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案必修1第三章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201

教案必修1第三章(精选8篇)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1篇

3eud教育网 http://aCl、Na2SO4和K2SO4 D KCl、K2SO4和Na2SO4

9、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 称取12.5g胆配成500mL溶液

10、为了配制一种培养液,需要用含有Na2HPO4和NaH2P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含磷元素0.1mol。现用4.0mol/LH3PO4溶液和固体NaOH配制2.0L混合液,需取该H3PO4溶液多少毫升和NaOH多少毫升?

(50mL

10g)

11、已知AnBm的离子积=[Am+]n[Bn-]m,式中[Am+]、[Bn-]表示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为,饱和溶液的密度为,其离子积为()

A 0.02

B 0.04

C 0.004

D 0.001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2篇

牛顿运动定律

应考指导

考纲点击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三年11考 2.超重和失重

三年6考 3.单位制

三年1考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三年4考 备考指导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认识惯性和作用力、反作用力的特点.2.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两类典型的动力学问题.3.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复习指导

一、知识特点

本章基本概念较少,如惯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超重和失重等,基本规律即牛顿三大定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揭示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2.以牛顿第二定律为重点,研究其应用,如瞬时性问题、传送带问题、滑块相对滑动问题、超失重问题、两类动力学问题等.3.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处理与静力学、运动学相结合的综合问题,均是高考的热点.4.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牛顿第三定律则经常融合到计算题中进行考查.二、复习方法及重点难点突破

1.复习方法

对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本章中有关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如惯性与惯性定律、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等,而对三个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更是高考的热点,且此内容往往与其他知识相联系,综合性较强.(2)提高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关问题为命题背景,突出表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命题趋势较强,故应引起高度关注.(3)加强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熟练应用,高考命题涉及本章内容时,命题形式上有多样化特点,有选择题、综合分析计算题等,无论哪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综合性均较强.2.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3篇

教地理, 学地理, 都离不开地图, 这是由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下面我以必修一第三章为例, 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第三章的第一节, 是开篇内容,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 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学习水循环, 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 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图3.2直观地说明了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1)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 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示意图分析。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这条标准, 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 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 (2) 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3) 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法上可以采用导读法、读图分析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 在学法方面, 可采用“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难点突破时, 可以这样安排:要求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全球洋流模式图》: (1) 观察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 以北纬60度为中心, 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 (注意东西岸的洋流有何不同) ? (2) 观察北半球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 以北纬60度为中心, 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 (也注意观察东西岸的洋流运动方向) ? (3) 观察南、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 以回归线为中心, 洋流运动方向怎样?还有其他大洋与其类似吗?你能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吗?学生读图, 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 归纳总结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4篇

一、教材功能与地位

本章是人教A版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前两章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基本初等函数的知识,本章对函数知识进行应用,体会函数与方程、数学建模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始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本章第一次提及数学建模,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认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的威力,为今后进一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内容安排

本章共4节:1.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3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1.4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本章主要围绕函数的应用展开,首先介绍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方程的根是函数的零点,借助于函数的零点来确定方程的根,这是函数的应用之一。其次,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模型几乎都与基本初等函数有关,本章第二节就专门介绍函数模型及具体的实例。这样我们学习完前两章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

三、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

1、课程目标

学习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数学的学习,如果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去运用与实践,这就完全违背了数学的初衷。本章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体会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初等函数理论知识,很好的理解本章内容。

2、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本章的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3)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4)收集一些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四、课时建议

本章需课时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约1课时)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约2课时)

3、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约2课时)

4、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约2课时)

小结(约1课时)

五、教材内容分析及建议

本章章头有文字叙述和插图,文字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我们学习过函数概念、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模型,它们可以刻画现实生活中事物的不同变化规律。本章通过一些实例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初步运用函数的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另外,通过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

1、函数与方程

教学重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关系的确定,教学难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本节3课时,从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出发得到它们间的关系,将方程根的确定转化为函数的零点,运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也即方程的近似解。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本小节先由思考栏目提出问题,提出带有字母的抽象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接着课本从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三种情形)出发,做出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一元二方程的根与其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其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回到思考栏目的问题,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 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 也成立。

为了将以上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教材给出了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使 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由此,得到函数的零点,函数的图象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教材很自然的得出求方程 的实数根,就是确定函数 的零点。

