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5篇)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篇

不知不觉,不痛不痒,夏天的时光已匆匆流过。天转微凉,阵阵凉风袭来,卷起地上的落叶,演绎一曲美丽的华尔兹。金黄的世界渐渐蔓延,如今已蔓延到了我的窗前。

倚在窗边,用父亲宽大的棉袄将自己卷做一团,如一只蚕蛹般懒懒地望着窗外。曾经满眼的嫩绿,今日已被秋天的大笔点染成了一片金黄,似乎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在走向成熟。

墙上的时钟缓缓地走着,发出一种低沉而又机械的噪音。终于,一阵电铃声打破了这片烦闷。开了门,年迈的奶奶急切地拉着我走出了家门,说是要踏秋。

走在不确定的某个小巷中,拉着已是70多岁的奶奶,我的心中充斥着无聊。无觉加快速度,想要摆脱奶奶的束缚。快步一阵后,发现奶奶没有跟上来。回过头,一幅和谐的画面伴着美丽的余辉呈现在眼前。

奶奶正站在一棵苍老的树下,树上的叶子已黄得发亮,在余辉的映衬下异常美丽。一阵秋风吹过,几片叶子在空中划出一圈圈漂亮的弧线。奶奶正痴痴地望着这一切,眼神中散发着慈祥的光芒,毫不顾及已是满身的黄叶,余辉落在她的脸上,一种沧桑写满了她的面颊。这一人,一树,在落日的映衬,宛然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啊!班驳的痕迹弥满在它的枝干上,虫蛀的痛苦使它已是满目疮痍,脆弱不堪。然而它并没有倒下,在它的枝干上,仍然孕育着它心爱的树叶。而如今,它的叶子已走向成熟,随着秋风奔走四方,留下它孤立地立在那里,独自承受着求的萧瑟。

转头,我看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眼中已充满泪水。我突然明白了奶奶为何会面对此树流泪。儿女长大,已都远走高飞,只留下已进入金秋之年的奶奶。奶奶在这秋天中是何等孤独。想着这一切,我突然抱住奶奶,将自己的滚烫的爱都流进了她的脖子里。

余辉下,一老一少相依着走向家中,而身旁的秋天不再萧瑟,依然金黄。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2篇

当主管调节时光的老爷爷一不小心被一颗小绊脚石绊倒从而跌进土坑的时候,他睁开眼发现:哇塞!好一片彩色的世界啊!

你看,秋姑娘穿着金黄色的连衣裙,伴着枫树上的小精灵---枫叶们一起翩翩起舞,她们还邀请风弟弟一起来跳舞。一个个枫叶小精灵还唱着歌呢,不信你听---沙啦啦沙啦啦就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伴着和风从四面八方飘然而来,逐渐清晰起来清晰起来

欣赏完他们的表演,我情不自禁的跟着秋姑娘来到了田野里,田野里的庄稼都熟啦!远远地站在田头看田野里的玉米,就像一片绿油油的一张大地毯铺在了田野里;近看玉米,它就像有着一头金发的、帅气的小青年,他还挺时髦,穿着一身绿油油的衣裳站在田野里,就像穿着绿军装的士兵,在替农民伯伯看地呢。

继续跟着秋姑娘的脚步往前行,我还看到了许多庄稼,我热切地一一跟他们打着招呼:你好,雪白的棉花!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依我猜,你这雪白的长胡子已经留了好几年了吧?你曾经被多少人采摘过,你看你那骨瘦如柴的身子,还不是为了我们?您也该歇歇啦!继续往前,你好,如火一样的高粱!你们在笑什么呢?我看,你们是因为看到今年的收成好,在替农民伯伯开心吧?向左转弯,来到了果园。你好,可爱的小石榴,你咧着嘴在大笑,是邀我与你谈笑吗?你好,可爱的香蕉!你弯弯的身躯就像天上那弯弯的月亮。你好,可爱的橙子!你圆圆胖胖的小脸上都被太阳烤的流汗啦,是要我为你擦擦汗吗?你好,红红的`苹果!你一脸笑意,见了我还害羞吗?

