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精选5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1篇

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合作探究(提高难度,学会分析)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体现在哪里?

2、分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知识总结(完成以下知识结构)

参考答案

预习反馈:

1.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2.发电机 电动机 美 徳

3.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

4.美国 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有1300多种发明 “发明大王”

5.谦虚好学、善于钻研、善于思考、治学严谨等等。

6.卡尔·本茨 19世纪80年代 1885年 “汽车之父” “奔驰”

7.1912月 美国的莱特兄弟

8. 内燃机 石油 ①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速度,扩大了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② 增强了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检测答案:

1.C 2.C 3.D 4.D 5.B

6.(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等。

(2)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要长久继续存在就必须推进科学、推广科学的运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等。

合作探究:

1.⑴大量新发明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⑵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分析过程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2篇

11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九年三班上了一节课题研讨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现反思如下:

面对初三学生,公开课不仅是一堂展示课,更是一节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运用史实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课。为此在备课时,主要为了课题研讨的主题"快乐教学法"而设计,尽量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我则以此为目的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这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却有较高的理解难度。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件中添加了补充资源,如学生竞猜各种汽车的图标,在课件中插入形象的图片,使学生在视觉观赏中体验、感悟所学知识内容并激发学习主动性。

初三学生不像在初一、初二那么爱表现自己,他们一般不愿展示自我。为此,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整个过程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撰写解说词,然后分组展示.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再出示相关问题,启发引导分析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生讲爱迪生的小故事,再探讨爱迪生的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有些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也举手跃跃欲试,要讲爱迪生的故事,我就把抓住这个能让他展示自我的机会。虽然讲得不完全,但我也抓住他讲的关键,引发学生感受爱迪生精神.同时我也抓住爱迪生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许我们中间就有中国式的爱迪生”。让学生懂得科学成就的后面凝聚着科学家们艰苦的劳动,懂得如何去热爱科学,树立想有所成就就要有坚持不懈的行动。这样一来历史变成了有趣味性的活生生的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初三的学生本就不好动,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还有待提高,整体环节教师讲得还是比较多,应该给学生充分准备的`空间,在学生说不出来时,总是着急去帮学生说出来,这样对学生的锻炼是不利,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各环节的过渡语句还有待加强,各环节的把握上还需努力。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3篇

关键词:历史联系,历史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些教材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简化了许多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深化历史教学。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围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介绍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等机器的诞生及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等内容,但教材的篇幅并不长,介绍的内容不多。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学除涉及前面的内容之外,还应涉及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等内容。若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教学,就是纯粹学习(或讲授)教材,势必单调、苍白,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巧用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实教学内容,深化历史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笔者以《“蒸汽时代”的到来》为例,谈谈运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深化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用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本课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看,除了英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等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这与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入手,然后延伸到工业革命,从而探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源,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充实新课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理解问题。

二、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化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本课而言,教材分为“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进行叙述。粗看好像这几个历史事件似乎没有关联,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之间有密切联系。首先,从整体看,他们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分别从工业革命的起因及开始、发展及扩展、结果及影响等讲述。第二,从具体联系看,珍妮机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的开始,但由于珍妮机等前期发明的机器受各种条件(如动力条件、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促使人们进一步发明并不断改进动力设备和机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利用蒸汽机改进和发明交通运输工具, 这样的背景下,火车诞生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部门和行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同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分析,本课涉及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已能初步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用点面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本课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一内容。从这一内容出发,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点面联系,从纵向或横向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从而避免简单、粗浅或单纯的复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点面联系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本课中,可运用该方法的地方很多。从工业革命联系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运用归纳对比等方式,从工业(科技)革命的开始、主要标志(或特征)、主要成果、影响(或意义)等角度分析比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大量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分析、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上述联系, 一个个单纯的历史事件 (即“点”)被放在广阔的历史画面 (及“面”) 中 , 从而增长知识 , 开阔视野,学习内容不再单调而变得丰富。

四、从历史事件对现在或未来社会的影响深化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把学生从“历史”的学习引向对“今天”或“未来”的关注,知古鉴今,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而且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本课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大机器的发明并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煤炭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开发、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带来的雾霾天气、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堵塞,等等,给人类的今天或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类又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 通过这些问题,将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转而关注现实,关注人类,获得启示,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4篇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当堂评价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5篇

【复习目标】

1、掌握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及使用等史实。

2、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复习重点】

蒸汽时代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复习难点】

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复习过程】

一、自主梳理[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对照学习目标标出重难点,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做出标记并提出来。

1.19世纪70年代,___电力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逐步取代______蒸汽机_____,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___电气时代_________”。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__美、______和_____德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爱迪生___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____1897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_碳丝灯泡________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卡尔・本茨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他在_____1885____年试制____汽车_______成功。

5.20世纪初,人类制造出_飞机__________。______1903__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___莱特兄弟______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___飞机____,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

二、合作交流[要求:发挥小组优势,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比较表(从时间、特点、发明、作用等方面分析)

四、中考展望: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科技革命既是历史上的热点,又是现实中的热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内容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一般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见多,常常把三次科技革命放在一起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重要集中在电力和内燃机方面,对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交通运输影响都非常突出,要引起高度重视。学习时要备考以下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起始国、主要标志、重大发明及其影响,特别是爱迪生的发明和汽车、飞机的制造。注意和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广东东莞)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2(2010・广东).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使我们怀念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他是()

A.牛顿B.爱迪生C.爱因斯坦D.达尔文

3(2010・广西梧州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强调汽车尾气已成为目前各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来自()

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

4(2010・广东湛江)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A.瓦特B.史蒂芬孙C.富尔顿D.卡尔・本茨

5(2010・新疆建设兵团)1873年,比利时工匠格拉姆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明了电动机,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这之后,人类进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D.原子时代

6(2010・福建泉州)读右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7(2010・四川成都)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A.卡尔・本茨B.莱特兄弟C.爱迪生D.马可尼

8(2010・山东菏泽)右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与它最可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卡尔・本茨B.亨利・福特C.莱特兄弟D.爱迪生

9(2010・广东梅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时B.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二)读图,回答问题。

(1)此人是谁?哪国人?

(2)他对科学有哪些贡献?他被誉为什么?

(3)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4)请你说出一句他的名言及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提示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⑴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

⑵电力取代蒸汽后人类进入――

⑶让人类告别了煤油灯和蜡烛的时代――

⑷人类实现了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的梦想――

七、教后反思

本课通过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使会学生学会横向纵向联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全面感知理解运用历史知识,如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可指导学生横向联系,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工业葛民丰厚的英国是如何将闭关自守的中国转变为英国殖民侵略对象的。

三、拓展提高

时间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交通工具的发展

通讯工具的发明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精选5篇)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第1篇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