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精选11篇)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 第1篇
讲授班级:汉中中学高二(5)班
班会时间:12月8日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用圣洁的身心 杜绝艾滋病》主题班会
陕西省汉中中学 陈家林
班会目的:
1、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讲授班级:汉中中学高二(5)班 班会时间:12月8日
一、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请一至三个学生谈谈)
二、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
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2、加强治安管理。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
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讨论 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小结
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发放艾滋病试卷,检测当堂学习成果。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 第2篇
【教學目標】
通過本教學,讓中學生了解什麼是艾滋病,艾滋病傳播途經及預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確保學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の狀態,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完成學業,並為國家預防艾滋病行動做出應有の貢獻。
【教學內容】
一、什麼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の傳播途經
三、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四、如何預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の途徑の顧慮
【教學過程】
一、點入話題
師述:請同學們想一下你們見過の艾滋病人會出現の症狀和在社會中帶來の負面影響,然後談談你自身是怎樣解決這事の。
(請一至三個學生描述)
生答(略)
二、授新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の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是一種由逆轉錄病毒引起の人體免疫防禦系統方面の疫病。
人體處於正常狀態時,體內免疫系統對機體起著良好の“防禦”作用,抵抗各種病原體の襲擊。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後,人體の這種良好防禦系統便會受到破壞,防禦功能減退,因而這時病原體經血行及破損傷口長驅直入。此外,身體中一些不正常の細胞,例如癌細胞,也同樣乘機迅速生長、大量繁殖起來,發展成各類癌瘤。也就是說,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免疫系統受到嚴重損傷,機體抵抗力下降,以至誘發嚴重感染和一些少見の癌瘤。
艾滋病自198年進入我國至今已有近萬人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據有關部門推測,在今後幾年內艾滋病發展趨勢是:發達中國家是呈下降趨勢,而發展中國家則呈急劇上升趨勢。
(二)、艾滋病の傳播途經
、性接觸傳染
由於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體液中,男女不潔性行為可以導致艾滋病病毒迅速傳播。目前,性接觸傳播已成為最主要の傳播途徑。
2、血液傳播
目前通過輸血傳播艾滋病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和地區是一個亟待解決の問題。幾乎大部分非洲國家,主要以非志願獻血為主,他們大多是青壯年,都處在性活動高潮の年齡段,這意味著他們所提供の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の機會。將這些血及血液制品輸給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汙染の注射
器及針頭是通過血液傳播艾滋病の重要媒介。
3、母嬰傳播
患有艾滋病或攜帶有艾滋病病毒の孕婦可通過胎盤將艾滋病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子,另外還能夠在產前、產程中(出生時通過產道)和產後(通過哺乳)感染新生兒。
(三)、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請同學們展開探討這一話題。
艾滋病是一個健康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社會中の每一個成員都有可能成為艾滋病流行の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艾滋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不可忽視の危害。
、艾滋病對個人の危害。
生理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發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狀況就會迅速惡化,患者身體上要承受巨大の痛苦,最後被奪去生命。心理、社會上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會產生巨大の壓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會の歧視,很難得到親友の關心和照顧。
2、艾滋病對家庭の危害。
社會上對艾滋病人及感染者の種種歧視態度會殃及其家庭,他們の家庭成員和他們一樣,也要背負其沉重の心理負擔。由此容易產生家庭不和,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因為多數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處於養家糊口の年齡,往往是家庭經濟の主要。當他們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額の醫藥費時,其家庭經濟狀況就會很快惡化。有艾滋病病人の家庭,其結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兒無人撫養,或留下父母無人養老送終。
3、艾滋病對社會の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強の20-4歲の成年人,而這些成年人是社會の生產者、家庭の撫養者、國家の保衛者。艾滋病削弱了社會生產力,減緩了經濟增長,人均出生期望壽命降低,民族素質下降,國力減弱。社會の歧視和不公正待遇將許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會,造成社會の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遭到破壞。
4、艾滋病對兒童の影響
艾滋病使千千萬萬の兒童淪為孤兒,使千萬無辜兒童被迫承受失去親人の痛苦,還要經常忍受人們の歧視、失學、營養不良以及過重の勞動負擔。
艾滋病是我們人類共同の敵人,要消滅艾滋病需要全社會の共同努力,需要培養預防艾滋病の社會責任感,需要從“我”做起。
(四)、艾滋病の預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無特效藥。但是,只要采取一定の預防措施,是可以減少其發病率の。
、加強艾滋病の監測檢疫。
由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の實施,與國外人士交往日趨頻繁,隨之入境の人數也急劇上升,這就要求衛生檢疫部門,對入境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對艾滋病抗體陽性者,堅決不允許入境。
2、加強治安管理。
嚴格取締賣淫和嫖娼活動,對與外國人及外籍人員發生性接觸の婦女應做艾滋病抗體の檢查。堅決杜絕與艾滋病抗體陽性或艾滋病病人發生性接觸,患有艾滋病の婦女應避免懷孕。
3、消除靜脈濫用藥物の現象
