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精选8篇)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1篇
附件一: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实施细则(暂行)
一、总 则
1.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属于学会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范畴。2.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学教[2004]053号文的批复,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以下简称机械设计分会)全权负责。
3.由机械设计分会签发的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是申请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必须具备的有效文件之一。
4.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证书是申请高级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必须具备的有效文件之一。
二、机械设计工程师申请认证条件
1.关于机械设计工程师 1.1 机械设计的定义
机械设计是根据用户需要,运用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手段,进行创新、设计(或改造)机械产品的过程,目的是向市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面向生态环境的技术系统。
机械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产品规划、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和试验、市场(用户)信息管理等项。
1.2 机械设计工程师
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从事机械产品(设备)的研究、设计、(含技术引进设计和工程成套设计)、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它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
1.3 机械设计工程师应具备能力水平
机械设计工程师应当具备现代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在设计工作中表现出较好的理性(不是教条的、机械的)和较强的判断力及原创性;
能独立熟悉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产品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中,提出关键性的建议或措施,提出关键任务的解决方案;
在机械设计各学科与领域内获得工作成就的同时,具备获取、运用与设计工作的相近和相关学科(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生产模式、材料工程、工业造型与包装、产品质量管理、先进的设计组织与管理等)知识的能力。
2.机械设计工程师申请认证条件
2.1对于已具备工程师资格,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须提供以下有效文件及复印件: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2)工程师证资格证书;
(3)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4)近两年内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中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培训并取得有效的继续教育证书;
(5)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一年以上的证明并提供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岗位上级写出技术工作业绩评语,并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公章证明)。
2.2 对于还未取得工程师资格者,须提供以下有效文件及复印件:
(1)大学毕业证书或机械设计见习工程师资格证书;
(2)工作经历证明(专科毕业4年以上,本科毕业3年以上,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3)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4)参加全国统一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成绩符合要求(对于已取得机械设计见习工程师证书,同时参加机械设计见习工程师工程培训计划并且达到要求者,可免考“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
(5)外语培训合格证书;
(6)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合格证书;
(7)最近两年内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布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中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培训并取得有效的继续教育证书;
(8)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相关工作二年以上(获得机械设计见习工程师证书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相关工作一年以上)的证明并提供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岗位上级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公章证明)。
(9)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
3.认证程序:凡已具备上述有效文件者,即可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各地资格认证分中心报名申请认证。
三、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组织实施。
1.考试时间:分定期考试和不定期考试,考试时间一天,上午一场(3个小时),下午一场(3个小时)。
2.考试内容: 共考三门课程:
上午: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闭卷笔试);
下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笔试与机考)。
3.考试报名:通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的各省分中心或直接向机械设计分会申请报名考试。
4.考试组织:由机械设计分会直接组织或由机械设计分会委托分中心负责具体考务(例如考场和监考)工作。5.考试命题与阅卷:由机械设计分会统一组织考试命题与阅卷。《机械设计工程师 资格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6.考试证书:考试成绩合格者,由机械设计分会颁发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资格考试合格证书有效期3年。
7.考试费用:680元/人。
三、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
1.培训机构: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由机械设计分会授权。欲开展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的机构均应向机械设计分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培训机构资质证明、师资力量、招生及培训计划,经认可授权后,方可开展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名单均将在机械设计分会网站()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网站()上公布。
培训机构的运作不得违反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机械设计分会负责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
对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培训机构若有违反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的,或教学质量低下,或不按计划完成工作的,将被取消授权。
2.培训教材:统一采用机械设计分会组织编写的《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共三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3.培训形式:机械设计工程师系统知识培训、机械设计工程师考前培训、企业内部专门培训。
4.培训收费:由各培训机构按当地情况确定,并报机械设计分会备案。机械设计分会对培训机构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5.参加应考者可根据自身条件,自愿参加,不得强求。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2篇
1.《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考试题型和比例。试卷总分100分,其中:基本概念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60%;分析理解题(简单回答问题、论述题)30%;分析计算题(应用分析题、计算题)10%。试卷难易比例:了解方面约占10%,掌握方面70%,运用方面20%。
2.《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考试题型和比例;基本概念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50%;分析理解题30%;综合应用题20%(其中:简易题30%、中等难度题60%、难题10%)。内容分配:创新设计部分10分;优化设计部分30分;可靠性部分20分;有限元部分40分:笔试内容15分+上机25分(应用软件解决简单问题)。注:若机考成绩低于15分,则不能通过整个有限元方法部分考试。
3.《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 》:考试题型和比例:考试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方式,试卷总分100分,其中:笔试占50分,上机考试占50分。笔试考试题型: 填空、选择、判断题占50%,问答题占30%,分析题占20%。上机考试题型: 使用一种三维软件设计2~3个三维零件;装配一个含10个零件以下的装配体;实现由三维零件输出二维零件工程图。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3篇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一、考试形式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二单元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一单元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
2.考试命题覆盖本大纲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大纲的重点内容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含质量管理)部分。
3.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性、实用性考题为主。
