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磁炉辐射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电磁炉辐射范文(精选11篇)

电磁炉辐射 第1篇

电磁炉的工作机理是电磁感应加热, 即通过磁场变化将电能在器皿内转化为热能[1]。

通常, 电磁炉炉面的热绝缘板下方装有铜制线圈, 电能转换装置在线圈中生成交流磁场 (强弱不停变化的磁场) , 频率一般由20k Hz至40k Hz, 属于极低频电磁场范畴。交流磁场通过炉面的铁磁性金属器皿时产生涡电流和磁滞损耗效应, 使电能转化成热能。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意见到底是什么?果壳网之前的文章[3]提到, WHO于1996年启动了国际电磁场项目, 以调查电磁场发射技术可能给公众带来的健康风险。2007年, WHO的专题小组完成了对极低频电磁场 (0~100k HZ) 健康影响的审查。

电磁辐射 第2篇

(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备。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

(4)飞机、电气铁路 等。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

(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站、调度指挥中心等。

(7)应用微波和X射线等的医疗设备等。

对人体的危害

综述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 电磁波 ,以相互垂直的 电场 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 生命活动 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高尔生教授在他的《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中指出,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

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体温升高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涨、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产生热效就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观致热效应1 MW - MW/CM2;浅致热效应在10MW/CM2以下。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对人体的非热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会使人听到好像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免疫系统:我国有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 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到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就引起警惕。预防措施除了远离辐射源,还应该积极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葡萄籽、虾青素等含量多的食品。

总之,“电磁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和噪声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而且看不见,摸不着,直接作用于机器或人体,是危害严重的“隐形杀手”。因此,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继开展了关于电磁辐射的各种研究,并制定出电磁辐射卫生标准,我国也不例外。

电磁辐射:健康“杀手”?! 第3篇

那么,电磁场又是从何而来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每个人都被这两类电磁场包围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这是来自自然的。人工磁场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主要有五类: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小灵通基站;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磁共振检查仪等。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构成电磁污染。人们所担心的电磁污染,则是指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值,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物效应,引发头晕头疼、产生畸形儿、诱发白血病、促发癌症等。

有专家说,城市空间人为电磁能量将以每年7%~14%的速度增长,2000年时,城市环境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值已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26倍,到2025年可增至700倍。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电磁辐射已成为第四污染源。

电磁辐射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长期低剂量的电磁辐射有害于健康;另一种认为,只有达到足够高的辐射强度才会造成影响。我国电磁辐射研究学者基本上都认同前者。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三种。热效应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的加热作用,引起体温升高,由于电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层直接对内部组织产生作用,往往机体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内部组织却已严重烧伤,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心悸、头涨、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对生育系统的影响是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等。非热效应则是低频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波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已经受到干扰,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累积效应即人体受到辐射后来不及恢复又被辐射伤害,久之成为永久性病态。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人们每天暴露在不同电磁缓慢而问接的辐射中而不自知,容易忽略其危害。

公共卫生专家纷纷表示,电磁辐射对人们的影响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可怕,可适当做些预防,以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一般认为,对于电磁辐射最佳的防护办法是与发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各个频率的电磁场均随距离而快速衰减。一般距离高压输电线路50~100米远处.其电磁场强度就与环境本底值接近;距离电脑显示屏30厘米远,其电磁辐射的强度便微乎其微;距离彩电和微波炉1米远则相对安全。

除了远离发射源,还可采用屏蔽、减少工作时间、增加身体抵抗力等办法来预防之;间接预防办法包括通过药物或饮食来进行调理等,如经常补充糖类、蛋白质及维生素,保证一定热能,调节食物口感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指出,“电磁污染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实际上,明确的结论很难得出。但千万不能因为没有明确的结论就认定电磁辐射没有危害。”王院士建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应补充和完善原有的相关标准,并出台操作细则,细化监管和处理办法,明确权责部门,对不遵守频率管理、造成电磁污染的行为采取处理对策;再由国家环保总局推动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如何防范电磁辐射 第4篇

