 左=953, 右=8580.93 (1-0.11) =710。可见检算公式不成立, 即承载力不合要求。

2.1.3 进行荷载试验, 进一步对结构承载力做出评价。

由《鹤大线柳林桥检测试验评定报告》知主要挠度和应力测点的校验系数均大于1, 经查表得承载力检算系数Z2=0.95, 用ZÁ代替ZÁ后, 检算式 (2-3-1) 左=953, 右=8580.95 (1-0.11) =725, 检算公式仍不成立, 则可评定承载力不满足检算要求, 安全性不足。

分析检算法有以下问题: (1) 无配筋资料或资料不全时, 无法进行分析计算及评价; (2) 荷载试验不体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当桥梁结构或构件的技术状况判断值D³3时, 桥梁通常接近差的和危险状态, 为确保运营安全和恢复正常使用功能, 才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承载力检算; (3) 查表确定各评定标度值时仍含主观因素。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用AHP (层次分析法) 建立评价模型, 结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打分法, 确定影响安全性的因素的权重及隶属度, 进而计算安全性总评分, 确定安全性等级。

2.2.1 建立评价模型

a.确定评价指标:桥梁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受力裂缝开展程度和钢筋锈蚀程度。因该桥按极限状态法设计, 故构件承载力评价用结构抗力R与荷载效应S之比R/S作为评价指标。

b.确定权重:根据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两两比较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再汇总各专家判断, 决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

2.2.2 对柳林桥进行安全性评价

上部结构中, 第1孔1号空心板裂缝开展严重, 最大缝宽约0.35mm, 最大相对缝长为3/4, 第3孔7号梁主筋锈蚀最严重, 全断面主筋锈蚀25%;下部结构中, 4号墩冲刷较严重, 冲刷深度75cm, 4号墩裂缝开展严重, 缝宽0.25mm, 相对缝长1/3。通过检测计算得上部主要承重构件R/S=1.24, 一般承重构件R/S=1.30, 桥台R/S=1.25, 桥墩R/S=1.45, 地基与基础sÁÂ/sÃÄ=0.92, 盖梁=1.42。

依评价函数算得该桥外观检测评价分YÁ=4 4.6分, 结构承载力评价分YÁ-52.1分, 安全性评价总分A=50.2分。该桥安全性等级为四级。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简单清晰, 理论简明, 容易建模, 评价较科学、合理, 克服了简单加权平均及主观判断的缺陷。考虑事物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性和价值系统模糊性, 用多个指标刻画桥梁本质特征, 适用于安全性影响因素较多且相互之间有层次关系的情形。

3 我国既有桥梁安全性实用评价体系构架的建立

评价方法各有所长, 应据实际情况选择并配合使用, 故有必要建立一个实用评价体系构架, 供评价者把握操作流程, 切实可行地对桥梁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

评价基本流程如下:

3.1 初步评价 (主观评价)

3.1.1 目测打分法:

若需综合评价, 可按《养护规范》分类标准, 进行现场检查、检测评分, 或汇总检查检测结果由专家打分。据《评定规程》规定, 按《养护规范》评价为四类及其以上者应进行承载力检算评定。 (见B:详细评价 (客观评价) )

3.1.2 填表法:

若需目的性评价, 即针对桥梁某一方面功能 (如耐荷、耐震、耐洪、耐泥石流能力等) 进行评价, 可用填表法。若安全性不足, 可用相关公式 (详见《桥梁检测评价与补强》) 进行详细评价, 或树立警告标志并修复补强。

3.2 详细评价 (客观评价)

3.2.1 荷载试验:得到的相关数据可供“分析检算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使用。

3.2.2 分析检算法:按《评定规程》检算承载力。

3.2.3 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桥梁安全性总评分, 确定桥梁安全性等级。

4 结论

4.1 针对辽宁鹤大线柳林桥的实际情况, 选用四种不同理念的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 旨在对比不同方法的评价效果及适用性、可行性, 探索建立我国既有桥梁的实用评价体系构架。

