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生命世界
精彩的生命世界(精选9篇)
精彩的生命世界 第1篇
探索生命世界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制本三班
学号:130613020 姓名 :严子君
一、课程总结
(一)生命的起源
何为生命?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说起其起源,人们更倾向于海洋,我也这么认为。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我看到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感觉生命的诞生就是一个奇迹。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原始生命的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和进行繁殖的特征,这是一个个复杂的过程,因为生命的出现,完成了这一次次的奇迹。时间回到过去,最早的生物是细菌。说起生命不由的让人想起各种名词:DNA,RNA,细胞,蛋白质,糖类,核酸······不由得让人想起生命发展的那漫长的过程: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由海洋向陆地进军,一次次的演变,生命的多样性渐渐遍布全球。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很多很多,每每看完短片都会不由得感叹:太美妙了太壮观了。
海洋生物分为浅海生物,滩涂生物和药用生物。浅海生物有鱼类,头足类和游泳甲壳类。鱼类是现存最古老且结构最简单的脊椎动物,它们也是种类和个体丰度最高的脊椎动物,大约27,000 个物种占了地球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左右。58%的鱼类物种是海洋生活的。中国海已发现头足类91种。主要捕捞种类有日本枪乌贼、太平洋斯式柔鱼、火枪乌贼和双喙耳乌贼等。游泳甲壳类目前已知中国海虾类约有300多种,蟹类600多种和口足类数十种。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km2,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
由此可见的繁多,海洋的世界是多么让人向往,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想去探索。
(三)鱼类
看着餐桌上那丰富的鱼,我们或许并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鱼类。
鱼类是体被骨鳞(或硬鳞或楯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二万六千种,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可以说鱼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再看视屏时,每每都会被一大片的鱼群所震撼,它们仿佛是水中的精灵,在翩翩起舞,画出水的波纹,奏鸣海洋的壮曲。
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其特点。它们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鳞片坚韧,有保护作用;侧线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体表粘滑,也可减少游泳阻力。又如胸鳞和腹鳞还有保持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有保持竖直方向平衡的作用,尾鳍能保持鱼体运动方向,鳞片相互调节,让鱼类能在水中畅游无阻。当然,说到鱼类,鳃不能不说,因为有鱼鳃鱼类才能在水中呼吸生存。
(四)两极生物
说起两极动物,我们知道的或许比较少,标志性生物由北极熊和南极的企鹅。当然两极虽然条件恶劣,但还是有好多生物的,除了北极熊和企鹅外还有海象,海豹,海鸥,磷虾等等。
先说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60cm,体重一般为400-500公斤。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10cm,体重约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公斤。看似笨重的北极熊却喜欢在冰面上滑翔,让人忍俊不禁。再说企鹅,企鹅分为三种: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是最漂亮的企鹅),帽带儿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象系帽子的带儿)和阿德雷企鹅(是最凶猛的企鹅,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企鹅虽然体积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笨笨的行动不便的,没有尖牙利齿,没有惊天怒吼,有的只是呆呆的望着远方······
两极是冰雪的世界,看似平静,却给人以一种壮观的感觉,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得到了一份清澈。
(五)昆虫王国
说起昆虫,那是叫个多啊!已记载的昆虫种类有100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的2/3。
就我们所熟悉的昆虫有:蝗虫、豆娘、蜜蜂、牛虻、蝉、蜻蜓、金龟子、七星瓢虫、蚕、蝴蝶等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分节的3对足,一般有2对翅。口器又分为咀嚼式口器(主要是使植物受到机械损伤,使叶片呈现缺刻,孔洞),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的营养,使植物营养不良甚至枯萎畸形),嚼吸式口器(蜜蜂类持有),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持有),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昆虫所持有,无穿刺能力,对植物不会造成伤害)。
