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探视病人制度
icu探视病人制度(精选7篇)
icu探视病人制度 第1篇
重症医学科陪员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即 ICU是救治各种危重病患者的专业科室,为了保证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减少院内感染,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特对ICU住院患者的陪员(家属)做如下要求:
1.ICU有医生、护士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严密监测、精心护理和强化治疗,因此不需要家属陪护患者。
2.患者入住ICU后,应留下持续开通能负责任的陪员(家属)的本地电话号码和地址,以便患者病情突变时取得联系。
3.每日下午15:30—16:00为ICU病房探视时间,每位患者每次只能有一位家属探视,进入ICU前必须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更换隔离衣、戴鞋套、洗手或消毒,如遇到抢救或操作时,则停止家属探视,待患者病情允许时,家属方可探视。
4.如果陪员(家属)想了解患者病情,可以选择恰当时间和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沟通。
5.探视人员应服从医院规定,请勿翻阅病历和医护记录;请勿调节或触摸各种仪器设备;不要打手机,以免干扰监护仪信号;不要谈论有碍患者健康的事宜;请勿在病床上坐卧;请勿在病房吸烟、来回走动、大声喧哗以便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不允许为患者做治疗;不允许自行给患者吃食物;所带食物经主管医生允许方可交给护士,如家属其他时间送食物,经医生允许后,将食物送至病区门口,转交给经管护士,家属不允许入室。
6.请为患者准备暖壶(1个)、脸盆(2个)、毛巾(2条)、带盖小桶(1个)、护理垫(1包)、卫生纸、一次性水杯、吸管、矿泉水、别针(10个)等生活用品。要求按医嘱准备新鲜饮食,交给管床护士。需翻身者带糜子或荞皮枕一个,其余物品不允许带入病室,以保持室内整洁。
7.为保护儿童健康,避免交叉感染,谢绝儿童入内。
为了使每一位危重患者得到最理想的救治效果,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加强ICU陪员管理;希望各位家属及陪员严格遵守以上规定,积极配合;对违反规定或损坏仪器者,将予以罚款处理。
兰大二院重症医学一科
2010年7 月13日
icu探视病人制度 第2篇
病人家属陪护、探视制度一般情况下只允许一名家属陪护患者。危重、临终患者经医生许可,可允许两名家属陪护患者。陪护人员必须具备陪护能力,患精神病、传染病者不得陪护。陪护人员必须服从医护人员指导,在查房,治疗时应主动离开病室,不得翻阅病历及其他的医疗文件,不得私自将患者带出院外,不得串病室,高声谈笑,全卧病床和吸烟,不准谈论有碍患者健康和治疗的事项,不可自请院外医生诊治或自行用药。探视人员(指陪护人员以外亲朋好友)须在探视时间内探视,探视者必须遵守医院的有关规定,正常探视时间为每天上午10时至晚上9时。探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禁止吸烟、饮酒,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等,学龄前儿童不宜带入病房。名贵宠物及活动物不准带入病房。4 危重患者的家属可持重、危通知单随时探视,如病情不允许探视须做好解释工作。一次探视不得超过两人,探视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6 陪护和探视人员要爱护公物,损坏或丢失物品要如实赔偿。
icu探视病人制度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2014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22例, 女101例;年龄18~83岁, 平均 (39.65±13.62) 岁;清醒134例, 昏迷89例;脑血管意外57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例, 颅脑外伤44例,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6例, 失血性休克26例, 中毒7例;住院时间5~36 d, 平均 (17.96±3.21) d。对照组:男118例, 女94例;年龄18~77岁, 平均 (38.52±13.51) 岁;清醒132例, 昏迷80例;脑血管意外55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 颅脑外伤42例, 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39例, 失血性休克20例, 中毒4例;住院时间5~36 d, 平均 (17.96±3.21)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疾病种类、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探视行为管理, 观察组采用ICU规范化探视行为管理。
1.2.1常规探视行为管理患者入院时详细向ICU患者家属讲述探视行为管理制度, 严格实施定时探视, 即每日上午10∶30-11∶00开放探视。探视期间由专人负责管理ICU患者家属, 准确指导ICU患者家属于ICU病区门口更换鞋子, 穿隔离衣, 戴口罩后进入ICU病区, 每次限制一人探视,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负责接待ICU患者家属, 必要时向ICU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同时于ICU病区张贴“致ICU患者家属的一封信”, 辅助ICU患者家属详细了解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 并取得ICU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1.2.2 ICU探视行为管理 (1) 加强ICU患者家属的探视行为管理与指导:大部分ICU患者家属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与需要承当昂贵的医疗费用, 从而导致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因此, 在患者入院时应详细告知ICU患者家属需严格遵守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同时向患者告知探视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2) 对探视人员的建议:由于限制性探视时间较为短暂, 应向ICU患者家属建议每天探视人员≤5人, 同时应以患者平日亲近的家属或亲友, 避免过多探视人员, 从而影响ICU患者的情绪与精神状况, 探视人员应由患者的直系亲属负责把握与落实。 (3) 对探视行为的规范:入院时应向ICU患者详细告知不应携带易致敏性慰问品进入ICU病区探视患者, 探视期间避免抱怨、大吵大闹等不理智行为。探视人员应充分避免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任何行为。探视神志模糊或意识昏迷患者期间, 应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接触, 如抚摸额头, 轻握手等行为, 采用温柔的语言, 从而安抚、安慰或刺激患者。探视清醒患者期间, 应嘱咐ICU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 内容可以涉及ICU患者日常关注的事与人, 避免不良事件、不良信息、刺激性语言与过高声音传递至患者。探视前, 应提醒ICU清醒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重视患者不愿向医护人员直接诉说的愿望或要求, 探视结束时, 由ICU清醒患者家属向医护人员转述, 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ICU患者的重视程度。