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O张力带内固定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O张力带内固定(精选6篇)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名髌骨骨折患者, 年龄18~70岁, 平均42岁,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7例。直接暴力导致者17例,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联合作用导致者33例;上极骨折11例, 中部骨折20例, 下部骨折19例, 其中横行骨折38例, 粉碎性骨折12例, 伤后就诊时间1h~2d不等, 手术在伤后3h~3d进行。

1.2 手术方法

于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后, 患者取仰卧位, 患膝稍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均采用髌前正中纵行手术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 并向两侧游离皮下组织至扩张部, 清除骨折断端与关节腔内凝血块及嵌入之软组织, 冲洗关节腔。在游离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 避免切除过多软组织而影响骨折愈合。显露髌骨后, 若有细小骨折碎片, 应予以去除。对于横行骨折, 首先用2枚直径2mm克氏针, 自远折骨块逆行穿入, 沿髌骨纵轴, 从骨折块下端穿出, 正位两针各在中1/3与侧1/3交界处, 在侧位钢针穿过髌骨前后径中点, 针自髌腱两旁穿出, 至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 直视下手法复位骨折, 并用手指触摸关节面确定其平整, 以巾钳固定, 克氏针穿入近折端, 自股四头肌腱穿出, 2根钢针各用18号钢丝自克氏针后面绕过髌骨前, 在髌上极扭紧打结。剪断针尾, 针在髌骨上下各露出0.5cm, 于上极将针尾弯成钩状, 并将钩端击入骨内, 远端稍向下弯曲。缝合髌前韧带和扩张部, 屈膝数次以检查固定效果。对于粉碎性骨折, 先用较细小的克氏针分别固定小骨块, 将其形成上下两大块整体, 然后再用上述方法进行固定, 必要时配合髌骨周围钢丝环扎。

1.3 治疗效果衡量标准

(1) 完全无痛或偶有轻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2) 股四头肌肌力5级; (3) 膝关节主动伸直正常, 屈曲受限在20°以内; (4) 无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症状出现。

1.4 术后处理

不用外固定, 术后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3~5d开始主动屈伸膝关节锻炼, 粉碎骨折在1~2周。第2周开始下地无负重行走, 第4周逐渐负重行走。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随访1~2年, 根据上述评定标准, 其中优46例, 占92%, 良4例, 占8%。

3 讨论

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其治疗目的在于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及全面恢复髌骨的作用, 强调关节面平整, 内固定牢靠, 允许早期关节活动,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医疗实践中, 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已经成为定型的手术方式, 其优点在于, 直视下手术利于骨折解剖复位。改良Ao张力带可稳定控制骨块及粉碎性骨块的移位, 其双钢丝内固定不因固定针在髌骨中的位置不对称而失稳, 有利于早期活动膝关节, 有效防止关节粘连, 获得较为光滑的髌骨关节面且有利于减少术后髌股关节面摩擦从而减轻疼痛。

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 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髌骨骨折, 不可简单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应根据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纵行皮肤切口可避免与筋膜切口在同一平面, 避免了互相粘连而影响屈膝功能;髌骨部分切除或者全切除仅适用完全不能复位的严重性粉碎性骨折, 应慎用;髌前腱膜和股四头肌扩张部必须确实修补。

总结50例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可见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简单易于操作, 不但对横骨折可获得骨折复位佳, 骨折愈合快, 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结果, 并且对粉碎性骨折可避免切除并也获得良好结果。

摘要:目的 总结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50例髌骨骨折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 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50例患者随访1~2年, 其中优46例, 占92%, 良4例, 占8%。结论 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手术简便易行, 固定确实可靠,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2篇

