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景区英语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景区英语范文(精选12篇)

景区英语 第1篇

1 从中英旅游词的特点和佗城景区特点来分析英译需注意的问题

1.1 中英旅游词的特点

汉语:对景物描写大多文字优美, 用词凝炼, 含蓄, 讲究音韵美。景物刻画不求明细, 讲究“情景交融”, 追求意向的朦胧美。英语:描写景物客观具体, 重写实, 重形象而非意向的直接感受。最忌华而不实, 追求一种流畅自然之美, 突出信息传递的客观性、可靠性。从中英旅游词的特点对比来看, 对景区旅游产品的翻译既要注意“化虚为实”, 准确达意, 也要避免“对号入座”, 不能硬译、死译。如:佗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如果翻译成:Tuo City known as“Q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ncient city”in china.游客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 也难以体会到佗城作为历史名城的风范。

1.2 佗城景区的特点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佗城景区融自然、历史、人文为一体。因此, 在英译过程中, 需要注意如何将景点介绍中的古诗、典故、习俗、建筑特色等具有典型“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准确生动地传达给游客。

1.3 英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三大类来分析, 景区旅游产品的英译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佗城的自然景观有苏堤、东坝、祈福树等。在英译中, 要特别注意对自然景观描述的画面感, 如: (嶅湖) 湖面如镜, 千峰凝翠, 可译成:Ao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佗城的人文景观有百岁街、横街、风雨亭等。对这一类旅游产品的翻译, 既要注意人文习俗不同带来的文化差异, 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原则, 又要特别注意对景点介绍中涉及的古诗、对联等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进行变通。如, 在古诗翻译中, 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使译品产生感染力强的“现场效果”、使人喜闻的“悦耳效果”、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使人意会的“意似效果”或使人神会的“神似效果”, 切忌逐字生硬翻译。

2 佗城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技巧

2.1 改写

为了利于读者理解和避免歧义, 或为使句子简练明了, 要将一些难懂的词和句进行改写。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以翻译成:The west lake looks like the fail lady at her best.Whether she is richly adorned or plainly dressed。

2.2 释义

佗城有着大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 外国游客往往对佗城的情况不一定很了解。因此, 翻译旅游材料时有必要作一些解释, 提供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一是帮助他们理解, 二是以唤起他们的兴趣。如, 介绍文物古迹的时候, 总会联系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而外国旅游者对我国的历史朝代并不熟悉, 因此最好补充一个朝代的公元年。如, 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在翻译外国旅游者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 也可以添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补充这个人的身份, 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

2.3 类比

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 使用译语文化中的同类典故、成语、婉转语等, 使读者在自己文化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 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如, 清明节可翻译成:Chinese Easter。

3 在英译中需要避免的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

3.1 文化类翻译错误

佗城的旅游景点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 因此, 要避免文化类翻译错误, 在翻译中细心甄别、求同化异、查漏补缺, 使英语翻译能正确地表达出这种特定的文化特性。

3.2 语言类翻译错误

首先, 要避免在旅游文本中一些关键词译不达意。如:一些旅游资料中把“独特的民族风情”翻译成“unique minority amor o u s f e e l i n g s”, 把“异域风情”翻译成“foreign amorous feelings”, 虽然在《汉英词典》里, “风情”是有amorous feelings这一译法。但“民族风情”应该是指民族风俗, 而不是风情万种之“风情”。笔者认为把这两个词语分别试译为“ (the) unique customs of the local people”和“exotic customs”或“customs of foreign countries/lands”更为合适。其次, 要注意语言差异。例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热烈欢迎”被译成“Warmly welcome”。虽无语法错误, 但听起来却很是别扭, 不如改为“A warm welcome to”。

4 结语

旅游景点的英译是集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为一体的创作。译文不仅要考虑外国游客的特点和中外文化差异, 在创作过程中也要适当地输入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佗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初步探讨, 笔者认为在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合理地使用一定的翻译技巧, 使其达意, 正确地反映原文的意图, 读者看罢, 能达到心驰神往, 欲一睹为快的宣传效果。同时, 笔者在这里呼吁,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佗城景区的英语翻译问题, 尽快完善景区景点、街道商铺、停车场等场所的英语译文, 推动景区旅游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刚.旅游资料汉译英典型错误评析[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3) .

[2]朱益平.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

黄龙风景区英语作文 第2篇

旅游英语:黄龙风景区 Yellow Dragon

Huanglong Scenic area is located in Songp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1992. The area, which extends over 700 square kilometers, contains two parts: the Huanglong and Maonigou. This scenic spot is the result of the formations of talpatate which give a special color to ponds and beaches. Together with high mountains, snow covered peaks, valleys, waterfalls, lakes and forests, these talpatates look especially marvelous.

Among the various unique and wild scenes of the scenic area, one of the most eye-catching is the Huanglong (Yellow Dragon) Ravine. The ravine, located at the foot of the Xuebao Peak in the Minshan Mountain, is 3.6 kilometers long and 30-170 meters wide. The section from the Fuyuan Bridge at the entrance to the Yuyu Pond is 3,160-3,574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nd its surface is a thick layer of light yellow talpatate. In the sunshine, the ravine looks like a golden dragon winding its way through the forest.

In the ravin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alpatate scenes, such as talpatate ponds, beaches, waterfalls, caves and dykes. However, the 3,400 colorful talpatate ponds in different shapes, sizes and colors are the most attractive.

景区英语 第3篇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新疆特克斯县境内,距县城56公里,距伊宁市175公里,交通便利。属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东西长89公里、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达2 848平方公里。2013年6月21日,喀拉峻作为“新疆天山”的一部分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近年来,特克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喀拉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制定了《特克斯县喀拉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喀拉峻景区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标准,不断推进各项提升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景区全面完善提升了喀拉峻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景区根据不同客源市场,积极发挥典型的草原、森林、雪山、峡谷、冰湖、民族文化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开辟了3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环二谷五大景区、两个主入口3大服务区的空间格局。

5A景区成功的创建,标志喀拉峻景区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为今后我县自然风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在促进旅游富民、旅游强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景区英语 第4篇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景区,英语翻译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资料的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 高质量的旅游翻译资料, 已经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同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重要代表, 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陶瓷文化对国外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 有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的陶艺家, 也慕名到景德镇观摩、学习、交流。但由于语言的障碍, 外国朋友对中国独特的陶瓷文化难以企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旅游资料的翻译就应运而生。景德镇很多旅游景点、饭店、公共场所、公共标牌和标识都有英文翻译, 这无疑对塑造优秀旅游景区形象、吸引海外游客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目前景德镇众多旅游景点, 包括几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英语翻译质量不高, 翻译错误和漏洞较多。由于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 造成负面影响很大, 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进行探讨和改进。

1 景区旅游英语典型翻译错误及矫正

旅游汉译英最大的问题是翻译质量差。 (霍光利、王秉金, 2002) 旅游景区汉译英的错误与失误较多, 英文指南和标示语质量较差, 影响了宣传和交际效果。以景德镇古窑景点关于“小柴窑”的介绍 (错误部分用斜体字标出) 为例, 这篇80余字的简介竟然有近二十处错误, 其中拼写错误达8处之多。

原译文:Small fireword kiln

Small firewood kiln is it reach“art of fire”build up October of 2003 to have a taste of really for visitor.Small firewood kiln is it build to dwirdle by kiln specification according to town totally, demestic to use as the fuel with the loose firewood while being only, fire various kind of top grade blue and green flowers, traditibral kiln where porcelazh, high temperabire, color glaze, craft porcelazh need in the style of the ancients, suport the firewood kiln competitive porduct in the exhibition room.

