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精选8篇)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1篇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摘要: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是一种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针对此疾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旨在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双重感染;护理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容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全球近4000万 HIV/AIDS 患者中约有 30%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而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一般约占艾滋病患者的20%~50%, 艾滋病患者1/3死于结核病[1,2]。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加剧了病情恶化,严重者可迅速导致死亡。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成为全球极其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预防艾滋病和肺结核的传播与蔓延意义重大。

1艾滋病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

1.1 HIV对结核杆菌感染的影响HIV 主要感染和杀灭 CD4+T 淋巴细胞,并使其功能下降,导致巨噬细胞抑制结核菌的能力降低,故HIV感染者易患结核病[3]。HIV感染也会加速结核的进展,主要机理是在抗结核免疫力中重要的CD4细胞在HIV感染后明显减少,使机体对MTB杀伤力显著下降,MTB大量繁殖而发病。合并肺结核的HIV感染者在结核病变部位HIV复制也显示增强[4]。

1.2肺结核(TB)对于HIV感染的影响结核感染可以促进HIV侵入,加快其复制,缩短从无症状感染期到AIDS期和死亡的时间[5]。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可诱导r-干扰素(IFN-r),白细胞介素1(IL-1), 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的释放,同时HIV/TB患者血中A-TNF水平为单纯HIV感染者的31倍, 结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阿拉伯甘露糖(LAM)是HIV复制的有力诱导剂,这些因素可增强和加速HIV的复制[6]。

2护理

2.1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社会背景、提供不同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 利用自己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和检查治疗的目的,坚定其治疗信心,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2.2消毒隔离将患者安置于单间或同类患者同室,保持房间和床位的清洁,加强消毒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物品专用。物体表面、地面、墙壁、室内家具等每天使用 0.2% 次氯酸钠或 0.1% 次氯酸钙擦拭消毒 5min 2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使用“84”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患者痰液、呕吐物、排泄物用 20% 含氯石灰搅匀消毒。每个患者发痰杯,不得直接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以防传染他人[8]。

2.3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因长期发热、消瘦、营养差、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易并发皮肤感染,所以要做好皮肤护理,可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温水湿敷,或用温水清洗后用白炽灯照射,以促进渗出物及炎症吸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给予温水擦浴2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干净宽松棉织衣服。皮肤干燥者可涂石蜡油保持湿润[9]。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并给患者带来舒适感。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2次/d,同时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发生舌炎、牙龋炎而引起的口腔黏膜破溃,用0.02%呋喃西林含漱30min,4次/d。口腔白斑粘膜的念珠菌感染,可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后再涂上克富唑或酮康唑软膏;口腔真菌感染者,用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局部使用 1%甲紫水溶液。③腹泻的护理: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要饮用清洁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要新鲜干净,不食发馊饭菜,对长期腹泻的患者,每天给予口服适量的淡盐水或糖盐水,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10]。

2.4饮食护理艾滋病和结核病都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为满足患者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引起的高代谢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低脂肪饮食,注意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多食鸡蛋、牛奶、瘦肉、花生、新鲜蔬菜和水果,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饮食,如高热腹泻患者给予清淡食物,水肿严重患者给予限制食物中的盐量及饮水量等,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2.5用药护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艾滋病的进展,也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它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并且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前提是需长期坚持并终身服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时,用药多,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地加强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我们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用药前,向患者解释用药过程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配合好临床治疗,定期观察测定肝功能,强调定时、定量、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忌自行停药或减药,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医师。

