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精选5篇)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第1篇

瑶瑶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她有个坏毛病,时不时地吸手指头,家人说尤其是睡觉的时候,非要像吸奶一样香香地吸着指头才能入睡。为此,父母和老师常教育她,让她明白吸手的危害性,同时也想了很多办法纠正她的不良习气,但都无济无事。

一天中午,我坐在瑶瑶的小椅子边,和她亲切地交谈,我问:“你的手指是不是很甜?让老师也吃几口吧”说着,就抓起她的小手欲往口里塞,她急忙缩回手,一个劲地说:“不甜!”我说:“不甜你为什么老是要吸手指头呢?”我洋装很想尝尝她手指的味道的样子,她躲闪着不让,显然,瑶瑶很不情愿让别人来吸她的手指头。我突然想到尝试用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来纠正她的坏毛病。我告诉她,以后发现她吃手指头,老师也跟着一起分享。

接下来的日子,偶然发现瑶瑶在吃手,我们便凑上去假装要吃,她总是把手藏在身后,表示不再吃手了。就这样,我们采取的以毒攻毒的方法,慢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瑶瑶吸手指头的次数慢慢变少了,瑶瑶的父母对此方法表示接受和理解。现在瑶瑶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吸手指头的坏毛病只是偶尔会犯

对待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要注意找到适合的方法,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改掉坏毛病.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第2篇

03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六个人,天天吃饭准时准点。早晨一杯豆奶,两个包子,三个煎饺,成了一天美好开始的象征。然而,直到大三以后,整个寝室就剩杨哥一人,还是雷打不动地早起吃早餐,每到饭点,无论再忙,都能记得准时吃饭。哪怕大四已经没课了,杨哥依然会整日早起喝豆浆吃油条,然后看书学习。每次7点多,当我们还沉醉在被窝的温暖里时,杨哥从食堂回来,推开门,我们都会调侃他一句:杨哥,年级轻轻,都过上老年人生活了,每天都在养生。杨哥听完我们的话后,往往坚定地说:“你们不懂,按时吃饭对身体好。你们这样,对身体不好。现在年轻没病,扛得住,老了以后那些因常年饮食不规律而引起的疾病,统统跑出来,看你们到时候怎么办。”“我高中的时候也不喜欢按时吃饭,后来生了场大病,就是因为饮食问题引发的,从那时起,我才知道身体健康有多重要。”当时所有人都对杨哥的话不以为意,反倒觉得他已经提前步入老年人行列。然而,直到另一位室友小胡,因多年不按时吃饭,某天晚上胃疼得哭出来,我们寝室里的人,第二天一大早送他去医院的时候,方才明白杨哥的行为,是正确的。记得当时送小胡去医院的时候,医生无奈地说:“你们现在大学生,都不按时吃饭,非得等胃出了毛病,才来后悔。”年轻的资本在于拼搏与奋斗,而不在于藐视一切,包括身体的健康。试问,没有了健康,哪来出发的机会呢?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第3篇

幼儿手指速算法是在手指速算法基础上, 结合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加减运算的教学内容, 利用手指为计数工具, 通过特殊的计数规则进行加减运算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以手指为计算工具的方法与普通意义上的用手指点数、计数不同, 在计数时采取了特殊的规则, 可以让幼儿以手指为计数工具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幼儿手指速算法与传统的利用手指计数进行运算的主要区别在于计数的方式, 在手指速算法中, 利用其特殊规则计数, 手指代表的不仅仅是元素的数量, 而是通过其规则, 让不同的手指代表了不同的数量, 不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右手拇指代表5, 而其余手指各代表1, 分别加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则代表6、7、8、9, 左手拇指代表50, 分别加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则代表60、70、80、90, 然后结合双手手指代表的不同数量进行运算。

幼儿手指速算法目前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被普遍应用, 还有部分幼儿园开设了幼儿手指速算班或者将其定位为教学特色。可以肯定地说手指速算法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对这种方法比较感兴趣, 可以较好地调动幼儿进行加减运算练习的积极性, 而且这种运算方法需要幼儿通过大脑计算, 同时结合手指计数, 需要一定的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能力, 对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 若不能与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有效结合, 在一个合适的认知水平上应用这种方法, 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该方法的应用和幼儿数学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避免走入误区。

二、幼儿手指速算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误区

误区1:用幼儿手指速算法取代计数的教学过程

幼儿学习数学, 通过感知集合、分类、区分“1”和“许多”、按物点数、计数、数的组成到最后学会加减运算, 其实质是对数量的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对数的感知到理解数的守恒的过程, 其中按物点数、获得一一对应的认知和正确的计数, 是幼儿学会数的守恒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若直接借助手指速算法, 其速算和计数规则会对幼儿建立数的守恒产生干扰。

