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精选6篇)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第1篇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设计
实验二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实验三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班级学号B13010711 姓名马俊民
开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S开发环境的使用;
2、学习和掌握AD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
3、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
3、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程序;
4、编写程序测试多寄存器传送指令的用法。
三、实验原理
ADS全称为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集成开发工具。现在常用的ADS版本是ADS1.2,它取代了早期的ADS1.1和ADS1.0。
ADS用于无操作系统的ARM系统开发,是对裸机(可理解成一个高级单片机)的开发。ADS具有极佳的测试环境和良好的侦错功能,它可使硬件开发工作者更深入地从底层去理解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日后自行设计打基础,为BootLoader的编写和调试打基础。
1.ADS软件的组成
ADS由命令行开发工具、ARM运行时库、GUI开发环境(CodeWarrior和AXD)、实用程序、支持软件等组成。
2.GUI开发环境
ADS GUI开发环境包含CodeWarrior和AXD两种,其中Code Warrior是集成开发工具,而AXD是调试工具。
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初始化硬件代码、启动代码等。汇编语言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
1.一条指令一行。
2.使用标号(label)给内存单元提供名称,从第一列开始书写。3.指令必须从第二列或能区分标号的地方开始书写。4.注释必须跟在指定的注释字符后面,一直书写到行尾。
在ARM汇编程序中,每个段必须以AREA作为段的开始,以碰到下一个AREA作为该段的结束,段名必须唯一。程序的开始和结束需以ENTRY和END来标识。嵌入式C语言设计是利用基本的C语言知识,面向嵌入式工程实际应用进行程序设计。为了使单独编译的C语言程序和汇编程序之间能够相互调用,必须为子程序之间的调用规定一定的规则。ATPCS就是ARM程序和Thumb程序中子程序调用的基本规则。
四、实验过程与关键代码分析
1.创建项目工程
在File菜单中选择New命令,打开一个新建工程对话框。在Project选项卡下,选择ARM Executable Image, 然后在Project name文本框里输入项目名称,点击确定。弹出工程窗口。
选择File菜单中的New命令,选择File标签页,在File name文本框中输入要创建的文件名。汇编程序以.s结尾,c程序以.c结尾。在Location文本框中指定文件的存放位置,选中Add to Project,在Targets中选中DebugRel,单击确定关闭窗口。
2.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实现10的阶乘
AREA EXAMPLE, CODE, READONLY ENTRY start MOV R0, #10 MOV R1, #1 LOOP MUL R0, R0, R1 SUB R0, R0, 1 CMP R0, #1 BHI LOOP END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首先对R0和R1赋值,将R0作为一个变量,而R1作为一个存贮阶乘值的寄存器。在每进行一次乘法之后,将R0减1。同时在做完减法后进行判断,如果此时R0大于1,则返回继续乘法,否则结束程序,输出结果。
3.用调用子程序的方法实现1!+2!+3!+„+10!,代码如下: asmp.s
AREA JC, CODE, READONLY
EXPORT JCP
ENTRY JCP
ADD R3, R0, #1
MOV R2, #1
MOV R1, #1 LOOP MUL R0, R1, R2
MOV R1, R0
ADD R2, R2, #1
CMP R2, R3
BNE LOOP
NOP
NOP
MOV PC, LR
END
PROGC.c #include
int main(){ int res=0;int m=10;int i;for(i=1;i<=m;i++)
res=res+JCP(i);printf(“The result =%dn”,res);return 0;} 在这个程序中,主程序由c语言完成作求和,子程序由汇编语言写成作阶乘。
5.实现字符串的逆序复制TEXT1=“HELLO”=>TEXT2=“OLLEH”
AREA invstring, CODE, READONLY start
ADR R1,TEXT1
ADR R2,TEXT2
MOV R3, #0 LOOP
LDRB R0,[R1], #1
ADD R3,R3,#1
CMP R0,#0
BNE LOOP
SUB R1,R1,#2
LOOP1
LDRB R0,[R1], #-1
STRB R0,[R2], #1
SUB R3,R3, #1
CMP R3,#1
BNE LOOP1
MOV R5,#&55
TEXT1
TEXT2 NOP =“HELLO”,0 ALIGN =“OELLH” END
五、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学会了如何使用汇编程序进行编程。对汇编程序编程一些基本的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C语言的语法和在其中调用汇编程序的方法。学会了利用CodeWarrior IDE开发C和ARM汇编代码。学会了在AXD中进行代码调试的方法和过程,对AXD的调试有初步的了解。,实验二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方法
2、学习和掌握Linux常用命令
3、学习和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搭建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
2、熟悉Linux的常用命令
3、熟悉vi编辑器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
