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精选7篇)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第1篇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结合几年来系统管理的工作实际,对ILASⅡ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作 者:王婷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武汉,430070 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10 22(7) 分类号:G250.7 关键词:ilasⅡ 数据库 系统管理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第2篇
现刊是指期次最新的出版时效在一年以内的连续出版物 (期刊) 。现刊记到能为读者提供明细的到馆数据, 也为后续的催缺统计、过刊下架及装订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在现刊管理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期刊的现刊记到流程细节较多, 是一项琐碎繁复的工作。特别是西文现刊记到, 因为西文期刊本身存在着订购配送期较长、多卷期次、增刊副刊较多等问题, 记到工作更为复杂, 需要记到员倾注更多的精力去输入与校对数据。
笔者所在图书馆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是ilas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笔者在长期的记到工作中发现ilas系统在西文现刊记到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针对西文现刊记到工作所可能出现的问题, 笔者尝试在此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
二、西文期刊记到出现的复杂情况
1.卷次更改。正常刊一般一年中出版的为同一卷, 但也有的在年中会另起一卷。西文期刊经常会出现这种连续出版的同年度内的同种期刊卷次更改的问题。这就需要记到员不但要记到期刊的卷期次, 同时也要记到期刊出版顺序的总期次。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的发行情况, 又可以了解期刊的到馆情况, 避免了因卷期次的变更, 而造成的期刊混乱, 能使记到工作保证清晰准确。
2.期次顺序被打乱及缺期。西文期刊期次顺序被打乱的现象比较常见, 这里面有订货时间的原因, 也有发货时间的原因。 (1) 订货时间的延迟。西文期刊由于需要供货商与国外出版商的业务洽谈和一定时间段的供货期, 订货一般要在头一年的9月份左右的时间开始, 比中文期刊要提前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订货时间较晚, 那发货时间也相应推迟。这样可能不会保证订阅的当年期刊从一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二月份截止, 而有可能是从年中某月开始到次年某月截止, 同时也可能造成某些期刊的缺期。 (2) 发货顺序被打乱。主要是因为出版商发货滞后或者是发货中转中出了纰漏造成的。比如台湾出版的《造园》是一年四期, 但这份期刊往往滞后一年甚至两年才会到货, 所以在当年的该刊记到中就会显示“缺期”。再比如, 某种期刊的29卷第1、2、4期已经到货, 但是第3期延迟两个月才发货。商家发货信息是按期刊的卷期次顺序排列, 但发货时间被打乱。如果按照发货时间顺序来记到, 卷期次又会被打乱。所以这种情况如果频繁出现, 记到格也会相应的做修改, 就会给记到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3.增减刊现象的频繁出现。
(1) 增刊是指有些期刊临时增加了副刊、特刊、别册、附录等与正刊同卷期次的单册或多册期刊。有的增刊在商家的发货信息中有所显示, 有的则不显示。因为记到工作需要与期刊的发刊情况作比对, 所以在发货信息中显示的增刊也应列入记到格中, 不显示的则直接在正刊记到格的备注中注明, 不需要单独列出。
(2) 减刊主要是因为期刊的合并或者停休造成的。合刊是把同一期刊的两期或多期合为一期同册出版发行, 其出现的时间段不定。并刊是将两种不同的期刊合并为同种期刊。比如, ID: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agazine.2010 年3 月24 日并入Print:America’s Graphic Design Magazine.这样, 并入之前分别记到, 并入之后要合并记到, 并在两者的书目数据中分别注明。西文期刊中, 停刊休刊也较为常见。比如, Step Inside Design.2010年4月7日停止出版。这样的话, 著录的数目数据要保留, 但是记到停止。减刊往往会删减已经预留好的记到格, 如果再与发货顺序被打乱的问题同时出现的话, 可能涉及修改的记到格就会比较多。
4.一刊多版。西文期刊中某些期刊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出版两种或多种系列的不同期刊。一个系列的期刊一种刊名, 卷期次也各自有序, 但不同系列的期刊刊号与ISSN号却是相同的。 比如刊号为480B0087, ISSN号为0004-3125的期刊就有两种系列, 分别是Art Education.与NAEA News.有时候, 不同系列的两册期刊会同时到货。对于这种一刊多版的期刊, 书目数据可以按照一条来著录, 记到则分开系列前后衔接排列在一起。
