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精选9篇)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1篇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根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1、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安排专人排查;各排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有关安全规章及学校规定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责任目标。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般应安排排查以下部位,并明确排查责任人:(1)校舍安全隐患排查;(2)食物、饮用水安全检查;(3)用电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4)体育器材安全隐患排查;(5)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6)其他安全隐患排查(栏杆、书架及其他公共设施)。

3、排查工作采用轮流密集排查方式进行,排查人员根据排查对象的特征确定排查时间。

4、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疏漏,除不可抗原因外,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排查责任人的责任。

5、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作好记录,有险情隐患应及时向校长汇报。自己可以处理的应及时消除隐患,不能应急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交由学校讨论解决。重大险情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5、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后勤主任必须制订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负责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排除工作,做好检查督促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收集好有关资料;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直接负责。

6、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维护保养设施设备。向广大师生告知危害因素、危险状况,在安全隐患部位及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坚持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改月报告制度,学校要将当月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1、学校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并制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及时进行整改。如有重大安全隐患不能解决或整改有困难的,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学校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与安全演练制度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发生的我校安全紧急事件,提高紧急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有效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安全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校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理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附:安全紧急情况处理小组名单:

组 长:刘维忠

副组长:曾路迹

成 员:叶新喜、韦凤专、曾宪栋、韦慧玲、韦利珍、胡文娥、谢生慧、黄兆恰、覃超燕、谭净尹、年级组长及班主任

主要职责:

1、出现突发事件时,负责指挥协调相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救助工作。

3、根据情况及时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并及时请上级有关部门。

4、指挥协调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二、各类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一)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一方面迅速送校办公室,由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同时拨打“120”电话或送松江镇人民医院进行处理。具体负责人郭利。

2、立即停止学校食堂的生产活动,并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等,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3、及时通知相关家长并做好学生家属工作,迅速向镇政府和局法制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

4、组织班主任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中毒的师生名单,并注意观察检查他们的健康状况。

5、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二)传染病应急预案

1、我校师生在家中出现流脑、风疹等传染性疾病,患病师生应迅速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经校长同意才能回校上学、上班。

2、我校学生若在校内出现疑似传染病,由班主任负责送至校医办公室,学生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要立即通知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陪同的,由老师送医院救治,班主任要作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向校长报告。

3、教师出现疑似传染病,应该主动向校长报告,停止工作。

4、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或办公室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消毒剂为84消毒液和食醋。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学习交通法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学生严禁驾驶机动车辆。

2、学生在上、放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学校得知情况后要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并迅速报告交通部门和安全主管部门。

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具体负责人陈传友。

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处理。

(四)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向校长报告。

2、发生火灾,严格禁止学生参与救火,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处。老师要利用一切救火设备组织自行扑火。火势比较大,靠学校自己力量难于扑灭时,立即拨打“119”报警求助。

3、将师生疏散在学校田径场,若遇紧急情况,则直接疏散出校园。

4、立即切断电源。具体负责人丁瑞鹏。

5、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五)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件)应急预案

1、在体育活动和其它群体性活动中,发现学生在校内受伤或身体不适,尤其是突发心脏病等,应当立即送校办公室救治,并向学校领导报告,如学校领导认为有必要送医院救治的,应迅速通知家长,并由家长陪同就医,若家长不能陪同的,由有关老师陪同到医院。

2、外来人员未经允许要求进校,值日教师不得放行。尤其是行为可疑者。对其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值日领导,及早将闯入者受逐出学校。

3、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行窃、斗殴,现场老师或第一位发现突发事件的老师为应急处理第一责任人,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制服不良分子并报告学校领导。事态严重的,为防不测,应拨“110”报警求助。

学校用电安全制度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关系到国家财产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用电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为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师生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学校用电管理办法。

一、各办公室主任、班主任、生化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物理实验室、理化、档案室、七年级组、八年级组、教导处、校长室、生物实验仪器室、总务处、印刷室、卫生室、值宿室各部门的主管人为用电管理责任人。

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管理好本部门、办公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水房的功能场所的用电设备。如:照明灯具、电源插座、热水器等。负责本班、处、室的用电安全工作,发现故障及时消除或报告总务部门。