Linux系统是UNIX系统的分支,是UNIX的微机版。Linux具有异常丰富的驱动程序资源,支持各种主流的硬件设备与技术。Linux包含了现代的UNIX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特性,这些功能包括多任务、虚拟内存、虚拟文件系统、进程间通信、对称所处理器、多用户支持等。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和Linux下的标准编辑器。它包含3种工作模式。嵌入式系统是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对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嵌入式系统没有大容量存储设备,一般不能安装大型开发软件,系统的开发需要采用交叉开发模式。
四、实验过程与关键代码分析
实验用的是UP-NetARM2410-S试验箱,里面配有三星的芯片S3c2410X。打开电脑上VMWare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启动虚拟机里的Linux系统。接着需要
1.宿主机的环境搭建
下载并运行VMWare,根据向导创建一台新虚拟机并选择Linux作为客户操作系统,再根据向导安装RedHat Linux 9.0。
2.虚拟机中启动Linux操作系统
使用root登陆,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123456。之后对共享文件设置进行调整:打开settings界面,打开shared folders功能,同时将路径设置到有课前下载的软件的目录下。
3.开发工具软件的安装(1)安装gcc 打开Linux后,打开终端窗口,在共享的目录下找到install.sh并运行,命令如下: ls./ install.sh 安装程序将自动建立/arm2410s目录,并将所有的开发软件包安装到/arm2410s 目录下,同时自动配置编译环境,建立合适的符号链接。安装完成后在目录/opt/host/armv4l/bin/下应该能看到主编译器。(2)配置PATH路径
vi.bash.profile 将里面PATH变量改为PATH=$PATH:$HOME/bin:/opt/host/armv41/bin/;存盘后执行
source.bash_profile 以后armv4l-unknown-linux-gcc将被自动搜索到
4.宿主机上的开发环境配置(1)配置IP地址
ifconfig eth0 192.168.0.121 命令配置了宿主机的IP地址。然后打开网络配置窗口,重新探测MAC地址。重新激活。(2)关闭防火墙
单击“Red”菜单→“系统设置”→“安全级别”→打开“安全级别配置”窗口,选择“无防火墙选项。”(3)配置NFS。
单击“Red”菜单→“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服务”,在“服务配置”窗口中勾选nfs,单击“开始”(4)NFS设置
单击“Red”菜单→“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服务器”,打开“NFS服务器配置”窗口,设置NFS共享。
然后在NFS服务器中增加主机IP地址的链接许可和目录。完成配置。
5.目标机的信息输出
Windows系统下,“开始”→“所有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新建一个通信终端。区号、电话号码随意输入。设置每秒位数为“115200”,数据位为“8”,无奇偶校验,停止位为“1”,无数据流控制。单击“确定”。
6.程序的运行
打开超级终端,启动Linux,屏幕显示:
[/mnt/yaffs] 在超级终端上执行挂载命令:
[/mnt] mount –t nfs 192.168.0.121:/arm2410s /mnt/nfs 挂载成功后可执行程序。
五、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学会建立Linux交叉开发环境,学会了ls和vi,cd等常用的Linux命令,并掌握了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同时知道了如何在搭建失败时寻找错误进行排错。
实验三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方法
2、学会编写Makefile文件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嵌入式教学实验箱的使用
2、编写C程序和Makefile文件
3、编译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
4、完成主机的挂载和程序的执行
三、实验原理
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方法有一下几个步骤:
1.编写源程序
2.编写Makefile文件 3.编译程序
4.运行和调试程序
5.将生产的可执行文件加入文件系统。
前三个步骤在宿主机上完成,后面的步骤在目标机上完成。
四、实验过程与关键代码分析
1.建立工作目录
mkdir hello cd hello
2.编写源程序
用vi编辑器编辑Hello.c文件
vi Hello.c 在Vi中输入源程序如下:
#include
printf(“hello world n”);}
3.编写Makefile文件
vi Makefile 在vi中编辑Makefile文件如下: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LDFLAGS+=-static all: $(EXEC)$(EXEC):(OBJS)$(CC)$(LDFLAGS)–o $@ $(OBJS)clean:
-rm –f $(EXEC)*.elf *.gdb *.o
4.编译程序
在hello目录下运行“make”来编译程序。
make clean
make 编译成功后,生成可执行文件Hello.o。
5.下载调试
在宿主机上启动nfs服务,并将/arms2410s设置为共享目录。接下来启动超级终端,建立通讯,挂载。
[/mnt] mount –t nfs 192.168.0.121:/arm2410s /mnt/nfs 挂载成功后,进入/mnt/nfs,再进入/mnt/nfs/hello,直接运行刚刚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Hello.o,查看运行结果
cd hello./hello 可以看见“Hello world”
只需要挂载一次便可,只要实验箱没有重启,就可以一直保持连接。反复修改、编译、调试,直至程序调试通过。
6.可执行文件加入文件系统
程序调试通过后,可以把可执行文件拖放到usr/bin目录下,然后使用mkcramfs制作工具生成新的文件系统。当系统启动后,就可以在相应目录下执行可执行程序hello.五、实验小结 在这次实验中,学会了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设计程序。同时知道了如何对目标机进行挂载。以及如何在发现挂载不成功寻找错误进行修改。另外在编译文件时需要注意的也都有所了解。
实验四多线程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1、2、二、实验内容1、2、3、4、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过程与关键代码分析