关键词: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髌骨横形骨折

近年来, 各类骨折患者较往年显著增加。髌骨骨折目前已成为关节内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一般需行手术对骨折移位进行治疗[1,2,3]。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最主要方法, 具有疗效确切, 固定牢固等优势因此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不同骨折固定方法均有其利弊且存在不同适应证, 因此应针对患者疾病本身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加快骨折愈合速度[4,5]。本次试验选取2013年1-12月骨伤科膑骨横向骨折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确诊膑骨横向骨折患者41例。其中男31例, 女10例, 年龄25~59岁, 平均 (42.2±17.1) 岁。所有患者中包括跌倒摔伤18例, 高处跌落17例, 交通意外4例, 刀砍伤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10例中, 男6例, 女4例;年龄25~57岁, 平均 (41.3±16.2) 岁。B组31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11例;年龄26~58岁, 平均 (42.1±16.1)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髌骨骨折表面作长约10 cm左右纵形切口 (髌骨近端顶点至胫骨结节连线) 并逐层将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切开。左右游离皮瓣并向两侧前开显露髌骨, 之后清除骨折断端血肿并对关节腔进行清理及冲洗, 分离骨折端边缘软组织, 线路骨折端后使用巾钳将骨折进行复位, 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于髌骨纵行置入2枚2 mm克氏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之后于髌骨表面经克氏针两端用钢丝做张力带拉紧固定骨折并阶段克氏针;折弯两端并埋藏进髌韧带内。应用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组自近段骨折面逆行平行钻入2枚2 mm克氏针。从股四头肌肌腱处两侧穿出并保持克氏针侧位位于髌骨髓腔中央。复位后使用复位钳进行临时固定后将克氏针顺行传入远折端并从髌腱两侧穿出。之后使用合适长度的AO空心拉力螺钉顺克氏针拧入, 拔出克氏针导针, 双股钢丝穿过空心钉后于髌前呈横向八字形交叉, 于空心钉尾部拧紧固定。

1.3 术后处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即可开始对足趾、踝关节进行屈伸。术后1 d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及踝关节抗阻力屈伸练习。手术1周左右鼓励患者于病床上或凳子上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手术7 d后指导其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并尝试在不负重情况下进行拄拐行动。治疗2周后膝关节屈伸超过90°, 4~6周即可逐步负重活动。

1.4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评分标准根据Cassebaum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治疗后受损关节可行伸膝15°、屈膝130°且无其他不是症状记为优秀;伸膝30°, 屈膝120°且患者可能出现轻微不适记为良;伸膝40°, 屈膝90°~120°, 患者不是症状明显记为中;屈膝角度低于90°记为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后Cassebaum评分系统例数

行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组患者其评分例数均在优秀与良的评分之间, 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与B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应用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组 (A组) 患者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克氏针组 (B组) 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内固定术优势在于符合张力带原则, 固定牢靠, 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尽早愈合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功能训练。该方法在各类治疗膑骨横向骨折方法具有固定能力最强的优势且对骨折端初始具有加压作用。治疗后形成的张力带对骨折断端形成张力可以达到多为固定的目的, 还可有效避免出现滑动的克氏针对皮肤及皮下组织摩擦导致的滑囊及疼痛。该方法不存在钢丝滑脱及内固定失效和骨折在穿衣的危险。过往研究曾对51例髌骨横向骨折内固定组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包括10例术后骨折发生移位超过2 cm。5例与内固定失误相关, 另外5例与其术后未遵医嘱有关。本次试验中进行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术10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且治疗后未再出现骨折端移位。该手术操作简单且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空心钉置入骨质后可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 钢丝八字固定可形成张力带对骨折断端形成张力以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空心钉与八字张力带所形成的系统可提供足够的力量维持骨折稳定并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在膝关节屈曲时其产生的牵张应力较大, 且空心钉比克氏针粗大, 可维持力量足够, 能够有效避免膝关节屈曲活动时产生的动态张力过多集中在钢丝上而造成钢丝断裂。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 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患者治疗后疗效显著且骨折愈合较好, 优良率达到100%。但是, 该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如空心钉直径较大, 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但可以与克氏针混合进行使用;另外可能存在空心钉断裂, 空心钉使用过长切割钢丝导致钢丝断裂及钢丝切割髌骨等并发症[6,7]。一般来说, 对于髌骨骨折粉碎不严重患者也可考虑使用该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报告对髌骨横行骨折内固定术方法进行改良,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不同改良方式中有点最多的方式。应用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初始加压作用且手术结束后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间隙不清晰且未出现钢丝滑脱造成张力带效力丧失的情况。另外, 在进行治疗时需注意, 半螺纹空心钉螺纹应直接穿过骨折线以发挥其加压作用;空心钉不可穿过对侧骨皮质以免出现钢丝不能扎紧;空心钉拧入后不能过紧避免发生骨折端嵌插滑动或下极爆裂。对于治疗后患者来说, 影响其骨折愈合的因素主要以关节面复位是否平整, 内固定是否坚强有关。若关节片复位不平整则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升高;若固定强度不够则易导致患者失去早起进行康复训练的机会, 造成关节僵硬甚至发生粘连。因此, 在治疗后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 进行下地行走以促进骨折创面愈合, 早日恢复关节功能。

