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类生活
动物与人类生活(精选8篇)
动物与人类生活 第1篇
我最喜欢的动物及其与人类关系
引言:世界上动物千千万,而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狗。狗凭借其善解人意,友善忠诚的性格成为陪伴人们一起长期生活的动物之一。常言到: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狗与人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而在当代人类生活、工作中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内容:
一、我喜欢狗的原因。
从小我就对狗狗特别特别感兴趣。我觉得这应该和我们家养的第一只狗—哈巴狗“豆豆”有关。从我能记事起,豆豆就一直陪伴着我和哥哥,我们带着它一块散步,给它洗澡,看它洗完澡后乱甩身上的水和不经意间滑倒时的滑稽表情,牵着它的爪子一起跳舞„„直到我上了一年级,某天回家发现豆豆不见了,原来它被外公送给了别人。那时候我特别伤心,在路上看到哈巴狗都会瞧一瞧是不是我家豆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我的生活中不能缺了狗狗。长大后,我渐渐的发现了狗的很多优点:
(一)忠诚,看电影看小说都能看到很多关于狗狗的故事:《忠犬八公》《我和狗狗的十个约会《导盲犬小Q》等,每看一部都是泪流满面。其实人与狗的故事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延续至今,而狗的忠诚是人们共同认可的;
(二)友善,我认为狗是天生友善的动物,尤其是对小朋友而言。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愿意让狗狗做他们的宠物,陪他们的小孩子玩耍;
(三)善解人意,狗是一种通人性的动物,它们很聪明,也知道主人何时生气,何时开心。当你生气时它会蹲在一旁偷偷拿眼瞄你,不敢妄自上来缠你,而当你开心时,它会陪你开心,和你一块玩耍„„总而言之,狗狗就是这么惹人爱的动物,二、狗与人类的关系狗和人类之间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我也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人和狗之间的感情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在现代社会中,狗扮演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归结为两种,服务犬类和宠物犬类。服务犬类主要作为看门犬,警犬,缉毒犬,搜救犬,猎犬牧羊犬,军犬等。而人们最为了解的莫过于警犬和导盲犬。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警犬凭借其 灵敏的嗅觉跟随着解放军救了很多人,同时也有很多警犬由于身体负荷过重而牺牲在救灾现场„„而关于导盲犬,它们经过专业的训练,也已经成为了残疾人离不开的好伙伴了。除此之外,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是狗作为宠物来陪伴人们。有小孩的家庭中是最有可能养狗。
父母通常将狗作为儿童淘气时的玩具,而狗更应该是一本教科书,教育儿童基本的生物常识以及关于生命与死亡的知识。儿童通过关心宠物知道了什么是责任,此外狗狗作为宠物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的应对生活的压力,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宠物有助于减轻孩子由于父母离异和兄弟离散而带来的孤独感,同样宠物还可以成为孩子们乐意的玩伴。另外,狗还使得老年人得到了驯养宠物的经历,抚摸和被抚摸的机会并且有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动物还可以用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在护理院和退休社区,有狗等宠物始终陪伴着主人能使老人更少出现意外。结束语:
总而言之,狗是对我们人类最忠诚的动物之一,它们用它们短暂的一生来尽心尽力地陪伴我们。而我们能做的不多,就只有好好关爱它,陪它们一起玩耍,给它们安全感,真心待它。让我们保持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美好、自然与和谐。
参考文献:
赵建成,生物资源学科学出版社,2002.[日]川口 晴,与狗狗的十个约定.中信出版社,2008.[美] stein Garth,我在雨中等你.圆神出版社,2008.
动物与人类生活 第2篇
马村中学——王强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1)调查活动的精密组织、有效开展、实际落实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2)学生对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三、课前预习
复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四、学思园地
1、动物呢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哪一类?
3、什么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4、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物质有哪些好处?
5、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物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6、什么是仿生?
7、说出你了解动物与仿生的实例?