试译为:Small Wood-Fired Kiln

The small wood-fired kiln was built in October 2003 for visitors to appreciate the art of fire.The kiln is a scaled down version of traditional Jingdezhen kiln, using pine wood for fuel and firing high grad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mitated antique porcelain, high temperature color glaze and other craft porcelain.It is one of the few wood-fired kilns still being used.The exhibition hall in the kiln room has exhibits of wood-fired porcelain wares.

2 景区汉英翻译常见错误分析

我们通过对各景区的译文质量研究发现, 翻译失当的情况也出现在景德镇其他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介绍中。总之, 这些问题可以归入五大类型:单词拼写错误和遗漏;语法错误;中国式英语;表达不当及用词累赘。

2.1 拼写错误

准确是翻译的灵魂。要做到译文准确, 首先要求译文的文字必须拼写正确。这是翻译的最基本标准。拼写错误不但会妨碍读者的理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削弱宣传资料的吸引力。 (刑怡, 2001) 拼写错误和遗漏在翻译错误中占了一定的比例。例如:

(1) Small fireword kiln;fireword应改为firewood。

(2) pr v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pr vent应改为prevent。

(3) The ple of firewood is another distinguish characteristic of Jingdezhen kiln;ple应改为pile。

(4) This workshop produses the past dynasties old china competitive product;produses应改为produces。

此类错误的出现很可能不是由于翻译者的业务水平造成的, 而是在制作时没有认真校对。因此只要译者和相关人员工作谨慎一些, 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2 语法错误

旅游英语的翻译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可数名词单复数错误、时态错误和词类混淆等。例如:

(1) 指示牌“太平窑”中的一个句子:When the moon rises on the shy in the evening of Mid-autumn Festival, the potters set fire on the peace kiln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to pray for a peaceful world and flourish porcelain industry.译文在语法上存在明显错误, When the moon rises on the shy in the evening of Mid-autumn Festival句中误用了介词“in”和“on”。

(2) “古井” (Ancient well) 指示牌的说明: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porcelain production, To get a convenient condition for water supply, The well is sited near the workshop, The small construction becomes a decoration to mak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ore tasteful.译文中存在典型的“逗号误接句”, 并且忽略了首字母的大小写问题。试改译为:Water is essential for making porcelain.Jingdezhen's water and clay are most suitable for making porcelain.Ancient well is adjacent to the workshop so as to make clay and water best complement each other.

2.3 中国式英语

一些译文没有译出地道的英文, 而是中国式的英文。原译文受到了中文习惯的影响, 在翻译时并没有完全依照英文的行文习惯, 是字到字的直译, 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国外游客。例如:

(1) exquisite thin foetus精致薄胎。建议译为:exquisite eggshell porcelain

(2) top grade blue and green flowers高档清花。建议译为:high grad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3) loose firewood松柴。应该译为:pine wood

在旅游资料中, 有许多名词、术语是中国特有的, 如果直接按字面译成英语, 外国人根本看不懂。因此, 用直译不能达到翻译的效果时, 意译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2.4 表达不当

译文应当选用恰当的词汇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变了样, 会误导读者, 甚至使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刑怡, 2001) 由于对两种语言的理解深度不够, 又未采用适当的译语来表达原意, 使得译语不是违背原译 (source language) , 就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小柴窑”的英文翻译:

Small firewood kiln is it reach“art of fire”build up October2003 to have a taste of really taste for visitor.Small firewood kiln is it build to dwirdle by kiln specification according to town totally.The small construction becomes a decoration to mak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ore tasteful.

这是随心所欲乱译的典型, 用词不当, 拼写有错不说, 整个句子不合逻辑。许多翻译资料中都有这类错误, 翻译者可能对一些基本翻译规则不了解。

2.5 累赘

旅游资料的翻译必须忠实原文, 翻译人员必须完整正确地表达原意, 不能歪曲、添加、删除原意, 但“忠实原文”并不意味着字到字的直译。以“古陶瓷坊”为例:

原译文:Ancient ceramic workshop

This workshop produses the past dynasties old china competitive product and imitate products completely by hand, topgrade handicraft, craft tea set, porcelain chopsticks, exquisite thin foetus, craft wash-basin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useum collection, ect。

本文认为, 在翻译时可以简单地概括句子大意, 删减一些内容。

试改译为:Ancient Porcelain Workshop

We specialize in producing high-grade handicrafts, the imitations of the ancient porcelains, handmade tea sets, porcelain Chopsticks, exquisite eggshell Porcelain, porcelain basins, etc.

据我们分析, 景区英语翻译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一, 相关部门对翻译质量的重要性和翻译工作的难度认识不够, 把翻译看成一种“不重要”的工作, 因此不少景点在中文定稿后, 随便找人翻译一下。再加上时间紧迫, 翻译人员来不及深思熟虑, 结果译文质量常常难以保证;其二, 部分翻译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中外文基础不扎实, 工作责任心不强;其三, 不了解陶瓷文化背景, 无法把陶瓷文化翻译出来;其四, 审核校对不严, 缺少懂英文的校对人员, 导致拼错或遗漏。

3 景区英译规范化建议

旅游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料属于实用性文体, 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 (彭灿, 1998) 旅游资料的功能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 扩展人们的知识, 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 因此, 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旅游者。 (姚宝荣韩琪, 1998) 劣质译文无异于文化垃圾, 必然给旅游业造成危害, 也损害有关地区和我们整个国家形象。 (霍光利王秉金, 2002) 目前景区旅游汉译英存在种种不规范的问题, 质量不高, 错误过多, 很多不正确的英语已经刻在烧制好的瓷板上, 严重损害了瓷都的整体形象。

本文认为景点译文质量急需提高, 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快规范景德镇市旅游资料的翻译。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似乎单靠提意见是不够的, 必要时应该采取行政手段。希望文化部门定期检查各种旅游景点出现的英文质量问题。发现错误时, 限令有关单位在数日内更正。对逾期不更正者进行处罚。文化部门可要求市翻译协会配合执行这项任务, 由翻译协会派出的英语专家指出错误, 说明如何改正并检查改正的情况。同时组织专家对景德镇市主要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进行一次规范化性的调查, 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和建议, 并重新翻译旅游资料。

4 结语

景德镇旅游英语翻译应以传播陶瓷文化, 吸引游客, 促进景德镇旅游业发展为宗旨, 本着以陶瓷文化为取向, 以译文为重点的翻译原则。旅游资料的英译, 首先要做到译文能让外国人读懂, 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原文的核心信息。在翻译时, 切忌望文生义, 或逐字照译。应对原文所涉及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考查、研究, 做到胸有成竹。在透彻消化、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灵活运用增添、删减、改写的手法进行翻译, 适当地处理旅游资料中传递的陶瓷文化信息, 使旅游资料的英译工作更好地为弘扬陶瓷文化服务, 促进旅游经济更加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宝荣, 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 1998 (05) .

[2]刘宪军.地方外宣资料译文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科技翻译, 1998 (02) .

[3]霍光利, 王秉金.旅游文字汉译英[J].上海科技翻译, 2002 (03) .

[4]彭灿.旅游资料英译中民族特色的变通[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S2) .

黄帝陵景区英语导游词 第5篇

The tomb is 3,6 meters high and 48 meters long. It is surrounded by a green brick wall. In front of the tomb is the inscription “Long Yu on Qiaoshan mountain” in the 15th year of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means “Long Yu ascends to heaven” of the Yellow Emperor. In front of the pavilion for a sacrifice, Xie hilltop, cornices up warped, dignified.