4.2 提出了在役桥梁实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架, 给出了基本流程, 可对桥梁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袁万城, 崔飞, 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 1999, 27 (2) :184-1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2-2004)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李有丰, 林安彦.桥梁检测评估与补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1-2004)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安全性的评价 第8篇

关键词:铁路物流,信息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安全性评价模型

一、铁路物流信息安全概述

铁路物流信息安全是指在铁路部门在与其它物流企业或直接与货主进行业务往来的物流过程中, 信息平台的软硬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 信息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信息服务不中断的状态。

为了保障铁路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性, 铁路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 如《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以及《铁路和水路货物联运规则》等。这些政策和法规都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装卸的安全性管理之上, 而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安全却没有提出详实的管理细则与方案, 对于现有的信息系统也缺乏一定的安全性评估准则。此外, 目前铁路内部网络与外部社会信息系统之间没有接口, 处于封闭运行状态, 这种信息孤岛状况, 造成了铁路部门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 当前需要建立起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将铁路的内部信息合理地融入社会服务体系, 向货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简捷方便的交易、全方位优质综合配套服务[1]。

毋庸置疑, 信息系统的崩溃将阻碍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 而诸如客户资料、报价等物流信息的泄露, 也必将给铁路部门及货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八大预测》一文中就指出“2009年恶意软件将作为一项服务出现”, 并且漏洞带来的定向攻击将会增加, 尤其是针对运输等服务行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攻击, IT专家们认为2009年Web安全仍将是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可见, 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加强信息安全无疑是铁路物流信息平台迅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将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出发, 为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评价建立分析模型, 从而最终为科学地选择系统性安全方案提供依据。

二、信息安全技术框架

ISO 1779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0年12月出版, 它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一项详细安全标准, 主要涉及信息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归类和控制、人员安全等十个方面。其中, 信息安全方针中信息安全技术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这三个方面:

1.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其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借助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铁路企业可以改变过去信息孤立状态, 通过Internet和外部网络进行联系和交流, 实现与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的连接。这时系统的安全性就面临着一大问题, 就是如何拒绝一些不希望的连接, 同时又要保证合法用户进行的访问。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广, 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以及服务器安全控制[2]。

2. 审计和跟踪

审计和跟踪是系统活动的流水记录, 该记录按事件从始至终的途径, 顺序检查、审查和检验每个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它可以作为对正常系统操作的一种支持, 也可以作为一种安全保证策略或前两者兼而有之。透过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每天都会有大量托运、到货、取货等交易信息, 一旦系统发生故障、文件数据遭受破坏, 将阻碍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 因此必须通过审计和跟踪来保障系统安全和维护系统信息的完整性。通常审计和跟踪体系主要由日志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为主组成。

3. 内容安全

信息共享平台给铁路企业及其客户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通过浏览和搜索平台上的资源和信息, 一方面客户可以实时跟踪其货物配送情况, 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实现运单审核、到货录入等功能。但是, 访问这些内容也意味着在电脑保护系统中打开了一些“洞”, 从而病毒、间谍、广告软件等引起的内容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的忧患。主要的内容安全保护措施有:数据加密技术、网络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安全性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是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和模糊数学方法 (Fuzzy) 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的定量化, 很好地解决了其他方法中定性与定量评价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 使评价方法在综合性、科学性等方面得到了改进。

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与算法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核心要素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的第一层为目标层, 即保障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第二层为框架层, 包括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第三层为技术措施层,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与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分别为 (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 , (日志系统、入侵检测系统) , (数据加密技术、网络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 。

(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中的每个元素在评价目标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即比重) , 这个比重就是权重值。

(1) 构造判断矩阵

这里可以根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需求及其安全性要求的倾向, 参照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分层体系, 由信息安全专家根据相对重要程度给出判断值 (根据Saaty的1~9标度法) , 构造判断矩阵。即在同一层次中, 专家取出两个元素 进行比较, 以 表示元素 对于上一层控制元素Z的影响大小之比, 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

