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淮北师范大学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淮北师范大学范文(精选9篇)

淮北师范大学 第1篇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理论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原本应该用较长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打好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学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原有的教学时数有所缩减,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学班级人数的增加,使得《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而是要优化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学活动的最优设计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高师理论力学教学适合采用异步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师的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进行,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条件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全部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且教学效能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得以强化[1],亦是一种适合高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

高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适合引入异步教学法,首先是由《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决定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之前已经学习过《普通物理学》课程,掌握了一些《理论力学》的入门知识,这就为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异步教学法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高师教育是以培养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为目的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异步教学法,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再次,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引入异步教学法可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理论力学有其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内容极其丰富、习题类型繁多,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理论公式,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学习效率低下[2].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而异步教学法正是符合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在实施异步教学法的理论力学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构成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所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异步教学法在高师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笔者以淮北师范大学2001、2008级本科物理教育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异步教学法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将同样年级、相同专业的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组采用异步教学法进行,由同一教师、在同一学年内、按照同样的教学时数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授课.实验周期共计18周,54学时.

2.1 实验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前,由教师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自学提纲、编选习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课件、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方式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首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做为“小老师”讲授新课,并在该生讲授之后组织课堂讨论,既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又对该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指导;然后,再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讲练课前布置的习题,并结合理论力学习题“一题多解”的特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从不同角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使教师能够对学情有明细的掌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度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解析,通过强化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2.2 实验结果

在一学期的教学对比实验结束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表明异步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组获得优良成绩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期末成绩对比表).根据校内专家听课评价结果反馈,实验组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程度、整体授课质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实验组的学生也普遍认为,实施异步教学法的理论力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总之,异步教学法是适合在高师理论力学课程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演文,余文等.异步教学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应用推广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异步教学研究,2002,(6):8-12

[2]艾薇,侯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力学与实践,2009,31(5):75-77

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第2篇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北师大,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与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

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生态城市转型之路 第3篇

淮北是全国13个重点煤炭基地, 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市近50年, 累计生产原煤8亿吨, 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土地大面积沉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全国364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从经济总量看, 2008年, 全市GDP349.1亿元, 占全省总量的3.9%, 由2003年全省第12位下降至2008年第14位。

严峻的现实、潜在的压力, 迫使淮北必须实行城市转型。

不过, 城市转型对淮北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1995年, 淮北市第四次党代会就曾提出:由能源型城市向多功能生态城市转型。按照这一思路, 淮北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促进地方工业和煤矿非煤产业的发展, 改变煤炭工业一头沉的格局。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协调发展, 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 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根据这一理念, 淮北市初步明确了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目标与措施。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各不相同, 只有根据资源、产业等自身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政策等条件, 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地实行城市转型, 才是这些城市实现转型、实现突围的根本途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分析认为:“淮北因大面积采煤塌陷问题导致湖泊和湿地的出现, 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可通过对湖泊和湿地的治理, 把淮北建设成一个河湖相通的具有水乡生态特色的城市, 进而吸引更多的教育、物流、电子等产业, 成为淮北未来发展的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

在对全市生态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淮北在第五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加快土地复垦、推进综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路, 不仅成立了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编制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 还特地邀请循环经济方面的专家来淮北讲座, 全市上下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共识。

《淮北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则强调, 淮北将推动单一煤电行业向多元产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工矿型城市向山水生态城市转型, 把淮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电基地、黄淮海平原食品工业高地、全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皖北乃至黄淮海地区最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

多年来, 全市上下为推进生态建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先后实施了山体绿化、园林建设、污水截流、中水回用、塌陷区治理、湿地保护等大批城建项目, 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 3次跨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行列, 并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今年3月, 淮北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为淮北加快城市转型、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

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

淮北市市长许崇信说, 在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后, 推进城市转型成为每个市民最关注的问题。

城市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乃至人的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多年探索, 淮北在转型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支撑。

在规划指导上, 2006年淮北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和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着力构建“实力淮北、活力淮北、魅力淮北、和谐淮北”。2008年, 市委、市政府立足“三山六湖九河”的资源优势, 提出要把淮北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编制完成了《淮北市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六大产业规划。《安徽淮北闸河煤田中心塌陷区生态经济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安徽淮北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及《淮北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与沉陷区沟通工程规划》正在加紧编制。

