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1个生字。重点体会:驱赶、倾洒、陶醉等词语的感情色彩。

3.积累文中的好词和好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 1.课文配乐朗读磁带。

2.故乡春、夏、秋、冬月夜景色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初读课文,识写生字,了解内容;重点学习第1、7小节,整体感知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理解课题。

1.背诵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

异乡的明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让人想起月是故乡明这句话。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游览东海上的一个小岛,看看那轮美丽的明月,感受海岛月夜的可爱。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情自禁地赞叹:啊,故乡那轮明月!

(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课文写了什么? 重点表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在明月下加着重号,在啊下加△号。)

3.听录音读课文,思考交流问题。(答案大意:文章写了故乡一年四季各具魅力的月夜景色。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表现了他的爱乡、思乡之情。)

课文哪些地方直接抒发了作者因明月而生的思乡之情?

4.自学课文第1、7小节,了解作者思乡之情。

(1)她萦系着我思乡的心,像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每一次思念起故乡,都是从那轮明月开始的。

理解加点词句的词意。

(2)啊,故乡那轮明月,是那样美丽,那样使人思念。给句子提提问题。

(3)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眷恋、思念的语气。

二、读通课文、理清思路。

1.根据课题所表达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全文分为三段(总分总)。

2.故乡那轮明月为什么那样使人思念呢?

(答案大意:无论什么季节,故乡的明月总是样的`美。)

3.课文哪几节是写一年四季故乡月夜美的?

(第3节至第6节)

学生默读课文3至6节,用直线划出不同的季节,作者对月光所产生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词语。

(指名发言,随机板书:清凉、迷人、暖意、陶醉。) I

三、自读检查,课堂练习。 ,

1.口头检查。

(1) 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 正确朗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3) 说说词语的意思:纯洁无瑕、萦系、浩瀚。

2.书面练习。

(1 ) 看拼音写词语:

wu xia hao han ban lan

纯洁( ) ( )的洋面 色彩( )

(2) 比一比,再组词。

萦( ) 笼( ) 码( )

莹( ) 胧( ) 蚂( )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糊( ) 广阔( ) 清楚( )

3,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抄写词语练习。

教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读学习,初步了解了故乡的明月是明亮而美丽的。整体感知了作者由家乡的那轮明月激起的思乡之情。那么故乡的那轮明月究竟怎样美丽?又怎样叫人思念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品词赏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深入探索。

1.教师引读:人说,月是故乡明。我每一次思念起故乡都是从那轮明月开始的。那是因为(学生读:故乡的那轮明月像个色彩斑斓的梦。)

教师引读:故乡的月夜那样叫人思念,那是因为(学生读:无论什么季节,月夜都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2.教师:故乡的月夜一年四季到底美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划出重点词语的句子,作些必要的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答案大意:月色的美(碎银似的、如银如水、闪着银光、银的世界);月光下的海岛景色美;月夜渔民的生活美。

4.全班讨论:要求内化课文的语言,说得有条理,语句要连贯。(学生看着投影画面表达)

着重理解、体会:故乡月夜美在哪? 作者是怎样表现美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学生发言时,教师随机指导。

如引导学生抓住追赶、驱赶这两个富有情趣的比拟句,去领悟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抓住那星星点点的渔火漂出港湾,远远望去,就像明月下系着一串长长的珍珠环这个比喻句,去体会仲夏月夜渔船出海的繁忙景象;抓住如银如水、倾泻等词,去感受秋夜月光的纯洁、海岛的明净。

(2)理解词句时,教师适当点拨。

如沉甸甸的船头在海上犁起了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句中把大海比作田地,把渔船比作犁,十分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船队披着月光凯旋归航的情景。

如陶醉一词写出了作者沉浸在水产丰收的喜悦之中,表达了作者在月鱼交融中思乡、爱乡之情。

二、揭示主旨,感情朗读。

1.通过学习讨论,我们深深地被月夜下家乡那迷人的景色吸引了,深深地被作者那迷恋的情感感动了。就像是真的来到了海岛,看到了那美丽的明月,一种强烈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让我们饱含一颗爱心,朗读好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感情朗读。

(1) 朗读重点:课文第3~6小节。

(2) 训练步骤。

① 学生各自练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故乡之中。

② 教师指名,分节朗读。

③ 教师重点指导并范读。

④ 学生自荐读。

三、积累词句,小结收获。

1.找出课文中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摘录、读读、背背:故乡,是东海上的一个岛,犹如一颗蓝宝石,点缀在浩瀚的洋面上。明月追赶着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看一眼月光下的沙滩,就会热血沸腾,哪里还有寒意?

