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危害范文
秸秆危害范文(精选6篇)
秸秆危害 第1篇
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大家知道土壤中有许多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 他们积极地参加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转化, 氧化还原性的氮化物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合成腐殖质及微生素、抗菌素等。通过他们的活动可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可是在地里燃烧秸秆, 会破坏了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据测定秸秆燃烧时, 1厘米浮的土层里温度可达338~422℃, 土壤水分可损失70%~95%, 微生物的养分不能得到满足, 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限制, 有人测定燃烧秸秆使微生物密度大量降低。 (如表)
从表可以看出, 燃烧作物秸秆对微生物活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焚烧秸秆时干物质的损失可达76%, 随着干物质的燃烧损失掉氮73%、磷12%。碳的损失就更多了。据20年的研究表明, 在连续燃烧秸秆的地块里, 前10年15厘米厚的土层里氮量明显下降, 后10年虽然变化较小, 但仍是下降趋势。而秸秆还田的土壤含氮量一直处于较稳定状态。曾有人试验, 秸秆还田的地块2.5厘米深的土层含碳量为2.7%, 含氮量为0.2%, 而燃烧秸秆的地块含碳量为2.2%, 含氮量为0.18%。同时, 燃烧破坏了土壤有机肥体, 使土壤吸收能力和缓冲性能降低,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表面张力是土壤水分保持稳定运行的基础, 由于燃烧使土壤泥浆和腐殖质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少, 实验表明, 秸秆还田此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62达因/厘米2和40达因/厘米2, 而燃烧地则分别为57达因/厘米2和38达因/厘米2, 表面张力降低使土壤持水分和水的传导均减慢, 进而降低了土壤的保水性。土壤容重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燃烧的15厘米厚的土层里, 容重为1.17克/厘米3, 而秸秆还田的土壤容重为1.05克/厘米3, 土壤容重的增加使土壤肥力下降。
四、污染空气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 焚烧秸秆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 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 二氧化氮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 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 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 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此外, 燃烧秸秆还会引发火灾, 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 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 尤其是在村庄附近, 一旦引发火灾, 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 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 可视范围缩小, 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焚烧秸秆的危害 第2篇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五一班学生: 卞秋
我的二舅是农民,种了很多田。秋天到了,庄稼又该丰收了吧?谷物进仓,那些秸秆咋办呢?政府部门一直提倡秸秆还田,还希望我们小学生积极配合,对亲朋好友宣传禁烧的益处。这不,双休日,我特地到二舅家给他们上一堂“秸秆禁烧”的课。
午饭后,我们围坐在圆桌旁。我当老师,二舅、二舅妈和哥哥则当学生。于是,我把网上搜集来的资料当成讲话稿,义正词严地开讲:“好,现在我来讲讲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大家鼓掌!”一阵掌声之后,我开始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忽然,哥哥打断我的话说:“打住打住,老妹,不仅污染环境,还直接破坏大气层吧。”我连忙说:“对,对,补充的很好。”我清了清嗓子:“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比平时高3倍,对人的眼睛、鼻子、咽喉等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咳嗽、胸闷、流泪,严重导致支气管炎发生。”我喝了口水,准备继续说。二舅妈不乐意听了:“都一把火烧了几百年了,省时省力,多轻松!”我笑着说:“二舅妈,别急,焚烧秸秆的危害多了去了。可引发火灾,尤其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二舅插话道:“可不是吗,去年,村东头毛娃家烧稻草,引燃草堆,差点烧着了房子。幸亏大伙抢救及时。”“是啊,还不止这些呢。”我继续说,“还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哥哥抢着说:“哎呀,听说新桥机场快建好了,我还想看大飞机,真飞机呢,可不能让烟雾锁住航道呀。”“听我说,还有呢。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收益下降。”二舅妈惊讶地问:“还破坏田地呀?”“当然啦!烧秸秆破坏土壤结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你们白白辛苦啊!”二舅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二舅说:“村里的李书记和宣传干事小王来了几次,说。‘大伙儿别急,镇里有专人负责粉碎秸秆,村里加派人手协助,不耽误大伙秋收秋种。”二舅妈说:“那咱们就带个头吧。走,孩子们,跟我到田里收拢秸秆去。”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禁烧措施 第3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危害,禁烧,措施
