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精选4篇)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第1篇

2013年包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D C D C B6~10: D B C C D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1)安丰塘或芍陂(2)袁隆平(3)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金字塔(2)凡尔赛体系(3)阿拉曼战役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3.【×】(1)明治维新改为戊戌维新

【×】(2)政治改为经济

【√】(3)

14.(1)错误:诗圣改正:诗仙

(2)错误:辛弃疾改正:苏轼或苏东坡

(3)错误:《狱中杂记》改正:《儒林外史》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5.(1)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4分)

(2)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2分)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分)

(3)转折点:国共两党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

16.(1)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分)

(2)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3)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2分)(任意一点即可);

措施:经济:成立“欧共体”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等。政治:成立欧盟委员会、欧

洲议会等。(2分)

(4)成员国公民可以自由往来成员国之间工作、学习和居住。(2分)

五、分析探究题(本题12分)

17.(1)《九国公约》;(1分)和平与发展。(2分)

(2)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或(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

日关系的改善。(2分)

(3)合则共赢,斗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2分)

(4)美国的强权政治、日本右翼势力猖獗、朝核问题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共赢;减少摩擦、互惠互利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第2篇

初三的同学们,进入5月份,一轮复习已基本结束。大家都知道,一轮复习为全面复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全面、系统地梳理基础知识,做到不留“死角”,主要侧重于双基训练;目标是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回顾和记忆任务,在准确、熟练和做题规范上下工夫,能应对中考试题里的中、低档题。5月份是更加紧张的二轮复习,在这轮关键的复习中,我们要如何面对?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给备考生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所讲的例题,一般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经典例题,所以课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绝不可以自己另行一套。要学会记录听课内容,课上来不及整理的,可以记下简要的提示性语言和过程,课下一定要及时整理完整的做题过程,并理顺做题的思路。不要以为课上听懂了,就是自己会了。有老师曾经做过试验,上节课讲过的原题,下次课让学生测验,能完整做出来的不超过三分之一。我也经常见到一些学生,拿到一个题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真让他去写过程,却是漏洞百出。所以听懂了不等于自己会了,会了不等于自己能做对了。

其次,课下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每周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两套近两年的模拟试题。做题要规定好时间,严禁拖拖拉拉,形成好的做题习惯。做完题要按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一是看自己的水平,二是发现自己的失分点和薄弱点。对于出错的地方先对照标准答案自己思考,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请教同学和老师。在做过几套题以后,要对套题进行横向对比,寻找同类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并作总结。比如,看到求整数解问题,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列出根的表达式,找因数;二是求出根的范围,找特殊值;看到二次项系数为字母的方程时,一定要想到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看到平行四边形中已知两个点找另外两个符合题意的点时,分由已知两点形成的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或对角线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等等。只有做出了总结和思考,才能在做题时少走弯路,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达到解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要避免题海战术,只做题不总结思考,只会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

再次,要以题回顾基础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知识遗忘现象,而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复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带动知识复习。比如,在复习以代数为主的综合题时,往往涉及函数、方程等知识,因此同学们要回顾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根的判别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函数性质等重要基础知识。这样以点带面,使知识熟练化、网络化、综合化。同时看看所学知识在试题中是如何考查的,各部分知识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自己能不能变换一下问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然后对比选择更优化的做题方案。比如,在代数几何综合题中,代数计算往往比较复杂,而如果能借助图形的几何特征,往往能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当然几何方法可能会出现漏解,因此代数计算也必不可少。二者相辅相成,解题时可以配合使用。

最后,要向错误学习。中考试题中80%以上的题目属于中低档题,试题难度并不算高,考试分数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同学们的基础是否扎实、答题时是否细心。但即使是学习再好的同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总结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要建立错题本,对于每次出现的错误,除了要订正错误,还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用了什么方法,易错点是什么、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在这方面加强练习,补齐自己的短板,尽量将自己的错误降低到最少。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第3篇

[关键词] 中考;数学卷;第10题;选择题

安徽省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卷面成熟、风格稳健、题量稳定、难易适中,注重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来考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其题型、题量已自成风格,尤其是选择题,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1”现象. 现列举安徽省近五年的中考数学卷第10题加以品味,在对比中一窥“9+1”现象中的“1”,以期能举一反三.