1、各处、教室不得私自拆卸、损坏公共场所的灯泡、灯管、开关等设备,违者除批评外,应赔偿修复费用,造成后果应负全部责任。

2、各处、室严禁使用电炉、电热杯除学校安装外的任何电器,不私自乱拉乱接电源。

3、各处、室职能分开,责任到人,与职能部门签定安全责任书。

三、各办公室用电管理规定。

1、各办公室主任、班主任为本处室安全用电负责人,负责本处室电器的使用与管理,如发现故障及时与总务处联系。

2、各办公室必须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学校用电的上述几条。

3、各处室安装或拆卸电器与总务处联系,由总务处指定维修更换。

4、各处室、班级严禁使用学校安装外的任何电器,造成事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联带办公室主任或班主任责任。在班级、办公室用电由学校统一指挥,在校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四、实验室、微机室等用电管理。

1、实验室实验员,微机教师为实验室、微机室的用电管理责任人,时刻注意本室电器状况及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与总务处联系,以便及时维修与更换。

2、实验室、微机室内严禁私自乱拉乱接,坚决禁止未经学校同意私自安装任何电器,一经发现除学校批评外,进入到量化中去,造成重大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3、实验室、微机室帮电严禁超载运行。

4、各种电器在正常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切断电源,校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否则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五、具体要求

1.全体师生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如发现室内外,供电线路及用电设备出现问题时,应主即向有关领导或老师汇报,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2.学校用电线路的安装和电器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禁在学校范围内使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热取暖器等。

3.学校任何用电设备在安装、使用和撤除过程中都要指定专业人负责,持有电力入网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两证”人员才能从事强电操作并建立电工管理档案。学校各处室、班级均要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则,未经有关领导及电工批准,不准私自乱拉、乱扯电线,不准随意改动原有的供电线路及设施,否则发生问题由当事人自己负完全责任。

4.各班主任要负责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不乱动灯口、开关、插座等供电设备,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汇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5.每一位教职工及全体学生都要增强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观念。照明灯、电风扇及其它教学用电设施不用时应及时关闭。坚持“人走电断”的原则,合理、正确使用一切电器设施设备。

6.学校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测和维修,防止线路老化引发火灾。

学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1、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除及时启动预案组织施救外,必须在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教育局相关科室和当地人民政府,属于死亡1人以上重大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

2、学校发生涉及学生伤害的违法犯罪事件、交通事故以及火灾、食物中毒、急性传染病症状等情况的,除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外,还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

3、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范围,除包括校内校外各种非正常死亡外,也包括对校园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强奸、抢劫、纵火、爆炸、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以及校舍倒塌、校园火灾、食物中毒等重大安全事故。

4、对校园内或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瞒报现象的,将实施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发生迟报现象的,学校必须向教育局作出书面解释,对由于瞒报、迟报导致安全事故扩大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5、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6、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校内交通管理,维护校园秩序,保障师生员工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校外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内,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同意、登记后方可进入。

二、、各种车辆进出校门必须服从门卫执勤人员指挥,自觉接受门卫检查;禁止学生在校内骑自行车。

三、各种车辆进入校园,须按规定路线、速度行驶;机动车进入校园后车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严禁鸣笛,严禁超速。

四、各种车辆不得在校内随意停放。非本校机动车辆,未经允许夜间不得在校内停放。

五、校园内严禁学车、练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

六、机动车辆出门要自觉接受检查,对载有货物的车辆要履行手续后方可放行。

七、举办校内大型活动,应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在活动场所附近指定位置有序停放;

八、如遇校内施工,施工单位须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九、不允许学生乘坐无牌、无证、无营运手续、农用车辆及技术状况不好的机动车辆。

十、对违反以上规定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

安全工作档案制度

一、安全档案建立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档案,目的主要在于为学校各级领导,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分析、总结、部署、调度学校工作和对学校工作作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校领导对此应高度重视,并确定一名校领导具体负责和指导资料的收集、分析、筛选、立卷、归档等建档工作。

二、安全档案立卷

档案人员应按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收集各种安全档案资料,并将筛选后的资料分类入档。档案袋,档案卷的规格要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要求。

三、安全档案的保管 由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的校领导指导安排档案保管工作,确保档案详实有效,便于安全工作的开展