特別是靜脈藥癮,不共用針頭、注射器和藥物。不共用牙刷、剃須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汙染の物品。
4、加強血液制品の管理
對所有供血者,都要進行嚴格の抗體檢測、凡抗體陽性者應堅決禁止供血、血漿、器官、其他組織或精液。特別要加強對進口血液制品の檢測,禁止被汙染の血液制品入庫。
、嚴格消毒,避免醫源性感染
醫務人員在接觸艾滋病病人時,應穿隔離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過の針頭和醫療器機刺傷皮膚。避免直接和病人の血液、體液、汙染物直接觸。病人の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鈉液消毒。病人收屍體需用料袋封包後火化。病人の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廢棄物品都需要裝入密封塑料袋內處理或燒毀。
6、對危險人群進行密切の監測,彩集血清進行檢測
我國目前重點檢測對象是;①應用過國外進口の血液制品の病人,特別是1981年至1984年期間應用過進口の第Ⅷ因子の血友病病人;②與來華の外國旅遊觀光者或國外留學生有過性關系者;③長期駐華の外賓、留學生來華の旅遊觀光者(尤其是從艾滋病高發國家來の);④我國長期駐外人員、勞工(特別是輸過外國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員;⑤某些邊緣地區の少數民族;⑥對艾滋病病人及與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の接觸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識,做好宣傳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の途經の顧慮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過唾液、淚液、汗液、握手、擁抱等接觸或昆蟲傳播の,說明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染。艾滋病病毒也不會通過空氣、飲水、食品、以及未消費の餐具、衣服被褥、貨幣等物品而傳染。一般也不必擔心與艾滋病病人握手、輕吻或共用電話、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遊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會傳染艾滋病。各種家養動物不可能攜帶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過動物の咬傷,抓傷而傳播。
三、堂討論
中學生怎樣才能真正預防艾滋病?
結論:懂得有關艾滋病方面の知識、每個人做到潔身自好最為重要
四、堂小結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2009年~2012年各科室共收治HIV感染患者43例, 其中HIV携带者19例, 艾滋病患者24例, 27例通过血液传播获得, 11例通过性传播获得, 4例先天性从母体获得。7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中, 4例为医师, 3例为护士, 均是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中接触到了患者的血液、体液, 有5例是被针刺伤, 2例是被患者的血体液溅到。
1.2 防控方法:
发生职业暴露后, 所有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流动水下对伤口及溅到血体液的皮肤黏膜进行冲洗, 并立即报告了中心领导, 流病科人员通过对当时情况询问、调查, 明确了暴露程度及患者所污染的物品等, 并对发生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治方案。处理措施有: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即口服齐多呋定和拉米呋定, 连续用药28 d;抽血, 检测相关病毒, 检测时间为当天, 第4、8、12周及6个月后;临床追踪观察。
2 结果
2.1 2009年~2012年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我中心2 0 0 9年~2 0 1 2年期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分别4例 (4.08%) 、2例 (1.96%) 、1例 (0.93%) 、0例 (0) , 均未发生艾滋病感染, 详情见表1。
2.2 防治与控制方法成效
2009年~2012年7名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 均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无1例感染HIV。
3 讨论
通过研究分析可知,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医护人员对其预防与控制认识程度密切相关。想要做好防控工作, 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2], 重视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规范消毒隔离制度, 并加强中心的监管体制, 为做好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总结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中心可定期举办各种艾滋病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分批分层次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宣传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预防措施[3]。可举例说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 摒弃传统的对艾滋病的不正确认识, 使其在工作中主动规范操作流程。 (2) 医护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诊疗工作中, 患者的血液、体液很可能溅到医护人员的脸、鼻及口腔内, 因此必要时可佩戴口罩、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当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破损, 在给患者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 医护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千万不可因恐慌而手足无措, 应保持冷静。首先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被血体液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清洗黏膜;如有皮肤破损, 先由近心端到远心端挤压出破损处的血液, 再行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冲洗后局部以75%酒精或0.5%碘伏擦拭消毒, 并予以包扎处理。 (4) 预防性用药:除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 均应预防性用药, 越早越好, 最好在4 h内实施, 最迟不超过24 h。 (5)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应对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ā予随访及提供咨询, 在暴露当天、暴露后第4、8、12周及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4], 凡药物治疗者应监控药物的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 观察有无艾滋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综上所述, 通过加强医护工作者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 提供先进的防护设备与工具,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的防治水平,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是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郭文珍.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9) :1181.