在环境保护上,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2007年6月, 大唐淮北发电厂运行了34年的两台5万千瓦机组在安徽省率先关停拆除。淮北东磁电子有限公司与淮北维科印染有限公司开展企业间的实现废弃物再利用, 一年节约成本350万元。在临涣煤焦化工业园区, 建立了煤焦电和煤焦化循环经济系统, 实现了资源的“吃干榨尽”。通过实施园林绿化、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中水回用、塌陷区治理、湿地保护、农村生态示范等工程,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山水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几年来, 淮北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城市功能等一系列措施, 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北特点的生态城市转型之路。

淮北市市委、市政府以塌陷地复垦为突破口, 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为根本目标的塌陷区综合治理战略。截至目前, 共投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资金3亿多元, 共复垦利用采煤塌陷区13.06万余亩, 占塌陷地总面积的53.9%, 远远高于全国15%的复垦率, 4.5万名无地农民被安置就业。国土资源部把淮北塌陷区综合整治的经验总结为“六种模式”, 并向全国推广。

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按照“东延、西进、南扩”的发展思路, 着力改造老城区, 扩大主城区, 开发建设新城区, 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形成三个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 城市形态结构正由“依山筑城”向“依山傍水”转变, 中心城区建设面积扩展到63平方公里, 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山水自然资源独特。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展, 一批因采煤而形成的塌陷湖变成了城市的内湖。“三山”“六湖”“九河”资源, 为全市构建“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林、城一体化”城市风格提供了前提条件。

由于“软实力”建设的成效, 淮北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实现城市转型目标,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新格局, 形成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淮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毕美家描绘了一幅淮北的山水画。

淮北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介绍 第4篇

2汉语言文学(师范)

3对外汉语(师范)

4新闻学

5广告学

6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学院简介编辑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在3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文学院紧紧围绕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充实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层次,在专业设置上走出了一条由单纯的师范专业向以师范为主,积极发展其他非师范专业的道路。文学院建系初期只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专业。20世纪80-90年代初,专业设置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师进修班、文秘专科、新闻专科和中文专科等。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专业设置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专科、文秘专科、中文专科、函授专科、函授本科等。2000年至今设置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本科、新闻学本科、对外汉语教学本科、广告学等专业;同时,文学院还承担了全校大学语文、普通话教学及皖北地区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任务。近年来,文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文艺学先后于2004年和2007年开始正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4月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200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本科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研究生省级精品课程1门:文艺学;校级精品课程五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文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典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2个: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先后获批为省级扶持教改示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文学院办学条件好,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目前处于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地位。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其中教授15人<含外聘2人>、副教授22人);博士23人、硕士4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另外还聘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兼职教授12人,如张国宪、刘祯等。

“十五”以来,全院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级刊物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40余项。

文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3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他们当中,有的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有的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专家或博导;有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成长为著名作家或导演;还有的已走上行政领导岗位,成为省部级官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多年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注重传统、强化技能”办学特色。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近年来,文学院各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就业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般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型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文秘等工作。新闻学专业一般到广播电视、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工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对外汉语专业一般到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近三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非师范专业主要面向文化、企事业单位文秘等,地域广阔,一次性就业率也超过55%。所有专业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文学院的学生社团包括淮原文学社、舒柳书协、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公关礼仪协会等。学生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淮北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广告传播专业公司、新闻媒体和制作单位、企业营销与公共关系部门、政府广告管理与发布等部门,从事广告公共实务、管理和公共关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国传播史、外国传播史、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美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摄影、广告管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

安徽淮北:打造教师“领头雁” 第5篇

淮北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涵盖小学学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和中职教育。每个名班主任工作室由统一学段、不同区域范围内的若干个优秀班主任组成, 设置首席名班主任、名班主任、提名名班主任, 并以首席名班主任的名字命名。名班主任工作室实行淮北市教育局、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级管理, 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提升全市班主任整体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班主任队伍。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淮北市教育局从2010年起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 其职责为培养培训优秀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和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

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第6篇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 116°23′117°02′E、33°16′34°14′N, 地处华东地区腹地, 苏、鲁、豫、皖4省之交, 北接萧县, 南临蒙城, 东与宿州毗邻, 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地貌以平原为主, 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 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 土地总面积27.41万hm2。

2 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评价

2.1 建设用地规模

近年来, 随着淮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多。2005年, 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4.44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27.41万hm2的16.2% (表1) 。

注:数据来源于淮北市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对城乡居民点用地结构调整有明确要求:“城镇规模扩大应该建立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并的前提上, 规划期内城乡居民点用地的总规模应逐步缩小。”据淮北市统计资料, 1996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增长量为106.49hm2。