(2) 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就是根据判断矩阵A计算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而言本层次有关元素的重要性权值, 这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也就是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 的特征值 及其对应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W, W的分量Wi (i=1, 2, , n) 就是相应元素的权重值。

(3) 一致性检验

验证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是否合理, 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 从而计算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CR<0.1时, 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

(3)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对于安全技术措施的每项指标, 可根据习惯划分为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和未使用等7个评语等级如表1所示。对于具体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专家组根据每个专家对某项目的各项指标评分确定出每项指标分别隶属于7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 从而建立模糊判断矩阵R[3]。

矩阵R中相应的分值可以通过Delphi法得到:请多位专家彼此独立填写权重调查表, 内容包括各二级单项指标, 当所有专家都给出相应的权重后, 在同一指标中, 把选择相同级别的人数相加, 再除以参加评价的总人数, 则可得出各指标权重。

(4) 计算模糊评价结果

计算模糊评价结果B, B=WTR。式中, B为各二级指标隶属于所划分的7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 WT为各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总权重值, R为模糊判断矩阵。

(5) 计算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的最终得分D

其中, C为以百分制表示的7个评语等级的分数所构成的列向量。

2. 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1) 确定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技术措施权重

首先, 应用AHP法, 通过信息安全专家评分的方式对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进行评价, 可得到如下 (见表2~表5) 所示的两两比较矩阵:

本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的eig (A) 函数来求得表2所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 则 , 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 从而得出 , 不需要进行修正, 下列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根据以上各表, 可将各层诸要素的相对权数Wi加以整合, 求得整体层级的总优先向量, 即计算得出安全技术措施相对于目标层来说各自的权重值, 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整个系统中, 入侵检测系统是所有安全技术措施中权重最大者 (0.4751) , 也就是该技术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具有最重要地位, 数据加密技术则是仅次于此的技术。当然, 信息系统的安全侧重点不同, 最终得出的总优先向量也会有所不同。

(2)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R

本例中, 选用铁道部刚结题建立的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A, 让5位专家对其进行评分, 得到模糊判断矩阵R (见表7) 。由此, 可得到模糊评价结果B= (0.23604, 0.15176, 0.38014, 0.23206, 00, 0)

(3) 计算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的最终得分D

由前文所给C= (100, 85, 70, 60, 50, 30, 0) , 可以得到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A的系统性安全性得分为77.037, 安全性状况良好。同时, 通过专家的评分也可以看出, 对于该物流信息系统在属性安全控制、日志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防病毒系统等方面的安全性控制应进一步加强, 以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四、结论

在过去, 物流安全虽然已经受到物流工作者的关注, 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安全却没有单独地提出来讨论, 而要想健康地发展我国的铁路物流事业, 就必须要重视其信息安全问题。本文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并由此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 用以对铁路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算例验证, 该模型为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方法, 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刘畅.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运输服务订单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安全性分析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3.08.01

[2]石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2.01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的线形安全性评价 第9篇

关键词:运行速度,公路线形,保障措施

0前言

我国目前主要还是采用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 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具体性。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法未考虑车辆实际的运行规律、相邻路段的相互影响以及路线所在区域的实际因素, 所设计的线形存在实际速度高于设计速度的可能性[1]。车辆在路况、线形指标高的路段行驶时实际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往往差别较大, 当车辆由高指标路段突然行驶至低指标路段时, 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鉴于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存在缺陷, 为保障公路行驶安全, 2004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提出了以运行车速设计方法作为设计方法补充[2]。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运行速度线性安全评价方法, 结合分析工程实例, 并对相邻运行速度Δv85之差大于20km/h的路段提出了安全保障措施。