秸秆禁烧是每年午收的重点工作之一, 也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人力、物力投入最多而效果始终不理想的一项工作。秸秆焚烧的原因:一是秸秆留茬高度过高, 使下茬作物播种难度加大;二是联合收割机出草口秸秆集中, 无法进行播种。因此, 解决秸秆焚烧必须从限茬收获和解决秸秆出路2个方面入手, 堵疏结合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 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污染环境
灵璧县是农业大县, 也是农机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2.07万hm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10.67万hm2, 玉米8万hm2, 大豆2.53万hm2, 花生6 666.67 hm2, 其他1.33万hm2。小麦草谷比按 (0.8~1.0) ∶1.0计算, 全县年小麦秸秆产量约53万t, 玉米草谷比按 (1.0~1.2) ∶1.0计算, 全县年玉米秸秆产量约55万t。如此大量的秸秆, 除少量被收集处理利用外, 约98%的秸秆被焚烧或泡水腐烂, 释放二氧化碳约200万t, 产生大量的粉尘, 腐烂的秸秆造成沟、渠、河水严重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污染的水源甚至贻害子孙后代。因此, 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2 浪费资源
据资料介绍, 小麦秸秆的纯N、P2O5、K2O养分含量分别为:0.55%~0.64%、0.08%~0.09%、0.95%~1.10%, 玉米秸秆的纯N、P2O5、K2O养分含量分别为0.84%~0.91%、0.13%~0.18%、1.0%~1.2%, 全县小麦、玉米秸秆几乎全部焚烧或泡水腐烂, 相当于年损失有机质约910 t、尿素 (纯N含量45%) 约16 780 t、磷肥 (P2O5含量18%) 约6 850 t、钾肥 (K2O含量15%) 约73 640 t。因此, 秸秆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1.3 降低地力
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有机质, 伤害了微生物, 表土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养分含量下降, 再加上长期不施有机肥、不将秸秆还田, 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低下、种植效益和农产品质量都逐年下降。
1.4 易引起偶发事故
每年因焚烧秸秆, 误烧了成熟的小麦和花生、西瓜、棉花等经济作物, 误伤人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矛盾纠纷。
2 秸秆禁烧措施
2.1 机械化技术措施
首先是限茬收获。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抓好限茬收获, 让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留茬高度不超过15 cm, 保证割茬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为秸秆禁烧工作打好基础。全县3 400台联合收割机, 加上跨区作业流动, 午收时收割机用量约4 000台, 分散在全县各个区域作业,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形成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组干部齐抓共管, 并发动农户联合监督, 保证割茬控制在15 cm以下。强化宣传与管理, 明确留茬高度和处罚措施, 并与农机手签订《小麦机收割茬高度控制责任书》, 明确责任。其次是解决收割机出草口秸秆集中铺放的问题, 把收割机排出的秸秆收集打捆运出地块或就地切碎还田[1,2]。
目前, 国内秸秆处理利用主要方式大致有制沼气、造纸、压块作燃料、处理作饲料、碳化处理制煤焦油和秸秆粉碎还田等。根据灵璧县经济结构现状, 造纸厂已被取缔, 碳化处理制煤焦油因技术含量高、投资大, 还不具备建厂的条件, 沼气项目现在在用的也不多, 压块作燃料项目县内目前还没有, 建厂难度不大, 但需进行可行性调研。因此, 目前灵璧县的秸秆主要出路, 一是在养殖业覆盖的区域收集处理作饲料;二是在周边县区造纸厂等秸秆回收企业覆盖区域收集销售;三是上述条件都不具备的区域采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根据上述分析, 在灵璧县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有限的情况下, 秸秆处理利用最有效的机械化技术措施有2种:一是回收利用, 即在低留茬收获基础上, 在收割机出草口加装秸秆打捆装置, 在收获的同时把秸秆打捆收集, 然后运出地块, 实现回收利用, 优点是机械利用效率高, 缺点是收获效率低, 受秸秆出路和价格影响大;或者利用拖拉机配置捡拾打捆机, 把收割机铺放的秸秆打捆后运出地块, 缺点是投资大, 二次作业成本高, 投资效益低, 并受秸秆出路和价格影响大[3,4]。因此, 秸秆打捆回收利用必须在养殖业或秸秆回收利用企业覆盖区域实施。二是还田利用, 即在收割机出草口加装秸秆切碎装置, 把收割机排出的草切碎抛撒还田, 实现还田利用, 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优点是收获效率受影响小, 机手投资小, 缺点是秸秆抛撒均匀度不够;或利用拖拉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这种作业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收获作业留茬高度影响, 秸秆还田均匀度好, 缺点是二次机械作业加大作业成本, 农户种地成本大, 机手投资效益小。
2.2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综合上述分析, 秸秆打捆和粉碎还田机具受投资效益影响, 农民很难主动购买。因此, 一方面, 在购机补贴资金的使用上, 应着力改善灵璧县重要粮食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手段,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 补贴资金向重要粮食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方向倾斜;另一方面, 在农民投资效益很低的情况下, 政府应对农民购置的秸秆处理利用机具进行补助, 或政府集中采购配送给农民;对参与秸秆处理利用作业的机具给予作业补助, 按照“机手作业登记农户签字确认村组监督落实、汇总统计乡镇核实、汇总上报县政府督查组抽查核实财政打卡兑现”的方式操作, 具体操作由农机局、财政局和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总之, 政府应采取鼓励和行政干预措施, 加速上述机具的普遍推广应用。
2.3 促进农机推广应用