案例:某幼儿园中班速算特长班幼儿A, 老师问5加4等于几?幼儿根据速算法则很快说出等于9, 老师随后伸出右手问:“有几个手指头?”幼儿马上回答“9个”。师又问该幼儿:“5个苹果加上4个苹果, 一共有几个苹果?”该幼儿则无法回答, 再问5加4等于几, 该幼儿把手放在背后一会儿才说:“等于9。”

幼儿手指速算法干扰了其对计数这一活动的认知, 这个幼儿当时并没有实质上掌握10以内的计数, 也没有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感知, 得到的加减运算结果为按照速算模式获得的结果。显然, 数学教学法对幼儿最终理解数的守恒和掌握加减运算的实质是不利的。

因而, 在对幼儿进行点数、计数教学中, 按物点数和按数取物仍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表现思维、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学习加减运算和开展训练依然是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 不能用手指速算法弱化训练过程甚至是取代这一学习过程。

误区2:幼儿学习手指速算法的过程即是学习加减运算的过程

幼儿手指速算法, 通俗地讲是一种类似于珠算的计算方法, 与珠算相比只是借助的工具和规则不同而已。对于已经掌握数量加减运算的幼儿或者成人来讲, 是一种快速运算方法, 但对于正在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感知数概念的幼儿来讲, 通过计数、学习数的组成、口述应用题来学习仍然是基础, 不能被取代, 手指速算法只是一种工具, 不能代替学习过程。幼儿进行加减运算的学习过程, 是不断从具体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的计数活动进行运算向通过不断的训练感知数的真实含义建立数的守恒的过程, 在不断的变式训练过程中, 幼儿逐步感知到数的抽象性。这一训练过程非常重要, 幼儿建立抽象思维是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步完成的, 是一个缓慢的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幼儿手指速算法是一种技巧的学习过程, 不能取代对幼儿进行加减运算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误区3:幼儿可以借助手指速算学会加减运算, 按一般过程的学习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种认识误区不难理解, 因为从表现上看, 确实是达到了一样的效果, 有些幼儿原本已经掌握加减运算, 可以借助速算法提高运算速度, 而有些幼儿即便尚未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 也依然能通过速算给出答案。但是实质是不同的, 抽象性是数学的根本特征, 我们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 开发和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学会运算。举例说, 未接受学前教育的7岁儿童, 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间, 就完全能掌握幼儿园三年全部的数学教育所涉及的知识, 那我们为什么还用三年的时间教幼儿这些内容?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通过这一学习过程, 使幼儿在学习中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个幼儿通过速算法学会运算和通过点数、计数, 从学会具体形象水平的运算到学会抽象水平的运算, 两者的实质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幼儿可以通过速算进行运算就认为达到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 不能忽略常规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误区4:幼儿学会了手指速算法就是学会了加减运算

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 能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掌握手指速算法, 但是实质上没有理解加减运算的本质。只要通过口述应用题, 采取不同的变式不断提问, 就很容易判断幼儿是通过机械记忆借助速算法得到的结果还是掌握了加减运算的实质。一般来讲过早地让幼儿接触手指速算法, 必然会干扰幼儿学习计数的过程, 从而干扰幼儿学习加减法的认知活动。幼儿是否学会了加减运算, 其根本的判断标准是幼儿是否理解数的守恒和数的抽象性, 而不能仅仅以是否能给出答案来判断。从更进一步说, 幼儿通过手指速算法掌握加减运算后, 往往因为没有理解数的抽象性, 也很难在抽象水平层面进行运算, 如前面所讲实例, 并不能视为幼儿学会了加减运算。

误区5:学习手指速算法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幼儿手指速算法, 是一种使用工具的技巧, 正如一个人使用算盘和计算器, 我们能不能说一个人不断地使用算盘进行运算就能开发这个人的智力?显然不能。这只是对一种技能技巧的不断重复, 不断地练习只能提高熟练程度而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幼儿手指速算法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 只能在提高幼儿的运算速度和反应能力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训练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开发幼儿智力, 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三、开展幼儿手指速算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认清手指速算法是一种运算技巧的本质

手指速算法, 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借助手指采取特殊的计数方式和运算规则进行运算的技巧, 与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无关。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运算练习的手段, 但是不能作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方法。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 只能作为一种练习方式应用, 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幼儿数学教育来讲, 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掌握数的守恒并感知数学的抽象性, 从而达到促进幼儿抽象思维发展的目的, 而不是掌握一种计算方法或者技巧。

2. 掌握幼儿学习手指速算法的恰当时机

幼儿必须在熟练掌握加减运算的前提下才可以学习手指速算法, 否则, 在幼儿尚未感知一一对应关系和学会正确的计数之前学习或者同步学习, 则会干扰幼儿对一一对应关系的感知, 不利于幼儿通过按物点数学习计数。而在幼儿未熟练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方法和感知数学的抽象性之前学习手指速算法, 则用速算法取代运算联系过程, 不利于幼儿在不断的运算过程中感知和认识数学的抽象性。因此一般来讲, 幼儿园在大班才开始学习加减运算, 故幼儿学习手指速算法的实践应该在大班第二学期或者学完了加减运算之后。