三、手工记到的局限与自动化系统的不完善
1.手工记到的局限。记到工作比较枯燥, 都是数据录入, 在操作中记到员很容易走神造成录入失误。很多记到员还喜欢用制作纸质记到本的传统方式来作为数据库记到的补充, 在事先制定好的记到格中勾勾画画, 这样一旦遇到增减刊等问题的出现, 记到格就很不容易变更, 提前做好的纸质记录表就会被打乱。同时, 这样的表格中也无法体现某期次期刊的到货时间等复杂信息。显然, 手工记到并不能作为不完善自动化记到系统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2.ilasⅡ系统记到的缺陷。记到工作琐碎而繁复, 是一项动态滚动的工作任务。需要随时查询商家的发刊情况, 还要根据实际到货情况进行比对, 同时要通过数据库平台向读者真实反映期刊到馆的状态。这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细节比较多。现在的图书馆数据库平台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可以实现很多的工作任务。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记到任务细节都能够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平台来实现。并且, 自动化系统本身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查缺、催缺功能的不完善。现刊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期刊的查缺, 查缺工作需要做的任务就是根据商家提供的发货信息, 找出未到的期刊期次, 并查明缺失原因。期刊缺失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三种:一种原因是期刊并未发货, 在商家网站的发货信息中也显示“未发货”状态。第二种原因可能是供货商已发货, 但是图书馆这边却没有收到。在商家网站的发货信息网页中有具体的发货时间和该期刊所在的包号, 以及与其同包号中的其他期刊名称、期次等。这里面可能就存在着商家清点失误或者中途运输过程中出现纰漏等问题。第三种原因是在图书馆验收期刊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丢刊。无论以上哪有情况出现, 都需要记到员查缺时确定以下几个信息:期刊缺期的卷期次, 该次期刊的发货时间, 其所属包号, 同包号下的其他期刊是否已经到货等。而这些信息想在ilas系统中一一标注是不可能的, 这就需要有另一种辅助记到方式来帮助实现, 方便后面催缺工作的进行。
在ilasⅡ系统现刊管理中有专门的催询处理的列表式和混合式两种功能。但经使用后发现, 这两种功能并不能达到记到工作的精细要求。一是因为西文期刊并一定按照某一期刊正常卷期次的次序来发货, 二是因为西文期刊本身存在比较频繁的增减刊问题, 所以商家提供的发货信息随时有变更的可能性。这就造成了记到人员在ilasⅡ记到中对卷期次的定位与商家提供的发货信息中的卷期次定位存在较大的出入。而目前, ilasⅡ系统是没法实现自动化比对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如果记到人员在每年年终的时候将全馆当年订购的所有期刊逐个核对, 用手工统计出缺刊记录, 那么这项工作进行起来将会非常麻烦。
(2) 纠错功能的缺失。现刊记到工作, 看似简单, 实则不然。需要记到员对现刊及时、准确记到, 向读者真实反映数据库查询所显示的馆藏信息。数据输入是人工操作, 在记到中一些细微的数字或符号常常因为记到员的一时疏忽而被错记或漏记。但是ilasⅡ系统并没有提供数据的纠错功能, 一旦出现录入错误, 等后台数据已经呈现到前台后再纠错就只能人工一点点的去查找了, 这样会非常麻烦, 而且也容易由于记到员的疏忽而漏看。这也是ilasⅡ记到中常见的问题。
(3) 未建立总记到记录与各批次记到记录之间的联系。在记到工作中, 期刊发货是分批次进行的, 每次到货后, 记到员都会根据商家提供的当次发货信息的电子表格来对到货期刊进行清点、比对、整理, 以完成该批次期刊到货情况的统计。同时, 记到员也需要一个年度记到总表来总览全部期刊当年所有期次的到刊情况。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最后查缺工作的进行, 也可以为下年度期刊采访、订购工作提供参考。这就必然需要在分次统计与全年总表之间建立一个联系, 只有实现自动化的这个联系才能方便记到员的查缺。如果仅依靠手工查询, 不仅容易出错, 也耗时耗力。而目前的ilasⅡ系统恰恰未实现这种自动化的任务功能,
四、结束语
综上, 本文梳理了在西文现刊记到工作中笔者发现的各种问题, 有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改善记到工作的方法流程, 也有助于探讨未来图书馆操作系统软件进一步升级改进的努力方向, 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与失误性操作带来的无谓损耗。
参考文献
[1]陈侠, 王立荣.ILASS系统期刊记到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图苑, 2007, 20 (3) :42-43.
