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权范文
货币主权范文(精选7篇)
货币主权 第1篇
1. 早期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由来以久, 1943年4月7日, 时任英国财政部顾问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拟定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即所谓的“凯恩斯方案”。这个方案主张采用透支原则, 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 即“国际清算 (或货币) 同盟”。会员国不需缴纳黄金或外汇, 只需开设一个账户, 按照战前3年进出口贸易平均值的75%计算需要承担的份额, 通过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和债务。“凯恩斯方案”中蕴含了创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 由国际清算联盟发行一种国际货币-“班柯 (Bancor) ”, 作为各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之间结算之用。各国按一定的比例与班柯建立固定汇率, 且不得随意变动。
“怀特方案”即国际稳定基金计划, 该方案采取存款原则, 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 基金总额至少为50亿美元, 根据其缴纳的份额决定其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基金组织由执行董事会管理, 发行一种名为“尤尼它” (Unita) 的国际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其含金量为137格令, 相当于10美元。“尤尼它”可以兑换为黄金, 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各国的货币平价一经确定, 未经基金组织的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国际货币秩序, 特别是汇率的稳定, 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方式, 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2.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 (OCA) 理论最早由蒙代尔提出, 他认为, 最优货币区的实现要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为基础。若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当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 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可以消除不平衡, 因此该区域可以采用单一的货币或者在区域内采用固定汇率, 而不必借助汇率浮动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麦金农以经济开放度为标准对OCA理论做出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地区浮动汇率调节对外非均衡的作用就会下降, 在外部价格同样稳定的前提下, 那些贸易关系密切的经济开放区应组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 从而有利于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均衡和价格的稳定。
凯南在两种商品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商品的种类, 认为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间适合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 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国经济学家伊格拉姆认为应该以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初, 哈伯格和弗莱明则以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评定标准。随后巴尤米和艾齐格林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最佳货币区的联盟标准, 用以判断数个给定的国家是否能组成货币联盟。
二、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
1.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美元本位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 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与之相抗衡, 当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对美元也过分依赖:2007年, 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64%;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中所占份额为43.2%;美元在IMF特别提款权中所占的比重为44%。 (1) 此外, SDR数量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合理的。美元仍然是主要的锚货币, 世界上不少国家或地区都采取隐性或显性的方式钉住美元, 有些国家干脆实施美元化。对于当今这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罗纳德麦金农将其称之为“美元本位制”。
2. 特里芬难题未能解决
1960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 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 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 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 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 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 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 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这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的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是由美元的双重角色和美元币值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三、超主权货币实现的模式选择区域到全局的渐进模式
由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首先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次, 其供给总量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最后, 这种调节必须是超脱于任何一国的经济状况和利益。 (2) 满足这几项条件的超主权货币实现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可以在地理位置接近和经济社会趋同水平较高的地区分别建立区域性超主权货币, 通过成立区域性超主权货币进一步加强同一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然后向全球性的超主权货币迈进。
瓦格纳 (Wagner, H.2000) 认为, 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趋于稳定, 因为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演进正向着“不可能三角”中“稳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的让渡”进行过渡, 这种过渡体现在改革偏好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上。“欧元之父”美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坚持其“稳定性三岛”观点, 即未来美元、欧元和亚元“三足鼎立”的货币格局有利于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稳定性。蒙代尔认为, 在世界还没有出现一种全球单一货币的情况下, 亚洲肯定需要一种共同的货币。因为亚洲若不实行共同货币, 需以第三国货币作为贸易支付单位, 这将加大区内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 由于美元及欧元两大区域已形成, 所以亚洲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共同货币, 世界货币需要“亚元”。这也给亚元区的成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亚洲而言, 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差别、政治状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一步实现所有亚洲国家的货币一体化是不现实的, 但可以先成立以中国为中心, 包括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最优货币区, 当这些国家的一体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减少亚洲乃至全球的超主权货币的难度。并且, 虽然目前欧洲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 给亚洲统一货币带来了更深的思考, 即便一体化已经推行了50年的欧元区也依然存在着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化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