“三夏”农机化生产, 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种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一是推广功率大、配置高、功能多、效果好的高性能收获机械, 在提高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的同时, 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处理利用, 如示范推广自带秸秆收集或切碎装置的收割机, 加速收割机更新换代;二是在现有的收获机械装备基础上, 通过改造、加装秸秆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 使收割机同时具有粮食收获和秸秆处理利用功能, 提高现有收割机性能, 促进秸秆回收利用;三是在畜牧养殖和秸秆加工处理利用企业覆盖范围, 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 使打捆机投资者和养殖户利益双赢, 实现相互促进发展;四是结合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 推广大型拖拉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 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实现种地与养地的有效结合;五是推广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和灭茬播种机, 增强播种机的通过性, 使之适应于秸秆粉碎还田后地块的播种要求。推广应用玉米施肥精量穴播机, 推进玉米种植标准化和收获机械化, 是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高产稳产和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2.4 加强示范宣传
围绕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抓好现场会组织演示工作, 为农民选择技术应用模式提供参谋与导向。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和秸秆还田地块的玉米种植, 围绕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种植等机械化技术配套应用, 认真抓好现场试验示范, 积极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 引导、鼓励、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通过现场示范, 展示各种机具技术优点, 为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技术应用模式, 提供参谋与导向, 推动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2.5 保障措施
2.5.1 组织保障。
为备战“三夏”, 农机局细化工作任务, 明确工作职责, 确定工作重点。一是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领导小组,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站校负责人参加, 整合所有技术力量, 统筹解决“三夏”农机化生产实际问题;二是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 实行包片负责, 督查指导全县“三夏”农机化生产;三是结合全县三夏农机化工作实际, 制定《三夏农机化生产暨跨区机收工作实施方案》《三夏农机化工作意见》及《三夏机收工作应急预案》, 为夏收夏种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组织、技术保障。
2.5.2 技术保障。
一是根据农业生产模式和区域经济特点, 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模式, 在养殖业发展和秸秆回收利用条件好的区域, 以推广秸秆打捆机为主, 在养殖业和秸秆回收利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以及保护性耕作项目区, 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应用。二是组织农机推广包村联户和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 组成农机检修服务队, 配合农机企业“三包”服务人员, 进村入户为农机户检修、安装、调试机械, 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三是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接待站”, 安排专人值班, 为联合收割机手提供信息服务, 发放《致农机手一封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指南》等资料;开设服务热线电话, 真正做到“有困难, 找农机”。四是组织和引导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采取订单作业的形式, 与农民签订各类作业合同, 扩大作业范围, 拓宽服务领域, 切实为农民解决“三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推动限茬收获和秸秆禁烧, 确保粮食安全。五是精心组织、认真安排, 集中培训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和维修保养等农机技术, 同时开展送科技、送安全下乡活动, 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短期培训, 切实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 确保“三夏”农机化生产顺利开展。
2.5.3 安全保障。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 强化责任追究制, 加强对农机作业的安全监管。一是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午收期间, 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农业生产第一线, 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同时做好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安全转移和有序流动;严查“黑车非驾”、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三是配合乡镇、村有关人员, 重点对农机安全生产、小麦割茬高度控制等进行监督检查, 杜绝火灾及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为“三夏”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秸秆禁烧与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 (8) :54-55.
[2]孙亚萍.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3) :38-40.
[3]文春波, 钱发军, 任杰.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249-250.
