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酒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精选6篇)
酒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第1篇
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用品、用具消毒间的卫生管理,员工均应熟知本制度并遵照执行。
一、消毒间必须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即专人负责,专设房间,消毒间不得与其他房间混用或合用。
二、消毒间房门应标有“消毒间”字样,消毒工作要在专用设施内进行,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不能混用。
三、消毒后的清洁物品应立即存放于保洁柜中,物品消毒、领取均要如实填写工作记录。
四、保洁柜为盛放清洁物品使用,未经消毒物品不得存放其中;各类物品保洁柜不允许混用。
五、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为消毒工作专用,不允许挪作他用。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和配制量具必须放置在专用保洁设施内。
六、应保证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池内清洁,无污迹、残渣,所有消毒用容器均应能够正常使用,出现损坏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七、员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开窗通风或打开排风设备。
八、消毒间内不得存放任何与消毒无关的物品。
九、消毒间负责人完成消毒操作后应及时将消毒间上锁。
十、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室内台面、柜顶、墙壁均不得有积尘。
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
1.布草的清洗消毒工作需落实到位,若布草的洗消工作由外单位承接的,双方须签订洗消合同。
2.做好布草间内布草的收发登记工作,登记记录须存档备查。
3.布草间须专间专用,有明显的标志,间内不得放置除公用干净布草外的其他物品(如私人物品)等。
4.通风换气良好,搞好间内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地面墙壁及布草柜的整洁卫生。
5.布草存放柜须有柜门平时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蟑螂等害虫侵入。
6.布草间内干净布草的存放量应保证日常足够周转,并分类存放入柜,同时在柜门显眼处贴上标签。
酒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客用口杯、茶杯的消毒:
1、消毒剂:“一片净消毒片,”优氯净“消毒粉
2、清洁剂:去污粉、洗衣粉
3、消毒工具:消毒柜、消毒桶、百洁布
4、存放工具:保洁柜或保管箱
5、程序
1)从客房撤出的茶杯、口杯放到消毒间倒尽茶水;
2)把茶杯、口杯分别放到清洗池内,用清洁剂洗净,然后放到冲洗池内用清水冲净;
3)用消毒剂配上一定量例水装到消毒桶内,按药剂说明为准,一桶水放一片“一片净”消毒片;
4)将洗过的茶杯、口杯浸泡在消毒水内,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法);
5)或将清洗好的茶杯、口杯擦干连同铁框一并放到消毒柜内消毒(物理消毒法);
6)打开消毒电源(自动消毒),消毒至少45分钟后将茶杯取出;
7)取出已消毒茶杯、口杯储存到封闭的保洁柜里以便备用;
8)在消毒记录上做到登记,记录消毒的时间和姓名。
二、注意事项:
(一)消毒剂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二)消毒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点应当通风、干燥、阴冷、避光;建立消毒剂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消毒剂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猪场卫生管理和消毒 第3篇
1 场区卫生管理和消毒
(1) 猪场大门口应设置广而深的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为了防止饲养管理人员及车辆进入所带来的病原体和污物对猪构成威胁, 进出的人员及外出回来的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
(2) 每一栋舍设有小消毒槽 (池) , 经踩踏后方可进舍, 人行通道还应增设紫外线消毒灯。
(3) 猪舍外面应有更衣室, 进入猪舍工作必须先将外衣更换为工作服和工作胶鞋, 并消毒手指和胶鞋。更衣室内设有紫外灯, 用来消毒工作服和鞋, 工作服要经常洗净, 可经日晒消毒。
(4) 有条件要求严格的种猪场, 不论是外来人员还是工作人员, 必要的情况下应沐浴洗澡、更换已消毒的衣服和鞋子才能进入生产区。
(5) 必须进入猪场的外来车辆, 不仅要经过消毒池, 而且要对车辆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场。
2 人员的卫生管理及消毒
(1) 兽医进入猪舍或诊疗疾病离开猪舍时应将手和鞋消毒, 污染的衣服也要经消毒处理。衣服和鞋要经常洗涤和消毒, 保持干净。兽医经常接触病, 许多病原体经兽医传播。
(2) 注射器具要煮沸和高压消毒, 并做到一头猪一个注射针头, 如果是治疗传染病, 用后的注射器未经消毒绝不能再用, 抽取溶液时为保持药液的干净应用未经使用过的消毒针头。
(3) 在从事人工受精技术、接产等与猪体充分接触作业时, 要带消毒手套和口罩。
(4) 职工要每年定期体检, 发现有人畜共患的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病应调离生产区进行治疗。