(六)鸟类
鸟类是体表被羽毛,恒温卵生能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能空中飞翔。不过鸟类的起源还是爬行类。鸟类现存约为8600种,中国约占1100种。鸟类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在我们大家的眼中鸟类就局限于在空中会飞的动物,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有的鸟类不是不会飞,而是不善于飞行,比如说鸵鸟,企鹅等。虽然和我们心中的想象不一样,但它们确实是属于鸟类的,不善于飞的鸟。鸟类之所以能飞,它们有适应飞翔的特点:1.体形为纺锤形 2.前肢特化为翼,体被羽毛 3.骨骼为气质骨,轻而坚固,骨块有愈合现象 4.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气管相连,使鸟类能进行双重呼吸 5.胸肌发达 6.皮肤薄、松、软、干 7.小脑发达,视觉发达 8.直肠极短。所以它们可以再空中自由地飞翔。
鸟类中有许多是国家保护动物,如黑鹤和东方白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和小青脚鹬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等等。
喜欢飞翔的姿势,喜欢鸟儿自由的模样,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鸟类朋友······
(七)灵长类
灵长类动物一共15科,66属,350多种,包括猴子、黑猩猩、大猩猩等,还有我们人类,也是灵长类一员。
其中黑猩猩是与我们人类最相似的,基因相似超过98%,它们也十分聪明,是我们的好朋友。而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应属大猩猩了,站起来有1.3到1.8米,雄性体积大于雌性,但大猩猩是温和的主要吃水果。最小的灵长类是倭狨,又叫侏儒狨猴,身长只有12厘米,尾巴却有20厘米,可以缠绕在树枝上,可以说相当小巧。
还有很多很多灵长类动物,如白头叶猴、环尾狐猴、眼镜猴、长臂猿······都是我们的朋友,要好好珍惜。
(八)植物
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植物。
植物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又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与苔藓,蕨类都是高等植物。
我们之所以离不开植物,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它的功能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因为有光合作用,我们生活的环境才有了氧气,我们才能生存!可以说,植物的存在使我们存在的基础。
二、学习心得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了《探索生命世界》这一门选修课,因为好奇,所以每次上课都认真地听讲。在为期12周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都是以前所不知道的,可以说是恶补了一下科普生物知识。
第一次上课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课并不是像其它课一样只是老师在上面讲,而是会在每节课中间给我们看一段视屏,说实话,那些视频真的很棒,让我们从平时没有见过的视野来看这精彩万千的生命世界。唯美的画面,壮观的情景,动人的神情,每一点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仿佛身临其境。
生命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世界是有生命组成的,这世界因为有生命而精彩。看到地球上生命的历程,虽然感觉很纠结,或许是因为需要漫长的时间,但也从心理面感叹生命之伟大,生命之精彩。通过第一、二节课的学习,我认识了生命及生命的起源过程。
我很喜欢动物,小的可爱,体积大的也有一份凶猛却不让人害怕。就如在介绍灵长类动物的时候身长仅12厘米的倭狨着实让人不禁喜爱,又如体积较大的北极熊,看到它趴在冰面上滑行时的一副憨样,立刻改变了它在我们心中凶猛的形象,倍感喜爱。当然,在空中飞翔的鸟儿也是我喜欢的,看到它们,我就看到了自由自在,一个俯冲,一个滑翔,充分展现了完美的曲线身姿,海鸟有搏浪勇气,雄鹰有冲天的壮志,它们谱写了蓝天白云的意境。
我喜欢仔细地观察植物,欣赏植物的细微的魅力。课上的视频正好圆了我的愿望,以独特细致的视角展现了植物的每一处细节,平时看不见的情景在这样的视角里面都得到了展现。学习完之后,我更加深一层次地看到了植物的重要性与伟大,虽然它们一直以默默无闻的姿态在我们的周围,但它们的贡献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因为植物,才让我们这个世界那么精彩。
时间很快,《探索生命世界》结束了,但精彩的生命世界依旧在我们身旁······
精彩的生命世界 第2篇
人们都说: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精彩。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抓住每一个生的希望,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世界负责。
生命是顽强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有时,日常生活中一个突如其来不幸事件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可能就会对生命造成伤害。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我们周围的生命,包括野生动物、圈养动物以及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因为它们是我们在地球上最亲近的朋友。
