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氨基酮戊酸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氨基酮戊酸范文(精选8篇)

氨基酮戊酸 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59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6岁~35岁, 平均年龄 (20.62±2.36) 岁, 病程2~30个月, 平均为 (4.22±1.32) 个月;对照组:29例, 男15例, 女14例, 年龄15岁~34岁, 平均年龄 (20.15±2.18) 岁, 病程3~28个月, 平均为 (4.08±1.12) 个月。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既往都接受过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

1.2入选标准

采用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法[1]:Ⅰ级:以粉刺为主, 有少量的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少于30个;Ⅱ级:有粉刺, 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31~50个;Ⅲ级:有大量的丘疹和脓疱, 偶见大的炎性皮损, 结节少于3个, 总病灶数51~100个;Ⅳ级:结节或囊肿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 总病灶数超过100个, 结节或囊肿多于3个。Ⅰ级为轻度痤疮, Ⅱ级和Ⅲ级痤疮为中度痤疮, Ⅳ级为重度痤疮。1选择皮损以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的Ⅲ、Ⅳ级中、重度痤疮患者;2愿意接受治疗方案, 按时复诊,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

入选前4周曾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维A酸类等治疗痤疮药物者;患者有光敏史;患有某些疾病, 包括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面部皮炎湿疹等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近2年准备生育的患者;高血脂、肝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光动力治疗组:ALA (商品名:艾拉,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配制成5%的乳膏。常规洁面, 有明显结节、囊肿、脓栓者先行挑除, 然后将5%的ALA乳膏涂于面部皮损, 封包1h后用清水洗净残留药物, 再行全脸红光照射 (光源:LED-IB光动力治疗仪:治疗光输出波长633nm±10nm, 功率密度20~100m W/cm2。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治疗面罩完全覆盖整个面部, 面罩中部距离鼻尖10~15cm, 照光起始功率为60m W/cm2, 观察5min, 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照光功率, 每次照光时间20min, 之后用冰袋冰敷面部0.5h。整个流程从彻底清洁面部开始, 遵循“清洁面部-清除粉刺、结节、囊肿-敷药封包清洗面部, 彻底清除残留药液-红光照射-冰袋冰敷0.5h”流程进行操作。每周一次, 4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均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皮损数目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照光后均嘱避光48h, 涂保湿霜和防晒霜, 戴遮阳帽。对照组 (异维A酸治疗组) :给予异维A酸胶丸5mg/kg.d口服, 共8周。两组患者均无其它治疗。交代患者日常护理:避免日光及强光照射;不用化妆品, 可以用医学类保湿霜;调节饮食, 少食辛辣、甜腻, 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充足睡眠。治疗8周后, 评价两组疗效。

1.5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面部皮疹数目, 包括粉刺、丘疹、囊肿/结节。按治疗前后皮疹消退率来判定疗效:消退率= (治疗前皮疹数- 治疗后皮疹数) /治疗前皮疹数100%。痊愈为皮损消退≥90%为痊愈;显效为皮损消退60~89%;好转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19%。有效率= 痊愈+显效/总例数100%。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 新发皮损> 30%者为复发。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 以χ2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见表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2, 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30例患者光照时均有灼热感, 13例光照结束后有不同程度的红斑、肿胀、灼痛, 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 常规给予冰袋冰敷后不适感减轻。有3例囊肿结节性痤疮患者第一次光照后出现少许渗出, 第二天最显著, 给予生理盐水冷湿敷, 百多邦软膏外用, 3~5d缓解;3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后出现反应性痤疮, 丘疹、脓肿增多, 继续治疗后缓解;5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 一月后消退。未出现1例重度光毒反应。对照组患者服药后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痒、脱屑、唇炎、口干、头痛, 上述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到中度, 停药后逐渐缓解。1例出现反应性痤疮, 未中断治疗, 局部给予外用百多邦软膏后逐渐消退。对照组有2例患者AST在治疗后轻度升高, 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2.3随访

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 治疗组有3例出现少量丘疹、脓疱复发, 无囊肿和结节;对照组7例有不同程度的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复发。