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必答)和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将按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两个侧重面命题。
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
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
《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
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4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基础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2-03
我国工程界、教育界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2]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等。”[4]结合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标准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教学中的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基础实验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生提高工程素质与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平台。[6] [7]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践能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研究、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8] [9] [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对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如实验教学课程独立设课,不再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逐年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对学生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然较低,且实验项目单一,缺乏对多学科、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实验项目内容;另外实验项目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中知识点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课程的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形成准确、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办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发挥。可见,对实验课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刻不容缓。[11] [12]
二、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以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考核体系等方法,结合现阶段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努力改变现有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考核促学习,考核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充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革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首先,尽量在每项实验内容的讲授中引入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典型工程实例,增强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通过开发改进仪器装置,整合实验内容,使常规实验项目内容与工程实践更为贴近。例如将动平衡实验中通用待平衡转子用高度仿真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风扇、泵的叶轮、普通电机转子代替,采用现有实验系统对这些传动部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测试并矫正,增加实验内容的工程真实性等,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改进更能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二)开发新实验,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是工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锻炼其专业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点面结合”的主动教学模式,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其次,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内实验创意在课外延伸。例如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试验中将方案设计放在课下完成,增加课后实验问题分析并提出机构或结构的创新性方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注意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内容尝试采用“实验小组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实验评分增加组内评分环节,以考查学生在组内实验中的领导力、参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拓宽学习空间
2012年起,慕课(MOOC)的先进理念开始席卷全球,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14] [15]在课程改革中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并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全面开放。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进程。线上学习主要包含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资料及习题内容整理上传以及课前课后的互动讨论,通过现有的教育在线系统及微信群通讯交流方式即能实现相关的功能。“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生诚信、自主素质的提高。必须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登录、点击、作业、答疑,同时可以采用同伴互评、教师课前提问的方法来主动约束规范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线下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师主要作为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解答者和推进者而存在,作为一个聆听者、引导者、帮助者,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水平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且存在抄袭现象。这不仅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投入程度及实验收获,而且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必须改变现有机械基础实验的教学成绩评定模式,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基础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图1为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框图。
新型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必须考虑对规定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常来说,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评价方法除应对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要对实验操作、分析、表达、实验习惯、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还应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来对实验方案的贡献情况,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来进行考量。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实验思考与附加项。最后在学期末实验课程结束后增加考试环节以强化学习效果。所考实验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类基础性题目,以课程中常规实验题目为主,有既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容易上手,难度低,但起评分也较低;提高性实验题目内容为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拟定,其有一定深度及难度,但起评分也较高。考试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档,分档完成后题目由抽签决定。实验考试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验考试成绩等于学生实验考试分数乘以实验题目起评分。而学生课程成绩综合所有实验项目评定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来确定。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对每次实验内容有更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组内抄袭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为准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主动、更热情、更独立,同时,更自觉地思考。
三、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并且认证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在工程教育的主体地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以培养行业内认可的具有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来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