我们的地球是从一个没有生命原始荒凉的星球逐步演变而成的,之所会有如此生机,那都是千百年来,动物、植物、人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变得现在这样生机勃勃的。但是,现在人们却不知珍惜地球上的.生命,随意践踏、乱砍滥伐,使许多美丽的地方变成了荒山,光秃秃的:使无数迷人的风景受到了污染,惨不忍看,但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在几十年前,有这样一个贫穷的小村庄,由于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人们没有机会去读书,也没有机会去挣钱,于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村民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上山打猎”,就这样,村民们纷纷到山上去打猎,不久、山上动物被这个村庄的人捕杀光了,这时,村民们又作出了另一个决定,“砍伐树木”。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人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每天砍完树以后,就带到城里去卖,也没过多久,树就要砍完了。这个村的村民还不知道他们己酿成了大患,相反还在村里摆酒席庆祝他们的“丰功伟绩”打猎伐木带动经济。
终于有一天,不幸的灾难降临了。一天晚上,狂风怒吼,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淹没了这个小村庄,把全村老老少少一百几十多人的生命夺走了,只有村长因为出城去卖木头没有回来,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犯罪”经历。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呀,一场洪水竟无情地夺走了全村一百多人的生命,这是谁造成的呢?难道会是别人强加的吗?树木本来可以遏止洪水的进攻,但这些人却乱砍滥伐,使它失去抵御能力,使洪水泛滥,灾难连连。
精彩的生命世界 第3篇
一、正确处理教材, 坚持依标施教———打造精品课的前提
浙江省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有人教版、粤教版和湘教版三种, 但落实到具体教学不可能同时使用“多套教材”, 统一的依据只能是课程标准。因此, 评价一节课是否属精品课, 首先看它符不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如果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以及课堂调控措施不能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那么, 即使这堂课的气氛再活跃, 学生参与面再广泛, 也是徒有其表, 不能称为精品课的。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 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 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 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 并尊重其他生命, 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同时, 要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 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回馈社会, 造福更多的生命。”依据这一要求, 教师首先要强化的是自己的教材解读能力, 明确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知识: (1) 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2) 生命是顽强的, 生命也是脆弱的; (3) 生命息息相关,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4) 要学会关爱生命, 善待生命。核心知识明确了, 才能奠定变“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基础, 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二、有效设计问题, 提升思维质感———打造精品课的基石
课堂提问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问题设计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 为了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题, 许多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设计, 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案例1】
(教师先播放了电影《狮子王》的两个片段, 然后提问)
师:大家知道这是哪一部动画片吗?
(狮子王。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从前后两个片段对比中你有了什么感想?
(学生普遍一愣, 仅有四五位学生举手)
生1: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 地球就会变得黑暗、凄凉。
生2:我们要爱护环境, 让地球生机盎然。
……
(教师有点急了, 因为学生发言还没有讲到点上)
师:前后对比, 你认为是什么在发挥作用?