四、安全档案的整理

定期对安全档案进行整理,完善安全工作制度体制,分析安全工作的不足,及早提出整改备案。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2篇

一、预防与排查:

1、岗位安全责任:

学校安全各职能安全责任人为分管职能安全直接责任人;校长本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安全大检查:

每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安全大排查或大检查。由校长负责组织。

3、认真坚持安全日巡查:

各班级每天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学校校长。由校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再排查,并决定安全隐患整改事项。

二、报告与整改

1、学校每一位教职工成员均有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范围内)安全隐患的义务。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3篇

随着信息化在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持续提升,信息系统已成为保障公司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对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根据实际运行的迫切需要,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长期深入并持续开展了以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全面隐患排查和深入治理工作,在营销系统的日常安全运行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业务高峰期系统直接体现了优良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的提升。基于现有运行经验,安徽电力公司编制了营销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典型指导方案以及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体系框架和方法论,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指导各单位全面、深入、有序地开展营销等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并形成常态机制,切实提升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更好地为公司发展和业务运转服务。

目前各企业单位在信息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主要结合日常运维开展不同程度的专项工作,但多存在倚重技术、排查治理片面化、点多面广推动不力等现状。通过研究制定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体系框架和方法论,从隐患排查涉及的系统范围、排查维度、工作方法、工作机制、时间计划等方面,综合考虑重要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范围、方法和机制,健全信息系统隐患排查管理和消缺优化工作体系,规范和指导各省市公司开展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排查和整改工作中不断更新完善,及时识别和消除运行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全面提升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有重要的管理和实践意义[1]。

1 工作思路

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为“聚焦可靠运行,强化组织协调,指导方案先行,明确排查范围,排查整改兼顾,注重安全保障,加强质量检查,形成常态机制”。具体如下。

1)聚焦可靠运行。从技术和管理2个维度,从整体到局部,从核心到外围,从架构到设备,全面排查和整改可能影响重要信息系统可靠运行的各类隐患。

2)加强组织协调。公司统一组织,按重要系统指定牵头单位及配合单位,完成各重要系统的隐患排查与整改典型指导方案的编制。其他省市公司参照总体指导方案,根据重要信息系统特点完成本省市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3)指导方案先行。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工作以方案为核心,集中各单位专家、集成服务商和开发商专家,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各重要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及整改指导方案的编制,统一对全网各单位各系统建立公司层面各系统隐患库,进行排查和整改工作相互借鉴和相互指导。

4)明确排查范围。根据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现状,从管理及技术2个角度全面梳理系统存在的各类隐患,明确各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范围和深度。

5)排查整改兼顾。隐患排查工作在明确排查隐患范围和方法后,各省市参照各重要系统隐患排查和整改典型指导方案,开展隐患的整改治理工作。

6)注重安全保障。各单位开展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加强方案审查、提前进行预演、强化操作监管、落实应急预案,保障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7)加强质量检查。公司总部组织专家定期对各省市公司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结果及整改效果进行检查或纳入系统运行常态考核跟踪,查改效果直接体现在系统运行率相关指标。

8)形成常态机制。总结工作成果,形成重要信息系统隐患库。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更新完善;建立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机制,结合日常巡检、春秋检和信息系统技改大修机制,常态化开展信息系统可靠性提升工作。

2 排查内容及方法

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需从技术与管理开展工作,从技术层面通过全面的排查及规范的隐患识别方法来识别隐患、通过整改消除隐患。

2.1 明确隐患排查范围

各单位需根据各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和建设规划,明确隐患排查及整改涉及的系统范围,制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分步分阶段开展实施工作[1]。

信息系统可按以下方面区分重要性。

1)按对外服务对象区分重要等级:对电力客户提供服务的系统,如营销系统、电力市场、外网门户网站、短信应用、一体化缴费平台等;对电网公司内部用户提供服务的系统,如协同办公、企业门户、安全生产等。

2)按系统涉及面和关联复杂度区分重要等级:平台类集成系统,如企业门户目录、统一权限、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企业服务总线、海量平台、非结构化平台、GIS、统一视频、ERP等;业务类信息系统,如营销系统、生产系统、协同办公、规划计划、财务管理、人资管理、基建管控等。