1运行速度评价方法

1.1 运行速度测算方法

通常用自由交通流状态下各类小汽车在车速累计分布曲线上第85位百分点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V85[3]。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平曲线半径和直线长度, 运行速度计算需要进行路线单元划分, 即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将整条路线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和弯坡组合段, 每个单元的起终点就是预测运行速度线形的特征点。平直线路段的运行速度计算可参照 (1) 式, 初始速度、加速度、期望速度取值见表1;曲线段运行速度可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供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计算每个行车方向的起、终点, 线形特征点的运行车速, 运行速度测算流程图如图1所示。

1.2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规定, 评价指标采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的差值Δv85。其具体评价标准为:

(1) │Δv85│<10 km/h为运行速度协调性好。

(2) │Δv85│=10~20 km/h为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 条件允许时宜适当调整相邻路段技术指标, 使运行速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 km/h。

(3) │Δv85│>20 km/h为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 相邻路段需要调整设计、或做相关安全措施。

2工程实例

2.1 路线概况

某高速公路全线长93 km, 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设计速度是80 km/h, 路基宽度24.5 m。将路段进行单元划分完后, 选取相关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计算运行车速。

3.2 路段线型分析

该高速公路平、纵设置情况如图2所示, 该路段线形特点看, 路段先为连续上坡, i1=4%, i2=2.85%, i3=4%, i4=1.85%, 平曲线为小半径R1=700 m、R2=600 m、R3=850 m;从K49+850桩号以后为连续下坡路段, i1=2.945%、i2=4%, 曲线半径较大R=2 700 m。运行速度断面图如图3所示, 全线共有40个路段的|Δv85|=10~20 km/h, 其中23处路段是由于较大的上坡坡度造成大货车运行速度差;其余17处是由于陡坡小半径路段转变为长大下坡大半径路段, 造成小客车运行速度变化较大。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 (即Δv85>20 km/h) 路段有两处:小客车、大货车各一处且均在上行路段K49+134.8~YK52+300处, 运行速度差值, 小客车Δv85=22.6 km/h, 大货车Δv85=33.3 km/h。

3安全保障措施

实例中车辆运行速度普遍高于设计车速, 有路段出现相邻运行速度之差大于20km/h, 对于这种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差的地段, 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相应的线形调整, 提高速度协调性;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3.1 科学设置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向驾驶员传达系统的、正确的道路信息, 为驾驶员提供路况变化信息, 并建议驾驶员采取恰当的操纵模式安全行驶。例如前方路段是长大纵坡路段或者是急转弯路段, 可提前设置交通标志告知驾驶员, 让车辆减速, 如图4所示。

3.2 在特殊路段设置减速带

强制减速带是高速公路上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有效装置, 根据汽车行驶中轮胎与特殊橡胶的角度原理设计的, 如图5所示。减速带通常设置在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中部或底部, 也设置在桥梁、隧道等大型构筑物前一定距离处。

3.3 设置紧急避险车道

连续行驶在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 长时间刹车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 从而发生交通事故。紧急避险车道主要是针对货车刹车失灵而设置的紧急避险设施, 当货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出现制动失灵现象, 可通过进入紧急避险车道避险, 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3.4 保证行车视距

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视觉的感知, 而视觉感知对其速度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转弯处注意修剪中央分隔带以及路基边坡的树木枝叶确保汽车在通过弯道时的通视。

3.5 加强运营期交通安全管理

科学、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 也可以降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建立完善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超速检测系统、抢修维护系统、消防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

4结束语

本文以运行车速作为安全研究的基础, 运用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对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工程实例, 对运行速度协调性差的地段提出了安全保障措施, 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参考文献

[1]屈强.长大纵坡路段安全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2.

[2]JTG/T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S].

[3]温学钧, 杨屹东, 方靖.高速公路运行速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2, 19 (2) .

[4]祁亮.运行速度设计法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1, 37 (12) .

[5]韵耀斌.基于运行速度进行公路线性的安全性检验与评价[J].山西交通科技, 2008, (10) .