2.选你最喜欢的语段,试着背给大家听听。

3.谈谈学了本课的收获。可以是思想教育上的,也可以是语文学习上的。

附板书: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第2篇

温柔的月光犹如飘逸的绸缎,无声地送给大地一件银色的纱衣,让我朦胧的心也随之一起轻轻飘向了夜空。宁静的夜晚,迷人的月色,把我的心幕缓缓地拉开了。

童年时的我因为是跟着奶奶长大的,所以,每到放学时,总喜欢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奶奶的身影。每次隐隐约约看到奶奶的轮廓从远处的淡淡月色下疾步向我走来时,我的心中便会涌起说不清的欢喜与激动,不顾一切地扑向奶奶。奶奶总会张开双臂,蹲下身子,把我搂进怀中。那时的奶奶是我心中的神,是给我安全、快乐、幸福的神!

岁月的车轮很快把我载到了少年,那时的我,依然天天享受着细腻的祖孙之爱,可我已不再像童年时那样依恋奶奶,不再希望永远靠在奶奶那温柔的港湾,而是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自由的天地。少年的飞翔之梦还未做完,岁月之舟就载着还在梦中的我匆匆起程,将我推进了中学的茫茫学海之中。

为了实现我心中的梦想,我选择了刻苦求学。学习的压力,同学的竞争,让一切都显得那样急促和紧迫。宁静的夜空下,月光的娇媚容仿佛镀了一层更加迷人的银色,心灵深处的思念依然敲打着我的睡梦。奶奶已经步入老年了,银丝已悄悄爬上了双鬓,而且岁月的刻刀也无情地在她的眼角印下了年老的痕迹。岁月随风转,日月逐云飞。此时此刻,我更加懂得了我是奶奶梦想的寄托。岁月有情,她给我流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岁月又无情,她无法让奶奶找回那曾经的岁月。

人生的诗卷吟诵着风花雪月,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了很多美好与不舍。在这个月光如银的夜晚,有一个朦胧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浮现,那是奶奶在对着明月独自思念在远方的孙子吧!祖孙的爱在天涯,明月是否知我心。我只有对着明月,把心中的希望与祝福默默地倾诉。可是我现在的心里明白:秋风再温暖,也不及奶奶的一个拥抱;月光再美丽,也不及奶奶的一抹微笑。夜空中飘来了丝丝缕缕的薄云,她缓缓向着明净的月儿靠拢,似乎要拥抱那轮明月。

夜深了,我的心幕却无法闭合。奶奶,您就是我头顶的那轮明月,从妈妈将我交给您以后,您就一直不知疲倦充满深情地注视着我,关心着我,温暖着我。无怨无悔地陪伴着我走过生命的长河。

十二轮中秋明月,有您慈祥的身影,风风雨雨,有您默默的护佑。我为您付出的太少了,却让您时时刻刻为我牵肠挂肚。奶奶,如果真有来生,就让我做您头顶的那轮明月吧!来回报前世您给予我的一切。

我漫步于校园中,寻觅着远天的明月,心头的思潮静静流淌。此刻,明月圆圆的,柔柔的,犹如一块晶莹亮丽的圆月,多像静静地甜笑的祖母;又像沉醉在甜蜜梦中的孩子。清光轻洒,晶莹湿润,像那轻咬绯唇满含柔情的一双美眸,像那无风淡阳里的一泓秋水,像那晴空万里外的一片蔚蓝。月色透过花丛,发出温柔、和谐的光,给房子镶上了一层白边,如烟如雾地笼罩着校园里的香樟树林,给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沙曼。啊!月亮周围如云雾般的五彩的光,仿佛似围成圆形的彩虹令人陶醉。月亮里出现的身影,定是嫦娥姐姐,旁边应该是玉兔,此刻,我仿佛走进了广寒宫,见到了嫦娥姐姐和玉兔,我真想把时间停留在这一刻。忽然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月亮在云层中穿行。一阵秋风吹散了云雾,月亮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峥嵘,我觉得那穿越云层的月亮似乎更富有诗意了。

