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__第一课时(卢春梅)
爱如茉莉__第一课时(卢春梅)(精选2篇)
爱如茉莉__第一课时(卢春梅) 第1篇
《爱如茉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茉莉的特点,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抓住“茉莉花”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理清思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致内容。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送大家一些词语。
出示:忠贞不移 爱屋及乌 爱如朝涌 朝思慕想 情深似海 体贴入微
恩重如山 寸草春晖 深情厚谊 骨肉至亲 无微不至 嘘寒问暖 关怀备至 呵护至极 体贴入微 师:这是一组关于爱的词语。板书“爱”。
2、激情导入:俗话说“人生百态”,爱也有百态。有的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人心;有的爱如炎炎的夏日,热情似火;有的爱如连绵的秋雨,缠缠绵绵;有的爱如轻盈的冬雪,洁白纯净。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写关于真爱的,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爱呢?(如茉莉一般的爱),板书课题《爱如茉莉》,提示“茉莉”的写法,让学生书空模仿。
3、认识茉莉。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请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找出文中描写茉莉的句子来读一读。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相机教学“缕、幽”(缕可找形近字辨析记忆,边音,缕是“一丝丝”的意思;幽注意它的笔顺及部首,幺部。它在字典里有几个意思(1)地方僻静,光线暗。(2)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3)迷信的人指阴间。那么,“缕缕幽香”的“幽”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
4、读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爱如茉莉是怎样的爱?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让我们赶紧进入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注意加拼音的字。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好,抬头看屏幕,这里我罗列了一些生字词,我请你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茉莉 揉胳膊 哈欠 怔住 洗漱 嗔怪 静谧 袅袅 眸子 掏出 缕缕清香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师随时纠正读音
(1)下面我抽人来读一读,我指哪个,你读哪个。再来齐读这些字词。(2)你们看看一类生字中有没有要提醒大家容易写错的字?
3、好,回到课文上来。课文有几个人物?(我、妈妈、爸爸)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所以我要求你们在读的时候注意情感的把握。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理解新词。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如嗔怪、咽的理解、虚弱、直奔(ben)怔住、静谧、浸润、欣欣然、嗔怪 莫名其妙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4、重点指导朗读第7、9小节。读好人物的对话。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1、自由读读,想一想:是谁说“爱如茉莉”的?映儿的看法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交流讨论。妈妈说:爱如茉莉
映儿:“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也叫爱’”——“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觉得好笑 —— 深深感动、认可 映儿改变看法是因为两件生活中的小事:
(6-8)妈妈生病住院了,让我买饺子给出差刚回来的爸爸吃,但爸爸却直奔医院。(9-17)爸爸在医院为了照顾好妈妈伏在床沿上睡,一夜没睡好;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动一动,也同样一夜没睡好。
3、那么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几部分来学习这篇课文? 第一部分:(1—5节)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
第二部分:(6—8节)妈妈生病住院,让“我”买饺子给爸爸吃,爸爸却直奔医院照
顾妈妈。
第三部分:(9—18节)爸爸和妈妈在医院相互照顾的细节,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爱
就像茉莉一样。
4、小结过渡:爱如茉莉,这是怎样的一份爱?为什么爱如茉莉?让我们下节课细细品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思考:爱如茉莉,这是怎样的一份爱?为什么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__第一课时(卢春梅) 第2篇
一、指导学法, 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获得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在本节课中, 我力求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1. 检查预习情况时, 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 在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时, 我多次针对学生的回答, 通过评价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 一名学生概括得不够简洁, 我引导说:“从他的话中, 我们已经听明白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更简短的话说清楚呢?”第二名学生概括得很简洁, 而且表达得很清楚。于是, 我表扬道:“他不但语言很简洁, 而且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让人一听就明白。”这样的评价语, 让学生知道了概括大意的方法, 就是要做到简洁明了。接着, 我稍作小结:“这就是课文的大意, 我们预习课文就要这样, 首先要读懂课文, 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 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 也对今后的预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精读课文时, 进行赏析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读一篇课文时, 往往只知道课文写得好, 却不知如何赏析, 不知道好在哪儿, 说不出所以然。针对这一现状, 我做了如下指导:“预习课文时, 课文后面的练习也需要我们去关注, 因为它往往能启发我们思考, 引导我们更深入地读课文。”初读课文后, 我出示了书后的练习: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 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紧扣“细节”一词, 讨论理解词义后, 就对文中的细节进行品读赏析, 体会文中爸爸妈妈之间像茉莉般平淡而真切的爱。品读完细节后, 再次出示并讨论这道题, 然后小结:“你们看, 这道习题就像课文的眼睛, 顺着它我们就能把课文越读越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领悟到了书后练习的重要作用。这些方法的习得, 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3. 课堂总结时, 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一篇课文的学习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结束, 而应是学生进行迁移运用的开始。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 为学生搭建了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的平台。从这些范例中, 学生可以揣摩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所以, 我这样总结课堂:“课文中像这样感人的细节还有不少, 它们就像茉莉花一样, 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 老师还会带着大家继续寻找、品味这如茉莉一般的真爱。今后, 我们读文章时, 也要抓住细节,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们自己写文章的时候, 也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种写法。”
二、品词品句、咬文嚼字
在指导学生如何品味细节时, 我采取了由扶到放的方法, 先和学生一起抓关键词语, 体会人物情感, 然后总结了学习方法, 让学生静心默读其他细节, 并进行圈点批注。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时, 我相机抓住关键词语, 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咬文嚼字, 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写”, 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请看教学片段:
(学生静心默读, 圈点批注后)
师:你抓住了哪些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同一个细节有不同感受的随后补充。
生:我从“紧握”一词中看出了爸爸很爱妈妈。
师 (微笑地) :哦?说说你的理由。
生:爸爸怕自己睡觉睡得太沉, 妈妈如果要干什么又不肯喊醒爸爸, 紧握着妈妈的手, 只要妈妈一动, 爸爸就能醒来, 照顾妈妈。
师 (赞许地) :你了解了爸爸的这种爱, 他还想用握手告诉妈妈什么?
生:他想让妈妈知道, 你不会孤单的, 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关心你照顾你。
师:是啊, “紧握”这简单的两个字, 却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
生:爸爸伏在床边睡了一夜也让我很感动。
师:你伏在桌子上睡过吗?感觉怎样?
生:感觉很不舒服, 有时会睡不着。
师:这样睡很不舒服, 爸爸为什么要这样睡一夜?
生:他怕挤在床上, 妈妈睡不好。所以, 多留点地方, 让妈妈睡得安稳。
这一教学片段, 围绕“紧握”“伏在床沿边”这一细节, 我让学生在充分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 感受到了这人世间最美最温馨的亲情, 同时也领悟到了能表现这美好亲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爱如茉莉__第一课时(卢春梅)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