3)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划分一类、二类、三类信息系统。一类信息系统为营销系统;二类信息系统为电力市场、安全生产、企业门户网站;三类信息系统为支撑系统,门户目录、统一权限、统一视频、ODS、海量平台、非结构化、GIS;DXP、ESB、DNS等系统。

以上对重要系统的范围界定方法可综合进行重要等级判定,按重要等级分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相关工作。

2.2 细化隐患排查维度

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要从管理和技术2个方面分析,全面涵盖软硬件系统平台,梳理分析信息系统隐患类别、类型,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识别定位,并给出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2]。

2.2.1 排查领域

排查领域包括(但不限于)6个领域:机房环境[3]、硬件设备、系统软件、业务应用、灾备管理和运维管理。

2.2.2 排查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机房环境纵向排查维度包含制冷系统、供电系统、安防系统、监控系统、机房承重;横向排查维度包含架构设计、定期巡检、运行检修、参数配置、负载能力、性能调优、信息安全。

2)硬件设备纵向排查维度包含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负载均衡系统;横向排查维度包含设备冗余、定期巡检、运行检修、参数配置、负载能力、性能调优、信息安全。

3)系统软件纵向排查维度包含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操作系统;横向排查维度包含架构设计、定期巡检、运行检修、参数配置、负载能力、性能调优、信息安全[4]。

4)灾备管理纵向排查维度包括数据复制、存储复制;横向排查维度包括架构设计、定期巡检、运行检修、参数配置、负载能力、性能调优、信息安全[5]。

5)业务应用纵向排查维度包含业务系统、系统集成、数据管理;横向排查维度包含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版本控制、系统测试、业务保障、性能调优、信息安全[6]。

6)运维管理纵向排查维度包含管理制度、运维队伍、维保服务;横向排查维度包含职责分工、客户服务、日常管理、流程规范、应急管理、运行监控、安全保障。

针对以上排查维度的梳理,信息系统隐患排查维度对照[7]见表1所列。

3 工作推进体系

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需建立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从管理层面通过统一组织、规范管控、分步分阶段推进,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以此达到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的目的。

注:1.机房环境、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灾备管理、运维管理为公共部分,业务应用为信息系统个性部分。2.隐患优先级划分:针对排查范围制定重要信息系统隐患排查内容,其中隐患的重要性分为高中低。可考虑重要程度、紧迫程度和整改难度等综合因素,将隐患划分为A、B、C 3个等级,A为最高,C为最低。

3.1 成立专项工作组织

隐患排查涉及系统多、覆盖范围广、业务和技术要求高,各单位需成立由科信部、信通公司、业务部门及相关开发和运维厂商组成的隐患排查整改专项工作组,科信部牵头协调推进,信通公司负责具体工作落实,业务部门负责业务配合,相关开发和运维厂商进行技术支持,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强化隐患排查与整改的整体组织与管控。

3.2 试点先行推广结合

对不同的重要信息系统[8],可以根据各网省在该系统的建设、运维和管理的经验和特点基础上,选取作为该重要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试点单位,开展各系统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典型指导方案的编制工作。从隐患的识别、监控、管理、整改等不同方面进行总结、提炼以及试点治理,形成相对标准的隐患库和治理方法指导库,供全网其他网省参照排查、参考整改,推广实施。

3.3 研究工具和指标

1)使用标准的技术排查手段和工具,全面实时地巡检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状态,将系统运行指标优化和量化。

2)基于重要业务系统阶段性的运行指标,如日、周、月实时跟踪系统运行状态,分析梳理出系统运行的趋势和异动,准确定位系统运行隐患可能会发生的节点。

3)对各信息系统根据试点单位和推广单位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总结提炼隐患排查治理评价指标,由表及里进行各系统隐患治理的合理评价[9]。

3.4 落实隐患排查整改

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需依据系统重要程度、隐患紧急程度和该隐患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程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整改计划。对于A类隐患或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影响较大隐患,需当年完成整改工作,对于B、C类隐患或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影响较小隐患,可根据实际情况在2~3年内完成整改工作。

在整改实施过程中,需做好实施方案,开展重要操作演练,做好应急处置。对于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隐患,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整改,同时需加强监控和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3.5 开展整改效果评价