探究栏目给出一个具体二次函数的图象,要探讨零点所在闭区间端点函数值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任意画几个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得出结论即零点存在性定理。接着给出求函数零点个数的例子,借助于函数性质和零点存在性定理得出答案。

教材先提出一个一般问题,由特殊的函数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去研究问题,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与其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将它推广到一般的函数。不能用公式求根的方程可与函数联系起来,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方程的根,这是转化的思想。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在上一小节教材给出了判断函数零点存在的方法,也就是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本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思考栏目接着上节中的例子,提出如何根据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的是跟的关系求方程 的根?接着,介绍二分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区间,在已给定的精确度允许下,得到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给出求方程近似解的例子。

本节在无限逼近、数形结合、算法的思想下,运用迭代方法以零点存在性定理作为理论依据,逐步缩小零点存在的区间,最终得到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函数与方程总共3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可用一节课完成,二分法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两节课,第一节课重点放在二分法的发现及逼近的思想上,第二节课重点可以放在二分法的应用上,这样对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突出,并符合课程标准理念,培养了学生理性精神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落实二分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教材例1求方程 的零点的个数,可以由多种方法解答,法1按教材处理,法2思路跟法1一样,不需要用表格的形式分析 与 的变化关系,可用我们学过的函数的性质去分析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出其零点个数。法3可将本题目转化为求方程 的零点个数,可转化为函数 和函数 两函数图象交点的个数问题。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由于数值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子解答完让学生再次尝试总结用二分法解决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数学建模的过程。

本节需要4课时。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节介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函数模型以及运用函数知识所要解决的具体实例。认识数学建模的过程,对于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面对实际问题,如何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来刻画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本小节给出两个实例,介绍如何恰当选取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1投资问题,有三种投资方案,根据不同方案通过图表与图象分析哪个方案获益最大。例2某公司奖励模型的评定,三种模型,教材借助于计算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三个函数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得到符合公司要求的奖励模型。教材中介绍了不通过函数图象,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有关函数的性质解决此问题。教材根据例2中函数增长的快慢,提出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与幂函数 在 上增长的差异的研究。通过研究具体的三个函数 的图象,通过观察栏目研究它们三个函数的增长情况。有探究的问题将以上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即解决了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与幂函数 在 上增长的差异,这一问题。

教材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研究特殊函数的情形,进而推广到一般函数。

(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教材引入本节内容,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数的广泛应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例3用到了分段函数,提高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分段函数是刻画现实问题的重要模型。例4给出了人口增长模型 其中 表示经过的时间, 表示 时的人口数, 表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此函数是指数型函数,在 上为增函数,让学生感受指数爆炸这一概念。这一例子告诉我们用已知的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时,由于实际问题的条件与得出已知模型的条件会有所不同,因此往往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例5二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是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没有给出两变量间的关系,根据已知找出建模过程尤为重要。例6已知关于两变量的若干数据,寻找刻画这两变量的函数模型,从而对其他情形做出预测。其意图通过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用函数模型拟合两变量关系,这样的模型可能不同。本小节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具体问题的解决运用所学的有关函数知识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教材从两个方面展开函数应用,突出用数学解决问题,一是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有机联系,这里集中研究的是从函数特征判定方程实数解的存在性及方程的近似解;二是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本节共4课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2课时,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课时。教材例2学完之后,提出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差异,运用图和表两种方法比较三个函数的 , , 的增长差异。教师可以把 , 两个函数的增长速度的比较以“探究”形式留给学生,借助于计算器作出函数图像,从而得出三个函数增长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出 ,指数函数 与幂函数 在 上增长的差异。对于其他实例的处理都要体现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材例6的处理除了由指数型函数模型拟合之外,引导学生用二次函数模型拟合,并比较哪种类型的模型拟合程度好。实例讲解完,师生共同总结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步骤即数学建模的过程,并且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联系巩固,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习题分析

本章共两节内容即1.1函数与方程和1.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材中相应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例题、习题供学生学习和练习,由此巩固并形成技能和能力。

