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数教材课本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奥数教材课本范文(精选8篇)

奥数教材课本 第1篇

前几天给小六学生上课,课间一个孩子给我说:他在外边的辅导班的奥数老师说最鄙视的奥数教材就是《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孩子也许无意间的一句话,却给我造成了一些冲击。因为,我最推崇的奥数教材就是《举一反三》。如此推理,我这个老师也应该是那位奥数老师最鄙视的奥数老师了。

面对相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水准。我很想知道这位老师评价教材的标准,但无法交流。写此文不想评价这位老师如何,只想写些对奥数教材的看法:

我最推崇《小学奥数举一反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理由是:

1、这套教材涉及奥数知识全面,编排系统,整体思路清晰。

2、每一节内容都由五个例题组成,基本包含了该节问题所涉及的各种题型。

3、每个例题后边紧跟三道练习,且难度递进,有利于巩固、熟练、提高。

4、例题分析到位,思路清晰,练习备有答案讲解,特别有利于家长学习辅导,有利于孩子自学,是一本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绝好教材。

5、每个年级的知识体系基本类似,难度稍有提高,学下一年级的,也是对上一年级知识的复习,可以说是边学习边复习。

6、教材有A、B两版,以A版为主,B版为辅。一般学生只学A版即可,对于学有所力的孩子可以练习B版。可以说B版就是一个练习册,做复习巩固知识用。

当然,这套教材也有缺点,比如说有时纯粹为了讲述某一解题方法而忽略了更为简捷的方法,个别地方有例题和练习不太配套、存在答案错误等情况,另外有个别章节略显简单(如第五周简便运算),个别章节又显较难(如周期工程等章节)。但总体来说,到目前我还不能说服自己再找一套能代替这套教材的好书了。

我很想知道最鄙视这套教材的老师的鄙视理由,也很想知道他最推崇的教材及推崇的理由。更想知道还有那套教材或者那个辅导班的自编资料有上述优势。

此文欲向有兴趣者提问:谁能再找到任何一本优于或等同于以上优点的好的奥数教材,推荐一下,大家互相交流,我也能学习一下。

真诚地希望诸位家长或同仁留言推荐,希望能得到最为优秀的奥数教材,方便各位家长、孩子,也能提高我这个老师,进而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希望推荐者不仅是推荐,请能说明你推荐的理由。

教学相长,永远是真理,我更需要提高。另外,对此教材的看法,是我一家之言,有着很大的片面性。但是,在西安搞奥数比较历害的几个小学,如高新一二三小,西电附小,工大附小的部分老师,都是给学生配套的这套教材。

(当然仅凭一套教材要想考入名校还有些欠缺,我的推荐是:首选《小奥举一反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辅助《小学数学能力训练与辅导》陕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是西安奥数市场用的最早的,西安刚开始奥数时几乎清一色的这套教材,所以有着较深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奥数教材层出不穷,办班者为了吸引家长而纷纷自编教材。但主流还是居于实力派的老人手手中,一些学校仍以这套书为主,西工大附小部分老师目前仍给学生配的这套书。最后以《名校真卷》(每年都有汇编)实战冲刺,或者配套<考前辅导>乔有平主编,陕人教出,也就是把往年真题进行了分类汇编。)

(另外:还有一套《培优举一反三》,和小学奥数举一反三是一个出版社,一个主编,是在课本数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较深程度的挖掘,有难度,但知识范围比小奥举一反三要窄许多,作为奥数教材的话不够全面,若作为名校招生考试的入学参考,也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常有家长询问刘京友主编的《奥林匹克训练题库》,我的观点是:该书可以说是一个训练场,也就是当基本全面掌握了小奥的各种题型之后,可以把该书作为一个复习训练的练兵场,但如果是四五年级开始学奥数者,该书并不太适合,它并不是一套用作学习新知识的书。一家之言,并不正确。

再有,《小学奥数读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为西安小升初的指导教材的话,该教材最大的不足是:小升初常考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不定方程等,该教材五六年级分册中未做任何专门论述,同时,该教材知识体系安排没遵循孩子认知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跳跃性很大,如果对于欲参加省市级以上竞赛或欲进入五大名校重点班年级前三五十名、思维跳跃性大的孩子来说,这本教材也许尚可,但对于西安的小升初这种大面积的选拔考试来使用的话,不好。一来缺失了小升初的占分比很大的题型,二来知识安排跳跃性太大。做为小升初的指导教材有些不太合适。

总有人说《举一反三》简单。如果把这套教材搞的象是一加一了,那再说简单不迟。再说,举一反三真的简单吗?如果连基础都没打好,却要一味地去追求难度,难道学奥数是为了哗众取宠?本人十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这套教材,每年都会有许多孩子使用这套教材而进入了五大名校重点班,而对于我手下的他们来说,没有谁敢给我说举一反三简单,也许我是个笨老师,每年都带了一群笨学生吧。其实,我可以从举一反三上边找十道原题,然后让刚考上五大名校重点班的学生做,保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答不及格。做为一位在西安从事奥数近二十年的奥数老师,我有这个把握。当然,如果您的孩子具有五大名校重点班年级前五十名的潜力,您也想让孩子走竞赛的路,那这套教材真的难度略显不足。我只对小升初的难度谈些看法。

另外:我给初中生推荐的首选奥数教材是《培优竞赛新方法》,黄东坡著,这套教材的好处是高于课本而未完全脱离课本,是课本的提高和延伸,特别适合西安五大名校重点班的学生,把这套教材搞透,五大名校高中提前招生,你孩子的数学就绝对没有一点问题。但如果你的孩子目标是全国数学联赛并欲获奖,这套教材从难度上和宽度上略显不足。