五、实验小结
3+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第2篇
摘要:基于ARM 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在远程监控报警系统中的设计实现与应用。核心部分主要包 括 ARM 嵌入式平台设计及 μC-OS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移植;人机交互界面 μCGUI 的设计与实现;远程通讯及自动报警等;系统的设计还考虑到了扩展性和通用性以及与其他监控设备无缝连接等问题。
关键词: ARM;μC/OS-II;μCGUI;远程监控 引言
监控系统现已成为现代化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监控系列产品 种类繁多,大部分广泛应用于交通、医院、银行、家居、学校等安防领域。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出现,尤其是基于 ARM 内核芯片的嵌入式系统的出现,使得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本文设计的远程监控报警系统除了作为安防功能外,还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通讯领域:远程通讯、视频会议和视频点播、证券、远程教育等。医疗领域:病房监护、远程诊断等。工业领域:远程设备诊断、维护、维修,远程生产监控等。家用领域:家用电器远程维护;电、气、火等重大事故自动报警等。
系统设计
2.1系统组成
本文设计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心控制器、数据终端、传感器模块、通讯模块、接口模块等几部分组成。系统组成图(如图 1)。
2.2中心控制器 系统核心负责数据采集判断处理。为了提高系统工作效率,这里使用的是三星公司的 S3C2410芯片作为处理器。S3C2410 芯片是一款高性价比的 ARM 芯片,非常适合作手机、PDA 等手持设备。主要特性包括: ARM920T 内核,最高工作频率 203MHz,LCD 控制器:可直接驱动真彩液晶屏,最高支持 2048×1024 真彩液晶屏,2 个 USB Host端口,1 个USB Device端口,支持 Nand flash 启动模式,SD 卡接口,UART、IIC、SPI、IIS 等多种类 型串行接口,4 通道DMA。
本文的监控系统的 CPU 核心部分使用的是标准的 SO-DIMM200 金手指接口,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如果该监控系统的使用环境较为苛刻,可以将 CPU替换为S3C2440芯片。S3C2440完全兼容S3C2410全部特性(注意:芯片引脚不完全兼容)。与S3C2410芯片相比,S3C2440的性能更为优越:最高工作频率可达500MHz,内部集成CMOS摄像头接口,但价格较昂贵。
图1 监控系统组成框图
2.3数据终端 数据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将数据汇报给监控人员。同时,监控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使用数据终端对监控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数据终端最大优势 就是安全、可靠、便于携带。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将手机、PDA 等移动通讯设备作为数据终端使用。但是如果作为对高危环境或精密仪器的监控系统,数据终端需要专业定制。这里使用的是中心控制器的作为数据终端,即中心控制器既作为数据采集发送中心,也可数据接收处理中心使用。
2.4通讯模块
通讯模块主要负责远程数据通讯。带有 RS232/485、GPRS、CDMA 等一种或多种通讯 方式。需要根据现场环境和用户需要进行定制。通讯模块与控制器通过接口总线连接,连接 方式为 TTL/RS232/RS485 等。
2.5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由人体红外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一种或多种传感 器组成。可根据现场监测环境不同进行定制。
2.6接口模块
接口模块主要作为系统扩展功能使用,将控制器的 A/D 转换、I2C、SPI 等多种接口进行 外部扩展。接口模块没有特定的功能,但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设备连接,例如可以与工业仪 器仪表或设备连接,实时对仪器或设备进行监控。
接口模块虽然不是监控系统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却是不可缺少。因为本文的监控系统主要考虑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与其它系统无缝连接。通过接口模块可以很方 便的对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并且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或设备的无缝连接。这也是本系统区优 于其他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软件设计
3.1工作软件
系统的软件设计较为复杂,这里只给出了整个工作软件流程(如图 2)。
图2 软件流程图
3.2操作系统移植
S3C2410 芯片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如 WINCE、uCLinux 等。但考虑到监控系统 的实时性要求,这里使用的是 μC/OS-II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 是一个源码公开、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占先式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其绝大部分源码是用 ANSI C 写的。整个嵌入式系统分为两大层:硬件层和软件层。这里主要研究软件层的架构。软件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实时操作系统内核,与处理器相关部分,与应用程序相关部分,用户的应用程序。移植 μC/OS-II 系统需要修改的文件有:应用程序相关文件: OS_CFG.H INCLUDE.H; 处理器相关文件: OS_CPU.H、OS_CPU_A.ASM、OS_CPU_C.C。
3.2.1 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
这是移植中最关键的部分。内核将应用系统和底层硬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实时系统,要 使同一个内核能适用于不同的硬件体系,就需要在内核和硬件之间有一个中间层,这就是与 处理器相关的代码。处理器不同。这部分代码也不同。我们在移植时需要自己移植这部分代 码。
