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精选6篇)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第1篇
敬畏自然,善待自然
——读《森林报》有感
如今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拥有发达的科技,拥有便捷的各种工具。但是,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人们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那便是大自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如诗如画的景象不再映入眼帘——我们该如何找回属于我们的大自然?读了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作品《森林报》,我颇有感触。
《森林报》是一本描写大自然的科普读物。以森林中的12个月为顺序,描写了森林中那些有趣的事。在这个大森林中,所有动植物都拥有丰富的情感,他们每天都经历各种喜怒哀乐、生存与毁灭、斗争与互助……,看似简单的繁衍生息,实则静谧中暗藏杀机,追逐中暗含温情。作家独具慧眼,以丰富的阅历揭示着大自然中蕴藏着的奥秘,把大自然中的各种事情以美丽的插图、简洁的语言展现给我们。如《林中大战》这个章节,小白桦和小白杨齐心协力,将小云杉赶出他们的领地,可转过头来又自相残杀,最后让下一批的小云杉趁虚而入;《百变图画书》写的是各种动物在森林的雪地上踩下的脚印成为了各种“文字”,平滑的雪地成了一本铺展开来的巨大的图画书;《露天剧场上的生死表演》则写的是雄琴鸡们为了争夺雌琴鸡的青睐,在露天剧场上争夺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让猎人一网打尽、渔翁得利……可以说,各种大自然中奇妙的事,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森林中发生的事永远是那么的新奇,从不会重复。就像一个刻有十二个月的车轮,转了一周,一年过去了,但是车轮已经往前面未知的地方前进。这本书浸透了作者辛勤的汗水,也表达出作者富有远见的愿望——拉拢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让长时间蜗居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的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激荡心灵的大自然之歌。
我们的祖先曾是那么遵守天命,敬畏大自然,“天人合一”“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古人认为人之命在天。而今,用知识武装头脑的人类已失去敬畏天的大自然,忘记天命的存在。对大自然的索取越为疯狂,大自然伤痕累累:河水干枯,陆地下沉,土地沙漠化……于是,饱受伤害的大自然,也以自己的方式报复着人类:海啸、土地干裂、全球气候变暖……在一场又一场的悲剧面前,人类才逐渐懂得:人类文明虽然已走得很远,但是只有善待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实验小学
六年(3)班
徐铭逸
指导老师
江艺萍
老师评语: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文章语言平实而柔和,描写很随意,似乎引领着读者在大自然的森林里漫步,富有一定的哲理性。不足是议论略感缺乏棱角。要知道,精粹的议论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你的文章更加深刻。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第2篇
我一直怀着宗教般的虔诚感悟自然、膜拜自然。
山,绵延横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磅礴
山,巍峨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
山,犹如令人景仰的圣哲,沉稳是他的天性,它静静的诠释着生命的伟岸博大,肃穆庄严
山,好似让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它静静的献出了珠穆朗玛的神秘,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
水,澄澈清明;水,婉转灵动;水,奔腾不息
老子云:上善若水。
孔子云:逝者如斯。
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罗贯中有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水尚智,九曲十八弯后汇如了奔腾的大海,得到了完美的归宿。
水为智者所道、所赞、所感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山与水性格的互补造就了自然生命的美丽。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中藏着许多矿石,水中蕴藏着许多生命,是真;山林之胜,悬崖飞瀑,是美;山的静默,水的灵动,是善。造化之中的真、善、美,我们应用蜜蜂采蜜的精神去搜寻探索,获得其中的真谛。
遗憾的是,身为自然生物一支的人类,却把创造了自己的大自然肆意践踏。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废气排放,江河污染,无辜生灵遭到滥杀。后果是沙漠化、酸雨、臭氧层空洞、地球变暖以至物种毁灭。这是人类不敬畏自然的报应。
回归
面对自然之美,我们往往只是简单感知她的外在,而不真正去理解这种美的内涵包含着纯洁、和谐、流畅、静谧、雄浑、平衡和神秘,包含着一种依照亘古不变的规律生生不息的运动。自然美的本质是一种精神。
一抹斜阳,几丝残云,去踏青,享受那一份纯净吧!
即使不是人闲桂花落的幽谷,也非清泉石上流的山涧,只是城市中心的一小片绿地,也能感受到那片赏心悦目的绿色──那是生命的本色,那是我们的家园,又有谁忍心打破这片宁静的绿呢?
