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精选6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第1篇

轻轻打开书本,我又充满激情地诵读起了耕云导师的《爱的人生》。

自从我读了《爱的人生》之后,我每天都精神百倍,上课从不打哈欠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什么是感恩,怎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本书使我知道人与动物之间也是有感情。如: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只濒死的企鹅,然后将它放归海里。没想到,此后的每一年里,企鹅都会游行5000英里回来看他,与他亲密相处8个月再离开。这个企鹅报恩故事说明了动物也是有感情,只要你不伤害它,一心一意对待它,慢慢地,它将会和你有感情。

动物尚如此,何况被冠以“高等动物”的人?爱与感恩,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如果没有爱就不会有这个世界。正如耕云导师所说:“唯有爱’,才能架起天、人之间的桥梁。唯有爱’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一个缺乏“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颓废、堕落、道德沦亡而趋向于毁灭的社会。没有爱,必然没有感恩之心。爱是宇宙万有之源,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创造之“能”。所以,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间的爱才更加炫丽多彩,光芒万丈,才能使我们的宇宙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以前,在没转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我每天都是除了玩还是玩,从来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转到这个学校后,读了耕云导师的《爱的人生》后,我才知道学习有多么多么的重要,才知道父母的辛苦,父母的良苦用心,才知道父母整年在外打工,就是为了撑起我们这个家,为了供我们读书。我现在多么想大声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人若不藉父母之缘,就无法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若没有感恩的心,就没有亲和力;没有同情心,社会就变成一个冷冰冰、尔虞我诈、了无温暖的社会。

亲爱的同学们,感恩吧!感恩喂养你长大的父母,感恩辛勤培育你成长的老师,感恩曾给你帮助的同学,感恩给你带来快乐的小狗、小鸟、小蝴蝶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第2篇

小学五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一位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它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所发生的一百多个感人故事。他(她)们都拥有高尚的品质,他们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积极向上,善于帮助别人,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虽然里面的每篇故事不长,但都包含着一个意义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仿佛都融入到里面了似的,

 

所以,我们都要以他们为榜样,去报效祖国。报效祖国就要先从感恩我们身边的人开始,感恩赋予我们丰富知识的师长,感恩将我们养大成人的父母,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为社会、为祖国添砖加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啊!读了《爱的教育》后,它仿佛让我品尝了一桌丰盛美味的“精神大餐”,相信只要我们每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五年级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关于雪花的作文:大雪纷扬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第3篇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揭露当时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 描写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儿童们的悲惨遭遇, 提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应享有与男子同等地位”这样一个主题[1]。《简爱》是她的成名作, 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遭遇与作者孤寂而悲惨的生活非常相似, 小说中许多描写均为作者自身的经历和亲身感受。

小说阐释了“人生价值=尊严+爱”这样一个主题[2]。在当今社会, 要将这道公式付诸实践常常离不开金钱。人们似乎都疯狂地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 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像简这样为了爱情、为了独立自主的人格义无反顾地抛弃所有的确难能可贵。

一、简爱的独立自主性

简爱的思想发展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从一开始, 简就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价值和尊严, 维护正义和原则, 虔诚地信仰上帝, 勇敢地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自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 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 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一) 简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不知伯莎的存在时, 简爱对罗切斯特一往情深却又不免担忧。她要追求的不仅是一场浪漫的爱情, 还追求一种自我价值[3]。她曾经对海伦彭斯说“我要从我真爱的人那儿得到真正的爱情。”[5]这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她从小就是孤儿。小说一开始就写道:她感到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 再加上舅妈和堂兄对她粗暴残忍, 使得她备受社会的疏离, 永远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 她迫切需要亲人、需要关爱。当她来到桑菲尔德, 遇上罗切斯特的时候, 没多久便暗暗喜欢上了他。在罗切斯特看来, 简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 不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平凡女子一样追求财富和美貌、名利和地位。

尽管罗切斯特的表白和求婚让简感到非常高兴, 但也不免忧虑和担心。因为她一直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婚姻就意味着束缚和屈服, 意味着她要对他负责、受他的控制。当罗切斯特挥金如土, 为她添购丝绸、珠宝的时候, 她变得更加敏感, 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苏丹宠爱的奴隶[4]。她说:“他越是给我买东西, 我的脸越是发烧, 有一种烦恼和低人一等的感觉。”[6]她反对罗切斯特称她为“天使”, 也不喜欢他像打扮一个玩偶一样打扮她。她说:“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感觉的人。”[7]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 她决定继续做阿戴尔的家庭教师。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简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

然而在得知伯莎的存在以后, 简爱对罗切斯特尽管依依不舍却又坚决选择了离开。就在婚礼举行的当天, 罗切斯特的疯妻的弟弟出现了, 他知道罗切斯特另娶了新妻, 便出来强行干涉。这让简不禁想起了那可怕的笑声、那场神秘的大火、那撕破了婚纱的陌生人发生在桑菲尔德有如此多的奇怪的事情!她告诉自己必须要离开。