a)OS_CPU.H
包括了用#define 定义的与处理器相关的常量,宏和类型定义,有系统数据类型定义,栈 增长方向定义,关中断和开中断定义,系统软中断的定义等等。
b)OS_CPU_A.ASM
这部分需要对处理器的寄存器进行操作,所以必须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包括四个子函数: OSStartHighRdy(),OSCtxSw(),OSIntCtxSw(),OSTickISR()。OSStartHighRdy()在多任务系统启动函数 OSStart()中调用。完成的功能是:设置系统运行标志位 OSRunning = TRUE;将就绪表中最高优先级任务的栈指针 Load 到 SP 中,并强制中断返回。这样就绪的最高优先级任务就如同从中断里返回到运行态一样,使得整个系统得以运转。OSCtxSw()在任务级任 务切换函数中调用的。任务级切换是通过 SWI 或者 TRAP 人为制造的中断来实现的。ISR 的向 量地址必须指向 OSCtxSw()。这一中断完成的功能:保存任务的环境变量(主要是寄存器的值, 通过入栈来实现),将当前 SP 存入任务 TCB 中,载入就绪最高优先级任务的 SP,恢复就绪最高优先级任务的环境变量,中断返回。这样就完成了任务级的切换。OSIntCtxSw()在退出中断 服务函数 OSIntExit()中调用,实现中断级任务切换.由于是在中断里调用,所以处理器的寄存器入栈工作已经做完,就不用作这部分工作了。具体完成的任务;调整栈指针(因为调用函数会使任务栈结构与系统任务切换时堆栈标准结构不一致),保存当前任务 SP,载入就绪 最高优先级任务的 SP,恢复就绪最高优先级任务的环境变量,中断返回。这样就完成了中断级任务切换。OSTickISR()系统时钟节拍中断服务函数,这是一个周期性中断,为内核提供
时钟节拍。频率越高系统负荷越重。其周期的大小决定了内核所能给应用系统提供的最小时 间间隔服务。一般只限于 ms 级(跟 MCU 有关),对于要求更加苛刻的任务需要用户自己建立中断来解决.该函数具体内容:保存寄存器(如果硬件自动完成就可以省略),调 OSIntEnter(),调用 OSTimeTick(),调用 OSIntExit(),恢复寄存器,中断返回。
c)OS_CPU_C.C
该文件中共定义了 6 个函数,但是最重要的是 OSTaskStkInit().其他都是对系统内核的扩展 时用的.OSTaskStkInit()是在用户建立任务时系统内部自己调用的,对用户任务的堆栈进行初始化。使建立好的进入就绪态任务的堆栈与系统发生中断并且将环境变量保存完毕时 的栈结构一致。这样就可以用中断返回指令使就绪的任务运行起来。
3.2.2与应用相关的代码
这部分包括两个文件:OS_CFG.H, INCLUDES.H。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系统来定制合适 的内核服务功能。OS_CFG.H 来配置内核,用户根据需要对内核进行定制,留下需要的部分,去掉不需要的部分,设置系统的基本情况。比如系统可提供的最大任务数量,是否定制邮箱服务,是否需要系统提供任务挂起功能,是否提供任务优先级动态改变功能等等。INCLUDES.H 系统头文件,整个实时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包括了内核和用户的头文件。
3.3用户图形接口
虽然 μC/OS-II 操作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但不像 WINCE、uCLinux 等操作系统那样 有良好的图形界面支持。所以,在使用液晶和触摸屏的情况下需要移植用户图形接口程序。这里使用的是 μC/GUI。μC/GUI 是一个软件模块集合,通过该模块可以在我们的嵌入式产品 中加入用户图形接口(GUI)。μC/GUI 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并且与处理器和 LCD 控制器相 独立。该模块可以工作在单任务或者多任务环境,可以支持不同大小的显示方式。
通过 μC/GUI 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液晶屏绘制图形和界面。如果需要多种字体支持,必 须自己将相应的字体字库加入到 μC/GUI 中。为了避免出现乱码,尽量使用 GB2312 国标字库。
3.4关于字库的兼容性问题
我们国内通常使用的汉字字库是 GB 码,但国际上使用的是 UNICODE 码,所以如果数据终端使用的是手机、PDA 等移动通信设备,那么在数据发送前必须进行字码转换,即 GB 码 转换为 UNICODE 码或者 UNICODE 码转换为 GB 码。由于 GB 码与 UNICODE 码在排列组合上没有任何规律,所以通常字码转换的方法就是 查表法。
4结束语
基于 ARM9 嵌入式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与以往的监控系统不同,高性能的处理器芯片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使监控系统能够工作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并且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问题,实现了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无缝连接。以满足不同工作环 境的需要。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配送,ARM,无线通信,GPRS
自动化管理操作系统已经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视频图像传输监控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交通、医院、银行、家居和视频会议等重要场合。早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不能联网, 只能与管理中心进行点对点 (Point-to-Point) 通信, 随着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视频图像系统已经过渡到了数字化的网络传输。它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 (回放) 为核心, 采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压缩编/解码技术和传输技术, 将智能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用于图像显示、调整、跟踪, 根据现场环境 对物体进行跟踪识别, 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1自动化配送系统构成
