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fp麻疹知识培训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afp麻疹知识培训(精选4篇)

afp麻疹知识培训 第1篇

AFP、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监测方案要求,制定本监测报告制度。

麻疹监测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具备发热、出诊,病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者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以麻疹、风疹疑似病例均为监测对象。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五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14天。

2.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注:要求上报的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分类均为:疑似病例。3.消除麻疹定义:

A.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B.麻疹发病率<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

C.输入病毒导致的麻疹爆发病例数<100例,流行持续时间<3个月。4.暴发疫情监测:

麻疹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麻疹爆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AFP监测

1.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2.高危病例:小于5岁、OPV少于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到合格粪便标本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卫生部规定14类病种作为AFP病例进行报告:(1)脊髓灰质炎(脊灰);(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软瘫、高钾性软瘫、正常钾钾软瘫);(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做好传染病报告质控工作,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措施。4.病例的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在发现AFP病例后,城市需在12小时、农村需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区疾控中心。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责任报告人发现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AFP 病例以及其它 重点监测疫苗针对传染病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做好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工作(门诊日志登记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 期等,不得漏项,字迹清楚);立即报告医院防保科。防保科工作 人员接到报告后先以电话的形式尽快通知辖区疾控机构,并通过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afp麻疹知识培训 第2篇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目前正是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疫情,顺利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中心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全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我中心主任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了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防控区域,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接种门诊为责任区域内麻疹病例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我中心麻疹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减少麻疹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之一。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在册儿童麻疹接种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同时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搜索麻疹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工作,完成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中心切实加强麻疹疑似病例及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暴发流行。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监测采样要求,做好疑似病例血样和咽拭子的采集,确保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血标本3日内送检率均要达到100%。

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中心宣传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fp麻疹知识培训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镇原县部分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专职教师。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镇原县城区随机抽取托幼机构、小学及中学教师总计13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教师分别为25份、46份和48份。另外,从镇原县各乡镇随机抽取托幼机构、小学及中学教师总计13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其中,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教师分别为23份、48份和45份。

1.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麻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传播途径、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以及是否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宣教活动等13项内容。问卷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访问填写完成,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人群总知晓率=人群合计知晓题数/(人群样本数每份问卷题数)100%[4]。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

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对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总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小学教师总知晓率为67.0%,城市为81.6%,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城区小学教师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知晓率最高,中学教师最低(P<0.05),见表1。

*P<0.05。

2.2 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通过对镇原县城区和乡镇幼教、小教和中教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各类教师对于麻疹的基本概念和症状、传播途径、预防麻疹最好方法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于麻疹的年龄分布特征的认知程度较低,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有可能得麻疹”此项认知程度明显低于麻疹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其中城区和乡镇均为中学教师最低,小学教师最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幼教、小教、中教问卷中认知率最低的为“咱们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要在2012年消除麻疹,把发病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和“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通过强化免疫已经达到消除麻疹的水平”两项,与组内其他项的认知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我国所用的麻疹强化免疫所用的疫苗是安全可靠的”选项,乡镇托幼机构教师认知率最低,乡镇中学教师认知率最高,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情况

城区和乡镇中学教师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人数所占的比例均为最低(P<0.05),其中乡镇中学教师主动面向学生家长宣教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比例仅为6.6%,见表3。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镇原县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对麻疹免疫知识总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城乡各类教师接受麻疹免疫知识渠道通畅。城区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知晓率存在差异,提示小学和中学教师对于麻疹强化免疫的关注度不同,对小学生的免疫接种情况可能更为关注。问卷中各类教师对于麻疹的基本概念和症状、传播途径、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认知程度较高;对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的麻疹强化免疫完成目标及其他国家的麻疹消除情况认知率普遍较低,显示出被调查人群更倾向于关注的是麻疹强化免疫对自身家庭及周围人群健康的影响,提示在以后的宣教及调查活动中应更加侧重于麻疹强化免疫的基本防治知识。城区和乡镇中学教师对于“中学生有可能得麻疹”此项认知程度均为最低,提示调查对象对麻疹患病的年龄分布特征认识较为模糊,没有认识到中学生也可能是发生麻疹感染的人群之一。通过对城乡各类教师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情况调查发现,城区和乡镇中学教师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人数所占的比例均为最低,其中乡镇中学教师主动面向学生家长宣教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比例仅为6.6%,可能的原因是中学教师相对于幼教及小学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特别是乡镇中学,绝大多数学生距离学校较远,家庭成员流动性较大,家长与老师见面的机会较少。

例(%)

*P<0.05。

例(%)

*P<0.05;**P<0.01。

城乡各类教师对于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正确掌握以及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宣教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龄儿童、少年及家长对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正确认知和行为的改变,减小或消除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麻疹强化免疫的顾虑。因此,应重视对城乡托幼机构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各类教师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宣传的主动性和正确性;通过“教师学生教师家长”这一宣传链的有效建立,可以将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普及程度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从而提高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疫苗覆盖率,实现消除麻疹的目的。

摘要:目的 比较镇原县城乡托幼机构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知晓情况,以及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宣传麻疹强化免疫知识情况的差异,探索通过教师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传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化原则抽取镇原县城乡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教师共计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乡镇小学教师总知晓率为67.0%,城市小学教师为81.6%,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城区和乡镇中学教师面向学生及学生家长主动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宣教人数所占的比例均为最低(P<0.05)。结论 应重视对城乡托幼机构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各类教师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宣传的正确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学生—教师—家长”这一宣传链的有效建立,确保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的高覆盖率。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教师,知晓率,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WPR/RC56.R8,Measles elimination,hepatitis B control,and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R].Manila,WHO,Regional Committe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2005.

[2]卫生部办公厅.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S].2006-11-10.

[3]卫生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S].2010-07-07.

afp麻疹知识培训 第4篇

海口近来出现了麻疹疫情。为做好我院(中心)防控工作,我院于 2016年5月10日下午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麻疹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麻疹诊断、报告、隔离治疗、消毒流程及个人防护等知识,学会鉴别麻疹、风疹和其他出疹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加强对院内病人和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麻疹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关内容,教育病人在医院内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培训结束后进行了业务考试。参加培训的人员考试成绩全部通过,优秀率达到了99%以上。

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麻疹防控防治人员做好麻疹防控防治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效地提高了麻疹防控防治人员的管理水平,为我院(中心)做好2016年麻疹防控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fp麻疹知识培训

afp麻疹知识培训(精选4篇)afp麻疹知识培训 第1篇AFP、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监测方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