生: (不是很兴奋) 生命。
师: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至此, 教师才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引出了本课要点。然而, 教学设计本身的缺陷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设计过于宽泛, 指向性不明显, 以致学生面对问题一时理不出头绪, 更不知道思维应该往哪个方向延伸。知识点的最后达成, 完全是教师生拉硬拽的结果。
【案例2】
师:有人说寂寞是灰色的, 快乐是绿色的。那么, 大家认为生命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踊跃举手)
生1:生命才是绿色的, 因为大自然中的绿色代表着盎然的生机。
生2:生命是彩色的, 因为每个生命都有着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体验。
生3:生命是金色的, 因为金色是收获丰硕成果的秋天的色调。
生4:生命从前是绿色的, 现在是黑色的。因为人类制造的环境污染正在肆意伤害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师:是啊!生命是多彩的。多彩的生命组成了缤纷的世界。
上述导入自然贴切, 过程行云流水, 目标有效达成。
德国的克林伯格认为, 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可调查显示, 学生最不愿意对话的人是教师。所以, 有效的问题设计应是一把把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 能展露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特征明显, 如创设问题情境有“三化”, 即联系学生实际, 立足生活化;关注社会热点, 彰显时代化;激发多感互动, 体现多样化。有效问题设计要做到“四到位”, 即吃透教材, 把握核心;关注层次, 循序渐进;具体科学, 指向明确;抓住生成, 借力发力。总之, 有效的问题设计, 是提升学生思维质感、奠定精品课堂的基石。
三、关注动态生成, 增强课堂魅力———打造精品课堂的途径
很多思想品德课表面上看是由问题引导的探究式教学, 实际上还是一问一答的“灌输”式教学, 因为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根本不具有探究性, 在学习目标上只是达成了解和知道, 并不具有理解和掌握的高度, 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更远。
【案例3】
为了让学生体会“在地球的生物链中, 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 关爱生命”, 一位教师精心设计了如下一个探究环节:“小明生日的时候, 叔叔送他一只漂亮的金丝雀, 小明特别喜欢这份礼物。可小明犯了愁, 人类要关爱动物, 自己怎样做才能让这只金丝雀更好地生存呢?是放归大自然, 还是继续关在笼子里养着?小明陷入了矛盾之中……”现在, 老师请同学们帮助小明作出选择:A.把金丝雀放回大自然;B.把金丝雀继续关在笼子里细心养护。
“一石激起千层浪”, 案例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待学生探究结束, 教师一了解,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A, 只有4位学生选择了B。这一结果显然出乎了教师的预料。于是, 教师“偏心”地只请选择B答案的学生发表看法, 然后就出示了答案:“现在的金丝雀大多是人工饲养, 并不适合在野外生活, 因此B答案正确。”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小幽默”了一句:“关爱生命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看来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 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此话用来形容民主于教学的重要性似乎严重了, 但动态生成的课堂离不开民主的氛围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动态生成是一节课产生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资源。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关于“课堂动态生成”有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表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程的话, 终点站固然是有的, 那就是三维目标。只不过, 在沿途如果你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又善于发现的导游, 你的团队必定能和你一起享受到一次充满激情的行程。”[1]生成性资源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去发现、捕捉和运用。为此, 有三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要吃透教材, 从容自如地把握教材内容;二要练就驾驭课堂的能力, 潇洒自如地调控、运用生成性资源;三要学会倾听和过滤, 不失时机地合理利用一切有用的生成性资源。
四、博采众家所长, 立足自主创新———打造精品课的关键
创新, 是近几年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而博采众长、自主创新, 是通过创新打造精品课的必由之路。
【案例4】
早在2004年, 笔者就曾听过一堂荣获浙江省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公开课, 其教学流程大致如下:1.【导入篇】播放电影《狮子王》中的两个片段, 让学生欣赏后用几个词语描述两个片段, 说说为什么两个片段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从中引出课题。2.【发现篇】让学生讨论———你心目中最精彩的生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3.【感悟篇】 (1) 用案例分析引出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结论。 (2) 活动篇———“编织生命之网”: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组代表一种生物, 扮演相关生物的学生用象征生物链的绿线彼此相连……最后交织成一张生物网, 并观察与思考因生命网中的一种生物消失导致生物链 (绿线) 断开的情景与后果。4.【反思篇】学生填空:我发现人类破坏生命的行为有 ______;由此, 我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有 ______。5.【行动篇】编制《关爱生命手册》。
这节课太成功了,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模式, 久而久之, 当初是那么让人耳目一新的“编织生命之网”活动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 再也没了最初的震撼效应。究其原因, 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不够透彻, 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其实质, 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想也无力跳出以往的模式, 教学过程缺了个性。缺了个性就无法创新, 终难登精品课大雅之堂。
凡是读过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有关语文教学的报告的, 无不被她的“三次备课成名师”这句话所感动。于漪老师第一次备课时不看任何参考书, 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时广泛涉猎, 仔细对照, 看哪些东西自己想到了, 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自己没有想到, 但人家想到了, 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自己想到了, 但人家没想到, 可以到课堂上去用一用, 检验后真有道理, 就会成为自己教学的特色。于漪老师就是这样, 经过第三次备课, 边教边改, 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反思, 区别教学的顺利处与困难点, 完善教案。可见, “博采众家所长, 坚持自主创新”是教师打造精品课的关键, 离之无以成名师。