(5) 凡患感冒, 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 患者应调离生产区另行安排工作。离场外出返场的工作人员应在行政区工作两天, 经净化后再进入生产区, 如果在外接触了动物应在行政区净化6天, 沐浴更衣后在进入猪场。
3 猪体卫生管理和消毒
(1) 生产期间猪身要保证定期用水淋浴, 刷拭干净, 尤其是种猪, 要注意腋下、股内、踢叉和趾间等部位的清洗, 然后用消毒液喷洒;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 0.3%过氧乙酸, 0.1%次氯酸钠。转移到配合舍的母猪, 牲畜体表洗净后间隔10日作2次喷洒, 以杀灭成虫、虫卵和幼虫。
(2) 配种前, 应剪除公猪包皮附近的长毛, 洗拭消毒母猪的后躯, 特别是会阴周围, 以防止交配时病原体经生殖道感染而引起繁殖障碍疾病。
(3) 分娩前应消毒乳房区, 分娩后用消毒液洗拭阴部及后躯, 清理和消毒胎衣和产房。如果天气寒冷擦洗猪身应用温水, 并要注意防寒。
(4) 在产出仔猪的剪牙、断尾、注射铁剂等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器械和术部的消毒。
4 猪舍卫生管理和消毒
(1) 猪舍要定期消毒。猪舍至少每个月全面消毒两次。饲槽、用具及墙壁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定期消毒, 消毒后, 饲槽和水槽还要用清水冲洗以除去消毒药。
(2) 空出的猪舍在进猪前应进行清理和消毒, 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处理:猪舍放空清除粪便高压水枪冲洗2~3%碱水消毒3~6小时刷洗地面、墙壁彻底水洗干燥数日福尔马林熏蒸或火焰消毒放干数日消毒液消毒干燥数日进猪。
(3) 空栏消毒时间安排:母猪转入配种妊娠舍, 产房清洗消毒后空栏一周;断奶仔猪转群后, 仔猪培育舍消毒空置一周;肥猪出栏后育肥舍消毒空置一周。
(4) 对于病死猪尸体和受污染粪便应在指定地点作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 第4篇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各科室大量污染物品的回收、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高危科室。手是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但在供应室实际工作中,手卫生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重视和加强供应室手卫生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消毒供应室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部分人员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忽視操作前洗手,依赖戴手套,忽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
现状分析
在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卫生手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去污区人员对手卫生比较重视,但检查包装区和无菌区的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所接触的物品均为清洁物品,没有被污染的危险,所以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大家普遍重视操作后常规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洗手。不少人因为贪图省事而人为地简化了洗手步骤,出现揉搓时间不足及漏洗指尖、指缝等现象。部分人员认为操作时戴了手套就比较安全了,但碰到手套有不太明显的破损时做不到及时更换,也忽视了脱手套后的规范洗手。
因为全院器械在供应室的集中处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人员配置上的不足、频繁洗手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或皲裂,也是导致洗手频率和洗手时间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手卫生依从性低,是制约手卫生规范化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要加强手卫生的宣传与培训,强化手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执行率。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江苏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2012年手卫生促进活动倡议》的精神,开展了“做好手卫生,保护你我他”为主题的“手卫生宣传周”活动,营造重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采用业务讲座、视频宣传等形式,重点宣传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手污染危害等,让手卫生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提高大家的手卫生意识。在供应室里,利用晨会时间和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重复培训,要求无论是洗手方法还是消毒剂擦拭法,都要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确保人人过关。