Inside the pavilion stands the stone tablet of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written by Guo Moruo. The cemetery area is surrounded by red walls, with Lingxing gate on the southeast side and imitation stone towers of Han Dynasty on both sides. The interior of the cemetery area is paved with bricks, which looks simple and elegant. The front area of Huangdi temple is magnificent. The entrance square with an area of about 10000 square meters is paved with 5000 large river pebbles, which symbolizes the 5000 year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景区评级一路走来 第6篇

家住河南白云山景区的张栓柱是当地的一个普通村民,与其他村民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他们一起见证了景区从“崭露头角”到“举世瞩目”的过程。

2011年,白云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景区,张栓柱以山水为生,从景区受益,当上了农家乐的小老板,人均年纯收入由景区开发前的不足8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

“白云山从1992的国家森林公园到1997年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从2005年的4A级景区升级为2011年的5A景区,每提高一个等级,都能深切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生活面貌的变化和整个县城生活质量的提高。”领导白云山5A级景区评级之路的嵩县县委书记李大伟有感而发。

和白云山景区一样在评级之路上角逐的景区也有很多。据悉,我国5A级旅游景区已达到130个,A级以上景区5000多个,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至今,我国景区评级制度已走过了13个年头。

首个评级标准的诞生

我国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始于建设部以“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开发管理。

1985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国务院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着力点是景区的资源保护,但主要内容未涉及到景区的质量管理。

那些年,白云山脚下的村民张栓柱以种粮食、采摘野果和野菜为生。家门口的大山是个宝,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在他的记忆里,村民上山伐林、逮野味,上百年的大树连根拔起,各种野生动物成为盘中餐。村民靠山吃山的思想十分严重。

那一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韩克华,在外宾接待工作和实地考察中看到了我国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着丰富海外经历的他认为景区的发展与其质量管理密不可分,为促进风景名胜区的规范管理和提升,在韩克华与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侯捷推动下,1994年国家建设部制定颁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开始规范风景名胜区的质量管理。

1998年,时任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的魏小安看到,国内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质量颇为混乱,还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景区的建设管理者各行其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通过深入调查,他总结出十个问题即:政出多门、体制混乱,机制落后、观念保守,秩序较乱、造成隐患,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环境保护不力、损害可持续的环境基础,破坏性建设加剧,资源和产品不匹配,市场定位泛化,质价不符,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同时指出,作为旅游业四大支柱中的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三项当时都已经拥有了各自的标准,唯有旅游景区没有。

之前在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中,国家旅游局负责拟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有鉴于此,制定并实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准正式列入议事日程。

为编写适合景区发展的行业标准,国家旅游局引入IS09000标准体系中的原则,结合我国旅游景区的现实情况,于1998年由魏小安主持制定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服务标准》。

1999年6月14日,该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并以《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文件名称颁布,即GB/T 17775—1999。该标准于199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归口管理。

景区评级以该标准为依据,配套制定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的实施细则。具体包括: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景观质量评分细则》和细则三《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合格景区将获得相應的A级,简称为A级景区。此标准对景区级别评定的最高标准是4A,并未有对5A级标准的制定。

首个旅游景区评级标准的诞生,为我国旅游景区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标准认证和政策保证,意义积极而重大。“经过10多年实施,该标准获国家标准局标准科技创新二等奖,这是全国服务行业获得的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奖项。”曾经担任过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规划处处长、现任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的窦群接受采访时表示。

增加了5A景区的评选

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宣布的,187家旅游景区获此殊荣,标志着A级旅游景区在中国的正式出现。从此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到2004年,A级以上旅游景区增加了811个。

而此时,我国各行业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有形贸易壁垒日渐削弱的局面,标准化工作成为技术壁垒的重要选择,并日益受到各国重视。

当时,我国的旅游者主要是缺乏经验的大众消费者,旅游目的也仅仅是初级形式的观光游览,一般的旅游产品便可满足其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对旅游业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要求下,旅游景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的提升和改善为第一要义,原有的景区A级评级标准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对原标准的修订迫在眉睫。

2002年,魏小安主持修订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核心内容是将景区评定的最高级别从4A增加到了5A。经过两年的认真论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10月28日正式发布了修改后的新标准,即GB/T17775-2003,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配合新标准的实施,国家旅游局于2005年7月6日发布了第23号令《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景区级别评定流程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级别。5A级旅游景区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评定。3A级以下则由全国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

nlc202309040120

2007年5月,66家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后,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A级景区的审批要通过旅游交通、游览区域、旅游安全、接待能力等12道坎,评选难度系数不亚于申报世界遗产。A级景区作为旅游业的主要旅游吸引物和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带动了我国旅游事业和相关行业的巨大进步。

实践证明,新修订标准的出台,是中国旅游业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行业成果,指导了中国旅游景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评级标准引发行业进步

旅游景区评级标准的出台和修订,使A级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壮大了旅游景区规模、增加了经济收入,对于提高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2年2月8日,全国已有130家5A级旅游景区和近3000个A级景区,景区类型也更加多样,从以往的博物馆、风景名胜区等几种类型扩展到温泉、滑雪、演艺和主题公园等50多个类型。

同时,景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据统计,2010年全国4500多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亿元,其中,仅门票收入就达800多亿元。

旅游景区收入还是旅游行业中经营收益最好的领域。2010年旅游景区利润率高于旅行社和饭店5个百分点以上。此外,与其他产业相比,景区的现金流最为充沛,每天少则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大型景区已成为各大银行争相抢夺的优质客户。

与此同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评A级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明白了旅游景区的根本内涵、旅游服务的基本定义以及开发建设和管理旅游景区的策略和方法。

现任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评价,通过A级景区的评定培养了一批懂旅游、懂管理,业务精、能力强的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团队。A级景区的管理也有着一套严格、科学、客观的运营管理规范。正因为如此,现在一个景区是不是A级景区,是不是4A、5A级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旅行社组织线路、游客出行和银行授信贷款的重要评判指标。

2012年的今天,白云山景区已跃居5A级景区名录,旅游管理出身的县委书记李大伟又以此为契机,提出了打造“5A嵩县”的口号,将白云山景区所在的嵩县打造成为一个5A级旅游城镇,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白云山景区所在嵩县经济的主要支柱。

由此可见,旅游景区评级标准的出台引发的是整个旅游行业和相关产业的进步。

修订版评级的末日?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服务标准》修订版实施已有7个年头。新制定的“5A级”景区是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级别,这个评级既表现了其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和成功经营的榜样作用,也意味着它需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然而在旅游景区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所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对于各种硬性指标的规定引发了许多争议,也带了各种问题。

但“5A级”称号的光环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各级景区趋之若鹜,一些景区为增级而无所不用其及。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修订版评级制度中要求5A级景区必须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景区内应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等规定。

于是为了修建停车场而强制当地村民搬迁,不同程度损毁植被,过度使用与景区环境不协调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如此等等。利益的驱动往往会带来各方矛盾的冲突,特别是当地居民及当地政府与旅游开发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时,5A级景区评选的目的是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旅游产品。所以4A如何才能升级5A,为数不多的硬性规定就有景区的海外游客接待量。比如,5A级景区要求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游客5万人次以上。于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千方百计扩大景区规模,盲目增加旅游活动项目,甚至不惜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

更有甚者,针对5A级景区评选申报条件苛刻之现状,4A景区也开始了“金元大战”。一些景区为挤入5A景区行列,不惜投入巨资、过度拆迁改造。

矛盾集中的还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条件一般的自然景观甚至人造景观的A级景区数量,远远超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的西北部和西南地区,5A级景区在各个省市的分布严重失调。