探视前, 应告知治疗依从性欠佳的ICU患者家属, 嘱咐ICU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进行针对性鼓励与安慰患者, 提高患者治疗的自觉性与依从性, 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期康复。 (4) 探视前准备。 (1) 物品准备:探视前, 应完善探视人员探视期间的快速手消毒液、鞋套、帽子、口罩与隔离衣等物品准备。 (2) 环境准备:探视前, 应充分确保探视人员进入ICU病区的通道通畅, 无障碍物, 探视前5 min, 由专门人员巡视ICU病区, 确保医护人员并未进行或即将实施抢救性工作或侵入性操作, 责任护理人员确认已经完成ICU患者的常规护理操作, 确保ICU患者取舒适体位, 床单整洁, 管路固定妥当, 彻底保护ICU患者的隐私部位, 并告知ICU清醒患者家属或亲友即将探视。 (3) 病例准备:主管医师充分掌握ICU患者的病情状况与治疗方案, 熟悉ICU患者近期检查结果, 特殊用药情况, 疾病发展进程与预后转归情况等, 尽可能在探视期间达到ICU病区。责任护理人员在熟悉ICU患者前24 h内的一般情况 (睡眠、痰液、进食、体温、神志等) 与护理措施, 探视期间, 责任护理人员应准确将护理信息提供至ICU患者家属。探视前, 主管医师与责任护理人员应完善沟通, 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状况, 两者在病情讲解内容中应尽量保持一致性, 避免导致ICU患者家属产生异议。 (4) 探视行为管理规范:探视期间, 工作人员不允许坐于工作椅中, 必须站立于ICU患者床旁, 采用主动热情的态度引导患者家属至床旁探视, 及时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 并负责探视时间提醒, 对于情绪过于激动的患者家属, 应加以提醒与控制, 必要时将其送出ICU病区终止探视, 探视前5 min, 应采用委婉的态度提醒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 以提醒患者家属结束探视的准备。
1.2.3调查方法全部患者转出ICU病区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调查问卷, 清醒患者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问卷, 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由患者家属代为填写。心理状况影响调查仅限于清醒患者, 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 其中心理状况影响调查表共发放266份, 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435份, 均完整收回, 有效回收率为100%。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清醒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表扬率 (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表扬事件) 与护理服务投诉率 (患者及其家属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至护士长的护理服务投诉事件) 的差异。
1.3.1心理状况参照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标准[5], 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等5个方面, 采用五等级评分系统, 参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与极重分别记1、2、3、4、5分, 计算总分, 总分越低, 心理状况越佳, 反之, 心理状况越差。
1.3.2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家属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内容:护理人员是否能主动留取家属电话、家属探视前护理人员是否详细告知探视注意事项, 家属对医护工作是否怀疑或不信任, 探视方式是否满足家属的探望需求等十四道题目, 每题设3个选项, 即满意 (3分) , 较满意 (2分) , 不满意 (1分) , 总分38~42分为非常满意, 30~37分为基本满意, <30分为不满意[6]。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清醒患者SCL-90评分比较研究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两组护理服务表扬率与护理服务投诉率比较研究组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讨论
ICU是严密监测与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 实行封闭式的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因此, 对ICU患者实施规范化探视行为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与确保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执行。由于家属可作为ICU患者的社会支持成员, 有助于增强ICU患者的弹性防御能力, 提高患者压力应对能力[7]。探视有助于满足ICU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重视ICU患者心理与情绪的改变。据文献[8]报道, 100%ICU清醒患者非常希望家属或亲友探视。探视有助于增强ICU患者的安全感与舒适感, 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 满足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 ICU探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期间, 由于探视人员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足够认识, 担心患者不良预后转归, 缺乏对患者未来的预测能力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能力, 产生疾病不确定感[9]。因此, 患者家属只能定时探视而不能承担直接照顾患者的责任。另一方面, 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 病情变化较为急骤, 抢救与治疗费用较为昂贵, 导致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出现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治疗依从性[10]。因此, 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探视期间主动为患者家属提供病情状况, 解释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与预后情况, 嘱咐患者家属应增强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力度, 加强患者家属探视行为管理, 避免患者家属在探视期间出现的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 发挥患者家属探视在ICU患者治疗期间的积极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的清醒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揭示了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 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 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组的家属满意率与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组, 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组 (P<0.05) 。