1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众所周知,任何电子、电器设备在运行时,都必然会在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能量,它们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中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电磁辐射可谓是无处不在,人们不由自主地已经置身于一张辐射网中。

据专家介绍,目前电磁辐射源大致可分为公共电磁辐射源和个人生活电磁辐射源。其中公共电磁辐射源包括:变电站、移动电话基站以及遍布城市的地铁、电车和电气化列车等;而个人生活电磁辐射源主要是指人们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的电子电器产品,如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电脑、手机、电话、现代办公设备等等。

2 如何规避和尽量减少电磁辐射

有关研究显示,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影响的家用电器,按照危害程度排序分别是:微波炉、电磁炉、手机、电脑、子母电话机、无线对讲机、电热毯、配电箱等。不过,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

根据国家对家电辐射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V/m,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电磁辐射不必过于紧张,草木皆兵,只要学会主动防护,就可以大大减少或尽量避免电磁辐射造成的危害。

(1)别让电器扎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2)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般只要摆放在人经常逗留处1.5m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手机充电器在充电时应该与人保持距离,尤其不要放在床头;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更应远离微波炉、静电复印机以及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

(3)缩短使用时间。看电视、用电脑时,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别持续太长时间;使用电吹风时,尽量远离头部,不要连续长时间使用;尽量少用或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热毯、理疗机之类与身体接触较为密切的电器。

(4)勿在电脑后逗留。电脑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5)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6)接手机别性急。手机在接通瞬间及充电时通话,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接听电话;充电时则不要接听电话。

(7)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加强房间通风,对减少电磁辐射、避免发生电磁污染是最为简易实用的有效方法,因为在密闭的环境中,电磁会使空气中的电离层分离,很容易吸附在人的皮肤上,从而危害健康。

(8)用水吸电磁波。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舒适的温度、清洁的空气等。因为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电脑的周边多放几瓶水。不过,必须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盛水。

(9)及时洗脸洗手。荧光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聚集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10)使用防辐射产品。长期在高强度电磁场中工作的人员、经常接触和操作电脑者以及老人、儿童、孕妇对电磁辐射敏感的人群,配备防辐射服、防辐射屏等防辐射产品,对减少电磁辐射伤害,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磁辐射”知多少? 第5篇

有传言说两台手机能煮熟一只鸡蛋,虽然传言已证实是假的,但电磁辐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于生活小区内建变电站反响热烈。那是人们对电磁辐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而将其等同于核辐射,视其为洪水猛兽。其实,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我们身处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电磁辐射受益人类的同时,对人体健康、社会环境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把握个“度”,就能合理利用电磁辐射为社会发展谋福利。由于人体内70%以上是水,当水分子受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会引起机体升温;人体内稳定和有序的微弱电磁场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或长期受电磁辐射,自我修复未完成(常说的人体承受力),其伤害程度发生累积,也会使人体遭受损伤。

有人会说,那变电站兴建于居民区不就危害人们健康吗?变电站的选址是供电局规划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多方考虑确定下来的,

资料

国家目前规定: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不能超过4千伏/米,公众磁场强度不能超过100微特斯拉,比国际标准的5千伏/米和100微特斯拉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据辐射专家对国家大量的输变电系统实测数据表明,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不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通常不到国家推荐值的1/10。由于电力系统为工频50Hz,工频电磁辐射是一种极低频率的电磁场,且它的电磁波空间传输能力差,在一定距离外,其影响可忽略不计。变电站所发出的电磁辐射本身能量已经很小,再加上周围建设的屏蔽作用,对周围的辐射量甚至比晴朗天空、满月对地面产生的.辐射量还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量不断攀升,有些变电站只有走进居民区才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从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其电磁辐射在距离发射源的最短距离16米时小于1伏/米,而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离人体很近,其中距离人体0.3米的电灯是5伏/米,由此可看出,电力系统比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更低,不会危害公众身体健康。