[6]张作刚, 陈先义.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及相关软件的编制[J].湖南交通科技, 2005, 30 (3) .

[7]胡利娥.运行速度对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安全性的分析评价[J].湖南交通科技, 2006, 31 (6) .

[8]佟永恒.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 (11)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第10篇

喹诺酮类药物系1966年对萘啶酸的开发, 引起世界各国重视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合成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 从而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呈现杀菌作用。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的增多, 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 其中多数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但有的也会造成严重后果。为做到合理和安全使用此类药物, , 现就喹诺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性加以简要叙述。

1 药理学

1.1 药效学

1.1.1 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抑制DNA旋转酶的A亚单位的切割及封口活性, 阻碍细菌DNA复制、转录、合成而杀菌。人体真核细胞中不含DNA旋转酶, 而含有与其相似的Ⅱ型DNA拓朴异构酶, 喹诺酮仅在很高浓度才能将其抑制, 故喹诺酮类对细菌选择性高,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1.1.2 抗菌谱

对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军团菌) 和革兰阳性菌 (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和溶血性链球菌) 作用较强, 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菌作用有差异。

1.2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完全, 生物利用度70%~100%, 1~2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吸收后广泛分布在体内组织, 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常高于血药浓度,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0%~44%, 主要经肾脏排泄, 其次, 经胆汁和粪便排泄。

2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淋菌性尿道炎、肾盂肾炎、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宫腔感染、盆腔炎等) , 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 消化系统感染 (菌痢、细菌性肠炎、胆囊炎、伤寒等) , 骨、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骨和关节感染、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皮下脓肿等) , 其他 (乳腺炎, 外伤、烧伤和术后感染, 五官科感染, 腹腔感染, 败血症等) 。

3 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

与其他常用的处方抗菌药物相比, 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不良反应较少。尽管个别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有差异, 总体来说各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相似的。报道最多的与喹诺酮类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 (GI) 和中枢神经系统 (CNS) 反应。仅在动物模型上或未显示与临床有关的毒性反应包括关节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致突变和致癌。

3.1 胃肠道 (GI)

喹诺酮类药物GI反应最常见, 发生率为2%~20%。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降低和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和腹泻较少见, 但可能需要停药。味觉异常主要见于格帕沙星 (17%) 。由艰难梭菌引起的结肠炎更少见, 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对厌氧菌丛影响小有关。喹诺酮类药物GI反应的顺序为:氟罗沙星、格帕沙星>莫西沙星>曲伐沙星>司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与GI反应无明显相关性。

3.2 中枢神经系统 (CNS)

喹诺酮类药物CNS反应仅次于GI反应, 发生率为1%~2%。症状如头痛、头晕和嗜睡。其他CNS反应有幻觉、烦躁、睡眠紊乱、焦虑、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意识模糊和谵妄。抽搐和惊厥罕见, 但有易患因素 (如癫、脑损伤或缺氧) 、代谢紊乱或药物相互作用 (如合用氨茶碱或非甾体抗炎药) 时更易发生。惊厥常发生在喹诺酮类药物开始治疗后3~4d, 停药后缓解。文献报道引起惊厥的药物有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CNS反应的顺序为:氟罗沙星>莫西沙星>曲伐沙星>格帕沙星>诺氟沙星>司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个别品种的临床表现稍有改变。左氧氟沙星CNS反应发生率低 (0.2%~1.1%) , 司氟沙星 (4.2%) 和莫西沙星 (5.4%) 较高。曲伐沙星也较高 (4.4%) , 包括头晕 (3%~11%) , 眩晕 (2%~4%) 和头痛 (1%~5%) , 反应通常轻微, 持续仅数小时, 继续用药可以缓解, 如临睡前或与食物同服, 发生率可降低, 且在妇女中发生率较高。