2.6健康教育结核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艾滋病需终身长期服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随时有可能发生,指导家属做好服药的督导,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胸部X 线片或 CT、CD4+T 淋巴细胞计数、痰菌检查等。及时向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周围的朋友进行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知识宣教,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在亲朋好友中除了性传播及血液感染外,彼此之间的传播几率几乎为零,同时养成不随地吐痰,不开放咳嗽的习惯,以防传染[11]。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因此,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应对高危人群进行HIV 抗体初筛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同时,护理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给予患者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制定和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具体的护理工作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诸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更为深入地探索,使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能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车盈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32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2):276-277.[2]李拯民.艾滋病和结核病[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5):1-4.[3]连晓明.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3,24(15):2274-2276.[4]刘玉松.HIV8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93-594.[5]李静虹,钭方芳.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26-127.[6]陈品儒,萧 ?M.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研究现况[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02-1003.[7]孙月,郜桂菊,李兴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8):619-622.[8]冯琳惠.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综合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53-154.[9]刘伟丽.1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2):115-116.[10]卢仲武.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病合并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前景[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36-137.[11]张红梅,杨大国,杨丽贞,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单纯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821-822.编辑/申磊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2篇

鲁雪娇

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

摘 要: 目的:为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记录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本科收治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恢复情况并进行总结归纳。护理上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要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3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肺结核病灶缩小或闭合,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两病并发患者,病变重,痰菌阳性率高,预后差,易成为结核病复发和耐多药结核的传染源,临床上要重视两病的防治,最大限度发挥临床护理作用,达到控制结核病的最终目的。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及个体差异做好临床护理和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能更好地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减少结核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 肺结核 临床护理 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饮食结构也随着相应的发生改变,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障碍疾病,迄今为止其病因还尚未明确[1]。临床上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的几率非常高[2]。两种疾病都属于当今医学界较为难以治愈的疾病,且对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影响较大,二

者还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相互加剧病情的恶化,而且由于两病共存的临床护理方法较单一疾病的护理方法有着明显区别,且难度更大,需二者兼顾,而良好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了解结核病灶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和降糖 治疗,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肺结核治疗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出院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况。(1)健康教育:增强疾病知识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患者通常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该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糖尿病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适量运动能促进糖的利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2],在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或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2)心理护理: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糖尿病难以治愈,肺结核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要告知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有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并向其介绍治愈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3)饮食指导:对于肺结核、糖尿病这2种疾病,饮食至关重要,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的重要性,原则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主张低糖、中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适量脂肪、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因为抗结核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大[3],应调整食物种

类,提高食欲。(4)出院指导: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 确服用药物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出院后规律生活的重要性,避免暴 饮暴食、情绪波动,继续坚持饮食治疗,同时做好家庭消毒工作。

疗效评定: 血糖控制标准: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4.46.1mmol/l;有效为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无效为空腹血糖7.0mmol/l。痰菌转阴标准:强化治疗后连续3次查抗酸杆菌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结果 :2组患者痰菌转阴及血糖控制情况

讨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合并存在,互相影响,因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同时血液及组织糖量增加,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本组资料表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4],掌握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合理规范治疗糖尿病、肺结核的同时应从心理、饮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宋玉娟,陈小红,杨继芳,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特 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69

[2] 李士娥,李蕾,李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

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9(7):501

[3] 马秀丽.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 药,2010,43(5):65

一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2岁, 因咳嗽, 咳痰, 发热半月余入院。入院诊断:肺结核, 因患者隐瞒艾滋病史。入院后血液化验感染性疾病筛查HIV抗体阳性, 后又经淮南疾控中心确认抗HIV抗体仍然阳性。住院期间经抗病毒、抗结核标准化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和全身支持治疗后, 住院45d肺结核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艾滋病会造成恐惧, 焦虑心理, 患者受到社会、家庭的歧视, 甚至被抛弃, 因而孤独厌世, 沉默寡言, 不配合治疗。

(1) 我们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给于解释和安慰。

(2) 尽量掌握患者的详细病史和目前的病情, 心理状态, 家庭和社会背景, 并保护患者的隐私。主动与患者聊天, 热情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对他们进行自身防护宣教, 希望家属给病人带来精神支持和帮助, 使患者配合治疗。

2.2 症状护理

(1) 发热护理。发热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重要症状, 因此高热护理极为重要,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积极采取降温措施。①物理降温。低热:鼓励患者多饮水。高热:头、四肢、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酒精檫浴。②药物降温。口服消炎痛或消炎痛栓栓塞, 降温不宜过快以免出汗过多产生虚脱, 用药30min后测量生命体征, 出汗较多及时擦干并更换衣物。