1、函数与方程这一节配备了课堂练习4道,习题共8道。4道练习中1道是根据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关系学生自己作图判断方程有无实根,1道是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借助计算机作图,判断零点所在大致区间。另外2道均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运用二分法求方程在指定区间上的近似解(精确度已知)。习题中的8道题,其中6道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运用二分法求方程在指定区间上的近似解(精确度已知),2道是对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解的题目,注意定理运用的条件和结论。教材这样配备练习、习题要求学生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能借助于计算器或计算机求具体方程给定精确度要求的近似解,熟练的归纳出二分法求解方程根的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中共有练习题7道,习题8道。练习中2道是有关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1道是根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比较它们的增长情况,3道是已知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还有1道练习题是没有给出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函数模型,然后解决问题。习题中的8道题均是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题型可分为两类三种,即已知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未知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未给出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可分为两种:仅仅用列表法给出两变量间的关系,给出已知条件的实际问题。其中,已知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共2道,用列表法给出两变量间的关系共3道,给出已知条件的实际问题共3道。教材练习、习题中函数模型的应用问题占绝大多数,由此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运用函数知识,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上。教材通过编排练习、习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5篇

4.5牛顿

黎晋良设计

(B)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船前进

(C)质量较大的物体A静止在质量较小的物体B上时,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D)发射火箭时,火箭向下喷出气体,喷出的气体同时给火箭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5、跳高运动员能从地上跳起,这是由于在起跳瞬间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人站在电梯上。人与电梯之间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电梯的_____力和电梯对人的______力;电梯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电梯匀速下降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电梯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

课后作业

1、一物体静止的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物体对台秤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同时还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压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E)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F)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机车A拉着一节车厢B水平向右行驶。用FAB和FBA分别表示A对B和B对A的作用力。已知B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2.0×103N。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当A拉B匀速行驶时,FAB=

N,FBA=

N。FAB和FBA方向。

⑵当A拉B以0.3m/s2加速度运动时,已知车厢B的质量是4.0t,FAB=

N,FBA=

N。FAB和FBA方向。

3、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黎晋良设计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4、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 _______。

5、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6、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重力G的吊扇,当吊扇静止时,悬杆对吊扇的拉力为T,当吊扇转动时悬杆对吊扇拉力为T′,则G、T与T′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答:T′

T

G

7、甲、乙两人各用20N的力分别向两边拉测力计,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N。)

提高题

8、甲、乙两人分别站在两个相同的船上,甲质量较大,船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初速度为零,他们各自握住绳的一端用力拉对方,两人都相对自己的船静止,不计水对船的阻力,则

()

(A)甲先到中间

(B)乙先到中间

(C)同时到中间

(D)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有一个环,箱和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当环沿着杆加速下滑时(环的加速度小于g),箱对地面的压力

()

(A)等于Mg

(B)等于(M+m)g(C)大于(M+m)g

(D)小于(M+m)g

m a M

黎晋良设计

10、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用细线栓一体积小于水的金属块慢慢浸入水中(水不溢出)。则台秤的示数将

()(A)一直保持不变

(B)先减小后保持不变

(C)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6篇

(第一课时)

阅读课本71页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性和植物性事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表3-3,分别找出果糖和蔗糖的同分异构体。

3.观察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简单说说两者的差异。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见下表)

【随堂练习】

1.把NaOH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2.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方法是()

A.加浓硝酸微热

B.浸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C.加碘水看是否变蓝

D.在火上灼烧闻气味

3.小张用白纸和无色溶液给表弟写了一封“无字”信,表弟接到信拆开一看觉得很愕然,但沉思一下便明白小张的意思。经过用另一溶液简单处理后,表弟看到了一封有颜色的信,并很快写了回信。小张和表弟所用的溶液分别可能是()

A.前者是紫色石蕊试液,后者是稀盐酸

B.前者是NaOH稀溶液,后者是酚酞 C.前者是浓硫酸,后者是紫色石蕊试液

D.前者是米汤,后者是碘酒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实验3-6](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 + H2O

蔗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2H22O11 + H2O

麦芽糖

(C6H10O5)n + nH2O淀粉(或纤维素)

2.油脂的水解反应

阅读课本P7

3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1)酸性条件

_________ + ________(2)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4.果糖之所以称为单糖,理由是()

A.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

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

5.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 ④加入新制Cu(OH)2

⑤加入少量稀硫酸 ⑥再加热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⑥④⑤③②

6.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

A.加热时间不够

B.蔗糖纯度不够 C.Cu(OH)2的量不足

D.水解液未用碱液中和

7.将淀粉和淀粉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半透膜)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是()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 C.无现象、黑色、无现象

