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运营销力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奥运营销力范文(精选3篇)

奥运营销力 第1篇

1 奥运前北京城市交通拥堵

1978年以来, 北京城市人口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突破总体规划目标。2006年年底, 北京市常住人口1581万人, 流动人口383.4万人。人口的发展对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北京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发展。2007年5月26日, 北京市机动车突破300万辆, 平均每户拥有0.68辆机动车, 这标志着北京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一项调查显示, 2005年, 除步行外, 北京市居民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 选择公共交通的人数比例约为30%, 而小汽车出行比例则从1986年的5%增长到2000年的23.2%, 如下图所示。

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 道路拥堵日益严重,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北京市在早晚流量高峰期间, 整个城区的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 在一些路段, 车辆的通行时速已降到10km/h以下, 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km/h以下, 比步行速度还慢。据新华网北京2003年9月17日电, 调查显示多数北京人上班需花费1h以上的时间, 其中, 60~80min的占34.30%, 超过100min的占6.50%, 而在20min以内即可到达工作地的仅占5.50%。

交通拥堵的代价是巨大的。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004年的测算, 北京市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天是4000万元, 相当于每年146亿元, 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是1700亿元。

2 申奥成功后北京城市交通快速发展

申奥成功以后, 北京交通运输业就步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快增长。2007年, 全市交通运输累计完成换算周转量607.3亿吨公里;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48亿元, 其中, 市内公共交通累计完成投资202.4亿元。七年间累计投资额1753.8亿元。

2.1 基础设施规模大幅增长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以来, 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 (Bus Rapid Transit, BRT) 为代表的大容量、速度快的城市交通骨干路网得到极大发展。

新开工建设而增加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6.6公里。全长19公里的地铁“八通线”2003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2007年10月7日, 全长27.6公里的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2008年7月, 10号线一期 (24公里, 万柳站至劲松) 、奥运支线 (4.0公里) 和机场线 (22.0公里) 3条轨道新线开通试运营。在奥运开幕前夕, 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90.64公里。

北京目前已有5条城市快速环路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2.7公里的二环路 (外二环) 、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全长65.3公里的四环路、全长98.58公里的五环路和全长200公里的六环路。至此, 北京的快速城市环路总里程达到440公里以上, 成为世界上快速环路里程最长的城市。

2.2 城市公共电汽车向环保型大规模更新

从2005年起, 北京公共电汽车开始大规模更新为欧Ⅳ和欧Ⅲ柴油车, 至奥运开幕前夕, 北京投入100多亿元购置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共电汽车13803辆, 其中欧Ⅳ和欧Ⅲ柴油车1.2万辆, 加上无轨电车和纯电动车以及天然气车, 北京运营公交车超过2万辆。更新出租车6.2万辆, 至2008年年底, 北京6.6万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符合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环保车。

2.3 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化改革大踏步前进

从公交IC卡起用至地铁全程降价为2元, 北京的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 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公交公益化改革的道路上领航。

2007年10月7日, 堪称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 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标志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框架粗具雏形。同日, 北京市轨道交通实施改革新方案, 全路网实行单一票制, 票价由过去的3元、5元统一降为2元。北京由此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便宜的城市, 在我国37年的轨道交通史上, 这也是首次实行票价下调。

2.4 建立起综合智能交通系统平台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调度管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车辆控制管理系统、交通收费系统等多个组成部分。申奥成功以来, 北京的智能交通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2006年4月1日开始, 纸质公交月票卡被公交智能IC卡取代。与公交IC卡配套的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均已经投入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与智能IC卡的使用, 不但加快了上下车速度, 还有利于交管部门采集客流数据, 促进交通管理更加合理有序。

3 2008奥运对北京交通发展的影响分析

奥运期间, 北京市日停驶机动车195万辆, 意味着1/3的小汽车出行需要转移至其他交通方式, 据调查, 60%以上的有车族选择公共交通。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日均运送乘客1813.5万人次, 高峰日承运客流量达1950万人次, 较机动车限行前增长45.5%, 表现稳健, 不负众望;8月8日开幕式可谓盛况空前,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保障系统75 min内成功疏散了16万人次;奥运期间,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一举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45%。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速度较限行前分别提高28.5%和24.1%。

3.1 直接引发公共电汽车更新

北京城市公共电汽车大规模更新是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交通影响最直接和完全的方面。申奥报告明确承诺2007年新车尾气排放减少60%, 是北京公共电汽车更新的直接推动力。因此从2005年以来, 北京的公共电汽车大规模更新为符合欧Ⅳ和欧Ⅲ标准的柴油车, 加上天然气车和电车, 北京公交车完全符合低排放的标准。

3.2 促使相关基础设施优先建设

北京奥运会促使服务奥运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北京2001年7月后开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有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 其中后3条与奥运直接相关, 计50公里, 占新开通运营路线里程的52%。根据规划, 北京轨道交通将在2010年达到300公里, 2012年达到420公里, 2015年达到516公里。