目前为止, 喹诺酮类药物对CNS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一些研究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抑制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 对苯丙氨基苯乙酸 (BPAA) 可增强喹诺酮类药物与GA-BA受体的结合, BPAA为非甾体抗炎药芬布芬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可能与NMDA受体结合有关。喹诺酮类药物的R7侧链取代基与其抑制GABA与GABA受体结合有关。具有游离哌嗪基团的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抑制作用最强, 吡咯烷基作用中等, 大的烷基作用最差。喹诺酮类药物的脂溶性和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对CNS反应也起一定的作用。

3.3 肝脏

喹诺酮类药物肝酶异常的发生率为2%~3%。血清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最为常见, 反应轻且停药后可逆转。肝酶异常很少需要停药。肝炎、肝坏死或肝功能不全或衰竭少见。肝毒性可能与直接毒性作用或高敏反应有关。临床试验资料显示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肝酶异常的发生率较低 (1%~2%) 。FDA决定严格限制曲伐沙星的使用。

3.4 泌尿道

喹诺酮类药物的肾毒性少见, 可能是直接毒性作用或高敏反应所致。症状包括结晶尿、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年龄较大者易发生, 其中大部分为65岁以上。结晶尿与喹诺酮类药物在尿中的溶解度有关。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是两性化合物, 在中性和碱性p H下很少溶解。因为人尿通常是酸性的, 结晶尿很少发生。但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患者应该多饮水和避免碱化尿液。结晶尿、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或曲伐沙星的治疗关系不大。

3.5 皮肤

喹诺酮类药物皮肤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5%~3%。光过敏反应少见, 需要对所致药物的预先暴露。相反, 光毒性反应较常见, 给予大剂量药物和大量的接触紫外线, 首次应用即可出现, 且在数小时内就可发生。光毒性机制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的光降解和诱导单线态氧、自由基产生有关。临床表现从暴露在阳光下皮肤的轻度红斑到广泛严重的大疱疹。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光毒性, 但严重程度和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主要与X8取代基有关, 当此位置被卤素, 尤其氟取代时, 常显示比较高的光毒性, 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司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顺序为: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曲伐沙星。临床安全性资料显示司氟沙星光毒性的发生率较高 (7.9%) , 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 (<0.05%) 最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其他的皮肤反应不常见, 偶尔报道有皮疹、瘙痒、荨麻疹、脉管炎、水肿、腿部色素沉着、出血性大疱疹和过敏性紫癜。

4 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使用

(1)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防止药物滥用, 疗程不宜过长, 特别是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 做到及时停换药物, 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2) 如病情许可, 尽量采用口服给药, 口服宜饭后或睡前, 静脉给药滴速不要过快。

(3) 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 因此, 老年人应慎用并减量使用。

(4) 因软骨毒性孕妇及小儿禁用, 16岁以下患者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如必须应用宜暂停哺乳。

(5) 为避免光毒性:用药期间应告之病人尽量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或人工紫外线的照射。

(6) 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 有抽搐或癫痫病史,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慎用。

(7) 合并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a:避免同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断药同服, 以免影响吸收。b:含多价阳离子的药物可降低本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应避免合用。c: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可抑制茶碱代谢而导致茶碱中毒, 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引起中枢性痉厥发作, 与抗凝药合用易产生出血现象, 故不宜同用。d:与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合用可增加疗效, 与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合用可降低疗效。

参考文献

[1]Domagala JM.Structure-activity and structure-side effect rela tionships for the quinolone antibacterials[J].J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 33:685.

[2]Mandell LA, Ball P, Tillotson G.Antimicrobial safety and tolera bility:differences and dilemmas[J].Clin Infect Dis, 2001, 32 (Suppl 1) :S72.

[3]Ball P, Tillotson G.Tolerability of 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s:past, present and future[J].Drug Saf, 1995, 13:343.

[4]Lipsky BA, Baker CA.Fluoroquinolones toxicity profiles:a review fo-cusing on newer agents[J].Clin Infect Dis, 1999, 28:352.