3讨论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好发于青春期男女, 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 如内分泌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免疫学因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情绪紧张等等, 均参与了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2]。按皮损的严重程度, 临床常将痤疮分为3度4级, 轻度痤疮以外用维甲酸类药为主, 中、重度痤疮较为顽固, 如不及时治疗, 容易留下色素沉着及痤疮疤痕, 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阴影。对重度痤疮, 传统的治疗往往需联合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及维甲酸类药物。由于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及维甲酸类药物的致畸等副作用, 很多患者对治疗心存顾虑, 难以依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ALAPDT) , 通过外源性给予氨基酮戊酸, 在细胞内转化为强光敏物质原卟啉IX, 在特定波长光照下产生光毒性反应、诱导细胞凋亡、刺激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皮损自愈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3]。

异维A酸 (isotretinoin) , 具有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抑制皮脂腺分化和皮脂生成、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及溶酶体酶释放、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有效降低外周血的AR (雄激素受体) 含量, 明显减少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 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 从而能从多个环节抑制痤疮的形成, 是目前治疗痤疮, 尤其是严重的结节囊肿型痤疮的最有效的药物。近年来, 该药也逐渐用于治疗中度痤疮, 疗效优于维胺酯[4,5,6]。但众所周知, 由于维甲酸类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严重的致畸作用, 让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望而却步, 限制了它的使用。

笔者采用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 每周一次, 共4次, 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有效率82.7%,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治疗次数少, 8周后效果最显著。3个月后随访, 复发率分别为10%、24.14%, 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光动力疗法作为中、重度痤疮传统疗法的替代疗法, 由于疗效确切, 不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不会引起生化改变 (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 不存在维甲酸的致畸作用。因此, 已经逐渐成为中、重度痤疮的常规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59例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一周治疗一次, 共4次, 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对照组29例, 给予异维A酸胶丸5mg/ (kg.d) 口服, 共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有效率为82.7, 治疗组复发率为10%, 对照组复发率为24.1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安全, 有效, 复发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痤疮,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异维A酸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165-1169.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亚专业委员会.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44 (2) :75-76.

[3]Ashkenazi H, Malik Z, Harth Y, et al.Eradication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by its endogenic after illumination with high intensity blue light[J].FEMS Immunol Med Microbiol, 2003, 35 (1) :17-24.

[4]杨雪源, 冯素英, 弓娟琴, 等.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 (10) :700-701.

[5]张素芳, 曾燕, 张秋艳.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 18 (3) :228-230.

氨基酮戊酸 第2篇

寻常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俗称刺瘊,多发生于手足部、颈部和眼睑,发生于足跖部、甲周及甲下的寻常疣分别被称为跖疣、甲周疣和甲下疣。顽固难治的寻常疣及跖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疗效皆难以肯定[1],如局部冷冻、电灼、激光或腐蚀性药物局部外用等,其创伤大,难愈合,易留瘢痕,症状易反复,迁延不愈。我科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复发性寻常疣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发现左拇指疣状赘生物半年余。初起为针尖大的丘诊,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左拇指多角形斑块,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较硬,高出皮面,灰黄色,面积约1.5cm×2cm,无渗出及糜烂等。临床确诊为寻常疣,并符合《现代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2]。治疗:冷冻治疗3次,激光治疗1次,均复发且疣体扩大,每次治疗患者耐受性差,疼痛哭闹不安,未给予其他治疗。因传统治疗疗效欠佳,且患儿较为痛苦,与其家属协商后给予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2.治疗方法及结果

治疗前先用无菌刀片剥去病灶浅表疣体,以不出血为标准。光动力疗法:配制20%盐酸氨酮戊酸溶液(ALA,118mg,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滴加于展开的棉球(厚lmm)上,湿敷于病灶部位,使能完全覆盖皮损,并超过疣体周围0.5cm,塑料薄膜覆盖并包扎避光。封包3—4h后去除敷料并予光动力治疗仪(LED-IB型光动力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照射,波长为633nm.输出功率100mW/cm,照射距离5—10cm,照射时间20分钟,每周治疗1次。治疗3次后疣体完全消除,患者仅有轻微灼热感,无明显疼痛和其他不良反应,无创伤、溃疡及瘢痕形成。随访6个月无复发。