本系统基于USB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子系统, ARM处理器子系统和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子系统组成了视频服务器系统。通过三星S3C2410开发板上的GPRS模块实现了与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传输。通过USB摄像头接收图像数据, 实施对货架位置的定位识别, 然后将识别信息通过GPRS模块设备发送到配送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向配送车发送控制命令, 将配送车上的货物放置到指定的货架位置, 或从指定的货架位置上取出货物, 装载到该配送车。如图1所示。
2视频服务器系统的硬件实现
上图中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主要是由USB摄像头、网络视频服务器等组成。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1 ARM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硬件部分的核心, 采用三星的ARM微处理器S3C42410。该微处理器内置了16/32位ARM9TDMI内核, 可以执行32位的ARM指令或16位的Thumb指令, 操作频率最高达203 MHz, 提供了8 K字节的Cache, 以及2个全双工UART (通用异步收发) 通道, 具有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点。
2.2无线通信系统
随着GPRS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 在ARM系统中运用GPRS modem实现Internet接入也已开始得到应用。GPRS可以发挥永远在线、快速登录、按流量计费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ARM CPU利用AT指令进行拨号, 反馈应答后, 就在本系统中的GPRS modem和Internet之间建立起来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即GPRS网络, 从而实现了配送车和监控管理中心的数据交互, 实现了远程无人值守时的自动化配送。
2.3视频采集压缩模块设计
视频采集压缩模块由视频数据采集和视频数据压缩两部分组成。视频数据采集芯片负责采集USB摄像头发送来的模拟视频数据并进行模数转换, 进行MPEG4格式的压缩, 然后通过数据总线将数据存储到缓冲存储器中, 由S3C2410进行处理。该压缩芯片采用VW2010, 这是一种常用的实时视音频压缩/解压缩芯片, 兼容MPEG-1、2、4, H.263标准,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可以以每秒25帧或30帧的采样速度对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动态的捕获和压缩。
3自动化配送系统的软件结构及实现
3.1软件结构
视频服务器上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服务器端软件开发采用C/S模式, 视频服务器端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摄像机摄取的图像进行采集、压缩、存储、传送等操作, 当操作系统启动后, 启动实时时钟, 系统加载串口、USB等驱动模块, 等待视频图像采集的完成, 然后不断重复采集图片, 发送图片的操作。
3.2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指的是管理中心, 可以接收来自视频监控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其功能主要包括通过GPRS网络接收图像、数据分析、文件存储。当客户端 (管理中心) 接收到数据后, 首先根据协议数据规范对截获的数据进行分析, 剥离出协议头, 分析下层数据, 一层层进行直至得到最终图像数据, 并对其中的信息和流量进行统计, 再对这两个部分信息进行存储或传给相应的显示模块。在自动化配送系统中就是监控中心通过图像来判断配送车的位置, 物体的大小来调整机械臂, 装配货物。
4结束语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自动化配送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适合远距离传输该系统。基于实时操作系统Linux, 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强、易于安装、而且实时性强, 使管理人员实现了远距离对配送车的实时操作, 采用无线网络GPRS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传输, 在网络的任意位置都可实现对整个自动化配送系统的指挥、调度。
参考文献
[1]张绮文, 谢健雄, 谢劲心.ARM嵌入式常用模块与综合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1.
[2]徐兵.基于Web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自动化中的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0 (1) :286-287.
ARM嵌入式系统分析 第4篇
关键词:ARM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RISC;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ARM Embedded Systems Analysis
Jiang Rongping
(Hena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466000,China)
Abstract:The embedded system is the core of embedded processors,ARM processors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industry's leading 32-bit embedded RISC microprocessor.ARM core-based chips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high performance,widely used in embedded products.Starting from the ARM architecture,this paper,by contrast detaile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ystem of the RISC and ARM processor operation mode,thereby ARM embedded system into an in-depth analysis.