轰隆隆轰隆隆

要下雨啦,这是打秋天来下的第一场秋雨。雨丝细细的,既像锈花针、又像面条,还像断了线的珠子,忙的往下掉。头顶的大树像是为我遮起的巨伞,让我不被这凉嗖嗖的雨淋,我站立之处成了看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雨停啦,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呼唤回来,我要回家啦。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教学策略 第3篇

一、借一双“慧眼”

世界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要发现美, 就需要学会观察。对小学生而言, 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 虽然每天都在看, 但基本上是无目的、随意的看, 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颜色及变化, 更谈不上认识景物的本质和特点, 凭这种浮光掠影的印象, 当然是写不出景的。那么,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中有物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在作文之初, 首先要确定写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前先进行思考, 即要选取哪一处景物, 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这一景物, 采用什么方式观察。为此, 在作文前, 我安排了一次“春游校园”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队, 边走边观察, 边观察边讨论, 边讨论边记录, 每位小组成员确定一处景物观察并写作。

2.眼中有景

想要进行写景作文, 首先要选定景物, 然后仔细观察这一景物,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 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身体接触等等。只有充分发挥多个感官的作用, 才能全面认识这一景物。于是, 我让选择同一处景物的学生组队观察, 例如, 观察树的一组学生围着树仔细观察, 有的用脚步丈量距离, 有的用手指敲敲树干, 有的用耳朵去听听声音, 有的用脚轻踢从地下钻出来的树根, 有的模仿树的形状做出造型。通过对选定景物的细心观察, 学生对景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3.眼中有序

如何才能有条理地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这需要把握一个“序”字。针对本次习作“选一处景物, 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的要求, 笔者把学生选定景物的观察素材整理出来, 并着重展开“序”的讨论,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在哪里突出重点等。

4.眼中有神

林语堂曾说:“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 自然景物有天趣。”这里的趣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 即特征和个性。只有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在写作时才能与众不同, 才能传神动人。笔者在进行课堂练习时, 将事先拍摄下来的景物制成幻灯片, 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示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如景物的形状像什么, 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它的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的内容广泛,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思考时加入联想与想象, 意在打通景与情的界限, 让景物活起来。

二、磨一面“明镜”

记得张化万老师曾说过一句幽默且富有哲理的话:“眼高手低固然不行, 但眼不高也不行。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 我们可以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 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在这里, 我以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赏析。

附上《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进入天山, 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 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太阳下, 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 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 浪花往上抛, 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 却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 饮马溪边, 你骑在马上, 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 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 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1.磨“镜”第一步:抓景物

这段话共有五个句子, 我让学生在默读后思考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思考和交流之后, 学生得出结论, 即这五句话分别写了作者的行踪、雪峰、雪水、洄水涡、饮马溪。我向学生提问这些景物都是围绕什么写的, 一阵思考之后, 学生发现这段话描写了天山之水, 即有了雪峰才会有雪水, 有了雪水才会有饮马溪。至此, 学生明白了写“水”可以从源头开始, 并且, 与之相关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和写作的对象。

2.磨“镜”第二步:理顺序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天山”, 请学生把作者观察到的景物添加上去, 并注上景物的名称。在一名学生添加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给他作指导:“往下!往下!”原来, 他们早就发现了作者的表达顺序, 即从上到下。接着, 我又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要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经过讨论, 学生发现观察一处景物时, 不仅要有顺序, 还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就像描写水, 因为水来自峰顶并顺流而下, 所以要从上到下进行描写。

3.磨“镜”第三步:观神韵

关于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所见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写雪峰, 把雪峰比作白缎, 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整个雪峰像一块绣花的白缎;写雪水, 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 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 又写出了它的光亮, 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 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 那么讨人喜爱。然后我做了总结:“让景物传神的方法有很多, 合理的拟人和联想都是此类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从而增加景物的神韵。”