在这部小说中, 离开桑菲尔德是简作出的最大的决定。从罗切斯特那里, 她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 桑菲尔德是她第一个真正的家, 离开了它仿佛就是离开了自己。但是, 作为罗切斯特的情妇跟他生活在一起, 却又意味着自我妥协, 那是她最不想要的。甚至在知道伯莎的存在以前, 她就觉得嫁给罗切斯特是一种冒险, 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平等, 她害怕罗切斯特把她当玩物一样对待, 更要命的是, 嫁给一个地位比她高的人, 让她有负债感。简清楚地看到了她与罗切斯特的这种关系意味着自尊的丧失、意味着他对她的控制。她认为这是道德上的过错, 她无法接受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尽管桑菲尔德是她唯一的家, 罗切斯特的求婚又让她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但是她知道, 留在这儿也就意味着一种自我禁锢。因此, 在能够离开的时候她还是坚决选择了离开。

在桑菲尔德遭遇大火之后, 简和罗切斯特重归于好, 找到了幸福的归宿。离开了桑菲尔德以后, 简在莫尔顿过着简朴的生活, 给一群穷孩子们做老师。她在经济上是独立的, 并且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对待传教士圣约翰的态度也充分地证明了她的独立自主性。当她要答应嫁给他的时候, 简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喊。她便拒绝了他, 再次来到了桑菲尔德。到那儿才发现桑菲尔德已经被烧成了平地, 罗切斯特也变成了残疾, 他失明了, 一条手臂也没有了。他要靠她才能走路、才能看书, 罗切斯特身体上的残疾需要简成为他的主人。大火烧掉了罗切斯特的庄园, 还让他失去了双眼, 让他顷刻间变得一贫如洗。简却截然相反, 就在那个时候, 她从叔叔那儿接过一大笔遗产。他们的经济地位已经发生了逆转。她完全可以放弃爱情、放弃现有的贫穷而孤独的生活。然而, 她却采取了一种相反的举动结束了尊严与爱之间的徘徊, 决定嫁给他。因为只有在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 她才肯跟罗切斯特结婚。她说:“在爱情和尊严之间, 她只想求得内心的平静, 一颗不被过多的恩赐压碎的心。”[7]她不愿成为依附他的主人。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 婚姻才能够成立, 正如简说的:“现在我完全是他的生命, 正如他完全是我的生命一样, 合在一起是我们的, 分开来又是独立自由的, 相伴相随的, 幸福快乐的我们情投意合, 珠联璧合。”[4]这时候的简, 她同时获得了两项满足与罗切斯特结婚, 她是有尊严的, 同时也是有爱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她阐释的“人生价值=尊严+爱”的主题。

(二) 简对待宗教的态度

在小说中, 简遇到了三个传教士:布洛克赫斯特、海伦彭斯、圣约翰, 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信仰, 都试图向简灌输自己的思想, 都一一遭到了拒绝。

她讨厌布洛克赫斯特粗浅的虚伪的作秀, 同样她也无法理解海伦彭斯的被动与驯服。正如她对海伦所说的一样:“假如他用枝条打我, 我要从她手上把枝条夺过来, 并且当面折断它。假如人们对于残酷不公的人老是仁厚顺从, 那么坏人就会为所欲为了我们无缘无故被打的时候, 我们应当严厉地回打可以教训打我们的人永远不再打了不公平地惩罚我们的人, 我们一定要反抗。”[7]由此可见, 简坚持正义、敢于反抗的思想与海伦彭斯的仁爱、顺从的信仰是完全不相容的。

圣约翰向简提出了另一种基督教信仰。他是一个衣着光鲜、野心勃勃又极度傲慢的人。他一心只想去印度传教, 还想让简成为他的妻子, 与其说是妻子, 倒不如说是同事、助手, 抑或是一个有用的工具[7]。他试图说服简放弃爱情去寻求一种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他不允许简追求任何享乐, 并把自己所谓的崇高的目标强加在简身上, 哪怕是对她的赞扬也是围绕自己的目的。他甚至还像命运之神一样向简宣布:“你生来就是为了辛劳, 而不是为了爱情。”[7]简是个聪明的女孩, 她明白他的用意, 正如她说的:“他珍爱我就像一个士兵珍爱一件好武器, 仅此而已。”[7]所以简最终还是拒绝了他, 但她并没有放弃道德、精神以及对上帝的信仰。

(三) 简对待社会阶级的态度

当简意识到她对罗切斯特的感情时, 她就清楚地知道女家庭教师的双重标准。在阿戴尔眼里, 她是家庭教师, 她是知识分子;可是对于罗切斯特而言, 她是罗切斯特花钱请来的雇佣, 永远也无法取得与他平等的地位。即使是在他与伯莎发生危机之前, 她就犹豫着是否应该答应嫁给他。因为在不平等的情况下嫁给他, 让她感觉欠了一笔人情债似的。在小说第17章, 作者花大量笔墨对简的苦恼进行了很细微、很形象地描写, 也暗含了勃朗特对维多利亚时期阶级制度的很不满。