艾拉治疗前          治疗3次后

3.讨论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外伤常为重要诱因。挖除、激光、电灼和腐蚀药物等治疗方法存在创面大、易感染、难愈合、易复发和患者依从性较差,甚至会产生瘢痕和色素着等现象。目前临床上已用ALA-PDT治疗CA,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治愈率和低复发率[3]。本次试验性应用于寻常疣,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无痛苦,且愈后不留瘢痕。笔者认为该方法用于治疗寻常疣安全有效,但因样本数过少,其参考价值和临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312-315.

[2]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4-305.

氨基酮戊酸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62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宫颈尖锐湿疣患者, 并排除:合并其他性病者、光过敏者、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者、严重内科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62例患者年龄17~57岁, 平均34.6岁;病程为1~9个月, 平均4个月。同时合并外生殖器疣的22例。所有患者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将患者按病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1)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电离子 (CHR—IIB型多功能美容治疗仪, 武汉重光实业发展公司生产) 治疗。治疗方法:常规宫颈消毒, 擦净分泌物, 用扩阴器显露病灶, 根据疣体的大小适度调整输出功率碳化消除疣体, 同时碳化疣体周围2mm, 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后3d或经前10d。治疗组联合AIA-PDT疗法, 电灼疣体后, 将盐酸氨基酮戊酸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70027) 用0.9%Na CL配成20%的浓度, 用无菌脱脂棉吸取后小心置入宫颈病变处覆盖, 封包3~5小时后取出。取膀胱截石位, 清洁外阴后置阴道窥器暴露患处, 用特制弥散散光光纤 (LD-600-C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由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直接插入阴道并固定, 用635nm半导体激光照射, 能量密度为80~100m J/um2, 光斑直径为0.4cm, 照光时间为20min, 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10d, 共治疗3次, 治疗期间预防局部感染, 禁止性生活等。对照组进行电灼后局部预防感染, 两组均未系统应用药物。

1.3 观察及随访

所有皮损每次治疗前均详细记录其疗效, 不良反应, 3次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总疗效判定, 并随访6个月。对疗程结束时未达显效者,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继续给予治疗, 其延长疗程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不纳入本研究统计。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疣体全部消失, 术后6个月无新发皮损。复发:术后6个月内在原处或在原治疗部位以外的部位出现疣体。

1.5 统计方法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31例, 治愈28例 (90.3%) , 复发3例 (9.7%) ;对照组31例, 治愈20例 (64.5%) , 复发11例 (35.5%) 。两者治愈率、复发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5.9, P<0.05) 。治疗期间治疗组有9例在接受PDT光源照射时感觉不同程度的疼痛, 可以忍受, 停止照光后疼痛逐渐自行缓解, 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由于其传染性强, 潜伏期长, 容易复发, 常常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特别是HPV11、16、18又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治疗尖锐湿疣不仅要把疣体去除, 更注消除潜在病灶。尖锐湿疣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 并减少或杜绝复发。但由于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的存在, 尖锐湿疣复发的很普遍。所以根除相关HPV病毒的感染是抗复发和治愈疾病的关键[3]。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操作简单、灵巧, 易于掌握, 缺点是只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 存在复发率较高。Al A-PDT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 5-氨基酮戊酸是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前提其在体内的含量很少, 外源性ALA进入体内后, 可以选择性地被增生活跃的细胞吸收, 在细胞内转化为原卟啉IX等卟啉类物质。原卟啉IX是一种很强的光敏剂, 经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后可产生活性氧而杀死增生活跃的细胞, 周围正常组织却损伤轻微, 这就是AI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理论基础[4]。使用AIA-PDT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可对疣体周围存在的亚临床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大大降低了尖锐湿疣的高复发率。本临床观察显示:5-氨基酮戊酸联合电离子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3%和治疗后6个月时复发率为9.7%, 而单纯用电离子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4.5%和32.5%。说明AIA-PDT疗法联合电离子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治愈率明显提高, 复发率明显降低, 安全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摘要: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PDT) 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二组均为31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电离子治疗, 对照组仅用电离子治疗, 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3%, 复发率为9.7%;对照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4.5%、3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ALA-PDT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电离子

参考文献

[1]孙希凤, 陈永锋, 陈文静, 等.广东省1996---2006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7) :1214-1216.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王秀丽, 王宏伟, 杨连娟, 等.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HPV感染的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 42 (11) :739-741.