如果自然是大海,那么人类仅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却总想用自己代替大海。
在人类日益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在破坏自然后屡遭大自然报复的今天,是否该重提一个话题──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其实就可以回归生命本色,就是守望人类的家园。
《敬畏自然》说课稿 第3篇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八年级下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 《敬畏自然》位于本单元的首篇, 教材选入这一课, 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要识记、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作者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学习多种修辞写作手法。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打算运用以下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堂对话、质疑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教学程序的设计,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 简化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内容; (2) 不求面面俱到, 但求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 (3) 问题由学生提出, 过程让学生参与, 疑问由学生解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在这节课中, 我共分为五个探究步骤:
第一步:借助影视, 导入新课。
首先, 我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与自然——美丽的可可西里》的片段, 随着有穿透力的乐曲, 各种动植物纷沓亮相。在片子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灿烂的生命, 都绽放过生命的美丽。而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 更是魅力无穷、神秘无限。所以, 我们应该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板书课题, 学生渐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用直观、生动的课件, 引领学生“神入”课堂情景, 有待拨动学生喷薄欲出的激情。】
第二步:自主研习, 整体感知。
我用投影仪出示阅读课文的要求,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
【设计理念:初步启发学生熟悉课文,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进行想象和开拓】
第三步:互动探究, 突破重点。
学生圈点勾画文本中的问题后,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对话。
这篇课文共有十一段:
我让学生讨论1~3段, 得出:“人类的发明及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这个观点。
讨论4~9段, 得出:“宇宙中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 人类是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的观点。
讨论10~11段, 得出: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设计理念:在这一教学活动环节中, 我根据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思路,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第四步:拓展教材, 迁移运用。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我结合学生学过的人与自然的有关知识。用小黑板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类改造和破坏自然的事例, 对比文本中作者的情感, 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紧扣文本重难点, 链接学生生活, 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度解读, 完成了对教学重难点即“敬畏自然”的理解。】
第五步:当堂训练, 交流快乐、
我播放课件——《惨遭屠杀的藏羚羊》, 接着出示探究课题:
请你以“探究·发现”电视台栏目小记者身份, 就此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新闻报道 (要求:语言精炼, 充满情感) 。
总结:广阔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 美丽无穷、神秘无限, 我们确实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第4篇
电影《狼图腾》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采用3D实景拍摄,于2015年2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与狼相互制约而又相依相存的故事。《狼图腾》的导演是法国让·雅克·阿诺,冯绍峰、窦骁等主演。该片将参与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角逐。
【导演简介】
让·雅克·阿诺,1943年生,法国导演,在艺术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完美追求艺术质量,在自己30年创作生涯中只拍摄了10部影片。但部部经典!处女作《高歌胜利》,一鸣惊人,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人类创世》,获恺撒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情人》、《兵临城下》、《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片为中国影迷所熟悉。
阿诺筹备7年,养狼3年,实景真狼拍摄2年,用电影重新诠释著名小说《狼图腾》中的精神与文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五届国际北京电影节最佳导演、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剧情梗概】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毕利格老人的生产队,从此开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蒙古人敬畏的敌人——狼。蒙古人热爱草原,崇敬狼,把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认为狼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是来生的朋友,而且死后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实施“天葬”。
在这里,陈阵亲眼目睹蒙古人和偷袭羊群的狼徒手搏斗;也曾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狼的指挥下,调兵遣将围猎几百只黄羊。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带着强烈的好奇,决定要通过一只小狼的成长,探索狼的习性和狼的哲学。于是他和他的朋友亲自掏了一窝小狼,并且养了其中的一只。他在养小狼的过程中,发现狼是动物中唯一不可驯服的、十分神秘的动物。然而,他爱狼的同时却在囚禁狼,陈阵的心一直在纠结。
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现代武器的疯狂肆虐下,狼大量死亡,狼被驱赶到边境外。进而,人类开始大片地开垦草原土地。所幸,小狼最终被放归草原,成了额仑大草原上孤独的狼……
【观影感悟】