[5]Ball P, Mandell L, Niki Y, et al.Comparative tolerability of the newer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s[J].Drug Saf, 1999, 21 (5) :40.

[6]Takayama S, Hirohashi M, KatoM, et al.Toxicity of quinolone an timi-crobial agents[J].J Tox Environ Health, 1995, 45:1.

安全性的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 应用软件 安全性评价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逐渐成为业内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重点,国外一些企业内部设立了专门从事基于企业软件产品的应用软件安全小组。相比于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国内企业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能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

1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应用软件的开发热潮,各行各业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将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作为企业发展内容的主要部分。而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需要以软件安全性保障为主要目标。在应用软件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以及测试阶段都需要凭借有效、合理、科学的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体系以提升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网络环境中的数据流通、应对故障时的连续运作保障、软件产品以及平台系统对攻击的抵御和恢复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信程度。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研究的意义可以从应用软件的安全风险进行反向分析:

首先,由于软件开发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环境中的应用软件的数量迅速增长、种类愈发多元化,从功能性、应用性、专业性等特征方面具有所不同,势必会造成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数量、种类的增加。这些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对应用软件乃至系统平台的负面影响可大可小,如若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补救,极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

其次,相比于网络时代发展初期,如今的网络环境趋向于开放、互连,应用软件凭借端口、接口作为连接与信息数据流通的主要通道,流经接口和端口的数据信息富含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安全性会形成具有不确定性的威胁。正式由于应用软件使用环境的影响,令其安全性直接面临攻击。如若缺乏安全性保障体系,将会大大挫伤应用软件的功能性及整体性能。

再次,如今的应用软件开发市场正朝着升级、扩充的方向发展,安全漏洞和安全风险也会更加凸显。目前,国内外虽然对于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的量化标准及方法仍然处于初期研究水平。

2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有效性提升原则

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改善方向集中于应用软件安全性测试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应用软件安全漏洞进行测试、功能性安全参数进行测试两类研究方向。可采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是基于语言测试、基于故障的安全测试以及形式化安全测试的结果统计与分析。其中,对于应用软件的属性测试及模糊测试的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参考国外此领域的研究方向,将今后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按照定性、安全度量和用户体验三个发展方向予以阐述:

首先,为提升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在实际运作中的有效性,基于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沿用现阶段安全性评价从业领域内的以主管定性评价方法为主的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体系即可。采取人工核对、表格记录的简单方法从软件应用层面予以评价,可以直观反映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今后对于此类安全性评价方法需要相关企业制定具有一致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进一步减轻人工检测、评价过程中的精力消耗以及可能产生的错误率。

其次,所谓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的安全度量,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些安全性能评估过程或手段,以偏序集中任选的某个参数值来代表应用软件所处网络平台系统环境中的信息系统安全相关性质。也就是说,安全度量体现的是对应用软件安全与否的信任程度的描述、比较。其评价过程及结果建立于度量模型的运行。未来这种评价方法的发展着眼点需要集中于度量框架的匹配度、度量元的可测性高低以及测量结果的解释便捷性。

再次,应用软件归根结底是供软件使用者和开发者使用的,因此,其安全性指标的高低的直接受影响群体便是应用软件的用户群,因此,对于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评价而言,用户满意度以及用户体验是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者就此议题得出一些结论,其认为以时间元素为主要计算核心的安全功能组件的安全服务满意度计算原则对于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而言具有合理性。结合我国应用软件市场环境而言,这一改进对策具有可行性,相关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用户使用过程的监控以及必要的数据统计,得到基于安全性层面的应用软件使用改进建议。换言之,用户体验可以作为应用软件安全性的评价内容之一。

3结语

应用软件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是应用软件市场的主流研究议题。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拓宽思维,可根据应用软件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的针对性研究。

(作者学号:1330507)

参考文献

[1] 王若男.应用软件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 刘德寅.应用软件的分类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J].信息化研究,2013,05:65-68.

