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精选8篇)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1篇
长流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妇幼卫生事业肩负着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使命,是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事业。为加快全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全乡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长流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
全面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到2012年,全乡基本建成服务理念、设施装备、医疗保健技术、服务队伍和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妇幼卫生服务需求。
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2年分别控制在35/10万、13‰和15‰以下;
2、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 以下;
3、实现妇幼卫生法制化管理,从事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达100%,依法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
4、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健全;
5、加快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建立梯次合理的妇幼保健人才队伍;
6、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对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疾病防治;全乡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稳定在80%以上;
7、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8、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9、做好增补叶酸工作;
10、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乙肝、梅毒检测,检测率达80%以上。
三、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妇女、儿童占人口的三分之二,妇女儿童的健康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衰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提高全乡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和省先后制定下发了《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妇女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各股站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规划》和《纲要》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要加强领导,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妇幼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妇幼卫生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规划》和《纲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将妇幼卫生工作列入列入考核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深化妇幼卫生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坚持妇幼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努力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合理配置妇幼卫生资源,调整存量卫生资源结构,优化妇幼卫生资源配置,确保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将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列入各股站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乡卫生院负责全乡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开展基层妇幼卫生服务。加强村级妇幼卫生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强化在职业务培训和考核,建立梯次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造就一批适应卫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妇幼保健专业人才,保障全乡妇幼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政府职能,严格妇幼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认真执行《母婴保健法》及其配套法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制度。加大妇幼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强化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凭证执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对未取得母婴保健执业许可,擅自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或出具有关医学证明,违反规定利用B超等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强卫生院产儿科建设和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和产科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预防,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监督管理,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依法监督企业单位按国家规定
为职业妇女提供健康保障,妇女病普查普治率达70%以上。做好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疾病的防治工作,巩固儿童计划免疫成果,开展新生儿残疾早期干预,积极做好艾滋病等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以及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服务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心理卫生咨询、青春期卫生保健和妇女儿童精神卫生服务。
(五)完善卫生投入机制,提高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要重视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安排妇女卫生保健服务经费。
(六)加强部门协作,为妇幼卫生目标措施落实提供政策保障
乡卫生院是全乡妇幼卫生事业的主管部门,对各单位妇幼卫生工作进行监督评估指导,并及时向乡人民政府汇报实施情况。财税所要把妇幼卫生经费纳入预算;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要发挥网络优势,配合做好基层的妇幼保健工作;教育部门要把卫生保健合格园的创建纳入托幼机构准入的必备条件之一;宣传部门要抓好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及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公安户籍登记部门要做好申报户口时查验《出生医学证明》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要依法监督女职工聚集企业单位,按国家规定为职业妇女提供健康保障。
(七)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妇女儿童健康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大力推行妇女儿童保健保偿、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和妇女生育保险制。在全乡范围内逐步建立妇女儿童大病医疗保险。
