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精选6篇)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第1篇

早晨,我来到学校,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石榴树边跑去。

石榴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树叶挨挨挤挤的,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伞。粉红的石榴花在这些小巧的伞下冒出来。有的石榴花还是花骨朵儿,看石榴花争先恐后的开着,就像在比比谁开的石榴花美,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露出了小小的石榴,有的才展开三四片花瓣,就像在努力的开放,这样才能和其它的花比美。

这么多石榴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两朵,背靠背,就像是生气了,这两朵中间有片叶子遮住了,像是在说悄悄话。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朵石榴花,站在阳光里,蜜蜂飞来告诉我助人为乐的快乐,蚂蚁爬过来告诉我为团体奉献的快。

过了好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石榴花,我是在看石榴花呢。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第2篇

我来到石榴园,看到了那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我摘下了一个好似的红色气球的石榴,它好像我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有的已经咧开了嘴,露出了白白的牙齿。我迫不及待的把十六从中间切开,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石榴宝贝的“家”――白色的膜,然后我又看到了好似红色珍珠一样的果实,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的美丽了。我看了一遍石榴的果实,石榴的“家”和石榴核,忍不住口水直流,太想咬上一大口,品尝一下了!于是,我张开喇叭似的大嘴咬了那可口的石榴,然后吐出了核。啊!一股酸甜的味道传遍了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那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石榴营养丰富,富含许多的维生素c,我一定要多吃石榴。我爱吃酸甜可口的石榴,爱它的爽口多汁,爱它的晶莹剔透。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第3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有一条是: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就是说, 一、二年级, 我们要开始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适当渗透观察的方法。比如, 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 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 如实物、图片、影片等, 并渗透观察的方法: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局部等。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观察小动物、植物或“找不同”之类的游戏,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锻炼学生的观察细致能力。

到了三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目标有了一条: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至此, “观察周围的世界”以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被正式提出, 因此, 观察方法的授予, 观察习惯的养成也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下面, 我就以三年级的习作课为例, 谈谈自己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观察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一、有序观察, 分层习作, 言之有物

曾经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过一节习作课《捏不碎的鸡蛋》, 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如下:准备一个鸡蛋, 布置任务:将蛋放在手心中, 用一只手握住, 努力将它握碎, 然后让学生上来进行体验, 最后揭晓谜底。过程很简单, 为了避免学生玩起来开开心心, 写起来愁眉苦脸, 我就分了三个层次进行观察的指导。首先, 是在出示任务之后, 给学生设置悬念, 说这个鸡蛋是老师上过“保险”的, 一会儿你用手来用力捏, 肯定捏不碎, 学生自然很是好奇。这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鸡蛋, 但不能触摸, 猜测一下“为什么捏不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看得格外仔细。教师则故作神秘, 不允许学生接近鸡蛋。然后, 再奖励一个学生上来触摸鸡蛋, 并让其说说触摸的感觉。这一步, 教师向学生渗透了观察一样事物的方法:可以远观, 可以触摸, 从远到近, 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接着, 当学生上来体验捏鸡蛋时, 提醒其他学生关注他的表情、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当自己上来捏鸡蛋时又是怎样的心情等, 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一步, 渗透给学生的是, 观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 可以是动态的, 也可以是静态的, 可以是有意的观察, 也可能是无意的感受。最后, 谜底揭晓, 再一次让学生结合心理活动、课堂内的气氛进行表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经过这样的逐步分层的观察、写作, 学生的习作构段方式整齐了, 也就是写得有章法了, 一板一眼, 语言显得规范了, 多多少少能用上阅读教学中提炼的技法。尤其是习作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有法可依了。但由于指导过细, 学生又善于模仿, 只顾跟着老师指导的观察方向走, 这样许多原生态的鲜活素材和语言就被拘束或忽略了。这样的结果是, 学生语言表达的同质化。因此, 我们应该在关注学生有序观察、规范表达的基础上, 让学生能在观察中收获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彰显个性。

二、有趣观察, 突破难点, 张扬个性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内容是写写我自己, 我让学生抄好观察表:

指导学生通过镜子观察, 采访家长、同学等方式认真填写表格, 让学生采集的第一手素材尽量接近真实的自己。

课堂教学中, 我请学生逐条汇报自己的作文观察表。在交流“外貌特征”一栏时, 我有些担心,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外貌描写是一个难点, 通常是胡子眉毛一样不落, 也会很随意地把积累的“樱桃小嘴、浓眉大眼”对号入座, 习作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相似面孔”。于是, 我让学生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 再加一个步骤:同桌互相观察。不过有个要求, 把观察到的同桌外貌以漫画的形式画在纸上,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对方外貌上的特点。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领会到观察时要突出重点, 要有主次之分。实践证明,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觉得观察是件特有趣的事, 还能帮助每个学生认识一个“特点鲜明”的自己。

接着, 请学生上台来交流。小王同学说自己最大的特点是塌鼻梁。选择的典型事例:奶奶说一家三塌鼻, 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首先, 我表扬了他对自己的观察很真实, 并肯定了他所选的典型事例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于是提醒大家进行联想: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可以说是祖传的, 是他的一个记号, 那么再次联想, 怎么说才能更有趣呢?学生说, 这是防伪记号。这是交流的一个转折点, 学生利用联想, 找到了一个写外貌特征的有趣的说法。我进一步提醒:你有防伪记号吗?可以是天生的, 也可以是后天的, 如疤痕等, 写得好的话, 一个疤痕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呢。学生觉得很有趣, 于是更加细致地互相观察对方的外貌, 恨不能从每一根汗毛上联想出一个故事来。经过这样有趣的细致观察, 丰富联想, 学生表达出来的语言自然是妙趣横生, 个性鲜明, 之前担心的“相似面孔”消失了。