通过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也证明,相关措施紧密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这对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 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4]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5] 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36-38.
[6] 蔡晓君,傅水根,窦艳涛.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7] 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等.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10-214.
[8] 王庆九,钟瑞明,顾大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25-127,187.
[9] 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7-139.
[10] 宋立权,何玉林,李成武,等.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88-91.
[11] 蒋宏春.机械基础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机械基础教育,2012(1):56-59.
[12] 奚鹰,浦海英,熊学训,等.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72-74.
[13] 许涛.“慕课”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70-77.
[14] 刘莉,贾文友,许德章,等.“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2):17-18.
[15] 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和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45-147.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有关要点 第5篇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标准是参照工业发达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的。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①为企业在人才的选择上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价;②推进国际技术资格互认;③促进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我国现在还未加入相应的综合性国际互认组织。中国科协正在启动加入互认组织的程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资格认证”工作正是这一程序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机械工程师”就是瞄准将来与国际接轨而设定的。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实行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的三分离原则,面向社会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以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力争国际互认。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资格认证”是非政府的中介组织行为,属于同行认可的技术(或从业)资格认证。与现在人事部门“职称评定”和有关部门“职业资格”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申请“资格认证”。
●取得“认证资格”有效期为三年。
●申请认证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条件
从事机械工程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符合下列条件均可申请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要求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并提供以下有效文件:
(1)毕业证书原件并保证真实性。学历类别规定:A类:机械类大学本科及以上;B类:机械类大学专科;C类:非机械类工科大学本科及以上;D类:非机械类工科大学专科;E类:同等学历。
“机械类”是指在大学期间学过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四门课程;“工科专业”教育部门对此有专门定义;“同等学历”是指上述两类以外的各类人员。
(2)外语要求具备下列之一:①国家外语四级证书;②人事部门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③由分中心及我会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此类证书需加盖培训单位和省学会章)。
(3)计算机要求具备下列之一:①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②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模块合格证书;③由分中心及我会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此类证书需加盖培训单位和省学会章)。
(4)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合格证书。
(5)继续教育要求具备下列之一:①国家认可的继续教育证书(人事部门发放);②由分中心及我会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此类证书需加盖培训单位和省学会章)。
(6)实际工作经历,专科毕业4年以上(非机械类需6年),本科毕业3年以上(非机械类需5年),其中必须有1年以上在生产、科研企业工作经历,同等学历者须有1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7)提供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岗位上级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需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公章证明)。
(8)工作年限要有相应证明材料。
参考资料:http:///kjxx/zytz/2004/7/22/23441.shtml
机械工程师认证考试大纲 第6篇
Ⅰ.基本要求
Ⅱ.考试内容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Ⅳ、样题示例
前 言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开展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制订的考试标准文件之一。它是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报者参加“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的复习备考的依据,是编写《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等学习教材的依据,是各地开展助学辅导的依据,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本大纲共分四个部分:Ⅰ.基本要求,Ⅱ.考试内容,Ⅲ.有关规定和说明,Ⅳ.样题示例。
基本要求部分旨在表明,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积极适应当今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理念,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懂得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大纲所列考试内容,体现了一名合格的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大学所学的主要基础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应考者工作后运用这些知识所应获得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还涉及大学毕业后应扩展的新知识,是对应考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因此,应考者欲通过资格考试达到大纲提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较扎实的大学基础、毕业后踏实的工作实践和边工作边接受继续教育的不断积累。
大纲的第Ⅲ部分,是对资格考试的考试形式、时间、注意事项和考试试卷的结构、试题分布、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说明。大纲的第Ⅳ部分,提供了第一单元考试和第二单元考试的样题示例。
本大纲尚待通过一个阶段的考试实践后,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希望广大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Ⅰ.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 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 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4.示意图 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尺寸标注
(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标注
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
7.尺寸链
二、工程材料
1.金属材料
(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
(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结晶 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合金的结构)
(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 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 冲击试验 硬度试验 化学分析 金相分析 无损探伤)
(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 工艺性能 经济性)
2.其他工程材料(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 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 常用塑料成型方法工程塑料的应用)
(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 氮化硅陶瓷 碳化硅陶瓷 氮化硼陶瓷 金属陶瓷)
(3)光纤(种类 应用)
(4)纳米材料(种类 应用)
3.热处理
(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 铸铁热处理 有色金属热处理)
(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 电阻炉 真空炉 感应加热电源)