对于最优货币区的测度使用的是OCA指数法。Bayoumi和Eichengreen (1996) 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 创造了最优货币区指数法, 这种检验方法的主要逻辑在于“凡影响一个国家做出是否加入货币区决策的变量, 一定会影响到其双边的汇率, 即影响汇率变动和影响政府对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基本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是相同的”, 用以评估特定地区满足OCA标准的综合情况, 并称之为“OCA理论的简化分析方法”。Bayoumi和Eichengreen首先建立了解释双边汇率波动的回归方程, 其形式如下:
其中SD (eij) , 是双边汇率波动性, 而Xt则代表根据最优货币区标准所确定的各项指标在两国之间的表现, 早期他们选用了反映产出扰动和实际冲击、贸易结构差异、贸易联系和国家规模大小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根据解释汇率波动性高低的行为方程, 输入解释变量的现实数值 (或趋势值) 得到一个双边汇率波动性的预测值, 该数值就是最优货币区 (OCA) 指数。该指数衡量的是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因素的影响之下, 区域内成员国两两之间组成货币区的综合成本收益。该指标越高, 代表进行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越高, 反之亦然。
对于亚洲货币一体化程度, 选择产出干扰、贸易结构差异、国家规模和经济开放度为解释变量, 以双边名义汇率的波动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行为方程如下:
数据来源:《从OCA指数理论看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除个别数据外, 整体而言, 这8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与中国间的OCA指数有略微减小的趋势, 即各国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在逐渐变小。这表明, 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货币合作的经济往来给货币一体化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也说明了各国之间加快经济增长和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是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前提条件。
四、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和成本-收益分析
1.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障碍主要包括政治障碍和经济障碍, 其中政治障碍是最重要的原因。通过欧洲货币一体化级进程可以发现货币一体化需要各国有很强的政治意愿并且存在一个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国。中国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但人民币还处于区域化的初级阶段, 主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收入与旅游消费的支付等方面流通, 人民币在境外的总存量大体应在150亿~200亿元之间, 所以中国目前仍不能成为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此外亚洲的政治团结非常薄弱, 缺乏共同的规则和制度, 亚洲货币同盟的前景似乎很暗淡。再加上美国插手亚洲地区的经济安全事务, 反对和阻挠亚洲货币的建立, 并通过各种途径加深亚洲各国对美元的依赖,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亚元区的进程。
在经济方面, 从人均产值来说, 国家之间差别很大, 亚洲各经济体经济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趋同标准的达成, 不利于各国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自主权方面的让渡, 从而不利于建立一个完全的货币同盟。在资本流动方面, 由于亚洲各国和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尽相同, 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所能产生的效应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在经济方面的不一致性导致对区域内设置一系列规范经济政策带来很大障碍, 政策的协调性比较差。
2.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
亚洲成立超主权货币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体现在GG-LL模型中:
(1) 该模型假设:
(1) 货币区规模越大, 区内价格水平的稳定性与可测性就越高
(2) 货币区内固定汇率的承诺有保证
(3) 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联系越紧密, 加入货币区的收益越高
图中横轴表示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纵轴表示加入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GG曲线表示一国同所在固定汇率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其加入货币区的货币汇率效益的关系, 斜率为正表明一体化程度越高收益越大;LL曲线表示一国同货币区经济一体化与加入货币区的经济稳定成本的关系, 斜率为负表明一体化程度越高成本越小。当货币区参加国与货币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小于两条直线的交点时, 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小于成本, 不是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时点, 应该等待一体化程度加强。
(2) 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减少交易成本
亚洲货币一体化可以消除在地区内部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成本, 即货币的买卖差价。随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经济体间贸易依存度加强, 内部经济往来的比重不断上升, 所节省的费用将会更多。
(2) 消除和降低汇率风险
亚洲货币一体化基本消除区内贸易的汇率风险, 并且减少了区域内和区域外货币的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的消除进一步刺激区域内贸易, 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贸易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增长, 有利于整个亚洲国家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 亚洲货币一体化还可以提高货币流动性、减少了投机资本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促进生产一体化和国际交换。
(3) 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
(1) 独立货币政策的丧失
当一国加入一个货币区则意味着丧失执行本国货币政策的能力, 在不完全的货币同盟内, 货币区内部的固定汇率制要求各成员国实行统一的或紧密协调的货币政策, 这限制了成员国执行独立货币政策的自由。
(2) 汇率工具的丧失