叶耸云天, 根扎大地。打造精品课, 如同绿叶向往蓝天, 是每一位教师永恒的教学追求。但精品课的产生绝不是偶然单一的教学事件, 而是一个又一个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让我们正确处理教材, 有效设计问题, 关注动态生成, 不断自主创新, 去迎接更多思想品德精品课的到来。
参考文献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 第4篇
[关键词]互动关爱生命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5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下面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初一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生命的忽视,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说教材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之语,重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体会生命的珍贵,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神奇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之美;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
3.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增强环保意识和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感悟式、参与式教学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课堂。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合作探究,事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感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白板和手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启新课学习。
1.展示一幅荒凉贫瘠的图片,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启发学生对这幅图片进行加工,赋予绿色和生命,使它变得更美丽。
3.师生共同欣赏这幅图片,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生命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里,多媒体的使用,把图片由静态变成了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环节一创设情境 感受生命
播放视频《原野中的一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地球的财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世界,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环节二互动交流 感知生命
1.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生命,并说说它们的存在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这个环节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每组选择一个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2.接下来请学生交流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
3.然后播放视频《一只狗的魅力》,共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认识到每个生命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精彩的一生,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 尊重生命
利用新闻案例“盗猎者射杀猕猴”,引出生活中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感受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学生明白生命既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逐渐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能力。
环节四聆听诉说 感悟生命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地球的诉说》,组织学生“听、看、思、说”。
环节五明理践行 关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做法。
讨论后,由教师组织学生用手机微信漂流瓶的方式,将好的做法传递出去,进行场外互动。
[设计意图]运用微信平台,把课堂和生活巧妙地融合,培养学生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现实意义。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多媒体展示一首小诗《生命的阳光》,师生一起朗读,感受生命之美。
2.之后,教师送给班级一盆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活动,将课堂上所形成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延伸到生活中,使课堂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四)布置作业,结束新课
让学生用心照顾教师赠送的小植物,把它当作班级的新成员一样爱护。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课虽结束,但是对生命的关爱要永记心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体现知识结构,又要符合美观简洁的特点。
七、说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更有魅力。
2.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思想品德课有其独特的育人使命,联系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更有生命力。
生命让世界精彩作文 第5篇
生命让世界精彩作文
生命让世界精彩一天,我在楼下的草地上玩,我不停地走来走去,时不时捡起地上的石子往远处扔去,石子落地发出闷闷的响声。草地上一个空旷的地方,耸立着一棵小小的野花,它一点也不起眼,但和草长在一起,倒也艳丽。细长的茎攀着一朵正努力绽放的`黄色小花,那一点黄色在空旷的平地上是那么耀眼。我扔出石子朝那朵小野花砸去,花儿倾倒了一下,又马上摇摇摆摆地站了起来。当我再次拾起石子时,小花又笔挺的矗立在平地上。冥冥之中,这不起眼的小花身上,一股力量震撼着我,那就是它不屈的生命力,不管它被什么什么东西伤害,它依旧以弱小的身躯笔直地站立着,装点着那片苍白的空地。我经常和家里的小狗玩耍,我们从家里一直跑出家门游戏,当累了的时候,它就躺在地上,慢慢地露出它那大而圆的肚子。我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个小东西。突然我们手停了下来,停在了它的胸前。“扑!扑!扑!”一股跳动的热流从我的掌心一直传到我的心里。我静静地感触它的心跳,那一阵阵强有力的跳动,就是这只小狗的生命,这生命只属于小狗,安是那么地渺小,却又那么强烈。我的心怦然一震:生命竟是如此强烈,如此珍贵。顽强不屈的小野花儿用它娇小的生命点亮了空地;活跃的小狗用它渺小的生命愉悦了我的心情;平凡的我正用我的生命给我的家庭、我的学校、我的朋友添一分精彩。多么美妙的生命啊!“生命”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北湖路小学四(2)班:黄芳邻指导老师:李 萌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第6篇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导入新课:1月4日美国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经过206个昼夜中完成了长达4.8亿公里的星际旅行,成功的着陆于火星,并发回了在火星上所拍摄的珍贵图片。通过这些图片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的火星――这个神秘的星球。