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要落到实处,需注重隐患整改质量,切实提高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可靠性。由国家电网公司将各单位隐患排查与整改情况,纳入信息系统日常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信息通信系统春秋检工作开展阶段性检查和抽查,综合重要信息系统日常运行情况,对各单位隐患排查与整改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3.6 完善常态工作机制

各单位需建立重要信息系统的隐患排查、分析确认、整改实施、风险监控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常态管控机制,全力保障重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总部将组织建立隐患知识库,将典型隐患进行归纳总结、细化排查方法和解决方案,开放共享供各单位参考。同时对于日常监控发现的共性隐患[10,11,12],组织各单位进行排查整改。

3.7 安排项目计划

将隐患治理工作与年度信息化项目及信息系统技改大修工作相结合,落实隐患治理工作的资金计划,开展深入治理。国家电网公司及各省(市)公司在项目计划方面对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相应倾斜,原则上信息化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系统可靠运行方面的改造升级类项目。

优先级为A的隐患原则上需要当年整改完毕,各单位可根据隐患治理需求申请调整本年度的相关信息化项目计划。优先级为B、C的隐患,各单位提报本年度经国家电网公司审核认可的隐患,根据需求申请下一年度信息化项目储备。

4 结语

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由于其一体化建设和运行的特点,在隐患排查与整改治理方面需要借助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平台,形成机制、上下联动、常态化开展,并纳入日常安全运行体系进行集中管理,注重方法和实效。各单位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加强组织,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运维单位和开发单位协同推进,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整体组织与管控。在隐患整改方面,需坚持安全第一、保障运行的原则,有序安排整改、加强风险控制。在工作方法上,形成常态机制,充分利用统一平台共享经验方法,以优带劣,以点带面,推动全系统各单位的信息系统隐患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左天祖.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爱娟.企业信息化的安全隐患[J].企业研究,2005(8):26-27.

[3]叶佩生.电子信息机房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石昌文,梁朝晖.信息系统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王雪飞.企业信息安全标准制度体系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8):119-123.WANG Xue-fei.Research on enter 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ndard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8):119-123.

[6]冯登国.信息安全测评理论与技术[J].计算机学报,2009,32(4):1-4.

[7]侯波涛,刘欣.信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11):92-95.HOU Bo-tao,LIU Xi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2,10(11):92-95.

[8]JESSUP L,VALACICH J.数字时代的信息系统[M].3版.陈炜,李鹏,林冬梅,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9]东誉.符合ITIL流程规范的IT服务管理工具JP1[J].电子商务,2005,4(8):74-77.

[10]李小青.信息安全与实践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10(1):22-23.

[11]杨云江.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实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排查夏天安全隐患 第4篇

美国每年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孩子当中,约有48%是由外伤所致。外伤已经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很多意外正是孩子们在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生的。而据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这些数据背后更令人悲痛的是: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必要的监督、教育和提醒,绝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在水里——

和孩子的距离不要超过一个手臂的长度

一到夏天,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奔向海边度假,或者经常到游泳池里玩水。虽然夏天玩水是一件让你和孩子都很开心又舒服的事情,但你知道吗?溺水是导致1~19岁儿童外伤致死的第二位原因,而且其中以2~3岁的孩子和男性青少年居多。

2010年,美国儿科学会重新修订了有关儿童安全用水和预防儿童溺水的指南。新的指南再次强调了关于4岁及以上适龄儿童应学习游泳的建议。美国儿科学会甚至说明,对于只有1岁大的孩子,如果他的发育指标正常而且确有必要时(如经常会下水游玩等),也可以考虑参加游泳课的学习。有新的证据表明,1~4岁的孩子如果接受过正规的游泳培训,发生溺水的风险就会有所减少。

当然,美国儿科学会的这份指南仅仅是给家长的一个建议,而且提醒家长在考虑是否应该让孩子参加游泳学习班时,要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做综合考虑,比如根据自己孩子个体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程度,孩子是不是经常有下水玩的机会和兴趣,游泳池的卫生条件和化学剂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影响等综合情况来决定。

美国儿科学会外伤、暴力与中毒预防委员会的现任主席盖瑞・加德纳医生针对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学游泳的事情特别提醒家长:“让孩子参加游泳培训班学习游泳,对于防范孩子发生溺水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一定要清楚一点,那就是任何游泳培训班都不能保证100%的安全,而且也不能因此就取消家长对孩子安全的监管。”