2.2 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城镇土地利用率包括:①建筑容积率。工业用地的适用容积率基本在0.51.0之间。淮北市目前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0.72, 但容积率低于0.5的项目仍然存在。②土地投资强度。目前, 淮北市的土地投资额多在450650万元/hm2之间, 平均投资强度为500万元/hm2, 全市工业园区 (开发区) 平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hm2。③城镇土地产出率。20002005年淮北市用地效益 (单位面积用地GDP产出值) 见表2。据统计, 淮北市工业园区 (开发区) 2005年GDP产出率平均为600万元/hm2, 而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土地产出水平一般为800万元/hm2, 多数达到15002000 万元/hm2。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产出超过了1亿元/hm2[1]。相比之下, 淮北市土地产出率水平差距较大。

注:数据来源于淮北市统计局《淮北市统计年鉴》, 200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 2005年。

2.3 城镇扩展增速与经济增长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2]。一方面,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土地利用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淮北市统计资料, 近几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全市城镇的GDP年平均增长率。

2.4 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

根据相关资料[3,4,5], 我们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等4个方面, 共选取14个指标, 构建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3) , 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特尔斐法相结合, 得出准则层和各指标因子的权重 (表3) 。

利用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度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集约度值越大, 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反之, 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低。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相应权重, 采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 建立安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求值模型:undefined;undefined。式中, Iij为i城市j指标标准化值, Wij为评价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 Fi为评价准则层得分, Wi为评价准则层各评价因素权重, Q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取值范围为Q∈[0, 1]。当Q=0时, 表示城市土地利用最不集约;当Q=1时, 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达到最优化。根据上述方法得出淮北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为0.4991。在17个地级市中, 排在第11位[6], 土地利用集约度相对较低。

3 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淮北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 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 粗放型利用的增长惯性直接导致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是招商引资目标与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矛盾。为了招商引资而向投资者廉价供应土地, 导致土地未能集约利用。二是工业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先污染后治理”是粗放型发展的特征之一, 污染导致环境恶化, 也导致土地资源因污染而浪费, 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三是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矛盾。若忽视发展质量, 外延式的扩张必然会导致土地被大量圈占, 影响土地集约利用。②土地规划缺乏有效控制力。淮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完成最新的修编工作,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时间、规划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 在执行中存在着城市总体规划凌驾于土地利用规划之上的现象, 从而导致土地利用规划很难发挥功能。一旦可突破土地规划用地, 土地集约利用观念就得不到足够重视, 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受到极大制约。③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升级。随着产业内部分工细化, 产业链延长, 产品配套能力的增强, 淮北市目前已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然而, 受土地要素稀缺的制约, 不得不以集约发展的理念来审视未来的发展道路, 现有的产业结构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引进一批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倡导先进性、突出集约性, 重视环保和生态集约。④土地用途管制力度不够。“捡到篮子都是菜”是目前许多开发区吸引投资的惯用手法, 这种做法往往使土地闲置, 浪费严重。为了招商引资, 一些开发区甚至会把土地的使用功能交付给商家主导, 导致项目落地不按开发区整体规划进行, 落地项目不按原定功能建设, 造成土地收益大量流失, 严重影响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⑤土地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如果市场机制不顺畅, 资源的价格不能正常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那么它自身的供需平衡调节机制就被破坏, 投资者也不会去珍惜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受到严重制约。⑥缺乏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管。在淮北市的土地利用监管环节中公众参与程度低, 一般民众、甚至利益相关者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知之甚少, 更何况土地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不但没有建立完善的公众意见反馈机制, 而且参与形式单一, 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直观, 间接限制了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4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4.1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2005年淮北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0.24万hm2, 城镇化率达到51.77%。根据2005年《淮北市统计年鉴》, 全市总人口210.5万人, 城镇人口83.1万人。据预测, 2010年淮北市城镇人口将达95.2万人, 2020年城镇人口接近110万人。如果按照国家城镇规划人均用地120m2计算, 2010年淮北市城镇用地规模将达到1.14万hm2, 2020年城镇用地规模将达到 1.32 万hm2, 城镇建设用地已没有潜力可挖。现状用地范围内的空闲和闲置用地、已用但利用强度不够的土地以及利用效益不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土地是淮北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主要来源。

4.2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淮北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243.03m2, 高于国家村镇规划人均150m2的最高标准。其集约用地潜力主要在于两个方面:①降低人均用地标准。②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 大量农村人口要在规划期内进城, 从而会出现大量有待盘活的农村闲置土地。由于村镇规划及其实施相对滞后, 农村居民盖房建新不拆旧, 导致出现大量“空心村”现象, 这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的挖掘受农民意愿、搬迁整理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也受到农民财产权利及农村生活、生产习惯的限制。