三、指一条“材”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脑中无物, 即没有素材的积累, 要想让他们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因此, 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就是积累大量的素材, 尤其是写景类的文章, 由于小学生所学不多, 生活经验和体验也较少, 因此, 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很有必要。

1.材料之来源

第一,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景物, 只要留心观察, 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 捕捉一枝一叶, 并细心体会, 就会有鲜活的材料跃入视野。第二, 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素材, 除了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外, 还可从阅读中获取间接经验, 阅读他人的文章, 在阅读中启迪思维, 发挥想象, 从而生成自己的素材。

2.材料之序列

积累的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 如何将这些材料组合起来, 这是需要序列的, 从词语到成语、谚语、歇后语, 从现代佳句到经典古诗词, 从段落到篇章, 从描写对象的一统化到分门别类, 从单纯绘景到景情交融甚至景情理合一我们需要在新的序列不断派生的过程中, 在脑海中构建素材大厦, 从地基开始, 如建设高楼大厦般将材料排序组合。

3.材料之存储

怎样帮助学生存储材料呢?顺于口、熟于心是存储材料的第一步, 无论词语还是句子, 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我采用了造句的方法, 为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 我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校园风光, 让他们尽量多地造句来帮助记忆并存储材料。同时, 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游玩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积累材料。另外, 我还指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 鼓励他们写观察笔记, 以此存储素材。

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六年级写景作文:金秋_550字 第5篇

刚走近公园,一阵阵菊花的芳香就扑鼻而来,只见大门旁边早已停满了如长龙般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们还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大门两侧有一副金色大字:“金秋时节看菊展,菏泽古城展新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的格外醒目。大门正中央阶梯般摆放着盆盆菊花,引来只只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喷泉,喷射出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顺着人流往前走 ,绕过假山,我眼前猛然一亮,啊!这里真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道路两侧摆满了一盆盆争奇斗妍、姹紫嫣红的菊花,真是美不胜收。

瞧:“蒙古黄”随着怡人的秋风像只只滚动的小绒球,“金螃蟹”也真的像螃蟹一样张牙舞爪,横行霸道,“贵妃出浴”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向人们展示她那傲人的身姿,还有红的刺眼的“广州红”,洁白如雪的“天下第一白”,如小姑娘脸蛋一样的“粉百合”等,叫我目不暇接。

最后我们走进了插花艺术馆,我们菏泽的插花艺术在国内可是一绝,每年一度的牡丹花会都少不了它。这里的花草都是那些技艺高超、匠心独运的园艺师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有“大团结”,“全家福”等,我最难忘的是那盆“山林隐士”,引得许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流连忘返。我的眼前也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头戴蓑笠的老人在山涧旁边悠然自得地垂钓。

太阳就要落山了,我和爸爸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儿童公园。

金秋_小学作文 第6篇

绿茵茵的草坪上点缀着金黄的枫叶。阳光、秋风拨弄着树干的弦,树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我家的小白狗也许觉着画面太安宁了,突然飞奔着闯入,把落叶卷起来,如错落跳动的琴键又簌簌落下。篱笆的影子间,狗儿穿行着,一会儿又飞进青草里,一步一个脚印,去踩地上鲜艳的黄叶,去仔细地嗅,以为是开在草间的花。

去年的秋天也是黄色的,但却不这么生机勃勃。记得也是黄昏,我带着相机在楼下漫无目的地走,一抬眼,一汪澄黄的月牙儿已扬帆,在澄静的银杏叶河流中寂寂地漂浮。

橙红的路灯在树梢亮着,暖黄的光落在花圃边的格桑花瓣上。我只在云南大理见过这么柔弱的花儿,再见到却不是当年旅行中那股天真灿漫的心境了。秋风摇曳着它孤单的裙摆,落寞的,花香伴着路上的行人

街上的霓虹灯也一盏盏亮起来,但没有一盏真正属于我。行人忙着回家,我忙着看他们回家。我像月牙儿,在人流的长河里游荡。

今年的秋天明明是比去年还要寒冷,我却感觉今年的金秋才更温暖。同样是金黄的,今年到处黄得明亮怡人。这是为什么呢?