(八)做好监测评估考核,确保妇幼卫生各项目标措施顺利实施
乡成立妇幼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落实和评估。卫生院为乡妇幼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要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动态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保证妇幼卫生各项目标措施的顺利实施。各相关股室也要对照《规划》、《纲要》和本规划要求,自我监测评估实施情况。
长流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2篇
2.及早初蹄出高危妊娠,严格高危孕妇的管理。
3.保健科要建立高危孕妇登记本。
4.定期去妇科了解本辖区高危孕妇情况,有登记。
5.高危孕妇孕期管理以妇科为主,保健科协助追访,高危登记有结果。
6.管理范围内产妇的产前产后的访视,应按管理时限要求进行。
7.负责管理范_内产妇孕中期追访。
8.积极开展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
9.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做好围产期保健手册的回收和上缴工作。访视结案后回收手册并送往妇保所,手册回收率达100%。
10.做好新婚孕产妇随访登记,开展孕前期口服叶酸的宣传工作。
11.深入基层,开展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母乳哺养等科普知识的健康教育。
12.指导辖区内各事业单位做好女职工五期保健工作。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3篇
1 青川县基本概况
青川县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地区, 位于川、甘、陕三省结合部, 幅员面积3269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248089人, 行政区辖9镇28个乡, 199个行政村。全县农业人口为213245人, 占总人口的86.0%, 妇女人数达118044人, 占总人口的47.6%, 属省级贫困县,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1922元。
2 全县卫生事业基本情况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6所, 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所, 中心卫生院8所, 乡卫生院28所, 地名卫生所4所;卫生系统有在职职工680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7人, 大专以上学历73人 (本科6人) , 中专254人, 高级职称16人, 中级职称102人, 初级职称288人, 无职称人员274人;有卫生业务用房3.3万平方米, 病床482张。2006年全县卫生事业总收入2259万元, 其中业务收入1725万元, 上级专项资金和财政拨款534万元, 总支出2274万元。
3 妇幼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 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我县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 2005年以前全县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是按3000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每年预算800元, 3000人以下的乡镇卫生院每年预算600元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经费, 2005年以后妇幼保健经费乡卫生院增加到1000元, 中心卫生院增加到2000元。由于财政投入不足, 造成县、乡级妇幼保健设备普遍不足, 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为了维持生计存在“重医轻保, 以医养保, 重有偿轻无偿, 重有收益轻无收益”的现象。全县36个乡镇卫生院, 由于妇幼卫生人员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 工作经费不足, 妇幼资源又有限, 全县有5所乡镇卫生院无妇幼人员, 有妇幼人员的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人员也普遍存在身兼数职, 导致妇幼人员专人不专职, 致使妇幼保健工作开展较难, 不利于基层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3.2 基层妇幼基础设备较差。
全县36所乡镇卫生院, 仅6所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了产儿科规范化建设, 做到产房和妇检、孕检、人流室分设, 其余的乡镇卫生院还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 给本来就脆弱的产儿科服务带来安全隐患。虽然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 (简称“降消”项目) 和农村卫生建设项目, 增加了部分急需的设备, 但妇幼保健设备还是存在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全县36所乡镇卫生院其中无B超设备的就有26所, 无化验设备的有25所, 无胎心听诊仪的有18所, 无低压吸引器的有18所, 有18所乡卫生院妇幼人员还未使用电动人流吸引器, 仍然是老式传统的脚踏式或行钳铗术。设备的缺乏, 影响了妇幼工作的开展, 加剧了生存困难。
3.3 乡镇妇幼队伍人才缺乏, 知识技能较差。
根据调查, 全县36所乡镇卫生院中有5所乡镇卫生院无妇幼人员。近几年通过卫生系统的学历教育, 全县妇幼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学历结构仍然偏低。全县34名妇幼卫生人员中初中学历2人, 占5.9%;高中学历4人, 占11.8%;中专学历23人, 占67.6%;大专及以上学历5人, 占14.7%。从34名妇幼卫生人员的执业资格看, 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者有6人, 占17.7%,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3人, 占8.8%, 无执业资格者25人, 占73.5%。从知识技能方面看, 全县36个乡镇卫生院有5所乡卫生院无妇幼人员, 由院长负责上报妇幼卫生信息工作, 其它妇幼卫生工作基本职能难以无法履行, 能开展剖宫产术的卫生院仅一所镇中心卫生院, 基本能掌握手取胎盘术、会阴侧切术的仅13所乡镇卫生院, 能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和胎头吸引术的仅6所乡镇卫生院。由于青川县地广人稀, 山高路远, 产儿科急诊急救工作除面临技术水平、执业资格、设备落后等客观原因外, 还面临着交通不便的特殊条件, 据估计全县36所乡镇卫生院距中心血库的距离平均在3小时路程以上, 加重了妇幼人员的从业风险, 更不利于广大妇女儿童的就医安全。
4 措施与建议
4.1 确定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增加妇幼卫生投入。
“一法两纲”是妇幼卫生工作的核心和方向, 四川省委2号文件也作出明确要求, 要加强农村妇幼卫生工作, 明确各级财政投入的职责, 政府投入应该成为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主要经济支柱。可依据有关政策和当地具体情况, 根据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确定公共财政对妇幼保健机构和人员的补偿范围和补偿额度, 把妇幼保健经费的补偿落到实处。特别对那些妇幼保健水平低, 服务能力较差的艰苦边远地区更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于县乡两级保健机构, 要在政策和项目上予以倾斜, 在财政拨款上要保证专款专用, 妇幼保健机构和人员也要自身努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 在生存的条件下, 寻求进一步发展。
4.2 明确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和目标。
妇幼保健的工作任务是以保健为中心, 以健康人群为主, 服务对象是妇女和儿童, 因此, 妇幼保健机构和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妇幼卫生工作这个重点, 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以保健为中心, 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 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面向基层, 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充分发挥专科特色, 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切入点, 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和生命质量为突破口, 以贯彻实施“一法两纲”为主要职责, 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 为政府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决策提供依据。