3.3 促成公交优先理念实施的深度和广度

2006年年底我国出台了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随后公交优先在各个城市得到发展。相比较而言, 北京率先实施了公交优先, 而且实施的力度也大于其他城市, 同样的政策经济环境下表现出的不同, 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奥运。

公交优先政策出台后, 北京划出公交专用线, 公交车辆及时更新, 公交票降价, 并由政府给予公交及地铁公司财政补贴, 可见北京公交优先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城市无法匹敌的, 其原因在于奥运的压力。

3.4 促使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北京申奥报告承诺, 为提供交通运营的效率, 北京将采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用于交通控制和管理, 这使北京加快了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 提高了北京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由于交通运输产品的不可存储等特性,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能以交通需求的峰谷值来确定, 而是以日常平均需求来确定。对于交通需求高峰通常通过交通管理等来实现。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 更多地应该通过交通管理来实现, 这就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3.5 促进公共交通以人为本

北京奥运承诺, 在指定的公交站, 为残疾人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并配备相应的公交车辆, 这直接促成了北京城市公交的无障碍改造, 使公共交通无障碍化从无到有。

2007年, 《北京市2007年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计划》制订出台, 《计划》中涉及城市交通的有:完善四环以内重点道路、地区、奥运场馆周边道路无障碍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完成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等周边道路网络建设的无障碍化;完成无障碍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及其周边道路的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过街设施、道路路口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可以说, 是奥运促成了北京公共交通的无障碍化。

4 奥运洗礼后北京城市交通的改善

奥运成功举办直接影响了北京的城市交通建设发展, 给北京城市交通留下了无障碍、绿色、智能、公益化等宝贵的“遗产”, 这些遗产不仅惠及奥运期间的北京, 而且促进了奥运后北京交通的改善, 逐步解决了北京人出行拥堵的难题。北京的城市交通在后奥运时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4.1 城市交通出行格局将向可喜的方向发展

通过奥运的实践, 北京公共交通性价比提高, 更加以人为本, 极大提升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2007年,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4.5%, 首次超过了小轿车32%的出行比例, 奥运会期间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45%, 有效地完成了大流量客流的需求, 这种成果也将让以公共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观念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公交优先的政策将被进一步延续, 执行起来更加顺利。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被社会广泛认可, 从而成为未来大多数人出行需求的首选方式。

4.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

奥运后, 北京既有地面交通路网的通过能力将得到内生性成长, 车流速度将加快、拥堵程度将得到改善。大范围综合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的建设, 使整个城市交通有了总的“红绿灯”, 车流状况、路况更加可控, 车主可以有效地选择行驶路线, 从源头上减少了拥堵路段、减少了拥堵情况的发生, 城市交通效率得到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 为奥运以及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城市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4.3 树立了现代交通意识

北京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同时也是广大市民现代交通意识、驾驶技能以及交通法规的遵守程度的一次大考。奥运期间, 广播、电视、因特网、报纸等大众媒体加强现代交通意识以及交通法规的宣传, 使广大市民, 特别是中小学生树立起了现代交通意识。现代化交通需要现代化的交通意识, 行人、车辆的有序流动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造成交通混乱和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 并直接促使了路网通行能力的提高。

4.4 北京的城市交通对减排作出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公共交通吸引力的增加, 将放缓小汽车增长的速度, 未来小汽车排放的增速将放缓;公共交通车队质量的整体提升, 直接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是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头, 占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70%以上, 而公共交通工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小汽车的10%。因此, 随着公共汽车日益符合低排放标准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增大, 城市碳排放量会有效地减少。

5 结论

奥运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事情, 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却是长期的任务。民国政府在抗战时期曾经以“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作为方针, 主张“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 “教育上的着眼点, 不仅在战时, 还应该看到战后”, 结果当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科技精英, 成为了日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栋梁。北京奥运交通问题的解决也应从平时着眼, 探究交通顽症的治本之策。

在中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注重制定长期的、综合性的城市交通政策。只有这样, 才能在满足奥运赛事期间特殊需求的同时, 为后奥运时代的北京交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步解决北京城市的顽疾拥堵。

参考文献

[1]朱冲, 褚鹏.奥运北京的交通选择[N].经济观察报, 2008-01-07 (54) .

[2]甄小燕.2008奥运对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J].综合运输, 2008 (9) .