降低身边的电磁辐射 第6篇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生活中存在的辐射,主要有电磁辐射、太阳辐射和热辐射等(详见本刊2014年第11期《终结那些关于辐射的谣传》一文)。

我们所制作的这个防辐射装置,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了电荷在金属尖端集聚现象以及静电平衡原理。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电场强度为E0的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库仑力的作用,将向着与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这样,在导体的AB面上将出现负电荷,在CD面上将出现正电荷。

导体两面出现的正负电荷,会在导体内部产生与E0方向相反的电场E,这两个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电场减弱。但是,只要导体内部的电场不为0,自由电子就会继续做定向移动,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就会继续增加,导体内部的电场就会进一步消弱,直到导体内部各点的合场强等于0为止。于是,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导体上电荷的分布:一个导体,不论原来是不是带电,放入电场中以后,都会由于静电感应而在导体的不同部位出现电荷。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

2. 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附近场强越强,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地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其实是在空间向前传播的一种时变电磁场,其所携带的能量主要包含在电场部分。

由于电磁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电场部分,所以,我们的设计只考虑吸收电场部分而忽略磁场部分。尽管电磁波中的电场是时变电场而非静电场,但静电平衡的原理在这里还是可以应用的,因为导体上的感应电荷的分配时间是极短的,对于变化的电场,感应电荷完全可以调整其产生的电场以适应外界电场的变化。

根据静电平衡原理和带电导体上电荷集聚尖端的现象,我们将电磁辐射吸收装置设计成球形,在球的表面是星射状的大头针,针尖朝外,各大头针之间用导线相互接通并接地。

由于感应电荷往尖端集聚,因此在每颗大头针的针尖部分的电场强度都非常强,局部空间内,大部分电场将往针尖所在区域汇聚。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大部分电场往针尖部分汇聚,那么,其他区域的电场也就减弱,从而辐射能量也就降低,达到吸收的目的。

我们的实验地点,是在贵阳实验三中的一间教师办公室内,将室内的路由器接通电源让其正常工作。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对比实验来看看吸收效果。

对比实验1:首先,我们用电场辐射检测仪直接测量某处电磁辐射强度。

然后,再在该处放置我们设计的电磁辐射吸收装置,再用电磁辐射吸收仪测量该处的电磁辐射强度。测试地点距离路由器30厘米。

由测量数据可知,在没有放电磁吸收器前,该处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1.8微瓦;放上电磁吸收器后,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77. 5微瓦,是原来的43倍!该装置对电磁辐射的汇聚效果非常明显!

对比实验2:我们又测量了离路由器200厘米的情况,在没有放电磁吸收器前,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015微瓦;放上电磁吸收器后,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077微瓦,是原来的5倍。

那么,如果在辐射源与测试点之间放上我们的电磁吸收装置后,效果又会怎样呢?

对比实验3:我们测量了离路由器100厘米处的情况,在没有放电磁吸收器前,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195微瓦;在路由器与测试点之间放上电磁吸收器后,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033微瓦,辐射强度明显减少。

对比实验4:我们还测量了离路由器200厘米处的情况,在没有放电磁吸收器前,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012微瓦;在路由器与测试点之间放上电磁吸收器后,它的辐射功率是每平方米面积上0.007微瓦,辐射强度相应在减少。

通过多次测试,证明我们这个电磁吸收装置吸收电磁辐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果你也在担心辐射危害的话,就赶紧动手给自己做一个这样的装置吧!(责任编辑/余风)

辐射的危害

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它容易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同时,辐射还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此外,辐射还会使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电器电磁辐射及防护 第7篇