五、课堂检测
萤火虫
人工智能计算机
蝙蝠的回声定位
电子蛙眼
乌龟的背甲
雷达
人脑
冷光
蛙眼
薄壳建筑
[
动物与人类生活 第3篇
一、课前准备
1.训练策划: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将知识点分解成不同的问题,供学生学习讨论。并就本地区的特点,有目的地提出了调查方案。
2.伙伴结合:破除以往利于课堂顺利进行的前后桌合作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学习素质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每组34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选出1名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在小组长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以及动物和仿生的资料。
二、课堂活动
探讨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2.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好处?
3.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品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4.课文中有关动物与仿生的实例,你能解释吗?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与仿生的实例?
6.你认为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要求:每组可选取23个问题进行讨论,时间20分钟。
(一)伙伴讨论。
教师将权利下放,由小组长合理分配组内学习任务,阅读课本内容,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拨。在20分钟的讨论活动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发言,献言献策,并且能够把讨论结果作有条理的整理记录,部分还把讨论中遇到的问题也记录了下来。比如:有些学生提到什么是冷光?冷光和日光对比有何优点。有些学生想知道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等等。
(二)伙伴竞赛。
在20分钟讨论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通过组与组之间伙伴竞赛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由于讨论活动前的准备以及讨论过程中条理性的记录,在交流中,学生更是大胆、主动地发言,各陈观点,使我们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讨论中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也在口枪舌剑战中解决了不少,本课的教学活动在高潮跌宕中落下了帷幕。学生大有“有言意未尽”之意。我则“乘胜追击”、“结风使力”布置了课后调查活动。
1. 食用动物的营养价值。
2. 动物在娱乐和旅游中的作用。
3. 动物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4. 在你一天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动物与你的生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5. 甘肃省优势动物养殖业。
6. 观赏动物。
要求:以伙伴组合为单位,任选一题进行调查,广收资料,精选信息,一周后写出一份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三、课后反思
平行6个班的教学活动结束了,我总结这种伙伴同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所带来的意外惊喜。
首先,这种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吸引,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究其原因,伙伴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是学生以性格、学习素质和兴趣等自愿组合的。伙伴之间在语言、思维、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相互接近,少了自卑,多了自信,使得课堂不再是优生引领主流的活动,也出现了学困生活跃的身影。如2班的张琦同学和李通同学,他们是每个课任老师提起就头痛的学生。但在这节课上,他们以自身优秀的表现,分别被本组学生推选为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在全班交流活动中更是踊跃发言,问题回答得虽不是很全面、很正确,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激情饱满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感染着其他同学,使本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给其他学困生作了榜样,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样的学习环境,将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人类与动物园 第4篇