中小企业奥运营销?奥运促销! 第2篇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中国,很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平时的营销中都缺乏战略思考,更不要说将一次事件营销放在战略角度考虑了。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对西方管理理念接受的也很快。这直接导致很多专家和企业在遇到营销的时候,言必谈战略;在遇到广告的时候,言必谈品牌。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专家和企业市场意识增强了,专业性增强了。

对于“奥运营销”这个人们词语,很多专家也都在倡导,企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营销战略进行,也就是说要制定一整套的奥运战略。这没有错,这很符合管理学知识和营销理念。但是很多的知识和理念一旦与现实相结合,就不显得不那么知识了。

由于工作关系,我平时接触到的中小企业比较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来说,战略和品牌等在他们的大脑里还是比较含糊的概念,

尽管他们有的一直在做战略,在做品牌,并且做得还都不错。当我询问他们,对于奥运营销有没有什么规划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说,“奥运会?与我们的产品关系不大,我们不凑热闹了。”还有一部分人说,“嗯,我们考虑过,要利用这次奥运会,搞几个有意义的活动,提升一下销量。”

这是营销战略吗?当然不是!但是他们做得没错。你让一个年产值只有千万,甚至只有几百万的企业专门针对奥运成立一个奥运营销组,去进行战略部署是现实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奥运会举行一系列活动,将产品销量提升上去,哪怕是短期的,对某些中小企业来说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这,只是一次拉动销售的短期促销,而不是所谓的奥运营销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促销就是促销,搞好了,马上可以看到效益。不要盯着某些大企业或者专家的说法,从长远考虑,要有战略眼光。本来生存空间就小,资源也有限,今天你战略了,明天可能你就得被侵略了。

其实这和很多人建议的不矛盾。很多人在为中小企业出谋划策的时候,经常说该怎么打擦边球,该怎么利用资源进行奥运营销。只不过很多人,很多企业将这样的行为扣在了战略的帽子下,栓进了营销体系的网中。但在我看来,那些建议和做法实在谈不上战略,也谈不上体系。就是简单的促销而已。

社交原力觉醒,如何盘活奥运营销? 第3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记者,事事可连接,社交原力觉醒,社交媒体成为主流,也正逐渐成为品牌商制造眼球、事件以及和消费者互动的重要阵地。而精明的品牌商早就转变营销思路,转战加码社交媒体营销了。

社交原力+直播

传播介质是奥运社交营销制胜的基础。相对于砸钱抗衡财大气粗的品牌商,直播营销可谓实现产品或品牌投入产出中价值最大化的新路径。

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之后,移动直播成为后起之秀,明星大咖的加持联动全名参与,直播正逐渐成为全民参与、交流互动的新媒体平台。毫不夸张地说,玩转社交的移动直播是时下最流行、最高效、最直观的交流方式。观众不再需要围观垄断播报平台的赛事直播,企业也不再需要为贴片等广告资源争得头破血流,因为现场报道的媒体、记者、观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直播现场赛况。同时,直播不仅投入成本较低,还具有场景随意切换、实时互动等传播属性,更有助于品牌傳播和互动。

里约奥运会开幕在即,直播平台自带的点赞、打赏、弹幕评论等功能都可以成为企业品牌营销的工具。我们不妨开个脑洞,品牌是否可以在直播平台上植入与产品或品牌有关的表情包或打赏道具呢?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直播品牌是否会像微信一样,推出摇一摇、朋友圈推广等多元营销形式,为品牌商专门开放一些资源或功能营销?

如果这些可以实现,那么直播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青睐。

社交原力+网红

如果说直播平台是能够帮助用户找到组织并可与其进行生动地社交互动的最佳途径,那么主播便是将用户与组织连接互动的纽带。在我看来,2016年不仅是直播爆发年,也是网红元年,网红主播的力量不容小窥。

以“乌贼刘”为例。提及2014年巴西世界杯,相信不少人都记住了那个穿哪个队球衣哪个队就输球的刘语熙,为此,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乌贼刘”。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她的穿衣囧事,她在演播室为落败球队流泪、问某球员为何咬人的表现也让人记忆犹新。真情流露也好,炒作也罢,相比无聊枯燥的解说、预测,相貌清秀和有运动精神的“乌贼刘”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功吸引了无数宅男网友,其主持的体育赛事节目的收视率也随之飙升。

不难发现,网红主播自带粉丝流量和高关注度,不仅利用企业营销推广,其通过人格魅力或独特的方式表达与奥运精神的契合点,也与品牌奥运营销制胜的关键不谋而合。精神契合是奥运社交营销制胜的关键。如果产品或品牌属性难与奥运直接挂钩,不妨巧用外力,抓住网红经济的红利:打造奥运宝贝红人,或是开展网红奥运会等与奥运精神相契合的营销活动。

可以预见的是,2016里约奥运将不仅是一场精彩的体育盛宴,更是一场品牌商激烈角逐的社交营销争夺战。在奥运营销的商业“变局”中,于所有企业而言,是机会亦是挑战,但只要善于抓住关键点,懂得把握和利用机会,就可能成为赢家。

奥运营销力范文

奥运营销力范文(精选3篇)奥运营销力 第1篇1 奥运前北京城市交通拥堵1978年以来, 北京城市人口平均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 城市人口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