3. 改变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功利性认识

很多家长在幼儿阶段只看幼儿的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 这不仅在数学教育中存在, 在各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这样的认识, 必须通过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功能的认识水平, 克服家长的这种功利思想, 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手指速算法的作用, 明确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 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促进幼儿抽象思维乃至智力发展的过程, 而不能仅仅以结果来衡量教育活动的效益。

摘要:手指速算法教学在很多幼儿园里被作为一项教学内容甚至是特色加以开展, 社会上各类幼儿培训机构也将其作为一项强化训练内容, 部分家长趋之若鹜。然而手指速算法是一种使用计算工具的技巧, 虽然对幼儿数学教育而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由于其本质是一种借助手指采取特殊的计数方式和运算规则进行运算的技巧, 与幼儿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无关。在对幼儿实施手指速算教学过程中, 若不能正确地应用, 往往会干扰幼儿学习计数和加减运算, 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 要努力避免幼儿手指速算法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误区。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第4篇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喜欢吃零食,而且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本学年,我担任了初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由于学校内有商店,课间时学生有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购买零食,以至于课间休息一结束,教室里、走廊上都能看到零食袋。根据调查我了解到,不仅本班学生,其他班的学生爱吃零食,卫生保健知识欠缺、饮食营养均衡意识淡薄,身体过度肥胖。其实,全国各个城市、乡村的小学、初中都有部分学生爱吃零食,缺少卫生防病知识,饮食营养知识缺失。可以说,这是全国各地小学或初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我首先采用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讨论吃零食的害处,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把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的一些黑作坊制作垃圾零食的内容,编成专题黑板报,给学生讨论,然后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演示播放学生吃垃圾零食的害处;其次,我采用正强化教肓,表扬班上不吃零食、营养均衡、卫生习惯良好的学生;最后,我采用负强化教肓,批评爱吃零食的学生,可是效果并不持久。

说服教育、正强化教育、负强化教育都收效甚微。怎么办?于是我尝试换一种方式改善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学生喜欢吃零食,我为何不能成为 “吃零食的教师”?

在一次上班会课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袋瓜子,上课铃响后,我一边剥着瓜子,一边走进教室,把瓜子壳随手扔在地上,学生都稀奇地看着,教室里充满了嗡嗡的议论声。我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布置的工作,然后叫班长组织学生开展班务活动。接着,我又开始剥瓜子吃,不一会儿,我坐的地方全是瓜子壳。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偷偷地观察学生,发现教室里安静极了,很多学生不时地偷看我。快到下课时,讲台上已经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瓜子壳。我让几个平时比较喜欢吃零食的学生扫地、整理教室卫生,然后宣布下课,一声不响地离开了教室。

过了一周,又轮到班会课,我径直来到教室,非常生气地说:“有学生在背后说我坏话,告诉校长和家长说肖老师上课吃零食,还叫学生打扫瓜子壳,这是谁说的呀?站起来让我看看!”慢慢地,班上站起来了十几个学生,个个都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我又用激将法, 说:“你们还蛮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够诚实的,敢说敢为!但你们怎么能这样说老师呢?太让我伤心了。”

此时,丁同学和刘同学开始叽叽咕咕,我立刻叫丁同学大声说说他们在嘀咕什么。“肖老师,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吃零食不卫生、没营养吗?可是,你为什么上课时还吃零食呢?今天你还批评我们讲实话,你不是常说人以诚实为本吗?今天好像有点不讲道理呀!”丁同学怯怯地说道。我趁机说:“你说得太好了,你们的言行告诉我,你们讨厌老师吃零食,体会到吃完零食乱丢垃圾很不文明,是吗?”全班学生都点了点头。

接着,我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老师吃零食形象不雅,吃了零食还乱扔垃圾,叫同学清扫垃圾,这很不文明,更不应该,同学们感到气愤,我能理解。可我这才犯了一次,你们就反应如此强烈,那么你们想想,老师不也是天天想办法让你们上课和下课时不要吃零食吗?可有些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大家有何感想呢?每次你们放学以后,值日的同学、清扫的阿姨帮我们清扫教室和走廊的垃圾卫生容易吗?”