(2) 呼吸道护理, 观察痰的性状、颜色、量。鼓励患者尽量将痰咳出在一次性带盖的痰杯中, 处理按传染性物品进行处理。痰粘稠不易咳出给于翻身叩背, 多饮水, 必要时雾化吸入。

2.3 药物护理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两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抗结核治疗及抗艾滋病治疗出现不良反应较单纯结核病人高, 护士针对病人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用药指导, 发现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 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4 饮食护理

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为宜。肺结核容易引起蛋白质的大量损失, 蛋白质的摄取量每日需100~120g, 同时注意多食含钙、维生素饮食。结合病人情况, 给病人制订合理食谱, 保证了病人的营养摄入。

2.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应执行血液、呼吸道隔离措施。一切按照国标进行。

(1) 安排患者单人单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

(2) 所有用物应专用, 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便器、痰具消毒可用煮沸法或过氧乙酸浸泡1h, 被褥烈日下爆晒2h。

(3)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带口罩, 帽子, 必要时穿隔离衣。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谨慎, 处理血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带双层手套。

(4) 若皮肤被锐器损伤后, 应立即挤出血液并用清水冲洗伤口, 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 送出的各种检验标本需用密闭式容器再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裹, 并标有HIV字样。

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 按时按量服药, 避免过度劳累, 定时复查。采取防护措施, 居所开窗通风, 不随地吐痰, 改变高危行为。注意隔离防止血液、分泌物及排出物污染。

3 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98

艾滋病在新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水磨沟区亦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域,作为水区的一所集中的二级医疗机构,我们义不容辞。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症,在平常的护理中发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做到热情、耐心、细致、关心、体贴、不歧视,使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让其对医护信任满意,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这样,可以解除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紧张、悲观的情绪,调动其主动性,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有效的促进康复。重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保障。现就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汇总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3~49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发热8例,疲乏6例,食欲不振5例,消瘦9例,胸痛5,咳嗽6例。痰菌阳性8例。且>90%是通过共用针具吸毒感染艾滋病。

方法与措施

心理因素分析:①焦虑、抑郁情绪:艾滋病是一种及其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患者易合并肺结核,治疗效果差,患者不敢面对疾病,表现为抑郁、烦躁、情绪波动、特别敏感、沉默寡言等。②绝望、恐惧心理:患者知道自己的熟人死于艾滋病后产生绝望、恐惧心理,临床表现为行为懒散、懈怠、消极或饮食生活的不规律等。③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者親人、朋友对艾滋病存有偏见,或害怕传染,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不关心,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④被歧视心理:艾滋病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关系,容易使患者有精神压力,害怕周围人知道后会冷眼相看自己而影响正常的生活。

护理措施: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通过讲解疾病知识,疾病的预防和传播途径等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珍爱生命。②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是心理治疗的关键:首先要以同情、理解、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患者解释疾病知识。对认识和思想上有错误的患者应给予指导,对患者要真诚,你真诚的对待一个人,他是有感应的。对有困难者应给予帮助。③鼓励患者建立可靠的精神寄托:人若没有精神寄托,就像躯体没有灵魂一样,患者面对困境无力应对时,放弃治疗、轻生的念头常常会出现,护士应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让其知道现代医学是很发达的,列举康复病例,让患者有信心找到生命寄托,找到精神支柱。④引导患者培养稳定的情绪:鼓励患者在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则要靠调整情绪方式来应对,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掌握放松训练法、转移注意力法等,如听音乐、看小说、下棋以及健身等,使患者调整好情绪。⑤帮助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及指导工作,告诉他们,在一个家庭内的彼此传染的机会,除了性关系传播外,几乎是零。教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来防止疾病的传播,解除他们的错误认识,从而换取他们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用亲人的爱来激发患者对生存的欲望。⑥呼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艾滋病存在的社会里,艾滋病患者是世界的一部分,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帮助他们,不歧视他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中国某所大学演讲时说过:“如果一个国家对艾滋病的重视不够,那么将来他的经济也会毁于一旦”。