4.3 加强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要实现新时期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中的卫生战略目标, 关键在于抓好农村卫生工作。要建立建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明确各级职责, 实行分级管理, 同时运用好国家的有关惠农政策和项目, 如计划生育免费服务和“降消”项目等。保证卫生政策和资源向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倾斜。在三级保健网络中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 强化其业务管理职能和监督指导能力, 对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工作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及培训, 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 加强产儿科建设, 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 建立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的第一道防线;以村卫生站为前哨和网底, 设立村医或三位一体人员 (村妇女干部、保健员、计生服务员) 负责网底妇幼卫生工作, 以掌握孕情, 筛查高危妊娠, 督促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及健康教育工作, 有力保障妇幼保健工作的落实。
4.4 加强人员培训, 推广适宜技术, 提高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要巩固和稳定农村基层妇幼卫生队伍,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针对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 可利用对口支援、专家或业务骨干驻点和项目培训, 选送专业理论扎实又敬业的乡镇妇幼人员到省、市、县参加培训或临床进修, 并利用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服务能力。
4.5 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 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艰苦边远地区县妇幼卫生工作特点,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 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规模、人员结构和辖区人口数等基本情况, 对科室设置、医疗业务工作、行政后勤工作、公共卫生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中心卫生院重点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 并辐射辖区内各乡卫生院;对一般乡卫生院重点加强正常产的处理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转诊能力;对防保型卫生院重点加强妇幼卫生公共服务工作的能力, 搞好健康教育和孕产妇管理工作。4.6根据艰苦边远地区发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实际,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立足搞好自身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对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 这就为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农村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 结合当地实际, 紧紧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并与妇联、计划生育等部门密切配合, 利用新闻媒体及其它宣传方式, 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妇幼保健知识, 将传统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要求保健服务, 由传统的座堂服务转为巡回服务。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 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保健服务, 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项目, 扩大服务范围, 争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处理好妇幼保健业务与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交叉业务关系, 做到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利用好服务资源, 搞好协作和配合, 共同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提高人口质量, 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4篇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5篇
展计划
2011年卫生局加强妇幼卫生规划发展计划
今年是《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的终末评估年,也是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的关键年。我区妇幼卫生工作将继续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的宗旨,以《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为主要任务,履行妇幼卫生公共职能,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实现保障母婴安全、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工作目标。
一、工作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
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
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
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四、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继续认真落实市12项免费惠民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和环节管理,对异常病例及时确诊,适时干预,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受益率。http://
今年实现我区托幼机构信息联网,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宫产率。
通过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区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以促进我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全面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
七、加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制定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规划,指导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建立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队伍,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设有参加市卫生局组
织的统一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建立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八、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监督管理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6篇