由于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成为院内感染的危险人群。因此, 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ICU患者家属的探视行为管理与指导有助于规范探视制度, 避免患者家属不理智行为或负面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预后状况, 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12]。限制探视时间, 探视人数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同时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13]。完善探视前物品、环境与病例准备, 最大程度增加患者家属与患者、医护人员的沟通时间, 缓解医患纠纷[14]。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不仅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同时将探视对医疗护理功能与ICU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至最低, 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符合优质化护理的原则[15]。
综上所述, 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 (ICU) 探视行为管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本院采用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组, 选取2014年1-6月本院采用常规ICU探视行为管理的危重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清醒患者偏执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人际敏感性症状与强迫症状的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家属满意率与护理服务表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护理服务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ICU探视行为管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icu探视病人制度 第4篇
【关键词】新探视制度;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12-01
神经外科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了减少医院内感染,患者不能随意进入。我们神经外科ICU共设床位8张,注册护士20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ICU新的探视方式实行非常必要。我们神经外科ICU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共接受3500名家属探视,探视危重患者达1100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ICU新探视制度的制订: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共同讨论,改进了探视制度。主要包括:
1.1 由于患者病情尚不稳定,且抵抗力差,容易受到外来病原体的感染,因此监护室内不设陪人,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将由专业护士和护理员来完成。
1.2 监护室每天15:00开始探视,每名患者按时十分钟,家属应在规定时间内在谈话探视间门口等候,我们会按床号顺序通知您进入探视间探视。
1.3 由于患者意识障碍,为防止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发生,存在使用约束带的可能,望请谅解,全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4 在探视过程中,主管医师会对着电视屏幕上患者整体情况,对患者家属做一个全面沟通。介绍患者目前病情,正在接受的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耐心回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如果医生未到探视间,由责任护士提前与主管医生沟通,对患者家属做病情解释。内容与医生保持一致。
1.5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患者可通过电话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6 探视结束后,督促家属按时离开。
2 探视过程中,保证治疗护理措施到位,探视中各项治疗护理暴露于家属监督之下,家属会非常在意对患者的照顾程度,为了使家属更好的信任我们工作人员,在探视过程中,护士应一致陪伴在患者身边。认真做好每一项操作,让患者家属看到护士耐心、细致、体贴入微的护理。充分利用探视时间展示护士良好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3 在探视过程中,护士长随时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对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者,立即协助进行处理;护士长不在ICU时,由当班责任组长负责。
评价方法及效果:
3.1 评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每位新入患者家属进行评估,反馈意见。对每位出ICU的清醒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意见,进行工作的改进。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探视制度的看法,以及探视及被探视的感受等。
3.2 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2009年的92%提升到2013年的98%,2012年7月-9月为98.5%。96%的患者认为探视方法先进、灵活。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需要。通过探视,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ICU探视制度的实施,更好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肯定,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閆雅风,唐晟,重症监护病房实行探视制度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5)43-44
[2] 石玉兰,廖燕,陈林、ICU探视制度探讨[J].华西医学,2007,22(4):882-883
陪送ICU病人外出检查制度如下 第5篇
1、检查医嘱下达后,责任护士负责整理好床单位(盖好被服,液体、微泵、吊杆等)。