4.3 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独立工矿用地低效利用、废弃现象比较突出, 尤其是煤炭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复垦利用废弃地是挖掘独立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关键所在。淮北市是煤炭资源城市, 主要是采煤塌陷区的复垦。全市塌陷区复垦面积达到0.86万hm2, 复垦率达到54%。据统计, 2005年淮北市可复垦的独立工矿用地为2759.91hm2, 则全市独立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为2759.91hm2。

4.4 交通、水利等用地集约利用潜力

交通、水利等地的集约利用主要是现有交通、水利设施容量的充分利用问题。交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主要为旧道路和废弃道路的复垦、交通辅助设施用地的复垦或盘活利用。水利用地集约利用潜力主要为损毁、废弃的人工水库用地及水工建筑用地。据目前的经济实力、社会需求和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 淮北市现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加固等工作将得到逐步加强, 但现阶段这类用地潜力很小。

5 集约用地对策

5.1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无法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环境资源, 它既是环境的重要组分, 又是其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载体。淮北市土地资源形势严峻, 一方面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 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 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管理不当, 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土地集约利用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限制占地效益低、资源消耗大的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关联性强、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少占地, 多产出。因此,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借助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来解决, 土地规划和节约集约利用就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5.2 盘活土地存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盘活存量土地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控制土地扩张的有效手段之一。城市规划设计要在充分利用现存建设用地的基础上, 努力盘活现有土地存量, 清查规划区内的闲置土地。能够应用存量土地的, 决不新增土地, 使土地等级由低级 (生地) 向高级 (熟地) 转化, 大大减轻耕地的压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5.3 集约用地, 强化土地科学管理

建立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综合评价, 并运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与各地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挂钩, 凡是未达到标准的地区, 该地区不得继续扩大用地规模, 并停止新增用地指标的下达。这种做法有利于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 促进人们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 强化土地的科学管理。

5.4 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利用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投入产出、利用强度的提高, 同时需要土地供应结构合理。淮北市部分土地利用集约度较低的地区都存在用地结构失衡问题, 同时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 加快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加快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严格土地开发利用、防止土地闲置浪费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措施。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淮北市必然加快发展的步伐, 占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对淮北市土地集约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集约用地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对策措施, 以期实现淮北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能够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对策,淮北市

参考文献

[1]张仲礼, 王泠一.新农村建设与突破土地资源硬约束[N].文汇报, 2006-08-21.

[2]陈利根, 陈会广, 曲福田, 等.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J].资源科学, 2004, 26 (6) ∶137-143.

[3]洪增林, 薛惠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28 (1) ∶137-143.

[4]谢敏, 郝晋珉, 丁忠义, 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1 (5) ∶117-120.

[5]姜仁荣, 李满春.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25 (4) ∶117-119.

淮北地区麦茬水稻直播探讨 第7篇

1 淮北地区麦茬直播稻特点

麦茬直播稻成穗多而穗型小,一般成穗300万穗/hm2,每穗结实100粒左右,千粒重变化不大,单产一般为7 500~9 000 kg/hm2。其生长缺陷为苗期抗逆性较弱,营养生长和生育期明显缩短,植株繁茂性和单株生产力下降,有效分蘖少,抽穗灌浆期延长,有效积温时间不充裕,一旦出现气温早降(尤其是9月气温如连续多日低于20℃),很难获得理想产量。

从栽培技术角度看,直播稻占有一定的优势,只需加大播种量就可轻易将基本苗和成穗数相应提高。而手栽或机插往往很难达到预期密度,尤其是在栽培水平不高和土壤贫瘠的砂土地区,常规粳稻成穗数长期低于225万穗/hm2(一般移栽密度不足30万穴/hm2,每穴成穗不到7穗),这已成为目前限制水稻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3]。而直播稻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通常播种量为120 kg/hm2(1 kg种子约3.8万粒),按田间出苗30%计算约出苗135万株/hm2,每株主茎只需带1个分蘖成穗即达270万穗/hm2,每株主茎带1.5个分蘖成穗达337.5万穗/hm2,很易实现多穗和高产目标。近几年实践还表明,直播稻成穗的上限值弹性很大,曾有田块成穗达到450万穗/hm2,虽然每穗粒数较少,但单产仍在8 250 kg/hm2以上。因此,从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角度,直播稻要求更严,必须在“早”字上做文章。