(播放1-4)那火星是一个什么样的星球呢?学生:(播放5)没有生命的火星,让人感到这样孤独得让人窒息,荒凉得令人恐惧。而我们的地球呢?(播放6-18)(插播音乐)当我们看到小草翠绿、书影婆娑,听到虫鸣鸟叫、人群喧闹,闻到清新空气、百花芳香时,让我们感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的希望。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世间万物以它那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向我们展示着她的美丽与精彩,也正是这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那么,在这些生命中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有没有什么动物或植物让你难忘、敬佩或感动的事?或是所见所闻、亲身经历过的有趣、难忘的事?)学生:(略)讲述徐秀娟与丹顶鹤动人的故事。(播放)片片白云在为她落泪,阵阵风儿在为她诉说,丹顶鹤也在为她哀鸣。多么感人的故事,年轻的徐秀娟为了救丹顶鹤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当然一定还有许许多多人与其它生命之间感人的事。而人类应该如何与其他生命相处?学生:(略)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和各种生命和谐相处。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然而,由于人类的无知与贪婪,我们曾经美丽的家园如今却已经满目疮痍问: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人是如何对待生命的呢?我们的贪婪,我们的破坏。鲜花没有了,树木没有了,动物们的家也没有了许多生命正离我们而去。(播放20-27)人类的破坏使许多的物种不断消失,破坏了世界原有的和谐和平衡,而这一苦果人类自己也难以幸免地要品尝。我们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议一议)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哪些惩罚呢?(森林的严重破坏,导致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垃圾如山、污染加剧;动物的锐减,则使人类越来越陷于孤独的境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地球。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落实与其它生命和谐相处这一行动呢?学生:(略)通过这节课的讨论,我们都有哪些所得?学生:(略)小结: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关爱。如果任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我们一定时刻牢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视频:《地球你好吗?》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第7篇
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里的不成熟,自我意识增强,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但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较弱,并且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亲友的百般呵护,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不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更不懂得珍惜其他的生命,甚至于对破坏、践踏生命的行为非常的漠视。因此特别需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引导。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教材分析: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目标要求设计,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框题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原本是被冰雪封得不见天日的,当第一缕生命的曙光照亮在我们这蔚蓝色的星球上,世界开始变得温暖。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世界也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人绘出了精美的画卷,有人奏响了昂扬的乐章,有人书写了不朽的人生。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吧,给生命增添一份精彩吧!
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请学生谈观后感,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这可以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讲授新课(看过教材后)
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探究交流:(1)在刚才展示的图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大家想一想在你们身边你知道的生命还有哪些?说说它。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大家说的很好,这说明是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1、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板书)
但是,由于大家平时学习繁忙,可能很少顾及我们身边的一些生命体,其实,我们身边的一些生命体是非常美丽、可爱的,那么,大家想不想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呢?
看图(出示多媒体《可爱的动物》、《美丽的花卉》
探究交流:(1)看了刚才那些图片你的感受是什么?(2)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它是什么?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3)当生命都不存在了,世界会怎样?(出示《干涸的土地》)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归纳)
通过大家的探究交流,我们发现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那么,生命和生命之间又该如何相处呢?
教师总结:应该相互尊重、相百关爱。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探究交流:(1)你曾伤害过某种生命吗?简介过程,这件事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2)人类珍爱生命了吗?(出示图片《人类对动物的虐杀》、《死亡档案》)不关爱生命的结局是什么?(出示图片《肆虐的沙尘暴》)(3)有地球就有生命吗?(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归纳)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人类这样的不珍爱生命,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肆虐的沙尘暴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虐杀生命、破坏植被的惩罚。近几年,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相当于西北5省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我们看到:由于人类不关爱生命,我们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实际上生命的孕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那么,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有地球就有生命呢?(出示资料)
从这个资料我们看到,生命的孕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而人类拯救自身的出路在哪里?