D.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 【课后作业】

1.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约为6.5%,则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13.0%

B.39.0% C.45.5%

D.52.0% 2.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它们都属于糖,所以都有甜味

B.因为具有相同的化学式,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 C.因为具有相同的通式,所以性质相同 D.两者都能水解,最终都生成葡萄糖

3.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A.金属钠

B.石蕊试剂 C.新制的浊液Cu(OH)2

D.NaHCO3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Ⅱ作业(十六)——基本营养物质

(第二课时)1.用酒精消毒的原理是()

A.溶解作用

B.还原作用 C.氧化作用

D.变性作用 2.下面物质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羽毛

B.酶

C.棉花

D.脂肪 3.洗涤盛过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A.稀H2SO4

B.浓HNO3 C.热水

D.热NaOH溶液 4.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①给人类提供营养物质 ②制取肥皂 ③制取甘油 ④制取高级脂肪酸 ⑤制取汽油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总结] 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板书设计:略 课后练习:

1、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长江水 B.台风 C.刚果河 D.昆仑山冰雪融水

4、.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5、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 _______________ 补给的结果。

(2)B河流主要是靠___________ 补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D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______ 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要数______ 河,最小的应该是________ 河(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填空)A.A河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B河是长江中游段 C.C河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D教后记:

必修1 第三单元梳理与拓展 第8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桀骜(ào) 喋血(dié) 浸渍(zì) 长歌当哭(dānɡ)

B.租赁(lìn) 解剖(pōu) 山阿(ē) 拱手作揖(yī)

C.殒身(yǔn) 秃头(tū) 激亢(kànɡ) 叱咤风云(chà)

D.屏息(bǐnɡ) 拭泪(shì) 惩创(chuànɡ) 熙熙攘攘(r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景仰 戊戌 启迪 黯然泣下

B.谦逊 洪亮 箜篌 公竞渡河

C.弥漫 苍茫 引证 屠戮妇婴

D.机缘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记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始终微笑的 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 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 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 和蔼 友爱 攒射 武功

B. 和蔼 友情 发射 武艺

C. 和气 友爱 发射 武功

D. 和气 友情 攒射 武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姜糖是土家族历史悠久的食品,具有驱寒、呕吐、鼻塞、发汗之功效,口感香脆酥甜。

B.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C.在当天酒会上,华谊兄弟宣布,华谊天意公司将投入巨资,筹拍古典史诗巨作《曹操》,全面而客观地演出乱世枭雄曹操的一生。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6.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纪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B.《小狗包弟》思路清晰,行文自然;通过身边琐事的记叙,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气势雄浑。

D.《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新的代表作。小说的艺术魁力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善于用艺术夸张来突出人物的某些特征。

二、阅读理解(一)(共14分,共2题)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流言家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中国女性临难____________________。

nlc202309011946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三、阅读理解(二)(共19分,共4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2题。

宫崎骏:造梦师谢幕

宋石男

当宫崎骏讲述梦境的时候,就连废弃壁炉里的灰烬也会重燃。但就在9月初,这个72岁的白胡子老人、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造梦师宣布不再造梦,退隐泉林。

宫崎骏曾说,“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动画师时,我决心绝对不抄袭任何人。 ”他当然不会抄袭,因为他的动画是在做梦,而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做梦的时候都去抄袭旁人?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地把它讲出来,就像宫崎骏用画笔做到的那样。

特别喜欢宫崎峻作品的手绘风格,简单清新,适合回忆,就如枕头适合瞌睡、星空适合眼睛。水彩水粉的感觉用来描画无边无际的蓝天、大海、森林、田园,真是妙不可言,而晕染方式也很能烘托出饱含深情的色彩。记得看《红发安妮》,当安妮走过樱花林时,樱花如云,扑面而来,落英满地,齿颊留香。虽然没有画出每一朵花,但层层叠叠的色彩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繁花似锦的景象。