事实上, 简从小就具有敢于反抗不公平的遭遇, 敢于追求平等地位的自我意识。这种反抗在小说一开始就得到了体现。因为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 寄养在富裕的舅舅家。舅舅生前对她很好, 但是舅舅死后, 她的生活就变得异常凄惨。舅妈里德夫人是个很残忍的女人。面对她的种种暴行, 简总是不遗余力地反抗。

(四) 简对待性别关系的态度

小说中有三个男性角色出场, 挑战了简追求平等、独立自主的愿望。他们依次是布洛克赫斯特、埃德沃尔罗切斯特、圣约翰里德。这三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轻视女性、贬低女性。他们都试图把简当做附庸, 遏制她的思想, 阻止她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追求独立自主, 简逃离了布洛克赫斯特;勇敢地对抗圣约翰里德。最后, 在她与罗切斯特在地位上取得了平等的情况下, 她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答应嫁给他。在莫尔顿的一切事实证明, 简是独立自主的、自强不息的。她跟罗切斯特在一起仅仅是因为爱情, 她并没有依靠罗切斯特, 她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更重要的是, 罗切斯特失明了, 他需要她。

二、总结

简对待爱情、宗教、社会阶级、性别关系的态度, 充分体现了她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独立自主的女孩。夏洛蒂通过刻画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文学形象, 并注入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宗教观念, 既表达了她对男性压迫者的强烈抗议, 又表达了她追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女权主义思想, 既对当时的宗教腐败进行有力地抨击, 又阐明了自己个性化的宗教意识, 主张“人性与神性的统一”。她所倡导的“人生价值=尊严+爱”的思想, 对于我们当今的女性仍然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简, 作为一个以“独立自主”而著称的文学形象, 将吸引并激励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女性去效仿。

参考文献

[1]龙毛忠, 颜静兰, 王慧.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06.

[2]罗闵钰.从宗教意识看《简·爱》的文学价值[J].昆明大学学报, 2006, (17) :40.

[3]Brian Phillips导读.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简·爱[M].田宝英, 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3:35.

[4]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李献民, 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 :78.

[5]陈妹波.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外国文学研究, 2002, (4) :79.

[6]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52-652.

爱的教育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第4篇

一、爱是情感的交流。没有情感的教育犹如荒芜的田地。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孩子们上了中班以后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圣洁跑来问我:“李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奥运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滑梯?”“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王鹤语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滑梯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滑梯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滑梯,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滑梯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孩子们经常会靠近我说:“老师,您真香!”“老师,给您糖吃!”每每这时我都感觉非常幸福。

二.爱是耐心和宽容。“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幼儿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

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之前整天只呆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今年我教小班面对着三周的幼儿哭闹、打人、咬人一出又一出,弄的我招架不住,一会儿这个尿了,一会儿那个流鼻涕了,一会又打架了。批评责备他们吧?年龄小一说他又哭闹不停,满地打滚,弄的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不批评又得寸进尺。我想出一个办法奖励小礼物。并且利用课程教导他们。在课堂上我出示挂图《宇浩交朋友》。图上画着宇浩在班上爱抢小朋友的玩具和图书,又爱打人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可是他又非常想和别人交朋友。我问小朋友:“你们说宇浩该怎么办?”大家都说:“宇浩只要不抢小朋友的玩具和图书,也不打人,大家就愿意和他交朋友”。我顺势靠近挂图说:“宇浩告诉老师他今后在也不打人,我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小朋友异口同声说:“愿意。”我拿了一朵小红花贴在宇浩的头上。接着我问:“我们班有谁愿意像宇浩一样再也不打人,不咬人。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

三、 爱是理解和尊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雖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李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第5篇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在读时,我感受到了无边的爱的沐浴。

这是意大利的一名叫亚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级写的共一个学期的日记,日记里写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学校的同学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的精神。例如,《一个不幸事件》中,罗贝蒂为了救一个快被车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轧断了一条腿;《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的朱里奥为了减轻爸爸写封套的劳累,他准时晚上12:00起来偷偷地写封套,却因白天劳累遭到父亲误解;《伦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弃儿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顾子弹袭击,爬上树侦查情况,不幸中弹身亡„„而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个思想,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爱”。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们去做,去发现。

我记得还在上幼儿园时,看见了一位残疾人,他走路手一拐一拐的,脚也跛了。当时我不懂什么,也学着他的样子走,觉得好玩,结果小伙伴们都笑掉大牙。现在,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会让他心里永远留下这样一道伤口。

在我们生活中,爱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也应该学会并做到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这样才能做个好学生,还会得到同学、老师和父母的赞许和尊重,这就是爱的强大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爱,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做到。

《爱的教育》读后感 第6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我能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使我走入孩子们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精选6篇)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第1篇轻轻打开书本,我又充满激情地诵读起了耕云导师的《爱的人生》。自从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