金秋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 第7篇

秋天的树有各种颜色:有黄里透绿的杨树叶,有火红火红的枫叶,有金黄金黄的银杏叶,还有翠绿的松柏。

我们在学校里的杨树下,捡了几片叶子,你一定会猜到我们要干什么了吧?对!拔根。捡完叶子后,我们先“隐藏实力”,先拿最细的拔,最细的根断了,再拿粗的拔,谁的根断了,谁就输了。到了最后,我的断了,可是我还是很高兴。突然,一阵丝丝细雨来了,啊!原来是秋雨,轻轻的站在杨树的叶子上,眺望远方的美丽,这时,杨树叶“哗啦,哗啦”地拍起手来欢迎秋雨。

在我们家楼底下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柏,它四季长青,不论刮风下雨,决不会向困难低头,我以后要学习它的精神。

香山的红叶一个个像小巴掌,它身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我还捡回去几片,做了标本。

三里路东墙的银杏,整齐的排列着,仿佛一个个士兵挺拔的站立着。这时,一阵秋风来临,它好像在跳舞,迎接我们新来的游客。又一阵秋风吹过,一片一片的叶子犹如一个个小精灵,跳着舞,飘了下来,躺在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中,在地上的叶子给大地妈妈编织了一件金色的衣服。

告别了植物,我们又来到了果园。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采摘苹果,那时的苹果又大又红,我摘了几个大的后,回到家,把它身上的泥土洗干净后,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美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我家门口的水果摊上的水果也更是眼花缭乱:有红红的冬枣,有橙色的柿子,也有青里透红的苹果。它们的味道更是没的说,在大地的滋润下能不长得非常好吗?

田地里的农作物也熟了,玉米、水稻、花生,还有红薯,都是本季节最“流行”的农作物了。玉米金黄金黄的,让人看着就流口水。水稻在微风中跳舞,涌起金色的麦浪。烤红薯是我的最爱,它甜甜的,香香的,尤其是刚从炉子里拿出来的,还冒着热气呢!花生长在地下,谁也看不见它,只有几朵孤伶伶的花生花,它那种谦虚的,默默无闻奉献的品质令我很佩服。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三个重要方法 第8篇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景色自然不一样。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段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这时就要把“街头”“校园”等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其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以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风景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段作者抓住了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要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及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指导;写作

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描写对象,选出能代表景物特点的东西来写

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点。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景物的特点。

描景时,不可能将观察到的全部写入,要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一景物最好是你自己熟悉的,在颜色、形态、神韵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景物,选出这样的景物,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突出景物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安排好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作文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描景作文也不例外,因此在寫景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依次描述出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

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为此,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景物。

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

4.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明理。

例如,《家乡的秋天》一文,在对家乡秋季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又比如《夕阳》一文,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四、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就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联想到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还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这样可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趣味横生,充满文学色彩,更富有感染力。

五、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除了以上五点技法外,如果你的写景作文能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那么你的写景作文就会出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M],2008.