抓机遇促发展
努力开创妇幼卫生工作新局面——****妇幼卫生工作现场会hyhyhy;***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您们好!时值风和日丽、百花齐放之季,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甘孜州妇幼卫生工作现场会在***的召开,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对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是我县卫生系统的一件大事和最大荣誉。为此,我谨代表***县妇幼保健院全体职工,向各位领导和代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向对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热情关心的各级领导、友好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次现场会的召开,是对我院近几年来,在院内管理、两个文明建设、医德医风、整体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等全方位的一次综合考核,同时,也是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一次难得的契机。下面,就我院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代表作如下汇报:一、基本情况
***县一向被誉为“****”、“****”,更是*****经济、文化中心,县城海拔*****米,长年冰雪覆盖,相对无霜期仅为50天左右,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公认为“****”。全县幅员面积为14182平方公里,辖5个区工委、2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属纯牧业县,总人口50601人,其中妇女220468人,7岁以下儿童5987人。我院始建于1953年,占地面积为4776㎡,房屋建筑面积1133㎡,其中业务用房633㎡,生活用房500㎡。院内绿化面积达50以上。现有职工15名,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1人。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人均服务半径达945平方公里,人均服务对象为2065人。院内设有妇女保健、婚姻保健、儿童保健、妇产科等一级业务科室8个,孕产期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妇女病查治等二级专业组7个及B超、心电、检验等医技科室。拥有万元以上设备7台(件),编制床位10张。承担我县近3万名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和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妇幼卫生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二、政府重视加强保健院基本建设
在县委、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1996年以来,以卫Ⅵ、援藏、民族卫生扶贫等项目为支撑,争取州、县财政的支持,接受援助、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50万余元,新修业务用房500㎡和一次性用品焚烧炉一个,改造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不合理布局近50㎡,添置设备,如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新生儿恒温箱、呼吸机、B超、心电图机、微波治疗仪、激光机、制氧机、治疗车、三氧消毒机、检验设备、电视机、录放机、空调、微机等22台(件),改变了以“老三件”当家和业务用房拥挤不堪的局面。为方便远道而来的农牧民群众,我们还购置了铝锅、茶壶、水瓶等日常生活用具,并在母婴同室内配备了电视机,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整体服务能力得以提高。我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绿化、美化院内环境。组织职工义务劳动,种花、种草、种树,绿化环境100多平方米,往日泥泞的院坝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宜人景象。环境得到了绿化美化,院内面貌焕然一新,走进保健院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三、以“双创”为契机狠抓院内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向管理要效益。为此,我院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婴行动,按照国际“双十条”标准,努力争创爱婴医院。根据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争创等级保健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树立品牌意识争创爱婴医院
1、在我县创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为了创建成功,首先是送业务人员到内地进修学习,派人到内地和州内兄弟县保健院参观取经;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宣传动员,使其了解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意义;组织创建爱婴医院十八学时理论培训,转变观念,人人参与;要求全体职工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品牌意识。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将爱婴医院牌子挂上海拔4000多公尺的世界高城,就是***县妇幼保健院全体职工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2、通过广播、电视、街头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创办宣传专栏、开设产前保健门诊和热线电话等形式,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让社会各界领导和群众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创建爱婴医院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内容,并支持和参与其中,使“母亲安全,儿童优先”这一宗旨得到更好的体现。
3、改革不合理的产儿科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营造爱婴、爱母亲氛围;儿科医生进产房帮助实施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和新生儿窒息的抢
救,保证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通过孕妇学校和产前保健门诊的宣传,将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和挤奶手法传授给孕产妇,保证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100。
通过全体职工三年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我院于1997年底通过州爱婴医院专家评估组的严格评估,并报经省卫生厅审核后,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批准我院成为甘孜州第一批通过评审的爱婴医院,实现了全体职工把爱婴医院的牌子挂上世界高城、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心愿。
(二)、上等级促管理增效益
1998年院领导班子在取得爱婴医院称号后,没有等待、观望,而是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创建一级保健院。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创建一级保健院的准备工作。1、宣传动员统一认识
首先对全院职工进行反复宣传动员,讲解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其认识到创建等级保健院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宣传动员,把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创建工作上来,要求人人参与,强化达标意识,以此为契机,推动院内外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2、组织落实分解指标