由此,为追寻一个5A级称号而出现的短视行为,引发了业界对评级制度本身的各种争议。

据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所有A级景区年度平均数量以2A级景区最多,其次是4A级、3A级,最低的是1A级。金字塔顶端膨胀过快,底层增长缓慢,以至于打破了稳定的金字塔型的认证结构。

许多低质量景区混迹在高质量景区队伍中,认证体系的分级功能被弱化了,旅游消费者对认证体系的认同感下降了,景区认证的公信力被削弱了。

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若景区达不到标准要求,应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甚至做出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然而近年来活跃于媒体上的多是“新增”“晋级”“荣升”了多少高级景区,几乎没有真正被降级或取消等级的景区。

而现实情况中的高级别景区并未负责任地为游客提供其应该达到的标准服务,不少景区一旦上4A、5A景区榜,便无所顾忌,过度消费品牌逐利。似乎评级制度会保证他们的景区终身处于高品质景区的光环之下。所以相对于复核工作,旅游部门对等级景区申报工作的热情似乎更高一些。

景区的等级越高,对投资商、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吸金能力就越强,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议题,一直被选择性地忽视掉了。

新问题的涌现使修订版的景区评级制度面临着挑戰,如何合理地调整评级标准来适应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的确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象湖风景区兴建生态湿地景区浅析 第7篇

1 城市兴建生态湿地景区的必要性

1.1 填补城市水生系统中的空白,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区域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生态安全又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南昌市2006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之后,2008年又提出了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新目标。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愈显突出,比如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腐蚀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等。都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法回避,但又难以承受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有可能还会导致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适时、适地、适当在城市中发掘和布局湿地景区,不仅可以填补城市水生系统的空白,还可以通过湿地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和后劲。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湿地景区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确立"环境是生产力、是资源、是财富"的理念,全面打造城市新型的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1.2 应对城市裂变、扩张的拓展态势,保持城市新的生态平衡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环境的优势来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以环境的优势来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环境的优势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我们根据赣景规[2007]1号文《江西省风景名胜区规划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纪要》和《江西省象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纳》要求,拟在象湖三期进行湿地景区建设,规划的湿地景区南接梅湖风景区,北连国际垂钓中心景区,西启江南水乡景区,这种构架符合象湖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八大景点"的总体规划。引外,由于象湖风景名胜区的兴起,围绕象湖为核心,周边多达16家房地产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共打"象湖牌",依托"象湖景",成为经济运作的一个亮点。反之,这些楼盘景观与我们景区、景点间水系相通、景观相融、文脉相依、地域相邻,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完全能够达到风景名胜区要求规划面积不于小于20km2的规范标准,使这一珍贵的城市稀缺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并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品牌震憾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环境资源优势互补、良性循环,而且还可以使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大景观区域板块及循环经济体系。既是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资源危机整合资源规划和体现新型资源价值的迫切需要,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护人类和谐的生存空间

湿地景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冲城市硬质景观压力,满足人们亲近、回归和崇尚自然的需求。从微观上说,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与学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耽误生产或丧失劳动能力,因而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反而会给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直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从城市的构架上来讲,南昌市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城区面积扩大到300km2、城区居民增长至300万人口。与此同时,如何布局好我们的生存空间已迫在眉捷。从城区交通网络发展情况看,新建的生米大桥飞架东、西与象湖风景名胜区一箭之遥,而它处于穿行市区赣江段的中点,南昌县的莲塘镇正处在整个环城交能范围的中心圈。所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把南昌县定位在"实力板块",南昌县作为南昌市的"金三角"之一,依托大南昌、服务大南昌、接轨大南昌,发展前景无量。而象湖湿地景区恰恰坐落在南昌市与南昌县分割线上的城乡交汇处,由此,我们可以想像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它是未来大南昌向南延伸的前沿,其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言而喻。此外,从风景区的自身规划上来说,拟建的生态湿地景区,今后可以利用生态的景观功能直接惠及象湖新城一带的30万新居民和辐射城西南片区,让人们体会到那种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与动植物之间的亲密相处。这也是省政府批准象湖为城市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初衷。

2 象湖兴建湿地景区的可行性

2.1 借助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强劲东风,实及天时

2008年,我们抓住南昌市政府向国家申报创建园林城市的有利时机,按照《江西省象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要求,如能在南隔堤以南2km2范围内启动湿地景区建设,实及天时。湿地景区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独特性和生态性。首先,它的主题性在于象湖之美,美在民俗淳淳,这里的历史源远流长,是豫章文化的集散地,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盛会,已让世人更多也解到水城的风土民情;其次,它的独特性在于象湖之胜,胜在于水。水是象湖的灵魂,风景区80%的面积为水面、渔塘、湖漾、沼泽地等水域,我们只要充分保护好,稍作修整,就可妙手回春;第三,它的生态性在于象湖之重,重在自然,景区的绿化覆盖率高达75%,正可谓大树栽成森林,小树育成苗圃,如今已成为城市的三大肺叶之一。假如再延伸一步,把水上植成绿洲,它又将成为象湖风景名胜区,乃至这座城市的一个新的亮点。

2.2 利用风景区湖泊、鱼塘、水稻田、沼泽地、滩涂等资源,可谓地利

众所周知,象湖风景名胜区是一个集道教文化、生态保护、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水上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这里除了有众多的仿古建筑之外,至今还保持了不少原生态的地方。是象湖的活水,它是由上游的赣抚平原以3m3/s的速度流入象湖,然后由象湖水分二路,一路经抚河流入赣江。一路经玉带河、青山湖再入赣江。尤其是2008年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象湖兴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量20万t的污水处理厂,截断象湖所有的污水源,大大的改善和提升象湖水质。现在象湖的水质已达到国家二级水质即人体可以接触的水质标准。当湿地景区建成后,象湖的活水能够注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让整个象湖水域相互间连接起来,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因为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而象湖的水源充沛、养分充足,非常有利于水生植物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反过来,湿地景区又能较好的反哺城市,惠及于民。

2.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续环境,方为人和

在城市发展中,一些过热、过滥的湿地开发行为,往往会导致城市湿地功能的退化和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象湖风景区管理处经过近9年的摸索与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较好的积业氛围。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正式出台,明确地提出了"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区发展方会和国家有关申报湿地景区(公园)的四项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后,不仅从科学的角度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更是从法律的高度对风景区进行了保护。2008年,我们在象湖二期先行拿出10.7hm2鱼塘进行了湿地改造试点,首先种植了本地的芭茅、茭白、昌蒲、紫芋、菱角、太空莲,又在江南一带引进了一些新的水生植物品种如:再力花、花叶芦竹、千屈菜、梭鱼草、水葱、大花昌蒲、睡莲等,一幅田园野趣风光画已经初显端倪,这里呈现出"白鹭天空飞翔,鱼儿水中游淌。荷花湖里绽放,芦苇岸边飘荡。钓翁挥杆拍浪,乌蓬随风摇晃。蛙鸣田园回响,游客心间舒畅"的迷人景象,也为我们今后在三期兴建湿地景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象湖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南昌市居民以及中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一个好去处。

景区英语 第8篇

一、公示语及其研究范畴

根据王颖、吕和发 (2007:13) 的定义, 公示语就是公开和面对公众, 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 涉及衣、食、住、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的研究范畴之内。

本文将研究范畴锁定至旅游景区, 旨在研究公示给旅游者、导游等景区相关人员, 涉及景区内游览、娱乐等公示文字信息内容, 主要包括导游图、票价、景点解说、景区设施说明等景区内公示语翻译。笔者以宁波旅游景区为考察对象, 走访了天一阁博物馆、梁祝文化公园、保国寺、溪口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东钱湖风景区、慈城古县城等宁波著名景区, 取得了第一手的实地公示语语料。

二、景区公示语的功能

景区公示语通常设在著名的旅游胜地, 与旅游宣传册、地图、传单等相比, 更加引人注目。公示语翻译得当, 能方便游客游览, 并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翻译失当则会使游客失去游览的好兴致, 甚至引发困扰。旅游景区公示语能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旅游信息, 引发游客的兴趣, 提醒游客注意, 并具有警示作用。

笔者认为, 景区公示语可以分为信息类公示语和提醒类公示语两类。信息类公示语为游客提供相关景区的旅游信息, 往往展示了信息的“静态”意义, 具有提示性、指示性功能, 内容明确且不要求旅客根据信息作出相关反应。这类公示语广泛地运用在景区内, 如地名、开放时间、景区特色、历史等。如Ticket Office。

提醒类公示语呈现的信息不仅仅是语言表面, 它还要求接收者根据文本信息采取相应的反应, 提醒游客注意。提醒类公示语往往展示了信息的“动态”意义, 具有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功能, 要求旅客根据信息作出或不要作出相关动作行为。这类公示语也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 如“No Fishing!”