[4]李学芽, 肖艳曾.抗尖锐湿疣防治药物的研究发展[J].中国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 2 (20) :66-68.

氨基酮戊酸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7例尿道口CA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经临床或皮损组织病理确诊,男性63例,女性54例;年龄22-85岁,平均(38.05 4-11.21)岁。患者病程0.5-16个月,平均4.61个月。每例CA患者疣体数量l~4个,平均值为(1.8±0.5)个疣体。单一疣体直径<5 mm,合并其他部位疣体的患者有78例。58例患者曾在外院皮肤科接受传统的激光、微波、电凝等治疗后疣体复发,转到我院皮肤科进一步治疗,其中32例曾接受单一激光治疗,13例曾接受单一微波凝固治疗,13例曾接受电凝治疗。外院治疗患者治疗后疣体复发0-22次,平均5.3次,患者的复发平均周期为26.81 d。所有病例均排除光过敏症、瘢痕体质者,排除HIV感染者。

1.2 仪器

上海复旦张江医药公司生产的光敏剂盐酸氨基酮戊酸(ALA),剂量为118 ms/瓶。避光保存,根据皮损面积大小新鲜配制成20%ALA药液。XD-635AB激光治疗仪,波长635 nm, 0~300mW输出功率,连续可调,连续输出模式。韩国生产电凝治疗仪一台。

1.3 方法及随访

1.3.1 治疗方法

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9例患者。第一组采用电凝治疗仪直接烧灼肉眼可见的疣体,第二组采用单一ALA-PDT治疗方法,第三组采用先电凝治疗仪去除肉眼所见疣体后立刻给予ALA-PDT治疗。我科ALA-PDT治疗步骤如下:疣体及周围1cm处用苯扎铵(新洁尔灭)常规消毒后,再用 20%ALA药液均匀涂抹,随后用塑料膜封包3 h,再给予 XD-635AB激光治疗仪照射疣体及疣体周围,照射时间为20 min。根据疣体大小确定激光光斑面积的大小(直径为l~4 cm),激光照射光头距离疣体的距离为5-10 cm,激光能量密度要求达100-130 J/cm2。两次光动力治疗时间间隔为7-10 d,每例患者共治疗3次。治疗后l周复查,若疣体未消退再进行治疗。患者在3周内治疗不超过3次。经治疗疣体完全清除的患者在最后一次治疗后第4、8、12和24周做复发率评估。

1.3.2 治疗疗效的判断标准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是肉眼所见疣体的清除率。疣体清除率=(被清除疣体数目/清除疣体总数目)。

1.4 统计学处理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患者疣体治疗3次结束后一周的清除疣体情:第一组清除率为100.0%、第二组清除率为96.2%、第三组清除率为100.0%,清除率分析结果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2.2 疣体复发情况分析

第一组电凝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有21例患者复发, 53.1%的复发率;在第1个月内复发的患者有12例,复发时间最短的为治疗后5 d;在第2个月复发的有5例患者,4例在第3个月复发,复发时间最长的为85 d,而平均复发时间为25.4d。

第二组光动力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有5例患者复发,13.5%的复发率,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为58.3 d;其中在第1个月复发的3例,最短时间最短的为31 d;在第二个月中复发的有1例;在第三个月复发的有1例,复发时间最长为89 d,该组平均复发时间为58.3d。