(以上推荐仅只是推荐,一家之言,再说我毕竟未能读完市场中的所有奥数书,所以上述言论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参考。另外,我只是面对西安小升初做出以上推荐,偶有外省市奥数同行曾向我发难,实在抱歉,我对别处情况不了解,其他省市请参阅贵处高人分析。居此西北小寓,我都无法准确及时地为各位家长服务,水平更伸不到也不想伸到别处了。

知识就是那么多,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思路对知识进行了不同的梳理,只不过有的人梳理的好,把知识梳理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的人梳理的不好,甚至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教材的看法一样,我只是用我的思路对这些教材进行了理解,难免有片面之处。其实,不要说找几本奥数教材,您只需随便翻上两本,就会发现书上的题绝大部分是相同的,也就是抄来抄去的编书方式而已,所以没必要搞多少教材,只要选一本吃透,然后用两到三年的真卷做练兵场、实战场,进入名校重点班,足够了。若您还希望孩子走竞赛的路,那是另一回事。

另外,要学好奥数,教材是一方面,老师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不是老师不是教材,主观能动性才是最重要的。请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那种走场子式的上奥数班的学奥数方式,即便一时也许能在题海的狂轰滥炸中通过小升中,但终将会在后续的学习中被出局。

我不是权威,权威这两个字我实在不配。只针对西安小升初的难试要求谈些对少部分教材的看法,若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探讨。谢绝讽刺挖苦!)

奥数教材课本 第2篇

自主研发奥数教材的分析与设想

编写人:骆 飞

九江华罗庚学校对奥数教材研发工作的分析与设想是基于学校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考量,任重而道远,是学校招收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性工作。一本经过精雕细琢、案例详实、紧跟时代的好教材,是教师实现案例教学、优质教学的一把利器。

奥数自主新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研究的具体成果,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学校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心中的信任和认可,教材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根本和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媒介,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校品牌科目(奥数)自主研发的教材是我们学校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吸纳最新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编教材最大限度地和社会需求挂钩,在教学的基础上,将一些客观实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为教材实例,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环节。同时,学生的知识经验与一线教师紧密配合,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及时修改更正,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具体设想如下:

一、教材内容上做修改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材内容做一个完整的修改,第一以王老师贩教学实践为基础,第二,以现有家长心中理想的教材为修改内容,按暑期和学期教学不同的教材实施情况为要求,分别对教学课时和教学章节进行修改,整套教材体系针对小学奥数的教学要求,从学生所需要的解题思路出发,精选适用的专题知识和学生必要掌握的解题技能,编写出符合小学奥数培训的专业课程教材,充分体现了培训教育长期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教材突出先进、简明、适用、通俗、实用的教材内容选择原则,强调新知识、新技巧、新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使教材的内容体系更加科学。把握奥数教学工作所要求的“必教必会”和 “应知应会”内容,达到教材的编排结构上能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效果。同时教材还能够充分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合我校教师的教学特征。

二、教材版面设计清晰,没有成本的宣传

1,前面的扉页部分 新编教材的扉页部分做华罗庚的宣传广告,比如学校的专家型教师的简历,主要是教学成果和教学方式的介绍(王老师的简历,个人教学成果和教学特点);还有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历程的说明,要用一个篇幅的文章做教为详细的介绍,包括有学校的发展时间,学校的发展过程,学校的培训特色,学校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等。

2,外观部分

外观部分的设计比较灵活,作为我们培训学校那就是宣传,可以对我们的学校做一个整体的宣传,比如优秀照片,学校的招生简章(这个可以放在外观的后面)等。

3,后面的扉页部分

可以由王老师写二篇《致家长》和《致学生》的信,主要是他们对我们学校的信认表示感谢和我们学校的发展形式与方向。还可以写一个意见调查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校的教学反馈意见,有利于更好在实施教师的教学。

三、自主研发教材的利处 1,在社会形象上,自主研发教材使学校有了一个深化九江培训学校的品牌社会形象,作为校长个人是一个很大程度的社会宣传,意识着着向着正规,科学,市场上稳定健康的发展,再加上十几年的社会形象,走向九江培训学校的领头名牌老校就指日可待,市场竞争再激烈也就有了社会地位了,因为市场的规律是适着生存,生存就是发展。

2,在教材内容上,教师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材,教学成绩得到最大化,这样的教学实现还有十几年的教学和管理基础,所有这些都是优势,如果一个刚发展起来的学校想单独从教材上树立社会形像是不可能的。

3,在家长的信任程度上,奥数教材的自主研发,家长对学校更为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自主研发教材,是对教育教学的成果的体现,是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的展示,是学校教师教学的经验总结,是一种对学校自我发展的自信和肯定,这样华罗庚学校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定,信任程度最大化,所有就不会担心没有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从而自我的不自信。

4,在学生成绩上,学生来我们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知识,教材是传播知识的工具,工具好与坏对教学结果至关重要,符合学生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学心效果,学生也能够有认识到奥数的重要在哪里,理顺解题思路,如何灵活运解题技巧,更好地学习奥数,因为作为学校来说,学生的进步就是利润,学生就是衣食父母。所以我在强调的是教材一定要王老师自己研发。