燃烧秸秆危害大 综合利用好处多 第4篇
燃烧秸秆危害大 综合利用好处多---**校禁烧秸秆宣传进社区 由于**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家长是周边居民,还经营着不少农田,焚烧秸秆的现象也不时出现,基于此,学校接上级禁烧工作的通知后,高度重视,成立禁烧宣传领导小组,将秸秆禁烧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效果显著。
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通过《致家长朋友一封信》,向家长讲述焚烧秸秆的危害和秸秆利用的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邀请社区部分党员、居民代表到校,通过视频和文字,宣传焚烧的危害;通过班级主题队会,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孩子向父母传递禁烧的意义;学校制作宣传横幅、板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置于校门外,对家长进行宣传;选派教师和学生代表成立宣讲小分队,利用进社区活动时间,开展主题为“燃烧秸秆危害大,综合利用好处多”的宣讲;邀请社区领导、居民代表到校,开展“同建绿色城市,共享碧水蓝天”教育活动,通过相声、小品、舞蹈等形式,寓教于乐,将禁烧宣讲和综合利用的工作推向高潮。此外,学校还选拔部分孩子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在老师带领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小眼睛看大世界,发现和监督周边的禁烧情况。在各级部门的领导帮助和学校的多项措施努力下,**校校园周边“没燃一把火,没冒一处烟”,没发生一起秸秆焚烧事件,为“同建绿色城市,共享碧水蓝天”作了积极努力。
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第5篇
1 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元素, 在焚烧时经过不完全燃烧, 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同时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 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易引起火灾, 造成财产损失
在焚烧玉米秸秆过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风天气, 容易波及相邻未收获作物地块、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 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1.3 影响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秆焚烧后, 会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细菌等死亡, 腐殖质固化, 这样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 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 还会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质。
1.4 对交通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露天燃烧玉米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使能见度大大降低, 增加了交通隐患。近几年, 黑龙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时, 由于焚烧秸秆, 导致可见度低, 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 玉米秸秆焚烧的成因
2.1 秸秆还田仍有一定难度
秸秆还田困难主要基于以下4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温度很低, 秸秆还田的地块内秸秆很长时间难以腐烂, 对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过松, 大孔隙比较多, 使作物下茬不扎根, 出现“吊根”现象, 严重时死苗;三是秸秆还田费时、费工, 增加成本;四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调, 使作物生长缓慢、苗黄、苗弱。
2.2 “以机代畜”后, 秸秆饲用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 随着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 农民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已大面积普及, 农民种植玉米, 从春种到收获已全部采用了机械化作业, 取代过去传统人工和“牛马耕做”, 大牲畜的养殖已逐年减少, 因此秸秆的饲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民的城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部分农民已经住上了楼房, 对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 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 利润低下
由于家家户户耕作面积少, 集约性经营不多, 每户的玉米秸秆销售所得金额扣除运输等费用剩余不多, 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
2.4 缺乏宣传和引导
缺乏正确合理的宣传导向, 农民对秸秆焚烧有误区, 认为玉米秸秆焚烧后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 富含大量钾, 适合酸性土壤, 同时可为下茬作物补充营养。
3 玉米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多措并举利用秸秆资源
一是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通过秸秆还田, 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 在土壤中能够归还一部分磷、钾等养分, 既保持土壤水分, 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使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应减少, 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种植业上的“三减”原则。二是积极发展养牛业。把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 既消化了秸秆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为青冈县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 玉米秸秆通过严格的发酵处理或者常压灭菌处理可以作为双孢菇、平菇、鸡腿菇等菌类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约经营土地, 以大户和合作社形式发展, 这样使一部分玉米秸秆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发电和秸秆深加工[3,4]。
3.2 加强对秸秆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在秸秆收集和打包机具上享受一定的农机具政策补贴。同时, 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建立秸秆储运中转收购站, 以便于农户就近转卖, 减少农户运输成本, 积极引导农户由剩余秸秆焚烧转变成副产品利用, 增加农民收益。
3.3 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舆论工具, 通过典型案例, 讲解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介绍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 积极倡导露天禁烧工作志愿者的参与。
3.4 建立县、乡、村责任落实制
以县、乡、村政府长官为第一责任人, 同时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 确保对秸秆焚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要充分利用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到田等措施逐级责任到人。大力发挥村民委会、村民小组的作用, 实行重点地块专人监管, 强化村民轮流巡逻机制, 严控秸秆焚烧。政府应积极支持把此项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评比考核体系当中。
摘要:为了杜绝农户焚烧玉米秸秆, 减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就玉米秸秆焚烧所能产生的危害作了详细阐述, 并就玉米秸秆焚烧的原因作了系统的分析, 同时就现状客观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秸秆,焚烧,危害,原因,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周奕莹.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9) :251.