院内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创建计划,组织职工反复学习评审细则和标准,在充分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将创建指标逐项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人头,做到层层有压力,人人头上有指标,肩上有担子,强化职工保科室,科室保全院的集体主义观念。3、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在创建爱婴医院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常规并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设必需的一级业务科室和二级专业组,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指标布置到科室,分解到人头,各科主任具体抓落实。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分管行政和财务,副院长分管业务工作,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分工协作,责权明确,齐抓共管。院领导班子敢抓敢管,注重办实事,工作讲实效,带领全体职工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理顺了管理体系,较好的解决了由于业务人员不足,一人兼数职而造成的一些管理混乱问题,混岗不混责。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拓宽业务服务范围,促进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运行轨道。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更新知识,改变观念。为此,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一是自1994年到2002年底,先后派出20多人次到内地进修学习;二是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学习,推广使用适宜技术;三是鼓励职工参加成人高考及函授学习,以此提高学历;四是院内不定期的组织“三基、三严”培训、病案讨论和巩固爱婴医院理论复训,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五是请州保健院师资来院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督导。六是组织业务骨干到兄第县和上级保健院考察学习取经。通过近十年的人才培养,结扎术已能实行谁主管病人谁主刀制度,以前不能开展的剖宫产手术、麻醉工作,现在已有三人能主刀,两人能搞麻醉工作。为此,拓宽了业务服务面,整体业务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5、加强内涵建设依法规范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把精神文明、行业作风建设贯穿于整个业务服务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1)、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原则,按照政治学习计划,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号召职工学习赵雪芬、吴登云等同志和抗击“非典”工作的卫生系统先进人物和英雄事迹,弘扬白求恩精神,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救死扶伤、精益求精,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行业新形象。开展献爱心活动,每年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义诊并送去酥油、茶叶等物质。今年职工又自愿捐款200余元,看望孤寡退休老人。(2)、院内制定了医德医风实施细则、廉洁行医制度,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严格执行有关物价政策,各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张榜公布,各科室设有意见簿(箱),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杜绝临床工作中开大处方、开单提成和索、要、卡、拖、推、冷、硬等行业不正之风和有损单位形象的事件发生。(3)、组织职工学习母婴保健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保健工作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为宗旨,依照“一法、两纲”,规范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实施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等业务工作,正确管理和使用法律证件,按照省厅统一标准,规范病历、处方、五种护理表格等医疗文书的书写。(4)、针对医院感染管理这一薄弱环节,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今年“非典”的流行传播,为保护患者、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消除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我们根据工作实际,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加强消毒、灭菌和自我监测工作;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回收、处理工作。6、按照《四川省妇女发展纲要》和《四川省儿童发展纲要》要求,为降低孕产妇、七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妇女、儿童这一脆弱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院内以创建爱婴医院、等级保健院为龙头,院外以两个保健管理为中心开展工作。
(1)、在搞好院内工作的同时,在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人员少的艰苦条件下,我院职工经常自已找便车、摩托车、手扶拖拉机或租借车辆的方式,到区乡开展业务指导,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和对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宣传,努力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我院每名职工都有具体负责的乡镇,年初都明确了责任,如果年底考核不合格按规定扣发相应奖金。每年我院都要对区乡督导3-4次。通过苦口婆心的宣传教育,使农牧民群众生孩子逐步走出牛圈、马棚,自愿来到医院进行检查、住院分娩或请医生到家里接生,周边县也有不少孕产妇慕名来到我院生孩子。这不仅能保证孕产妇顺利渡过这一生理过程,安全生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新生儿的死亡率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二00二年我院住院分娩72名,来自农村就有58名,占住院分娩的百分之八十点五,外县来我院住院分娩3人。(2)、加强对卫生院医疗、保健工作业务督导,促进业务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认真履行基层保健网职责。7、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使用、上报,直接反映出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程度,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由于我县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通讯不便,导致信息收集、上报工作难度大,这就需要妇幼卫生专(兼)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每年组织培训,并签订工作协议,按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各类表卡。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实行微机操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研究,提出干预措施和改进意见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同时向区乡卫生院进行相关信息反馈,要求数据上墙,并督促落实。
通过以上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工作,1999年底,甘孜州妇幼保健机构评审组严格按照一级保健院标准对我院进行了评审,对我院近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评审,顺利达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一级乙等保健院”称号。(三)“双创”成果的巩固