两位作者勾勒的理论线索是收藏热潮、控制需要和向往自然。比如十八世纪之前,鸟类始终占据至尊地位,鸟类收藏成为冠冕堂皇的事业。研究它们的种别纲目,欣赏它们的歌声外形,象征日趋典雅的王廷气派。通过赠礼、交易、征服、繁殖等途径获取的珍奇动物源源不断地进入动物园,巡游、娱乐、时尚、艺术、科学都离不开它们的助阵。不过,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发现动物园的禁锢使动物变得瘦弱消极,任人摆布,驯服听话,失去价值,甚至大量死亡。法国作家阿拉贡的抗议,更是直指时弊:“将自由和自尊的动物关入兽笼⋯⋯是殖民者最卑劣的行径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动物学家马克·贝科夫这样描述进入园中的动物:被捕——远离自己的生存环境——狭小笼子里,不休息,供人参观。其生命的真实自在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动物残忍的人,对人也会是铁石心肠,康德认为泯灭了人性的人,才会如此。犹太作家辛格的斥责让人自惭:“从人类对其他动物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个个都是纳粹。”
基因衰变,身体变形,神经系统变异,迁徙习惯打乱,飞行受限影响整个机体,许多囚养动物丧失本性,患上精神病早已不是秘密。动物园中的珍稀哺乳动物,仅有10%具有自我维持笼养种群能力以保护自身的遗传变异。病理学家拉特克利夫博士在费城动物园指导了一项实验,研究发现那里的动物患心脏病、癌症和溃疡的比例急剧上升。像北美驯鹿,一年迁徙的里程近九千公里,天生的长跑专家一旦进了动物园,其生命年轮的萎靡可想而知。时速可超三百公里,每秒能识别七八十幅画面的隼,每日接受人的侍弄和观瞻,焉能正常乎?经常与游客接触的猴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变越凶,只得频繁更换。伦敦动物园中的狒狒互相血腥残杀,但在非洲自然条件下却发现大谬不然,真正野生环境中,狒狒生活得非常有秩序,群体和睦,它们唯一的进攻性行为是用来对付入侵者和食肉动物的。散布在动物园和禁猎区的普氏野马来自中国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经过八十多年的栏养驯化,粗犷敏捷,勇猛善斗,耐寒抗病等特性逐渐消失,体质变弱,难以配种,由于不按季节繁殖,80%无法存活。作揖乞讨的黑熊,摇尾求食的豺狼,成为动物园的常景。人类的胜之不武,侵占了动物的生活,践踏着它们的幸福。随心所欲调动、限制、开发、整治,人类沉湎在自我优越感的幻觉中,敬畏越来越少,歧视越来越重,仅动物身上便承载了这么多难言之痛,甚至是灭顶之灾。活着,让外行欣赏;死了,供内行研究。有调查显示,安徽某动物园的黑熊、猴子走钢丝表演,每场一小时,每天六场,再加上每天训练一小时,每周工作七十小时。最近媒体报道曼谷一家动物园强迫饲养的猩猩表演拳击,以自残来吸引游客。近五十年来,动物园开始放弃驯兽表演,以区别于日受抨击的马戏团。
日益完美的模拟自然,关注动物行为的丰富度,渴望将自己塑造为野生动物保护区,是现代动物园的理想和希冀。公众与动物吸引排斥、好奇恐惧交织的情绪,使得动物园成为家庭旅行经常光顾的大众乐园。门庭若市的动物园,展示多彩的生命形式,它给我们带来了教育和娱乐,让人更了解动物,也愈发明白了自身。虽然彼此的密码也许从未破译过,相互的学习也从未平等過。历史上,某些动物与殖民时代的大势相呼应,甚至俨然成为城市、国家的吉祥物,如狮子之于英国,熊之于柏林和伯尔尼,沟通着彼此的心灵和弦。适应、驯化,进化、征服,从利用自然走向顺应自然,个性化、差异化的主题动物园成为现在的主流和趋势,承担着休闲、教育、科研和保护的综合功能,彰显着人类走向责任时的清醒与自省。
人类源于大自然,又归于大自然。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有四百五十种动物;现在,我们已知的动物数量达到一百多万种,动物园饲养的两栖、爬行、哺乳动物和鸟类即有三千余种。很多动物逐渐从人类畏惧、虔敬和忠诚的视野中消失,被人类所主宰,并非是幸事。南非野生动物摄影师金·沃尔哈特说:“动物都有自己的尊严,如果能够接近它们,得到动物的理解和爱,那是我们人类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他们拥有的真正国宝应该是自然栖息地以及在其中繁衍生息的所有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环境下的动物,让动物摆脱人类过度利用的冲动所带来的威胁,任其自由尽兴地选择生存与死亡方式,是保护与关心的真正意义。其实,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又是大自然的主人。没有理由去评价大自然的大度或吝啬,也无需轻言什么君临与臣服。科学家们预测地球五百万年后再度进入冰河期,一亿年后变成大温室,一种小型的、生性害羞的啮齿动物——波格鼠,可能成为世上仅存的哺乳类。现有物种绝大多数走向灭绝,无数奇妙的生物将主宰地球。人类与其他动物都是同伴,共同分享着这个世界,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互为师徒,彼此尊重,休言霸权,少些剥夺,方能谈及完美和谐。理想未必尽然,但我们相信,有了爱,才有人和动物的一切。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举例说出“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提升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及交流表达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同时大胆的整合教材,把“动物与仿生”知识提到“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前面来讲,使知识衔接更加紧密、流畅。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调查认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调查活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使学生真正走进社会,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此外,“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 等内容主要侧重这些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中的原理只稍加讲解即可,不做深研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查阅资料等,制作幻灯片及其他形式的调查总结。