三、宁波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探究

宁波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但宁波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不容乐观, 翻译质量亟待改进。以下将以宁波景区为例, 分析宁波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

1. 低级错误仍然存在

拼写错误、笔误、标点误用等都是公示语翻译中的低级错误, 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此类错误在宁波景区为数不少, 在溪口蒋氏故里对蒋经国和蒋方良的婚礼照片的解说牌上, 婚礼译成了“weddiny ceremony”, 显然, 此处应为“wedding ceremony”。在西江古村的简介中, 也把“XiJiang Ancient Village”错写成了“XiJiang Aneient Village”。而在东钱湖岳鄂王庙简介的译文中, 全篇的标点竟然都是中文标点。对于这些低级错误, 可能是译者的粗心大意引起, 也可能因为标牌公司的失误而导致。在景区管理部门未仔细核对的情况下, 这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标牌便出现在了广大的中外游客面前。

2. 语法错误屡见不鲜

语法错误是目前公示语翻译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梁祝文化公园的游览须知第五条中, “注意安全, 谨防明火, 不准香烛入室;严禁斗殴、赌博等不文明行为”被译成了“Pay atten-tion tl safety.Beware of fires.No incense and candles be allowed in the buildings.Prohibit fighting, gambling and other uncivilizedacts.”。此处的翻译有明显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表达缺陷。英语公示语中常使用“No”字短句, 如No+名词/doing+allowed、no+名词/doing、not admitted等来强调“禁止”。而该译文中的“No”字短句中却无端地多出了一个“be”, 画蛇添足。至于“prohibit”的用法, 表示“不允许”或“禁止”的表达为“be prohibited”。建议修改为:“Beware of fires.No incense or candles allowed.No fighting or gambling here.”。

在东钱湖陶公岛景区的简介中, “陶公岛是中国商祖、财神菩萨陶朱公范蠡 (利) 和中国爱神、东方维纳斯西施生活的地方。”被译成了“Tao Gong Dao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Dong Qian Lake is a picturesque place where Fan Li and Xi Shi lived two thousand years ago.Fan li has been honored as the God of Wealth.Xi shi has been honored as Venus in China.”。译文中居然出现了两个谓语。建议修改为:“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Dongqian Lake, Taogong Island is a picturesque place where Fan Li, honored as the God of Wealth, and Xi Shi, honored as Venus in China, lived two thousand years ago.”。此类语法错误存在各个景区都或多或少存在, 不仅令人匪夷所思, 更让人对宁波的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感到忧心。

3. 中英文不符现象比较常见

在景区, 很多解说类的公示语涉及大量的背景资料和本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译文与中文的意思相冲突或不符合就会导致游客的误解, 引起误会。

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阁之一, 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体现。但馆内公示语的翻译却不敢恭维。在对郭沫若的解说中, “ (郭沫若) 翻看了许多珍本秘籍, 为天一阁留下一诗一联, 名扬中外。”被翻译成了“He read many precious books and left Tianyi Pavilion a poem and a slogan.He was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原文的“一诗一联”名扬中外也变成了“郭沫若”名扬中外。建议修改为“He read many precious books and left Tianyi Pavilion a poem and a slogan which were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而徐氏古越藏书楼的中文介绍中, “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译文为“It used to be the oldest public library of China.”, 意思是“曾经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看到这样的译文, 读者难免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曾经”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现在”难道不是了?建议修改为:“It wasthe earliest public library of China.”

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 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神秘而陌生的, 若英语公示语不能很好地向他们解释清楚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必然会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甚至引起误解。

4. 误译和翻译不准确现象比较普遍

在宁波景区, 很多公示语中误译和翻译不准确现象也非常严重。在天宫庄园, “严禁烟火”翻译成了“No Fireworks”。“Fireworks”意为烟花, 用在这里显然不对, 建议修改为“No Smoking”。在天一阁, “游客止步”被翻译成了“PASSENGER NO ENTRY”, 建议修改为“Staff Only”。而梁祝文化公园和九龙湖景区, “小心坠落”翻译分别成了“Be Careful Not To Full”和“Carefully Crashes”, 地道的翻译应为“Caution, drop down”。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九龙湖景区里的“小心落水”翻译成了“Carefully falls in the water”, 本是提醒游客注意公示语却成了让游客“小心地落到水里”, 试问那些不懂中文的国外游客面对如此标牌会做何感想?

这些常用公示语在景区出现频率极高, 误译现象也是五花八门。尤其是警示性公示语一般都是提醒游客潜在的危险, 以便能够及早防范。这样的翻译误导了游客, 闹了笑话事小, 但是危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事关重大了。

5. 中式英语泛滥

在考察的几个宁波著名旅游景区里, 还发现了不少的“Chinglish”。在宁波酒埕仙人寨的湖边的警示标牌上, “湖内严禁游泳违者后果自负”被译成了“Lake inside strictly forbid the swimming.Disobey result gasconade”。译者高度地“忠实”于原文, 中英文一一对应, 显得啰嗦复杂, 又词不达意。建议修改成“No Swimming”, 直截了当, 一目了然。

在东钱湖景区手摇小木船价格表上, 也发现了一段严重的中式英语:at least an hour (more than an hour but the over par less than half-hpur, pay to the price of half-hour) 80 for eachhour.意思是:一小时起租 (超过部分不足半小时按照半小时计算) 每小时80元。half-hour误拼成了half-hpur不说, 译文十分中国式, 恐怕想象力再丰富的外国游客也无法理解其中深意了。建议采取票价的形式对原文进行翻译:

First Hour or Part Thereof80yuan

第一个小时 (含一小时内) %%%%%%%%%%%%%%%%%%%%%%%%%%%%%80元

Thereafter Per Half-Hour or Part Thereof%%%%%%%%%40yuan

此后每半小时 (含半小时内) %%%%%%%%%%%%%%%%%%%%%%%%%%40元

这样的翻译不但能准确地表达中文意思, 而且符合英语语言的习惯。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可是在英语公示语的翻译方面, 一丁点的中国式英语特色都是要不得的。译文必须遵循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国际惯例, 多方借鉴核实, 这样才不至于让公示语走上“中国式英语”的道路。