第三组联合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的随访中有3例复发, 8.6%的复发率,该组平均复发时间为93 d,其中第1个月1例复发,第二个月1例复发;第三个月1例复发,复发最长时间为163d,该组平均复发时间为93d。 (见表2)。

注:与第二组,第三组比较,P<0.005,与第三组比较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CA患者在外生疣体周围1 cm以内的看似"正常皮肤"上均有HPV的亚临床感染,这是疣体治疗后易再次反复的原因。采用传统的激光、电凝、冷冻等疗法祛除疣体,而对亚临床感染的病灶无祛除作用,必然导致疣体清除后易再次复发。尿道口黏膜部位较潮湿,暴露困难,传统电凝治疗复发高,需要重复治疗,病人痛苦,尤其尿道口内侧位置较深,暴露疣体更加困难,也给传统疗法带来困难,更容易导致疣体的反复和迁延。

采用电凝联合光动力治疗尿道口CA可以通过电凝先清除肉眼所见疣体,再给于光动力照射治疗HPV潜伏感染区域,该法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因为采用电凝联合光动力治疗时电凝深度可较浅,可大大减少创口瘢痕形成的概率,光动力疗法治疗不仅可以清除肉眼所见疣体,还可以清除肉眼看不见的HPV感染亚临床病灶,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尿道口CA的临床疗效,三者在疣体的清除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减少疣体复发上却有明显差别。相对单纯使用ALA-PDT治疗HPV感染病灶,电凝疗法联合ALA-PDT可以大大降低疣体治疗后的复发率,且治疗后单一ALA-PDT治疗组的复发时间为58.3 d,而联合组为93 d,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电凝联合光动力治疗尿道口CA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秀丽,王宏伟,丁扬峰,等.8-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101例尿道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2:479.

[2]王秀丽,徐世正,张春荣.ALA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20-21.

[3]涂平,郑和义,顾恒,等.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67-70.

氨基酮戊酸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共收治肛周尖锐湿疣患者120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洁性行为接触史或间接感染史;皮损形态多为斑块状、乳头状、刺状、丘疹状及菜花状等;皮损直径为2~7mm, 平均直径 (4.2±1.5) mm, 表现为淡红色乳头状或丝状赘生物, 质软而脆, 触之较易出血;部分难以辨认的皮损, 取活检做病理切片确诊;所有患处无溃疡, 无其他性传播疾病, 无严重肝、肾、心脏及血液系统疾病。其中, 男71例, 女49例, 年龄25~50岁, 平均 (28.7±4.2) 岁, 病程1个月~2年, 平均 (3.5±1.6) 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对照组60例, 男36例, 女24例, 年龄 (26.5±4.0) 岁, 病程 (3.3±1.4) 个月;治疗组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 (29.2±4.5) 岁, 病程 (3.6±1.7) 个月。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皮损常规消毒.皮损基底部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采用25~30WCO2激光一次性对所有皮损逐个进行汽化, 包括疣体周围2mm以内的组织, 5d治疗1次, 总疗程3次。治疗组:先用CO2激光清除>0.5cm的疣体, 生理盐水清洗外阴, 用新鲜配制的20%氨基酮戊酸霜均匀涂于疣体及其周围lcm内的正常皮肤, 塑料薄膜封包, 3h后用波长为632.8nm的激光照射, 激光总能量约为100~120J/cm2, 照射时间为20~30min, 5d治疗1次, 总疗程3次, 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1.3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0年《CA诊疗规范 (试行) 》判定临床疗效。显效:为皮损完全消退或皮损消退75%以上, 皮肤黏膜恢复正常;有效: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或皮损无明显变化。复发为疣体消退3个月后肛周又有新生疣体。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表1可见, 对照组60例, 显效4例, 有效9例, 无效9例, 显效率为70.0%, 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60例, 显效5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显效率为83.3%, 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复发率