5,在成本上,所有的企业面对市场的自我作为上,是先要考虑到的是成本的问题,对于这个基于现在我们用的教材成本问题来说是没有资本成本的,我们可以算一下,现在的教材到书店去买一本,我们学校的购买成本大概是6元左右,而且书上都有标价,当然书上的标价是不计算的,我们在印刷教材的成本可以估算大概是5-6元,可能觉得没有区别,但是我们可以考虑我们学校学生比较多,这一点还是可以谈,重要的一点我们有了品牌形象,如果印刷的教材的标价我们自己可以定,所以中间的灵活度就有很多了,比如,我们的教材标价格25的时候,即使教材的费用都是在报名费中,但是我们可以在宣传上把握一下,比如宣传家长的话可以是多少。当然还是一个不得己的意见,是在报告名费中别5元,为什么是5元?多了的话失去家长的信任感,毕竟是在搞教育,不是纯粹的企业,这中间就有一个奉献的概念在,所有在宣传上要解释清楚,如我们的成本很高,标价也很高,考虑到家长的困难和一直对我们学校的关心,我们其实就是在教材上收了5元,宣传要有技巧,这里不做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读懂生物教材,活用课本情境图 第3篇

一、化静为动,让生物课本情境图更加鲜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配合教材的方法步骤中的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骤给出了七个小步的操作,同时教材配合给出七个情境图,演示出了一个中学生操作的七个小步骤。笔者实验前先让学生预习,认真阅读各个情境图,预习结束后让每个组派代表上讲台对着普通光学显微镜说出它的结构并演示使用的方法步骤,不管是学生说得好还是说不到位,教师都应做好总结点评。这样动态利用生物课本情境图,加深了学生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步骤的理解。又如,在学生操作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笔者在讲解完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的作用之后,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实验方法步骤和按照实验步骤图的提示进行实验操作。笔者观察到有的学生很认真地按照“擦→滴→撕→展→盖→染”的步骤图提示进行操作,即使有的学生开始不大明白,在教师的提示之后很快就弄明白了,然后开始实验。同样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笔者也以同样的方法处理,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情境图,很快就在实验做好比较后思考出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夜中处理一夜的原因和制造出的有机物是淀粉。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和实验的成功感,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增加了对生物学习的热爱。再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中,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对展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课本文字和图片的解读,简要总结出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这样,课本情境图在学生的操作、讲解中由静态变为动态呈现,变得更加鲜活。

二、化难为易,让生物课本情境图更加生动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课本中的部分情境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比较难理解,有的比较生疏。每当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情境图理解有难度时,笔者总会想办法在下个班、下次课创设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情境图阅读课文。比如对于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之“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体外培养细胞需要哪些物质”,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大都喜欢追星,而且班里很多学生喜欢听S.H.E的歌曲,于是笔者结合女明星Selina在上海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一场爆破戏时被烧伤的事件,提出问题:同学们要解决Selina烧伤皮肤的植皮问题,结合前面刚学习的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分化知识,科学家在体外培养瓶中培养人造细胞,要使细胞活下去,需要加入哪些物质?这样提问,学生比较感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后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中结合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联系汽车发动需压迫汽油、柴油提供能量,我们运动、学习需要事物给身体提供能量等把课本情境图进行简化处理,这样更加简单明了,让学生易于理解。又如,在学习“小羊多莉的身世”时,笔者在学生看资料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出生背景和科学家用科学技术创造多莉的过程。接下来,学生在阅读课本材料时,结合课本介绍多莉的情境图,很快就能自己分析和讲述出小羊多莉的创造过程和长相像C羊的原因。再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时,笔者通过采集水中的水绵、紫菜、海带、苔藓、鳞毛蕨、立白等植物带到教学中作为教学导入材料,学生一下子就被这些植物吸引住了,再对比课本上这些植物的情境图,学生很快就总结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各自的特征和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学生对于教师这样联系生活和课本情境图进行的教学非常感兴趣,这样的处理也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带领学生真正投入到能理解、感兴趣的情境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化整为零,让生物课本情境图更加丰盈

生物教材中有些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情境图,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知识而言,配合逐步渗透、不断深入的情境图效果会更好。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把课本情境图分解成若干部分呈现,这样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有利于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笔者觉得既然种子种下去就会萌发成幼苗,那么种子的结构和有效的形成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探究种子结构与幼苗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既观察到了种子的结构,又知道了种子与幼苗的关系,还解决了种子在萌发过程形成幼苗中的难题。又如,在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时,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对着菠菜叶片、番茄果实的结构层次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知识,结合实验实物,讲解细胞形成组织、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细胞构成器官的过程,还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这样把课本情境图分成几个层次的处理也凸显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总之,新版生物课程图文并茂、色彩鲜明,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每一个情境图都是一线生物专家从教学经验中凝练出来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以生为本,以教材为纲,研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尽量体会教材设计的意图,根据专家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当变动,让课本情境图在课堂教学中变得丰盈和生动起来。

摘要:生物教材含有丰富的情境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地应用教材中的各种情境图。这要求教师做到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同时做到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回归课本吃透教材 第4篇

2007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第2 1题的语言表达题再次引起中学师生的高度关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 形象。

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形象。

如果单从对知识点的考查看,这道题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阅读的角度,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因为有字数的限定,还要考查表达“简明”的技巧。这两篇课文都在高中四册的古典小说单元,所以应该说难度不大。对于林冲,一般应该能回答出“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被迫反抗”之类的要点;对于杜十娘,一般也应该能回答出“沦落风尘”“向往美好爱情”“善良”“刚烈”等。这道题的4分对于那些认真教学的学校,和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唾手可得。你想,只要上了这两篇课文的,怎么可能在课堂上没有归纳人物形象呢?,

由此,我们再次联想到2006年的湖北语文高考,也同样考查过一道来自教材的语言表达题:

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连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连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50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连词(1):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连词(2):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用学生极为熟悉的教材内容,用极具实用价值的为主持人写串词的方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真的是一道好题。既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检验,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验。