[2]陈润阶.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11) :1303.
[3]郑夕光, 吴杰, 王春梅, 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2) :103.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 第4篇
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 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 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1.妊娠期的宫内感染可以通过胎盘或羊水传染给胎儿;分娩期经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感染新生儿;长期母乳喂养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和婴儿。
2.受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幼儿的感染,病情发展比其他途径感染或成人发展更快,由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婴儿近50%在1岁时发展为艾滋病。
3.垂直传播的药物预防包括妊娠期宫内感染的预防,分娩时的预防和新生儿出生后的药物预防。应将用药的方法、疗效、花费告诉孕妇,使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预防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HIV 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1.平均胎龄小(平均为37周),未成熟儿和超未成熟儿的比例上升,分别为33%,18%。
2.低出生体重、小头畸形、其他畸形发生率高。
3.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
4.CD4百分比率(或CD4/CD8)下降。出生时CD4<30%,早期出现危重病情比例增加3倍。
5.平均IgG水平高于非感染新生儿。
三、新生儿药物预防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药物预防的方法与母亲产前和产时采取的预防方法有关(母亲产前和产时预防方案见相关章节),详细了解母亲产前、产时药物阻断的情况是决定新生儿出生后选择药物预防的依据:
(一)AZT+NVP联合用药方案
1.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只服用一次)。
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二)AZT方案
1.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三)AZT+3TC方案
婴儿出生后8~12小时开始服用AZT 4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3TC 2毫克/千克体重,连续用药1周。
(四)维乐命(NVP)单剂预防方案
1.母亲按常规预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1次。
2.如果因某些原因产妇产前未能进行药物阻断,可参照以下方法阻断:
(1)产妇临产时服用NVP
服药2小时内分娩,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
服药2小时后分娩,则新生儿生后4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即可。
(2)产妇临产时未服用NVP
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3.新生儿在服用NVP以后1小时内出现呕吐,应及时补服一剂,并观察1小时。
4.服用方法:NVP有两种剂型,混悬液为10毫克/1毫升,(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剂)可直接滴入新生儿口中。
片剂为20毫克/片(2毫克/千克体重·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毫克/千克体重·次),用水溶化后,用小勺或奶嘴喂入新生儿口中。
5. NVP方案是最具有实用性且最便宜的方案。花费少是其最大特点。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NVP维乐命单剂治疗。
注 意
上述3种预防方法预防效果较好,但用药时间较长,依从性较差,费用昂贵。如果出现早产,预防效果也要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孕妇和新生儿的骨髓抑制情况。
四、喂养方式治疗
由于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 病毒,HIV病毒可以经母乳传播给婴儿,长期母乳喂养将大大增加传播HIV的危险性。所以在3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中,人工喂养是HIV病毒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
在人工喂养有困难的地区,应该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帮助HIV感染的母亲对婴儿出生后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坚决不要混合喂养。
(一)人工喂养
HIV感染的母亲在整个哺乳期中应为婴儿提供干净、安全、营养的母乳替代品。
1.人工喂养必须使用干净开水。
2.喂养的器皿(奶嘴、奶瓶、小勺、杯子等)必须保持干净。
3.确信母亲能按照母乳替代品的配置要求配置。
4.人工喂养食品的选择
(1)配方奶粉:根据婴儿不同胎龄、不同月龄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基本的营养物质进行了改良,更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人工喂养的首选。
(2)新鲜牛乳: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不能承受配方奶喂养的家庭,牛乳也是很好的选择。早产儿早期牛乳喂养,应适当稀释。在交通不发达地区可用牛乳制品代替新鲜牛奶。
(3)添加泥糊状食物: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从1/4个鸡蛋黄开始,逐渐增加米糊、粥等其他糊状食品。增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适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二)纯母乳喂养
如果母亲确实不能得到(购买、配给)干净、安全和营养的母乳代用品,或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人工喂养仍不能被母亲接受时,才可选择纯母乳喂养。若母亲选择纯母乳喂养,给予婴儿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由母乳喂养而致的传播。但应特别注意:
1.纯母乳喂养是指只用母乳喂养,不给婴儿吃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2.纯母乳喂养只能是短时间(3个月)的,长时间将大大增加感染机会。
3.建议纯母乳喂养不要超过4个月,4个月以后开始人工喂养,并逐渐添加泥糊状食物。这样既满足经济不发达地区HIV感染母亲的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母乳喂养HIV 感染的风险。在替换食物时应杜绝混合喂养的过渡。
4.如果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此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三)杜绝混合喂养
多项研究表明3种喂养方式(人工、纯母乳、混合喂养)中混合喂养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最高。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应避免混合
喂养。
预防艾滋病宣传主题班会 第5篇