这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题的影片。主人公陈阵以在文革时期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角度,描述了狼的活生生的世界,以环保的名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缅怀早期人类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和尊严。
镜头前的那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带给你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是啊,擅长学习的人类,也许应该把目光投向神秘的大自然,怀揣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也许,看过影片你能从中读懂更多,学到更多……
【经典影评】
生命的自由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六年七班 吴 玥
狼,凶残、贪婪,“狼外婆”“白眼狼”“财狼”,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狼的误读。而看过本片后会让你误读全消,反而升腾起深深的敬意。是啊,那是智慧、尊严、高贵、独立的狼!那一个个令人义愤填膺而又催人泪下的狼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也同样会吸引着你。我似乎听见了小狼渴望自由与战斗的哭声,似乎望见了狼群不容亵渎的高贵灵魂,似乎闻到了子弹射进额仑狼身躯时散发出的血腥味儿……影片早已结束,那群勇敢智慧的草原狼依然在我眼前狂奔,特别是那只如精灵般的铁骨铮铮的小狼,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北京知青陈阵到内蒙古插队,他深深地迷上了神秘的蒙古狼,费尽心思掏到小狼,“天天像伺候蒙古王爷少爷一样地伺候小狼,挤奶喂奶,熬粥喂粥……怕它冷,怕它病……连睡觉都不安稳”,疼爱之心尽人皆知。这跟那些爱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一样?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可也是他,亲自用一根狼牙咬不断、狼爪抓不坏的大粗铁链拴住了小狼,拴住了它的自由。小狼在陈阵“爱”的呵护下,从未过过自由的,没有铁链的日子!从未遵从自己的狼性,在草原上酣畅淋漓地捕杀猎物!可怜的小狼只是陈阵的宠物。幸运的是,小狼最终被懂狼敬畏狼的蒙古女人嘎斯迈放回草原,它一定能成为一匹真正的草原狼。
然而,成为宠物的何止是小狼,还有那些被父母宠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固执地为他们铺好人生路,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一切,看似是对孩子极深的爱,其实却害了孩子。他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剥夺了他们尝试的机会,剥夺了他们掌握命运的权利!
这使我想起了美国神童塞达斯。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心理荣誉教授,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万众瞩目的神童,便用最科学的方法训练他。最终这个17岁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塞达斯自己的理想,相反,他厌倦了父亲和人们的赞扬,始终不肯从事任何与知识相关的工作,坚持在超市当一个普通的收银员。是啊,塞达斯不属于自己!他的成功是父亲的成功。从此,哈佛拒收神童。
请不要再以爱的名义对生命加以控制,让生命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成功与失败的滋味,走属于自己的路,哪怕这条道路遍布荆棘!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第5篇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如果它和我们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别小瞧草丛里的一株小草,它的力量足以撑破石头。
爱吃野味的人们,难道你们没有听到这些野生动物的呐喊吗?难道没有听到它们对生命的呐喊吗?难道没有听到它们对人类的控诉吗?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些渔民为了利益和金钱的诱惑而肆意屠杀海豚,他们会把海豚驱赶到一个海滩上,然后就地屠杀,只有极少数的海豚被选中作为观赏动物送到海洋馆。每次捕杀完毕,海滩上都会一片血红而那些渔民们却一个个面带笑容,更让我震惊的是,这些海豚卖的竟然比牛肉还便宜!
大自然母亲给了我们她的一切,给我们可口的蔬菜水果,家畜的盛宴,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无知的人啊!人类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导致的危害,已经比比皆是了,2003年的非典,澳洲森林大火,菲律宾火山喷发人和自然相互吐纳交流,没道理人类予取予夺,却永不失手。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我希望可以真正唤醒更多的人,让大家更加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好好珍惜当下!
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不要让蝉声鸟鸣鱼跃以后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拒绝野味,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给人类一份安宁,不要让悲剧重新上演!不要再造成血与命的教训!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二)
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它和你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
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三)
一直以来我们自负地认为人类可以力挽狂澜,可以上天入地,总以为我们是这个地球的主宰,在食物链的顶端,我们可以肆意妄为!
然而,澳洲大火,非洲蝗虫,03年SARS病毒和12年MERS病毒,再到今天的新冠病毒,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无不在给我们敲警钟: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与地球的关系了!
其实人类并非是地球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地球,是大自然,作为客人的我们应怀着虔诚和谦卑的心态来与自然和睦相处,而不是肆意践踏主人的尊严,无所畏惧的猖狂、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永无休止的掠夺!此次新冠病毒,难道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残忍报复?
恩格斯有句话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这其实在警告我们:人类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必须休戚与共,绝对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此次疫情过后,愿我们重新定位自己与地球母亲的关系,我们是地球的客人,而不是主人,作为客人,我们应遵循主人的规则,感恩主人赐予我们的资源。
此次疫情之后,愿我们可以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消除狂妄自大,消除对自然界的傲慢。让我们心存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地球上一切生命,友好对待地球上的其它物种。
此次疫情之后,愿我们谦卑些,怀着谦卑之心与自然万物相处,与一切生命惺惺相惜!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伦理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因此,我亲爱的孩子,让我们心怀善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关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作文 第6篇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