Keywords:ARM embedded system;Architecture;RISC;Operation mode
一、嵌入式系统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相对于通用计算机系统而言的,它简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目前在国内学术界,专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满足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属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者管理等功能。
二、ARM体系结构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体系结构目前被公认为是业界领先的32位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结构。作为典型的32位RISC架构处理器,ARM微处理器被广泛用于工控设备、智能仪表、网络设备、信息家电、通信设备以及均是电子等领域。
嵌入式系统中CPU往往都是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结构的。所谓RISC是指“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也称“简约指令集”,与之相对应的CPU系统结构就是CISC,即传统的“复杂指令集”相对应的概念与系统结构。
在CISC计算机中,各种指令的使用率相当悬殊:总指令的20%的简单指令却在程序调用中指令数占到了80%,而占总指令数80%的复杂的指令却只有20%的机会被使用到。而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带来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但增加了设计的时间成本还容易造成设计失误。尽管VLSI技术现在已经到达很高的水平,但是也很难把CISC的全部硬件做在一个芯片上,这增加了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的成本。此外,为了提高运行的速度,在微处理器中采用了“预取指令”等“流水线操作”技术。但是为了照顾这些不是很经常要使用的复杂指令只好降低了简单指令的运行速度。因而针对这些缺点,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即RISC的概念与技术便应运而生。
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了CISC指令系统指令繁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复杂的缺点,通过了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以方便处理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处理器的性能。RISC设计的基本目的在于使计算机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合理、更加有效。正是因为如此,RISC的提出引起了计算机体系架构的一次影響深远的革命。
三、RISC系统结构特点
(一)RISC系统结构中的指令系统都比较小、即不同指令的数量比较小,并且只提供简单的指令。这些指令的执行都能在四、五个时钟周期中完成。所谓“简约指令集”,一方面指的是指令集比较小,另一方面是说每条指令复杂程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当指令要访问主存储器的信息的时候,机器的执行速度将会降低。RISC的Load/Store指令只有在访问内存的时候才使用,所有的其他的指令都是在寄存器内对数据进行运算。
(三)不光指令的执行长度和寻址方式整齐划一,连指令的格式也很整齐划一,一般在32位的RSIC系统中,每条指令的长度都是32位。这有力于简化指令系统,简化了寻址方式,缩短了译码时间,确保了单周期执行指令,也有利于流水线操作的执行。
(四)RISC微处理器由于指令的操作数都必须事先存在寄存器中,计算的中间过程不需要访问内存,而是存在寄存器中。所以RISC系统结构一般都拥有比较多的寄存器,通常是32个寄存器。
四、ARM处理器简述
ARM处理器核当前主要产品系列:ARM7、ARM9、ARM9E、ARM10E、SecurCore以及ARMll系列,另外还有公司的XScale微体系结构和StrongARM产品。其中ARM7是低功耗的32位核,最适合应用于对价位和功耗敏感的产品,它又分为应用于实时环境的ARM7TDMI、ARM7TDMI-S,以及适用于开发平台的ARM72OT和适用于DSP运算及支持Java的ARM7EJ等。
ARM微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软件改变,也可以通过外部中断或异常处理改变。大多数的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模式下,当处理器运行在用户模式下时,某些被保护的系统资源是不能被访问的。除用户模式以外,其余的模式称之为非用户模式,或特权模式(Privi1eged Modes);其中除去用户模式和系统模式以外的5种又称为异常模式(Excption Modes),常用于处理中断或异常,以及需要访问受保护的系统资源等情况。
在系统异常时,通常进入数据访问中止模式或者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系统异常通常是程序错误的访问了非法地址,这时系统就会进入数据访问中止模式。当系统因为某些异常原因跑飞,飞到了非代码区取指并执行,此时系统取到的并不是合法的ARM指令,ARM检查到该类错误后就会进入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岚.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中远程调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西北工业大学,2002:20-31
[2]张静.嵌入式软件任务级调试技术研究与工具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03:41-45
[3]张群忠.ARM嵌入式系统调试技术研究与实现.华东师范大学.2006:32-46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第5篇
由于各种新型微处理器的出现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在后PC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在工业控制和新兴的手持式应用等领域,用户体验成为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良好的用户界面、互联功能以及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对嵌入式处理器硬件、软件、教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嵌入式处理器与硬件
在处理器方面,目前大量的中、低端嵌入式应用,主要使用8/16位单片机。在国内,由于历史的原因,主要是以MCS51核为主的许多不同型号单片机,主要厂商有Atmel、Philips、Winbond、宏晶等。还有一些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单片机,如PIC、AVR、MSP430系列等。这些单片机各有特点,但从目前的发展角度来看,单片机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个性化发展愈发明显,典型的例子就是TI公司的MSP430系列16位单片机、ST公司的STM8L系列8位单片机和STM32L系列32位超低功耗单片机。