那轮明月仿佛在对我笑,又仿佛是一位小孩正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他们母子相伴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月亮里的妈妈的笑脸。月亮多像一位慈祥善良的母亲,要是我的妈妈在我的身边该有多好呀!月亮她总会露出像母亲拥有的那种关怀的神情,怜悯地注视着我,为我而流泪、分忧,有时她甚至痛苦得扯过半片白云掩住哭泣的脸。看着月亮,我似乎听到了妈妈在呼唤我,关怀我,照亮我脚下漫长的人生路。啊!月亮,你就是妈妈,妈妈的笑脸就是洁白无暇的你啊!我喜欢这夜空如水的月色,我终于盼到了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吟做诗句心里乐滋滋的。

我抬头仰望,在天空中寻找我的那个远在上海,为生机而奔波的,我最思念的母亲!一风吹过,一阵寒冷侵入我的身体,我才发觉到了秋风有点凉了。因为心中的思念,所以我才发出这些无限的感慨!

初一:潘梦迪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第3篇

对于这些“高雅”音乐,我在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一种“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在课外和课内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是课内合作学习的课外延伸。

下面,我以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唱为例谈谈“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大海啊,故乡》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十六册(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首歌曲。是作曲家王立平1983年为影片《大海在呼唤》创作的主题歌。其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此曲经由我国著名歌唱家郑绪岚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后,迅速传遍我国大江南北,当时社会上的年轻人以及大中学生,大多会唱这首歌。时至今日,当它出现在教材中时,学生对它的反应却很平淡,甚至有些许抵触。我认为音乐教师有责任使类似的经典名曲代代传承。

一、资料查找学唱,激发学习兴趣

(一)预设查找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唱《大海啊,故乡》前,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了资料查找的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1)查找描写大海的文章、有关大海的诗句(中西方均可)以及和大海有关的中西方歌曲;(2)查找与歌曲《大海啊,故乡》有关的各种背景资料(歌曲的背景知识、曲作者王立平的生平等)和各种演唱演奏版本音响资料(演唱形式、演唱方法、不同器乐等)。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同学合作完成查找作业,也可任选其中的一项单独完成,并在课堂教学中按教学步骤展示、分享查找到的资料信息。

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丰富了音乐知识,充实了歌曲情感,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同时,在音响资料的查找中,学生不仅能被传统方法(民族唱法)演唱出的优美歌声所陶醉,也领略到了通俗唱法(马海生等)赋予歌曲的时代强音。通俗唱法在赋予歌曲生命力的同时,也拉近了歌曲与学生的审美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唱热情。更重要的是Vitas等国际巨星的深情演绎揭示出的歌曲情感内涵能引发学生对表现歌曲的强烈情感。

(二)巧设教学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唱过程中,我设计了“倒叙法”的教学步骤。第一步是运用海上轮船汽笛发声的方法完成对歌曲尾声的学唱,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呜”音的发声建立了学生圆润流畅的歌唱声音,并在渐慢的演唱歌声中解决了歌曲3/4换4/4的变拍子演唱难点。之后,我给学生观看了Vitas演唱的《大海啊,故乡》中B段歌曲的演唱视频,学生无不被这位国际巨星的海豚高音所吸引,深深陶醉,似乎也有跃跃一试之感。就在学生感情酝酿中我又适时播放吕思清演奏的小提琴曲《大海啊,故乡》,强烈的音乐情感震撼着学生,呼唤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爱乡情感,随即张口唱出歌曲的高潮段B段歌词。最后,设计了歌曲A段的学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促成了学生的有效学唱。

二、创设教学情景,加强情感体验

我在课前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制一种能表现大海声音的小乐器,如空瓶中装沙子表现海风等,当然也可以制作表现海鸥、海浪等声音的乐器。在此步骤的教学环节中,我将一段海边的自然音响导入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作品,并组成两声部节奏与声音的练习。

其中,高声部是表现小浪花的节奏,低声部是表现海风的声音。在“咻”的海风声中跳动着调皮的小浪花“lalala”,它们就这样和谐融洽地构建了一幅海边风景图。拍岸的浪花踩着三拍子的节奏,抒发出对祖国母亲的款款深情。学生们在“海”的情景中,发出了圆润柔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音响资料,加深审美体验

音乐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这首歌曲非常优美动听,1983年问世以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迅速传唱,并且流传到世界各国,被翻译成俄语、法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广为传唱。让我们听听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师播放Vitas演唱的《大海啊,故乡》中的B段歌曲)

师:这首饱含深情的歌曲也被改编成了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器乐演奏曲,并在全世界广为流行。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由著名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演奏的《大海啊,故乡》。请同学们于音乐声中寻找表现电影《大海在呼唤》主题“呼唤”二字的表现形式。

(师生共同聆听由吕思清演奏的小提琴曲《大海啊,故乡》)

师:我在刚才的聆听过程中看到了同学们已经被音乐声打动了,那么就请用一个词语说说你现在的情感状态。

生:震撼!