当今日益增多的电磁辐射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之一, 辐射作为环境污染和职

□文/张丕业桂红光

普遍关注。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 也就存在电磁波, 产生电磁辐射, 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 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 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 这使它成为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目前, 生活中常见的较强的电磁辐射的电器主要有:手机、计算机、微波炉、电冰箱、电视等电器, 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和手机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民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 手机又是现代社会人类不可缺少的电子通讯产品。计算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 加之人们长期近距离的接触, 这些电子产物所发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已构成了新的威胁。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 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 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 因此, 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电子产品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使用电子产品所致的毛病也与日俱增, “计算机病”尤为严重, 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 (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 、肩颈腕综合症 (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有压痛) , 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等, 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 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 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 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 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 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 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 晶体受损, 暗适应能力降低, 造成视力减退。孕妇、儿童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 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白血病增多, 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分析, 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 相当于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 有苗头出现, 还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 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 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三、生活中电磁辐射的防护

随着文明的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电磁辐射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我们。电子产品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 我们又不能因为存在电磁辐射而放弃使用这些高科技产物, 使生活质量倒退。因此, 面对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类电子产品, 做一些基本的了解和防护措施, 有效预防电磁辐射, 减少对身体的危害至关重要。

家用电器辐射类型及辐射特点:

微波炉:门缝处辐射最大, 启动时辐射最大, 所以烹饪时不要过于靠近, 辐射范围可达7米。

电热毯:电热毯通电后会产生电磁场, 产生电磁辐射。孕妇如果使用电热毯, 长时间处于这些电磁辐射当中, 最易使胎儿的大脑、神经、骨骼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组织受到不良的影响。

加湿器:不宜离人体过近, 使用时尽量保持适当距离。

液晶电视、显示器:液晶产品的卖点就是辐射较小, 可放心使用。

笔记本电脑:辐射集中在键盘上方, 使用时应与电源适配器保持一定距离。

手机:尽量使用坐机拨打电话, 少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厉害, 使用时头部和手机天线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计算机: (1) 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并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 使用非液晶显示屏幕时, 最好能加装防辐射隔离屏; (2) 在计算机桌旁放一盆仙人掌, 仙人掌可以吸收计算机释放出来的电磁辐射; (3) 身体处于屏幕71厘米以外的地方, 接受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 (4) 不要在电脑后面或两侧安置工作台, 因为电脑的后背或两侧发出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前面的屏幕等。

家用电器的类型很多, 辐射的强弱也不尽相同, 我们要不断探讨并及时改进使用方法, 尽可能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居家防辐射。

据放射检测专家分析, 目前居民家中使用的天然装饰石材中, 有一部分具有放射性污染。有些家庭装修使用的壁纸、壁布、涂料、塑料、板材等, 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致使居室空气污染严重, 变成了“辐射屋”、“污染房”。因此, 无论是购房或租房, 都应先彻头彻尾地做辐射检查, 尽量避免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中, 如已无法改变住所, 则要测出辐射最强的是哪里, 加以屏蔽或调整家具位置, 使家人接触辐射材料的距离加大, 接受辐射的时间减少。

2、不要把家用电器放的过于集中, 或经常一起使用。

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人体不可能获得屏蔽, 如果同时使用各类电器, 就如同被电磁波包围, 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 学会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防范。根据各类电子产品的应用手册及指示规范, 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购买电子产品时应注意证实该产品是否已经过3C认证 (国家对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平安认证) , 尽量减少对高辐射产品的使用。

4、当电器不使用时, 最好把电源关掉, 而不是让它处于待机状态。

这样, 不仅可以省电, 还可以减少微量电磁辐射的累积。

5、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后及时洗手洗脸,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电视、电脑确需长时间使用时, 应注意至少每小时离开一次, 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 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7、多食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如胡萝卜、白菜、豆腐、牛奶、鸡蛋等食物, 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

8、多喝水。茶中的茶多酚有利于防辐射。

四、结语

在电磁辐射广泛存在的今天, 可以说电磁波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显然我们在充分利用电磁波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注意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的伤害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电磁辐射泄漏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要根据不同电器产品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参考文献

[1]沈颐宁.电磁场与电磁波.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黄德寅.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4.