在嵌入式中的高端应用领域,像工业控制、POS机、网络设备、图像处理、手机、PDA等,目前主要使用ARMARM、MIPS、PowerPC、DSP等16~64位处理器,以32位处理器为主。各种类型的处理器都有其一定的应用针对性。例如,DSP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用到的常用运算、算法做了优化设计,主要用于实时信号处理领域,如实时音视频处理、电机控制等。MIPS处理器性能很好,但功耗较大,适合于有交流电源供电的固定应用,如固定的网络设备、机顶盒等。ARM处理器性能高,功耗低,适合于用电池供电的便携、手持式设备。由于近几年便携、手持式嵌入式应用的高速发展,ARM处理器的增长速度和市场占有率也快速提升,成为目前32位应用中的主力产品。
由于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广泛性,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从模拟到数字、低频到高频、小信号到大功率,以及复杂的时序逻辑设计和PCB设计,还要考虑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要有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对大大小小各种应用系统反复实战演练,了解新技术、新器件,使用过多种多样的处理器和模拟/数字器件,才能逐步积累,聚沙成塔,对一个新的应用系统给出快速、合理的硬件方案与设计。
ARM处理器的优势
对于如今大量出现的32位嵌入式应用,以笔者之见,ARM处理器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性能、低功耗、低价格
把ARM处理器的性能拿来和一些著名的通用处理器(如Pentium)相比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各自针对的应用需求是不同的。Pentium处理器采用多条指令流水线的超标量结构,追求通用应用目标下的超强性能,功耗大,可以用散热器加风扇散热。ARM针对嵌入式应用,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最低的功率消耗。ARM结构的优点是能兼顾到性能、功耗、代码密度、价格等几个方面,而且做得比较均衡。在性能/功耗比(MIPS/W)方面,ARM处理器具有业界领先的性能。基于ARM核的芯片价格也很低,目前ARM CortexM的芯片价格可低至10元人民币左右。
2.2 丰富的可选择芯片
ARM只是一个核,ARM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采用授权方式给半导体生产商。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厂家都向ARM公司购买了各种ARM核,配上多种不同的控制器(如LCD控制器、SDRAM控制器、DMA控制器等)和外设、接口,生产各种基于ARM核的芯片。目前,基于ARM核的各种处理器型号有好几百种,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有ST、TI、NXP、Atmel、Samsung、OKI、Sharp、Hynix、Crystal等厂家的芯片。用户可以根据各自的应用需求,从性能、功能等方面考察,在许多具体型号中选择最合适的芯片来设计自己的应用系统。由于ARM核采用向上兼容的指令系统,用户开发的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更高的ARM平台。
2.3 广泛的第三方支持
以如今的技术,设计一个处理器并非难事,但要使这个处理器得到大家认可,并取得市场成功却是非常困难的,其中涉及许多技术与非技术的因素和环节,还包括时机、运气。因为现在许多产品的开发,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器加几百条指令、语句就可以解决的。要用到32位处理器,一般都要有编译器、高效的开发工具(仿真器及调试环境)、操作系统、协议栈等,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个芯片生产商可以解决的,而需要许多第三方的支持。这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土壤、空气、水等环境才能发芽、成长。这也是我们的一些“中国芯”该反思之处。
ARM通过近20年的培育、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支持。目前,除通用编译器GCC,ARM有自己的高效编译、调试环境(MDK、Keil),全球约有50家以上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软件厂商和30家以上的EDA工具制造商,还有很多高效率的实时跟踪调试工具的厂商,对ARM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用户采用ARM处理器开发产品,既可以获得广泛的支持,也便于和同行交流,加快开发进度,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
2.4 完整的产品线和发展规划
ARM核根据不同应用需求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有一个从ARM7、ARM9到ARM10、ARM11,以及新定义的CortexM/R/A系列完整的产品线。前几年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基于V4架构的ARM7TDMI、ARM720T、ARM920T核的一些处理器芯片,如NXP的LPC2000系列、ST的STR7/9系列、Atmel 的AT91系列和Samsung的S3C系列。近两年,ARM Cortex系列以更好的性能、更低的价格得到快速推广,典型的就是基于CortexM3的STM32系列。
ARM CortexM/R/A系列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M系列主要面向传统微控制器(MCU/单片机)应用,这类应用面很广,要求处理器有丰富的外设,并且各方面比较均衡;R系列强调实时性,主要用于实时控制,如汽车引擎;A系列面向高性能、低功耗应用系统,如智能手机。选用ARM处理器进行开发,技术积累性较强,生命周期长,设计重用度高,不易被淘汰。用户在选择ARM处理器时,可以针对应用需求,从大量的ARM芯片中选用满足性能、功能要求的产品,以获得较好的性价比。
ARM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差异性很大,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必须选择不同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平台和系统工具。
对于一些不需要复杂图形用户界面、通信协议和复杂文件操作(如同时打开多个文件)的应用,如果选用CortexM3核的处理器就已可以满足要求,任务数不多,任务之间的关系也不复杂,则不一定需要移植复杂的操作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系统硬件开销,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实时性和执行速度。不过,这样的软件开发方法需要开发人员有较好的程序设计思想,对所用器件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其编程控制方法。若引入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如μC/OS,可以简化程序结构,但开发者最好熟悉其内核结构,并有使用经验,否则可能会需要更多的系统开发、调试时间。
如果选择了带存储器管理单元(MMU)的ARM处理器(如ARM920T、CortexA8等),这种应用系统根据应用、实时性、开发环境等因素,移植一个功能较强的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合适,如Linux、WinCE,甚至新的Android等。这种系统的开发难度主要是在OS的移植以及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上。当这二步工作完成后,主要的软件开发工作已和在PC机上开发没有多大区别,可以按照一般的软件工程方法来进行,要注意的只是与ARM硬件平台相关的软件优化问题。
由于嵌入式系统硬件资源的有限性,嵌入式软件与其他应用软件的主要区别,在于嵌入式软件要有较高的效率,包括执行速度和存储空间,尽管这二者经常是相互矛盾的。目前一般要求更多的是速度优化。要编写出高效的ARM程序,需要开发人员熟悉ARM的体系结构,包括内核结构、指令系统、Cache与存储器结构等,还要有好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对一些常用函数、算法的深刻理解。这个过程也是ARM系统开发从低级到高级的进阶之路。