浅谈三年级观察作文的教学指导 第4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作文。本单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在学生完成习作后,笔者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写观察作文,孩子们要么就是跑题,写身边发生的一件事;要么就是把观察作文变成了一篇科普文,如写观察到了金鱼睁着眼睛睡觉,但是大篇幅的内容都在介绍金鱼为什么睁眼睡觉,观察的部分只有一句话。那又如何指导孩子们写观察作文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目标明确,让学生观察有的放矢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总是强调要孩子们仔细观察,却不告诉孩子们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因此面对观察作文,很多孩子茫然一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还不会自己主动寻找观察对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应该目标明确。笔者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便要求孩子们回家种豆芽,并且每日写一篇观察日记,观察日记要记录每天浇水情况、豆芽成长情况、自己的心情等。对于种豆芽的建议,孩子们本身就很感兴趣,于是回家纷纷种豆芽,并且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成每日的观察小日记。除了写观察日记外,由于一起种豆芽,孩子们有了共同语言,每天早上到学校后同学们都会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自己在种豆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由于教师对观察对象有了具体要求,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确了观察目标,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观察,每天的观察日志则给将来的观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那么除了种豆芽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泡茶、观察家中的小动物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茫然,而是有针对性地观察事物,让孩子们在观察时有的放矢。

二、体验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

黄厚江老师在《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中提到:对于学生作文来说,“不教而教”,让他们亲历写作的过程,体验写作的过程,去经历体验和积累种种写作的感受,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们写观察作文时,明确目标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体验观察过程。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亲身接触,通过自己的接触进行观察,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才能产生真实、深刻的感受;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因此,我们教育学生写观察作文的时候,就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发现能力,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有心人。

如我们要观察泡茶,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泡茶前,仔细摸摸茶叶,看看茶叶的样子,闻闻茶叶的味道。通过摸、看、闻,孩子们得到了直接的感受,对茶叶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孩子观察泡茶叶的过程,看看开水注入杯子时以及水平静之后,茶叶有着怎样的变化。最后让孩子们再次看到茶叶泡开之后的样子,闻闻茶水并品尝茶水。泡茶叶通过孩子们切实体验之后,孩子们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在写作时便得心应手,能够把观察到的一切通过文字呈现出来。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而应该让学生产生协作体验,只有自己有了体验,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丰富积累,让学生观察绽放光彩

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又有了体验过程,按说作文应该可以完成得很好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同样一件事,同样的参与,可是有的同学作文感情真挚,文采飞扬,而有的同学的作文则清淡得犹如一杯白开水。为什么孩子们拥有同样的观察体验,可是作文内容呈现出来却不一样呢?这就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有关了。

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习积累是关键,特别对于作文的提高而言,积累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写作而言,文章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才是最为重要的,如何判断一篇记述文的好坏,可能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细腻的描写。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泛泛而写,并不会描写细腻,这也源于他们的积累不够。对于同样的事物,也许孩子们眼睛观察到的是一样的,可是表达起来却千差万别。例如观察燕子的作文,同学在描写燕子的外貌时就差别很大,有的人这样描写:燕子,身子小小的,羽毛黑黑的,尾巴像剪刀。还有的人这样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相信大家读了之后都会觉得后者写得比前者好,其实后者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如果同学们在学习当中能够把这样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就能比别的同学描写得更为细腻。丰富积累,并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那么学生的文章一定会绽放光彩。

三年级石榴作文 第5篇

自唐代起就有栽植了。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武则天命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八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李翁所言虽有神话色彩,但自汉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国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从长安传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无疑的。

石榴在我国分布极广,遍及各省区。而重点产区多在黄河以南,就其著名者,除怀远石榴外,还有临潼、枣庄、会理、巧家、叶城等地。

三年级石榴作文 第6篇

只见一个个(颗颗)石榴,果实饱满、(,)缀满枝头。(远远望去,它们就)像红彤彤的火炭球一样,把叶子映得如同在燃烧。(走上前去,仔细端详,)许多石榴都已经张开了小嘴,露出晶莹剔透的石榴粒,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恰当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写活了石榴的颜色和样子。)馋得我连忙从果树上摘下一个(颗),我用力掰开,里面红宝石般的石榴粒密密麻麻排列整齐,好像正在开会呢!引得我口水哗哗直流。(抓住了石榴的最美,并对这种美施以浓墨重彩,突出了石榴的风姿。但要注意前后之间的衔接。)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果粒放入嘴中。一股爽口的汁水,酸酸的,甜甜的,在嘴里化成清香的露珠,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好吃。(以清香的露珠来比喻石榴的味道,鲜活!)

石榴不仅即好吃又好看,而且它全身都是宝。根皮、核壳都可以制成中药。所含的维C高出苹果、梨的一、二倍。哈哈,怪不得我这么爱吃它呢!不过,如果吃多了,就会伤牙齿哟!更何况同学们还在换牙期间,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小白牙,不要贪吃哟!(从美丽的外表、可口的滋味延伸到内在的功效,很自然。但从前面的写法来看,本文属于叙事文,而不是说明文,因此对爱护牙齿这部分应该删除。)

其实石榴还是进口水果呢!它原产于伊朗,传说是被西汉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的。

红通通的石榴象征着红红火火,又因为它籽粒又多又饱满,象征着多子多福,所以经常用来庆祝节日,赠送亲朋好友。(希望作者在今后的习作中,注意文体特征的统一。)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精选6篇)观察石榴花的作文三年级 第1篇早晨,我来到学校,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石榴树边跑去。石榴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