教室里沉默无声了,突然,平时活跃的王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同学们,老师上课吃零食是为了教育我们,让我们体验吃零食的害处,让我们改掉上下课吃零食的坏习惯!”听他说完后,我由衷地笑了起来。

姑娘的胖手指杂文随笔 第5篇

我的手很胖,不止胖,颜色也不白净,黄色的表皮下还透着那么一点高原红,皮肤也不好,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摸起来“剌手”,一年四季如此,涂多少护手霜都没用。两只手加在一起并十只手指头,又短又粗,没一个好看的,这哪里像个女孩的手。

少时,我常常为此事烦忧,姑娘们凑在一起玩耍时,别人都是纤纤玉指,只有我的手,像个黝黑的萝卜,藏在袖子里,胆怯的连拉手都不敢。

在学校时,我最怕别人看我写字,因为我觉得别人是在看我的手,常常会憋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搞得别人莫名其妙。

母亲带我买衣服时,我从不在意衣服好不好看,合不合身,最主要的是,要有能插手的口袋,我很怕将双手裸露在空气中,我怕别人看见我的手,那种感觉,就像是封闭的房间突然被拉开厚重的窗帘,有光透进来,那一刻,你不会觉得阳光明媚,只会觉得刺眼。

至于我的手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还得从幼时说起。

自我有记忆开始,每到冬天,我的手都会长冻疮,不是简单的疼痛红肿,是整个手指都会烂掉。

我从小就格外怕冷,偏偏又生在农村的普通人家,冬日里取暖只能烧火炕,没听说过什么是暖气,也没见过炉子,小的时候衣服单薄,奶奶连日赶制出来的棉衣棉裤里边也只塞了很少的棉花,我就算穿的再多,在屋子里还是冷的打颤。

久而久之,我的手脚就开始长起了冻疮,脚还好,只是单纯的肿起来,有些疼有些痒罢了,可是手就不行了,手指上的红肿只会越来越严重,到后来甚至涨的发紫,夜里躺在火炕上,被窝里的热气发酵的双手奇痒无比,我控制不住,就会抓破,此后更严重,双手溃烂,简直面目全非。

其实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难熬的是春天,万物复苏,天气渐暖,我的冻疮开始日渐长好,可是这逐渐恢复的日子里,伴随我的是奇痒无比的难耐。

实在是太痒了,有些人这辈子都不会有这么痒的经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万只蚂蚁在撕扯着我的灵魂,我恨不得把手上的肉全部抠下来。

可是我不能这么做,如果我忍不住挠了,手指就长不好,我常常为此忍得满头大汗,实在忍不住,就打一盆凉水,把双手浸泡在里边,稍稍缓解。

母亲为了我的手忧心忡忡,冬日的夜晚,母亲忙完家务,就会拿出针线盒,找几块旧衣服的破布,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的为我缝制一双护手的套子,让我上学的时候戴在手上,这样写字的时候就不会冷了,可是带着套子就写不好字,很是不方便,不得已,写字时只能脱下来,所以我的手依然没有什么好转。

看到我这样,姥爷决定上山打一只兔子回来,扒了皮,用兔毛给我做成手套,奈何姥爷并不懂打兔子的技巧,兔子又精明的很,所以连续好几天都是早出晚归两手空空。

奶奶不知从哪里听来了一个偏方,说是用樱桃水洗冻疮并烤火会好转,于是,每到夏天,奶奶就会把房屋后的几颗樱桃树都摘光,将樱桃洗净,放在干净的大瓶子里密封,只等冬天发酵出了樱桃水给我搓手,奶奶做饭烧火时,我就搬个小凳子,坐在锅底坑处,一边洗手一边烤火,待烤干了就再洗再烤火,如此反复。

这方法其实并无多大用处,但是奶奶仍坚持每年夏天都为我储备好樱桃,她怕我冬天没得用。现如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回家时,还能见到角落里密封樱桃的罐子,只是上面厚厚的一层灰,我已经无需再用了。有一次,我启开尘封的.罐子,谁知年份久了,里面的气体并液体嗖的飞出来,溅的满屋子都是。奶奶见了,握着我的手仔细的检查了一会,发觉我不会再长冻疮了,就默默的收拾了那些罐子,不知放到何处了。

从初中毕业以后,我就再没生过冻疮,我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离开了农村,住进了学校的宿舍里,八人间的宿舍并不宽敞,但是有暖气,很暖和。冬天就算只穿衬衣衬裤,也还觉得有些热。

冬天里再也不用担心双手溃烂,春天里再也不用忍耐痛痒。

但我依然在自卑中度过很多年,因为我的手,太丑了,经过这么多年反反复复的溃烂和痊愈的过程,已经不像年轻女孩的手,倒像是四五十岁干多了农活的妇人的手。

直到念了大学,我去了更远的城市,背井离乡的我好像一下子就成长了许多,我不再害怕别人看到我的手了,甚至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可以坦然的讲讲小时候的故事。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教育随笔不吃手指(精选5篇)教育随笔不吃手指 第1篇瑶瑶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她有个坏毛病,时不时地吸手指头,家人说尤...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