(3)热处理应用(轴类 弹簧类 齿轮类 滚动轴承类 模具类 工具类 铸铁、铸钢件有色金属件)
三、产品设计
1.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
(1)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 产品定位 可行性分析报告)
(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 功能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书)
(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则 评价方法)
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
(1)强度、刚度
(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 可装配性设计 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则要点)(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可靠性设计)
(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 磨损定律 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 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
(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 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 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
(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则 防护设计)
(7)标准化、通用化
3.机械零、部件设计
(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 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 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
(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 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 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制动器的功能特点)
(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 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
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
(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 泵和马达)
(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 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
(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4)密封设计
5.电气传动基础
(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 异步电动机制动)
(4)电动机的选用
6.设计方法与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 应用)
(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 优化设计 人机工程 反求技术 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 快速原型制造)
(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 智能设计 生命周期设计 绿色设计 创新设计)
四、制造工艺
1.工艺过程设计
(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 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 精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阶段的划分 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合理组合)
(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 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
(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则 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 主轴加工工艺 圆柱齿轮加工工艺)
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 工艺装备的类型)
(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 工艺规程 工序要求与设备 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
(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
(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
(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 验证的范围 验证的主要内容验证的方法)
3.车间平面设计
(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
(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 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 流水线布置)
4.切(磨)削加工
(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金属切削率 切削力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 经济加工精度)
(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 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 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新的车削技术)
(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 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 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 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超精铣削)
(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 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 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磨削)
(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 工艺过程的因素环境因素 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则措施)
(6)切削用量的选择
(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 切削刀具)
5.特种加工
(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 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 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
(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 激光加工设备 激光打孔 激光切割)(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超声加工设备 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超声加工的应用)
6.铸造
(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文件)
(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 铸铁件铸造 铸钢件铸造 铜、铝合金铸件铸造)
(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 铝合金铸件)
(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 压铸合金 压铸机)
(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 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 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
(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 模板 芯盒 砂箱)
7.压力加工
(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 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
(2)锻造(自由锻 模锻)
(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 冲压工艺分类 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
(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
(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 热锻模设计 胎模结构设计 快速经济制模技术)
8.焊接
(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 弧焊电源及其特性 焊接工艺)
(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 埋弧焊)(3)氩弧焊
(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
(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 焊接辅助加工装置 焊接操作机)
9.表面处理
(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 表面工程技术分类)
(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 涂装工艺与装备 涂膜干燥 典型产品涂装 涂膜质量的评价)
(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 热喷涂工艺流程热喷涂工艺方法 热喷涂材料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
(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 电镀的工艺过程 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 电镀种类及应用电镀层质量评价)
10.装配
(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 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装配精度 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