2 麦茬直播稻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出苗不足,一般为90株/m2以下,究其原因:一是整地粗放,田间不平;播种量偏少,种子发芽率偏低;播种过深(超过1 cm),种子吸水不足;播后上水未及时排水(排水不畅或积水超过30 h),鼠雀危害等。二是苗期受淹,三叶期前未能保持田间湿润,排水不畅或持续雨量过大受淹。三是草害失控,直播稻苗与杂草同步共生,客观上更利于杂草滋生,如果“一封二杀三补化除”不到位,在药剂选用、施药量、施药时间及方式方法上把握有误,易形成草荒。四是纹枯病已成为常发重发病害,直播稻原本密度就高,加之稀密分布不匀,局部荫蔽严重,一旦感病发展蔓延极为迅速。五是倒伏,直播稻密度高,纹枯病重,根系浅,抗倒能力弱于移栽稻。六是混杂自生稻(俗称红米稻,长势旺,易落粒),上季发现自生稻多的田块应慎种直播稻[4]。七是后期低温导致结实率下降。不良天气非人力能控制,当品种生育期长,出苗偏晚,僵苗不发,病虫害重,氮肥过多时均会延迟成熟并加重损失的程度。

3 提高麦茬直播稻产量的对策

当前淮北地区麦茬直播稻发展已势不可阻,要避免或减少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减产,保障农民种粮获得可望利益,必须紧跟季节,在小麦早腾茬、直播稻品种早熟、早耕作早播种、早控早防上下工夫,并将具体要求指导落实到每家每户,具体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选择品种

选择生长期较短的半春性小麦,早播早收,早腾茬口,便于直播稻早种植。选熟期偏早的中熟中粳如徐稻3号、徐稻4号、盐稻8号、武运粳21、阳光200以及山东临沂的早熟中粳等,尽可能使抽穗期提前,于9月20日前结束扬花授粉。

3.2 施足基肥,整地备种

麦收后即施肥,做到N、P、K搭配施用。而后旋耕、开沟,3 m宽一畦沟,最后整平土地。

3.3 播种

麦收后即整地干籽播种,在等雨同时争取早上水播种,一是播种机浅播;二是撒播后用手扶拖拉机浅旋耕盖籽;三是均匀撒播后耧耙浅盖籽。播种量一般不低于120 kg/hm2,具体用量视整地播种质量及鼠雀危害程度而定,使基本苗不少于105万株/hm2。一般小麦收获后遇连续阴雨,无法干旋耕播种时,为抢时间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可水旋耕开沟作畦直播,将浸种后有少量露白的种子淘洗干净,均匀撒在畦田上,用锨或木板泥踏头。

此外,在土地较为平整的情况下,还可采取免耕直播。将水稻干种于麦收前直接撒播到麦田,用能碎草的收割机收麦,然后对收割机履带未碾压的条状地带用手扶机浅旋1遍,再以麦草做覆盖物并挑匀,随后开沟上水,此法简便易行、抢早,且有利于秸秆还田,难点在遇持续干旱时出苗率不稳定和对草害防治要求较高。多年多点实践表明,盖籽覆土厚度超过1 cm,大部分种子不能正常出苗,因此盖籽原则上是越浅越好,允许部分露籽,做到大部分不露籽即可。以均匀撒播后耧耙浅盖籽出苗率最高。

3.4 播后管理

播后上水浸泡1 d,然后排水;待田面无积水时,用丁恶乳油(或丙苄)对水喷雾,封杀杂草;稻苗3叶前后,在田间无水情况下,用苄二氯(苄嘧璜隆+二氯喹啉酸)对水喷雾防治杂草,该次除草后若部分大草发黄但未死,还可以用苄二氯再补喷1次。三叶期前田间基本要保持湿润,确保田面不积水,遇雨要及时排水,切忌受淹;同时,还要注意防鼠雀。

水稻5叶前是控制草害的关键时期,播种后第1次封杀用药量宁大勿小,喷施均匀不留死角,一般情况下田间湿度越大,防草效果越好,药效不因下雨而降低;反之,干旱条件下封闭防草药效递减很快。秧苗3叶前后用苄二氯化除兼有内吸触杀和封闭作用,如果萌发的小草较多,药量药液都要适当加大,对第1次封闭化除遗漏的地方可局部重喷,以控制杂草的生长。3叶后如出现草荒,用千金(氰氟草酯)900 m L/hm2对水喷雾补治。近年来,曾尝试用精恶唑禾草灵(骠马)喷雾杀除禾本科大草,成本低且效果不错,但用量不宜超过600 m L/hm2(6.9%乳剂),否则水稻会出现发黄现象。生产中进行化学除草必须要注意的是,除草剂药量增加后对水量也要相应增加,药液浓度保持不变,保证施用农药相对高效安全。