加德纳医生指出:“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游泳运动员也有可能发生溺水,更何况是刚刚学会游泳的孩子。所以,即使你的孩子已经会游泳了,也永远不要放松你的警惕,带孩子游泳时,一刻也不能停止对孩子的安全监督。”

加德纳医生建议:如果孩子还不满5岁,带着他们在游泳池或海边玩时,一定要保证他们时刻在父母可触及的监管范围内,也就是说,必须保证他们离开父母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手臂的长度,这样的距离可以让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时,能马上做出反应。对于较大孩子的安全问题,加德纳医生也建议家长要常常留意他们的举动,尤其是几家人一起玩耍时,由于人多眼杂,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安全问题,最好事先商量好由谁来看护孩子。

另外,如果想给孩子使用便携式或充气式的游泳池,一定不能让孩子自己待在这样的游泳池里,蓄了水后,甚至不能让孩子独自待在它的边上。因为孩子通常喜欢倚靠在游泳池边上,而充气式游泳池的池边并不牢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翻入水中,导致溺水。

在车里——

永远不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车里

游泳安全并不是夏季儿童安全隐患的唯一问题,还有一个威胁着孩子健康安全的隐患也非常令人担忧,那就是单独将孩子留在车中。这样做是有可能导致孩子死亡的。

开车带着孩子出门办事,有时父母图省事,有事要下车几分钟,就把孩子留在车上了。或者匆匆忙忙下车,把孩子忘记在车里了。孩子一个人在封闭的车里,空气流通不畅。最主要的是,即使这时车外的温度并不太高,车内的温度也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上升,更别提炎热的夏季了。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导致车中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暑,甚至死亡。

加德纳医生一再强调:“把孩子独自留在车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这种情况一定要杜绝,特别是在这种酷暑季节,父母千万不要因顾及其他事情而忽略了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在户外——

防损伤、防虫咬

除了水里和车里的安全问题,夏天还有一些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家长,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天。

警惕热损伤热损伤通常是由于孩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大量运动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热损伤包括三种情况: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了解一些热损伤的相应症状,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

保护好他的头部孩子会骑自行车或三轮车后,要及早让他们养成骑车时戴头盔的习惯,以避免骑车摔倒时头部受损伤。教给他一些安全骑车的方法,并定期检查自行车或三轮车的安全性,也能尽可能避免孩子受伤。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5篇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编制:复核:审核:.云南建投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2017 年 8 月 10日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一、总

1、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消除生产工作中的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结合项目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主要是: 1)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2)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生产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生产组织和劳动保障方面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工作场所未达到安全防护要求,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3)其他管理上的缺陷。

3、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原则及措施

1、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隐患所属的施工单位和部门负责落实治理措施,具体实施整改方案。项目部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部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协助,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分级管理原则。一般事故隐患,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重大事故隐患,由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书面报项目部。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3、“三定”整改原则。对隐患的排查、整改,坚持定人员、定措施、定完成期限的“三定”原则。措施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4、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5、对于严重危及员工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整改,必要时停工整改。

6、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当立即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向项目部和当地政府报告。

7、整治工程量大,在半年内难以完成的项目,一时难以治理或因外部因素自身难以解决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分析、整改计划和方案、安全措施、请求协调解决的事项和有关建议等。

8、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整改。

三、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责任

1、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管理上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销案管理台帐。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2、凡属已经发现而又不能迅速消除的隐患,要逐项登记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同时项目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安全评估。制定计划和措施,报项目部分管领导批准后落实经费,组织实施,直到排除隐患,验收合格。

3、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活动。

4、施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全面责任。

5、施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四、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要求

1、各部门、各分指、总监办和施工单位应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按职责权限及时予以处理;对不能解决的重大隐患,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隐患情况、危害范围和解决方案等,报项目部研究处理。

2、项目部对发现的隐患下发《安全生产整改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项目部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机械防护、劳动保护的隐患、欠缺、问题等,以《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提出处理意见、解决方案和整改期限。

