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精选6篇)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第1篇
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国学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易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重要著作。
小学的教学大纲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认字量是2500字。一部《道德经》五千言,不重复的字1800,论语不重复的字1399个,加起来多少?3199个字,是不是,区区两部书就把国家教学大纲计划的小学认字量给灭了。
而我们的孩子多可怜啊,晚上写,认生字,背课文哪一天是晚上八点之前做完的?哪一天不是早上七点起床的?如果我告诉你,你的孩子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六年,只是认了2500个不重复的字,而且这些字没有生僻字,没有高难字,都是以小猫钓鱼为起点的简单字。六年的付出,你...心酸吗?值得吗?
所以,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教育,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迷信学校的教育。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四十六颗心,去一一面对每一个孩子。有一天,孩子问题重重的时候,别人从来也不会说这个孩子没有学校教,只会说什么啊?对了,没家教。
《千字文》有一千个字,《论语》是一万六千字,《道德经》是五千个字,《易经》是两万四千字,一年孩子背完了数万字,认字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什么是国学_什么是国学教育]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第2篇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 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帮助学生成功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快乐,帮助成功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乐教育与赏识教育
赏识让人快乐、开心,赏识让人乐观、自信,赏识让人不断发展超越,快乐教育离不开赏识。在不断地赏识赞扬中,学生极容易获得成就感,心情愉快,从而能积极 主动的进行学习。
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探究,在快乐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传承文明、塑造人类、缔造世界。无论是老师还是 学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
“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学习。
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横比、纵比)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敢于面对失败
三、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 会和权利。
--保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和谐。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五、快乐教育的禁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过分 地批评孩子。
--冷漠和麻木(抚摸、拥抱,不忽视、不体罚和心罚)。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参与孩子的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
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
七、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
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么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和发展。
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
八、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
九、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 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
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方法: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两面性(积极的、消极的);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的长处;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 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帮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十、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 反应。
教育是什么 第3篇
一、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工业讲究的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作业, 而农业讲究的是因地制宜的精细式作业。
农业, 需要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 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 需要精耕细作、精心呵护;而工业, 需要一个整齐划一的过程, 需要一个较短的生产周期, 需要程序控制、整齐统一。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 它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去追逐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凸显的是生命性。
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 它得注意季节的更迭, 而播种不同时令的作物;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 它得注意天气的变化, 而给作物遮荫挡雨;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 它得注意时间的变化, 而谋求生长的效益。
二、学校是农场, 不是工厂
学校, 是农场, 不是工厂。农场长满的是生机盎然的作物, 而工厂生产的是雷同类似的产品。
农场, 需要的是作物生机勃勃地生长, 你可以长成乔木, 也可以长成灌木, 甚至可以是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而工厂, 需要的是产品统一整齐、一模一样。学校是农场, 不是工厂, 它是一片土去拓展另一片土, 一阵风去吹向另一阵风, 一颗心去走进另一颗心, 展示的是人文性。
学校是农场, 不是工厂, 它得注意土地的贫瘠, 而选取不同的种植作物;学校是农场, 不是工厂, 它得注意土壤的肥瘠, 而注意种植的深浅;学校是农场, 不是工厂, 它得注意地积的大小, 而算计种植的数目。
三、教师是农民, 不是工人
有人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说, 教师是农民, 不是工人。农民强调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情投入, 而工人需要的是一份职责一份遵守的规则角色。
农民, 会众里寻他千百度般识出良种, 会根据种子选择合适的土地, 会因物制宜地种植;而工人, 只需一成不变地控制程序, 只需机械单调地生产, 只需同等均衡地对待。
教师是农民, 不是工人, 它得注意工作的长期性, 而清苦地工作;教师是农民, 不是工人, 它得注意工作的艰苦性, 而清贫地工作;教师是农民, 不是工人, 它得注意工作的创造性, 而清新地工作。
四、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
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作物展现的是一个生命体的勃勃生机, 产品显示的是一个工具的标准统一。
作物, 需要种植者真心地投入, 需要农场主科学地筹措;而产品, 只需要呆板地执行命令, 只需要单调地履行程序。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 它是一朵花去映红另一朵花, 一片叶去接近另一片叶, 一种声音倾听另一种声音。
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 它得凸显生命性, 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 它得强调发展性, 需要的是科学种植;学生是作物, 不是产品, 它得洋溢创造性, 需要的是不断创新。
教育是什么? 第4篇
是上学、念书、知识、考试、分数、升学?