都说高考试题是中学备考的指挥棒。这两道来自教材的考题对于高考备考有着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最主要的,它传达的信息恐怕是要认真学好高中阶段的每篇课文,尤其是名篇。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历年来的命题原则是。考题的根深植在课内,但考题的语用材料都得来自课外,因为这样才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避免考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也才能避免备考中老师的猜题押宝,给广大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个指导思想本来没错,可这样一来,不少高中师生误认为高中课本学不学关系不大,反正高考也不考课本。我想,那些“舍本”学校的师生看到这些来自教材的题肯定会捶胸顿足,后悔不迭。这个深刻的教训一定会促使他们“改过自新”的。

这两年的湖北卷在名句和文学常识的填空默写6分的基础上,再增加这么一道4分的人物形象分析题,从重视教材的角度上说,其力度之大,在全国18套试题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必须回归课本,重视教材。它象一丝清新的风,总是给我们以鼓舞。它传递的重视课本的信息却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不仅是湖北,福建也很重视课本。福建卷2006年的作文考题中就曾直接涉及到教材的学习。当年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谈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是一道三选一的作文试题,除第一小题不是直接出自教材外,后两题都和教材有密切关系。假如学生在第五册语文课本的学习中忽视了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压根不知道“戈多”是什么,又怎么着手写《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呢?你首先得知道戈多在原剧中是代表了一种答应要来而总是不来的东西,它根本就不会来,它只是人们追求的而又永远得不到的东西。现在题目说“戈多”来了,从立意上是和课文相反的,创新思维讨论嘛,假如“戈多”今天真的来了,你将如何抓住它呢?

再说《留一点空白》,如果学生在第二册的语文学习中认真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写这个题目一定会驾轻就熟的。维纳斯雕像丧失了双臂,这个“空白”本来是个缺憾,可正是它双臂的丧失,才引起了欣赏者们多种多样的想像,残缺的维纳斯雕像也从而具有了某种“神秘”,在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上有了质的飞跃。由此生发联想,艺术创作,乃至我们的生活,“留一点空白”岂不是更好吗?

这三个题目有两个直接取材于教材,作为考生,当然首先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了。后两个题目中任意一个都可写出有相当份量的好文章。

2007年高考福建卷的语言表达题第1 1题是要求考生用100字左右的篇幅压缩几部名著中的片断,这四部名著分别是《红楼梦》《家》《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分别给出了其中各自的情节,任选其中两个写。第3个小题是这样规定的情节:

“关女儿禁闭”和“抢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联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历。

这道题涉及的内容也是四册小说单元的课文之一。从思维上,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从表达上,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但这篇课文是篇自读课文,如果老师没上,学生又没看,这道本来极易到手的5分,就会付之东流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的复习备考中,万万不可忽视手中的课本。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认识,不能有放弃教材的念头。就湖北高考这两年的实际看,是一直在坚持考教材的,除这些分数份量较大的题外,其实在语音和字形的考查中,历年都有考查的。退一步说,就是不直接考教材,那些文言文的知识之根也是深扎在课内的呀。

其次,要认真阅读教材,巩固知识,尤其是对那些中外文学名著,一定要弄清它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达主题。虽然我们不能预知2008年的高考会从哪篇课文中出题,但我们把书本掌握好了,就可以有备无患,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想提醒正在备考的高三同学们:回归课本,吃透教材。

奥数教材课本 第5篇

你从远方向我走来,一步步靠近我。我伸出手,落入永恒的孤寂与黑暗中……

—题记

我不记得曾经的世界是否难忘到刻骨铭心。有些本以为忘得差不多的记忆却在某一时刻编织成河,然后爆炸。我还记得,几年前我还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一起站在夏天里永远挺拔又苍老的大树下,幻想着小学毕业以后的生活。那时,我就说,和我考一个中学吧,这样我们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可最终也没能实现。在此后的人生里我就一直浪费时间在想,是不是我和你上一个中学,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答案是:不。

我还记得,你那时对我很好。在一个小学生眼里的好就是:买了什么零食都分我一半;语文老师考听写的时候借我抄;别人欺负我的时候替我出头。大概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眼里,就是这样吧。而现在,没有人能买了什么零食都分我一半,没有人借我抄听写,也没有人欺负我,所以更别说有人替我出头了。我还知道,没有你。

我还记得,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中学之后,有一段时间没了联系,后来我在公交车上遇见了小学同学,向她要了你的电话号。你可能没法体会我当时高兴到不可理喻的激动心情,在给你打电话的时候,我忍着不让心脏跳出来,然后故作镇定地说了声:“喂,猜猜我是谁?”我没想到你一下就听出来是我的声音,让我当时就觉得,小学这五年没白混。再后来,我在周五约你出去吃饭,结果你们班开家长会,你来不了。我还装作特通情达理的样子跟你说:“没关系的,下次吧,开家长会又不是你的错,干吗跟我说对不起。”其实我那时候最想跟你说:“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次看见你的机会,一点也不想。”可我没有说,所以错过了。我还记得,有一天,别人告诉我你们家出了事,我当时还不信,犹豫着要不要给你打电话,但后来,还是按下了拨号键,1秒,2秒,3秒……47秒,电话那端传来你的声音,开场白我已经忘记说了什么,只记得我说了特别欠揍的一句话:“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然后你就问:“是不是那个人告诉你的?”还没等我回答,你就挂了电话。从那以后,我不敢再给你打电话,发短信。直到有一天你忽然从我本来平静的世界里消失了,我才知道,我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东西,叫悲伤。有这样一个人:

她可以在你有困难的时候无条件地帮忙,自己有事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她可以为了你隐藏她所有的不良情绪,天天微笑着和你若无其事地聊天。她可以因为你被水气球砸了一下,而买了20个水气球去攻击那个砸你的人。而有一天,你忽然打电话问她:“你们家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如果有后续的话,那说的一定是:“你一定要坚强啊,不是还有我陪你吗?人生总有挫折……”这样的话,想想都觉得恶心。你在装善良,装镇定的时候想过她的自尊心吗?她那么好强的一个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同情和安慰。那只会让她感到丢脸。而你却不知道。

也许就是从那以后,我的世界被一种叫记忆的东西搅得天翻地覆。不是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吗?越是痛苦的记忆,就越容易被模糊,最后忘记。可那些越想忘记的东西,就越忘不掉,反而把以前的记忆也一同连根拔起。然后合成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循环播放。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痛恨的两种东西就是时间和生命。前者从不停下它的脚步,无论别人的人生有多苦痛。后者则是一条伴随着时间静静流淌的河,当这条河枯竭的时候,意味着世间一切的美好都与之终结。我恨它们,可我有时候有很爱它们,人世间若没有这么多的生死离别,人怎么可能变得足够坚强。可这两种东西却又像残酷的刽子手,带走了那个人最重要的一切,也给我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叫悲伤。

我一直很佩服记忆这种东西,它能让人念念不忘。在我本来不大的空间里,充满了记忆。记忆是空气,更像是灵魂。就想人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不得不想起,仿佛一旦失去了,忘记了,就会变得更加慌张和不安。

夏天还是夏天,老树还是老树。只是唯一不同的是,树还在,那年在树下乘凉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第6篇

(身体活动、身体娱乐、身体表现)

一、指导思想

1、简单介绍关于课改精神的理解

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实际、注重个体,尊重平等;全面发展(德、体、心、智、社会)。

2、教材设计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教材载体不是固体挤占空间,液体互相融会,调味要适当、适机。设计教案导向可以取舍、拓展。

3、实际操作中教师的对策

鼓励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给学生以尝试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积极参与、引导学习。二、四年级课本中教材分析: ★身体活动 教材1:走和跑

教材:30米-----50米快速跑

25米2分钟往返跑

各种非直线跑

障碍跑、跑的知识(马拉松)

设计要求:

1、掌握简单合理的技术要求;

2、各种辅助练习

3、反复练习;

4、承受生理负荷促进体能发展

5、关注成长记录 P3----P4

A、不倒翁、驾马车、1)起跑移重心练习;2)合作学习相互帮助 B、击掌追逐跑

对面站立1—2—3--,一个跑,一个追。C、起跑30---50米,成绩作好记录; D、弯道跑: 简单的知识:

1)弯道跑时,身体要向跑道内倾; 2)左臂摆臂幅度要增大; 3)右臂摆臂幅度要减少。

E、放手帕或报纸的迎风跑和顺风跑

(试将不同大小的手帕或报纸放在胸前跑!怎样使它们在跑动中不掉落?)

F、25米2分钟往返跑

既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在绕行时灵活自如!H、马拉松跑:(体育文化)

1、由来;

2、距离(42、195千米;

3、学生每天跑多少?(200米做到循序渐进、结合运用数学知识)

I、障碍跑: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器材,让学生自己设置障碍跨、跳等多种方式来越过多种障碍。教材2:跳跃

教材: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跪跳下)

跨越式跳高

急行跳远

设计要求:

1、学习与方法的学习(保护、丈量)

共同点:落地

2、如何做到轻巧落地,动作漂亮。

3、做好准备活动;

4、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支撑时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关心帮助同伴,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步骤:★原地起跳 ★3步起跳 ★5步起跳 学习方法:1)如何丈量成绩距离

2)你会帮助同伴丈量成绩 支撑跳跃:1)利用跳箱进行各种练习

2)各种跳与跳的组合练习

3)器械辅助练习及分解练习

4)支撑跳跃的保护与帮助

5)支撑跳跃及组合练习

跳高:选择适合自己的助跑方向和助跑距离、速度,是跳得高的重要因素。(助跑------起跳------过杆---落地)1)决定助跑方向 2)各种形式的跳练习3)跨越式跳高

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想要有那么漂亮的空中动作,就得有较长的助跑距离,跑动速度也要快。1)各种助跑、起跑练习2)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筋 3)踏板板起跳练习教材3:投掷---实心球前抛

实心球后抛

垒球掷远

设计思路: 左右均衡练习

1、要重视对称练习,左右手练习

2、注意安全(海绵球、废报纸)

卫生习惯

3、利用可乐瓶,做投、滚等各种各样的练习。

实心球练习:p 11—12

1、一定距离抛接练习

2、头上传接游戏

3、原地站立与走步前抛

4、跪地前抛

投垒球的方法:

向--前--后

向--左--右

跪--投掷

卧掷

肩上投掷。

教师提示:原地向前走几步投垒球,投掷时出手的速度和适宜的角度是关键。

P--13

1、跑、跳、投综合练习1)跑投练习;2)跳跑练习;

3)接力跑与传球互动练习:4)迎面接力

2、跑的游戏:1)快快跳起来 ;2)踩尾巴 ;3)钻上洞越岭

3、跳的游戏:1)撑骆驼(高度自定

连续跳背接力)2)跳竹 3)跳龙门(跳长绳)