3、各施工单位接《通知书》后,安全责任人负责处理,若对《通知书》有不同意见,可向发出《通知书》的部门申述理由,要求改变或缓期执行该《通知书》,但在未得到有关部门的答复或处理意见前,应按照原《通知书》意见执行。

4、存在隐患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员在规定的隐患整改期限内,要负责组织、检查、监督整改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将整改情况填写《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反馈报告》报项目部安全部

5、各单位(处室)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离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6、对及时排查重大隐患,积极整改且效果良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单位和个人,施工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执行《通知书》的又对存在 大理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第八项目经理部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6篇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以及给“阳光少年”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良好学习环境,切实抓好安全工作,根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1.建立学校安全隐患台账,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價导、部门责任的落实。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的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有计划、有步骤地消除学校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安全隐患搏查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按有关规定安捶专人排查;各排查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按有关安全规章及学校规定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责任目标。

3.学校安全管理台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有人员机构、检查资料、管理制度、工作措施、文件、会议纪要、整治报告单和整改通知书等构成。

4.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般应安排搀查以下部位.并明确捧查责任人:

(1)校舍安全隐患排查;(2)食物、饮用水安全检查。(3)用电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4)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材安全隐患排查;(5)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

(6)其他安全隐患排查(栏杆、书架及其他公共设施);(7)“阳光少年”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和上下学道路。5.安全隐患排查人员,又是安全管理责任人。因此消除安全隐患的重点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要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想法保证学校设施设备、食品、饮用水的安全性。

6.排查工作采用轮流密集排查方式进行,排查人员根据排查对象的特征确定排查时间。

7.排查责任人在排查时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任何疏漏.除不可抗原因外,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排查责任人的责任。

8.排查责任人在排查吋要作好记录.有险情隐患应及时向校长汇报。自己可以处理的应及时消除隐患,不能应急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交由学校讨论解决。重大险情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必须制订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检查督促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收集好有关资料;总务主任负责安全隐患的捧查与排除。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由责任人直接负责。10.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维护保养设施设备。向广大师生告知危害因素、危险状况.在安全隐患部位及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监控。坚持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排查、整改月报告制度。学校要将当月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11.学校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并制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严格落实“五个一”包靠工作制度(即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及时进行整改。如有重大安全隐患不能解决或整改有困难的.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12.严格按照“阳光少年”关爱联系制度,“五关爱”工作记录制度,走访关爱制度等开展“阳光少年”关爱工作。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小学

2016年8月25日

七星小学校园安全及“阳光少年”关爱工作

安全隐患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小学校

安全社区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7篇

为了建立社区伤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和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监管责任,加强伤害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伤害和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1、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是本家庭、本单位伤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和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家庭户主和企事业单位伤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和防控工作全面负责。

2、街道安监办公室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排查治理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村、社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所辖区域内居民家庭、企事业单位排查治理隐患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伤害事故隐患,均有权向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报告。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接到伤害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4、街道办事处、各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5、隐患排查按照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自查、村、社区检查、政府督查、社会监督的原则进行。各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每周要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村、社区要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检查,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要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隐患排查督查和抽查,应建立伤害事故隐患台帐,并及时组织整改。

6、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整改治理隐患。实行一般伤害事故隐患能当时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及时整改的一般隐患,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应立即下达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督促整改,整改限期一般不超过30日;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居民家庭和企事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重大事故隐患,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应及时下达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督促落实应急防控措施、整改治理单位、整改治理责任人员、整改治理资金、整改治理完成时间“五落实”,并监督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180日。

7、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确认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报街道办事处确认后实行挂牌督办。隐患主体单位须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其整改方案必须报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福建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第8篇

记者日前从省食药监局了解到, 自今年3月至12月, 福建省将开展为期10个月的食品生产安全风险“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完善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档案, 查清其主要安全隐患, 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和防控安全风险。

省级风险排查整治的重点是, 12类重点食品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油等6类高风险食品, 以及包装饮用水、蜜饯、糕点、炒货、速冻食品、调味品等6类长期监督抽检合格率相对较低食品) 、4类重点区域 (城乡接合部、生产聚集区、小作坊聚集村、问题多发易发地带) 、5类重点问题 (使用非食用物质、掺杂掺假、塑化剂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超标) 、5类重点企业 (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风险监测存在问题企业、日常监管和暗访突查被发现问题较多企业、被立案查处企业、大型企业) 。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及其处理措施 第9篇