不是。
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人,是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正常地成長,优秀地做人、成功地做事、幸福地生活。我们的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要学习的各种知识,但没有规定要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幸福。
什么是幸福?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成长吧。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育即成长”,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其实,教育好比是农业生产,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他自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办教育的确与种庄稼相仿,最重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的生长条件。
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田地里中种出了一批“营养不良”的苗子,他们不是缺乏知识和技术,而是缺少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能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这不禁令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2012年4月,经合组织提出了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和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这些能力中没有一个是要求学生具备考试能力的,而我们的教育却培养了更多的考试机器和考试高手。
要想拥有这些必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整合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学习观念。
如何转变观念?转变成什么样的观念?是需要我们深思和进一步探讨的,但是,就职场喜欢的员工素质而言(包括诚信、沟通、合作、谦虚、务实、勤快、注重细节、谨慎言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到教育转变的方向在哪里了。
(作者为国家副总督学(正司)兼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什么是生命教育 第5篇
学习《生命教育》有感
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一开始我就选了《生命教育》这一门课程。说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对生命有了更高的认识,我从中学会了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
那什么是真正的生命教育?
人的生命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没有生命了,一切将变的毫无意义,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把生命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什么是生命教育呢?就是要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人的各种素质,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人的生命的存在的基础上的,如果生命消失,教育就会失去原有的任何意义,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谈的上教育。我们进行的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求生训练教育、应急处置训练教育等等,这些以增强学生生存能力的训练都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环,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充分说明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一些进行过生存训练的学校的人员伤亡的人数就少。学校、社会、事业团体等都要进行生命教育,增强求生的能力和求生的意识.很多人缺乏这种教育,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慌乱是造成很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我们遇到生命的威胁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生存技能来妥善处理各种危险境界,让自己脱离危险。实践证明,生命教育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那生命的意义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常常在想。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赤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有的人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和壮举,以便能留芳千古。孰不知平凡中蕴藏伟大,平淡中体现价值。你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与雷锋的助人为乐哪个更有价值?前者死得轰烈,后者去得淡然,你能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活得更有意义?
生命的精彩在于有了服务人民,装尽天下人忧郁的胸怀和志趣。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与范仲淹的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胸襟,便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生命因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而丰富了内涵;因有了风、霜、雨、雪的浸染而炫丽;因有了悲、喜、苦、乐才更具意义,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重叠才显得无比灿烂与美好。有了失败的磨砺才会有成功后的欣喜,不断奋斗和攀登的历程让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精彩,体现人生自身的价值。
碌碌无为,自私贪婪,一心只为了渺小的自己,你纵然衣食无忧,花天酒地,可没有朋友,没有目标,没有抱负,又与纯动物无异。你能说你的生命活得有意义?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了威武不屈,贫溅不移,拼搏向上,心忧天下的襟怀,便能于淡然中体现自身真正的价值。壮举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经历,平凡的生命中亦蕴含着伟大的意义。生命因了奉献而更具活力!生命因了付出而更具有意义!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呢?
什么是教育叙事 第6篇
那么,什么是教学叙事呢?有些老师很迷茫,总是把它和教学论文、教学实录、教学案例等混淆不清。简单地说,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且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
一、教学叙事的特点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
二、教学叙事的内容
教学叙事就是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评析。即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从范围上,可以大到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次探究、一次活动,甚至是一个学生、一个题目等;从时间安排上,可以是整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情境、一个片断,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从侧重点上,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是课堂纪律、学生管理等。所以,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叙事更适合一般教师,因为它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传播交流容易。
三、怎样写教学叙事
1、确立主题 教学叙事首先应该有一个主题,告诉读者这个教学叙事所要反映的是什么问题。主题要因人因事而定,撰写者应该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从而确立主题。
2、介绍背景 教学叙事需要向读者讲述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但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是要说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或原因。
3、筛选材料 撰写者应该根据主题,从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中,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叙述特定的内容。不仅要说明思路,描述相关的过程,还要交代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感受等等,这样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4、附以评析 事件本身只是表面现象,心理与思想则是内在依据。对于作者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要有适当的评价和分析。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让读者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叙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叙事的作用是记录与反思,发掘或揭示内藏于具体事件和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使教师人人都可以参与教育研究。
1、任何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甘心停留于记流水帐,那么,撰写教学叙事就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教学叙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2、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教学叙事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实践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分析,明确那些成功教法的指导思想,提炼更加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叙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学叙事适用于教师之间用来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对于教学叙事里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都可以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