3.5 移密补稀,除草追肥

稻苗四叶期左右,趁田间有水及时移密补稀,匀苗宁早勿晚,过密地方必须疏苗,促平衡生长;对草害严重的田块可在匀苗后用除草剂苯噻酰苄可湿粉(抛栽宁、草力克)拌化肥撒施,田间保水3 d左右。

3.6 科学田管

施肥一般原则是前重后轻,具体掌握看苗追肥,达到够苗不脱力,后期不旺长。中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在药液中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能有效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促进成熟。水浆管理做到浅水灌溉次次清,够苗即搁田,对旺苗和基本苗数高的田块一定要坚持早搁重搁,宁干勿烂防病防倒。直播稻栽培防治纹枯病必不可少,为提高防效,使药液能够淋到发病植株基部,应提前至分蘖期就开始防治,药液用量要大。

3.7 适时化控

分蘖盛期遇到密度大、肥料足、长势旺地块而又不便搁田或搁田效果不好时,用15%多效唑600~1 200 g/hm2喷施化控,或有重点地对大密度旺苗局部喷施处理,能有效控制旺长倒伏。抽穗期遇低温,用九二○15~30 g/hm2加适量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参考文献

[1]尹秀忠,孟齐宝.水稻机直播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3):32-33.

[2]王洋,张祖立,张亚双,等.国内外水稻直播种植发展概况[J].农机化研究,2007(1):48-50.

[3]欧有量,陈国扬.水稻机械直播试验示范简报[J].广西农业科学,2000(2):63-64.

淮北夏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第8篇

1 间苗除草

夏玉米的播种密度应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益。农技专家对淮北地区进行了多点调查测量计算, 结果表明:区域内中上等地力的多数田块, 植株密度6.00 万~8.25 万株/hm[1,2]。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夏玉米的适宜密度。还要考虑播种方式 (机播条件下行距50 cm、株距30 cm) 、田块是否起垄 (平地、小垄、大垄双行) 、玉米品种 (中熟、中早熟) 、土壤肥力 (高低、持久性、后期追施) 。间苗一般在二叶一心期, 定苗一般在三至四叶期进行。若此时玉米苗有缺株则应移栽, 不能补种。根据品种, 确定适宜密度, 留苗6.00 万~8.25 万株/hm2, 先间苗, 后定苗。

淮北地区地处北温带,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田间杂草多、生长期长。主要杂草有刺儿菜、猪秧秧、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 化学防治省时、省力。了解除草剂的种类及正确使用是夏玉米杂草防治的关键。玉米播种期除草, 可选用40%乙阿合剂、50%乙莠2 250~3 000 m L/hm2;苗后早期 (玉米一至四叶期) 可选用23%烟密莠去津1 500~1 800m L/hm2、50%玉宝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 在无风条件下定向喷施。为降低药物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也可采用机械除草[3]。

2 水肥追施

淮北地区夏玉米种植, 依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养分状况, 结合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协调水肥, 促进玉米生长。淮北地区夏玉米播种在6 月25 日前进行。玉米幼苗叶面积小, 需水少, 抗旱蹲苗,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吸收功能, 提高抗灾能力[4,5]。抽雄期若出现缺水, 要及时浇水, 以免降低产量。此时, 灌水量应不低于1 200 m3/hm2。夏玉米自散粉受精后的生育时期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时期, 适期浇足灌浆水是取得夏玉米后期高产的关键措施。如若错过此期, 即便再浇水, 亦弥补不了产量的损失。

夏玉米目标产量9 750kg/hm2, 全生育期需要吸收纯N450 kg/hm2、P2O5216 kg/hm2、K2O 636 kg/hm2。 施基肥, 先开沟将肥料施入, 再播种;或使用施肥播种一体的机械播种, 种、肥分开, 以免烧苗。生育期施肥。玉米开始拔节后结合灌溉或降水, 追尿素120~150 kg/hm2, 大喇叭口期追孕穗肥, 追尿素225~300 kg/hm2。

3 病虫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关键是在出苗时防治灰飞虱。防治玉米大、小斑病选用抗病品种和包衣种子。在病害发生期, 用70%代森锰锌粉剂500 倍液, 或75%百菌清粉剂500~800倍液, 间隔10~15 d连续喷2~3 次。