[2]陈茹.不规则期刊的记到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2) :59-60.
[3]李景芝.论现刊记到中疑难问题的处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20 (1) :89-91, 95.
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实践 第3篇
【关键词】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体现着企业的利润、消费者的需要以及社会利益共同发展共处的观广深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从1995年陆续开始投入运行使用,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区域联网收费对系统设备的要求,机电系统设备设施也与日俱增,同时设备老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保畅通工作常态下,对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维修养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要搞好联网收费,保证联网收费工作的准确和快速,机电设备的完好和有效运转是关键。而要维护好设备,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机电设备维护纳入全方位的管理和考核,使他们认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保障机电系统的良性运转,确保费收工作正常开展。
在设备管理上,为了更好的责任到人,强调谁使用,谁保养;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根据设备使用者和维护者的不同,在机电部《三大系统养护维修考核管理办法规程》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处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及完善了《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目标考评办法》及《系统维修员管理考核试行办法》。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各站对设备的管理养护职责,并将设备维护和正确使用设备管理纳入到日常目标考评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设备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第二明确设备管理职责,树立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为运营管理服务的意识,及时解决机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确保收费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明确了机电维护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解为收费站和业务办两个层面进行考核,进一步调动系统维修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设备使用者对系统设备的正确使用,合力做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
收费站既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又是设备的管理者,是否能正确使用设备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结合实际,通过系统维修员自行编写一些维修操作简易教材、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或现场讲解等方式、途径,由系统维修员对站场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有关机电系统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维护方法和简单故障的初步判断及排除,以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各种专项培训。例如,对站场管理人员培训了VPN、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管理电脑及手持读写器、人工录入程序等的操作方法。另外,要求系统维修员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及员工大会,向他们传达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听取了解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意见及遇到的问题,并现场作出解答。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沟通,使站场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既有利于合力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也为我们进行机电系统的维修养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设备保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机电系统故障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紧迫的时间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系统维修员养成防患胜于救灾的防范意识,摒弃消极的事后处理思想,养成仔细保养、积极检查的正确态度。对小毛病、小问题也绝不能放过,防止事故的扩大化。为了规范日常维护工作,我们将维护内容劃分为周、月、季、半年和年等5个作业周期,按照每个作业周期做好日常性保养工作,保证系统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东莞处根据设备保养工序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实施,对一些比较简单、维护所需时间较短的设备由各驻站系统维修员自行保养,而对于如电脑主机、工控机等维护所需时间较长的设备则在保证站场正常的设备维修工作前提下,合理安排各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工,集中一部分维修员对各站此类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工作,而其余维修员负责站场日常维修,从实施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对减少和降低设备故障的机率起到较大作用。
虽然电子设备的故障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其故障原因也是不同的。但通过不断的总结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为我们尽快找到故障的症结和及时抢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要求系统维修员每月对故障进行统计,对故障原因和维修经验等进行分析及总结,并通过这些总结及时发现在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机电系统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维护水平。