生:激动。

……

师:你激动的情绪来自音乐中的———

生:来自曲中对大海的“呼唤”。

问:请你说说你从曲中的哪部分感受到“呼唤”的情感。

生: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

师:我们也一起用歌声来呼唤一下吧!

(教师引导学生演唱)

师:两遍呼唤,声音的力度是否一样?如一样能否表达对大海的深情?如不一样,你准备怎样演唱,来表达歌曲感情?

生:不一样。如一样,歌曲不感人。我觉得第一遍用mf力度表现演唱,第二遍用f力度演唱,收尾处用渐弱力度唱出。

师:掌声送给他,处理得很有音乐灵气!

(教师引导学生按上述处理方法演唱)

师:如果想进一步丰富歌曲表现,你会加入什么方法?请8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师:请想展示的小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我们这组加入口哨声。

(全班同学与他们合作)

生:我们这组加入前面练习过的两声部海风、海浪的节奏一起表现歌曲。

(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声部进行合作演唱)

……

这部分的教学突出了让学生在审美中体验歌曲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听海”“唤海”“唱海”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极大兴趣,让学生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准确地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在歌曲表现创作处理方法的探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技能技巧的掌握,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四、挖掘歌曲内涵,提升人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大海寄托了人们多少思念、眷恋之情!古时的文人们也发出了阵阵感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唐,钱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

在教学中,我提问:“歌曲《大海啊,故乡》也借大海寄托着一种对故乡、祖国的深深思念。唱会此曲,你是否也想对着大海抒发自己的感想与情怀?”以下是一位学生写的感想:

畅想海的旋律

蔚蓝的天际,涌动着生命之光。

海风上,绚烂着我的梦想。

阳光闪闪发亮,讲述着传说中美丽的故事。

心动与心伤,

在浪花中交织成歌谣。

牵动,牵动,

我的梦想。

远方传来的温柔旋律,

那是我故乡动人亲切的摇篮曲。

无边的地平线,绽放着绚烂的光芒。

知道吗?那———

是海之旋律中我的梦想。

在先前的资料查找中,学生已经对大海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整节课在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学唱中更加强了学生的审美情怀。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像泄洪的水流喷薄而出。

那轮明月作文 第4篇

我们家乡的月亮非常的美丽,有时是半圆的,有时是弯的,五彩缤纷,有时是淡黄色,有时是黄色,色彩斑斓,晶莹剔透,我们家乡的月亮是那样的明亮,是那样的纯洁无暇。

每逢中秋节的时候,月亮都是那么的圆,就像一张小脸,我还记着我和妈妈在一起赏月的时候,看见月亮飘飘忽忽,星星像眼睛一眨一眨的,无数颗星星和月亮合二为一,真是美丽极了。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海滩,到了晚上,一轮明月照在海水上,被晒了一天的海水,终于平静下来了,我看着海水慢慢的慢慢的入睡了,第二天早晨,我醒过来,咦?那轮明月呢?哦!现在已经是早晨了,不会再有月亮了。

我长大住在了新家,就时不时的想起我们家乡的那轮明月,不由得思念起家乡的那轮明月了。再看看现在的明月 ,再想想我和妈妈观看月亮的情景,有时再想起来,真是惹人笑啊!不知什么时候,爸爸走到了我的身旁,对我说:“蓉蓉,你再想什么啊?”我说“哦,没什么,就是想起家乡的那轮明月了。”

那轮明月作文 第5篇

今夜是中秋之夜,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仰望天空,月亮姑娘穿着一件薄薄的白纱裙,走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既轻盈又优雅。它好似调皮的娃娃,在云里玩捉迷藏,一会儿完全藏在云里,一会儿又露出脑袋来,东瞅瞅,西望望,一会儿又跳出来,扮鬼脸,虽是跳来跳去,但因为在云雾的衬托之下,月亮的一举一动,却显得轻巧灵活。

月亮那淡淡的微光中,或许寄托着海外游子对家的思念,亦或是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祝福。当你看到那柔和的月光时,你会感到从心里由然而升的温暖。

关于月亮也流传着许多传说,我相信,无论是嫦娥,还是玉兔,当看到我们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候,一定都会为我们而感到快乐吧!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