#e#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篇三:舞动的红丝带
教学目标: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总结 第6篇
今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同学们在活动中认真学习了《艾滋病防护知识读本》,牢记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对艾滋病的认识又提高了一层次。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
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穿插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抢答、知识竞猜等游戏环节,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也拓宽了艾滋病知识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率。竞赛问题都比较贴近实际,能够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而尽自己的力量向周边宣传,拒绝有毒物品,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第7篇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告知同学班会主题及主要框架步骤
2、发动同学在课下上网收集相关艾滋病的`资料,图片等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二、同学讲解:
(一)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图片1表格形式 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
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
(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
(四)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提问:刚才同学们看的短片是哪个传播途径呀?回答输血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图片:艾滋病通过传播途径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环图
(五)宣传与关爱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游戏目的:预防艾滋病要大家携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
(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对我国艾滋病预防的政策建议 第8篇
(1) 人口结构转化与期望寿命的降低。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直接关系到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 关系到健康、福利和安全等众多的人口问题, 也将直接关系到人口发展战略的政策取向。
(2) 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支出不断上升。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驻乌干达的代表托马斯巴巴塔德说, 乌干达已经由于艾滋病的流行而丧失了5年的经济发展, 其他艾滋病流行严重的国家则平均丧失了1.3年。有关南非的一个最新估计认为, 由于约1/4的劳动力将被艾滋病感染, 南非的经济增长将由此放慢1%。其主要破坏性影响作用主要有:
(3) 自杀比率的不断升高。
自杀是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 导致自杀的原因相当复杂, 其中因疾病而绝望是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对美国纽约地区所作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口中, 年自杀率是18.75/10万人, 而2059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年自杀率是680.56/10万人, 相当同年龄组自杀率的36.3倍;10岁以上被诊断患有艾滋病的人口中的年自杀率是614.5/10万人, 是同年龄组自杀率的66.15倍。
(4) 影响社会的稳定。
艾滋病患者受歧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社会成员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高, 认为“艾滋病人不是人, 是鬼”, 另一方面是社会和某些社会机构拒绝为艾滋病人提供治疗、读书、就业。据报道, 越南劳动部规定艾滋病感染者不能从事7种职业, 如理发、儿童保育员等。因此, 艾滋病人群中酝酿着不安定的最大原因. 既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从而萌生仇视、报复社会的念头, 尤其是面对社会和家人把自己抛弃时, 他们能够做的往往是对社会深入骨髓的仇恨, 或者万般无奈的自杀, 或者设法爆发压抑于内心的仇恨去报复社会, 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影响社会的稳定。
(5) 对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
艾滋病引起的法律问题在许多国家已受到公众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 有必要建立给予医学诉讼案豁免权及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卫生法。
2 促进艾滋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1)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表一年一度的《艾滋病调查报告》中指出, 到2004年底全世界约有3940万艾滋病感染者, 其中有64.5%即2540万感染者是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地区, 亚太地区 (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接近640万人;工业发达国家的爱滋病感染率最近几年相对稳定。
而亚洲尤其是我国和印度可能成为艾滋病蔓延严重的国家。在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排前几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河南、云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除了广东和河南省外, 其余的四个省和自治区都是在我国西南或西部地区。在这些西南或西部省和自治区里, 受侵害最严重的往往又是它们的偏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 (包括城市里的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 。如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思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广西的百色地区;新疆的伊宁市等。虽然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 为消除贫困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 我们仍然看到, 在一个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 贫困人口依然占有相当的比例, 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另外,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内地和广大农村的人口大量流入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 每年的流动人口达1.2亿。这些流动人口大部分处于性活跃年龄阶段, 离开原生活居住地, 由于生理需求的压力、谋求生存的压力, 加之受教育程度低, 对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低, 陌生环境下缺少道德约束, 众多因素促使他们更容易从事地下性服务、卖血 (浆) 和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而贫困的经济状况、疾病预防知识的缺乏, 使他们很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