收费站的设备维护人员是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出故障点和故障零部件,快速解决一般性故障。然而,处于收费站的系统维修人员多数是从一线抽调上来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够,对系统运行只有初浅的认识,往往不能迅速解决系统故障。为此,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加强对系统维修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维修人员参加公司和机电部组织的各种机电设备的业务培训学习。针对工作的需要和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使系统维修人员对机电系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机电系统学习交流活动。为了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组织系统维修人员到邻近的兄弟站参观、学习,听取兄弟站好的经验与做法,把日常的设备故障提出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行探讨。同时,开展内部学习活动,让专业业务较强的系统维修人员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同事,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效果。其次,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在会上大家畅谈对设备维护工作的心得,对日常工作中设备故障的分析排除方法,同时做好学习记录,以便工作中快速查找、排除设备故障。再次,利用管理处建立的维修QQ群大大弥补了由于驻站维修员上班时单兵站作战,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商量和交流对象的缺点,对于发现疑难故障也可以及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并利用QQ群的共享空间鼓励大家将日常维修的心得和感想写成案例分析档案,更好的将维修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开展自学活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是提高系统维修人员业务素质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体现系统维修人员爱岗敬业精神的一种途径,更是展现系统维修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标尺。由于公司、管理处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有限,且都是针对性的,学习到的知识不全面,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更好地消化培训得来的成果。此外,购买或订阅相关的书籍报刊提供给系统维修人员进行阅读,并把书籍的相关内容加入每年举办的维修员劳动技能竞赛中,以赛带考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维修员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参加成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的学习方法,将使系统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设备的良好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第4篇
1、学生信息表的处理
由招生办拷贝新生信息表和所有新生照片, 在新生信息表中删除多余字段, 保留考号、姓名、性别、专业、学号等信息.
2、学生照片处理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或工具, 如ACDSee, Photo Resize Magic等将所有学生照片批量改宽高为140*160象素, 大小为8K以下, 扩展名为jpg。虽然ILasII导入照片允许10K以下, 但尽量处理的小一点, 以防导入系统时出错。
3、利用自己开发的VB小工具软件“新生借阅证前期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目的:按班级将照片分班和以考号命名的照片按dzzh[读者证号]进行重命名, 给每个班级建立一个信息表, 这样可以按班级打印, 以防中途出错, 并且容易按班级发证。
程序运行结果:“学生分班照片”文件夹内存放按班级代码生成的文件夹, 每个文件夹内存放按dzzh[读者证号]重命名名后的这个班的学生照片;并自动生成了一个“总照片”文件夹, 存放信息表中存在且有照片的所有学生照片, 将来用于导入ILasII系统;Access数据库中将存在所有以班级代码为名称的各个班的信息表;根据表中可知哪些学生有信息但没有照片, 以便于让没照片的学生单独提交照片。
4、备份和还原系统数据
在处理完成的数据导入ILasII之前进行备份, 如果有问题则进行还原。
(1) 系统总备份
telnet 10.1.14.7//远程登录服务器
root//用户名
******//密码
#tar cv8/u//备份ILasII所有文件至磁带机
注:系统总备份是用于灾难性恢复, 尽量不用磁带机还原。
(2) 读者库备份
#cd/u/ilasII_GB/database//进入ILasII目录
#ls//查看一下目录内容, 可省略
#cp reader.dat readerbak.dat//将读者库数据文件reader.dat备份为readerbak.dat
#cp reader.db readerbak.db//将读者库结构文件reader.db备份为readerbak.db
#cp reader.idx readerbak.idx//将读者库索引文件reader.idx备份为readerbak.idx
注:如果读者库出错就还原这三个文件即可
二、数据导入ILasII系统
1、读者数据的导入
(1) 导入前的数据处理
将前面准备工作中处理好的学生信息表中删除多余字段, 保留如下字段。在Excel表中字段顺序严格按照下面所示, 因为在导入ILasII系统时要按列顺序进行。第一列:dzzh[读者证号];第二列:xm[姓名];第三列:xb[性别], 在性别列中用M替换男, 用F替换女, 因为ILasII对性别的识别只能用M和F;第四列:bj[班级名称];第五列:zy[专业];第六列:null[空列], 在空列中用自动填充方法全部填充一个空格。
(2) 分隔符方式数据导入
有定长数据导入和分隔符方式导入两种方案, 采用分隔符方式导入方式较为灵活。
全部设置好后可以点击第一条查看效果, 左屏为导入前的信息, 右屏为导入后的信息。主要看右屏导入后各字段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则要重新进行一下格式设置, 直至各字段均显示正确, 右屏显示正确后即可点击接收按钮进行读者数据导入系统。
2、读者照片的导入
(1) 导入方法
在Windowxp操作系统中点击, 开始/运行, 然后在打开对话框中输入如下命令
d:ilasIIbinPhoto_Batch_In.exe用户名密码