6. 公示语翻译前后不统一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公示语翻译前后不统一现象十分常见。例如, 在梁祝公园, 笔者发现了多种对该公园名称的翻译:LIANG-ZHU Cultural Park (梁祝文化公园导游图) , China Liangzhu Culture Park (梁祝文化公园游览须知) , Liang&Zhu’s Cultural Park (梁祝文化公园导游图) 和Liang Zhu Park (梁祝公园门票价目表) 。一个地名四种译法, 难免会让初来乍到的外国游人摸不着头脑。同时, 景区内导向牌的翻译和景点名称不一致, 也会引起误会。溪口国家风景区内分布了很多的景点, 景点之间也相距甚远。为了方便游人, 景区内设置了不少的导向牌。但笔者发现, 导向牌上张学良第一幽禁地的译文是“The First Confinement House of General Zhang Xueliang”, 但景点门口的译文却为“GENERAL ZHANG XUELIANG THE FIRST IMPRISON PLACE”。导向牌和地名的翻译不统一, 没有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认知特点, 便会使“导向”变成“误导”。因此, 景区公示语中对同一事件或名称采用统一的译法, 是十分必要的。

四、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对策的思考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换, 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译者必须以读者为本, 掌握源语与目的语的语用知识, 了解语言间的差异, 才能使译文达到同源语同样的指示功能。公示语的使用对象明确, 交际目标一致, 应用范畴清晰。为此, 功能对等, 情境相同, 对象一致, 目标明确, 转换对应, 触景传情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 (王颖、吕和发, 2007:16) 。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 译者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翻译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谨慎对待。而更多具有中国特色、融有中国浓厚历史文化的公示语, 我们通常可采用变通的翻译方法:增译、减译和改写。

对于景区公示语中文化信息浓重的简介、解说等, 直译无法使游客理解其内涵甚至更加费解, 可在译文中增添必要的解释, 以便体现其指示功能。如, 中国特有的历史年代也可以转换成通用的纪年用括号注解。

对于价值低的信息, 可对其进行减译处理。英语公示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色就是措辞精准, 简单易懂, 只要不影响公示语体现其特定的功能意义, 译出了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核心词汇便可。如, 在景区的名人介绍中, 中国特有的字、号、别号、谥号等就没有全部译出的必要, 只需要最基本的名字就能够传达信息了。

在掌握大量背景资料的基础下, 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改写, 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和风格。中英文间存在着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译文难以达到和原文的完全统一。适当地进行调整、重组、释义等改写更能符合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

五、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英语公示语也在我国遍地开花, 并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形象名片。宁波作为国际大都市, 拥有较多的国家级及省级旅游景点,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很多景区都已经配备了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 然而翻译错误也随着双语公示语的发展而“遍地开花”。

要有效地解决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译者应严谨、认真, 翻译前后勤翻资料, 字斟句酌, 并加强翻译队伍的建设。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 定期对景区公示语进行翻译调研, 及时发现错误, 修正错误。只要多方共同努力,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就一定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摘要: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公示语翻译对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景区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容易造成游客的误解, 引起困扰。本文以宁波主要景区公示语为例, 浅析景区公示语的翻译, 探究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和对策。

景区英语 第9篇

关键词:景区标识系统,设计

一、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概况

新疆喀纳斯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0030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脉中段,处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带。2011年,喀纳斯景区三个月内累计接待游客90.66万人次,实现9645万元门票收入,农牧民人均达到7620元纯收入。据新华网乌鲁木齐2014年5月7日数据新疆喀纳斯景区决定推出高峰限客措施,将单日接待游客数量控制在8000人以内。由于任何一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接待条件、服务水平、环境承载能力等等都是有限的,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在促进景区的合理保护和科学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景区,内共有大小景点55处,分属33种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等八大自然景观区和三大人文景观区。现许多基础设计包括景观的标识系统也处于建设和完善状态。

二、喀纳斯标识系统分类

1.解说性标识,也叫景点说明标识,主要用于描述各个景点的独特之处,特殊的地势地貌、独有的历史文化等,或者对景点中的古树名木加以说明,方便游客对景点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加深印象。喀纳斯现有景区说明标识45个,所有标识牌内容主要由景区景点名称,景点内容介绍,景点图片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个标志组成,其中名称和内容都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说明。让游客看起来一目了然,通俗易懂。2013年新增草原神犬,情侣石,大红鱼等15个景点说明标识;新建五指山,驼颈湾倒石堆,驼颈湾冰水阶地等5个景点说明标识;改建移位驼颈湾,月亮湾,冰溜面上的冰川刻痕与擦痕等5个景点说明标识;改建花楸谷,卧龙湾等20个景点说明标识。

2.导向性标识,常常在景区的入口位置处设立景区的全景导览图,在游线的起点或容易引起疑惑的道路分岔处设置明晰的导引标识,标引出前方目标的名称以及行进的方向; 喀纳斯导览图用以展示喀纳斯各个景点的总平面,喀纳斯导览图明确标明森林,主要景点,观光车停车站等内容。方便游客在较远的地方也能辨识。同时在停车场,重要景点,休憩点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根据环境需要,进行单独布置或者与其它标识组合布置向顾客更好的标注所在地的一些服务设施。

3.设施性标识,喀纳斯设施性标识主要对公用电话、餐饮点、购物点等公共设施进行标识。这类标识具有方向指引的特点,引导游客从所在位置顺利到达目的地。

4.管理性标识,喀纳斯属于并首批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景区,提醒游客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当重要,同时喀纳斯地貌主要由湖,河, 森林,高山,岩石组成,在深山中可能危险性动物出没,限制和提醒游客的标识是必须有的。在喀纳斯景区管理性标识中有告知性,限制性,提示性,警示性的标识。这些标识相当醒目来提醒游客注意人身安全,规范旅游,同时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

三、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特点

1.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字体设计

喀纳斯景区标识中主要有汉文和英文两种文字。为了塑造和整合一个主题式环境,达到还原自然的作用。汉字选取书写规矩整齐的黑体,黑体字的特点非常突出:方正、粗犷、 朴素、简洁、无装饰、横竖笔形粗细视觉相等、笔形方头方尾、 黑白均匀,因此非常醒目。英文选取较为常用的“Arial”。二者都避免繁杂零乱,易认,易懂。文字的位置符合整体要求,文字编排也考虑到全局的因素。喀纳斯属于山区,游览大部分为步行方式,旅游标识的使用者定位为步行者,其行为状态为低速移动或静止,视认距离4~5m,因此运用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用中文字高度大约40mm英文字高度大约20mm的大小进行设置文字。

2.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色彩

在喀纳斯景区标识设计中标识的白色与背景深色木纹的对比非常强烈。通常情况下,深底白字及白底深字的视觉效果较强,传达信息的速度较快,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色彩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帮助标识更好的融于景区的环境, 更好的贴合景区的地域文化,引导游客感受景区文化,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3.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材质

为突出新疆喀纳斯其自然景观的特性,标识系统在材料选择时以天然材料为主,运用了木质材料和石质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把握材质肌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两种材料强烈的材质对比,原汁原味的材料,不过分加工,以其原材料的本色示人,既环保又易于与园区的植物环境融为一体,突显乡土气息。

4.喀纳斯景区标识系统的图形

景区英语 第10篇

1. 背景分析

1.1 总体区位与周边关系分析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 茅山东麓。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璀璨、物产丰饶, 素有“鱼米之乡”、“江南福地”之称。花山旅游村位于金坛市西部, 南侧有沿江高速通过, 东侧有扬溧高速、花茅公路穿过, 交通便捷 (图1) 。

1.2 基地现状分析

1) 山体与竖向:竖向变化丰富, 利于营造多层次的坡地景观。

2) 水体:水体资源较丰富, 拥有龙口水库及一些零星水面, 适合营造多种形式的滨水景观。

3) 现状用地性质:基地内主要为丘陵与农田用地, 和少量散落农民住宅。

4) 植被:基地内现状植被生长较好, 山地植物群落较完整, 自然乡土气息浓郁。

2. 总体思路

2.1 规划设计主导思想

1) 自然生态野趣: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依托, 突出“野趣与非城市化”, 营造独具一格的乡间旅游景观文化特色。