4、投掷游戏

1)攻防堡垒:方法A、在规定的时间内击倒“堡垒”多者为胜; B、击倒所有“堡垒”。用时短者为胜。

2)打龙尾:注意保持“龙形“很重要!被打中的“龙尾”要求迅速跑至“龙头“,保持”龙形队伍。3)投准练习4)投远练习

5、跑跳投综合练习P17 1)星球大战

要求:各种可以投掷的物品,都拿来试试

规则:左右手都可以试试。规定的时间一到,哪一方的场地内器材多就算输 2)夺球战

规则:除了“篮扳”是可以动的,其他规则都和打篮球差不多。★

探究旅程

注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废物”都可以用作游戏的器材

想一想、做一做

可乐瓶

装沙子→沙球 空可乐瓶→投掷

空可乐瓶→跑道、保龄球、做操 报纸→投掷、跑(贴在胸前)、立定跳。

△、简易滚保龄球 △跳(兔跳、蛙跳)△跑道、搭图形、搭字 ★身体娱乐

4、支撑与悬垂 p—17

教材:悬垂(各种悬垂表演、倒悬垂)

支撑移动

设计思路:

1、通过合理的方案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

2、培养合作精神。

悬垂:重心在支点以下的当中称为悬垂。支撑:重心在支撑点以上的动作称为支撑。方法p19--20:

1、拍“手”欢迎

2、钟摆的摆动

3、空中弓箭步

4、空中芭垃舞

5、倒悬垂

5、攀登与爬越:p22—2

3教材:爬行、爬越肋木架

设计思路:通过合理方案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方法:爬杆、爬越体操垫、爬越肋木、蚂蚁搬木头等

6、民族民间体育p24--26

教材:跳绳、滚铁环、毽子 设计思路:创设条件欢乐练习

跳绳:1)同侧跳长绳

2)双人跳绳(一带一)

3)向后摇跳绳

4)两臂交叉跳绳

5)双人跳绳(2人同时摇、同时跳)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合理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刻苦锻炼。记录好自己的成绩。

滚铁环:方法:1)滚园形 2)滚曲线 3)滚直线4)自由推

5)设障碍推

毽子:1)踢毽比高、比远

2)两人对踢毽子 3)作业手交换拍毽

4)胯下拍毽

5)下蹲拍毽

攀爬组合练习:1)爬墙比高

2)爬过跷跷板

3)攀爬架练习4)推小车 注意:器材有些可能没有,但根据接近或相应的器材料开展活动。

绳环综合游戏:1)组合练习

2)双人跳绳→切铁环→套上铁环以开火车的方式返回

3)三对三拍毽比赛

4)挪圈快走

5)拉圈比赛等。探究旅程:

身体表现:p31

7、滚翻:

滚翻与韵律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并逐步使我们掌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造型游戏是展现丰富鲜血力的好机会,练习时通过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创造灵感。

方法:1)摇啊摇

2)侧滚翻

3)连续前滚翻

4)前滚翻接后滚翻

5)连续后滚翻

6)后滚翻过圈

7)远撑前滚翻

8)前滚翻接抛球

9)后滚翻接跪跳起

自我评价:

8、韵律活动:p34—35

设计思路:简单易行。一看图解就知道。

垫上操:头部、上肢、扩胸、前踢腿、后踢腿、整理

9、少儿拳击操:左右移动、上步勾拳、侧步直拳、并步侧踢、整理

设计思路:体现阳刚之气,配合刚劲有力的呼号或音乐,做操的效果一定更好。

10、队列队形p36:

教材:1)看齐

2)原地变换队形

3)行进间队形变换 要求:上体正直,摆臂自然,精神饱满,步幅均匀。

整齐划一,严格要求。

11、集体舞p37

教材:简单的舞步

设计思路:1)注重自我体验,表形内心的感受。

2)简单的能培养韵律感、节奏感,正确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1三、补充说明

1、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使用

2、探究旅程的把握理解

奥数教材课本 第7篇

在上一讲的内容里,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观察与分析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这一讲中,主要介绍如何分析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例1观察分析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1)5,9,13,17,();

(2)10,12,16,22,();

(3)1,4,9,16,();

(4)2,4,8,16,();

8

(5)4,5,7,11,19,()。

分析与解分析一列数的变化规律,一般是顺序对这列数中相邻的几个数进行相同的四

则运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找到规律。

(1)依次用后一个数减去相邻的前一个数,差都是4,所以应填21;

(2)依次用后一个数减去相邻的前一个数,它们的差依次为:2,4,6,那么下

一个差便应该是8,所以应填30;

(3)由于1=11,4=22,9=33,16=44,所以下一个数应为55,填

25;

(4)因为2=2,4=22,8=222,16=2222,因此下一个数应为5

个2相乘,填32。也可以这样分析: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相邻前面数的2倍,

所以空白处填162=32。

(5)由于5-4=1,7-5=2,11-7=4,19-11=8,观察1,2,4,8这列数,

一个数的2倍便是它后面的数,所以8后面应是16,而19+16=35,所以应填35。

对于一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经常是对这列数进行某种运算,然后依次将运算

结果写下来,组成新的一列数,转而考察新的这列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原来那列

数的变化规律。

例2观察下面各数列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1)7,14,10,12,14,9,19,5,______,______;

9

(2)7,8,10,______,22,38;

(3)5,14,41,122,______;

(4)1,2,3,5,8,13,21,______;

(5)1,2,2,4,8,32,______。

分析与解(1)表面上看这列数规律不明显,那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只局限于“相邻的

两个数”之间,仅对这两个数依次进行计算、比较结果。现在我们隔着看,将这列数

分成两列数,即

7,10,14,19,______;

14,12,9,5______。

第一列数7,10,14,19,它们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3,4,5,所以下一个数应为:

19+6=25;而第二列数14,12,9,5,相邻两个数的差(大数减小数)依次为2,3,

4,所以第二列数中下一个数应为:5-5=0。

因此,两个空格中的数依次为25、0;

(2)“空项”出现在一列数的中间比出现在这列数的最后分析规律要困难一些,

因为这列数在“空项”处断开,则我们分析这列数的变化规律时,往往也在此断开,

不易往下进行。解这类题的步骤一般是将“空项”两边的几个数的规律先各自找出来,

然后再在“空项”处试验填数,看看此数填进去后,能否使前后两边数的规律统一起

来。

10

在这列数中,前面三个数中相邻的两数之差为1,2,后面的两数之差为16,如果

插进去一个数,将会又产生两个差,即1,2,______,______,16,不难看出这两个

空分别填4,8,就使差所构成的这列数1,2,4,8,16规律统一,而10+4=14,14

+8=22,所以应填14;

(3)观察相邻两数,发现53-1=14,143-1=41,413-1=122,也就

是说前一个数的3倍比后一个数多1。所以应填365;

(4)前面两个数之和等于相邻后面的数,如1+2=3,2+3=5,3+5=8,5+8

=13,8+13=21,所以应填34;

(5)前面两个数之积等于相邻后面的数,如12=2,22=4,24=8,48

=32,所以应填256。

例3观察下面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出各题中所缺的数:

(1)26 7 11 4

44()1 4

35

5

6 4

11

(2)2 6 1 3

310 2 5

4()3 1

1 114 6

分析与解(1)填这种题中所缺的数,要注意联系行与行、列与列之间数的规律。观

察这三行数,发现第三行的2倍正好等于第一行与第二行的和。因此,空格处填52

-7=3;

(2)观察这四列数之间数的规律,发现第一列,第三列,第四列数的和等于第二

列。因此,空格处应填4+3+1=8。

例4在下列各图中填出所缺的数:

(1)如图1:

(2)如图2:

(3)如图3:

12

(4)如图4:

分析与解(1)作这种题一般先看一个图形中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看其他图形中

的数是否也有这个关系,最后使几个图形中的关系统一,便找到了规律。

注意到圆中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积,因此第一个空白处应填(13+8)

÷3=7,第二个空白处应填72-5=9;

(2)用外边三个三角形内的数去凑中心三角形内的数,实际上,外边三个三角形

内的数的积等于中心三角形内的数的2倍,因此,空白处应填436÷2=36;

(3)注意图中“拖拉机”的后轮(圆)与“拖拉机”之间有空隙,所以用其他三

个数进行运算,设法使结果等于“后轮”中的数。规律是:两个三角形中的数之差(大

数减小数)与正方形中的数相乘,结果应等于圆内的数。所以空白处应填(5-4)3

=3;

(4)设法用三个小圆内的数进行运算,使结果等于大圆的数。规律是:三个小圆

内数的和等于大圆内数的一半。所以空白处应填(5+6+9)2=40。

13

通过对上面四个例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下面几点:

1.对一列数变化规律的分析,一般的思考步骤是:顺序对这列数中相邻的几个数

进行同样的某种四则运算,将它们的运算结果依次写下来组成新的一列数(通常这列

数的变化规律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对这列数变化规律的分析,从而了解原来那列数

的变化规律。

2.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察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

3.对于几列数组成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同学们灵活地思考,规律没有一

成不变的,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换另一种方法接着分析。

4.对于找到的规律,那么它应该适合这列数中的所有数,不能只适用于前面几个

数,而不适合于这列数中的其他数。

5.对于那些分布于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

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入手点。

练习二

1.观察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1)64,48,40,36,34,______;

(2)4,7,9,11,14,15,19,______;

奥数教材课本 第8篇

一、“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使学生实现“i+1”的输入

英语输入是输出的前提, 大容量输入才有大容量输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S.Krashen) 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 才能实现习得。如果学生现有水平为“i”, 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根据这一观点, 在外语学习环境中, 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 也是促进语言习得发生的基础。中小学英语教材主编刘道义认为:“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大的语言量, 这样他们才能掌握那些有限的大纲要求的语言。”所以一学期一本教科书, 显然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从2003年起破除了“课本中心”的传统观念, 尝试必修课本与自编自选材料结合的“大教材, 小课本”的模式, 对所教班级实行多套教材教学, 把忽略给学生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变为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我教的学生抽屉里最多的是英语书, 有《Go for it》、原版英语教材《New concept English》、《牛津英语》、《朗文国际英语教程》, 还有一份《21st Century》。虽然这些教材教师在处理时有详有略, 但学生所接触到语言量是一般学校学生的几倍。笔者每个星期的课都将要对这些教材有个整体的安排, 每节课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进行不同教材的链接, 这大大加大相近层面的语言材料的输入, 增加学生接触运用外语的机会和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结构融合, 使学生对本话题有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pair work或group work中, 面对同一个编对话任务, 但各小组所选择的语言非常丰富。为此, 没有输入就想直接输出, 就如同农民耕种, 还没下种就想收割, 是不可能的。唯有多套教材教学, 才能使学生实现“i+1”的输入。

二、“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词汇在运用中

不断内化

凡是听过我班英语课的老师都会被学生优美、流利的口语所折服, 特别是Every day reporter环节, 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外词汇量让广大听课老师惊讶不已。初二学生能流利使用hot water (尴尬的境地) , rip off (宰客) , job-hop (跳槽) 等充满时代感的词汇。