弹出批接入照片对话框, 在错误文件文本框中选择一个文件, 用于存放错误信息, 在照片库目录文本框中选择处理过的学生总照片文件夹, 然后点击转换按钮, 即可将所有学生照片导入ILasII系统。
(2) 导入照片注意事项
照片不能过大, 一般小于8K;
照片尺寸一般设置宽高为140*160;
命令行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为登录ILasII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 且此用户有修改读者信息的权限;
三、借阅证的打印
在“新生借阅证前期处理程序”中已经给每个班级建立了学生信息表和存放该班照片的文件夹, 只需在制卡软件Card中打开模版, 连接到存放此学生信息表的Access数据库文件, 将照片、姓名、班级、证号一一对应, 显示预览正常后即可打印。打印完成一个班后将该班照片包装好后贴上该班标签, 然后再打印另一个班级。
四、补证
1、补办借阅证的方法
学生在使用借阅证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丢失, 这就需要补证。以住补证较为繁琐, 于是用VB设计一个补证程序。
按年级名称建立文件夹, 将该年级学生所有照片放在对应文件夹下, 再各年级学生信息表导入到Access数据库中。输入借阅证号后, 点击“查询借阅证信息”按钮, 程序将在所有的学生信息表中检索该证号信息。检索到后将该借阅证信息显示出来, 并添加到补证学生信息表中 (照片地址按照打印所需路径由程序生成) , 同时将对应照片拷入补证照片文件夹中。利用补证信息表和补证照片即可办理补办借阅证的打印。
2、改系统中借阅证信息
当学生丢失借阅证后应立即挂失, 以免其它学生捡到冒名借书。补办借阅证后, 应立即修改ILasII数据库中该读者的借阅证信息, 将其原有的证号作废换成补证后的证号, 一般是在原号后加“B”构成的新证号。
摘要:对自动化系统采用ILasⅡ、图书借阅仍然使用以条码为主的图书馆, 存在的借阅证的使用和制作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其中对读者数据的准备、照片处理、数据库的备份、数据的导入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对借阅证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作了详细分析, 并利用自制的两个VB程序在较复杂的前期数据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补证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 使借阅证的制作及使用过程尽可能的简单, 减少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ILasⅡ,借阅证
参考文献
[1]王慧.高校图书馆借书证的快速批量制作方法[J].情报探索.2006 (04)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第5篇
关键词 5DMarkⅡ;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21-01
0 引言
使用单反相机进行平面摄影对人们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以往胶片时代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单反相机除了平面摄影之外还能具有什么其他功能,但数码单反相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进步,终于在2006年具备了实时取景的功能。那些习惯于使用传统单反相机摄影的人们第一次可以像使用卡片照相机一样使用单反相机的液晶屏进行取景拍摄。与此同时,就有人提出设想,如果数码单反也能像卡片照相机一样能拍摄视频那该多好。
到了2008年人们的愿望终于达成现实,首款支持视频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在当年8月末问世。时隔不到一个月,佳能新款全画幅单反相机EOS5DMarkII发布,并且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全高清视频拍摄性能。当人们还没有见到其视频成像效果时,还对其将信将疑,但几乎在所有感受过5DMarkII视频拍摄功能的人都被1080P的高清效果震撼了,这台初次“反串高清视频”的单反相机带给了我们高清的画面和照片般鲜艳的色彩以及EOS镜头群带来的焦段多样性以及景深表现力,从视频效果而言足以撼动专业摄像机。
下面从三个部分来介绍一下5DMarkⅡ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系统的组成以及应用。
1 5DMarkⅡ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系统的组成
整套视频拍摄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储存介质、传感器、镜头、辅助拍摄工具。
储存介质方面,5DMarkII是第一款能够实现1080P高清晰视频影像摄录功能的数码单镜头反射照相机,并且首次将视频拍摄功能配置在高端全画幅单反相机领域。5DMarkII数字视频采集能力达到了1080P的水平,并且数字文件采用了当下最流行并且最先进的H.264编码格式。5DMarkII采用CF卡存储文件,目前最新款CF卡规格为64G90MB/S,已经完全满足高清拍摄要求。
传感器方面,5DMarkII和5D相比,EOS5DMarkⅡ的传感器有了巨大提升。这枚CMOS不仅是全画幅,而且具有2110万有效像素,和佳能旗舰EOS1DsMarkⅢ齐平。在拍摄视频方面全幅尺寸让我们很容易找到了久违的广角视野以及梦寐以求的浅景深效果,而高像素能为我们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感光度,这让我们可以在光线较弱或者无专业灯光的环境条件下拍摄视频,大大降低了高清视频拍摄的硬件要求。
镜头方面,5DMarkII高清视频功能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就是利用现售镜头超过60款的EF镜头群来丰富短片的表现效果。这个庞大的镜头群,不仅拥有将远处被摄体拉近的超远摄镜头和能将身边物体放大的微距镜头,还拥有被称为移轴镜头的TS-E镜头等。希望大家通过“丰富的镜头群”部分来体验EF镜头所展现的多彩表现力。使用长焦镜头或者大光圈镜头,可以轻松达到专业级或广播级摄像机才能具备的浅景深效果,并且通过换装超广角、移轴、鱼眼、微距等镜头,也能拍摄出家用摄像机根本无法达到的成像效果。
辅助拍摄工具方面,由于拍摄环境和拍摄内容的不同需要,配件又分为多种类型。随着2008年以来,随着5DMarkII高清视频功能及成像效果被认可,很多公司开始设计研发单反相机使用的托架,可以提高单反相机拍摄时的稳定质量。它们多是碳纤维所制造出来的,所以比一般铝合金材料减轻50%的重量,轻巧很适合随身携带。此外还有搭载在肩膀上面的组合方式进行拍摄。另外还有模拟传统摄影机进行上架拍摄方式的组合。
2 5DMarkⅡ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系统后期制作流程
苹果平台下:
5DMarkⅡ拍摄的原始H.264视频文件是不适合后期剪辑的一种编码格式,所以首先我们需要使用软件将存在CF卡里的MOV文件进行转码。这里使用Compressor转换成ProRes422(HQ)格式。这是Final Cut Studio3里新的格式,很适合在FCP里剪辑,并且效果可以实时预览,不需要进行渲染,并且能够在苹果平台下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始素材的信息。然后在Final Cut Pro里进行剪辑。在Final Cut Pro里进行颜色分级,也可以使用一些插件例如Magic Bullet Looks,如果需要具体的颜色校正或者调色可以采用打包发送的方法无损发送至Color中进行校色调色。然后由Color再次发回Final Cut Pro中进行导出合成影片。这时的影片是30P的,如果要进行24P转换可以进行以下步骤。使用Cinema Tools把影片Conform成23.976帧,影片速度会变慢时间变长。使用Compressor转换,打开帧设置,在帧调整里设置时间为原合成影片的长度,并选择Best,这样转换后速率就恢复到正常状态。
Windows平台下:
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仍旧是将原始H.264编码转换为方便编辑的编码格式。这里使用转换软件的选择应当与接下来选择的剪辑软件相对应。如果采用Adobe公司的Premiere软件进行剪辑,则最好使用Media Encoder进行转码。如果需要使用Sony公司的Vegas软件进行剪辑,则可以使用Enpick Coder进行转码。接下来的步骤与苹果平台相同,进行剪辑和调色,需要注意保持素材的无损导入和输出。
3 5DMarkⅡ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拍摄系统目前存在的缺陷
当然,5DMarkII的视频拍摄功能还远称不上完美,比如无法连续对焦,拍摄时也无法手动调节光圈,IS防抖功能失效,机身单声道麦克效果有限,比较容易将环境杂音和镜头对焦的声音收录(可通过外接麦克解决)。
尽管相机的视频素质与专业高清摄像机差距不大,但限于30fps的码率,5DMarkII仅适合拍摄像风光文艺片或纪录片一类对码率要求不高的视频,高速运动物体还是需要高速摄像机来拍摄。但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价值数十万元的专业级高清摄像设备绝对称得上是天方夜谭,而佳能EOS5DMarkII则更加实际一些,其全高清逐行扫描的视频效果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相机的视频拍摄效果,甚至已经达到家用DV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此外在拍摄视频时机器对电力的消耗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日后这些问题都会逐步的得到解决,毕竟5DMarkII是第一台具有此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它的导向性意义更大。日后,也不排除佳能会推出专门用于单反录像的镜头,配合机身实现连续对焦和防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单反视频的春天[J].影像视觉,2010,(05):98-99.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职业技能,市场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经济管理理论、运筹学、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它能够处理分析数据,利用信息和模型辅助企业进行决策,控制企业的行为,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帮助其实现经营目标。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依旧延循脱离市场需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不同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强职业“技能点”培训为切入点,强化学生阶段性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教学改革。
一、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但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系统思想,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承担中小企事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连锁经营管理基本理论、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新型零售业态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能在各类超市从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计算机业务操作;工商企业从事连锁推广、商务谈判、连锁购销等业务的经营管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2,制定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走访不同行业的若干单位,征询他们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的技能标准;参加各类人才市场招聘会,调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契合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
二、以因“材”施教为抓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了解授课班级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的情况。《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其掌握的相关课程也是不同的。例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数据库以及管理学等课程知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则要求掌握计算机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和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等课程知识。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用教材。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老师上课有充实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一本适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相对成熟的课程,目前有许多经典教材和规划教材供选择。但选择一本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让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知识水平又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则尤为重要。