[3]盛振华.电磁微波技术与天线.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对电磁辐射屏蔽的探讨 第8篇

电能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也越来越依靠电能。变压器由原来路边杆上变压器移到建筑内部专用的变配电室内, 现代的建筑一般都在内部设有变配电室, 由于电能的使用过程是完全地消耗掉, 不产生废渣、废气、废液的物质, 是公认的清洁动力。

2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随着电磁能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利用能量的日益提高, 存在于地球上的电磁波不断地增强而且频带极宽, 这种电磁波与宇宙杂波相比较, 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大强度电磁辐射的长期作用下, 可使生物的生理、生态受到影响和危害, 影响人的健康和活力。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即所谓的电磁烟雾。电磁辐射对人体有2种影响:一是电磁波的热效应, 当人体吸收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 最后导致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二是电磁波的非热效应, 当电磁波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时, 就会出现如心率、血压等生理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 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大, 后果严重者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流产。电磁辐射还直接影响到各个领域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使之信息失真, 控制失控。我们来看一则实例, 有一个变配电工程, 变压器室旁边就是网吧, 现在变压器一通电, 隔壁网吧靠近变压器那一排的很多电脑的显示器无法开机, 或者闪烁很厉害。

3磁屏蔽目的及方法

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4.9.6条规定:“当配变电所与上、下或贴邻的居住、办公房间仅有一层楼板或墙体相隔时, 配变电所内应采取屏蔽、降噪等措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也要求当配电房上方有办公室等场所时, 变配电房应作屏蔽处理。许多人不了解电磁屏蔽的原理, 认为只要用金属做一个箱子, 然后将箱子接地, 就能够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在许多文献中将电磁屏蔽体比喻成液体密封容器, 似乎只有当用导电弹性材料将缝隙密封到滴水不漏的程度才能防止电磁波泄漏, 实际上这都是不确切的。

我们来看前者实例的处理过程及结果, 工程人员在现场用1 mm厚铜板挡住变配电室与网吧之间的整块墙并将铜板接地, 但是效果不明显, 显示器一样闪动得厉害, 只是要比原本没挡的时候好一点。在变压器的顶部和变压器低压侧再加整块镀锌板, 已经产生明显效果, 租户的电脑不闪, 但早年生产的电视机仍然闪动, 最后在配电室顶部再加装一层整块镀锌板并折弯向下, 将电磁场引导到地下, 问题才基本解决。

磁屏蔽目的是保护电子线路免于受到诸如永磁体、变压器、电机、线圈、电缆等产生磁场的干扰, 当然屏蔽强的磁干扰源使它免于干扰附近的元器件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目的。电磁场屏蔽的机理是当电磁波到达屏蔽体表面时, 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 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 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体的能量, 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 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在屏蔽体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 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 遇到金属-空气阻抗不连续的交界面, 会形成再次反射, 并重新返回屏蔽体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多次的反射。

总之, 电磁屏蔽体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对于屏蔽体来说, 所选择的材料的类型对其性能和成本影响极大。在设计屏蔽体时有一点是重要的, 就是要深入了解普通使用的不同屏蔽合金的特性。对这些不同性能的理解就可使你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 去满足目标要求。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厚度对于电磁波的吸收效果不一样。磁屏蔽材料参数及材料划分:磁屏蔽体由磁性材料制成, 衡量材料导磁能力的参数是磁导率, 通常以数字来表示相对大小。真空磁导率为1, 屏蔽材料的磁导率从200到350 000;磁屏蔽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饱和磁化强度。磁屏蔽材料一般分为3类, 即高导磁材料、中导磁材料和高饱和材料。高饱和磁导率材料的磁导率在80 000~350 000之间, 经热处理后其饱和场可达7 500 Gs;中磁导率材料通常和高导材料一起使用, 其磁导率值从12 500~150 000, 饱和场15 500 Gs;高饱和场的磁导率值为200~50 000, 饱和场可达18 000~21 000 Gs。以下是一些常用量的定义:

Gs:磁通密度的单位, 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有一条磁力线通过。

磁通量:由磁场产生的所有磁力线的总和。

饱和磁场:即材料磁感应强度渐趋于一恒定值时对应的磁场。

B:屏蔽体中的磁通密度, 单位Gs。

d:屏蔽体直径 (注:当屏蔽体为矩形时指最长边的尺寸) 。

Ho:外场强度, 单位Oe。

μ:材料磁导率。

A:衰减量 (相对值) 。

t:屏蔽体厚度。

磁场强度:屏蔽体中磁场强度估算用下面的公式:

如用厚度为0.060″的材料制成直径为1.5″的屏蔽体, 在80Gs的磁场中其内部磁场为2 500 Gs。

屏蔽体厚度, 用以下公式估算:

t=Ad/μ (英寸)

如用磁导率为80 000的材料制成直径为1.5″的屏蔽体, 当要求实现1 000/1的衰减量时, 屏蔽体的厚度为:

厚度设计还应综合考虑性价比的因素, 一般屏蔽材料的磁导率应不低于80 000, 否则就要增加厚度以达到同样的屏蔽效果, 则会导致费用的增加。

当场强很强时, 厚度的选取应使材料工作于磁导率最大的场强下。如当材料的磁导率在场强为2 300~2 500 Gs时磁导率最大, 则所需厚度为:

t=1.25dHo/B (英寸)

如直径1.5″, 长度6″的屏蔽体置于80 Gs的磁场中, 所需的厚度是0.060″。

磁场衰减率, 用下式估算:

用此式对上面的数据计算可得到, 当材料磁导率为350 000时, 其衰减率为14 000。

磁通密度:被屏蔽空间内磁通密度为:

同样利用以上数据, 则被屏蔽空间的磁场为0.005 7 Gs。

屏蔽效率除了受材料性能及材料厚度影响外, 还受材料搭接和接地方法好坏的影响。在强电磁环境中, 要求材料能屏蔽电场和磁场2种成分, 因此需要结构上完好的铁磁材料。必须尽量减少结构的电气不连续性, 以便控制经底板和机壳进出的泄漏辐射。提高缝隙屏蔽效能的结构措施包括增加缝隙深度, 减少缝隙长度, 在结合面上加入导电衬垫, 在接缝处涂上导电涂料, 缩短螺钉间距离等。保证接缝处金属对金属的接触, 以防电磁能的泄漏和辐射。在可能的情况下, 接缝应焊接。在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 可用点焊、晓间距的铆接和用螺钉来固定。用螺钉或铆接进行搭接时, 应首先在缝的中部搭接好, 然后逐渐向两端延伸, 以防金属表面的弯曲。保证紧固方法有足够的压力, 以便在有变形应力、冲击、震动时保持表面接触。

摘要:随着电磁能利用范围的扩大与利用能量的日益提高, 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强。主要探讨了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并介绍了电磁辐射屏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电磁辐射,屏蔽,影响

参考文献

浅谈电磁辐射及其防范 第9篇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范

1电磁污染源分析

什么是电磁污染?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信息称,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 叫电磁辐射。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1.1天然电磁污染源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 最常见的是雷电, 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 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

1.2人为电磁污染源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有: (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局:辐射特征为大功率定时全向发射;转输信号送至天线辐射出去。 (2) 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基站、专业通信网站、寻呼通信基站。 通信、雷达及导航多为定向不定时发射, 传输信号同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 某些设备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 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 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 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 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4) 电力系统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 (升压站) 和变压器电站降压站, 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 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 (5) 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6) 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 只要它们处于操作使用状态, 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