汇率工具传统上是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各国货币的大幅贬值,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经济体的出口, 从而改善了贸易收支。因此, 汇率工具对亚洲国家调节国际收支、应对金融危机时发挥了重大作用, 如果推进亚洲货币一体化, 必然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放弃汇率工具, 增加了风险。
我认为, 亚洲各国虽然存在许多差距, 不存在高度的要素流动, 但是仍可以参照欧洲的经验, 推进亚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 最终建立亚洲货币同盟, 待时机成熟后最终成立全球性超主权货币, 形成健全的、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货币体系。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突显, 2009年G20峰会前夕, 周小川行长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 以打破美元霸权。本文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研究, 根据现实条件, 认为应该采取区域-全局化渐进模式, 首先成立区域超主权货币。并以亚洲为例, 引入OCA指数, 分析亚洲区域内国家经济一体化程度, 并运用GG-LL模型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认为若干相关程度高的国家可率先成立最优货币区, 然后向全球演化。
关键词:超主权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亚洲货币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雨露, 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 2004 (2)
[2]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Z].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9-3-24
[3]魏蓉蓉.建立超主权国家货币替代美元探讨[J].金融管理, 2009 (12)
[4]陈文佳.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经济论坛, 2010 (6)
[5]陈雨露, 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 2004 (2)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第2篇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需要增加国际清偿能力,即增加国际储备,那么,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必须长期持续逆差,这会使人们对该种货币的清偿能力丧失信心。若想维持住信心,该国必须纠正其逆差,这又使各国国际清偿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主权信用货币无法解决信心和清偿力不足的矛盾。
再次,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储备货币发行国可以“廉价”购买他国资源。只要开动印钞机,就能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而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基础之上的。如果用资源的稀缺程度来衡量这个价值,那么,储备货币发行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非等价交换。因为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根本不具有稀缺性,它可以轻易地得到。众所周知,华尔街正是通过大量的、冒险的金融创新,印出了大量钞票。世界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拿自己国家的资金,与美元相交换。另外,储备货币发行国不必担心货币发行过量,由于其他国家替它吸收了过剩的流动性,因而不会引发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最后,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有利于货币发行国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外汇储备本质上是无息贷款——是一种向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免费”融资的手段。比如,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对于美国经济而言,目前每年的价值约为310亿美元。与此相关的是,美元的储备地位为美元的币值提供了支撑。假定全球贸易金额每年都在增长,就会产生对美元的“自然”需求,用于国际贸易支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使得美元被无限放大,这种主权的地位使得美元的信用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灾难。
坚持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弊端
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各打算盘,以致在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上行动迟缓,已经丧失了很多有利时机。目前,由于金融危机远未见底,而世界各国的救助措施又迟迟不能到位,使得全球经济形势还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美国虽然一再坚称要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但其应对经济衰退的强硬姿态和一次次饮鸩止渴的做法,给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大压力。美国财政部继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后,又宣布了一项计划,旨在为最多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收购活动提供融资,从而扶持“仍在与经济复苏背道而驰”的金融系统。美联储的这种赌博式的行动造成美元大幅贬值,对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中国来说是非常被动的,同时其他国家央行也可能采取相同政策,竞争性地开动印钞机。如此趋势,将令全球金融市场孕育难以预料的严重通胀。
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应运而生
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弊端,全球应朝着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方向发展。那么,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能够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呢?
从理论上讲,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应有一个稳定的基准和明确的发行规则,以保证供给的有序。其供给总量可及时、灵活地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增减调节。
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朝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
目前,关于发行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学者提出恢复金本位制度,考虑到黄金数量的有限性,建议100万元以内的交易用黄金结算,100万元以上的交易用美元结算。也有人认为用欧元、日元等替代美元的国际地位。虽然众说纷纭,但仍是西方国家各自经济利益妥协的产物,仍然代表他们的最大利益。
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
尽管发行超主权储备货币这一建议有助于全球经济及早走出低谷,并为未来的全球经济合作奠定基础。但目前实施起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全球性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机构,可能最适合负责发行新的货币。这有点类似于凯恩斯在“清算同盟”方案中提到的国际央行。按照国内央行的架构建立国际央行,实施两级央行制度:最高一级是国际央行,次级为各国央行。同时,赋予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发行权有助于它从全球范围内调整各国经济的暂时性不平衡,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各国汇率稳定,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经济援助,加快其发展。以美元为国际货币无疑加强了基金组织对美国的依赖性,削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公平性。事实上,美国在IMF的各项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按基金组织协议规定,重大问题须经全体成员国总投票权的85%通过才能生效,美国占20%的表决权,因此,任何重大问题不经美国同意都无法予以实施。