为此,笔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目标,为不同专业的授课班级学生选择适用教材。如对于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其教材内容包含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开发、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而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其教材内容则以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信息化建设案例等为主,学生通过操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熟悉企业业务功能,从而掌握计算机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3,推动教学“主客体”角色转变。高职院校亟待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教学中“主客体”的转变,积极探求并推行“师退学进”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施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角色转变,学生主动学,教师起指导的互动教学。为了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笔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制定以项目为牵引,以实训任务为驱动,在过程中引导,在结果中总结,抓好因“材”施教,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围绕市场对职业人才技能的需求變化,深化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意义重大。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等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2,紧跟市场需求变化,重视人才职业技能。经过长期对人才招聘市场的调查,对网络、平面媒体招聘信息的关注,以及收集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得知,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呈现“强调专业对口,着重技能水平”的现象。即:企业招聘强调人才专业对口的同时,着重衡量求职者的职位能力、综合素质水平。虽然有时求职者专业符合岗位要求,但岗位技能不足,经常被招聘单位所拒。反之,也有专业不符,但经验能力较强的求职者应聘成功的案例,也正是我们常常谈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的原因所在。
另外,“能力为先,人才适用”是目前企业理性用人的又一现象。这种现象在去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中得以印证。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称,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2008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由此可知,这不仅是人才市场上“追求学历向重视能力”的一种理性回归,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已得到市场认可的体现,高职院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3,加强职业“技能点”的培训,深化课程改革。笔者认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在于切实加强课程职业“技能点”的培训。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根据市场对两个专业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产品营销、库存管理员、文秘、网络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IT培训等工作,专业对口率低,没有实现为特定行业提供人才的预期目标。但是从反馈信息资料中我们分析发现,他们依旧凭借专业技能处理工作事务,只是目前中小企业岗位要求员工“一专多能”,岗位职责范围更加宽泛。对此,笔者在课程改革中加强了实训技能培养的力度:一是增加不同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实训,二是熟悉行业中具有标准化、代表性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的学习,同时,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系统的思维模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大型超市、房地产中介、连锁商业企业、零售业、物流企业等行业中,从事业务服务、营销代表、文秘、基层管理等工作,专业对口率较高,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笔者在课程改革中,一是选择大型超市管理软件供学生实训,强化学生对采购、收银、理货、盘点等业务训练,使学生未出校门已经具有顶岗实习的技能;二是拓展连锁商业企业中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知识等,促进“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阶段性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化
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第7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信息传递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生产力发展重要的因素。相应的图书管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资源在网络上被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方式已经给现有的图书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图书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运用着传统的方式管理着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在计算机尚未普及之前,图书管理员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对图书进行收发、整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图书管理的缺点就显露出来,对于借书、还书等业务的办理效率都是很低的。读者的受众面也非常的小。但是利用计算机处理这些事情就会极大的推动办事的效率,提高工作能力。人类文明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图书管理系统所带来的方便、快捷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人工投入,避免出错的概率。将读者的时间节省出来,以便更好的利用时间,将时间应用到挑选书籍上。从而提高人们阅读的时间,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