结 果

经心理护理所干预的10例患者,均实现护理目标,心理状态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调整,这些患者在增强生活信心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愿意接受治疗。

讨 论

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一些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和结核菌双重感染是一种相互促进病变发展、恶化、甚至死亡的伴发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以导致机体易感结核菌,结核病也可促进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发展,两者关系密切。

在我国,随着艾滋患者数的不断攀升,结核病的流行也日益严重。预防、控制艾滋病与结核病的任务已是刻不容缓。做为医务人员,尤其在艾滋病的高发区域新疆乌市,针两种病症同时存在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增强自我康复意识。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有上述的一些心理特点,以及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用药,因为其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容易出现一些紧张、焦虑、意志消退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其陷入悲观绝望之中,不愿继续配合治疗。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加剧病情恶化。大量资料表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是一种甚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75.

2 徐连芝.实用艾滋病防治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

3 李拯民.结核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结核病与肺部肿瘤,2002,2:130.

4 王雪静.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中结核病的预防性治疗.中国防痨杂志,2001,23(2):133-134.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5篇

晚期肝硬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主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具有不可逆性,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晚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 相互矛盾、并发症多,2009年8月我科收治1例晚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患者,经治疗及悉心护理,患者于2009年9月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糖尿病;肺结核;临床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加重1个月,巩膜黄染10天,于2009年8月9日收住本科。患者面色晦暗,慢性病容,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有蜘蛛痣,巩膜深度黄染,腹部高度隆起,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重度水肿,主诉精神疲倦,胃纳一般,有腹胀,进食后加重,伴有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既往史: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10余年,有6年糖尿病病史,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查胸部ct示:左侧肺野见斑点、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界欠清,左上肺见一空洞,内有一小结节软组织密度灶。考虑:继发型肺结核(-)/上0中下。腹部超声示:腹腔内大量积液。血常规:白细胞15.84×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71,红细胞3.49×1012/l,血红蛋白96.9 g/l,血小板106×109/l。肝功能:白蛋白18.39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2.03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8.83 u/l,总胆红素98.74 μmol/l,直接胆红素47.79 μmol/l,间接胆红素59.95 μmol/l。随机血糖16.2 mmol/l,予护肝、退黄、控制血糖、利尿、补充白蛋白、抗结核、抗感染及饮食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及血糖均明显趋于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腹腔内无积水,病情好转予出院。

护理

2.1 病情观察(1)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压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道淤血,加上药物或食物刺激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失血量大,病情凶险,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及排便情况,按医嘱给予止血药。(2)腹水是晚期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腹水时由于腹内压增高可发生脐疝,膈肌被抬高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症状[1]。嘱患者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以减轻呼吸困难;每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腹围、血压、体重、记录尿量,动态观察腹水消长及利尿剂是否恰当重要指标。(3)肝性脑病。临床上以出现精神障碍、行为失常和意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为特征。经常巡视,多与患者交谈,注意患者有无反常的冷漠或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的减退,精神失常(哭泣、喊叫、当众便溺),以及扑击样震颤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此类行为的出现,以便及时向医生报告,使病情得到及时处理。(4)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出现强烈饥饿感,伴四肢无力、恶心、心悸、头晕,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5)皮肤护理。腹部膨隆,皮肤绷紧发亮、变薄,很容易擦伤引起感染,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性,下肢水肿,用棉垫或水垫垫于受压部位,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6篇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该病无一定流行周期及季节性,多散发,病人及乙肝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HBeAg阳性者传染性强。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乏力、头晕、失眠、肝区不适等诸多症状。且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癌,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的治疗:确诊的乙肝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急性期应以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期以抑制病毒复制,调节机体免疫,恢复肝脏病变为目的,适当的药物治疗。乙肝的预防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型肝炎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措施。最有效的措施。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尤其是家中或周围密切接触的人中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集体生活的学生和从事饮食服务、幼儿保育、医务等重点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2、防止血源传播:不输入未经严格检验血液和血制品;不去街头拔牙、耳垂穿孔、纹身等。