第二,可以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以吸引各国参与。一方面这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政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另一方面当各国需要储备时,该机构用新货币提供贷款,这样就逐渐吸收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并同时注入了新的货币。
第三,可以参考凯恩斯的“清算同盟”方案。由IMF统一发行新的世界货币,该货币以黄金定值或以特别提款权定值,但是IMF有权调整其价值。各国央行以本国拥有的世界货币为本位,再发行本国货币,保证本国货币与世界货币之间的币值维持确定比例。每日,银行要公布世界货币与其他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各国政府之间以特别提款权或世界货币结算,IMF中的成员国可以动用特别提款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成员国换取世界货币,以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可以选择用某一国的货币结算,也可以用世界货币结算。世界货币与特别提款权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被私人用来直接媒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买卖。
第四,国际储备货币的供给状况会直接影响各国的国内经济、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的发展。供给过少,则很多国家将被迫实行外汇管制或采取其他不利于国际经贸活动顺利开展的措施;反之,若供给过多,又会增加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新货币的供给量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第五,是与各国在IMF的份额挂钩,还是重新确定分配比例?在IMF的份额中美国的份额占总份额的17.67%,份额的分布情况极不平衡。所以,按份额分配世界货币的话,仅美国一国得到的世界货币就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合计数相当。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收支长期巨额逆差,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不足,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途径有限,因此其国际清偿力短缺的严重性远甚于发达国家。新的世界货币的分配首先应该照顾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所以,IMF要改革份额的确定办法,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例,扩大基金的总份额。
第六,改变美元和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秩序直接触及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必定会受到美国的强烈阻挠。单是取消美国的“实际否决权”这一点就困难重重。美国具有近17%的份额和投票权,而IMF最重大的18项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能否借这次金融危机“击碎”美国财政部死守的这根“权力红线”,比如修改成65%的通过率,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改变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在近期内,应该鼓励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区域性储备货币以及其他储备货币安排,鼓励不同的储备货币体系相互竞争。同时,为了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应当有条不紊地实施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方案,最终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全球货币体系。
超主权货币离我们有多远? 第3篇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 为争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 英美双方各自拿出了针锋相对的两套方案。由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怀特计划”以及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从英国的立场出发, 主张采取透支原则, 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 叫做“国际清算联盟”, 由该机构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柯” (Bancor) , 作为清算单位。但由于战后美国的强大, 与会的44个国家除英国外都选择了怀特方案, 从而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并延续至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轮回巧合出现在2009年3月, 在遭遇了从美国华尔街爆发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连发3篇文章, 诠释凯恩斯理论, 得到欧盟、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的支持。超主权货币从被否定到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 那么, 实现超主权货币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二、超主权货币的雏形特别提款权
60年代所爆发的美元危机, 暴露一国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特别提款权, 作为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 亦称“纸黄金”。
然而, 特别提款权存在的用途有限和分配不合理等局限性, 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SDR的分配的基础就存在不公平性, 少数的发达国家由于缴纳的基金份额的比例大, 分配得就多, 占到S D R总量的2/3;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缴纳的基金份额比例小, 分得的只有不到1/3。国际清偿力富足的国家积累了大量的SDR盈余, 真正需要特别提款权的发展中国家却无法获得, 造成了“富人愈富, 穷人愈穷”的结果。这两方面使得特别提款权虽在诞生之初被寄予厚望, 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默默无闻。这也使得我们必须深思, 超主权货币的发展应该走怎样的路?
三、从深陷危机的欧元看超主权货币的发展之路
美元占据霸主地位以后, 根基稳固, 这让美国获取了丰厚的收益和无数嫁接在货币强权之上的各种资源, 二战后的欧洲国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在不断需找制衡的力量。从1 9 5 2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开创了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新纪元;1969年3月, 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到2002年1月1日,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这花了整整50年。经过了半个世纪痛苦而漫长的孕育, 才有了今天区域联盟的最高形式欧元。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 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 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 以谋求欧洲的利益, 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 好景不长, 在2 0 0 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 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很多专家学者包括媒体都分析了欧债爆发的原因, 譬如:国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以及美国打击欧元等等;但我认为追根溯源在于货币, 货币一直就是为谋求国家利益而对他国实施货币强权的战略工具。无论是最初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 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 从而为导致了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埋下伏笔;还是时至今日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都与货币有关。希腊当初想方设法加入欧元区, 是希望通过统一货币促进希腊经济发展;今日法德在救助问题上各怀心事, 不过是希望通过救助来巩固及强化本国在欧盟的地位。