一、信息时代对于图书管理改革的必然性
(一)创新图书管理是信息时代对于知识传播的要求
在新时期,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不但限制了图书管理的创新,也阻碍了图书管理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运用创新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科学的推动图书管理的改革。
(二)自身的发展要求图书管理进行创新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自身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一次必须积极拓宽新思路,采取新的方式方法改革图书管理,使图书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图书管理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日新月异。人们也由单一的收集资源的方式,变成了多途径的收集方式。这对于图书馆的的发展提出客观的要求,在工作中要抓住机遇,根据客观实际进行改革创新,改善管理模式,改变经营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关注自身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效的推动图书行业的发展。
(四)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切实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管理者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的树立改革目标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经营模式。明确的发展目标先进的经营思想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先决条件。图书管理工作也由原来的单一人为向自动规范化发展。但我们要发现现有的图书管理理念有自身的相对落后性,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因此,图书管理者要适时的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使图书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实践
(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政策
传统的图书管理体制还存在自身的发展缺点,不够健全。影响到图书管理体制的创新,办事效率也相对应的低下。图书馆作为一个整合各行业知识的结合体,使图书管理体系成为一个开放的独立模式。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使他们既相互独立又促进彼此之间联系。只有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相互吸收经验和教训,为促进图书管理的有序、快速的发展。
(二)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时代作用
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图书管理方式的創新,进而提高图书管理的发展模式。将知识的管理与传播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图书馆的现代智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和对于信息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的管理中,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作用。将图书馆渐渐转变成以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网络建立资源的互换平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使自身的服务模式更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图书管理面临严峻的发展考验时,管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适应岗位对于自身的要求。例如图书馆在引进一些新技术或者设备时可以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应急性的培训。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于自己的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使自己掌握现代的图书管理理念,对于自身的不足与缺点更是要加强学习。不断的加强业务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发展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正在面临着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图书馆也面临着由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过渡时期。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才刚刚发展起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发展缓慢。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自身的观念,使图书馆形成“多样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
三、结语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创新。图书管理更是不能例外,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在当今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加强自身创新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带给读者更多的方便高效的服务。中国的图书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考验,普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引进专业技术。中国图书馆也必将走向一条更快、更成熟、更深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羽.论新知识经济下图书管理的创新之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9(35).
[2]刘芳芳.浅祈新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华章,2012(06)
ILASⅡ系统管理实践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