3、防止性传播。

4、防止生活接触传播:最好在集体聚餐实行分餐制,不要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等。平时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人主要通过接触鼠类宿主动物或其尿、粪或唾液或经鼠类体表寄生螨叮咬感染。人群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4-46天,症状以发热、多尿为主,经治疗可很快痊愈。但接触野外鼠感染的出血热病人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眼眶痛和腰痛(三痛)、面,颈和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严重者可继发肾功能衰竭死亡。

预防出血热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居民住宅区和村镇周围应定期用药物灭鼠,农作物储存应装防鼠设备。野外施工的工棚做好室内外清洁卫生,清除室内外的杂草,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或者间接用手接触鼠类污染的食品。在流行季节前,青壮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出血热疫苗。

预防接种的一般禁忌症有哪些?

(1)发热。(2)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病(心、肝、肾疾病、结核、风湿病、牛皮癣等)

(3)过敏性体质。(4)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5)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6)严重营养不良。

预防艾滋病健康处方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人类行为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可以治愈的特效药,也没有可以预防的疫苗。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以下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空气、共餐、握手、谈话、礼节性拥抱、接吻、共同使用办公用品、共用马桶、共同游泳、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使用钞票、使用公用电话、共在同一房间读书、锻炼身体、看电影等。

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预防措施有: 1、遵守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2、有性行为时提倡使用安全套,并掌握安全套安全使用的方法;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应用未经检验的血制品; 5、不共用牙刷、剃须刀;6、不去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手术或献血;7、避免在日常救护工作时沾上伤者的血液; 8、患有性病后应及早积极治疗,以减少艾滋病传染的危险。

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肺结核病的基本常识

肺结核病是一个古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一生中约1/10的人有可能发病。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三)临床表现

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要看每个人感染结核感菌的多少、毒力强弱、体质、心理、精神、营养、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一般被感染者中10%的人可能发病。肺结核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低烧乏力、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盗汗等表现,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由于现在一些患者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导致症状不典型或无自觉症状(特别是学生),加之以上这些症状属非特异性,只有在体检透视时肺上有阴影而被发现,病人早期发现、旱期诊断较为困难。还有一些患者忽视病情未就诊,成为隐性传染源,这是导致学校肺结核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凡有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有血丝者,该患者有就有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属重点筛查对象,应该引起医生、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学校的结核病疫情及特点

(一)学校疫情特点

1.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

2.一部份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

3.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4.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

1.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生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大学生由于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3.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学校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不说,就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4.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人群相当密集,学习、住宿环境拥挤。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

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一些学生患者不愿休学,学习好的初高中学生学校也不愿意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学校校医严重不足,对学生患者也没进行特殊管理,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6.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忽视了肺结核等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学校老师、学生对肺结核病的预防知识贫乏。中小学生体检制度不落实,一些学校根本未组织学生体检,不能早期发现病人。

三、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对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三个星期的学生,应立即动员他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人员要进行登记并做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2、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报告、处理、控制学校师生的肺结核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3、要做好结核病患病学生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

4、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PPD试验、X光胸透)列入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6、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防治艾滋病、结核病活动总结 第7篇

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充分认识到了加强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工作纳入我校工作的重要事项,扎扎实实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工作。

1.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录像等各种宣传渠道,对艾滋病、结核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等内容进行了宣传,把预防教育作为根本,使大家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2.召开防艾滋病、结核病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能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防艾滋病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清楚防艾滋病、结核病的内容。

本次活动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大大加强了教师、学生对艾滋病、结核病的了解,在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我校要将此项活动继续、长期的开展下去,让学生认清未来,让所有的人都充分意识到普及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的根本之策。

东莞市高埗英华学校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诊断标准

HIV/AIDS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3];肺结核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4]。