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表2可见, 对照组60例, 复发8例, 复发率为13.3%;治疗组60例, 复发3例, 复发率为5.0%。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表2) 。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2组均有CO2激光烧灼疼痛感, 且治疗组还有有轻微的灼痛或刺痛感, 很快缓解, 患者均能耐受,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尖锐湿疣的病理改变是棘层细胞增生活跃, 有核分裂现象, 致棘层乳头瘤样增生及假上皮瘤样增生[3]。目前由于缺乏特异高效的抗HPV药物, 常用局部物理或化学疗法如激光、冷冻、电灼、微波等物理疗法[4], 仅能去除肉眼所见疣体, 对亚临床及病毒携带者无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 此病的复发率很好, 很难彻底治愈。氨基酮戊酸一种肿瘤消融疗法, 是以光敏剂外用结合红光照射进而达到抑制或破坏增生组织的一种新型技术, 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增生旺盛细胞的作用[5]。二氧化碳激光术后, 未能清除干净的尖锐湿疣和隐性感染的组织均较容易吸收物氨基酮戊酸,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氨基酮戊酸加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 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5.0%, 其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明显优于单纯的CO2激光治疗, 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充分说明氨基酮戊酸加激光治疗肛周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好, 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加激光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肛周尖锐湿疣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组采用氨基酮戊酸加激光治疗, 2组患者均进行3次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随访3个月, 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85.0% (P<0.05) ;治疗组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3.3% (P<0.05) ;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讨氨基酮戊酸加激光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CO2激光治疗, 且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激光,肛周尖锐湿疣

参考文献

[1]陈晓吟, 王艳芳, 林仕英, 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 16 (4) :262~263.

[2]宋维芳, 潘浩, 叶天金, 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156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0, 19 (2) :127~128.

[3]刘志江, 张栋.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7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0, 25 (1) :19~20.

[4]胡晋华, 赵海生.二氧化碳激光结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52例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1) :74~75.

氨基酮戊酸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我院的5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6~48岁,平均(27.9±6.8)岁;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45岁,平均(27.8±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研究标准。纳入标准要求如下:(1)经临床确诊为尖锐湿疣患者;(2)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3)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激光治疗去除疣体,使用LD一600C型光动力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照射时间20 min,波长635 nm,能量密度50 mW/cm2,皮损与光纤头间的距离为10~15 cm,二者呈垂直;患者如在照射中明显疼痛,可对输出功率进行适度调节,并可适度增加光照时间;每周1次,首个疗程共2次;病例如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可行咪喹莫特外用或激光手术对疣体进行去除,最多治疗4次。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给予试验组患者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于原疣体处及其周围2 mm内的范围内均匀敷用20%盐酸氨基酮戊酸溶液(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并用保鲜膜封包后用纱布覆盖并固定;于局部避光3 h后,给予患者激光治疗。要求两组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后持续随访3个月,复发病例均不再录入HPV载量检测的统计;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于两组中选取原病灶表面脱落细胞行HPV DNA检测。

1.3 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1)临床治疗结局主要分为复发和治愈,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治愈率;(2)病灶HPV载量:除疣后7~10d*10*6拷贝和除疣后3个月*10*5拷贝。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比较;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见表1。据统计,试验组的治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6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病灶HPV载量变化:

见表2。据统计,对照组的拷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除疣后3个月*10*5拷贝较除疣后7~10d*10*6拷贝有下降,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2。

3 讨论

5-氨基酮戊酸(ALA)是一种参与血红素体内代谢的内源性化学物质。研究提示,ALA的外源性补充后,体内代谢活跃的HPV感染细胞可对ALA进行大量摄取后并转化为原卟啉IV等光敏物质,且受感染的细胞经特定波长的光照后可发生凋亡和坏死,同时不损伤正常细胞[3,4]。因此,ALA-PDT可将肉眼可见的疣体进行有效去除,破坏HPV感染细胞,并同时降低尖锐湿疣患者的复发率。此外,AIA PDT治疗后感染病毒的细胞脱落、凋亡和坏死可能降低病灶局部的HPV病毒载量,但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分析[5,6]。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AIA PDT治疗后患者的3个月*10*5拷贝量较除疣后7~10d*10*6拷贝存在显著下降,与前瞻结果基本吻合。综上所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显著降低病灶HPV载量,可考虑于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杰,袁静萍,罗波,等.液氮冷冻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的影响[J].中华物理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68-569.