金秋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 第10篇

另一种诗人的秋天是明亮而美丽的,高高的天空和淡淡的云,看着南方的雁、蓝天和黄色的花。成千上万的树被霜覆盖,树叶是红色的,二月的花是红色的。然而,他说秋天凉爽宜人。他们的秋天像春天一样明亮,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红,像春风一样宜人。

排除不同心理因素对秋天的不同感受,我说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黄金季节。

凉爽的秋风带来了桂花的香味,院子里一簇簇桂花树开花了,吸引着蝴蝶和蜜蜂飞来飞去。桂树下花坛里的菊花实际上是开放的。花瓣排列整齐的蜂巢菊花、花瓣参差不齐的龙爪菊花、被称为黑牡丹的黑菊花和点缀在花中的白药用菊花他们是丰富多彩的,努力做到最好。置身其中会让你忘记秋天的悲伤和沮丧,增加春天的趣味。

在野外,雁南飞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在清澈的溪流中留下美丽的影像。小溪绿草如茵。金色的风吹过它。野菊花从草丛中绽放,散发出一缕缕清香。牛羊在河边吃草,不时有铃声响起。小溪的两边是一片广阔的田野,环顾四周,一片金黄。水稻专家袁隆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水稻的重穗已经弯曲,叶子覆盖着金色,衬着黄色,增加了它们的丰富。水稻打谷机像波浪中的小船一样起伏。机器有节奏的声音烘托出绘画中丰收的喜悦。虽然汗水顺着这位老农布满皱纹的额头流下来,但他很高兴看到,当这位姑娘结婚时,彩礼如彩电、冰箱和电脑都已经掉了。

金秋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 第11篇

原野上,玉米挺胸膛,高粱谱酒歌,稻穗笑弯腰,瓜果枝头笑......走进田野,远远望去,到处是一片金黄,犹如一张金光闪闪的巨毯。在阳光的照耀下,跳跃着点点金光,仿佛是镶在“金地毯”上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宝石,十分耀眼。一阵微风吹过,稻穗摇晃着沉甸甸的身躯,不时地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倾听,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在风伯伯的召唤下,它们欢快地唱啊、跳啊......回荡着,回荡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声。

果园里,秋风吹熟了红红的苹果,染紫了一串串葡萄,抹黄了一个个鸭梨,涂红了一只只石榴......

写景作文:金秋 第12篇

春天来临,菜花在一两天内竞相开放,怒放于江汉平原乃至屋前屋后,河畔田埂,清晨它们一朵朵带着晶莹的露珠,静静的睡在晨雾中,此时的油菜田里听得见露珠落到叶上嗒嗒的响声。太阳出来了,揭开盖在她们身上的薄纱,给朵朵菜花镀上一层炫目的金黄。此时,要眯着眼才能极目远眺,仿佛世界就是金黄一统,使人感到无限的兴奋和舒展。

当初夏到来时,田野里麦子变得金黄,麦子的黄不像菜花那样炫目,麦杆的金黄被黑黄色的叶裹着,麦穗高昂着头,麦芒灿灿,不卑不亢。南风吹过,那一垅垅麦子像一条条黄龙,奔跑着,翻腾着

秋天,大地变的一片深黄,那是稻子熟了,深黄色的谷穗低着头,羞涩的躲在绿黄色的谷叶中,是那样的谦逊文静,一穗穗挨着,挤着,搂着,抱着,谈着,笑着当秋日的夕阳照在那沉甸甸的稻子上时,你会发现它和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看到黄色,我便联想起黄色的龙袍,黄色的皇冠,黄色的圣旨,黄色的马褂,黄色的金元宝,黄色的太阳,黄色的土壤我认为黄色是大地的生命之色,是温暖之色,是希望之色,是权力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是收获的象征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3篇

一、善选对象,抓住特点,注重形象美

写作文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这里的“物”,就是写作的对象。写景的文章,就是善于选取一些“物”,来充实内容。朱自清的《春》中,选取了太阳、山、水、草、花、风、雨、人等对象来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而大千世界中的山川大地、日月星辰、房屋村庄、街巷路桥都是可选的对象,写作文就要根据文章需要确定选哪些对象及组合哪些对象。同时,还要抓住对象的特点,朱自清《春》中的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春天之草;而“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或躺或趴,或在秋风下颤抖,抑或是直直定在黄土地上的可怜相。”则是秋天之草;而衰败桔萎,则是冬天之草。