(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 装配方法)
(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 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
(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 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
五、管理/经济
1.安全/环保(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
(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防火、防爆 防触电和静电 防噪声)
(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 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清洁生产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
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 财务三表 税种、税率)
(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 专利法 商标法 著作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 合同法 招投标法 生产许可制度)
(7)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 WTO基本原则 WTO的四大宗旨 反补贴与反倾销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3.工程经济
(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 供给 供给和需求平衡 市场 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 量―本―利之间的关系 量―本―利分析)
(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评价 提出改进设想 分析与评价方案 试验,检查,评价效果)
4.管理(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 管理的基本职能)
(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 两权分离 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结构)
(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 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 熟练曲线)
(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5)现场管理(5S活动定置管理)
5.管理创新
(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
(2)MRP/MRPⅡ/ERP(MRP MRPⅡ ERP)
(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看板管理)
(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 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 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 企业灵捷化案例)
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
(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 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
(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 产品质量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
2.过程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概念
(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 排列图 因果图)
(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 控制图)
(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 回归方程法 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
3.计量与检测
(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
(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 长度测量用的器具 角度测量器具 形状测量器具)
(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 力矩的测量 位移测量 转速测量 振动测量)
(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 压力测量 噪声测量)
七、计算机应用
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
(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 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 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 2.计算机仿真
(1)仿真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
(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
(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
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
(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 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
(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手工编程举例 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
(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
4.CAD/CAPP/CAM/CAE(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
(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
(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
八、机械制造自动化
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
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
(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 组合机床 刚性自动线)
(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 加工中心)
3.物流自动化
(1)物流概念和功能
(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 存储自动化设备)
4.信息流自动化
(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
(2)信息源
(3)信息采集/输入
(4)信息处理
(5)信息传输与交换
(6)信息存储
5.管理自动化
(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
(2)MRP-Ⅱ 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
(1)DNC系统
(2)FMC(柔性加工单元)
(3)柔性自动线(FTL)
(4)FMS(柔性制造系统)
(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一、考试形式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二单元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一单元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
2.考试命题覆盖本大纲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大纲的重点内容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含质量管理)部分。
3.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性、实用性考题为主。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必答)和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将按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两个侧重面命题。
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
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
《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 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有关教学用书等。
Ⅳ、样题示例
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塑性最好,具有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且变形最小,适合用作需要注入模型的产品的工程塑料是
A)聚碳酸脂 B)聚苯乙烯 C)酚醛塑料 D)环氧树脂
2.铸模中的冒口是为了
A)帮助提升模具 B)与上模箱固定 C)加强拔模斜度 D)铸件冷却时补充金属
二、简单应用题
下列各步骤是一般零件拟定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它们是:工艺分析,选择毛坯,确定各工序的机床,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编制工艺卡片,拟定工艺顺序,技术要求分析,共7项(顺序已打乱),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并简单说明工作内容。
第二单元
一、简单应用题
1.下图为一活塞支承在螺纹端盖上,试分析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绘出改进图)。
2.有一零件的尺寸加工要求为工50个样件,得到的尺寸如表所示: ,在一台普通车床上加
请根据这些数据
(1)计算该车床的工序能力指数并绘出其尺寸和公差带的分布图和评价该机床的能力。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7篇
前 言
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科技和国民经济的经济基础,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