[2]李兰英,牛忆军,宁镇,等.男男性接触者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HPV分型与复发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5):368-370.

[3]高字,马新华,王荣跃.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 PV的检测分型及HPV6b Ll变异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5):336-338.

[4]曹嘉力,何焱玲,张秀英.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383-385.

[5]李娟,宋守荣,魏羽佳,等.尖锐湿疣66例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42-144.

氨基酮戊酸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并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与观察组(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每组各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在35-6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0.24±2.06岁,平均病程为3.15±1.12年,头面部65例,肩部4例,耳廓3例,手指2例,臀部1例。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例,年龄在32-6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2.24±0.56岁,平均病程为2.93±1.56年,头面部肿瘤患者67例,肩部3例,耳廓3例,手指1例臀部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临床纳入标准[7]

1)符合临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30-70范围内,男女不限;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2 临床排除标准[8]

1)合并脂溢性皮炎、色素痣、鳞状细胞癌等疾病;2)近期接受过化疗等其他方法的治疗;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单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为用生理盐水对病变及周围皮肤进行清洗,清除皮肤表面的分泌物及鳞屑等,用无菌棉球擦拭干净。将新配制的氨基戊酮酸溶液涂抹在肿瘤病变皮肤及周围0.5cm范围内的正常皮肤,然后用无菌塑料膜进行密封包裹,并将黑色薄膜贴于外面避光,4小时后,将包膜去除,并使用光动力治疗仪进行照射,选择波长为635mm,照射范围为肿瘤组织与周围0.5cm的正常皮肤组织,将能量密度调节至90W/cm2,每次照射时间调节为40分钟每周进行1次治疗,直至肿瘤完全消退,则停止治疗。

1.3.2 观察组

给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方法为首先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在手术部位注射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进行切除,尽可能完整的将基底细胞癌组织切除。术后7天拆线,并在当天进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光疗结束后,在原皮肤病变处涂抹咪喹莫特软膏,8小时后清洗患处,隔天涂抹一次,在夜间用药治疗,持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期愈合率、治疗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治疗效果以皮损小时范围和瘤体变化为主要依据[9],瘤体完全消失,无皮损且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半年内无复发,表示为完全缓解;瘤体缩小体积≥51%,表示为部分缓解;瘤体缩小体积<50%或者无明显变化,表示为无效。术后随访6个月,在原病变部位再次出现基底细胞癌,表示为复发,需再次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85.33%,且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一期愈合率及治疗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一期愈合率为97.33%,远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次数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7%,复发率为4.00%,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皮肤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化疗、手术等,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容易造成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的损伤,患者的接受性较差。近年来随着光动力学的逐渐应用,加之其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通过将光敏剂以及药械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杀伤癌细胞。其中光敏剂能够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并杀死癌细胞,并且对周围正常细胞无伤害,治疗简单,效果良好[10]。手术治疗是皮肤基底细胞癌最直接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彻底清除病灶,但不能清除特殊部位的肿瘤,治疗效果不佳。咪喹莫特是一种小分子的免疫调节剂,对癌细胞本身不具有杀伤作用,但能够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产生抗病毒作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樊静媛[11]等人的研究发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一期愈合率较高,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期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樊静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手术范围缩小,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痛苦,并且切口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伤口的愈合,且不易留下疤痕,增加了美容效果。三种方法联合治疗,能够较完整的清除病变组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单独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治疗效果好。樊静媛[12]等人通过研究还发现,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复发率为2.17%,治疗次数为(2.73±0.12)次,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00%,治疗次数为(1.27±0.06)次,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樊静媛等人的研究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能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治疗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与观察组(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及咪喹莫特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一期愈合率、治疗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期愈合率、治疗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在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治疗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咪喹莫特,皮肤基底细胞癌

参考文献

[1]李珍,于美玲,单晓峰,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愈基底细胞癌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2):126-127.

[2]郜亮,韩晶,贾振宇,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三阶段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复发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1):54-56.