课型:新授课
课时分配:1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看图片
教学过程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衣、食、行、用方面的作用
(2)在医药保健方面的作用
(3)在娱乐、观赏方面的作用
(4)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作用
(5)传播疾病等有害的方面
教 师 活 动
1、组织各小组汇报、展示一周前布置的“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成果。对学生的调查过程及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全面分析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然后老师指出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甚至有人说动物是人类的老师。引出“动物与仿生”的知识。
学 生 活 动
1、各小组采取各种形式汇报、展示调查成果,并在黑板上总结出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生来形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与仿生
教 师 活 动
1、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动物与仿生”的知识并讨论有关的仿生问题。参与学生讨论,进行适时的启发和点播。
2、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解决,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3、让学生谈谈还知道哪些动物与仿生方面的知识。
学 生 活 动
1、自学、讨论“动物与仿生”的知识,了解动物与仿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解决老师出示的实际问题,检测自学效果。
3、谈论自己知道的动物与仿生方面的知识,与大家一起分享。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教 师 活 动
1、动物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也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引出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知识。
2、提出“什么是生物反应器?”让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说出此概念。
3、出示资料分析,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4、对学生进行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教育。
学 生 活 动
1、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2、阅读资料分析、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进行交流。
3、看图片,谈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
小结
教师活动
请学生谈收获和对未来的畅想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当堂知识,展望未来
当堂反馈
教师:出示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立全面发展的思想。
5.3.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6篇
学习目标:
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
重点: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人类从在地球上出现之日起,就与其他生物结下不解之缘,先是靠渔猎和采集野果为生,后来发展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人类与动植物息息相关。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学生阅读课本48-492、教师提问检测,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可食用如:腔肠动物海蜇、鱼类、牛以及哺乳动物的肉及奶制品等均可食用。
(2)可做药材如:海蜇清热解毒、蜈蚣消肿解毒、海马、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
(3)可观赏如:金鱼、热带鱼等
(4)可做工业材料如:鱼胶、鱼鳞胶等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1、学生阅读课本50,围绕以下问题完成:
(1)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哪一类?
(2)什么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3)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物质有哪些好处?
(4)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物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2、教师提问检测,反馈自学效果,教师补充讲解。