(2) 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
传染病流行的消长起伏与文化变迁有着密切关系, 真正的文化变革往往伴随传染病的流行, 艾滋病也不例外。
与地跨泰、缅、老金三角毗邻的我国云南省, 艾滋病的传播与泰国和缅甸山区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 其中也与我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关联。 边贸的开放, 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毒贩们一方面将我国当成了他们的市场, 另一方面又作为他们转运毒品到其他各国或地区的又一通道。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艾滋病在毒品的传播过程中逐渐蔓延, 而沿线处于社会边缘或弱势地位的群体往往就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
在我国一些地方, 性服务行业的兴起也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背景。据调查, 云南一些边境村落均有跨境婚姻和性交往 (包括异性和男男同性) 的经历。而其来自境外的配偶或性伴侣, 有的曾有到过泰国从事性服务的经历。
艾滋病是在当今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及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平等社会关系背景下, 伴随人、物、资本和信息在时空上高速且不平衡流动中蔓延的。在某种意义上, 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也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传播一样, 是与某种社会政治经济不平等和文化制度密切相关的。
(3) 男女比例不平衡和文化程度差距的因素。
在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显示, 在一些国家中, 20至39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得多的城市中, 艾滋病流行率相当高, 因为在一个男人占多数的城市中, 男女性关系的商业化行为将会更为普遍。
成人男性和女性识字人数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对艾滋病流行率也有影响。如果女性的识字人数大大少于男性, 她们就不太可能有效的同男性讨价还价, 因此在两性交往中经常处于比较易于受损害的境地。况且, 文盲妇女找工作很难, 为了生存往往更多的依赖于两性关系, 因而更削弱了讨价还价的力量。对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言, 为年轻妇女增加就业机会以使城市地区的男女不平衡比例降下来, 比如从1.3降到0.9, 将能使艾滋病流行率下降约4个百分点。在一些国家, 如果把男女识字率之间的差距减少20个百分点, 或者说把女童的识字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就有希望使城市的艾滋病流行率下降大约4个百分点。
3 对我国艾滋病防治的若干建议
艾滋病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病, 对它的预防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问题, 它强调了通过解决社会病达到一个社会的预防。近几年随着全球艾滋病形势的严峻, 我国AIDS感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流行。
(1) 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加深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
艾滋病至今不仅是一道无解的医学难题, 实际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然而艾滋病虽然不能治愈, 但却可以预防。一个有效的武器就是宣传教育, 用社会学的方法解决社会的问题。开展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 对大众一般人群进行全社会范围的知识教育和态度行为的改善, 大力倡导安全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高危行为的人群 (吸毒共用注射器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者及有偿献血人群) 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深度, 提倡宣传品制作的针对性和人文关怀性, 结束他们对艾滋病的无知状态;对已经感染者的宣教除了要提高感染者自身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坚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也要大力宣传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意识, 避免不幸的继续扩大。
(2) 强化政府在艾滋病防治中的职能。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 同时也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要把对艾滋病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综合治理, 完善HIV/AIDS防治的立法工作, 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此外, 要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控组织和监测系统的建立。还要合理增加对艾滋病的投入, 制定综合性筹资策略和政策,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3) 提高妇女的地位和减少贫困。
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物中, 不能忽视妇女地位和教育、就业问题, 保证妇女的合法权益, 注重性别平衡问题, 注重消除贫困和减少地区发展差距, 以及贫富差距, 以逐渐从根本上消除促进艾滋病流行的根源。
(4) 在个人行为不违反公共法律的范围内, 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接受性和宽容性, 增加社会的包容性。
以使处于艾滋病感染危险的人群可以更容易的获得公共卫生的服务和社会的关怀帮助。
(5) 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
结合目前我国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情况, 对他们的性教育应把重点放在“生活技能教育” “同伴教育”和“守门员教育”。而且应以早期教育为主,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年轻人谨慎选择朋友、不要发生高危行为 (吸烟、吸毒、随意性行为等) 、如何采取安全措施、预防意外怀孕、艾滋病与性的关系等。应发动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本人共同开展此项活动, 还应尽可能寻求法律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维真.关于对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宏观政策制定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 (10) :768-770.