二、多角度、多方式思维,注重意境美

1. 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朱自清《春》中写春花的部分,除了正面写花的多、艳,还侧面通过写蜜蜂、蝴蝶来表现花的鲜美和芳香。这样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春景,多角度表现出了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同样,如果我们写冬天的雪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思考:正面的写大雪纷飞,雪压枝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这样的景象,侧面的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怎样的堆雪人、打雪仗等玩耍,这样突出雪给孩子们的乐趣,从而表现出雪景之美。

2. 讲究合理顺序。

讲究顺序即是我们说的“言之有序”。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时间,可以是一天内的时间,也可以一年四季的时间;空间,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是从上到下,还可以是从外到内等形式,这主要根据写作对象和写作需要确定。朱自清的《春》中写春花的部分,就运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现,先写了树上的桃花、梨花、杏花,再写地上的野花。有了合理的顺序,写作起来思维也就清晰些,读者读起来感觉条理也就分明些。我们还可以想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就采取了“山上一山尖一山坡一山腰”的顺序来写,这样,写景条理就清楚明了。

3. 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

我们置身一定的环境,就会听到、看到、嗅到、触到一些对象,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感觉器官全面的调动起来,加以对景物的立体表现,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就把春风写得神韵透彻:通过触觉写风的温柔,“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嗅觉写风中之香,“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4. 动静结合。

通过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是写景作品常用的手法。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既有对景静态的描绘,又有对人们迎春的动态的描绘,这样动静的结合,使文章表现生动有趣,呈现美好的意境。由此我们也想到毛泽东笔下的《沁园春雪》中对雪景的动静结合描写,“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静态描写,“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相衬,就把雪景的静穆与飘舞再现了出来。

5. 虚实相生。

在朱自清《春》描写春花图一段中,既有对花的实景描写,又有对秋天挂果之景的想象虚写,虚实相生,情趣横生。同样,毛泽东笔下的雪景,既有所望的北国壮丽雪景的描绘,又有想象的雪后初晴的红装素裹的展现,这样虚实相生,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也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三、巧用修辞,注重语言美

修辞可以使描述更具体形象,大大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朱自清的《春》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辞格,如描绘出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语句优美而清新,读来流畅自然,极具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想到《济南的冬天》中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就象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四、引用诗句,注重内涵美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先生自然地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来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一篇作品,能合理地引用一些名人诗句,不仅能很好地表现对象,还能丰富作品的文学内涵,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也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历代的诗词中,有大量写景的名句名作,我们是能够加以运用的。例如,写春雨,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树,就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写月,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五、融情于景,注重情感美

写景,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要体现出自己心中的情感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由于感情的倾注,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也呈现了浓郁的情感色调。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4篇

【关键词】写景作文 专题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存在着描写顺序混乱、内容不具体的两大通病。一方面,这与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漫不经心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缺乏有效的作文训练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了“扩写比喻句”“多角度观察”“从整体到部分”“词语积累与运用”四个专题小练笔,在单元习作教学时进行综合训练,采用“读——说——写——评”的小练笔教学模式,由点到面,从简到难,试图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和层次,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专项训练一:扩写比喻句

我们以教材为蓝本,挖掘写景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从课文当中进行模仿,学习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使用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从远到近地观察”和“比喻”等手法。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然后出示三个被删减过的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与原句进行对比,总结出从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描写事物,可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接着,教师出示荷叶图片和对应的比喻句式“荷叶像圆盘”,让学生运用法宝集思广益,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比喻句:“池塘里一个个碧绿的荷叶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圆盘。”在学生初步掌握“扩写比喻句”法宝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出示有关花的图片和“花儿像……”句式,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一写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写具体生动。

二、专项训练二:多角度观察

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还与学生的观察角度过于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有关,因此,第二个专题小练笔着眼点就放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填写“温馨提示卡”,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树干和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教材为学生模仿的蓝本,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总结出巴金先生重点刻画了榕树的枝干、根和树叶等多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卡,通过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欢______啦!你看,__________ ”进行练写,再进行点评修改。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观察记录卡记录下来,大大丰富了写景的素材。