1、创建爱婴医院、等级保健院成功之后,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不论是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还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可以说“双创”的成功是我院发展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更是我院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常言说的好:“创建难,巩固更难”。我们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双创”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效益,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压力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按照爱婴医院和等级保健院的各项标准以及社会发展和妇女儿童健康保护的要求,每年都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巩固计划和措施,努力巩固“双创”成果和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在巩固爱婴医院工作方面我们将整个爱婴行动从保健院内逐步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坚持院内院外的双重管理办法,加强母乳喂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院内,从产妇入院开始就由医生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使其能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喂养及婴儿护理技巧;另外,通过加强对区乡妇保专(兼)职人员的培训指导,让其首先掌握好、运用好爱婴医院标准和母乳喂养各项技术,并将出院的产妇及婴儿转交给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加强产后访视和通过热线电话解决院外的孕产妇及其婴幼儿出现的母乳喂养和保健方面的问题,使我县4-6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达到了80以上,实现了“两纲”的目标要求。
2、在巩固等级保健院工作中,我们除了每年按照工作内涵制定计划外,更重要的是按照等级保健院的功能和任务加强群体保健工作和院外两个保健工作的开展,加大和规范妇幼保健服务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优生优育等服务工作,全县妇幼卫生工作都以围绕降低“两个死亡率”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努力推行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大力推行实施农牧区新法接生,提倡住院分娩。为此,我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了对区乡的培训督导力度,针对造成我县孕产妇死亡和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如:产科出血、高危妊娠等;儿童的肺炎、腹泻、营养不良等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狠抓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全县范围内依托妇幼卫生项目的支持,大力推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孕产妇贫血、妊高症、产科出血、新生儿破伤风、儿童肺炎与腹泻防治等适宜技术,加强了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对全县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人员进行系统强化培训,使其掌握和运用以上适宜技术。九五年以来,在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共培训区乡妇幼卫生专(兼)职人员18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区乡妇幼卫生人员对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与急救水平,同时也进一步为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之后,我院于2002年相继接受了州爱婴医院复查小组和凉山州爱婴医院复查小组的严格复评,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着也进一步肯定了我院的工作实效。四、真抓实干见成效
(一)、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效益同增长
我院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主动向各级领导请示汇报,并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院内以创建爱婴医院、等级保健院为龙头,院外以两个保健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通过创建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改善服务条件和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使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同步增长,并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社会的认可。以下数据足以佐证通过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绩。1、孕产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95年的387.6/十万和79.7‰,降至2002年的153.8/十万和50.7‰。
2、三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由1995年的9.2,提高到2002年的35.7,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33.4。
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60。
4、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分别由1995年的7和31,提高到2002年的12和46。
5、婚前医学检查率达35。
6、院内母乳喂养率达95,区乡也达80。
7、门诊人次,住院人数分别由1995年的1156人次和62例,上升到2002年的2644人次和166例。
8、业务收入由1995年的3.1万元,上升到2002年的30余万元,年均增长39。
(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重视、支持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州内同行间也晓有名气。1999年以来,巴塘、乡城、稻城、雅江、色达等兄弟县保健院,相继组织职工来我院参观学习。就如何创建爱婴医院、等级保健院工作;如何加强管理,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两个效益的同步增长等问题,进行了互相交流,毫无保留的将我院工作经验、教训传授给她们。这对我州妇幼卫生工作的深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自1998年以来,先后荣获“州级先进卫生单位”、县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四川省三级档案管理”评审,成为档案管理达标单位。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7篇
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
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论坛将于9
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
2012年2月17日,卫生部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
要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四大妇女儿童健康行动,明确了今后一段时
间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描绘了妇幼卫
生改革与发展蓝图。
鉴于此,大会将进行妇幼医学学术研究、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妇幼卫生
临床技术规范与先进技术推广、妇幼临床诊疗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全国妇幼
保健、妇科、产科、儿科临床医学、妇幼健康的整体水平。针对“十二五”规划
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机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与行业发展