北大季羡林教授说:“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就是vocabulary”。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背单词, 常常是背了忘, 忘了背, 背了又忘。究其原因, 大量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 忽视词汇学习的策略, 孤立、机械地去学习、记忆单词。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而多套教材教学, 使单词高频率复现, 这样学生可以把单词放到上下文中去记忆。一些高频词常以有别于课本意义的形式出现, 避免了单词枯燥、重复, 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新词汇、记忆新词汇, 并学会了使用新词汇, 这不仅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上,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就是一个欣赏语言理解语言模仿语言创造语言的过程。笔者认为“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是个很好的词汇学习与积累的方法, 英语的词汇和语句以及篇章是在不断地积累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内化的, 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的输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和课后的练习环节, 学生的英语很难有质的飞跃。

三、“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无论一套教材编得多好,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不可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很难照顾各个学生的个别需要、兴趣、适宜的难度和现时学习水平。使用多套教材可以个性化地进行学习。教师从本校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性特点出发, 对所有的教材进行仔细解读, 攫取各教材最适合、最精华的语言素材提供给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和方式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建构主义领衔人物von Glaserfeld认为:“这些课本和学习材料必须看作是读者们自己建构理解的脚手架” (1992:175) 。学生主动参与建构过程, 同时在教师帮助下参与选择自学材料的过程, 就可实现既有共同教材, 又各有各的教材这种可喜局面, 因材施教的理想在教材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实现。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共同设置了A、B、C三种“套餐式”课程。这样, 我班的每一位学生就有了一张体现个人个性的, 属于自己的课程表。例如:A类学生 (基础较弱) 学习重点:《Go for it》及配套练习+《新概念英语》。要求是完成大纲要求内容, 以新概念英语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B类学生 (基础尚可) 学习重点:《Go for it》及配套练习+《牛津英语》。力争使用好两套教材, 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C类学生 (学有余力) 学习重点:《Go for it》及配套练习+《牛津英语》《朗文国际英语教程》+《21st Century》报纸。在扎实两套教材的基础上, 以《21世纪报》的丰富知识作拓展, 培养阅读能力。特别是在口头表达方面要求更高。在课外不作硬性规定, 学生喜欢学哪套教材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 因为无论哪套教材, 只要学生肯学, 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过多教材实施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拓语言学习的渠道,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中学习。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四、“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而各国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者的“绊脚石”, 例如很多词语有其特有的内涵或文化联系, 其意思根本与表面意思完全不同。比如, lover (情人) ≠爱人 (spouse) 。红茶翻译成black tea。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表现在生活方式、习俗、对待问题不同的反应、各种禁忌及文学、艺术等方面。例如, 在中国, 安静的不动声色不插话的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 但在西方这样就会被认为不耐烦, 不感兴趣。而应该随时做出表情变化, 并时不时的用一两个字表示你在听, 如“really?”“uhhuh”or“mmm”。这都是中西方文化的习俗差异。但仅仅靠有限的的课堂教学, 有限的教科书内容很难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套教材教学为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创造了条件。例:在《牛津英语》、《朗文国际英语教程》中, 学生们能领略到英国地道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凤俗习惯、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等, 《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21世纪学生英文报》等材料内容丰富, 涵盖了人物传记、时事、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与教科书相比较而言, 这些材料更有趣、更时尚、更具有亲和力、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使学生更容易把读到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知识, 增加文化素养, 拓宽西方文化视野,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在教科书以外的教材中学会了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牛) , Big mouth (多嘴驴) , Love is blind. (爱情是盲目的) 等等。《21st Century》中Life saying栏目, 每一句都充满哲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这是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学生学会了这句话, 每当学生遇到不如意的境况时, 老师用这句话来鼓励学生, 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从学生的人文兴趣抓起, 使英语成为“喜欢”, 而不是仅仅“需要”。

五、“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逐渐构成

“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 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 (俞红珍, 2005) 美国语言教育家Chomsky认为, “语言活动、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统一的, 也是密切联系的。外语的运用能力不是单靠学一种精选精编的课本所能培养出来的, 外语的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都要靠相近层面的多种语言材料共同输入, 经过内化过程, 经过不断地实践运用才能逐渐构成。当学生获得足够量的输入时, 就会有理想的输出, 这样,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从总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我们可以很巧妙地把课本内容与课外拓展互相结合, 互相渗透。使学生学着课本, 却常常跳出课本;以课本上的词汇来做课外的提示, 反之, 又以课外文章的内容来训练学生运用课本里所学的句型。多套教材教学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浙江省教研室教研员叶在田老师曾形象地说:“如果只用一本教材, 配大量的教辅资料, 即使拿满分也只有100分, 但如果采用两套教材, 即使每套只学到70分, 加起来就是140分。”我所教的班级不仅在中考中成绩遥遥领先, 而且在英语整体素质上明显要高出其他仅使用《Go for it》一套教材教学的班级, 所教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浙江省”走进西澳英语口语竞赛中连续几年都有同学获浙江省一、二等奖, 本校初中2004届毕业生施宇鹏荣获2008年“CCTV”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冠军。在今年上海外教社和中学生课堂内外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卡西欧杯口语大奖赛”上, 所辅导学生方家鼎获浙江省一等奖, 全国三等奖。可见, 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学习英语成功的一大法宝, 当学生获得足够量的输入时, 就有了好词汇、精彩句子的积累, 培养了语感, 为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教材, 小课本”教学模式打破了教科书的概念, 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多套教材教学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我们广大外语教师应果敢地迎接这种挑战,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利用多套教材在听和读方面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以保证学生输出,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奥数教材课本范文

奥数教材课本范文(精选8篇)奥数教材课本 第1篇前几天给小六学生上课,课间一个孩子给我说:他在外边的辅导班的奥数老师说最鄙视的奥数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