近年来随着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升高, 髌骨骨折已成为骨科常见疾病与多发病。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发生障碍, 股四头肌疲软乏力甚至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临床采用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精确复位并牢固内固定,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并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本次试验显示, 应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初始加压作用且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该治疗方法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且对于改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应用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能够在确保骨折牢固固定且顺利达到骨性愈合的前提下缩短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威, 冯锋, 朱明锋, 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及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3) :205-206.

[2]杭志刚, 张立新, 王金泉, 等.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12) :1124.

[3]金辉, 籍建飞, 陆建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纵形骨折12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7) :663.

[4]张辉, 石浩, 何稚鸥, 等.钢丝“8”字加“0”形环扎治疗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4) :361-362.

[5]陈庆辉, 颜义哲, 赖传浩.髌骨骨折空心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6) :2617-2618.

[6]朱佩文, 姜晓峰.W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杂志, 2002, 23 (5) :568.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3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 女5例, 平均年龄37岁。髌骨骨折粉碎性9例、横形3例。2例为急诊手术, 伤后<6h, 9例>1d, 先予以膝关节长腿石膏托制动, 消肿治疗3d后再予手术治疗, 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皮肤条件尚好。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或腰麻, 患肢上气压止血带, 常规作髌前正中纵切口, 显露骨折端, 清理断端及关节腔凝血块, 直视下解剖复位, 粉碎性骨折先用1.5mm的钛丝髌骨周围环扎固定, 横形骨折用大布巾钳临时固定, 自远折端向近折端平行钻入1.5mm克氏针2枚, 由股四头肌腱两侧穿出, 克氏针置入侧位观髌骨骨髓腔的中央, 正位观中内或中外1/3处, 用钻头沿克氏针钻孔, 退出钻头, 攻丝, 顺克氏针拧入2枚4.0mm钛制空心加压螺钉, 刚好穿出髌骨下极, 拔出骨导针, 1.5 mm的钛丝穿过空心钉后于髌骨前呈横“8”字固定, 被动屈膝90°检查固定牢固。检查内外侧关节囊、支持带, 如有较大破口, 用可吸收线缝合, 修补断裂的髌韧带, 关闭切口, 结束手术。术后予以常规拍片检查,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膝关节、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7d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下床活动, 术后6~8周复查拍片, 待骨痂明显形成后弃拐行走。

2 结果

手术时间1~2h, 住院时间7~10d, 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 重返劳动岗位时间3~4个月。术后嘱病人门诊复诊随访6~12个月, 根据胥少汀评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其中优:4分, 劳动功能正常, 无痛;良:3分, 劳动功能稍差, 偶痛;可:2分, 常轻度痛;差:1分, 丧失劳动能力, 常痛。髌骨复位评定标准:优:4分, 解剖复位;良:3分, 关节面错位<1mm或裂隙<2mm;可:2分, 关节面错位1~2mm, 裂隙>2mm;差:1分, 关节面错位>2mm。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标准:优:4分, 140°~150°, 正常;良:3分, 120°~140°;可:2分, 90°~120°;差:1分, <90°。总评分中优者>11分, 良者8~10分, 可者5~7分, 差者<4分。随访结果, 优9例、良2例、可1例。其中可1例中为膝关节半月板严重撕裂损伤及软骨退行性改变。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的最佳适应证为髌骨横形骨折, 其中粉碎性髌骨骨折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固定, 但还需加用钛丝环扎进行固定。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髌骨骨折多见于跌跪伤所致, 多为闭合骨折。本组髌骨骨折病例多采用择期手术, 最长不超过1周。