2电磁幅射的危害

2.1电磁幅射传播途径

电磁幅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呢?电磁波由具有一定发射功率的电磁源产生, 并通过空气传播, 无色无味无形, 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 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 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 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表现为心悸, 失眠, 部分女性经期紊乱, 心动过缓, 心搏血量减少, 窦性心率不齐, 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 表现为视力下降, 引起白内障等。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表现为性功能降低, 男子精子质量降低, 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4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会使血液、 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 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 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5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电磁幅射的防范

3.1电磁辐射的一般防范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 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2001年第9号消费警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1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 学会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防范。 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 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 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 或经常一起使用, 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 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 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 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 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 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 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 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 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 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 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 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3.2电磁辐射的特殊防范

人们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 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 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 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 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 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2)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 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 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3)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 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 (4)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 加速皮肤老化,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 所以, 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应及时洗脸。 (5) 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 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4结束语

浅析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 第10篇

人们的生活中布满了电磁辐射,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每一个角落。辐射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气、噪、固废4大污染物之后的又一环境污染,它不仅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而且对人们的心理也造成莫大的影响。

电磁环境是指某个存在电磁辐射的空间范围,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从辐射发射到空间的现象,而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过了环境本底值,且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受辐射影响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可见电磁辐射与电磁辐射污染是有区别的,电磁辐射在一定的辐射范围内对人类及整个生态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只有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时,才会产生负面效应,这部分超过标准电脑的电磁辐射强度才被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可分为两种:(1)自然电磁场源,其包括自然放电、雷电、火山爆发等此类的大气与空气污染源,及其黑子活动和黑子放射的太阳电磁场源,以及有恒星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等现象的宇宙电磁场源。(2)人工电磁场源,其包括工业设备、电气化铁道系统、广播电视和微波发射系统、电磁冶炼系统及电加热设备等。

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电磁辐射是由加速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一种能量,大功率的电磁辐射能量可以作为能源利用,但也有可能产生危害,构成环境污染因素。电磁污染包括了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主要是指射频电磁辐射,当射频电磁场达到足够强度时,可能造成以下方面的危害:(1)引燃引爆。如可使金属器件之间互相碰撞而打火,引起可燃油类或气体燃烧或爆炸;(2)工业干扰。特别是信号干扰、破坏,这种干扰可直接影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误,制约失灵,对通讯联络造成意外,如使导弹制动系统失灵,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特别是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使用手机将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美国就曾发生一起因电磁干扰使心脏起搏器失灵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3)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生物机体在射频电磁场的使用下,可以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并因此产生生物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是热反应。因为,在生物机体中一般均含有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在电磁使用下,极性分子重新排列,非极性分子可被磁性。由于射频电磁场方向变化极快,使这种分子重新排列的方向与极化的方向变化速度也很快,与其周围分子发生剧烈碰撞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当射频电磁场的辐射强度被制约在一定范围时,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使用,如用理疗机治病但当它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破坏人体的热平衡,对人体产生危害。

科学证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电磁波波长有关。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微波、超短波、中波、长波,电磁圆辐射的危害是随着波长的缩短而逐渐加强的。微波对人体作用最强的理由一方面是由于其频率高,使机体内分子振荡激烈,摩擦作用强,热效应大。另一方面,微波对机体的危害具有积累性,使伤害成为永久性的。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且还会引起眼睛损伤。根据医学方面的知识,眼部无脂肪屋覆盖,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有酶代谢障碍而造成晶体混浊,严重的导致白内障,更强的微波辐射会使角膜、虹膜、前房同时受到伤害,以致失明。

3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一:公众的自我防护

由前文所述,人类已经开始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研究和关注,根据电磁波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采用屏蔽的技术手段,为了保证高效率的屏蔽作用,防止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屏蔽体必须要良好地连接至地面,还可以利用反射、吸收等减少辐射源的泄漏来加强防护。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已经注意个人的防护措施,他们通常用特制的保护物将人体与辐射波隔离开来,还有穿戴如网络里常做广告的防辐射衣、防辐射手套、防辐射眼镜等。