目前,由于应用系统越来越复杂,嵌入式软件的移植性和重用性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选择一种通用的开发环境和高级编程语言,使开发的嵌入式软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是实现软件重用的基础。目前在ARM嵌入式系统开发中,ARM RealView、Keil以及IAR的EWARM是较好的开发平台,C/C++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并具有广泛的库函数、程序支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中占重要地位。
嵌入式系统的教学
如今,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热门领域,其教学问题也颇受高校的关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广泛性、差异性,社会对从事嵌入系统开发人员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既需要从事简单8/16位单片机开发的人员,也需要从事ARM、DSP开发的人员;既要有从事硬件、底层软件开发的人员,也要有从事OS移植、应用软件开发的人员。由于整个大学学习时间和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一个人显然不可能学习、掌握嵌入系统开发的各个层面。所以,各个学校首先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定位,确定自己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面,然后再制定教学大纲,确定课程内容和实验平台。对于高职、普通高校的电类与非电类专业、软件学院等,都应该有不同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就目前的发展看,由于ARM等32位处理器应用渐成主流,开发工具已较完善、成熟,对于普通高校计算机学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定位在以32位嵌入式系统开发为主,重点是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嵌入式OS的知识,以及嵌入式软件设计(包括优化)。课程主体内容基本与硬件平台(处理器型号)无关,实验可以采用基于ARM核的不同厂家处理器的实验平台。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在32位嵌入式系统开发上,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比硬件开发人员要多得多(尽管目前硬件开发人员较难找,但这应该是电子等专业培养的)。一般在一个从事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的公司中,软硬件人员的比例不会小于10:1。由于学习时间有限,教学重点应该偏软件。
②现代社会强调分工、合作,以求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个人的要求首先是专才,能把局部工作做精、做好。通才是需要的,但数量会比专才少得多,而且通才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今后的大学是大众教育,教学只能面向大众需求。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对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系统级硬件、底层软件的开发实践,同时也可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嵌入式人才的需要。
③以此为主,可以再开设2门选修课。向下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此课程以实践为主,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些单片机应用系统,同时也锻炼了硬件动手能力。向上为“数字信号处理(DSP)”,让那些数学基础较好、对实时信号处理有兴趣的学生有用武之地(现在这样的学生很难得)。
另外,由于应用日趋复杂,而教学时间有限,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不可能深入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很多细节,嵌入式教学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一开始不必花很多时间讲解处理器内核架构/指令系统,只要知道各种内核的基本特点即可,重点学习、掌握处理器、外设的编程结构(即编程者角度看到的编程模型结构,非具体物理实现结构)。真实的应用、研究设计都是从粗粒度向细粒度进阶的,是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首先要重视的是系统架构和各个抽象层。1000行的C程序,编译后生成的目标代码只有10 KB左右,试想现在的MCU Flash动辄几百KB,为什么?一个目标代码几百KB的C程序,一般不是完全由个人写出来的,而都会使用一些第三方的库函数、中间件等。硬件也一样,现在很多硬件系统都会使用一些模块(Module),尽管这些模块看上去还是一个芯片,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SiP模块,如WiFi模块。所以,在了解基本嵌入式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本科阶段要更多地学习各种系统、模块、外设、协议、库函数的“边界(InteRFace)”,能够搭建一个简单系统(How to do),今后在工作、或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去做好一个系统(How to do better)。
5结语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第6篇
项目名称:“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
甲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深圳市旋极历通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同意以“深圳市旋极历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化基地,进行“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的产业化实施,具体条款如下:
1、甲乙双方同意将该项目技术作价人民币贰佰万元;由甲方及参与研发人员提供技术服务,乙方负责产品化及市场营销的实施。
2、乙方每支付技术费人民币贰万元给甲方,将取得该项目的1%股权。乙方具体出资金额及控股比例,双方另行沟通并签定合作合同书,本合作意向于甲乙双方的合作合同书签定后生效。
3、若乙方支付的技术费高于人民币壹佰零贰万元,即乙方对该项目的控股比例高于51%,甲方不得对项目剩余作价比例进行再转让等处理;若乙方支付的技术费低于人民币肆拾万元,即乙方对该项目的控股比例低于20%,甲方有权独自继续对项目剩余作价比例进行再转让等处理。
4、在合作意向书生效后,该项目所有知识产权属甲乙双方共同所有。甲方不得再对该项目的扩充版、升级版、变形版本单独转让,且对该项目的核心及相差技术负有保密的义务,违约将追究法律责任。
5、甲乙双方将根据具体情况签署阶段性实施计划书。
6、未尽事宜,将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乙方:深圳市旋极历通科技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arm嵌入式系统样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