[2]张树誉, 李登科, 李星敏, 等.卫星遥感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 2005 (9) :84-87.
[3]姜秀云, 贾理珍, 冯捷.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1) :280.
秸秆危害 第6篇
1 荆州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据调查, 荆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为秸秆直接还田、能源化利用 (农村生活燃料、秸秆发电和秸秆固化炭化) 、畜禽饲料、工业原料和种植食用菌等。
2013年,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无害化综合利用量仅235.9万吨, 利用率36.3%, 作为生活燃料焚烧率达到23.8%, 田间焚烧率达到39.9% (见图2) , 加之荆州工业不够发达, 秸秆利用技术不高、回收价格低廉, 将秸秆收获后卖出获得的收益比付出的劳动成本高, 农民缺乏回收秸秆的积极性。从调查情况来看, 秸秆直接还田, 是荆州消除秸秆焚烧危害、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
2 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求及实施难的原因
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还田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 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荆州市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650万吨若用来还田, 相当于24.6万吨化肥 (纯量) , 是荆州市全年化肥用量的65.8%。
秸秆直接还田要求施用均匀, 如果不匀, 则厚处很难耕翻入土, 使田面高低不平, 易造成作物栽插困难、生长不齐、出苗不匀等现象。
在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是机械化。机械化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等多种形式。在秸秆还田技术中, 秸秆粉碎还田效果最好。而在实际工作中, 农民并不愿意将秸秆还田, 主要原因是收割机收割后, 秸秆留茬长, 旋耕机难以把秸秆埋入土中, 即使埋入土中, 由于没有被粉碎, 导致禾苗难以扎根, 且埋入的秸秆短期内与禾苗争肥, 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图3) 。
其原因在于收割机、旋耕机设计与实际需要不匹配。市场上目前销售的收割机不具备粉碎功能, 旋耕机不具备将粉碎后秸秆均匀深埋功能。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缺陷成为了制约秸秆直接还田的重要障碍。
3 以农业机械改造推进秸秆直接还田
机械化秸秆还田与人工作业相比, 工效提高了40~120倍, 不仅争抢了农时, 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增强了地力, 提高了粮食产量, 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弥补农业机械在秸秆直接还田中的缺陷, 笔者经认真调查, 在荆州市农业机械办公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关实践。
3.1 改造收割机, 增加收割机的切碎功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收割机大都不具备切碎功能, 收割时茎秆从尾部出口整茎抛出 (图3所示) , 后期粉碎还田难度大。建议在收割机尾部茎秆出口增加切碎装置 (如图4所示) 。增加切碎装置后, 每667m2增加机械油耗和机械折旧费用约20元 (油耗12元、机械折旧费3元、人工费5元) 。如果不改造收割机, 实施二次粉碎, 每667m2成本约107元。
3.2 改造旋耕机, 提高旋耕机的深埋能力
主要对旋耕机进行2方面的改造 (见图5) 。
3.2.1 将旋耕机的主轴直径增加1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旋耕机, 主轴较细、直径一般为15cm, 速度较快, 秸秆在高速旋转下容易飞出去。改进后的旋耕机, 速度变慢, 能有效控制秸秆。
3.2.2 将旋耕机的单刀固定刀片改为复合活动刀片
采用单刀片旋耕方式, 容易翻土, 但不能有效抓住秸秆。采用3块刀片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刀片, 利于抓住秸秆, 且刀片将秸秆扎入地下后, 通过刀片自生旋转活动, 不会将秸秆从地下拔出。
改造后, 旋耕机的旋耕主轴转速变慢, 加之复合活动刀片设置, 可以有效实施秸秆深埋, 且基本不增加油耗。
3.3 因地制宜确定农业机械作业标准, 保证秸秆还田正常实施
参照农业部《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498-2002) 、《谷物 (小麦) 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 (NY/T995-2006) , 结合荆州市油、麦、稻生长特性, 联合收割机机收时要适度降低割台高度。小麦、大麦留茬高度控制在18cm以下。水稻采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的, 留茬高度控制在18cm以下, 采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的, 留茬高度控制在20cm以下。油菜留茬高度控制在25cm以下。有茎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茎秆切碎合格率达90%以上。
摘要:农村集中露天焚烧秸秆, 造成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 不仅损害人们身心健康、降低农田质量, 甚至因“雾霾”而引发交通事故,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农机,改造推进,秸秆,焚烧危害
参考文献
[1]秸秆还田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EB].黑龙江农业网.
[2]秸秆还田的作用与途径[EB].中国农业仪器网.
秸秆危害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