[3]樊静媛,李娟,王素林,等.p53、Bcl-2和Ki-67表达与综合方法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0):135-136.

氨基酮戊酸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有确切的病例诊断结果, 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1∶1;患者年龄19~40岁, 平均 (25.5±6.5) 岁;患病时间0.5~5个月, 平均 (2.4±0.5) 个月;疣体直径0.2~1 cm, 平均 (0.3±0.1) cm。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2∶1;患者年龄20~45岁, 平均 (26.5±6.7) 岁;患病时间1~5个月, 平均 (2.5±0.5) 个月;疣体直径0.2~1.5 cm, 平均 (0.4±0.1) cm。所有患者均否认近期曾给予局部用药治疗并且1个月内未服用全身口服药物;男性患者病变分布于龟头、冠状沟、阴茎体及阴囊等部位, 女性患者病变分布于尿道口、大小阴唇等部位;入组患者均排除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和CO2激光治疗的禁忌证。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取CO2激光治疗治疗, 具体操作为[2]:将治疗部位应用碘伏消毒, 选取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应用由北京华普领行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CO2激光治疗仪 (型号FH10600C) 气化病灶, 治疗范围不低于病灶周围2 cm, 灼烧完后局部给药预防感染和消炎。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具体操作[3]:治疗前将0.5 m L注射用水注入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外用艾拉 (118毫克/支, 国药准字H20070027) 并将其配成浓度为20%的溶液, 注意溶液必须于4 h用完。先给予CO2激光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然后立即用ALA-PDT进行治疗:先用配好艾拉溶液涂于治疗结束部位的表面, 大小超出周围1.5 cm皮肤及黏膜, 上覆保鲜膜4.5 h, 然后将病灶部位清除干净并使用光动力治疗仪照射, 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整治疗量 (>80 J/cm2) , 14天/次, 连续治疗4次。

1.3疗效评价标准:疗效的评定指标主要是观察病变是否完全去除, 共分为治愈和复发两个标准来评定疗效。治愈:患者在12周内治疗部位未再发现新病灶, 实验室检查显示阴性;复发:患者在12周内治疗部位发现新病灶, 实验室检查显示阳性[4]。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6.0软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进行t或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数据发现,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临床疗效, 但是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5) , 见表1。

3讨论

尖锐湿疣属于临床比较多见的性传播疾病, 一般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导致, 其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各种物料疗法和药物手段, 都有一定效果, 但是并不明显, 其很容易复发[5]。尖锐湿疣子所以治愈后容易复发和治疗过程中治疗不彻底或者存在潜伏期和再感染、自身因素等密切相关, 但主要考虑还是因为治疗不彻底、存在潜伏期和再感染, 从而导致发病率居高不下[6]。此次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共有36例患者治愈, 其有效率为90.00%, 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共有16例患者治愈, 其有效率为40.00%, 观察组患者疗效更显著, 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A-PDT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主要通过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来发挥治疗作用[7]。采用CO2激光和ALA-PDT联合治疗, 先用CO2激光去除患者体表可见的疣体, 后通过ALA-PDT治疗, 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可能, 而且激光灼烧的部位有利于ALA药物进入人体, 可以更好的清除体内病灶[8]。总之在尖锐湿疣治疗过程才选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 效果明显, 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峥, 赵梓纲, 朱文巍, 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及病理学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1, 32 (11) :1112-1114.

[2]李丹, 孙冬梅, 姜辉, 等.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30) :76-77.

[3]胡晋华, 赵海生.二氧化碳激光结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52例临床观察[J].中华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 12 (1) :74-75.

[4]于智明, 蔡丽敏, 郑淑云, 等.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36 (3) :134-136.

[5]刘忠, 雷丽华, 唐增奇, 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 (1) :31-32.

[6]杨高, 印利平, 梅莉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7) :643-644.

[7]钟卫红, 莫惠芳, 罗文峰, 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 18 (3) :184-185.

氨基酮戊酸范文

氨基酮戊酸范文(精选8篇)氨基酮戊酸 第1篇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59例, 随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