[2]杜新忠.我国HI V/AIDS流行现与防治对策[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4, 13 (2) :93-95.
[3]程玉萍, 华川.我国HI V/AIDS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5) :696-697.
[4]张敏, 张开宁.中国流动人口HI V/AIDS感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5) :24-25.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第9篇
其次,她以PPT的形式介绍了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中国为例,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感染者。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是多么的可怕,艾滋病传播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
紧接着,就有同学提出,我们应该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随后,插入了一个小游戏:大家每人手里有一张纸条,有的是职业人群,有的是行为方法,你觉的他们有没有被感染的危险?属于高危感染人群还是低危感染人群,请大家把它帖到相应的位置。这个小游戏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无论是什么职业只要是有良好的行为方法,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艾滋病并不可怕!
最后,班主任冯国艳对本次班会做了总结:班会主要是以三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这展示了咱们班同学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很强,值得表扬,希望大家可以再接再厉,共同成长!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总结 第10篇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由校党委周亚夫副书记副校长、徐耀初副校长亲自挂帅的,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校团委、后勤管理处、公共卫生学院负责人组成的“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wwW.xueZHIZHI.com,设立了健康教育办公室,形成了完善的宣教网络,由门诊部具体负责日常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相关活动方案和计划,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二、活动目标明确
向广大学生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技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表率。
三、长期常规教育活动情况
学校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我校一项长期常规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建立起预防艾滋病工作长效机制。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坚持上好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课;充分发挥学校门诊部和学生辅导员的作用,扩大受益面,增强宣教效果;加强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提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水平;在校园网和校园宣传栏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阵地,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校图书馆、阅览室根据师生人数配备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或借阅。
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实际,学校决定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我校一项长期常规教育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校报、简报、宣传画、网页、横幅、海报等多种形式,在新老校区相关宣传领域定期展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以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等为重点,深入推进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计划,每学年为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观看预防艾滋病的警示录像片。学校图书馆设立了开架图书区域,配备了70余种预防艾滋病、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图书。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第11篇
会教案
一、主题
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了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了解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形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是哪天?(12月1日)
2.今年艾滋病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校园行。
3.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二)开始主题活动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2.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 2 —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3 — 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 — 4 — 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4.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 5 —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1.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2.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3.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4.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5.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6.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5.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 — 6 — 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七、课堂讨论
小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八、课堂小结
艾滋病预防主题班会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