而事实上, 正如时寒冰先生在《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一书中所写:欧元区要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危机,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将一体化继续向前推进, 成立一个联邦, 从而在政治、财政、货币、税收等方面,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这表明欧元区各国都必须让渡更多的国家主权来建立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行使权力, 我认为这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其一, 如IMF一样被某些大国所操纵;其二, 如SDR一样被忽略, 从而内部分裂, 各国又开始流通各自的货币。
四、不愿轻言放弃的美元
在今天的牙买加体系即信用本位制下, 货币, 我们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纸币, 它不像黄金有内在价值, 那为什么我们愿意持有?比如美元, 是因为美元承载了美国的整体综合实力, 代表了国家信用, 当这一切凝聚在一张薄薄的纸币上, 这张纸币的硬度就足以媲美黄金。而我认为, 超主权货币的发行, 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不仅如此, 它将是一个比欧元诞生还要漫长的等待。
首先, 美国不愿意拱手让出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对世界产生着如此大的控制力, 其军事、科技、经济等综合实力, 从古至今, 可谓登峰造极。而其拥有的这种强势地位, 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造就的, 实际上则是与美元霸权互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不单纯是为了国防需要, 更是为了确保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元不受到任何威胁, 。只要保持美元的强势地位, 就确保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操纵能力, 就确保了美国高效率地把这种操纵权转化成力量的先机。
美元的霸主地位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特别是在铸币税上。什么叫做铸币税呢, 简单说来就是发行硬通货的国家可以用铸币权来“征收”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产品, 类似于一个国家内部的铸币过程。在一个国家内部, 政府如果增加铸币, 在一定时期内就可以无偿的占有老百姓的财富, 这一点很好理解。而在国家之间, 由于国际贸易必须使用硬通货, 那么发行硬通货的国家, 比如美国, 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毫不费力的占有其他国家的资源或者偿还自己的外债。而其他国家要获得美元就不得不输出资源和产品, 等于自己勒紧裤腰带支撑美国的高消费。这就是铸币税给美国带来的收益。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超过9000亿美元, 大约三分之二在美国境外流通, 这意味着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为6000亿美元。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 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
其次, 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石油等以美元标价, 美元贬值意味着购买同样单位的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 因此, 美元贬值必然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而美元升值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就是说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升贬值来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并且, 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 美国就不会面临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外汇交易风险。
最后, 从更深层次来看, 以货币作为载体和基础的整个金融体系, 被美国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譬如本斯泰尔、罗伯特E.利坦所著的《金融国策》一书中写到:金融外交之道, 指运用金融手段达到金融本身的目的 (维护国家金融利益) 以及非金融的目的 (维护国家整体国家利益) 。贸易作为国与国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方式, 虽然“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长期以来是、并将继续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及政治工具,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在贸易领域施加影响, 影响力仅仅局限在某些企业或某个行业, 一般不会对某国的经济巨大产生全局性影响。譬如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日渐白热化, 这个摩擦已经从单纯的贸易领域跨越到了金融领域。2011年上半年我国被发起反倾销的数量占全球的比例为3 0.8 8%, 被实施措施数占全球比例为4 7.5%, 高居全球之首。但涉及到的只是部分行业及企业。然而美国在金融领域掀起的人民币升值问题, 影响的却是中国整个的对外贸易。金融问题对大国而言, 从来都是一个战略问题。试问美国又岂会拱手相让?
摘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美元一国独大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弊端重重;这些弊端让全世界在此次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虽然发行超主权货币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声, 但它的实现却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超主权货币,美元,货币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彦岭陈琳孙晓丹王菲菲.超主权货币: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 2010.4:6[1]董彦岭陈琳孙晓丹王菲菲.超主权货币: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 2010.4:6
[2]时寒冰.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2]时寒冰.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货币主权 第4篇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美元
The rise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defects
Wang nan sichuan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bstract: the sovereign wealth fund is refers to a country all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fund, it has the sovereign sex, from exces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no liability, capital market long-term investors in characteristics. The rise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from today's not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e dollar's hegemony status and the trend in the weaker dollar long-term directly con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vereign wealth funds.