2、带简易呼吸囊,有口插管者检查口插管是否能与呼吸囊衔接好,无口插管者,要带加压面罩。
3、根据病情备好氧气枕并询问医师是否要备急救用药。
4、陪送过程中,时刻注意病人病情变化,若需抢救时根据病情就地抢救或迅速转回ICU进行抢救,转运途中保证病人安全。
5、检查结束回ICU后,安置好病人,整理好床单位,再做治疗护理。住院病人外出检查陪送制度
当门诊或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进行相关的医技检查或特殊检查时,医疗组(门急诊或院前急救)医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安排人员陪检,为防范和处理病人在途中或检查时发生意外,特制定陪检制度
检查前:对门急诊患者应根据病情,行为能力,决定是否需要陪检,对危重及行动不便病人必须陪检,对住院病人病情较重或行动不便者,均必须陪检,陪检人员需了解病人病情,检查前的准备,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签字情况等,根据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采取适宜的陪送方法(平车,轮椅等),必要时随带急救物品,途中,陪检人员应注意病人的适当体位,严密观察病情,注意道路,车辆,搬运器材的搬运方法和速度。
检查中:陪检人员和医技科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立即就地进行现场抢救,同时报告送检科主任和相关协助抢救。
检查后:陪检人员及时将检查时有无发生特殊情况向首诊医师或上级汇报,向患者交代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特殊情况
陪检途中或检查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在场人员应按有关文件规定,即刻通知急诊科医务人员,立即携带急救箱到场抢救,医技科室中具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者,均应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住院病人与探视人员 第6篇
您将享有并获得与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当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享有知道自己病情和治疗方案的知情权和相应的决定权。您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会获得尊重,您的病情会得到医院保密。
医院担负着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为使您和其他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维护医院正常诊疗工作秩序,在您住院后,请您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1、您应向医务人员详尽如实地提供您的健康情况,既往患过疾病及诊治经过、药物过敏史及近期是否到传染病疫区等。就诊时应当使用真实姓名,如果不使用真实姓名,您就放弃了真实姓名的权益,将由您自选承担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
2、根据法律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如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医疗等情况时,应当由您或您的代理人签署同意书。为切实履行您的知情同意权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请您慎重考虑,认真签署知情同意书等规范文书。这些文书一经双方自愿签署,就具有了相应法律效力,这对您正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您应遵从医师的医嘱并积极配合治疗。
4、您应按时足额缴纳医药费用并谨遵医嘱出院。
5、当您身体出现不适情况(如;胸闷、憋气、心慌、呼吸困难、烦躁、头晕等病情变化)及生活需护士帮助时,请随时使用床头呼叫器呼叫医务人员,我们将及时为您提供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
6、查房、治疗时间请您不要离开病房。不得在病室内玩扑克、大声喧哗及从事其它娱乐活动。
7、住院期间未经医师同意请不要擅自离院及外宿,以免发生意外。
8、住院期间未经主管医师及医院同意不擅自到院外就医、购药或私自采取其它治疗手段。
9、为确保安全,严禁在病区、病室内吸烟和使用电炉、酒精炉、煤油炉等。
10、患者个人的***、现金、证件等贵重物品,请自行妥善保管或请家属带回保管,防止丢失。
11、为了保持整洁、美观、舒适的就医环境,请将您带来的物品按医院规定放置,清洗的衣服在规定区域内晾晒。
12、患者及亲属应遵守医院的探视制度,未经主管医师同意患者不得将来探视的人员自行留宿或陪床。
13、不得要求医务人员提供虚假诊断、虚伪病假证明或虚伪发票。
14、您不应随便浪费医疗卫生资源,例如丢弃、虚开药品或医用卫生材料等。
15、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保持理智、冷静,按照法律法规程序处理;可与医院协商解决,或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绝不能扰乱正常医疗工作秩序,更不能殴打医务人员和损坏医院公共设施和财物。
16、为了保护其他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权利,您还应遵守医院所规定有关管理规定,自觉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
违反上述规定引发的一切后果,需由您自行承担责任。
服务监督:
如您对我院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医疗和护理质量、医院管理等方面有意见或建议,或有医务人员向您索要钱、物等情况,请向医院监理部门反映,我院将认真对待并按规定处理。
举报电话:2519560
探视病人谨防副作用 第7篇
下面介绍几例真人真事。
五十年代初,我的一位老友发生了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势较重。医生嘱咐我们遵守医疗保护制。我们探视时向患者介绍他家里和亲友的各种喜事,介绍某某战胜肺结核的经验,宣传加强体育疗法和营养疗法的作用。并给患者送些对防治肺结核有益的食品。由于亲友同医护人员合作,在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朋友痊愈出院了,至今未再犯病。
住在同一病区比我那位朋友轻得多的一个女患者,快出院时她表姐前来探视。因为不了解病情和患者心理,一见而就“啊呀!”一声:“你咋病成这样啦?!”并喔喔的哭了起来。还说:“你爱人听说你得了痨病,要跟你离婚呢。”这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把病人打昏了。女患者由此增加了忧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很快病情又恶化了,最后咯血而死。
一个小伙子患乙型肝炎,就怕变肝癌或肝硬化,偏偏几位不懂探视知,识的青年来看望他,并在小伙子面前谈起“某某变为肝硬化了”, “某某发展成肝癌了”。使小伙子的情绪更加低落,于是不计后果地喝酒抽烟,很快就把身体搞垮了。
刘村的王立本因胃溃疡住院,舅舅在探视时带了些油炸果子,还非逼外甥多吃点不可,结果是:王立本当夜引起胃穿孔,幸亏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
何富被家犬咬伤已快治愈了,姨娘闻信来家探视,叫他一定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几次找医生都不给注射,姨娘撒谎说“咬人的狗已疯了”!医生才给用上狂犬病疫苗,结果惹起严重疫苗反应,险些送命。
icu探视病人制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