机械工程师则是推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与提高的原动力。我国加入 WTO 以后,相关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机械工程师资格的同行认证,(即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持认证工作),正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内容之一。因此,全国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对机械工程师的技术资格进行考评认证,不仅是为了促进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同时也对提升我国机械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有重大意义。
本〈指导书〉是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试行)的要求编写的(见附录
一、附录二)其目的在于为准备参加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申报者,提供一份既简要又较系统的复习指导材料,以指导和帮助他们重点复习和进一步掌握在大专院校曾经学过的技术知识和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正确理解和使用大纲;正确把握考试内容;正确进行考前训练,为认证考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向他们扼要介绍一些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机械工程师所应了解的相关知识,包括与技术、经济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本《指导书》根据大纲要求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内容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原总工程师陈耀昌教授级高工和杜志强高工编写;第二部分由北内集团总公司李泉华教授级高工编写;第四部分由《现代制造工程》(原《机械工程师》)杂志社原主编汪士治教授级高工、华德液压公司张载高工、北京理工大学车大辛副教授、李泉华教授级高工级和王仁康教授级高工编写;第五部分由清华大学朱耀祥教授、清华企业集团刘旭高工、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刘兴家高工、李先正教授级高工和任虹律师编写;第七部分由北京理工大学张建民教授编写;第六部分和第八部分由原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谭汝谋教授级高工编写。全书由谭汝谋任主编,刘兴家任副主编,王仁康任主审。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程制图和公差
1.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1.1 图框 1.1.2 图线
1.1.3 比例 1.1.4 标超栏 1.1.5 视图表示方法 1.1.6 图面的布且 1.1.7 剖面符号与画法
1.2 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2.1 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 1.2.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
1.3 原理图
1.3.1 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1.3.2 液压系统原理图画法 1.3.3 气动系统原理图画法
1.4 示意图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5.1 尺寸标注 1.5.2 公差与配合标注 1.5.3 形位公差标注
1.6 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6.1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6.2 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1.6.3 表面质量的标注的说明
1.7 尺寸链
思考题
习题一
第二部分
工程材料
2.0 基本要求 2.1 金属材料
2.1.0 考核知识点 2.1.1 材料特征 2.1.2 晶体结构 2.1.3 铁碳合金图
2.1.4 试验方法 2.1.5 材料分类朋 2.2 其他工程材料
2.2.0 考核知识点 2.2.1 工程塑料 2.2.2 特种陶瓷 2.2.3 光学纤维
2.2.4 纳米材料
思考题 2.3 热 处理
2.3.0 考核知识点 2.3.1 热处理工艺 2.3.2 热处理设备 2.3.3 典型零件热处理应用实例 思考题习题二
第三部分 产品设计
3.0 基本要求
3.1 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
3.1.0 考核知识点 3.1.1 可行性分析 3.1.2 概念设计 3.1.3 技术设计
3.1.4 设计评价与决策 思考题
3.2 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
3.2.0 考核知识点 3.2.1 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 3.2.2 结构工艺性设计
3.2.3 可可靠性 3.2.4 摩擦、摩损、润滑 3.2.5 机械振动与噪声 3.2.6 安全性 3.2.7 标准化、通用化
思考题
3.3 机械零件、部件设计
3.3.0 考核知识点 3.3.1 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 3.3.2 联接、紧固件 3.3.3 操作调节与控制件 3.3.4 箱体、机架件的设计特点准则和一般要求
思考题
3.4 气动、液压传动系统
3.4.0 考核知识点 3.4.1 常用气动、液压元件 3.4.2 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 3.4.3 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 3.4.4 密封设计
思考题
3.5 电气传动基础
3.5.0 考核知识点 3.5.1 电动机和发电机 3.5.2 电气调速 3.5.3 电气制动 3.5.4 电动机的选用
思考题
3.6 设计方法与运用
3.6.0 考核知识点 3.6.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6.2 实用设计方法
3.6.3 现代设计方法
思考题
习题三
第四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
4.0 基本要求
4.1 工艺过程设计
4.1.0 考核知识点 4.1.1 工艺过程的基本板念 4.1.2 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 4.1.3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4.1.4 定位基准选择 4.1.5 工艺线路的设计 4.1.6 加工余置的确定 4.1.7 工艺尺寸计算 4.1.8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4.1.9 典型另件工艺设计
思考题
4.2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4.2.0 考核知识点 4.2.1 工艺装备的类型 4.2.2 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 4.2.3 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4.2.4 工艺选择的依据
4.2.5 工艺装备设计程序 4.2.6 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经济技术评介指标 4.2.7 工艺装备的验证
思考题
4.3 车间平面设计
4.3.0 考核知识点 4.3.1 车间生产设备布置的原则 4.3.2 产品种类与生产量分析 4.3.3 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
思考题
4.4 切(磨)削加工
4.4.0 考核知识点 4.4.1 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 4.4.2 车削 4.4.3 铣削
4.4.4 磨削(砂轮磨削)
4.4.5 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 4.4.6 切削用量的选择 4.4.7 切削用工、夹具
思考题
4.5 特种加工
4.5.0 考核知识点 ⒋⒌ 1 特种加工方法分类和特点 4.5.2 电火花加工
4.5.3 电火花加工 4.5.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4.5.5 超声加工 思考题 4.6 铸造
⒋⒍ 0 考核知识点 4.6.1 铸造及其特点 4.6.2 砂型铸造 4.6.3 金属型铸造 4.6.4 压铸 4.6.5 熔模铸造 ⒋⒍ 6 铸造工艺装备 思考题
⒋ 7 压力加工 |
⒋ 7.0 考核知识点 ⒋⒎ 1 压力加工及其分类 ⒋ 72 锻造 ⒋ 73 冲压 ⒋ 7.3 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提高质量的措施
⒋⒎ 5 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思考题 4.8 焊接
4.8.0 考核知识点 4.8.1 焊接方法与特点 4.8.2 电弧焊 4.8.3 氩弧焊
4.8.4 气焊 4.8.5 焊接工艺装备 4.9 表面处理
4.9.0 考核知识点 4.9.1 表面处理的特点与分类 4.9.2 涂装技术 4.9.3 热喷涂技术 4.9.4 电镀
思考题 ⒋ 10 装配
⒋ 10.0 考核知识点 4.10.1 基本知识 4.10.2 装配尺寸链与装配方法
4.10.3 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 4.10.4 典型部件的装配 思考题
习题四
第五部分管理 / 经济 5.0 基本要求
5.1 安全 / 环保
5.1.0 考核知识点 5.1.1 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性 5.1.2 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 5.1.3 环境保护
思考题
5.2 与职业相关道德、法律知识
5.2.0 考核知识 5.2.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2.2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5.2.3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2.4 财务及税收制度
5.2.5 知识产权法 5.2.6 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 5.2.7WTO 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
5.3 工程经济 5.3.0 考核知识点 ⒌ 3.1 经济学基本概念 5.3.2 成本分析 5.3.3 价值工程
思考题 5.4 管理
5.4.0 考核知识点 5.4.1 管理的基本职能 5.4.2 现代企业制度
5.4.3 生产率分析与提高 5.4.4 物流基础 5.4.5 现场管理
思考题 5.5 管理创新
5.5.0 考核知识点 5.5.1 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 5.5.2 MRP / MRPII / ERP 5.5.3 精益生产
5.5.4 项目管理 5.5.5 灵捷制造
思考题
习题五
第六部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6.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 ⒍ 1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6.1.1 质量/产品质量 6.1.2 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 6.1.3 ISO9000 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6.1.4 质量认证 ⒍ 2 过程质量控制