4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二:在源头把关,做好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与标准》第1.3条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是分为初步评价与最终评价的。初步评价应在获得环境保护部门颁发的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一般应于项目(或分阶段)竣工验收前进行。”第12条规定“本导则适用于一切电磁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可以与本导则不同,但应加以说明。”可见国家对电磁辐射项目是有法律的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哪些电磁辐射项目是特殊的电磁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特殊编写。现实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项目,比如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火力发电厂、广电发射塔的设立与搬迁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有其不同和特殊性、该如何做好各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实属不易,因为没有可一个操作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律规定。如今就是现有的法律也很难被执行、实施,比如2004年的北京西上六电磁辐射听证案,该案就是因为工程在开工之前,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造成后果,导致居民不满而投诉。笔者认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应该把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规定如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执行、实施好最为关键的一步,然后再根据各种电磁辐射项目的特点将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好。比如辐射源工程,其电磁辐射环评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初步环评,侧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初设阶段进行一步环评,重点确定拆迁数量和补偿方式;在验收阶段则要着重检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

5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三

在终端做保障,健全监督机制过程终端做好监督工作,根据《电磙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来健全电磙辐射的监督机制。

(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4条规定:“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监督主体多元,而监督效果寡存,所以从实践效果来看,缺失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电磁辐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明确监督主体,不能笼统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为上级领导的辖区是要大于下级领导的辖区,势必会造成一个辖区有两个领导来监督管理,最终监督效果因冲突面偏低,应该要协调部门及上下级领导的工作关系,建立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

(2)伴随着磁悬浮交通

行业和超高压电行业的迅猛发展,区域间的电磁辐射项目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对跨区域的电磁辐射项目进行监督。区间协调机制欠缺,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不力,这势必会导致跨域的电磁辐射项目处于事实上的监督悬浮状态,笔者认为,区域间协调机制有必要建立,如此跨域电磁辐射污染监督才能得到实行、得到保障。

6 结语

电磁辐射无时不刻都存在着,就在古代,人类也在天然的电磁辐射环境下繁衍生息,可见电磁辐射并非一定都有害,如太空椒,它不就是拿到太空经过太空中各式各样的电磁辐射得育而来的吗?故应该建设好辐射安全文化,做好电磁辐射的防护保障措施,普及电磁辐射的物理知识及法律保护知识,使公众了解不同微波辐射环境的特点,避开作业对电磁辐射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从而可以地应用电磁辐射,使它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治——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地理教师网.

[2]贺军.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9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赛.

孕妇预防电磁辐射危害六招 第11篇

应注意室内家用电器的摆设,不要把家中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尽量少用家电,少看电视

电视、微波炉、电磁炉、冰箱、吸尘器、电熨斗等家电,在使用时都有辐射。既然家电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辐射,孕妇就要尽量少用电器,少看电视。不得不用时,孕妇也应尽量离电器远点,且缩短使用时间。

3.和电脑保持距离

从事文秘工作的女性,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如打印、复印、发传真等。

4.避免使用手机

孕妇尽量不要用手机,那些平时业务繁忙,接打手机频次高的孕妇,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换成“绿色环保”的CDMA或小灵通;二是尽量使用固定电话;三是必须携带手机时,应尽量把手机放得离自己身体远点。不得不用手机时,注意两点:一是接通手机最初5秒避免贴近耳朵。二是尽量用免提来接听电话。

5.避免电器待机

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6.合理饮食

电磁炉辐射范文

电磁炉辐射范文(精选11篇)电磁炉辐射 第1篇电磁炉的工作机理是电磁感应加热, 即通过磁场变化将电能在器皿内转化为热能[1]。通常, 电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