三、专项训练三:先整体后部分

描写顺序混乱也是四年级学生在写景作文上的通病。比如有学生在描写大榕树时这样写道:“……近近的(地)看榕树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远处看榕树像一个非常小的绿房子。从低处看榕树像一个巨大(人)站在那里,从高处看榕树像在我的脚下!”虽然他绞尽脑汁地去形容榕树的样子,但一会从近处,一会从远处,一会又是低处,观察顺序混乱,榕树的样子在读者的脑中依旧模糊,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专项训练中,教师选取了《鸟的天堂》中描写百鸟欢闹的场面,请学生先读读描写“鸟多”的句子,总结出作者运用的句式,比如“到处……,到处……”,“……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明白作者先写了鸟多的整体景象,再具体写其中的一只画眉鸟,这种写法叫做“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展示“鲜花”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练习从整体到部分的仿写。

如李旌宇同学在“先整体后部分”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公园里的鲜花真多呀,到处都是花香,到处都是花的踪迹。黄的,白的,红的,紫的,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似乎还没睡醒,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呀!”他的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整体描写”这个法宝对公园里的鲜花进行了整体描写,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课后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公园里的一朵花儿进行了“部分描写”:“其中,紫盈盈的喇叭花是最可爱的,它像一只巴掌大的小喇叭。走近这些‘小喇叭’,你似乎能听到它们吹出来的优美乐曲声。” 于是,一段优美具体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四、专项训练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词语积累少、词汇匮乏也是写景作文中的大问题,不少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这个专项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描写颜色、形状、大小等高级词汇。

教师以《火烧云》为例,让学生积累几类描写颜色的词语:ABB、半……半……、植物+它们的颜色……,通过“背诵擂台”等游戏环节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再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运用。

五、总结

小学4-6年级的学生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本组小练笔的针对性和专题性,我们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单元习作指导课看齐。专题小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景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景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景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实践证明,运用专题小练笔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唐懋龙.教好“教材里的作文”: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0(11).

[2]胡正宏.如何拓展写景作文的思路[J].语文天地,2006(08).

写景作文:金秋 第15篇

我走在大街上,秋风吹来,送来阵阵凉爽。大树爷爷好似派叶子们来送信的,空中一片片叶子好似蝴蝶飞来飞去,一片叶子飘在我的头上,哦,它或许是飞累了吧!我转过身,脚边有一片叶子,我弯腰把它拾了起来,捧在手中,好似宝贝似的。我仔细端详着,好一片特别的秋叶,它还没来得及完全变黄,就迫不及待地投到大地妈妈的怀中,去滋润新的花草树木。此时我觉得“落叶并非无情之物”,它只是去滋养新的生物而已,有的只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在地上,成为了花草的天然肥料。

走进果园,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色。一阵阵请下个扑鼻而来,黄橙橙的柿子树像一个个大灯笼高挂枝头,红通通的苹果像一个个小娃娃展开了笑脸,橙色的桔子像一个个橙色的宝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上散发光。

告别果园,我来到了农田里,玉米大伯换上新装,它像是去参加一个隆重的聚会;茄子穿着紫色的晚礼服,也赶着去参加丰收的庆典;红红的辣椒穿着红色的制服在朝去参加晚会的 瓜果蔬菜招手。秋风吹来,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着火把,也去参加丰收的聚会。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花园里,规划的清香使我停下了脚步,人们都说:“八月桂花尽飘香”,看来是真的呀!我还是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儿,才发现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堆堆菊花呈现在我眼前,那景象,别有一番风味。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5篇)金秋_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篇不知不觉,不痛不痒,夏天的时光已匆匆流过。天转微凉,阵阵凉风袭来,卷起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