6.2.1 质量控制概念 6.2.2 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 6.2.3 统计过程控制工具 6.2.4 相关分析
⒍ 3 计量与检测
6.3.1 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 6.3.2 几何量测量 6.3.3 机械测量
6.3.4 其他物理测量 思考题
习题六
第七部分 计算机应用
7.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
7.1 计算应用的基本知识
7.1.1 微机的构成及种类 7.1.2 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 7.1.3 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 7.2 计算机仿真
7.2.1 仿真的基本概念 7.2.2 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 7.2.3 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
7.2.4 仿真在 CAD / CAPP / CAM 系统中的应用 7.3 计算机数字控材制(CNC)
7.3.lCNC 控制程序编制基础 7.3.2CNC 程序编制方法 7.3.3 直线插补与圆插补
7.4 CAD / CAPP / CAM / CAE 7.4.lCAD / CAPP / CAM 的基本概念 7.4.2CAD / CAPP / CAM 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
7.4.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7.4.4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7.4.5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7.4.6CAD / CAPP / CAM 的应用状况 7.4.7 计算机辅助工程(Com pu terAided Engineering - CAE)| 思考题
习题七
第八部分 机械制造自动化
8.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
8.1 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 8.2 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
8.2.1 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 8.2.2 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 8.3 物流自动化
8.3.1 物流概念和功能 8.3.2 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
8.4 信息自动化
8.4.1 信息涵义与信息流 / 信息系统 8.4.2 信息源 8.4.3 信息采集 / 输入 8.4.4 信息处理 8.4.5 信息传输与交换 8.4.6 信息存储 8.5 管理自动化
8.5.1 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 8.5.2 MRP - H 8.6 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
8.6.1 DNC(直接数控系统)8.6.2 FMC {柔性加工单元} 8.6.3 FTL(柔性生产线)8.6.4 FMs(柔性制造系统)8.6.5 CIMS {计算机集成树造系统}
思考题习题八
附录一《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草案)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第8篇
第Ⅰ卷 (共8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题, 每小题1分, 21~50题, 每小题2分, 共计80分)
下列各题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得分。
1.在工程图样上, 齿轮齿根圆的线型为
(A) 细实线 (B) 粗实线
(C) 细点划线 (D) 细虚线
2.尺寸φ50h7的
(A) 上偏差、下偏差均大于0
(B) 上偏差为正值, 下偏差为0
(C) 上偏差、下偏差均小于0
(D) 上偏差为0, 下偏差为负值
3.图样上四个相同光孔的尺寸标注正确的为
(A) 4φ10H6 (B) 4φ10h6
(C) 4-φ10H6 (D) 4-φ10h6
4.表面粗糙度Rz的数值是
(A) 以mm为单位 (B) 以μm为单位
(C) 以nm为单位 (D) 百分比数值
5.共晶生铁的常温金相组织为
(A) 珠光体 (B) 渗碳体
(C) 铁素体 (D) 莱氏体
6.汽车变速箱齿轮一般采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是
(A) 渗氮 (B) 渗碳 (C) 渗硼 (D) 氮碳共渗
7.承受重载的机架在满足外形尺寸的条件下, 其设计的第一要素应是
(A) 强度 (B) 刚度 (C) 工艺性 (D) 耐磨性
8.在液压系统中, 两位四通电磁阀一般用于控制油缸的
(A) 压力 (B) 速度 (C) 换向 (D) 平衡
9.下述加工方法中, 一般不能提高加工面位置精度的是
(A) 车削 (B) 无心磨削 (C) 铣削 (D) 钻削
10.精铣淬硬钢时, 铣刀材料宜选用
(A) 高速钢 (B) 钨钴类硬质合金
(C) 金刚石 (D) 陶瓷
11.喷涂大面积金属涂层, 尤其是长效防腐锌、铝涂层的最佳喷涂方法是
(A) 火焰喷涂 (B) 电弧喷涂
(C) 等离子喷涂 (D) 超音速火焰喷涂
12.不需要电镀槽的镀方法是
(A) 挂镀 (B) 滚镀 (C) 刷镀 (D) 连续电镀
13.在经营领域里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是
(A) 商标权 (B) 专利权 (C) 著作权 (D) 版权
14.发明专利的期限自申请日计算为
(A) 20年 (B) 30年 (C) 15年 (D) 10年
15.在ISO9001标准中, 零件加工不合格和有缺陷, 这两个概念是
(A) 完全一样 (B) 相互没有关系
(C) 不合格包括缺陷 (D) 缺陷是严重的不合格
16.工序质量特性控制图中, 上、下控制界线与中心线 (CL) 相对距离是标准偏差 (σ) 的
(A) ±6倍 (B) ±4倍 (C) ±3倍 (D) ±2倍
17.MCS-51系列单片机使用74LS373锁存器的目的是锁存单片机8031的
(A) 高8位地址信息 (B) 低8位地址信息
(C) 低8位数据信息 (D) 高8位数据信息
18.CPU能寻址64k的地址总线为
(A) 8根 (B) 16根 (C) 20根 (D) 32根
19.属于组合机床动力头部件的是动力滑动、动力相和
(A) 操纵台 (B) 液压站 (C) 铣削头 (D) 动力扳手
20.信息自动化中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信息采集/输入、信息处理和
(A) 信息压缩 (B) 信息交换
(C) 信息变换 (D) 信息传输
21.轴线垂直相交的圆柱与圆锥, 下图中相贯线画法正确的是
22.平键与轴键槽之间的
(A) 键宽尺寸为基孔制配合
(B) 键高尺寸为基轴制配合
(C) 键宽尺寸为基轴制配合
(D) 键高尺寸为基孔制配合
23.为保证齿轮副侧隙, 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
(A) 上偏差为正值, 下偏差为0
(B) 上偏差、下偏差均为正值
(C) 上偏差为正值, 下偏差为负值
(D) 上偏差、下偏差均为负值
24.为改善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切削性能, 降低硬度和为以后淬火做组织准备, 常采用的退火工艺是
(A) 球化退火 (B) 完全退火
(C) 不完全退火 (D) 再结晶退火
25.检验焊缝中较宽的裂缝未熔合、未焊透、夹渣、气孔及铸钢中的冷隔和缩孔等, 常采用的探伤方法是
(A) 磁粉探伤 (B) X射线探伤
(C) 萤火探伤 (D) 涡流探伤
26.用于制造大型球磨机衬板和大型粉碎机锤头的铸铁材料是
(A) 灰口铸铁 (B) 球墨铸铁
(C) 耐磨合金铸铁 (D) 蠕墨铸铁
27.异步电动机制动方法, 一般采用
(A) 反馈制动 (B) 发电制动
(C) 伺服制动 (D) 传感制动
28.受中等冲击载荷、支承刚度较差、速度较高的两共线轴之间宜选用
(A) 弹性柱销联轴器 (B) 凸缘联轴器
(C) 十字滑块联轴器 (D) 万向联轴器
29.已知一渐开线齿轮的模数m=2mm、齿数z=20、齿顶高系数h*a=1, 其齿顶圆直径为
(A) 44mm (B) 42mm (C) 41mm (D) 40mm
30.在车削用量三要素[背吃刀量 (切削深度) ap、进给量f、切削速度v]中, 对切削温度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
(A) ap-f-v (B) f-v-ap (C) f-ap-v (D) v-f-ap
31.切削加工性较好的钢材的硬度一般为
(A) <100HB (B) 160~230HB
(C) 300~400HB (D) >400HB
32.在制订加工工艺规程时, 按工序分散原则制订工艺规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A) 简化生产的计划和管理
(B) 机床、刀具、夹具等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
(C) 缩减辅助时间
(D) 有利于保证有较高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的加工精度
33.下列刀具材料中硬度最高的是
(A) W18Cr4V (B) W6Mo5Cr4V2
(C) YT30 (D) YG6
34.铸型中设置冒口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铸件产生缩孔或疏松
(B) 防止铸件开裂
(C) 防止铸件出现夹杂
(D) 去除杂质
35.对于重要锻件的锻造比一般选取
(A) 4~8 (B) 3~4 (C) 2~3 (D) 1~2
36.用于汽车薄板结构件的焊接方法是
(A) 电弧焊 (B) 埋弧焊 (C) 气焊 (D) 压焊
37.某铝合金铸件的最小壁厚为0.6~0.8mm, 应采用的铸造方法为 (A) 砂型铸造 (B) 压铸
(C) 失蜡铸造 (D) 金属型铸造
38.专利保护法的对象是
(A)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B) 发明、专有技术、实用新型
(C) 发明、专有技术、外观设计
(D)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有技术
39.设备的三种维护保养方法是
(A) 全面维修、预防性保养、预测性保养
(B) 预防性保养、计划性保养、预测性保养
(C) 计划性保养、预防性保养、全面维修
(D) 计划性保养、预测性保养、停工维修
40.“财务三表”是指
(A)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支平衡表
(B)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应收应支表
(D)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审计表
41.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税种是
(A) 所得税 (B) 营业税 (C) 消费税 (D) 增值税
42.轴类零件两端由顶尖支承, 用千分表测量轴上某一个回转外圆, 其显示数值的变动量是
(A) 位置度误差值 (B) 圆度误差值
(C) 同轴度误差值 (D) 圆跳动误差值
43.名称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2000年版的标准号是
(A) ISO9000 (B) ISO9001
(C) ISO9004 (D) ISO19011
44.一批零件的外圆尺寸要求为φ50-0.03-0.07, 经加工后实测并计算其标准偏差σ=0.005mm, 其工序能力指数约为
(A) 1.33 (B) 1.66 (C) 2.33 (D) 1.11
45.数控加工的程序格式中的功能字F是指
(A) 进给速度功能字 (B) 指定刀具功能字
(C) 主轴转速功能字 (D) 附加指令功能字
46.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各I/O端口的控制字 (D7D6D5D4D3D2D1D0) 的二进制代码为10010001时, 其十六进制代码为
(A) 90H (B) 91H (C) 93H (D) 94H