优化手卫生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洗手是公认的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基本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1]。但是,洗手也是平时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戴手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医务人员手被病原体污染,因此,要教育大家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以有效祛除手上的大部分细菌。洗手设施是做好手卫生的基础,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基本保障,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我们各区域均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器,停止使用肥皂,改用洗手液,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创造了方便大家洗手及手消毒的条件,使手卫生高效、方便易行。我们在各洗手水池上方张贴了“六步洗手法”的彩图,这样,既便于大家学习,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时刻提醒大家要勤洗手、规范洗手。同时,又配备了护手霜,使大家不再惧怕可能由于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所带来的手的干燥、皲裂。
加大督查管理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除科内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加强手卫生管理外,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也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将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院感和护理质量考核计划中,制定了奖惩措施,定期组织考核和随机抽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不定期进行手的微生物学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供事实和数据,引起大家对手卫生的重视,确保手卫生管理效果。
增加人员编制,合理安排工作量:针对供应室集中处理全院器械后工作量的剧增,护理部及时为供应室增加了人员编制,供应室也进行了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各班次、各岗位的工作量,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手卫生,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执行率。
讨论
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已经于2009年12月开始实施,它是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使手卫生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发病率[2~6],因此,在消毒供应室里,应切实做好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现状,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细坤,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2曾成惠,荣德明.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12-114.
3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4林金香,陈妙霞,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5-187.
5冯笑峰,赵玲华.手部卫生与患者安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5-1746.
酒店公共卫生间的管理制度 第5篇
(1)门锁转动是否灵活。
(2)门的表层有无破损和弯曲现象。
(3)门框有无积尘。
(4)门后挂衣钩有无松脱。
2.镜子
(1)有无积尘及污渍。
(2)有无破裂或脱水银现象。
3.天花板
(1)有无移动或松脱。
(2)抽风机是否清洁和运转正常
4.座厕
(1)盖板及座板是否清洁。
(2)去水系统是否操作正常。
(3)座厕内壁是否清洁。
(4)座厕外壁有无污渍。
(5)马桶水掣按手是否太紧或太松及操作是否正常。
5.洗手盆及浴缸
(1)所有钢器,如水龙头、水掣是否保持光洁。
(2)瓷盆内壁有无水珠或肥皂渍。
(3)冷、热水喉是否操作正常。
(4)去水系统是否正常。
(5)盆内水塞有无积毛发。
(6)皂碟有无积聚碎肥皂渍。
(7)缸垫是否清洁。
6.云石台
(1)是否清洁明亮。
(2)有无被磨花或腐蚀。
7.浴室用品
浴帽、漱口杯、洗浴液、洗发液、面纸、厕纸、卫生袋、四巾是否补充齐全。
8.气味
(1)地漏有无异味。
(2)地板是否擦拭干净。
9.地面
(1)是否平坦完美无缺。
酒店备餐间卫生标准 第6篇
1、过道地毯无油迹、无积水、瓜子皮、纸屑;地毯随时铺平拉正。
2、大垃圾筒里外开餐前刷洗干净,外面无油迹
3、盛剩饭菜桶里外刷洗干净,无油。
4、长托盘摆放整齐、无油迹、水迹、擦洗干净。
5、拖把洗净挂起
6、地面干净无杂物
7、墙壁无油渍、赃物。
8、备餐间里外擦干净、无油迹。
9、桌面上无杂物、无水迹、油渍。
10、备用干净抹布、洗净、晾起。
11、过道地毯轮流清洗,保持干净。
12、传染人员不值班剩2桌9:00之后签退,须经值班人员同意知道。
13、电梯上下,里外干净,无油迹、赃物、积水。
14、撤宴会、零点空盘时,先将汤汁、菜汁倒入盛饭菜桶内,再打小盘分开撤掉。
15、传菜进房间,敲门声三下,不宜过大。
16、男员工不准进二楼卫生间。
17、下班时值班人员要关掉电源、烧水器、关上备餐间房门。
18、告诉领班值班人员方可下班。
其它
1、仪容仪表一处不合格罚款5元
2、违反纪律者,根据轻重酌情处理
酒店消毒间卫生管理制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