1.2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男139例, 女16例;平均年龄43岁, 最小年龄22岁, 最大年龄72岁。

1.3 临床表现

现病史中临床表现:咳嗽68例, 咳痰62例;发热132例;呼吸困难25例;淋巴结肿大89例;低氧血症33例;咯血3例;盗汗45例;口腔真菌感染90例。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检查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115个/mm3, 最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个/mm3, 最高CD4+淋巴细胞计数451个/mm3, CD4+淋巴细胞计数分段:<100/mL 93例;100~200/mL 55例;200~300/mL 4例;>300/mL 3例。结核菌素试验148例阴性, 有7例阳性。

1.4 临床药物治疗

抗结核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抗病毒治疗:齐多夫定 (AZT) /司他夫定 (D4T) +拉米夫定 (3TC) +依非韦伦 (EFV) 。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干预护理

艾滋病合并结核治疗方法复杂, 治疗过程漫长, 给生活、工作、家庭、经济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患者感到自我价值丧失, 对生活缺乏信心, 对周围环境很敏感, 心理极为脆弱, 又要承受社会歧视的压力和难以支付的昂贵医疗费用等, 所以适当的心理支持有利于患者适应病后的角色[5]。科室有2名专职心理辅导员, 患者入院后进行心理评估, 用的是成都市艾滋病服务社会机构-爱白成都中心应用的量表。焦虑89例, 抑郁8例, 悲观154例, 紧张142例, 有26%患者不配合治疗。我们争对个体特征进行有效的交流, 尊重患者人格, 维护患者隐私, 热情周到地服务, 使其正视疾病, 调整心态, 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树立信心, 达到99%患者配合治疗。有的心理问题严重的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2.2 膳食营养干预

治疗艾滋病消耗性症状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增加营养的补充, 以满足患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高代谢率的要求。结核病也是慢性消耗性疾病, 需要增加营养以补充机体代谢的需要, 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个人爱好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6]。新患者测量体质量, 依据营养不良筛查工具 (MUST) 以及患者体质量身高指数 (BMI) 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和评估。给予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膳食营养指导。对伴有进食困难的患者酌情予以鼻胃管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体质量减低:5%~15%为轻度消耗;15%~30%为中度消耗, >30%为重度消耗。本组轻度消耗有86例 (55%) , 中度消耗有47例 (30%) ;重度消耗有22例 (14%) 。经膳食营养干预, 营养改善, 体质量正常30例, 轻度消耗为73例 (47%) , 中度消耗有26例 (16%) ;重度消耗有14例 (9%) 。

自2009年, 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与成都市艾滋病服务社会机构-爱白成都中心合作, 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

2.3 发热的护理

本研究中患者1 3 2例均有发热症状, 热型不规则, 体温在38.3~41℃, 护理上随时监测体温, 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退热期出汗多及时给予更衣, 并嘱多饮水。观察发热特点, 给患者用抗菌药物后, 体温不会下降, 注意观察发热时伴随的症状、时间、特点。

2.4 咳嗽、咳痰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协助患者有效咳痰, 并及时辅助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或使用镇咳、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嘱患者将痰吐在盛有500mg/L含氯消毒液中。严密观察病情变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观察有无发绀, 呼吸节律、深度、痰的颜色、性状等变化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扣背。在本组患者中痰中带血只有3例, 咯血病例只有1例。有的患者只有发热, 咳嗽、咳痰症状不明显, 观察患者有无淋巴结长大。

2.5 盗汗处理措施

本研究中患者出现大汗, 特别是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大量出汗, 且常以下午或晚间为重, 有的与体温升高无明显关系, 甚至在低热状态时亦出现大汗淋漓。指导患者用大毛巾垫在枕头、床上, 采取及时更换衣服、床单,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嘱患者喝淡盐水、果子饮料。

2.6 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

本研究病例中合并口腔真菌感染90例, 12例同时伴有霉菌性食管炎。采取护理措施:每日使用5%的碳酸氢钠加制霉素漱口液含漱, 清洁口腔, 12例同时伴有霉菌性食管炎, 加用氟康唑静脉滴注。口腔霉菌易复发, 平时注意口腔清洁。