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动态化管理 第12篇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性评价试点之一的安徽省肥西供电公司, 本着“通过安全性评价工作, 使员工了解本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的确切状况, 发现薄弱环节, 消除安全隐患, 实现对事故超前预控, 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的原则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工作。

1 健全安全性评价工作制度

为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肥西供电公司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 (试行) 》, 建立了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的运作机制, 明确了职能部室、生产单位、班组和个人在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中的责任和任务。

2 以各种形式策划和宣传安全性评价工作

通过安全性评价, 对照同业对标和目标管理, 统一全公司人员思想, 本着“贵在真实, 重在整改”的原则开展查评, 逐步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础, 实现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前移关口、覆盖每个环节、每个层面,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

为了让全体生产人员接受和掌握安全性评价的理念和查评方法, 公司集领导和员工智慧, 编印了《安全性评价宣传手册》, 发放给每位员工, 进行学习和培训, 使员工理解了安全性评价的作用和方法, 充分认识到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肥西公司还举办3期安全性评价培训班对基层单位的查评人员进行培训。特邀合肥供电公司安全部专家来该公司进行培训讲座。在培训中, 采用文字、表格、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并详细说明了基层单位如何运用查评表进行实际查评的方法, 为基层班组全面开展查评工作奠定了基础。该公司还在网页上开设“安全性评价”专栏, 及时传达上级安全性评价信息、反馈基层单位安评工作情况, 供各生产单位交流学习。

3 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

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分为动态查评和动态整改2个部分。

3.1 安全性评价动态查评

在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中对缺陷的查评做到查评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公司安全性评价领导组将安全性评价查评项目分解到各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部室将查评项目分解到部室专责;生产单位将查评项目分解到生产班组;班组再将查评项目分解到班组成员。具体自查评工作由部室专责及班组成员负责, 各级单位或个人将查评发现的问题及缺陷层层上报。在安全性评价专业组查评阶段, 专业组对照查评项目对基层生产单位进行查评, 并将查评结果做定量评价分析后, 汇总上报公司安全性评价领导组。由领导组对查出的问题及缺陷进行协调处理。详见图1安全性评价动态查评流程。

3.2 安全性评价动态整改

在缺陷整改阶段, 安全性评价专业组将整改项目落实到各部门, 部门针对不同的整改项目落到实具体的生产单位及人员;基层生产单位再将具体整改工作落实到班组, 班组安排专人进行消缺。同时各单位也将落实整改工作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 过程与落实整改项目相反。安全性评价专业组将各部门汇总的整改情况汇总上报公司安全性评价领导组审查。安全性评价动态整改流程详见图2。

4 以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为核心

引入安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实现科技化创新模式。县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等不足。强烈的反差要求要以现代化、一体化及信息化来改善县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性评价作为总体分析和宏观预测的一种方法, 对揭示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建立县公司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是提升县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肥西供电公司在继远公司的帮助下构建了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信息平台, 以加强对全县安评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 更好地为农电生产、经营、管理服务。

县供电公司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将查评整改信息上报流程分2大类:即基层生产单位 (班组) 查评整改与县公司 (专业组) 查评整改信息上报流程。

(1) 基层生产单位 (班组) 查评整改信息上报流程。基层生产单位 (班组) 查评审核, 由查评人填写查评任务实施的结果, 基层生产单位 (班组) 安评专工对班组查评人提交的查评记录进行审核, 提出问题建议或者修改原问题建议, 并决定是否需要上报给安保部。

(2) 县公司 (专业组) 查评整改信息上报流程。县公司专业组查评审核, 由安保部专责填写县公司专业组的查评任务实施的结果, 安保部对专业组查评责任人提交的查评记录进行审核, 提出问题或者修改原问题建议。

5 开展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管理, 逐步推行风险评估

安全性的评价范文

安全性的评价范文(精选12篇)安全性的评价 第1篇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