Keywords: sovereign wealth fun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dollars
一、定义及特征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n Jen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5个特征,即主权性、很高的外币暴露、无负债、高风险容忍度、长期投资。美国财政部对其的定义为:一种由外汇资产融资的政府投资工具,它(SWFs)管理那些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储备相关职能)的官方储备中分离出来的那部分资产。
在现实中,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类似基金取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有的叫投资公司,有的叫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叫养老基金。因此,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类活跃在国际社会里的以国家或地区为所有者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尽管各支主权基金在投资管理、投资渠道、资产来源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具有以下方面的共同特征,即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资产来自拥有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或自然资源出口、无负债、致力于长期投资,杠杆化较低、追求可容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
二、当前的规模
截止到2009年8月,全球已有约4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约为3.7万亿美元,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协会(IFSL)(2009)认为总规模为3.9万亿美元,新建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抵消了原有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损失。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数据也只是一个估计值,其原因在于许多主权财富基金的不透明性。
目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分布具有下列特点:①半数以上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来源于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收入;②资产集中度较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国就拥有4支大型或超大型的主权基金;③主权财富基金的主体以一国的中央政府居多,地方政府只占少数;④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体性质来看,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但以新兴市场经济体居多。来源于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占据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当今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集中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归其原因,可发现绝不是偶然,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包括:
第一,汇率制度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同黄金挂钩,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的制度安排对除所有国家的货币都有约束,各国不能随意采取汇率政策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对发达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很多时候,一国货币汇率并不是根据一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情况来确定的,各国央行经常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竞争性贬值或竞争性升值的情况时有发生,汇率的决定并不完全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第二,国际储备主要依赖于外汇储备。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产包括货币用黄金、特别提款权(SDR)、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其中,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是IMF按照一定的份额比例分配给成员国的,但IMF并没有根据世界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对这两种国际储备资产进行适当调整。有约90%的份额属于外汇储备。因此,增加外汇成为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
第三,外汇储备币种以美元为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宣告了美元作为全球基础货币地位的崩溃,欧元诞生以后,有分析家认为欧元会对美元的地位形成挑战。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并非如此,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始终维持在2/3左右。
第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具有非均衡性。IMF根源于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英美两国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博弈的结果,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大国,尤其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美国左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美国的同意,其他所有国家的协商都可以作废。
在一个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背景下,美元价值的大小直接左右着各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但美国长期双赤字政策导致美元疲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为防止外汇储备实际价值的损失,建立主权财富基金以探索更为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方式就不足为奇了。
货币主权 第5篇
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和投资收益对一国的公共部门财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和联系。主权财富基金会影响公共财富甚至影响私人投资行为。一个安排合理的主权财富基金可以很好的支持货币和财政政策 (谢平, 2009) 。
2与国内货币政策的协调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决策应该与投资国和被投资国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相协调, 避免可能与央行政策调控相冲突, 给投资国和被投资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增加投资国和被投资国的货币政策实行的难度。二者协调好, 对央行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主权财富基金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本国的影响是不同的, 主权财富基金对内投资将会增加本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增加国内的总需求, 有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可能。如果此时国内经济处在通货紧缩时期, 则其作用是积极的,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不仅增加了本国的市场上的流动性, 缓解了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 而且还直接增加了本国的总需求, 对于稳定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而拉动本国经济尽快走向复苏。但是当国内经济处在通货膨胀时期时, 主权财富基金对本国的投资将会加剧本国市场上的流动性的泛滥, 加剧本国资产价格上涨, 甚至可能会引起资产价格泡沫, 将会部分抵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增加了中央银行政策调控的难度。
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大多都是外汇盈余国家, 设立的目的除了实现财富的代际转移和稳定财政收入外, 还有就是分流外汇储备, 减轻本币的升值压力, 减轻央行因外汇占款的对冲压力, 稳定本国汇率, 防止通货膨胀。将增加的外汇交由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对外投资可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改变以往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的外汇储备投资格局, 分散风险, 提高收益。从而弥补外汇资产因外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由于外汇激增, 央行被动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 主权财富基金利用外汇进行投资可以减轻央行对外汇占款冲销的难度, 从而很好的协调央行的政策调控。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将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一个应对外汇激增的冲销工具。但是如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海外的机构, 又将投资到国内即出现“二次结汇”, 将会干扰本国国内的货币政策的操作。
由于我国连续多年的双顺差, 每年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流入, 截止到2007年11月, 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4969.06亿美元, 占世界外汇总储备的三分之一, 居世界第一位, 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外汇流入, 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中央银行被动向国内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大量的外汇占款造成了我国流动性泛滥, 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于2007年12月成立了中投公司。这就是当时中投公司成立的宏观背景。由我们在前文中分析可知, 当其运用外币资产投资到国内时, 将扩张国内需求甚至可能会引起资产价格泡沫, 而且由于对国内投资向国内货币体系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将会增加央行对冲流动性的操作难度。而对中行、建行与工行等国内金融机构的注资在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同时, 扩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 在当时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增加的背景下, 这无疑增加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受此影响中国的进出口额大幅度下降, 与此国内投资也大幅度下降, 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都出现了问题, 而且由于国内的高储蓄率, 居民消费一直不足, 造成国内总需求出现不足, 国家投资了4万亿拉动内需,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此时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持续低迷, 海外投资风险很大, 而国内的经济增长和投资回报远高于国外, 因此中投公司也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将主要投资转向国内, 正如前面分析的, 中投公司将外汇资产从海外转向国内时, 将会对国内的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信用扩张作用, 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供给, 中投公司原有2/3的本币资产投资在国内将直接作用于国内的金融体系, 产生信用扩张作用, 增加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供给。在经济紧缩时, 中投公司对国内的投资产生的信用扩张作用是有益的, 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了协调的作用。
因此, 中投公司对国内的投资具有信用扩张功能。当在经济紧缩时, 这种信用扩张作用具有与货币政策协同的正作用;而在通胀时期, 这种信用扩张作用则加剧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因此, 主权财富基金在决定投资于国内资产还是国外资产时, 应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充分的协调, 避免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造成较大的负冲击。
参考文献
[1]潘广云.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改组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 2008, (9) .