2.7 依从性护理措施

(1) 设计给药时间。本研究中, 所有病例均是抗结核药首先服用, 2h后再服用抗病毒药物。护理人员均使用定时闹钟, 每日在使用口服药时间, 提醒准时吃药。所有口服药物均用无菌药盒分次分装。 (2) 服药注意事项。艾滋病合并结核的的治疗是长期和复杂的治疗过程。在此过程中, 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在护理宣教过程中, 反复强化患者对服药疗程的认识, 使患者明白不遵医服药导至的后果, 特别是经短期治疗后症状减轻或症状消失, 患者独自停药所导致复发的后果。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耳鸣耳聋、眩晕、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手足麻木、皮疹、皮肤有无黄疸等副反应。

2.8 合理的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采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住同一病房, 结核耐药菌单独住一病房。无结核的艾滋病患者住同一病房。病室每日紫外线循环风照射2次, 每次消毒半小时, 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地面, 门把手、床旁小桌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每个患者发痰杯, 不得直接面对他人咳嗽, 打喷嚏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以防传染他人。

2.9 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使患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使家属了解到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在生活上要关心、帮助患者, 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改变不良行为, 配合治疗及护理, 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全、宽松、宽容的治疗和生活环境。让患者正视现实, 不回避矛盾, 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及抗结核药物不同程度的对肝功能、肾功能及造血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注意保密原则, 积极创造条件, 改变人们的认识、态度、行为, 消除社会歧视,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培养患者良好的应对疾病的生活习惯, 特别是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注意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

2.1 0 自我防护的管理

首先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正确执行标准预防和呼吸道隔离、正确使用各种防护措施, 做到安全防护。根据本科的特点制定艾滋病专科病房操作流程, 对活跃性结核的患者特殊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

3 结果

本研究中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155例, 好转145例, 死亡6例。90例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 经对症处理, 于2~5d后口腔真菌均得到有效控制。6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和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护理过程中心理感应, 研究中的所有好转的1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积极转变。

4 结论

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护理使患者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树立信心, 达到99%患者配合治疗;膳食营养干预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 患者营养改善。

5 讨论

艾滋病感染已经逐渐成为增长迅速的流行性传染病, 伴随着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增多也间接促进了结核病流行的增长, 肺结核作为常见的一类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机会性感染, 亦随之增长[7]。系统的护理措施已经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艾滋病感染抗病毒治疗和预防的护理》 (Chronic HIV Care with ARV and Prevention) 一文中提出, 综合性护理措施作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加以重视, 并详加阐述了在临床执行中如何进行。

相较于国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情况的日趋严重, 在艾滋病同样高发的泰国, 亦有研究显示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以至于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抑郁症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已经有证据显示心理问题可以导致患者药物依从性下降, 降低ARV治疗效果[8]。情况类似的南非地区, 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表明, 实施护理人员的辅导和咨询支持护理措施, 可以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认知水平,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减少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药物顺应性下降, 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9]。

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综合性护理措施, 探索综合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9年~2011年期间的1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护理、膳食营养干预、依从性护理、合理的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等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提供有效的系统性护理支持, 对提高其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能使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自理力和健康行为。结论 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护理使患者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树立信心, 达到99%患者配合治疗;膳食营养干预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和膳食指导, 患者营养改善。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孙艳, 梁连春.艾滋病合并结核病5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1) :2690-2691.

[2]Law SD, Churchyard G.Epidemiology of HIV-associated tuberc-ulosis[J].Curr Opin HIV AIDS, 2009, 4 (4) , 325-3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GB15987-1995.

[5]李国保.艾滋病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4) :475-476.

[6]周亚红, 王惠兰, 王燕, 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6) :1081-1083.

[7]曹英.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防护[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6) :845.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hronic HIV Care with ARV therapyand Prevention[M].2011.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精选8篇)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护理 第1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摘要: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是一种死亡率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