一、建立“三级”排查制度

什么是“三级”排查制度?即每月(每季)两次的矿级隐患排查;每月两次的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排查;每班一次的班组排查。矿级隐患排查要重点放在下月(下季度)的矿井重大事故隐患上,由矿总工程师负责,召集专业副总工程师和生产科室主管工程师、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技术主管参加;井下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重点排查当月及下月存在的事故隐患,由生产单位技术主管负责,区队和地面生产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排查出的隐患形成书面材料后,在矿级隐患排查会上进行汇报;班组主要排查当班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由当天区队值班人员和班组长负责,当班或在一天内解决。坚持每周安全办公會制度,定期分析、排查矿井安全状况,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的各类隐患问题。严格执行副总以上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做到时刻都有领导干部在井下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基层区队干部24小时井下带班,保证现场动态安全监查到位。经常组织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按照谁带队、谁签字、谁复查的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全部进行落实整改。“三级”排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岗位各负其责,形成紧密的排查合力。

二、狠抓排查的重点环节

1、发挥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监管职能作用。各级领导下井要严查细管,各类检查要注重实效,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位,凡出现检查不负责任,隐患不按期整改,隐患督查不到位的,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者的管理责任,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隐患管理要做到档案管理规范,隐患上报及时,凡出现建档不规范、流于形式或上报材料不及时,按公司和矿考核办法处罚。各级领导、业务科室要认真排查、检查和督促整改隐患。凡工作不认真、不仔细,导致被上级部门查出重大隐患,造成停产或受到经济处罚的,隐患单位、各业务科室、矿分管领导以及包队领导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将井下作业环境的排查放在首位。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事故隐患。这类事故隐患分长期性事故隐患和短期性事故隐患。长期性事故隐患主要有:水患威协、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然发火倾向、瓦斯涌出、顶板压力等。短期事故隐患主要有:地质构造变化,瓦斯、煤尘、涌水出现突然异常变化等。环境因素中的长期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找到有效的防范方法,除加大强化管理力度,在开采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要做好防御基础工作,确保长期事故隐患不引发事故。另外,短期事故隐患引发的事故,是由于这类事故隐患的突发性所造成的,其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突遇短期事故隐患,而现场作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认识不高,处理不及时,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而酿成事故。

3、如实上报隐患信息。煤矿各生产区队和班组每天坚持对本区队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处;煤矿各专业每旬组织对本专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排查结果筛选后报告矿领导,同时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矿长每月组织1次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排查,排查结果每季度由集团公司汇总并向当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集团公司安监部每月组织1次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的专项检查,每旬对各矿上报安全隐患信息,筛选统计分析并向集团公司有关领导报告。

三、安全隐患处理措施

煤矿安全隐患的长期性、顽固性、复杂性、动态性决定其在防范、治理方面的艰巨性、持久性、群众性。安全隐患不可能不出现、不发生,但要切实加强管理,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排查治理,主要还必须从隐患的源头和矿井从业人员思想教育上抓起,从矿井的每个岗位和矿井基础工作管理抓起,达到标本兼治,总体提升。

1、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企业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业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摈弃单纯追求效益的思想和做法,真正确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安全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真正做到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无条件服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没有整改不生产。

2、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观念。煤矿事故发生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仍然有自身规律可循。只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隐患发展、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实现事前控制,把事故提前到对隐患的预防上,把对事故的处理提前到对隐患的处理上,就会预防事故发生。

3、增强隐患即事故的理念。这是新时期应当坚持的安全观。隐患是事故发生的苗头,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要加强隐患的预防工作,及时割裂、阻止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故条件之间的联系,就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反之,事故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从这种意义上讲,隐患就是事故,预防事故发生就是要预防隐患发生,消除隐患的存在。确立这种认识,有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加强综合治理。把安全生产的重点转移到隐患治理上来,切实建立隐患的预防、发现、整改、检查、验收、处罚机制,完善隐患治理整改制度,严肃隐患整治纪律,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作风,有赖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严密措施和到位执行。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的隐患排查,一旦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就及时治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一定能够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安全生产。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精选9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第1篇学校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为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