机遇、妇幼保健用品安全保障、产业品牌化发展前景探讨,妇幼保健院建设及质
量控制、爱婴医院管理策略与措施、学科体系建设策略,以及妇产科学进展及临
床技术新进展、儿科学进展及临床技术新进展、妇幼保健、优生优育与儿童发展、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大会将在合理把握国家相关
战略政策与工作规划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包括“妇幼制药,妇幼用品及孕、产、婴、幼健康与安全护理,育婴,早教,婴幼儿潜能开发,催乳、产后健康恢复、生殖健康、医学美容等综合妇幼健康产业的发展。并在妇幼市场与企业战略研究、妇幼品牌推广与优秀项目展览展示等多个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作为嘉宾出席大会,共同促进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
大会相关事项及出席确认表附后。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中国医疗保健
眼病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国际交流促进会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8篇
妇幼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其中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两项指标已被纳入由多国签署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中。随着“一法两纲”的推行实施, 我国妇幼保健水平已显著提高, 但是存在城乡发展非均衡现象 (顾昕, 2008) 。就孕产妇死亡率一项指标 (见图1) 看来说, 江苏省孕产妇死亡率市县差距为0.005%;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市县差距为0.0027%陕西省孕产妇死亡率市县差距为0.0081%[1],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比东、中部地区更为严重。
现有文献对妇幼保健水平城乡差距的解释可以分为:第一, 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城镇居民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购买力强于农村居民, 此外居民个人健康投资方面所反映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上存在显著差距的背景下出现的 (刘宝等, 2005) ;第二, 妇幼保健除临床服务外均为公共品, 由地方政府提供, 县级公共部门负责对辖区乡镇卫生院以及农村卫生服务的管理 (陈共王俊, 2007) 。而财政用于卫生的投入更加侧重于城市, 拨向三级医疗网络体系的财政卫生资金也主要投向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得到很小比例的“定额补助”, 村卫生室则几乎没有得到卫生补助 (王小林, 2006)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地区妇幼保健院将大多数经费用作“人头费” (王小林, 2007) , 因此导致农村妇幼卫生水平低下。
但上述两种因素不能孤立起来:只有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弱化的情况下, 城乡收入差距在市场化的运作下才可能会导致妇幼卫生水平城乡差距。那为什么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会弱化呢?多数文献 (如曲江斌, 2007) 解释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 公共卫生责任落实困难。但是对于为什么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鲜有文献解释。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很有必要对我国妇幼卫生城乡非均衡发展进行制度性考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 财政分权是导致妇幼卫生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一大诱因, 同时在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协同下,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以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财政分权导致妇幼保健水平城乡非均衡发展的传导机制的理论分;第三部分为指标说明、计量模型和数据说明;第四部分为对计量结果的说明和讨论;第五部分为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经典分权理论认为, 财政分权利用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政府间互相竞争和选民“用脚投票”机制提高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Tiebout, 1956) 。而Stiglitz (1982) 在理论上证明了地方政府竞争性地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存在效率损失。Keen&Marchand (1997) 也指出在存在税收竞争的情况下会导致公共品支出结构扭曲, 挤出有利于当地居民福利的公共支出。
在经验研究方面, F.Javier Arze del (2005) 等人的跨国研究发现, 财政分权提高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Zhuravskaya (2000) 通过对俄罗斯的研究发现, 财政分权只有在配合一定政治分权后才能提高地方公共产品的效率。另一方面, 政治分权有助于提高地方公共品提供效率, 但是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了效率损失 (Nirvikar, 2008) .傅勇、张宴 (2007) 通过对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发现, 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 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Uchimura&Jütting (2008) 研究发现, 在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条件下, 财政分权度越大的省, 乡镇居民具有越低的婴儿死亡率。
上述文献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对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品提供效率和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作出了解释。基于这些文献结论, 下面我们通过简单的模型描述财政分权状态下我国妇幼卫生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必然性。我国处在转型时期, 经济、政治、卫生等一系列体制方面的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巨大,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须引入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这一体制因素。
在中国式分权情况下,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激励传递主要通过经济和政治两种方式来进行, 经济激励机制主要是财政分权, 政治激励机制则主要是政府官员的晋升机制 (Jin, Qian and Weingast, 2005) 。分权改革在这双重激励下, 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激烈, 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成为主导地方政府的因素 (张闫龙, 2006) 。在此前提下, 可以假设分权后, 地方政府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代理人”。本文采用和卢洪、友李凌 (2006) 相似的做法, 将政府效用函数分为硬实力产出函数和软实力产出函数, 分别衡量地方经济实力和科教文卫实力。具体设地方政府效用函数U=θX1 (L1, I1) +πX2 (L2, I2) , 其中X1 (L1, I1) 、X2 (L2, I2) 分别为硬实力产出函数和软实力产出函数, L1, I1;L2, I2分别表示在两个产出函数中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在政治激励下, 政府偏好硬实力产出, 因此θ>π, 则:
当效用最大化时, 对上式两边求微分, 然后相除得到:, 也就是说政府在软实力中的投资会随着软硬实力在政府效用函数中所占相对权重的增加而增加。