生物反应器除了生产药品,还可以生产人类所需的营养品如:无乳糖奶人牛混合奶等。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动物与仿生”
1、学生阅读课本51-52,围绕以下问题完成;
(1)什么是仿生?
(2)说出你了解动物与仿生的实例?
A长颈鹿与宇航员的失重现象B萤火虫与冷光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2、教师提问检测自学效果。
四、当堂训练:
(一)萤火虫人工智能计算机
蝙蝠的回声定位电子蛙眼
乌龟的背甲雷达
人脑冷光
蛙眼薄壳建筑
(二)同步训练:配套练习20-21页1-6题
五、课堂小结: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了解生物反应器的、知道动物与仿生的实例。
动物与人类生活 第7篇
1、动物是人类动物性食物的来源
2、动物可供观赏娱乐
3、可以作为药材原料
4、一些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5、皮、毛等有重要利用价值
6、模仿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制造仪器设备(仿生)
7、有的动物会传播疾病、危害庄稼
二、生物反应器(转基因技术)
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乳房生物反应器
三、仿生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如:1、电鱼与伏特电池;2、蝙蝠超声定位与雷达;3、起重机的挂钩超源于动物爪子;4、蛙眼与电子蛙眼;5、屋顶的瓦楞与动物鳞甲;6、船桨与鱼鳍;7、锯子仿螳螂臂、锯齿草。课本的例子。
三、作业
1 、哪项不是仿生学的成果( )
a .荧光灯 b .雷达 c .电话 d .电子蛙眼
2 、科学家利用动物作生物反应器,那么乳房生物反应器改造动物的( )
a .乳房 b .心脏 c .肝脏 d .遗传基因
速度:人类与动物的较量 第8篇
不知道世界飞人刘易斯和博尔特是否知道,即使他们有机会再练100年,将今天人类百米纪录提高1秒的可能性都不大……
动物中的运动佼佼者
人类百米短跑纪录近年来虽然不断被刷新,但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才明白,提升的速度其实并不快。1894年,人类第一个百米纪录是11.2秒。直到74年后才突破10秒大关,现在的9.58秒世界纪录是牙买加人博尔特2009年在柏林世锦赛上创造的。115年时间,我们百米速度提高了不足2秒钟。
相比而言,自然界中动物们的运动速度就明显快多了,而且它们天性使然,无需长时间辛苦训练。
美国怀俄明州的叉角羚的最高时速是96.6千米,仅次于非洲猎豹的每小时112.7千米。猎豹的羚高速度只能坚持四五百米,而叉角羚却能全速奔跑1个小时。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类动物——伊特鲁立亚鼩鼱(qújīng),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但其奔跑速度却比人快很多。它们如果能够长到和我们一样大,40秒内就可以穿越1.61千米,将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还有更厉害的角色,蜂鸟从加利福尼亚飞往南非的迁徙途中,会连续飞行24小时,每分钟翅膀振动达数千次。在此过程中,这个小家伙所消耗的氧气量,相当于一个人类运动员一刻不停地奔跑一周所消耗的量。
肺:运动能力的关键
在比较了运动能力极强的哺乳动物和人类做极限运动时的耗氧情况后,科学家发现,肺部对氧的吸收和转化,是决定生物运动能力的关键所在。其简单过程是,空气经过呼吸管道进入肺部,通过肺的毛细血管壁进行血液循环,再从血液输送到肌肉。在肌肉部位,氧气被转化为能量。除了氧的吸收转化外,还包括肌肉群、骨骼力量和肢体长度等诸多先天要素。
研究发现,影响人类体育竞技成绩刷新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的肺。心脏会随着训练强度增加而变大、变强,能为身体各部位提供更充足的血液。可供血越足,肌肉就需要更多的氧气。但我们的肺本身不像心脏可以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变大、变强,不爱运动的人的肺与一个专业运动员的肺只有5%左右的区别,这种固定的生理结构使得我们无法将空气中的氧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到血液循环中去。这就是人类在极限运动中不得不徘徊在一定的门槛范围内的原因,即使是0.01秒的突破,也显得弥足珍贵。
相比而言,赛马或羚羊等运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具有一种人类所没有的本领——当它们快速运动时,它们的肺能够有节奏地收缩,这样可以渗出携带大量氧气的血红细胞。多次实验证明,赛马和某些大型食肉动物在起跑猎杀的头75秒内,肺部的巨大收缩可使血液循环中的血红细胞数量增加一倍。而人类要想增加血红细胞的唯一途径就是注射更多的血红细胞,输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速度决定着生死存亡
动物们超强的肺功能是它们在漫长的繁衍生息中进化而来的,猎捕或逃避猎捕都需要敏捷、矫健的动作,这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比如,尖鼠为了弥补耗氧量过大的缺陷,它们的呼吸频率是大象的50倍,不仅有粗大通畅的气管,肺内的表层面积相对来说也很大。为了尽快把肺部的氧气传送出去,尖鼠的心脏每分钟要搏动1 200次,约是人类每分钟心跳频率的16倍。
决定哺乳动物耗氧量的唯一因素就是身材的大小。身材越小,每千克体重消耗氧气就越多。但它们绝大多数拥有一套人类无法比拟的氧气运输系统,这无疑是千万年漫长进化的结果。比如,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瞪羚为逃避狮子、猎豹的追捕,它们进化出了5倍于山羊的肺表面积,因此可以比山羊多利用5倍以上的氧气。为了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它们的心脏是普通山羊的3倍大。
动物与人类生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