3.3 固定方式的选择

采用长30~50mm、直径4.0mm的空心松质骨螺钉横“8”字张力带内固定、粉碎性髌骨骨折辅以髌骨周围钛丝环扎固定。

3.4 内固定的价值

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具有以下优势: (1) 固定牢靠, 符合张力带原则, 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的愈合; (2) 空心拉力螺钉具有加压作用, 固定力强, 对粉碎性髌骨骨折, 并不利用其加压作用, 螺钉此时作为内支架以保证髌骨关节面的平整, 维持骨折块间的加压主要依靠张力带内固定及钛丝环扎; (3) 钛丝穿过空心在髌前形成8’字固定, 避免了钛丝滑脱、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失败的危险; (4)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空心螺钉, 防止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时克氏针尾刺激皮肤, 影响膝关节活动的缺陷; (5) 钛钉及钛丝组织相容性好, 同种金属材料避免了在人体发生电解反应, 故不需常规取出, 避免了二次手术。缺点是空心钉吃骨量较大, 价格稍贵。

3.5 并发症的预防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钛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病人的牢固性及稳定性较既往常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强。故患者可提前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术后7d可扶拐下床进行适当活动, 对患肢仅予以适当的伸屈膝锻炼, 1个月内屈膝不要>90°, 术后6~8周摄片复查待骨痂明显形成才可弃拐行走, 以后定期予以X线片复查, 直至骨折骨性愈合、功能恢复。经本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钛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 手术操作难度不高, 固定较可靠, 关节功能恢复快,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56~58.

[2]李晓阳, 李悦, 杨胜武, 等.AO空心拉力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203.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4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45.2岁,其中左侧22例、右侧19例;横行骨折18例,纵行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3例。观察组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左侧23例、右侧21例;横行骨折20例,纵行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患肢使用止血带,患膝屈曲10°,在髌前正中做一个纵行切口,将血肿清除干净,对关节腔进行冲洗,使用布巾钳进行骨折部位的临时固定,用手触摸髌骨后面,确定关节面平整后,从髌骨远端、冠状面上于髌骨中内1/3以及中外1/3处接出,矢状位于前后位中点偏后处,逆行将2根克氏针平行穿出,使针尖穿出约0.5 mm,接着折成90°,将针尾折成伞柄状后剪断,使用钢丝绕过针尖与针尾,在髌骨中间部位进行交叉拧紧,形成一个“8”字形的张力带结构,给患者的膝关节进行被动活动,确定固定牢靠后逐层关闭切口,并进行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给予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治疗,患者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取仰卧位,在大腿上段使用止血带,将膝关节屈30°,并在膝下垫软枕,在膝前正中位置做一个纵行切口,并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深筋膜,将骨折端暴露出来,先将关节内的积血、创面清理干净,然后使膝关节保持过伸位后进行骨折复位,检查髌骨关节面是否平整,然后使用巾钳固定后保持屈膝关节30°,将2枚空心钉导针平行垂直穿过骨折面予以临时固定,然后在C臂机X线的透视下对导针位置进行调整,待正侧位的导针位置满意后,使用空心钻钻孔,依次将钛制空心螺钉拧入,并使螺纹过骨折线,接着在髌骨的上极外侧或是内侧放置环扎线缆锁扣,线缆从放置环扎线缆锁扣一侧的空心钉中传入,并从另一个空心钉中穿出,在髌前呈现出横“8”字形交叉,并使线缆穿过锁扣,最后使线缆锁扣于骨面的预期位置,使其被软组织完全覆盖住。接着按照恰当的扭力将线缆收紧,固定锁扣后将多余的线缆剪断,确保线缆断面的平滑,最后检查骨折的稳定性以及钛缆的松紧度,逐层缝合切口,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Bostman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的评估。优:股四头肌无萎缩,且髌骨关节面平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超过120°。良:股四头肌有轻微的萎缩,髌骨关节面台阶<1.5 mm,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在90°~120°。可:股四头肌有明显的萎缩,髌骨关节面台阶<3 mm,膝关节活动范围在60°~90°。差:股四头肌的萎缩十分严重,髌骨关节面台阶≥3 mm,膝关节活动范围<60°。优良率=[(优+良)÷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照组优良率为92.68%;观察组优良率为93.1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髌骨是人体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髌骨骨折后,必须及时恢复髌骨的解剖长度。在髌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是横行骨折,且多伴有关节面的破坏和移位,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快速发展,多种内固定方法被运用到髌骨骨折治疗中[2]。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是最为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之一。但是钢丝环扎具有内聚加压作用,钢丝易疲劳,在反复扭转操作中容易断裂,在术中若钢丝的收紧打结操作不当,可能对周围滑膜组织产生影响,达不到满意的固定效果。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是近些年来用于髌骨骨折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3]。空心钉钛缆有精准、专业的操作工具,故而较容易把握收紧度等,内固定效果较好。采用线缆锁扣进行钛缆末端的拧紧固定,有效减少钢丝打结造成的对周围组织的创伤,也预防了钢丝的打滑与松动[4]。本研究结果显示,空心钉钛缆内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髌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空心钉钛缆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空心钉钛缆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云鹏,刘爱华,张永明.髌骨骨折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8):55-58.