3、人类唯一的出路──关爱生命(板书)
出示图片:《幼苗》问:你还会剥夺它们的生命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确实,《幼苗》中的生命让我们感到了生的希望,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时刻都有的。我们要敬畏地球上一切有意的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会倒下。
小结:生命是灿烂的、顽强的,但它们也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世界,为了我们的生存,请珍爱生命吧!
教学反思: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使学生在对生命体的了解、欣赏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多彩、神奇和其独特性。作为生命的最高形式的人,负有维护大自然和谐的责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大量各种生命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亲眼目睹中去领悟生命的多彩、神奇、美丽和可爱。生命个体种类多,跨度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天上到陆地,从陆地到海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使学生在不同的生命体中领悟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在学生情感的体验中自然过渡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教学内容。
2.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教师设计各种探究交流的问题,使学生从对生命的了解到人类残害生命的后果,再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珍爱的认识过程中,了解到生命的重要。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发挥了学生课堂交流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注重学生成长的指引。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本节课的落脚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引。教师在大量教学图片中,注重提炼典型的、触动学生心弦的生命体。如《藏羚羊》的视频播放也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虐杀的罪孽,唤醒学生敬畏、关爱生命的良知,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爱。
梳理生命的精彩 第8篇
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梳理生命的精彩。这就是海獭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在有限的时间内梳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1 0 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在半年的时间内,共有20个外资项目签约,涉及领域众多、庞大、繁杂,总投资达12.334亿美元;游客数量达到7000万人次,世博对上海的经济拉动创下了794.77亿元的佳绩。
商业街与国际品牌相遇,注定了9月12日开幕的第一届王府井品牌节的非凡。在有限的3天时间内,9条国际著名商业街、6座国际友城、6条国内商业街与会狂欢,多个商业代表团、驻华使节、外国商会、国内外知名品牌商代表莅临出席;通过11项活动的举行,引进众多的精品项目和国际投资者,吸纳高端品牌入驻,在区域内形成“名品名店名街名区”的良性互动。
仅仅两年,联想在俄罗斯的PC市场占有率从0.9%增加到5.5%。据IDC最新统计显示,联想的市场排名已从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在全世界第9大PC市场里演绎出自己的攻略之道。
生命的律动因投入而更加精彩,比如世博会、比如品牌节、比如国际市场
1 0 月12日,《201 0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发布,全球20位拥有1 0亿美元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玖龙纸业张茵和龙湖地产吴亚军等11人从默默无闻到榜上有名,体现出了中国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坚韧毅力。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与海獭相反的事实,一些“能量巨大”的“大个儿”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踉跄。9月28日硝烟弥漫的国美大决战以陈晓险胜留任而落下帷幕。但这结局不是终局最终国美很有可能彻底让出家电零售龙头的宝座。
一向以泡菜举世闻名的韩国,最近因白菜减产而引发“泡菜危机”,价格疯长。韩国不得不从中国进口白菜救急,从而带涨中国白菜的价格。
已普遍被中国网民安装使用的360,在10月中旬突遭腾讯公司的起诉,陷入争议旋涡,一场行业大战由此硝烟四起。
所以,不要说上天给自己的生存能量太少,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愿意将有限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当智利33名被困矿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井下度过了69天并最终成功获救时,他们不仅赢得了个体生命的存在,更赢得了世人对生命的重新审视与尊敬。
我们的市场与企业如何才能梳理出色?此刻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十一”长假后,人们开始了新的工作与生活,企业又进入了新的发展征程。2010年10月10日,很多新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寓意“十分十全十美”。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精彩的生命世界 第9篇
【关键词】探究生命世界农村课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广大乡村相对薄弱,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硬件设施设备不到位,学校没有标准的科学实验室,实验仪器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一名乡村科学教师,就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环境、方式和途径,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弥补其不足,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依据课标要求,在编排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强化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在内容编排上,体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几大板块,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下面就生命世界领域,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一、 关注课标,明确探究方向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而对于生命世界领域内容的教学,课程标准更是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对于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我们要的就是延伸学生的这份兴趣,把学生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探究生命世界的奥秘。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课标为总领,探究为核心,学生为主体,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探究生命世界的奥秘,学会关注生命、观察生命、感受生命,形成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领悟生命世界的精彩。