淮北地区玉米生长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和粘虫、蚜虫等。蛀心螟虫, 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50%辛硫磷1 kg加水10 kg, 用过筛的炉灰制成颗粒剂, 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撒入心叶防治。穗期玉米螟、粘虫等虫害, 选用辛硫磷等低毒、低残留杀虫剂, 剪花丝后喷注穗顶防治。蚜虫, 可用吡虫啉喷雾防治。对红蜘蛛、蓟马等也要施用合适的药剂及时防治。

4 排涝除渍

淮北地区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都有丰沛的降水, 遇涝须及时排水。玉米苗期最不宜受涝渍, 此时若排涝除渍不及时造成苗黄、苗弱, 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玉米生育后期, 根系活力减弱, 遇涝严重影响玉米生育, 此时应及时排水除涝。淮北地区属平原地形, 遇到降水积水可通过田间垄沟连接田头沟就近流入河道。区内涡阳多年来在夏玉米的种植上普遍采用打垄播种, 雨季到来时结合清沟沥水, 对夏玉米可能受到的涝渍灾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若遇地势较洼地块, 降水难以达到自然排水, 应及时人工抽排。人工排涝应选择控制范围较大的点开挖集水井, 然后集中抽排。这对除渍也能起到较佳的效果。

淮北地区的夏玉米种植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土壤地质条件、地理自然状况, 再施以适当有效的田间管理, 该区的夏玉米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收获。

摘要:介绍淮北地区的夏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包括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等方面内容, 以达到夏玉米高产稳产,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标。

关键词:夏玉米,田间管理,间苗除草,水肥追施,病虫防治,排涝除渍

参考文献

[1]赵江, 韫运川.花溪区夏玉米栽培试验结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 2000 (2) :37.

[2]刘秀红, 郝建平, 杨锦忠, 等.特早熟夏玉米不同时期追施氮磷钾三要素吸收与分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 :5-8.

[3]李瑞娟.任丘市抓好四个关键措施促进夏玉米管理增产增收[J].河北农业, 2003 (4) :28.

[4]李全起, 陈雨海, 房全孝.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 2004 (1) :72-75.

淮北平原排水大沟蓄水能力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大沟蓄水,水资源,淮北平原

0引言

安徽省淮北平原总面积3.74万km2, 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淮北平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部分县 (区) 开始利用排水大沟进行蓄水, 截至2011年底, 用于拦蓄地表径流的闸、坝达到194座。为考查大沟对水资源的调蓄效果, 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淮北平原中部选择了4条蓄水大沟, 对其蓄水位、流域降雨量以及控制范围内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本文选择其中两条大沟2007-2009年间的观测数据, 对大沟蓄水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所选两条大沟分别为车辙沟和西红丝沟, 均位于利辛县北部, 流域范围内土壤为砂姜黑土,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两条大沟间距约2 km, 排水控制区相邻, 均由北向南汇入阜蒙河, 沟深4~6 m, 上口宽20~25 m, 底宽5 m左右, 下游建有节制闸。西红丝沟全长20.0 km, 流域面积39.7 km2, 地面高程26.0~29.5 m (黄海高程, 下同) 。车辙沟长26.0 km, 流域地面高程27.0~29.5 m, 流域面积37.5 km2[1]。在观测期间, 车辙沟根据降雨情况进行适当蓄水, 西红丝沟作为对照, 未进行蓄水, 本文所说的蓄水效果, 即两条大沟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

为定期观测沟水位和地下水位, 在两条大沟之间、垂直大沟走向共设立地下水位观测孔3排, 其中车辙沟闸上3.0 km (S断面) 处13眼、6.0 km (M断面) 处17眼、14.5 km (N断面) 处6眼;在节制闸上、下游以及大沟各段设立沟水位观测水尺6处。观测设施具体布置见图1。

1降雨特征

观测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57 mm, 2007年全年降雨量为1 171 mm, 降雨保证率为19%, 属偏丰水年;6-9月份降雨835 mm, 占全年降雨72%;年最大1日、3日降雨分别为87 mm和134 mm。2008年降雨931 mm, 属中等降水年份, 降雨保证率为50%;1-6月降雨370 mm, 占全年降雨量的40%, 其中4月中旬有一次强降雨过程, 日降雨量106 mm;6-9月降雨355 mm, 占全年降雨62%。2009年1-6月份降雨总量247mm, 其中6月份降雨量仅60 mm, 1-3月降雨量相对于2007、2008年同期偏少。

2节制闸上、下游水位差

大沟节制闸拦蓄地表径流后, 受降雨、蒸发及开发利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蓄水位不断发生变化, 且始终高于下游水位, 其上、下游水位差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体现复蓄能力的重要特征, 能够充分反映大沟拦蓄地表径流的实际效果。车辙沟节制闸上、下游水位差观测数据统计结果列于表1。