[2]赵航,肖海军.髌骨骨折修复:空心钉张力带及钢丝内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52):9089-9094.

[3]郑勇,秦承东,顾健,等.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096-1098.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 年5 月—2014 年4 月收治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100 例, 年龄26~54 岁, 平均年龄 (35.4±3.6) 岁, 其中男性54 例, 女性46 例。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制定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诊断标准[3];经临床特征、相关检查确诊。 致伤因素:跌扑伤20 例, 坠落伤30 例, 交通意外伤50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每组50 例。

研究组年龄26 岁~54 岁, 平均年龄 (35.6±3.6) 岁;其中男性27 例, 女性23 例;致伤因素:跌扑伤10 例, 坠落伤15 例, 交通意外伤25 例;对照组年龄26 岁~54岁, 平均年龄 (35.4±3.5) 岁;其中男性27 例, 女性23例;致伤因素:跌扑伤10 例, 坠落伤15 例, 交通意外伤25 例。 两组的致伤因素、平均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 即患者取平卧位, 予以硬膜外麻醉, 应用止血带及气囊在大腿中上部止血, 纵形切开骨折部位, 横弧形扩创;扩创完成后, 将骨折部位的边缘进行修剪, 伤口进行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 将伤口内的髌骨关节面的软骨组织、脱落的髌骨、异物、积血进行清除;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步骤:复位骨折部位, 应用巾钳固定;X线监测骨折复位情况;完成复位后应用3.5 mm的拉力螺钉、1 mm可吸收线、1.0~1.5 mm的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 拉力螺钉需水平穿入髌骨。

对照组:进行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 复位骨折后, 应用巾钳固定;X线监测骨折复位情况; 予以张力带固定骨折部位, 张力带固定术过程中需在对侧的骨块韧带上予以可吸收线缝合, 可吸收线予以复位钳收紧;固定操作完成后, 对关节囊及髌韧带予以冲洗止血, 将大腿的止血带及气囊放开, 逐层缝合伤口。 完成手术后, 予以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应用, 患者手术后第二天予以等长收缩股四头肌锻炼, 手术后第4 天指导病人予以膝关节屈伸锻炼。 术后半个月给病人拆线;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比较两组的术后1 年的LKSS评分、 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4]:显效:症状消失, 未发现膝关节屈曲、行走异常, 膝关节活动度>100°, 术后1 年LKSS评分超过90 分;术后1 年VAS评分低于2 分;有效:症状消失, 但膝关节屈曲出现异常, 可正常行走, 膝关节活动度70~100°, 术后1 年LKSS评分70~90 分;好转:症状减轻, 膝关节屈曲有异常, 轻微跛行, 膝关节活动度60~70°, 术后1 年LKSS评分60~70 分;无效:临床特征、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 年LKSS评分、术后1 年VAS评分无变化或加重[4]。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 18.0 软件系统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结果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术后1 年的LKSS评分、 术后1 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优于正常极易被开放性损伤所掩盖, 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 临床医师在检查髌骨开放性骨折时, 需在膝关节屈曲60°时进行X线检查, 仔细探查其创口[5]。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病理机制为, 在膝关节屈曲135°时, 外力在髌骨正面发生作用, 可同时向后向前传导; 这种向后又向前的髌骨传导外力促使髌骨接触面及髌骨的内外踝之间形成反作用力, 所以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病变部位多位于髌骨的外三分之一部位[6];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的治疗原则为确保伸膝装置的完整性, 促使关节面恢复平整, 可固定牢固,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避免关节僵硬粘连;临床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克氏针钢丝固定术治疗, 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7];目前, 对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及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的临床效果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8]。