若没有采取分权制度, 则财政由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假设中央政府是“仁慈”的, 中央政府对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同样重视, 即π/θ=1, 则在同样的预算约束下, 政府会增加对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因此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忽视对软实力建设的投入。这与Estach&Sinha (1994) 提出的“在财政分权制度下,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对基础建设偏好的不一样导致地方政府对基础建设投入增加”的结论是一致的。
分税制以后, 各级政府从中央政府到县级政府均对下级政府采取分税制 (陈锡文等, 2005) 。而各级官员晋升的政治激励仍是“相对绩效”, 这样在中央分税制下导致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也反映在下级政府上;同时上级政府更多地将卫生经费投入到城市医疗机构, 乡镇医疗机构获得很少。最后如农村妇幼卫生项目筹资等主要落到基层乡镇政府的职责内, 但是在分税制下乡镇政府财政收入上移, 而财政支出名目繁多导致对医疗卫生方面支出有限, 因此导致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投入不足。
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后, 允许妇幼保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对各项卫生检验、监测和咨询工作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同时允许政府妇幼保健机构组织多余人员举办直接为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的第三产业 (刘军民, 2005) 。在市场化和运转资金困难的双重激励下,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变得带有趋利性。因此可假设基层幼保健机构可提供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两种服务, 效用函数为UM=IPαINβ;IP、IN分别表示妇幼保健机构对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由于对私人服务的边际收益大于公共服务边际收益, 所以α>β;K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资金约束, 则:
即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私人服务中去, 从而农村妇幼卫生体系弱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中国式竞争的财政分权和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引起的双重扭曲导致农村卫生公共服务发展缓慢。中国城市的高效率发展导致各级政府在社会总收入分配中向城市倾斜 (王安栋, 2005) 。而在医疗服务市场化体制下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差异, 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良好的私人服务, 而农村居民受收入限制只能享受较差的公共服务, 从而导致了妇幼卫生获得水平的城乡差距。
三、模型和数据说明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 采用以下模型检验财政分权和农村妇幼卫生提供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中MAT表示农村妇幼卫生水平与城市的差距;DEC为分权指标;COM为地方政府的竞争指标;MAR表示我国卫生领域的市场化程度;URB为城市化指标;GDP*DEC为交叉项。
由于我国农村妇幼保健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得到各地妇幼卫生人员数, 所以采用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与该地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人员数之差作为代理变量作为MAT的代理变量。财政分权是我们要检验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 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财政分权指标的选择颇有争议。由于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收入和支出的自主权, 因此衡量分权度的指标可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樊勇, 2006) 。据此本文把地方政府本级人均财政收入占中央政府本级人均财政收入比重作为收入分权指标;把地方政府本级人均财政支出占中央政府本级人均财政支出比重作为支出分权指标, 并对支出分权指标和收入分权指标取算数平均值来衡量DEC。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竞争。在相对绩效考核的激励下, 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 支出结构的扭曲程度越大。而竞争主要方式表现为地方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吸引FDI,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用各地区年度吸引FDI的投资额占全国吸引FDI投资总额的比例来表示COM.我国卫生领域的市场化程度MAR则用营利医疗机构占总体医疗机构的比例来表示。考虑到由于城市化后, 城市人口占主体, 对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会漠视和弱化, 因此在模型中引入URB因素, 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另外本文认为, 在地方经济发展后, 政府更加关注全面发展, 因此会缩小城乡妇幼卫生差距, 所以引进交叉变量GDP*DEC。
计量采用对200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数据来自《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大学生高校财经数据网》。
四、计量结果及解释
对该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 并进行White异方差检验, 通过P值判断出可以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概率为22%, 从而可以认为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计量结果见下表。在实证模型中, 主要解释变量DEC、COM和MAR都在1%水平下显著, 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医疗体制改革明显扩大了妇幼卫生城乡差距。但有意思的是, 交叉项DEC*COM并没有通过我们的检验, 可能的解释是在财政分权度大的地区, 政府竞争表现为对科教文卫等软实力的竞争;而在财政分权度小的地方政府竞争表现为对硬实力的竞争, 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使财政分权和地区竞争交叉效应不显著。
其他解释变量如URB也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 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地方政府确实有以城市为主体, 漠视农村卫生建设的倾向。而交叉项GDP*DEC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 这说明由于地方经济水平发达, 地方政府会向全面小康看齐, 因此财政分权反而会减小城乡卫生差距。
五、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分权和医疗市场化对妇幼卫生的城乡非均衡发展的影响, 并运用2007年31个省际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以上工作, 我们发现:第一, 各级政府的分权制改革使得各级政府对乡镇级妇幼卫生投入减少, 从而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基层妇幼卫生体系。第二, 政府对基层妇幼卫生公共服务的外部性估价不足, 在市场化运作下导致利润率更高的私人服务挤出公共服务, 造成效率损失, 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农村妇幼卫生体系。在农村妇幼卫生体系弱化的条件下, 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差异导致了妇幼卫生水平的城乡差异,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分权有助于缩小城乡妇幼卫生差距。
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