货币主权 第6篇
国际非主权货币是经济一1$化的必然选择胡泽国货币是商品交換发屐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是人类长期以来从事物品交換的重大发明, 信用货币是建立在实物财富信用基础上的货n�符号, 信用货币的本质是借条 (或欠条) 。一S信用货币与商品贸易脱节就成为白条。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是建立在1945年12月27曰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上, 35美元与一盎司的黄金等值 (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 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曰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单方面撕毁世界协议, 美元从此丧失货币价值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经济一体化并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 还存在不同利益体的利益差距, 所以公平等彳介交換仍然是一体化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美元霸权仍然是一体化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 无论世界货币是哪个主权国家的货币都会阻屑经濟一体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等价交換也是最基本的贸易准则, 任何人和国家都不应该依靠发行货币占有别人的财富。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如果货币与商品不能联系起采, 不能实现等价交換, 那么它就失去了信用货币的基础, 就是掠夺和抢劫。2009年4月在伦敦召幵的第二次G20峰会幵幕前,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公幵发表文章, 提出建立非主权货币的货币储备体系, 认为现实中的非主权货币主要就是IMF特别提款权。之后在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金砖四国会议, 俄罗斯、巴西和中国等国家也多次提出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2009年6月26曰, 央行发布了《2009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并提出避免壬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茌缺陷, 需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 的作用, 健全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 这需要全世界人民紧密联合起釆, 这沖联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利益博弈期,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 这会损害某些世界霸权利益和图谋, 他们必定会做垂死挣扎, 包括使用战争手段。在世界经对一体化背景下, 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国际货市管理必须遵从最基本的信贷原则和等价交換原则, 否则世界经济一体化必将再次面临前所末有的挑战和风险。美元霸校最终会导致美国自身倒退和毁灭,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依靠本币国际化来立足长远发展战略, 最终必须立足于世界联合, 建立国际非主权货币。
货币主权 第7篇
当地时间5月15日凌晨, 美国纽约市警方宣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被控对一名当地酒店女服务员实施“性侵犯”而正式遭到起诉。当日, 他的代理律师对媒体表示, 卡恩将在提审中作无罪申述。
5月16日, 卡恩出席了首次法庭聆讯。如果所有罪名成立, 他面临最高74年监禁。检方说, 他可能涉嫌多起类似事件。法官在庭审中拒绝了卡恩的保释请求, 理由包括卡恩富有、不住在纽约。
5月19日, 纽约曼哈顿刑事法院再次就卡恩提出的保释申请举行听证会。最终, 法官准许了卡恩律师提出的保释申请, 允许卡恩以100万美元的保释金获得保释, 在案件审理结束前与妻子一道住在曼哈顿的一间公寓, 全天24小时接受监控, 不得外出。5月21日早晨, 在缴纳了100万美元的保释金并提供500万美元的担保之后, 获得保释。据悉, 卡恩的下一次出庭为6月6日。
为何卡恩会被性绯闻缠身?为何卡恩极力表明自己的清白?事件背后有何难以言明的阴谋?究竟何人会成为IMF新的掌门人?这诸多的疑问成为了五月国际财经新闻之最热点。
光辉岁月戛然而止
卡恩1949年4月25日出生于巴黎西部的纳伊市, 1955年, 全家移居摩洛哥西南部港口城市阿加迪尔。1971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 随后进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任经济学研究员。1997年, 卡恩开始执掌法国财政部部长, 在此期间, 卡恩成功控制国家赤字、创造就业并推动法国改用欧元, 备受好评。2007年, 当选IMF总裁, 并在之后的金融浩劫中, 他带领的IMF主张财困国应采取紧缩政策以换取援助金。卡恩被认为是2010年法国总统大选的最热门人选之一。其主要履历如下:
1981-1986年, 担任法国经济计划署副署长;1986年, 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88-1991年, 主持国民议会财政委员会工作;1991-1993年, 任法国工业部部长, 任内参加了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1993-1997年, 在私营部门担任企业事务律师;1997-1999年, 任法国财政部部长;2000-2001年, 在巴黎政治学院讲授经济学, 并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2007年11月1日起, 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无可奈何﹃辞职﹄去
5月19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发布新闻稿: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告知IMF执行董事会, 他打算辞去IMF总裁的职务, 决定立即生效。
然而, 卡恩在递交给董事会的正式辞职信中发表了如下耐人寻味的声明:
董事会的女士们和先生们:
今天, 我带着无比难过的心情, 向执行董事会辞去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职务。此时此刻, 我最先想到的是我的妻子, 她是我的最爱, 还有我的孩子、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我还想到了在IMF的同事,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 我们共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想对所有人说, 我万分坚决地否认对我的所有指控。
我想保护这个我怀着荣誉和奉献之心服务过的机构, 特别是, 我想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全部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来证明我的清白。
【相关链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The International M o n e t a r y Fund) 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 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 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IMF现拥有186个成员国。
总裁之席虚位以待, 谁主IMF?