该研究探析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及张力带内固定术疗法,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 , 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1 年的LKSS评分、术后1 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王众等[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将钢丝穿过空心拉力螺钉, 在髌骨前面交叉, 可避免压迫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 对血液运行影响较小;同时具有强固定力, 加压骨折断端;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技术是运用张力带原理, 张力带可将肌肉的收缩力转化为骨折的端压力, 避免骨折的分离作用, 紧密对接骨折断端, 维持骨折复位后的部位, 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促进骨折愈合, 可进行早期运动, 且可简便操作, 医疗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 可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 促进骨折愈合,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析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病人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与用张力带固定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患者10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每组50例, 研究组进行螺钉内固定术疗法, 对照组进行张力带内固定术,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1年的LKSS评分、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病人进行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疗法, 可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 促进骨折愈合, 临床效果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研究,髌骨开放性纵形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张力带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龚强.带线锚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9) :91-93.

[2]秦仲石, 秦石.双钢缆缝扎固定和AO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额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25) :60-61.

[3]董正超, 姚新苗.髌骨骨折的分型及内固定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 2015, 27 (8) :58-60.

[4]武博.空心钉张力带与钢丝内固定对髌骨骨折修复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 :99-100.

[5]谷欣瑞.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7) :115-116.

[6]邓德礼, 徐晖, 肖立军, 等.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0) :69-71.

[7]黄志阳.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临床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19 (14) :50-52.

[8]李久岩.钢丝张力带联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9) :130-131.

AO张力带内固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

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移位大于3mm或关节面台阶大于2 mm,获得完整随访。排除标准:膝关节周围多发伤,多发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髌骨粉碎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曾经有膝关节手术史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太靠近髌骨上下极的横形骨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患者者和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自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采用微创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2~69岁,平均(46.3±11.5)岁;致伤原因:摔伤26例,交通伤22例;骨折类型:均为横形骨折。自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6.8±13.5)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交通伤19例;骨折类型:均为横形骨折。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以微创Cable-Pin系统内固定手术方法为例。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膝关节后垫一软垫,屈膝约20°,常规消毒术野和铺巾,驱血后于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判断骨折断端,髌骨中部骨折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手法复位,确认关节面复位满意后用巾钳固定。在髌骨上极正中部作一长3 cm切口,依次分离软组织及髌前筋膜,牵开显露骨折端,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后,在髌尖两旁各平行置入1枚克氏针垂直于骨折线作临时固定,扩孔攻丝并置入2枚长度合适的4.0 mm空心钉,于髌骨上极两侧各作一小切口,用弯钳依次经骨面分离建立髌周软组织下通道以穿钢缆,环扎钢缆,检查膝关节活动情况并再次透视复位固定满意后,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常规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弹力绷带包扎以减少血肿和肿胀。术后开始床上行股四头肌肌肉被动舒缩锻炼,术后第2天床上行被动膝关节伸屈活动,术后1周主动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1个月可辅助下地负重活动,骨折愈合后患者才能完全负重。