根据观测数据统计, 2007年车辙沟节制闸上、下游平均水位差为1.26 m;最大水位差为2.18 m, 发生在2007年3月;汛期上、下游平均水位差1.49 m, 非汛期水位差1.14 m。2008年3月-2009年3月车辙沟节制闸上、下游平均水位差为1.67 m;最大水位差为2.15 m, 发生在2008年8月;汛期上、下游水位差1.65 m;非汛期水位差1.68 m;全年有2次明显蓄水过程。

3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利用大沟节制闸拦蓄地表径流后, 随着大沟蓄水位的增加, 大沟两侧地下水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选取S断面的S3 (车辙沟西150 m) 、S4 (车辙沟西600 m) 、S8 (西红丝沟东150 m) 、S11 (西红丝沟东600 m) 共4处观测点, 根据2008年3月-2009年2月实测数据, 分析蓄水和未蓄水大沟两岸地下水逐月动态变化规律, 各观测点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表3, 其动态变化曲线见图2、图3。

由表2、表3和图2、图3可知, 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 蓄水大沟影响范围内农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未蓄水大沟。汛期 (6-9月) 沟边150 m处地下水位差变化范围为0.64~0.82 m, 平均为0.80 m;沟边600 m处地下水位差变化范围为0.16~0.39 m, 平均为0.30 m。非汛期 (10-5月) 沟边150 m处地下水位差变化范围为0.73~0.92 m, 平均为0.89 m;沟边600 m处地下水位差变化范围为0.40~0.59 m, 平均为0.52 m。

比较图2、图3还可以发现, 在大沟影响范围内, 蓄水大沟沟边地下水位要高于离大沟较远地点的地下水位;而未蓄水的大沟沟边地下水位则要低于离大沟较远地点的地下水位。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大沟有明显的排泄地下水的作用, 另一方面, 也说明大沟蓄水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下水的排泄, 对地下水有一定调蓄作用。

4蓄水大沟对水资源的调蓄效果

大沟蓄水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包括大沟直接拦蓄的降雨径流和抬高地下水位增加的地下水资源量两个方面。

(1) 对地表水的调蓄。

蓄水大沟年调蓄地表水量按节制闸上、下游年平均水位差计算的年均调蓄水量与调蓄次数的乘积计算, 调蓄次数根据实测水位动态变化及降雨、灌溉用水等情况分析确定。车辙沟节制闸实际调蓄水量成果计算列于表4。

注:1-6月。

表4中的复蓄次数, 按照节制闸蓄水位历次上升增加的蓄水量累加达到设计蓄水量时计作为复蓄1次进行计算。车辙沟节制闸2007年、2008年、2009年年调蓄水量分别为95.9万m3、73.4万m3和46.0万m3, 综合分析, 车辙沟年调蓄降雨径流量为2.8万m3/km。

(2) 对地下水的调蓄。

蓄水大沟对地下水资源的调蓄量按各年非汛期平均抬高地下水位最大值所增加的土壤蓄水量进行计算。车辙沟节制闸闸上长度13 km, 影响范围取沟两侧各800 m, 给水度按0.04计算, 与未蓄水大沟两岸平均地下水位相比, 2007、2008、2009年地下水位抬高值分别为0.91 m、0.89 m、0.95 m, 则调蓄地下水量分别为76万m3、74万m3、79万m3, 平均年调蓄量76万m3, 单位面积调蓄地下水量3.7万m3/km2。

(3) 调蓄水资源总量。

大沟蓄水后对地下水、地表水的调蓄总量计算成果列于表5。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6月调蓄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71.9万m3、147.4万m3和125万m3 (折合水深分别为82.6 mm、70.8 mm和60.0 mm) 。2007年、2008年调蓄水资源总量占年降水的比例分别为7.06%和7.61%。

注:1-6月。

5结语

淮北地区现有大沟总数为1 411条, 总长度12 331 km, 综合考虑地形、防汛等因素, 配套涵闸后即可进行蓄水的大沟约占大沟总数的43%。按平均蓄水深度2.5 m计算, 淮北地区大沟全面实行蓄水控制后总蓄水能力可达1.5亿m3, 若考虑调蓄次数1.5次/a, 每年可调蓄水量2.2亿m3。同时, 排水大沟大范围蓄水后, 抑制地下水排泄、涵养地下水源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对于增加浅层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少农田灌溉成本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淮北师范大学范文

淮北师范大学范文(精选9篇)淮北师范大学 第1篇关键词:异步教学法,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