试题回放

1. 以动点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例1 (2011年)如图1,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过点P垂直于AC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于M,N两点. 设AC=2,BD=1,AP=x,△AMN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

解析 本题中P为动点,P的位置不同,则MN的位置也跟着发生变化,所以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0

当1

结合函数关系式,可知选项C的图像大致符合.

赏析 本题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是安徽省中考数学卷的一道特色题,综合考查了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知识. 根据动点P的不同位置,带动线段MN位置的变化,进而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来逐一解决. 学生只有正确领会了题目意思,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并能和几何知识相联系,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此题需要学生的深入探究和准确分类,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

2. 以图形的剪拼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例2 (2012年)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3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A. 10 B. 4

C. 10或4 D. 10或2

解析 由于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均可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故本题有两种可能,需分类讨论.

如图4,由勾股定理得CD==2,因点D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D=4.

如图5,同理可得CE==5,所以AB=2CE=10.

综上可知,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10或4,故选C.

赏析 此题展现了一个操作性数学活动,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进而通过“剪、拼”的操作活动画出相应的直角三角形. 又因为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这两个直角都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故需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进行解答,避免出现漏解.

3. 以圆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例3 (2013年)如图6,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O上的点,在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弦PB最长时,△APC是等腰三角形

B. 当△APC是等腰三角形时,PO⊥AC

C. 当PO⊥AC时,∠ACP=30°

D. 当∠ACP=30°时,△BPC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本题需要综合运用圆的相关知识逐项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当弦PB最长时,PB为⊙O的直径,则∠BAP=90°,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P=CP,则△APC是等腰三角形,选项A正确.

当△APC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当PA=PC时,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PO⊥AC;当AP=AC或CP=CA时,点P与点B重合,所以PO⊥AC,选项B正确.

当PO⊥AC时,由垂径定理得PO是AC的垂直平分线,当点P在B点的位置时,∠ACP=60°,选项C错误.

当∠ACP=30°时,∠BCP=90°或∠CBP=90°,△BPC是直角三角形,选项D正确. 故选C.

赏析 本题难度较大,是近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中,唯一与圆有关的开放性问题,不仅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核心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及在开放的条件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如何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另外,从四个选项的呈现形式来看,也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命题专家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4. 以正方形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例4 (2014年)如图7,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长为2,若直线l满足:①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②A,C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则符合题意的直线l的条数为( )

A. 1 B. 2 C. 3D. 4

解析 连接AC与BD交于点O,因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的长为2,所以OD=. 由条件知直线l∥AC且点D到直线l的距离为,图8为其一种情况. 同理,在点D的另一侧还有一条直线满足条件,故共有两条直线满足条件,选B.

赏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相关知识,本题难在分析过程中既要涉及逻辑推理,也需要一些合情猜想,点D到直线AC的距离小于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本题在效度上有点遗憾,很多学生只通过思考直线l与直线AC平行,且在点D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便确定了本题的正确答案. 试题在命制过程中,线段的长短也需精雕细琢,才可能实现试题预想的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价值.

nlc202309082354

5. 以函数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思想

例5 (2015年)如图9,一次函数y=x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交于P,Q两点,则函数y=ax2+(b-1)x+c的图像可能是( )

解析 由一次函数y=x与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相交于P,Q两点,可得出函数y=ax2+(b-1)x+c可以看作是由y-y得到的函数,故y与y,y的关系密切.

观察图像可知,y与y交于P,Q两点,且它们的横坐标为正数,说明当y=y时,得出的x值有两个,且均为正数,等价于y=y-y=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数解,即方程ax2+(b-1)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根据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函数y=ax2+(b-1)x+c的对称轴x=->0,即可排除B,C,D.

此题综合考查了方程的解,以及图像与x轴交点横坐标的对应关系.