1.4 评价指标采集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1、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术后6、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6]。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或者非参检验,非连续性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为(72.9±16.8)min,较张力带组(65.5±13.2)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54.7±22.1)m L,较张力带组(269.8±92.6)m 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微创组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术后能减少疼痛,可能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关。微创组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功能屈伸度都大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张力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微创组出现切口延期愈合、内固定断裂和骨折块移位丢失少于张力带组,仅出现2例内固定激惹和1例行内固定取出,4例内固定移位,1例骨折块移位;张力带组出现4例内固定激惹,6例内固定取出,2例内固定移位,5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3例骨折块移位,2例内固定断裂。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3 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治疗在外科领域的不断应用及微创观念被广泛认可,微创手术治疗骨折已成为当前的趋势。微创Cable-Pin系统作为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一种新方法,被报道认为其疗效确切,可减少对骨折周围血运及软组织的破坏,早期进行膝关节功锻炼和康复,更利于获得良好膝关节功能的同时,可防止外伤性关节炎、关节黏连、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但目前多为小样本非随机对照研究。改良双克氏针“8”字张力带内固定技术作为髌骨骨折传统经典术式,其在获得较满意临床结果的同时仍然存在较高的并发症率。本文为了评价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横形骨折近、远期疗效,将其与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在术后近期症状缓解,术后近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张力带组。分析其原因有:a)手术切口小,减少了血运破坏,避免了广泛软组织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b)由于创伤更小,利于患者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c)微创方法抵抗局部张力,提升把持力的特点使骨折端更有效的结合,促进成骨,增加骨折愈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骨质疏松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Mao等[7]从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缓解、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了微创与传统经典术式认为微创组在缓解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功能评分、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组,而手术时间却长于传统组。Tian等[8]回顾性分析了101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其中49例行微创治疗,52例行开放治疗,结果认为微创组优于开放组。张权等[9]采用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2例,疗效按Bostman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2例,优良率100%。林源等[10]认为使用半螺纹的松质骨加压螺钉,可对骨折断端起到加压作用,钢缆通过潜在隧道结扎于骨折张力侧也可起到固定加压骨折和防止螺钉退出的作用。在并发症方面,张力带组13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为27.1%,微创组5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0.4%,微创组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率。微创组创伤小、钢缆材料生物相容性高以及拉力螺钉轴向加压固定是并发症率低于张力带组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Cable-Pin系统优势在于其材质生物学性能好,减少局部激惹现象;骨折固定时可以加压坚强固定;早期膝关节活动,促进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疏松发生率;手术创伤小,促进伤口愈合。

图1术前X线片示髌骨横形骨折

图2微创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cable-pin系统成功复位骨折块,髌骨关节面平整

Cable-Pin系统的不足:a)治疗适应证较局限,髌骨横形闭合性骨折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粉碎性、开放性髌骨骨折,靠近两极髌骨骨折作用较为有限。b)术者需熟练掌握局部解剖,Cable-Pin系统的应用方法,须由开放手术熟练的术者行微创手术。c)不能直视髌骨复位程度,术中需更多的透视,不能缩短手术时间。d)患者费用负担较传统组重。

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认为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横形骨折术后疼痛、生活质量、膝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传统改良张力带内固定组。总之,在严格掌握微创手术指证及患者经济条件等前提下,选择微创术式可获得更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评价微创Cable-Pin系统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小切口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张力带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并发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72.9±16.8)min,较张力带组(65.5±13.2)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54.7±22.1)m L,较张力带组(269.8±92.6)m L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功能屈曲度都大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在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方面要优于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优势。

关键词:髌骨骨折,Cable-Pin系统,改良张力带,内固定

参考文献

[1]Heusinkveld MH,Den Hamer A,Traa WA,et al.Treatment of transversepatellar fractures:a comparison between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implants[J].Br Med Bull,2013,107(1):69-85.

[2]宋绍军,唐忠志,冷红林,等.微创Cable-Pin系统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2):155-157.

[3]Maeno S,Hashimoto D,Otani T,et al.A novel surgical technique forpatellar fracture:application of extra-articular arthroscopy withhanger-lifting procedure[J].Arthros Tech,2013,2(3):275-279.

[4]Mao N,Ni H,Ding W,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nsverse patellafractures by the cable pin system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2(4):1056-1061.

[5]Turner NM,van de Leemput AJ,Draaisma JM,et al.Validity of thevisual analogue scale as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lf-efficacy inresuscitation skills[J].Med Educ,2008,42(5):503-511.

[6]Malik M,Halwai MA.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Patellar Fractures with Tension Band Wiring through Cannulated Screws[J].J Knee Surg,2014,27(5):377-382.

[7]Ningfang Mao,Deding Liu,Haijian Ni,et al.Comparison of the Cable Pin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for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3(471):2361-2366.

[8]Yun Tian,Fang Zhou,Hongquan Ji.Cannulated Screw and Cadle are Superior to Modified Tension Ban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1(469):3429-3435.

[9]张权,危杰,王满宜.Cable-Pin系统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7(3):214-217.

AO张力带内固定

AO张力带内固定(精选6篇)AO张力带内固定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0名髌骨骨折患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