目前, 围绕IMF总裁宝座的争夺战已经打响。欧洲、美国、新兴市场国家都各有所思。
争:新兴市场难度大
专家普遍认为, 虽然新兴市场国家在IMF改革中提高了话语权, 但是, 要坐上总裁宝座几乎不可能。与专家的悲观态度不同, 新兴市场国家政客们对此表现得十分积极。根据预测, 新兴国家可能会力推土耳其前财长凯末尔德尔维什, 他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 2009年卸任。另一名潜在人选是印度人蒙特克辛格阿卢瓦利亚, 他曾是IMF独立评估局首任负责人, 2004年卸任后, 相继出任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和总理曼莫汉辛格的高级经济顾问。热门人选还包括墨西哥央行前行长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南非总统府部长特雷弗曼纽尔等。
值得一提的是, 卡恩的特别顾问、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也被认为是出任新总裁的热门人选。
保:欧洲孤注一掷
在继任者人选问题上, 欧洲人表现得异常团结。法国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认为是最大热门。而在比利时财政大臣迪迪埃雷恩代尔看来, 欧洲人必须保住IMF总裁一职, 由美国人领导世界银行、由欧洲人领导IMF的平衡暂时需要维持。
有专家认为, 一旦宝座易主, 不论是美国人或是新兴市场国家领导, 都可能削弱IMF救助欧元区国家的行动。
观:美国稳操胜券?
此次“卡恩门”, 也被认为是美国重新夺回在IMF中主导地位的最佳时机。目前, 美国在IMF中仍拥有一票否决权, 因此, 在总裁一职的争夺战中, 已经抢得了主导权, 只需要静观其变。
【本刊视点】潜在的货币战争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根基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 接替卡恩担任IMF总裁的人在是否继续美元神话中扮演着极为微妙但又举足轻重的角色。很明显, “卡恩门”不单单引发IMF总裁之争, 实际上将引发货币话语权的战争。
热议﹃卡恩门﹄:从法总统热门人选到阶下囚
约翰利普斯基 (IMF代总裁) :
备受关注的总裁人选问题将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 总裁的遴选要由IMF成员通过执行董事会做出决定。目前, 候选人有很多位, 董事会有能力挑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弗朗索瓦巴鲁安 (萨科齐政府发言人) :
法国政府尊重两项原则:一是美国司法程序, 二是尊重无罪推论。
蒂莫西盖特纳 (美国财政部部长) :
由于IMF没有人履行总裁职责, IMF应该制定一个领导计划, 且IMF执行董事会还应正式确定一个过渡期。
陈凤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去角逐IMF总裁职位。在过去十年间, 新兴经济体正在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 来自欧洲的IMF总裁人选也难以以创新思想来推动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发展。
﹃卡恩门﹄背后的疑团
1.纽约之行太蹊跷?
按计划, 卡恩本应在15日出现在柏林参加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谈。
2.为何明目张胆性侵女服务员?
部分媒体称卡恩早已是“性侵老手”。但是, 在媒体口中, 卡恩此前的性丑闻是婚外情。然而, 此次传出的酒店性侵事件与婚外情的性质完全不同。卡恩难道真得会在高风险的情况下, 堂而皇之地侵犯异性?甚至有人质疑, 卡恩可能被神秘人灌迷药致使失去理智。
3.新闻媒体为何比警察速度还快?
早在警方证实卡恩被捕前数小时, 早已有大批法国和美国媒体获知此事并予以报道, 并非个别媒体的独家爆料。究竟是媒体未卜先知, 亦或是有神秘人通风报信?
4.为何服务员“不小心地”走入宾馆房间?
货币主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