2) 保护自然资源:强化资源保育,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 通过生态旅游, 深度保护自然资源。

3) 综合效益的开发:在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的前提下, 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用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特色与环保:通过乡村旅游特色项目的开发, 提升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环保意识, 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 并使二者良性互动。

2.2 规划设计原则

1) 自然优先原则: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2) 生态与旅游相结合原则:发展建设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基地。

3) 人本主义原则:充分考虑游人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要求。

2.3 规划理念

1) 文化融合理念:农业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融合。

2) 景观融合理念:生态景观与文化景观相融合。

3) 旅游融合理念:景观旅游与文化旅游相融合。

3. 规划方案 (花山秀境室外桃源)

3.1 规划功能结构 (主题鲜明、灵活布局)

规划力求结构体系清晰, 平面布局合理, 功能分区明确。规划通过景区内主游线和景观轴的沟通与串联, 使各功能片区在各具特色、相对独立的基础上, 自然衔接成为一个有机体。全区分为十四个功能区:1、主入口景区2、人文景观区 (段墓) 3、农家特色餐饮区4、拓展健身区5、会议休闲服务区6、水上运动区7、水上观赏区8、彩蛋射击区9、梨花园10、密林探险区11、梅花园12、农业生态园13、湿地水生园14、桃花山庄 (图2、3) 。

3.2 交通组织与参观流线分析 (流线明晰步移景异)

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力求概念明晰、功能明确,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合理组织游览路线, 做到步步有景、步移景异 (图4) 。

3.2.1 道路系统

除外围道路 (扬溧高速公路、花茅公路) 外, 规划道路系统分为四级:

景区主干道:呈横向“T”字形, 为道路主骨架, 宽7米。

景区次干道:辅助性联系道路, 宽4-5米, 起联系景区、辅助交通的作用。

景区步行道:为游人提供多种游览线路的选择, 宽1.5-3米。

结合景区水体功能布局设置游船码头, 合理组织水上游线, 充分发掘景观潜力。

3.2.2 出入口

东侧镇区方向设主入口, 并结合外围道路情况合理布局次入口。

3.2.3 停车场布局

规划结合重要景观节点与建筑, 设置生态停车场7处, 停车位共约148个。

3.3 水体利用与竖向设计 (因地制宜, 丰富多变)

3.3.1 水体改造与利用

注重水系整体化形成与水质改善, 尽量保留现有水库、池塘, 通过景观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水景体系、完善的乡间户外亲水休闲体系。

3.3.2 岸线处理

以恢复湿地岸线方式为主, 通过自然草坡驳岸, 体现最大程度的生态化。通过沿岸木栈道、亲水挑台等提高景区亲水性。

3.3.3 竖向设计

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布局形式, 利用空间形态的变化, 通过山地、草坡、台地、台阶、木栈道、步行道将不同水平层面的活动场所串联为整体。

3.4 分区景观设计 (图5)

3.4.1 主入口景区

位于基地东部镇区方向, 与花茅公路相接, 为进入景区的主入口区域, 由镇区可较为方便的进入景区。区内设大型生态停车场, 便于游客集中停车。

3.4.2 人文景观区 (段墓)

结合景区东部现有人文景观段墓, 打造入口区人文气息, 为游客提供一处凭栏怀古的场所。

3.4.3 农家特色餐饮区

位于景区东南角, 与镇区西侧村落相邻。该区以农家特色餐饮为主要服务项目, 为游客提供一处品农家美食的绝佳场所。

3.4.4 拓展健身区

位于景区东南部, 农家特色餐饮区北部。区内以拓展健身为主要活动内容, 内设健身中心, 是游客进行拓展训练、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

3.4.5 会议休闲服务区

位于景区中南部, 紧邻拓展健身区。该区主要功能为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服务, 可接待团体性会议与商务活动。

3.4.6 水上运动区

位于景区中段北部, 结合低洼地势营造大片水面, 形成绝佳的水上运动区, 环绕水面有机布置景点, 形成流动溢彩的景观效果。

3.4.7 水上观赏区

位于景区东部, 与人文景观区相邻。规划利用原有水塘, 设置水生植物观赏区, 种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 为游人提供赏识水生植物世界、增加科普知识的场所。

3.4.8 彩弹射击区

位于景区东部, 水上观赏区北部, 结合现状与东部国防训练区相呼应, 营造丛林风貌, 游人至此可体会丛林野战、彩弹射击的乐趣。

3.4.9 梨花园

位于景区西南部, 结合现有丘陵地势与植被情况, 突出植物专类园的特色, 以大片的梨花林为其景观特色。

3.4.1 0 密林探险区

位于景区中部, 结合地形密植树林, 游人可至此休闲、野炊、丛林探险。

3.4.1 1 梅花园

位于景区中北部, 结合现有丘陵地势与植被情况, 突出植物专类园的特色, 以大片的梅花林为其景观特色。

3.4.1 2 农业生态园

位于景区中部狭长地带, 结合现状设置农业主题生态园。通过农田等特色景观的展示, 为游人尤其是城市游客提供亲近乡村、舒展身心的场所。

3.4.1 3 湿地水生园

位于景区北部, 利用龙口水库水景观资源, 规划湿地水生植物片区。该区以水生植物营造为其特色, 突出观赏科普性。

3.4.1 4 桃花山庄

位于景区西北部, 结合现有丘陵地势与植被情况, 突出植物专类园的特色, 以大片的桃花林为其景观特色。

3.5 建筑选型示意

3.5.1 园林化布局、与自然景色相协调

建筑群布局突出园林化, 以“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弱化建筑体量感, 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

单体建筑的体量、风格与基地环境相融合, 在尊重自然地形地势的基础上较低密度的建设, 避免大体量、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破坏地形地势。

3.5.2 立面明丽、清新、自然材料选用自然、古朴、生态

采用暖色石材砌筑的墙面、木材质感的支撑结构、青绿色瓦屋面等趋于自然本色的材料构筑建筑, 通过调和稳定的色调, 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相协调, 其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总体设计构成一个完整、调和的空间氛围, 展示旅游村的独特景观。

4. 小结

通过对花山旅游村景区规划设计的剖析, 我们可以大致做出既合理又别具一格的旅游村景区规划的六大要点:

1) 乡村旅游规划选址上应充分考虑交通的便捷性。

2) 规划主题鲜明、布局合理、体系清晰及分区明确。

3) 建筑选型上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使之与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

4) 规划设计应充分依托于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 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文化特色、传统习俗等为旅游资源。

5) 项目设置应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使其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景区也户外 第11篇