47.8086/8088CPU的最大工作模式系统中, 除主处理器 (CPU) 之外, 还有一个数值协处理器是 (A) 8087 (B) 8098 (C) 8078 (D) 8089
48.8031单片机的地址总线是指
(A) D0~D16 (B) D1~D16 (C) A0~A15 (D) A1~A16
49.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 选择配套的控制系统时, 专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适用于
(A) 大批大量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B)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C)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D) 单件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50.管理的职能主要是
(A)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B) 计划、设计、领导、控制
(C)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 计划、组织、领导、营销
2008年11月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与技能 (第一单元) (课程代码:9998
第Ⅱ卷 (共40分)
二、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计40分)
51.轴零件右端面对其轴线的全跳动公差值为0.05mm, 若要规定该端面的平面度公差, 其公差值与全跳动公差值有何关系, 为什么。
52.钢件的退火工艺有哪几种 (至少列出5种) 。
53.一般设计液压传动装置时, 应包括哪几部分, 并简述其作用。
54.请说明W18Cr4V、YT15、YG18各属哪类刀具材料, 适合加工何种工件材料。
55.模锻工艺通常包含哪5道工序。
56.我国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有哪些。
57.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包括哪些主要方面内容。
58.在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中, 常用工程分析方法有哪些。
2008年11月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与技能 (第二单元) (课程代码:9999)
第二单元共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二单元包含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两种题型。综合应用题包含选做题, 请考生按要求选做。
简答应用题 (一至四题, 每题10分, 共计40分) 一、钢制圆柱齿轮与钢制轴用平键连接。装齿轮处的轴径为准60mm, 齿轮轮毂宽为90mm。传递的转矩为840Nm, 载荷平稳, 许用挤压应力[σp]=120MPa。根据附表选择键的主要参数, 并进行强度验算。
二、试分析在平面磨床上磨削零件槽时, 槽口扩张误差 (如图中所示的△) 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减小该项误差的措施。
三、列出变形铝合金常用的五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并编制2A14变形铝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四、何谓反倾销, 并简述反倾销对进口、出口国的意义及反倾销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综合应用题 (五至八题, 每题20分, 共计40分)
从下列五至八题中选2道作答。多于2道时, 只评判所选的前2道。
五、一级双联齿轮变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计要求:中心距a=120mm, 输入轴I的转速nI=1000r/min, 输出轴II的转速nII=250r/min, nII′=500r/min, 齿轮模数均为m=2mm, 齿宽系数φa=0.9。试计算:
1) 两对齿轮的传动比i12和i1′2′;
2) 各齿轮分度圆直径和齿数;
3) 齿轮1和齿轮1′的齿宽;
4) 将上述计算出的尺寸标注在示意图上。
六、某轴承座如图所示, 除B面和尺寸90+0.40外, 其他表面和尺寸均在前工序中加工完成, 本工序为车B面, 保证尺寸90+0.40, 以A面为定位基准, 并作为加工时的测量基准, 试计算工序尺寸A1。
七、铸件选择分型面的原则有哪些。请标示下图所示电动机端盖铸件分型面和凸台铸件分型面。
八、检测一台卧式车床工件头架和尾架顶尖中心线的偏摆误差, 说明:
1) 采用哪些附件及仪表;
2) 检测哪些项目;
3) 简述检测过程;
4) 如何评定其误差值。
2008年11月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与技能 (第一单元) (课程代码:9998)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题, 每小题1分, 21~50题, 每小题2分, 共计80分)
1.A 2.D 3.A 4.B 5.D 6.B 7.A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B 16.C
17.B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A 25.B 26.C 27.B 28.A 29.A 30.D
31.B 32.B 33.C 34.A 35.A 36.D 37.B
38.A 39.A 40.B 41.B 42.D 43.B 44.A
45.A 46.B 47.A 48.C 49.A 50.C
二、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计40分)
51.右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数值应小于0.05mm。 (3分) 因为右端面的全跳动公差已经限制其平面度误差不能超过0.05mm。 (2分)
52.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再结晶退火。 (每答对1项得1分, 满分5分)
53.1) 液压泵, 将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的元件。 (2分)
2) 执行元件, 将液体压力能转换成机构能的元件。 (1分)
3) 控制元件, 通过对液体压力、流量、方向的控制, 实现对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方向、作用力等的控制。 (1分)
4) 辅助元件, 如管道、管接头、油箱等。 (1分)
54.W18Cr4V属于通用型高速钢刀具材料, 适用于加工硬度<280HB的部分结构钢和铸铁。YT15属钨钴钛类 (WC-TiC-Co) 硬质合金, 适用于加工碳钢和合金钢。YG8属钨钴类 (WC-Co) 硬质合金, 适用于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以及非金属材料。 (答对1项得2.5分, 满分5分)
55.备料工序、加热工序、变形工序、锻后工序、检验工序。 (1项得1.5分, 满分5分)
56.增值锐, 消费税, 营业税, 资源税, 企业所得税。 (答对1项得1分, 满分5分)
57.包括工艺准备、生产作业计划、物流过程的运行控制、数控程序的自动编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等主要方面。 (答对1项得1.5分, 满分5分)
58.有限元分析法, 优化设计方法, 可靠性分析, 仿真技术, 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等。 (答对1项得1.5分, 满分5分)
2008年11月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与技能 (第二单元) (课程代码:9999)
答案及评分参考
简答应用题 (一至四题, 每题10分, 共计40分)
一、1) 确定键的尺寸 (4分) , 由附表查得, 当轴径d=60mm时, 键宽b=18mm, 键高h=11mm, 键长L=80mm。
2) 强度验算。 (6分)
因是静连接, 故只验算挤压强度,
式中T=840Nm, d=60mm
l=L-b= (80-18) mm=62mm
k=0.5h= (0.511) mm=5.5mm
σp=[σp], 满足强度要求。
二、槽口扩张误差产生原因:
1) 砂轮主轴中心线与工作台往复运动导轨的垂直度误差;
2) 工件槽误差复映;
3) 砂轮主轴系统的变形 (由其刚度不够而引起的) ;
4) 砂轮端面呈凸形;
5) 磨头振动等其他原因。
(每答对1项得1.5分, 满分5分)
减小该项误差的措施:
1) 减小砂轮主轴中心线与工作台往复运动的垂直度误差;
2) 提高砂轮主轴系统的刚度;
3) 减小磨头振动;
4) 注意砂轮修整, 保持砂轮切削部分锋利;
5) 减小背吃刀量, 采用不进给光磨, 减少与消除误差复映等。
(每答对1项得1.5分, 满分5分)
三、扩散退火 (1分) , 再结晶退火 (1分) , 去应力退火 (1分) , 回归处理 (1分) , 淬火、时效 (1分) 。500℃5h固熔淬火 (水温20℃~30℃) , 时效167℃ (6~10) h (5分) 。
四、反倾销的规定条件:1) 出口国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产品。2) 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3) 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答对1项得1分)
意义:1) 进口国可利用“反倾销”规则保护本国同类产品相关企业。2) 我国出口企业可利用“反倾销”规则限制出口目的地国滥用“反倾销”措施作为贸易保护。 (答对1项得2分)
反倾销措施:1) 中止协议, 2) 征收反倾销锐, 3) 反贸易壁垒。 (答对1项得1分)
综合应用题 (五至八题, 每题20分, 共计40分)
五、i12=nⅠ/nⅡ=1000/250=4, i1′2′=nⅠ′/nⅡ′=1000/500=2 (4分)
设各轮分度圆直径分别为:d1, d1′, d2, d2′
因为a= (d1+d2) /2= (d1′+d2′) /2=120
i12=d2/d1, i1′2′=d2′/d1′
所以d1=48mm, d2=192mm, d1′=80mm, d2′=160mm (5分)
因为d=mz, z=d/m
所以z1=24, z1′=40, z2=96, z2′=80 (4分)
因为b=φdd
所以, 计算并圆整后的b1=44mm, b1′=72mm (4分)
在图上标注上述尺寸 (3分)
六、1) 表面B的位置尺寸在图样中是由表面C标注的, 表面C是表面B的设计基准, 车表面B时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均为A面, 与B面设计基准不重合, 需进行工序尺寸换算计算。
2) 由有关尺寸组成的工艺尺寸面链见图所示。
3) 工序尺寸A1计算如下:
(1) 在加工中90+0.40是间接得到的, 故为封闭环。工序尺寸和130+0.10为增环, 尺寸150±0.1为减环。
(2) 工序尺寸A1计算步骤
90=130+A1-150
A1=90+150-130=110
0.4=0.1+ES1- (-0.1)
上偏差ES1=0.4-0.2=0.2
0=0+EI1-0.1
下偏差EI1=0.1
(分析尺寸链关系正确得10分;计算正确, 再得10分。如算法正确, 数值有误略减分)
七、分型面尽量采用平面 (2分) ;铸件尽可能放在同一砂箱内, 至少保证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放在同一砂箱内, 以减少尺寸偏差 (2分) ;尽量减少分型面, 一般机型造型只用一个分型面, 手工造型可选择两个以上的分型面 (2分) ;应尽量减少砂芯、活块的数量 (2分) ;此外, 选择分型面还应考虑下芯、合箱、起模、检查尺寸、定位和紧箱的要求。 (2分)
八、1) 采用表夹附件 (因装在刀架上) 、标准心轴、千分表。 (3分)
2) 检测垂直面上和水平面上的偏摆误差。 (4分)
3) 垂直面上的偏摆误差: (1) 将标准心轴顶紧在头架、尾架的顶尖上; (2) 移动刀架, 分别将千分表触头位置在心轴两端的上母线进行检测; (3) 将心轴转180°, 重复 (2) 的过程。水平面上的偏摆误差:与上述过程的区别在于将千分表触头置于心轴的侧母线上。 (8分)
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