二、 巧借地利,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课教学不一定都要在教室或实验室上,其实农村学校也有其自身优势,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科学课程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巧妙利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把这些环境中的动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持久、深入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笔者就以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为认识对象,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便于探究活動的进行。在教学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几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到我指定的几个区域:学校里的花圃、草坪、林荫道、操场、教学楼前后、耕乐园等地方寻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找到的生命物体,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兴致高昂,开启了校园里的“寻宝”之旅。活动结束后,小组汇报寻找内容,教师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很热烈:
生1:它们都要吃东西。
生2:它们都需要呼吸。
生3:它们都能长大,能繁殖后代。
……
在教学《寻找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面,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到一个增长点。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观察要求: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点?生长的环境如何?请给它们按照高矮排排队。通过讨论,学生初步认识到一般高的植物都是乔木,如松树、香樟树、柏树等,矮的植物可能是灌木,也可能是草本植物;了解到树叶不同的生长方式,有对生、互生和轮生……
在学生掌握植物的一些生长特点后,教师可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校门,马路边、田野里、沟渠旁、家前屋后等,去寻找植物的踪迹,研究植物的类别。通过实地研究,学生找到了马铃薯、花生、青菜、长豆、狗尾巴草、凤仙花、槐树、圆柏、苦瓜、广玉兰、榆树、柳树等植物,并根据茎含木质的多少,把槐树、圆柏、广玉兰、榆树、柳树等植物归为一类;马铃薯、花生、青菜、长豆、狗尾巴草、凤仙花、苦瓜等归为一类。这时教师适时讲解,茎含木质多的就是木本植物,同学们分的前一类就是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少的就是草本植物,同学们分的后一类就是草本植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实践,对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再如,学生在研究动物的多样性时,可以到养殖场,也可以到田间地头、池塘、小河边寻找鸟兽虫鱼。根据学生寻找到的猪、羊、鸡、鸭、鹅、鲫鱼、草鱼、麻雀、燕子、白鹭、蚂蚁、蚂蚱等动物,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它们各自的身体和生命活动特征,为动物分类奠定一定的基础。
正是有了他们的亲自参与,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课才使学生在研究一些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现象和事物过程中对科学有亲切感。
三、 加强探究,激发课堂活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农村小学虽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虫鱼为伍,日日与草木为伴,生活的内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也为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教学“根”的内容时,我让学生把课前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分类,大家通过观察,发现带来的这些植物的根可以分为两类,这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指出“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叫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叫须根”。这样的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其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在教学“花”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各自带好自己所需的观察工具去校外观察,根据小组分工,他们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有的干脆用手摸一摸花柱,闻一闻花香,还有些学生居然留意到了蜜蜂采花的过程……
在这次的讲课过程中,学生迎着和煦的春风,伴着馥郁的花草香,席地而坐,听得分外投入。他们不但知道了花的结构,而且了解了花的几种传粉方式,如风媒传粉、虫媒传粉、人工传粉,并知道了各种植物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到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养蚕》内容前,我带领学生参观周边乡镇的养蚕基地,向经验丰富的蚕农请教,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及养蚕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其养蚕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制定养蚕计划,开展养蚕活动,迎接蚕宝宝的诞生,观察蚕的变化,认真写好观察日记。学生通过饲养、观察、记录,对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摸得一清二楚。等到上这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对养蚕的情况、记录的情况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不但认识了蚕从卵到成虫各个阶段的特点,还体验到了生命的可贵,意识到了要更加关爱动物、珍爱生命,同时也锻炼了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
精彩的生命世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