考察结束后我们还在林芝巴松措景区内巧遇冯春,这位江湖人称“幺哥”的豪爽之人,1986年的长江漂流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累计漂流行程超过一万公里。即使在今天,年过半百的他仍活跃在漂流界,每年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景区勘察漂流路线,目前正考察在这里举办国际漂流大赛的可能性,另外帮助景区发展旅游漂流。让普通人也能有机会尝试探险漂流,我觉得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很多景区也逐渐将户外的运动形式作为开发的重要项目。最近中国丹霞地貌虽申遗成功,但与声势浩大的申遗过程相比,丹霞景区的旅游相对滞后,存在地貌游内容单一的问题,江西龙虎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景区的有关负责人近期都表示,景区计划以后在丹霞外围景区开发一些有体验性、参与性的户外项目,比如水上运动、攀岩等。河南郭亮景区内,据悉也在规划开辟新的攀岩路线。再如广西乐业越野挑战赛,本刊编辑已经是连续两年前往进行报道,挑战赛的场地均设在大石围天坑等景区内,当地政府也希望透过户外各个项目的赛事更好地展现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刘建云席间给我们传看他手机里的一条短信,一位驴友言辞激烈地质问他凭什么占地收费。人与土地发生关系,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关系的产生和建立是必然的,后人要做的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如何使二者的关系达到和谐。如果景区除了维持自身运营外,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开辟生态步道,加强沿途路标、地图的设置,配备更专业的向导,让更多普通人能有机会深入山林,更安全地进行自然体验,那么其按合理价格的收费我觉得也无可诟病。越来越多的景区也开始注重环保的概念,大峡谷景区将在购买门票的入口处,每人发一个无纺布的口袋,提倡进入景区的游人把垃圾都带出景区,因为景区对垃圾的处理能力是不足的。4月份我去的云南保山的高黎贡自然保护区景区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维持区内的生态平衡,减少对动植物的打扰,每日的进入人数不能超过两百人。

景区英语 第12篇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整体旅游活动的发生地, 实施“互联网+ 景区”战略, 通过融入智慧化城市、旅游电子商务云、将互联网技术与旅游景区的管理、建设与营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 从而加快旅游景区的优化升级、转型, 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1 要将景区智慧化建设融入智慧化城市建设中

1.1 智慧城市是智慧景区建设的环境基础

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包括旅游景区管理的智慧化、服务的智慧化和营销的智慧化。旅游景区智慧化的建设与营销, 可以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 有效地控制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提升旅游景区的品牌价值和销售收入, 从而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 培养和增强旅游景区的核心竟争力。其建设路经主要由信息化建设, 学习型组织创建, 业务流程优化, 战略联盟和危机管理构成。

随着城市公交、交通、导航、生活服务化设施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构架越来越清晰, 功能越来越强大, 信息相关性的传播、官方平台的公信力都是最好的营销平台, 率先投入并进入这一系统, 无疑是最高回报的投入。要提升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程度, 必须让景区成为智慧城市中的亮点, 借助城市平台, 做最低成本、高规格的营销。

1.2 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应该协调联动

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在游客安全保障、紧急救援、景区环境保护、旅游行业监督执法等方面, 需要联合智慧城市的其他各部门, 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实现联动协作。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产生科技旅游项目。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些高科技项目的展示区、融合新技术的城市广场、演出场馆等, 都可能成为科技旅游的项目, 自然也成为智慧旅游的项目。

2 要充分发挥互“互联网+ 景区”, 建立自己为核心的自媒体体系

2.1 借助智慧科技与互联网科技及理念, 做好景区的智慧营销工作

智慧旅游时代的景区营销必需借助智慧科技与互联网科技及理念, 深入融合, 在理念和操作两个层次上做好景区的智慧营销工作。景区作为旅游行业最基本的运营单元, 不仅在产品销售端需要主动与互联网融合, 在景区运营、景区资本运作等多方面携手互联网推动景区产业互联网化, 综合线上线下形成旅游O2O闭环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体验的全面改善。同时满足整合销售、运营、资本, 以及数据的穿行和大流量入口的引入, 不难推测互联网+ 景区将是旅游业新的战场。

互联网+ 时代, 我们必须让旅游景区成为一种社交休闲平台, 从门票之外获得收益, 这是一种效益最大化的营销投入。旅游景区要通过各种公益、社会化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互联网认可, 打造自己的粉丝经济。

2.2 运用旅游电子商务云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这个电子商务网站还可以通过绑定独立域名和定制前台模板, 成为旅景区自己的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景区不需要考虑日常网站技术维护的问题, 只要做好产品信息的发布、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就可以了。

2015 年10 月28 日, “互联网+ 景区”战略暨中国风景名胜区手机导游服务系统新闻发布会在湖北神农架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互联网+ 景区”战略, 中国风景名胜区手机导游服务系统也于发布会上正式上线。这一战略的实施, 给传统旅游景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也加速了智慧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促进了传统旅游景区的转型。

2.3 通过中成微票务平台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

通过中成微票务平台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 拥有自己的OTA, 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 使景区营销不再受制于人, 并通过中成微票务平台获得新的营利增长点。如, 可以通过与中成微票务平台合作, 获得智能终端, 实现景区内智能自助导览。建立在线数字虚拟景区导览, 实现英文、繁体、日文与韩文等多种语言同时介绍, 实现动态查询未来特定时间游客接待量, 并过数据分析报表为景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门票的电子化管理是强化旅游景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中成微票务平台服务, 将售票、检票、查询等景区日常作业通过互联网的系统平台管理起来, 为实现景区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实现通过微信定门票, 支持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其他个性在线预定, 实现在线支付功能等。

3 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通旅行全程闭环, 推动景区O2O全面升级

3.1 旅游景区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互联网化

在经历寡头格局初定的在线门票时代和风起云涌的当地玩乐时代后, “互联网+ 思想”从2014年起迎来了O2O升级时代。在这个阶段, 旅游景区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互联网化, 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营销红利。通过建立景区营销联盟, 共享中成微票务平台全国的游客资源, 瞬间拥有千万级精准客户, 实现景区智慧化营销。

3.2 借助便捷的技术终端上网设备, 让游客与互联网实时互动

旅游景区的智慧化建设与管理, 是通过转变传统旅游景区管理理念, 通过搭建景区互联网互动平台, 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网络技术, 借助便捷的技术终端上网设备, 让游客与互联网实时互动, 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与行程, 享受信息咨询、在线支付、与景区互动等细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

云计算虽然从技术上看比较复杂, 但是通过和行业的结合, 已经有大量的成熟解决方案, 在旅游景区也有很多实际应用方向。旅游景区最容易被理解的云计算模式是建立云数据中心, 也就是建立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区域内的旅游景区主管部门、旅游景区等可以把自己的网络服务器托管到这里, 或者直接租用这里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带宽服务。

4 智慧景区旅游本身应该强调低碳概念

智慧旅游重视人、物、环境的互相感知与和谐, 本身就应该包含对环境的保护, 和低碳旅游的宗旨是一致的。智慧旅游为实现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例如, 景区进出车辆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通过实时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可以实现科学的车辆调度, 减少车辆行驶时间, 从而达到更低碳的目的。

智慧景区旅游可以引导游客关注低碳。例如, 通过公共信息服务传递低碳理念, 通过碳排放计算器让游客做到心中有数等。智慧景区旅游建设还要注意自身的低碳化,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例如, 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对于水电资源有巨大的消耗, 如果解决方案不考虑能源使用的控制, 盲目放大规模, 其本身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5 结语

未来旅游+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度细化到行业的细分层面, 景区作为旅游的基本单元, 在智慧化与互联网化中, 有着更天然的大规模受众群体。它的营销实质上更是产业重构的前奏。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旅游景区的智能化设施和智慧化管理也提升了旅游业态对游客的吸附和消化能力。实施“互联网+ 景区”战略, 通过全方位的旅游资讯和动态服务, 将充分吸引游客对景区旅游产品推介、旅游生活体验的关注, 促使游客由线上体验到线下消费的现实转变, 特别是散客资源。景区需要充分尝试, 无论是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还是LBS等的结合, 同时利用智慧旅游等体系帮助景区从单一互联网化转为产业互联网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转型。

参考文献

[1]朱彩云, 刘春霞.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

[2]微信平台.旅新网旅游舆情网.2015年10月8日

景区英语范文

景区英语范文(精选12篇)景区英语 第1篇1 从中英旅游词的特点和佗城景区特点来分析英译需注意的问题1.1 中英旅游词的特点汉语:对景物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