赏析 本题考查函数图像知识,一改往年分析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判断函数图像的考法(分析实际问题或几何图形判断函数图像,根据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判断结论正误),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直线和抛物线的交点,交点坐标和方程的关系,以及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等,综合性强. 体现了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 预计2017年会考查几何图形中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判断.

对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的启发

近几年安徽中考数学的第10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应用都有很高的要求.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数学思想丰富,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选拔性和区分度明显. 可以预见,2017年的中考数学第10题,仍然以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分类讨论思想为主,在今后的中考数学复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第10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分类讨论思想是主旋律. 这些试题虽然“高于教材”,但所用基础知识原型都来源于课本,它们或是进行了适当的改编,或是几个知识点的融合等,这些题的出现也警示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基础教学,要适时地以课本为源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牢牢地把握住数学基本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2. 狠抓重点,关注热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中考第10题会发现,规律探究、动手操作、开放探索等题型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务必要在此类题型上多下功夫,建立数学模型,为解答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以几何图形中的动点为背景的函数图像判断.

安徽中考数学第10题的命制,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是一种趋势,在2017年考试中,数形结合思想仍会是考查的重点. 结合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和特征,笔者现提供两题以餐读者,希望能对2017年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题1 如图10,在菱形ABCD中,∠BAD ∶ ∠ADC=1 ∶ 2,对角线AC=20 cm,点O沿A点以1 cm/s的速度运动到C点(不与点C重合),以点O为圆心的圆始终保持与菱形的两边相切,设⊙O的面积为S,则S与点O运动的时间t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

题2 如图11,△ABC内接于⊙O,P是圆周上的一个动点,已知AC=BC,∠BAC=3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当∠PAC=90° 时,四边形PACB的面积最大

B. 当四边形PACB的面积最大时,∠PAC=90°

C. 当∠PAC=60°时,四边形PACB是等腰梯形

D. 当四边形PACB为等腰梯形时,∠PAC=60°

别把数学一模二模看太重 第4篇

做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过于泛。选好几套题,比如说深圳、珠海、汕头几个重要省市的模拟卷作为试题做,当高考训练自己的速度,对其他的题就没有必要全做。

其实做选题也有方式,有排除法,有时候还可以用逻辑的办法进行排除,应该来说,浮现端倪的时候,我们给同学介绍了十几种的研究方法,如果真的做不出来,看是否有特殊办法,我们看否在里面找到几个特殊点,也可以找几个特殊的项看一下,哪一些选项是符合的,就是代入排除法。

平时做题的时候其实也是训练心态的过程,我觉得这种训练是有帮助的,做训练的时候,这就是最好一个过程,不要说平时考就随时做,到了高考的时候不一样,你倒是慌了,这大家也需要重视。

在五月份有一些同学要兼顾各科,数学就无法安排时间做,首先选定几套题,可以让老师参考,要选择不是相同类型的,重叠少可做训练,或者看这套题是否有比较陌生的,大题是重点,要求看一下,去思考一下,其他的不做,但是选择好的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而且最好选择高考的那个时间段。

能不能短时间大幅提高成绩?这是很难的。但是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有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在近期内回归课本,注重课本例题里面的题目,在那里面总结一些方法。现在关键是回归基本,策略调整到高考前的120分,先把简单能拿分的全部拿到,这对高考提高分数还是有帮助的,除了课本,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帮助的。

解析几何可以分为两大块,首先是把轨迹一类,复习的时候,把这个题剖析方法会列出来,待定系数法,能列等式的进行归纳,在设点法里面,要找到点,还有一个问题是:定量训练的问题,定点好定值问题都进行分类。因此要做好解析几何首先就要读懂题,好好理解它考什么。

首先要讲一下怎么看待分数,对学生的一模二模的成绩,第一要考虑的是什么?总成绩的多少不能真正反映他是否进步还是退步了,第一个要考察是这份卷子的难度,广州市的平均分是多少分。这个不是最关键,最关键是不管考多少分,我们都不要评判他行还是不行,作为家长来说,最关键是和小孩来分析一下。分析一下能做的,没有做出来的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话通过这个考试补救下来。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精选4篇)安徽中考数学二模题 第1篇2013年包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