清新之外,宫崎峻又总喜欢加上工业时代的痕迹。形形色色的飞行器、喘气的烟囱、炽热的锅炉……宫崎峻痛恨工业对自然、对习俗的破坏,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工业的影响。他的父亲曾从事飞机制造方面的工作,他工作后也曾赴苏格兰等地煤矿参观,这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宫崎峻作品中能看到非常明显的文化融合。他不少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都有些西化,却用非常传统的水彩画来表现;而有些作品如《千与千寻》的场景是传统日本风格,却又似有油画的感觉。不论画法如何,总有一种情愫,让人怀旧思乡。

宫崎峻的主角多是孩子,最常见是短发女孩。风吹起发梢,一张坚毅的脸,是他笔下的典型形象。宫崎峻曾说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世界终有一天会毁在人类自己手中。但他也承认,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总不能不祝福。孩子的眼睛最纯净,随着长大会一点点变得模糊。在宫崎峻作品中,孩子是最敏感的,因此能看到大人看不见的龙猫;孩子是最善良的,因此能与看似可怕的无脸男交朋友;孩子是最清醒的,因此能看到贪婪的恶果;孩子也是最勇敢的,因此能坦然面对生与死。而这些敏感、纯洁、同情、勇气、毅力,似乎在人成年后一一丧失了。他在《幽灵公主》中道白:“即使是在憎恨和杀戮中,仍然有些东西值得人们为之活下去。一次美丽的相遇,或是为了美丽事物的存在。我们描绘憎恨,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是为了描写解放后的喜悦”。

他曾说:“还没画完故事板就死掉,那太可怕了”。如今,那些美好的作品他已经画完,那些美好的仗他也已经打完。他用这么多梦一般的作品,宫崎骏告诉我们:要温柔敦厚,要明白,你是宇宙的子孙,正如树木和星辰。你有权在这里依照你的传统存在,可是,无论你是否情愿,时间都要按其本来面目推进。所以,无论你如何想象未来,你都要勇敢面对,凭你孩子时代的信念,凭你最初出发的起点。在喧嚣、混乱和奇诡的生活中,无论你怎样操劳和渴求,都要保持真诚,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独立寻求真理的坚定。最后,放手去梦吧,尽管梦有其伪装,有时也单调易碎,但它,犹如风吹着的童话,仍是这个世界美丽的惟一证明。

现在,造梦大师谢幕,但梦不会谢幕。宫崎骏的离去,让每一个热爱他的孩子都感到酸楚,而这酸楚,在将来必定会融入回忆,与甜蜜合体。

(原文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漫画家,他通过《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经典作品表达了对美好的梦想的追求。

B.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宫崎骏对动画电影的杰出贡献,并认为他的童话是这个世界美丽的唯一证明。

C.宫崎骏的作品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也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产物,他崇尚自然,但又摆脱不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本文语言优美,层次井然,叙议结合,笔调深情,处处流露出对宫崎骏这位造梦大师谢幕的惋惜和不舍。

E.尽管宫崎骏的作品伟大,但由于它只适合孩子观看,所以他的谢幕,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10.宫崎骏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说宫崎骏是“最伟大的造梦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理解“我们描绘憎恨,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是为了描写解放后的喜悦”?请联系你熟悉的文学作品加以探究。(8分)

nlc2023090119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共3题)

13.请用对偶句评论《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中梁启超演讲时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3分)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小狗包弟》中的一段文字。(3分)

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舐舐,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

上面画线的句子删掉好不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案。(3分)

黄宏林、严玉芹夫妇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毛家港镇魏家祠村12组村民。他们的女儿黄圆圆就读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12月底到深圳某单位实习,在宿舍使用热水器洗澡时因煤气中毒抢救无效身亡。黄宏林、严玉芹夫妇强忍丧女之痛,于2012年2月17日向深圳市红十字会捐赠了女儿的器官和遗体,帮助5位患者重获新生,成为深圳第一位同时捐出遗体及器官的志愿者。黄宏林、严玉芹夫妇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共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同志批示:黄宏林、严玉芹夫妇的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农民的高贵品质,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导向。荆州市文明办授予黄宏林、严玉芹夫妇“荆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他们学习。

请拟写一段在荆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有一定的文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对此话题,你是怎样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教案必修1第三章

教案必修1第三章(精选8篇)教案必修1第三章 第1篇3eud教育网 http://aCl、Na2SO4和K2SO4 D KCl、K2SO4和Na2SO49、实验室里需用480mL...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